#教養

樂閱讀/是誰在乎第一名?

樂閱讀/是誰在乎第一名?#教養

讀書、考場勝者固然可喜,挫敗了也不表示自己無能。生命裡原本就有各式各樣的第一名、第一志願,有人也許善於數學、物理,也有人善於歌唱、繪畫,生命的定義不必透過考試、排名才能獲得肯定。擅長數理解題的,並不一定會跑會跳、歌唱得好;文章能寫得感人肺腑的,並不一定史地分數高;不同個體,自有不同的思維和理想,也才能創造出各種不同的生命風貌,第一名、第一志願跟人生幸福與否,是沒有等號相通的。青春e世代的兒女面對未來,應該積極增添的是個人專業能力,例如:如果你喜歡電腦操作,就朝電腦程式設計工程師或網際網路發展的目標走;如果你偏愛佳餚美食,那就藉此深入參與實務烹飪或找機會去餐廳打工,親自觀察接觸,第二個「阿基師」金牌大廚,第二個「吳寶春」麵包烘焙大師的名號,說不定就是你將來的代稱呢!至於喜歡隨性塗鴨繪圖的你,將來也可以成為3D立體動畫高手哩!親愛的爸爸媽媽們,請別沉迷在「第一名」的虛幻框架裡,孩子身心發展的健康,比你的顏面光采與否,來得更重要呀!(本文作者/陳美儒)(摘自/接住孩子的青春變化球/時報出版)

你是否剝奪了孩子學習獨立的機會呢?

你是否剝奪了孩子學習獨立的機會呢?#教養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有個幼稚園老師分享,前陣子因為天氣變化大,班上很多孩子整天打噴嚏、流鼻涕,經常會聽到孩子說:「老師,我有鼻涕!」。這位幼稚園老師都回答:「衛生紙在桌上,自己拿,擦完了丟到垃圾桶裡!」剛開始,有的孩子會將擦完的衛生紙遞還給老師,要老師幫她扔,但這位老師總是要求孩子自己丟到垃圾桶裡。慢慢的,跑來找老師丟垃圾的孩子變少了,自行擦鼻涕的孩子越來越多,且多數能自己丟進垃圾桶。諮商心理師許皓宜說,這是因為在家中,孩子們習慣了父母幫他們拿衛生紙,幫他們擦鼻涕,幫他們丟到垃圾桶裡,孩子有機會可以自己學習獨立自主的機會便一次次被剝奪。許皓宜表示,孩子1~3歲是發展獨立自主的時期,從小就應該要培養孩子獨立,因為獨立性強的孩子,往往比較有主見、做事有明確目的,也較自動自發,有助於孩子形成良好的人格。諮商心理師許皓宜建議,孩子的獨立性應從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培養,因為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是孩子能力所及的,所以家長應該提供這樣的機會。比如:吃飯要孩子自己拿湯匙吃、上廁所鼓勵孩子動手擦屁股、睡覺時讓他們自己動手蓋被子、洗澡時讓他們自己洗。許皓宜說,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就慢慢的學習了獨立思考,學會了獨立完成。想知道如何處理孩子情緒表達的訣竅嗎?快來報名「許皓宜博士~小英雄領袖情緒表達夏令營」http://sun324.smartweb.tw/index.php?module=course&mn=1&f=register&id=19

