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

怕長不高 睡前不要吃甜食!

怕長不高 睡前不要吃甜食!#營養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孩子長不高,父母擔心是生長遲緩,醫師表示,「身材矮小」一般定義為身高所在的百分比低於正常族群的30%,且預估成人身高(以目前所在身高百分位預估)低於「標的身高」5公分,或在小學期間每年長高小於4公分。若小朋友的身高有上述3種情形,就需要即早請小兒內分泌科醫師協助評估。染色體異常、慢性疾病都容易長不高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小兒遺傳內分泌科主治醫師顏瑞龍表示,人的一生中有2個階段是屬於快速成長期,第一個是在嬰幼兒期,也就是3歲內的成長,另一個是青春期。而在3歲到青春期間,成長的速度就趨於緩慢,然而最起碼每年也會有4公分的成長。身材的高低和遺傳有密切關係,例如父母均為150公分,自然不太可能生出200公分的長人子女。引起「身材矮小」的原因包含,染色體異常、特殊症候群及軟骨生成不良症;慢性疾病如如先天性心臟病、血液病、腎臟病、氣喘等;內分泌異常如「生長激素缺乏」及「甲狀腺功能低下」,也常會有骨齡落後現象。日常3事項要注意另外,若女生身材十分矮小,常需作染色體檢查,以排除罹患少了一個X染色體的「透那氏症」;生理性身材矮小的病人佔所有求診病人的2/3,又可分為家族性矮小及體質性生長發育遲緩。家族性矮小的小朋友身高雖然在3%以下,但有正常生長速度,且骨齡等於實際年齡;體質性生長發育遲緩的小朋友生長速度正常,但骨齡小於實際年齡,青春期也較晚出現,但最後身高可達到「標的身高」,屬於「大器晚成型」。顏瑞龍醫師強調,想要長高,日常生活上要注意事項:1) 運動/每天至少30分鐘以上、每天日曬10-15分鐘可以增加生理性維他命的生成。建議每天跳繩500下。以跳躍、伸展性、高強度運動尤佳,訓練下半身的負重、有氧運動,像是跑步、打球、跳繩,騎腳踏車等。避免負重運動,如舉重、舉啞鈴等。2) 睡眠/盡量於夜間10點以前上床睡覺。3) 均衡的營養/均衡的補充營養素,如:鈣質(低脂牛奶及各種乳製品),多吃小魚乾、胡蘿蔔、黃豆芽及菠菜。含鋅食物多吃:牡蠣、蝦子。睡前避免過量甜食、每天至少要喝500c.c.牛奶,餐與餐之間不要吃油炸食物和甜食。

講座/預防代謝症候群的飲食技巧

講座/預防代謝症候群的飲食技巧#營養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最新 2005-2008全國營養健康調查,國人代謝症候群盛行率隨年齡上升而有增加趨勢。代謝症候群與腦血管疾病、心臟病、糖尿病、腎病變、高血壓等疾病有著密切的關係。我國代謝症候群臨床診斷準則公告,即以下列5項危險因子中,若包含3項或以上者即可判定為代謝症候群患者:(1)腹部肥胖(2)高血壓(3)高血糖(4)高密度膽固醇過低(5)高三酸甘油酯。此次講座內容將由賴玉釧營養師告知大家遠離代謝症候群最有效的飲食方式!名稱:預防代謝症候群的飲食技巧時間:106年4月11日(二)上午10:00-10:3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雞、鴨、鵝 哪種蛋最營養?

