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曬

長斑狂搓洗面乳!愈搓愈黑遭譏像「蟾蜍」

長斑狂搓洗面乳!愈搓愈黑遭譏像「蟾蜍」#防曬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採訪報導)一名38歲的蔡姓男業務,平日未有防曬觀念,一年前赫然發現臉上長出黑斑,以為洗澡時用力搓洗就可把斑點洗掉;不料黑斑愈長愈多,愈變愈黑,友人都開始笑他皮膚像「蟾蜍」,讓他自信心銳減,面對客戶時更羞於抬頭。皮膚專科黃勇學醫師強調,臉上若長斑點,最忌諱刻意用洗面乳搓洗,當黑色素細胞不斷受到刺激,將會更加賣力製造黑色素,使得斑點愈來愈黑,到時要治療難度恐怕更高!紫外線、敏感肌、晚睡 都是斑點產生主因!事實上,黑斑種類大致上可分為曬斑、雀斑、肝斑,主要是因光老化、環境刺激致皮膚發炎,以及荷爾蒙變化等3大因素影響,其中,男性因少有防曬觀念,外加缺乏保養知識,黑斑容易一發不可收拾。「長黑斑最忌諱再去刺激它!」黃勇學醫師觀察,門診上看過眾多長黑斑的患者,以為洗臉時搓洗就可以讓斑點淡化,然而,在搓洗的過程中,除了會刺激黑色素細胞不斷製造黑色素,更容易變成敏感性肌膚,使肌膚發炎頻率上升,導致黑斑惡化。建議民眾,當黑斑尚未成群結隊前,最好先到皮膚科進行評估治療,及時拯救黑斑危機。技術進化!皮秒蜂巢雷射有助掃蕩黑斑「在眾多斑點問題中,最難纏的種類就屬於肝斑。」黃醫師也說明,過去治療肝斑以雷射為主,但臉上在經歷傳統雷射掃蕩後,其光熱效應所造成的「滿目瘡痍」,包括,肌膚紅腫、結痂、反黑等副作用,並非一般人可以接受。隨著雷射科技的更加精進,目前像是更短的脈衝時間、雷射波長具有「標靶性」,都讓這些副作用獲得改善。黃勇學醫師解釋,以現行「皮秒蜂巢雷射」為例,其脈衝寬度為「皮秒」等級(皮秒Picosecond,10的負12次方秒,為傳統奈秒雷射的千分之一),因此降低雷射總能量,再加上光震波在較短時間內將黑色素擊碎,幫助減少對肌膚周圍組織的傷害程度,進一步降低反黑、結痂的可能性,同時縮短術後恢復期,對於深受斑點困擾的民眾來說,可說是新型態的治療福音。黃醫師進一步強調,皮秒蜂巢雷射運用「蜂巢瞬效透鏡」,將70%雷射能量匯集聚焦,每發雷射光提供皮膚組織10%的震盪波作用,除了震碎表皮層的黑色素細胞,同時傳遞光震波至肌膚真皮層,刺激組織膠原蛋白及修復再生的機能,達到肌膚改變的幫助。「皮秒蜂巢雷射特定的光波長,具有雷射專一性。」黃勇學醫師分析,傳統奈秒雷射有40%的能量會被血紅素吸收,術後較易泛紅;再加上傳統奈秒雷射為1064波長,而皮秒蜂巢雷射找到更合適的755波長,對於瓦解黑色素標靶性較高,減少血紅素受到「波及」,同時減輕滿面紅通通的情況發生。至於療程次數上,會評估患者黑斑深淺狀況,需做3~5次不等的治療。最後呼籲民眾.若要防止黑斑產生,平日務必做好防曬措施;敏感性肌膚的患者,須謹慎挑選保養品,以免皮膚發炎。而維持正常作息更是基本功,才能防止內分泌失調,減少肝斑纏身!