樂閱讀/比起懲罰 更應了解孩子說謊的動機

樂閱讀/比起懲罰 更應了解孩子說謊的動機#教養

事實上,孩子不知道該如何區分「事實」與「謊言」,也不明白說真話的重要性、說謊話的嚴重性。那麼,作為父母,又該如何面對這些「小謊言」,避免給孩子扣上不誠實、愛說謊的「帽子」呢?1)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如果孩子的敘述與事實不符,別急著認定他是在「撒謊」,而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這樣做是不是有他的理由?比如說,如果孩子在其他小朋友面前吹噓自己會飛,是不是希望自己是超人?是不是希望老師表揚他?2)留給孩子時間、空間,不要急著揭穿他發現孩子為了逃避責任而「說謊話」,不要急於揭穿他,也不要「嚴刑逼供」,而是嘗試給孩子一點時間和空間,引導他把注意力集中在事情本身,而不是你的情緒反應上。最終,你會發現孩子自己就會收拾「殘局」。3)父母也要「很誠實」,做好榜樣想要培養孩子擁有誠實的品格,父母不僅要教導孩子不撒謊、坦誠相待、言而有信、遵守諾言,也要在孩子面前,做最好的示範。4)鼓勵孩子說真話,培養「誠實」的品格父母應該讓孩子知道,即使「闖了禍」,只要說出真相,並不會為他帶來傷害。當孩子確認說實話沒有「壞處」時,他會更樂意做一個誠實的人。相反地,如果孩子認為說實話沒有「好處」,不如掩蓋事實更能讓他逃脫,他就不會主動選擇誠實了。此外,孩子承認事實時,無論他承認的「錯誤」有多麼嚴重,父母都不要為事情懲罰他。鼓勵孩子養成誠實的品德,遠比懲罰他打碎了貴重的花瓶更為重要。(本文作者/王佳)(摘自/不一樣的孩子心理學/采實文化出版) 

樂閱讀/糾正孩子的同時鼓勵自我慈悲

樂閱讀/糾正孩子的同時鼓勵自我慈悲#教養

許多家長並不懂得如何在孩子行為不當時規範他們,同時幫助他們對自己慈悲。首先,重要的是別疾言厲色的批判孩子,或是讓他們因為不符合你的期望而內疚。名演員傑克.尼克遜說過:「我母親從來不明白罵我『狗娘養的』有多麼諷刺。」研究顯示,被父母經常挑剔的孩子比較容易缺乏自我慈悲,長大後會有焦慮、情緒低落的問題。孩子常常內化父母批評的聲音,這個聲音會跟著他們一輩子。雖然沒有哪個父母會想要自己的孩子受苦,然而很多人還是認為措詞必須猛烈,規範才會有效。放任型的家長從來不罵孩子,的確有可能阻礙孩子的成長與發展,然而你可以設定明確的界線,用親切慈悲的方式糾正有問題的行為。這麼做可在不讓孩子難過的情況下了解,為什麼改變他們的行為很重要。把重點放在實際的行為上面,而不是放在他們整體的個性上。你要強調的是,不是由失敗和錯誤來定義你是什麼樣的人,其實所有的人就像是還在製作中的半成品,持續在學習。在糾正孩子錯誤的行為之前,先確認這個行為的根本情緒也很重要。假使你的兒子尼爾一邊玩他最喜歡的電動遊戲,一邊要他的妹妹「閉嘴」。你不該氣沖沖的說:「尼爾,你的態度太惡劣了!你為什麼就不能對妹妹好一點?」你可以嘗試說:「我知道你玩遊戲被打斷很生氣,可是你要妹妹閉嘴,讓她很難過。」或者假設你的女兒只顧著跟朋友講電話,把一罐打開的蜂蜜放在廚房不管。你不是大聲說:「你這個死小孩!」而可以說像這樣的話:「我知道你是因為講電話而分心,可是我們總不能讓蟲蟲到處爬啊。」加一點點幽默效果可能更優,例如:「你難道想讓我們家的廚房看起來像被螞蟻大軍攻擊過嗎?」重要的是向孩子傳達,犯錯沒有關係,生活本就不是盡善盡美。「人嘛」、「有挫折感是再自然不過的」等等的話,是認可的好方法。不過,重要的不只是你說什麼而已,說話的口氣也同樣重要。就算是還不會說話的嬰兒,也會不自覺的由父母說話的音調聽出情緒意涵──慈愛、恐懼、生氣等等。如果你的音調傳達出負面的評斷,就算措詞沒有褒貶,孩子還是覺得自己做得不好,很羞愧,反而可能引起生氣或自我防衛的反應。輕而易舉就可以怪在別人頭上時,有誰會要自我感覺不良好?慈悲的語言加上親切關懷的口氣,讓孩子安心為自己的行動負起責任,他就比較容易承認自己的行為有問題,並且努力改掉它。在糾正孩子之前,有件事情也值得注意,就是你自己的反應有沒有自我防衛的味道。你是不是覺得孩子低水準的行為會讓別人對你有負面看法?女兒在餐廳裡煩躁不安、坐不住時,問題真的是出在孩子的躁動,還是在意其他父母的眼光?除非你能對自己坦承,為這個非常人性的反應而對自己慈悲,否則這個狀況可能會處理得很糟。然而,當你對自己慈悲時,就比較能夠慈悲的回應孩子。(本文作者/克莉絲汀.聶夫)(摘自/寬容,讓自己更好:接受不完美的心理練習/天下文化出版)