雞、鴨、鵝 哪種蛋最營養?#營養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蛋是最直接的蛋白質來源,一顆小小的蛋,竟可以孵化出一隻小家禽,可見它的營養是多麼有價值。以雞蛋來說,蛋黃佔了30%,是雞蛋裡最多營養儲存的地方,但不同的蛋,仍有其獨特優勢的營養價值。雞、鴨、鵝蛋營養比一比 雞蛋/雞蛋含有微量元素和多種維生素,尤其是富含鐵質,對於細胞修復與營養提供優質來源。讀者朋友在選購雞蛋時,有沒有發現雞蛋中,蛋殼顏色多不一樣,有粉紅、淺綠、偏紅、偏黃色的不同蛋殼,其實就營養價值而言,差異性並不大。‧ 鴨蛋/營養高於雞蛋,但因為比雞蛋略有腥味,所以在市場上大多以加工呈現,如不少人愛的鹹蛋、皮蛋,因為鐵質和鈣質豐富,所以適合成長中的孩子食用。‧ 鵝蛋/營養更甚於雞蛋或鴨蛋,尤其是蛋白質,很多人會拿鵝蛋來燉補。蛋的氣孔保持在上方可保存久一點蛋是農產品,所以選擇有CAS 認證的比較有保障,在賣場或超市購買的蛋類產品,因全程在安全的溫度下運送,新鮮度較無疑慮;且常見的「洗選蛋」,因已經過清潔,更加安全。一般蛋買回來是需要放入冰箱冷藏保存的,購買回來應先用濕的衛生紙擦拭,以避免家禽排泄物帶來的病菌,但不可以用水清洗,自來水的微生物,也有可能從蛋殼污染進去。但在放置入冰箱時,要將尖端朝下,讓蛋的氣孔保持在上方,維持蛋活性,這樣可以保存久一點。生蛋當調醬 容易得腸炎不過因為菜市場或傳統零售雜貨店的蛋,並沒有標示生產日期,買回家最好儘快食用完;千萬別放置超過一個月,有時會因為病菌或氣孔被蛋白淹沒,可能會造成蛋的腐敗甚至臭掉。雞肉的污染除了怕禽流感外,另外就是沙門氏菌的感染,所以千萬別生吃雞蛋!尤其是在冬天時吃火鍋,許多人喜歡用生蛋來作調醬,很容易吃進病菌而得腸炎,把蛋煮熟來吃才是最安全的吃法。鹹鴨蛋的挑選技巧鹹鴨蛋很好吃,尤其是在炒苦瓜、地瓜葉或空心菜時特別有味道,但是因為含鈉量太高,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應該小心選用。購買回來的鹹蛋應該還是要放置冰箱較為安全,選購時要挑蛋殼完整,無斑點,表面光滑的蛋,而且不要太常食用哦!‧ 皮蛋/是鴨蛋的加工品,但重金屬一直是它難擺脫的陰影,因為皮蛋製作過程中,必須要用強鹼來分解蛋白質,使它成為凝固狀態,所以銅和鉛的添加時有所聞,為了避免重金屬的傷害,購買有CAS認證的商品,起碼比較安心。(本文摘自/家禽履歷故事/大塊文化)

驚!情緒異常恐致子宮頸癌

驚!情緒異常恐致子宮頸癌#營養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人體免疫功能變差的原因很多,遺傳、年齢、體溫、壓力、營養、疾病、感染、放化療和免疫抑制劑等,都會使免疫力下降;其中,沈重的壓力,更是破壞這道重要自然防線的元兇之一。以口腔扁平苔癬患者來說,100%和精神壓力有關,其次是90%以上的復發性口腔潰瘍;其他如口乾舌燥,都和壓力脫不了關係。長期承受壓力 容易引發癌前症狀適當的壓力對人體有喚醒作用,腎上腺會在短期承受高度壓力時,分泌大量皮質醇,刺激身體釋放能量對抗外來壓力。但現代人長期承受過重壓力,腎上腺因此工作過度而疲乏,皮質醇分泌不足,導致人們無法有效對抗壓力,並造成中樞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和免疫系統的相互反應,免疫力降低,進而表現出身心各方面症狀,比如:反覆發作的憂鬱症、失眠、頭痛、經常感冒、消化不良,甚至引發「癌前症狀」。情緒與免疫的關係是許多學者近年來研究的課題,精神緊張等心理因素,可影響「自體免疫性疾病」的誘發、症狀演變、疾病的預後、甚至抵消療效的反應。眾多的事實,使人們相信情緒障礙,特別是緊張刺激引起的負性情緒體驗,可以改變機體免疫功能、而增加個體對疾病的易感性。有情緒異常者 恐發展成為子宮頸癌情緒與免疫的研究,還涉及到腫瘤與自體免疫疾病問題。目前不僅證實良性與惡性腫瘤的女性患者間的心理反應不同,而且一些前瞻性研究也顯示,那些有可疑的子宮頸抹片異常的婦女,經過追蹤觀察發現,有明顯的情緒異常者,大多數發展成為子宮頸癌患者。生活於緊張性環境中數月後,婦女的類風濕關節炎的發病率明顯增加。同樣的現象也可見於系統性紅斑狼瘡、及多發性硬化症患者。我多年研究扁平苔癬的自體抗體、和腫瘤指標「鱗狀細胞癌」相關抗原、以及修格連氏症候群(乾燥症候群)的自體抗體等,也有類似的情形,不當的情緒壓力,會打破免疫平衡,造成免疫失調,使得自體抗體或腫瘤指標濃度升高。體虛失眠 易罹患復發性口腔潰瘍情緒與免疫的一些證據,可以從研究中得到證實,比方離婚、是一個較嚴重的生活事件,情緒的變化也較為複雜,因而引起的免疫學變化也很複雜。參加考試的學生,在參加考試的當天與考試前後壓力比較,也是不一樣。病人臨手術前的等待,是一種最深刻的情緒體驗,手術前的精神壓力,可影響到淋巴細胞對刺激物的反應,尤其是病人個體的敏感性、擔心對手術預後了解與評估的不足,影響關係都是最為密切的。口腔潰瘍,也可算是因生活形態導致的「文明病」,很多患者的口腔潰瘍反覆發作,從臨床觀察,多是在過度疲勞後發病的。也就是說,口腔潰瘍最喜歡找上精神壓力大、生活作息不正常、愛抽菸、酗酒、嚼檳榔、體質虛弱和失眠的人。容易罹患復發性口腔潰瘍患者,除了對症治療外,也要注意生活規律、該休息的時後就要休息、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持之以恆的運動,並且保持心情愉悅。(本文摘自/小心嘴破:身體免疫拉警報/大塊文化)