防曬係數高才好?塗抹「量」是關鍵

防曬係數高才好?塗抹「量」是關鍵#防曬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炎炎夏日,許多人喜歡來個日光浴,雖然陽光對於皮膚有其優點,如使皮膚合成維生素D來促進鈣質生成,亦或可以減輕乾癬症狀。但你知道嗎?防曬做不好,不僅會使我們的皮膚老化、曬傷、變黑等,甚至有皮膚癌的風險。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皮膚科陳建宇醫師說,陽光對於皮膚的傷害大多來自紫外線,而紫外線可分為UVB、UVA,當中的UVB屬於中波長紫外光,會導致曬紅、曬傷,長期照射可能導致皮膚癌。而UVA是長波紫外光穿透力較強,導致皮膚老化、皺紋、曬黑等。因此許多人會選擇用防曬乳來阻擋紫外線,陳建宇醫師指出,防曬乳分成2大類:●物理性防曬乳/物理性防曬乳通常分子較大,顏色較為明顯,較油膩;是利用物理性原理在肌膚表層形成反光膜,以反射方式減少紫外線對肌膚的傷害,但不易過敏,適合敏感性肌膚、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或幼童使用。●化學性防曬乳/化學性防曬則是將紫外線大量吸收進成分中,使其不進入肌膚,通常分子較小,較為清爽,但較易引發過敏反應,適合於油性肌膚、青春痘患者使用。目前多數廠商多取兩者混合的防曬,達到清爽且不刺激功效。夏天防曬大作戰! 先搞懂SPF與PA標示而市面上的防曬產品多會看到SPF係數標示,SPF是對UVB的防護能力。代表的是可以延長曬紅時間,若原本不做任何防護下10分鐘會曬紅的皮膚,使用SPF15防曬乳,就將15與10相乘,則為延緩曬紅的時間,即表示可延長150分鐘。但不表示用SPF30-50防曬品,就真的可以完全延長至300到500分鐘,因為我們會流汗。而另一個常見的就是PA,指的是防曬品對UVA防護力。PA是以+表示防護力,+愈多防護力愈強。PA+可以延長2~4倍的曬黑時間,PA++是4~8倍,最多標示到PA+++。因為易導致皮膚變黑及老化的正是UVA,所以PA是許多愛美人士在意的指標 量怎樣算夠?臉部一次約要2指節而要達到商品標示防曬效果,是需要抹足夠份量的,所謂「足夠」是什麼呢?陳醫師說,所謂足夠,是指每平方公分需要兩毫克(2mg/cm2),一般來說,擠出約指節大小的量,1指節約0.5g,可覆蓋面積兩個手掌大2%體表面積,而臉部大約是4至5%體表面積,因此一次的塗抹量約2個指節才是足夠,所以一罐30公克商品,一天擦3次,應該不到15天就會用完,如果超過這時間還未用完的人,表示你平常擦得量是不夠的。曬後別亂塗保養品 當心接觸性皮膚炎另,曬傷是很多人都有過的經驗,戶外遊玩幾小時後發現皮膚發紅曬傷,卻不知道如何正確處理,何時該看醫生。陳建宇醫師也提醒,輕度的曬傷一般在一到二日內會逐漸消退,期間可使用保濕乳液、蘆薈露來舒緩,但倘若出現脫皮、水泡,或水泡內有淡黃色的漿液具瘙癢、灼痛感時,則別再亂擦保養品,應迅速就醫,以免發展成接觸性皮膚炎,雪上加霜! 

艷陽難擋!室外待30分 紫外線就超量

艷陽難擋!室外待30分 紫外線就超量#防曬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炎炎夏日即將到來,每年到了這個時候,因曬傷求診的病人總是特別多。當心過量的紫外線,恐讓皮膚產生黑斑、皺紋、皮膚彈性變差、變薄、血管擴張,曬傷,甚至是皮膚癌。因此,醫師也說,「防曬」成為夏天維護皮膚健康的重要課題。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皮膚科陳建宇醫師解釋,陽光對於皮膚的傷害大多來自紫外線,一般來說,每天在室外超過30分鐘,就可以算是接受過量的紫外線。但可怕的是,紫外線不但能直接穿透玻璃窗,也能經過物體反射,在陰雨天也僅是降低紫外線強度,並不能完全隔絕紫外線傷害。因此就算在室內或陰雨天也需要做好適度防曬。防黑、防癌? SPF、 PA作用大不同而陳建宇醫師也說,陽光中的紫外線可分為UVA和UVB,UVB屬於中波長紫外光,會導致曬紅、曬傷,長期照射可能導致皮膚癌。而UVA是長波紫外光穿透力較強,導致皮膚老化、皺紋、曬黑等,此傷害屬長期慢性累積。而防曬方式有很多,最有效的當然是直接隔絕紫外線,但是要時時刻刻待在室內或撐著陽傘也有其困難,此時就要靠防曬乳。陳建宇醫師指出, 市面上的防曬產品多會看到SPF係數標示,SPF指的是防曬品對中波紫外線,即UVB的防護能力因此一般所謂皮膚曬紅、曬傷肌膚,指的就是UVB。因為易導致皮膚癌的正是UVB,所以SPF是防曬乳最重要指標。而如要挑選防曬黑的防曬乳,應該注意對UVA 防護等級,也就是以 PA為主要指標。PA 是以+表示防護力,+愈多防護力愈強。擦防曬乳還曬黑 醫:補充不夠而日常生活不進行戶外活動的情況下,SPF15~30即足夠,但若進行戶外活動等長時間曝曬大量陽光的情況下,選用SPF50等高係數防曬乳,可保護肌膚越不易曬傷。陳建宇醫師也強調,許多人常說自己擦了防曬,還是曬黑,是不是沒用?他解釋若沒正確擦防曬乳,效果就會不如預期,因為流汗會使防曬功能消失,多補充才是關鍵,至於補充頻率為:在戶外約1至2小時就需補擦,室內才可以3到4小時再補。 