醫訊/親子共舞快樂成長~親職教育

醫訊/親子共舞快樂成長~親職教育#教養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家庭的親子關係不睦或溝通有障礙,往往是親人間因關係親密就疏忽了尊重,彼此間的溝通產生了錯誤的解讀,以致家人彼此錯待,惡性循環。 對此,泰山文化基金會特規劃2013中區「真愛家庭」講座─親職系列,此次主題為「親子共舞 快樂成長」,特邀請國立彰師大教育學院婚姻與家族治療所專任教授郭麗安博士主講,郭教授是美國威廉瑪麗學院諮商心理學博士,專長為婚姻與家族治療、諮商理論技術、心理諮商效能等。郭教授將以家族治療的專業背景,與父母分享如何透過親子互動舞步的調整,重建互尊互信的親子關係、和諧共舞,讓家庭成為滋養家人的溫暖避風港。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人員設備項目規則流程名額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親子共舞 快樂成長時間:102年6月1日(六)上午9:30~11:30地點:陽明國中(彰化市長順街76號)洽詢:02-2501 7722 基金會

樂閱讀/賞罰分明 教出有誠信的孩子

樂閱讀/賞罰分明 教出有誠信的孩子#教養

孩子成長的道路上,父母對孩子適度的懲罰,可說是在所難免的。但是,懲罰就如一柄雙刃劍,若是運用得當,就能有效地完成教育孩子的重任,使孩子成為真正的棟樑之材;反之,若運用不當,就有可能使孩子距離你的期望越來越遠。那麼,身為父母,又該如何運用「賞罰原則」呢?1)孩子犯錯,就一定要受罰孩子犯錯,無論是無意還是有心,都要受到懲罰,這對於培養孩子誠實、負責的性格,都是大有助益的。另外,要讓孩子明白做錯事就必須受到懲罰的道理,即使孩子不斷哀求,也不能答應,否則以後就很難保證實施的有效性。2)適度拿捏「懲罰」的輕重「懲罰」是為了讓孩子能夠有良性的改變,既不能輕描淡寫,又不能小題大做地濫用「處罰」。懲罰太輕會不足以讓孩子引以為戒;懲罰太重又容易激起孩子的反抗情緒,必須拿捏得當。3)與孩子討論「懲罰」的規則父母應與孩子事先商定一個獎懲規則,讓孩子知道犯錯後將受到什麼懲罰,這樣孩子就會特別留意,減少犯錯的機率。另外,孩子犯錯後,父母也應當適度調節自己的情緒,不要因為一時衝動而隨意懲罰孩子。4)賞罰要分明,切忌罰完又賞父母教育孩子時,要態度一致、賞罰分明。該賞時就要賞,讓孩子感受到被讚揚的喜悅;該處罰時就應抱持果斷而明確的態度,讓孩子知道自己錯在何處。尤其是懲罰孩子後,如果覺得孩子受到委屈,便前來安慰,將會使懲罰失去作用。唯有賞罰分明,才能培養孩子明辨是非、知錯即改的品格。5)以「正向」方式處罰孩子有些父母懲罰孩子時,常常口不擇言、甚至滿口髒話,這種諷刺挖苦的方式,已經超越孩子的理智能夠承受的範圍,極易損傷孩子的自尊心,不利於孩子的心理健康。因此,父母應該牢記懲罰孩子的目的,是要幫助他改正錯誤,而不是為了刺激孩子心靈中最敏感的角落──自尊心。(本文作者/王佳)(摘自/不一樣的孩子心理學/采實文化出版)