她雷射除肝斑 竟換來臉反黑半年

她雷射除肝斑 竟換來臉反黑半年#防曬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一名44歲的黃小姐,從小開始就熱愛運動,卻從不進行防曬措施,直到近幾年雙頰出現明顯斑塊後,才驚覺狀況不對,開始防曬,甚至連走路都撐傘,就怕斑點越來越明顯。後來,在朋友的建議下,她接受的雷射除斑,殊不知術後眼睛下方,竟整臉反黑長達半年久,實在讓她苦不堪言。荷爾蒙變化、自由基累積 是造成肝斑的主因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王朝輝醫師表示,斑是由皮膚內的黑色素細胞所製造出來的,而肝斑則是東方人常見的頑固型色素,好發於35~45歲的女性,且隨著年齡增長,肝斑的顏色也越深,是所有斑種形態中最難根除的。肝斑形成原因主要可分為過度日曬、家族遺傳、荷爾蒙變化及自由基累積,且熬夜、壓力、生理期、過度洗臉等也會使得肝斑加重,一旦皮膚發炎後,天然防禦力減弱,膚質就會變差,進而加速肝斑生成、暗沉及膚色不均情況產生。平均每3.3人中有1人具肝斑體質在台灣約有70%女性具肝斑體質,其中隱性肝斑佔40%,可能因其膚色較暗沉或不均勻而在初期不易顯現,但經由長期日曬或作息不正常而導致肝斑現形,根據內政部戶政司103年8月人口統計,全台35至45歲女性約有2百多萬人,若以上述比例推算,平均每3.3人就有1人具肝斑體質,全台相當於有高達62萬女性陷入肝斑危機。多吃葡萄籽、花青素 可降低肝斑復發率在治療方面,過去多採用外用藥、口服藥進行治療,而現在大多則是採用雷射進行治療,王朝輝醫師表示,雷射後須加強防曬與保濕,不抽菸不喝酒,多吃蔬果,且應避免攝取含有動物性荷爾蒙(如:大豆異黃酮)、植物性荷爾蒙(如:蜂王乳)食物,並多吃富含抗氧化或維他命C食物,例如:Q10、葡萄籽、花青素、茄紅素等,才能降低肝斑再次復發的機率。 

夏天防曬很重要 謹記4點防曬傷

夏天防曬很重要 謹記4點防曬傷#防曬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炎炎夏日,除了要預防中暑外,更要多注意自己的肌膚,當我們走在炎熱的路上時,若是感覺到皮膚快烤焦、全身發紅、熱烘烘或是忍不住開始抓癢時,就要注意了,因為你可能已經曬傷了,所以在出門之前,建議先做好事前準備,就可以遠離曬傷的威脅了。手臂、頸後及頭皮 都容易忽略的防曬重點 而最常也容易被曬傷的部位,包括身上較突出的部份,如臉頰、鼻子、頸背、耳朵,或是平常上班時被衣服遮住的肩膀、腿等,都可能是曬傷最嚴重的部位,不僅如此,其實身上有3個部位是非常容易被忽略,手背、頸後非常容易曬傷,但大家常常忘了做好防護措施,另外,頭髮較少的人也要小心頭皮曬傷,如果曬後出現輕微紅、腫痛現象,可自行塗上蘆薈等鎮定產品,但萬一出現水泡,建議要直接就醫,不可自行刺破水泡,以免造成二度感染。 除了防曬品外 也搭配帽子、遮陽用具效果更好若想要避免被曬傷,就要禁得起烈陽的烤驗,首要之務就是做好防曬萬全準備,除了遮陽用品外,防曬乳更是不能離手,出門前使用還不夠,如果長時間在戶外活動,更需要適時的補充。此外,身上另一個防曬漏洞就是頭皮,針對頭皮部分,其實一般來說,頭皮有頭髮保護,不太容易曬傷,但如果頭髮較少、禿頭、光頭的人,需要長時間在烈日下活動時,就要注意防曬,最好可以戴上帽子,既能遮陽光、又能保護頭皮不受紫外線侵襲。除此之外,有些人認為只要擦上係數高的防曬乳就萬無一失,但其實就算擦了防曬乳,也要記得定時補擦,且最好可穿上長袖防曬外套、戴帽子,才能真正做到防護措施。防曬品挑選要注意 應同時具備UVA及UVB最後基隆市衛生局表示,在挑選防曬產品方面,衛生局提醒應選擇溫和不含香精、刺激性成分,並且能抗UVA防止老化與抗UVB防曬傷,都是基本必備條件,另外,衛生局也提供4點幫助民眾,在夏天防曬應該要注意的事情,降低紫外線對肌膚的傷害。1)遠離強烈陽光在上午10時到下午2時為陽光最強烈時刻,建議少出門。2)使用防曬品遮蔽,若要暴露在陽光下,包括登山,或到海邊、室外游泳池戲水,要利用防曬產品阻隔紫外線。3)減少肌膚曝露在紫外線的面積,外出時盡可能撐傘、戴寬邊帽子、穿長袖衣服、戴上太陽眼鏡,以及擦防曬乳。4)出門前30分鐘擦防曬乳,每隔2~3小時補充1次。

夏天不防曬 恐罹皮膚癌、白內障

夏天不防曬 恐罹皮膚癌、白內障#防曬

(優活健康網記陳承璋/綜合報導)夏季天氣炎熱,溫度一路攀升,依據中央氣象局之觀測資料顯示,近日全臺各地均為高溫炎熱的天氣型態,臺北今(103)年7月已出現高達37.6的溫度;另依據行政院環保署紫外線預報資料,臺北站7月份的紫外線指數最高為12,已達危險等級(超過11以上即為危險級)。未做任何防曬措施 二十分鐘即曬傷臺北市環保局表示,連日高溫除了讓民眾不舒適外,更會因為紫外線過量,讓民眾眼睛及皮膚暴露在致病的危險之中;當紫外線指數達過量級時,皮膚經紫外線直接照射,未採取任何防護措施下,20分鐘之內就會曬傷。 然而,雖適量的紫外線對健康有正面的效益,可促成維他命D3的生成,增強對鈣和磷的吸收;但研究也顯示,紫外線的過度曝曬將會對人體的皮膚、眼睛及免疫系統產生負面的影響,提高皮膚癌、白內障、黑素瘤的發生率。中午民眾盡量避免外出臺北市環保局說明,由於現在的陽光越來越強烈,提醒民眾防曬的措施也要做的越來越完善,戶外活動時,應避免皮膚直接曝曬,高量級紫外線指數(6~7)在30分鐘內將對人體造成傷害,如皮膚及眼睛等器官,必須戴帽子、撐洋傘、戴太陽眼鏡或塗抹防曬乳液,儘量待在陰涼處。過量級至危險級紫外線指數(8以上)在15~20分鐘內將對人體造成傷害,除採行上述的防曬措施外,應避免皮膚直接曝曬,需要穿著長袖衣物,在上午10時至下午2時最好不要外出。環保局長吳盛忠說,美國曾提倡「兒童時期的太陽,成人時期的皮膚癌」觀念,在於小時候太陽光對肌膚所造成的傷害,將成為日後皮膚病變的原因。環保局也特別呼籲,暑假期間,家長帶小孩外出,一定要做好防護措施,以避免紫外線對日後小孩的危害。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