樂閱讀/教孩子用正確心態看待不公平

樂閱讀/教孩子用正確心態看待不公平#教養

當孩子動不動就要求「公平」時,父母該如何引導他們面對這些「不公平」,同時又能避免「不公平」的陰影,阻礙孩子的健康成長呢?1)狠下心,讓孩子承受委屈父母必須明白,對於成長的孩子來說,經歷委屈、挫折,並不是什麼壞事,可以讓孩子從中學習許多寶貴的經驗,這也是讓孩子由一個生理意義上的「人類」,成長為一個社會意義上的「人類」必經的過程,而且,這對於孩子未來的身心發展都大有助益。2)帶領孩子認識「不公平」的意義對孩子來說,他們還不能明確理解什麼是不公平,只是會有一種覺得自己被不平等對待的感覺。這時候,父母不妨採取遊戲的方式告訴孩子,公平是相對的。比如,拿出一桿秤告訴孩子,如果在其中一邊放點東西,秤就會來回地晃蕩,讓孩子對不公平有一種感性的認識。同時,父母還要教導孩子,對自己而言的公平,也許對別人來說是不公平的,因為彼此的判斷標準都不同。3)傾聽孩子的想法,讓他有宣洩情緒的管道父母可以幫助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生活中,孩子就會發現,生活中的快樂正不斷地迎面而來,即使偶爾不太順心,也仍然會感受到內心的喜悅。其實,對於孩子來說,最重要的是引導他們將心中因為不公平所感受到的情緒,表達及發洩出來。當孩子覺得委屈時,父母一定要及時找到問題的根源,不能一味地責怪,對於孩子來說,宣洩情緒遠比事情本身更重要。(本文作者/王佳)(摘自/不一樣的孩子心理學/采實文化出版)

樂閱讀/多鼓勵!增加孩子自信心

樂閱讀/多鼓勵!增加孩子自信心#教養

「自信」是人生中重要的精神支柱,也是付出行動的動力。那麼,又該如何從小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充分發掘他的潛力呢?1)多鼓勵,幫助孩子建立信心孩子的自信來自成就感、價值感和勝任感,而讚美、肯定等鼓勵性的言語與動作,最具神奇的功能。因此,日常生活中,父母要經常告訴孩子:「你在長大、在進步;你是有用的、被需要的、被喜愛的;你是有能力的,會做越來越多的事情……。」時間久了,孩子的自尊心會得到滿足,並充分意識到自己的能力,從而建立自信心。2)多尊重,幫助孩子累積信心孩子從小受到來自別人的尊重和信任,是其建立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前提。因此,父母要時常檢視自己的言行,是否經常埋怨孩子「沒出息」、「不成器」,是否當眾嘲笑孩子「幼稚」、「愚笨」等等。雖說父母的做法有時是無意的,但是這種消極的評價無疑會對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帶來嚴重的傷害。所以,身為父母,應當尊重孩子身為家庭成員的地位,傾聽孩子的意見。如此一來,孩子才能體會到自己在父母心中的地位,了解父母對自己的期望、尊重與信任,自然也就能養成健康的自尊心和自信心。3)多引導,幫助孩子恢復信心現在的孩子都在過分的溺愛中成長,生活自理能力相對較差,一旦離開家人的幫助,什麼都做不了。因此,父母應該要引導、鼓勵孩子,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比如吃飯、穿衣服、綁鞋帶、整理床鋪等。這樣孩子才會在自己動手的過程中,認識自己的能力,在成功的愉快體驗中恢復自信。(本文作者/王佳)(摘自/不一樣的孩子心理學/采實文化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