隔夜便當加熱 這些菜不適合

隔夜便當加熱 這些菜不適合#營養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不少民眾都會將沒吃完的水果冰在冰箱,隔夜水果口感變差、甚至因為氧化導致顏色也變的暗沉;也有些民眾會在前一天先將水果切好,隔天再享用,然而這些隔夜水果會影響提供營養的能力嗎?營養素會不會打折呢?另外,也有些民眾對於隔夜飯的營養有疑慮,隔夜飯到底會不會致癌,就讓營養師一次揭密!營養素到第6天才會有顯著流失奇美醫學中心營養科營養師朱恩琪表示,2006年出版的《農業與食品化學雜誌》中,一篇名為「新鮮截切水果與整顆水果在儲存期間品質改變及營養素保留」的研究報告指出,切好的水果直到儲存的第6天,維生素C、類胡蘿蔔素才有顯著流失,最多不超過25%。雖然切好的水果外觀並不如現切來得好看,營養素的流失並沒有視覺來的嚴重。朱恩琪營養師建議,切好的水果裝在密封的容器後再放進冰箱裡,要在3天內食用完畢,因為水果暴露在高溫及空氣中易導致細菌的孳生,比起營養素的流失,危害身體的風險更大,一次只裝自己可食用完的份量才健康。香腸臘肉 建議盡量不要隔餐加熱另外,有些民眾對於隔夜菜的營養也非常疑惑,若要放至隔夜,以瓜果類、菇類、海藻及根莖類蔬菜較為適合,肉類及海鮮一定要煮熟透,不建議涼拌菜,因為在製作的過程中易遭受細菌汙染而變質,若保存條件不當也易造成食物中毒。雖然隔夜飯不至於致癌,但抗氧化營養素較易流失,若無法當餐食用完的話也建議最慢2天內一定要食用完畢,部分硝酸鹽含量較高的2類食物則應少吃:1) 蔬菜/莧菜、青江菜、高麗菜、油菜等,2) 加工肉品、海鮮/香腸、臘肉、火腿、鹹魚等,都有可能讓硝酸鹽轉化為有致癌風險的亞硝酸鹽,雖然以正常飲食中要達到危害人體的劑量有相當大的差距,但仍建議以上食物應盡量不要隔餐加熱。

抗敏大作戰 媽媽寶寶怎麼吃?

抗敏大作戰 媽媽寶寶怎麼吃?#營養

(撰文/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 (諮詢/台東馬偕醫院營養課課長陳麗如營養師、新竹馬偕醫院小兒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雷偉德) (圖片提供/優活健康網)   (防過敏,媽媽寶寶怎麼吃? 圖片提供/優活健康網) 季節一改變,寶寶噴嚏打不停,某些新手媽媽會懷疑是不是因為孕期不忌口,導致寶寶生來就有過敏體質;也有些媽媽為了全面圍堵生出過敏兒的可能,只要是高過敏原食物如大豆、魚貝、花生一概不吃。然而研究指出,少吃不一定能預防過敏,提早介入高過敏原,反而能夠提高耐受性,降低過敏機率! 將副食品提早2個月加入可降過敏機率 從前的副食品都是在寶寶出生後半年慢慢加入,新竹馬偕醫院小兒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雷偉德表示,當寶寶開始吃副食品時,吃的食物型態由流質轉為半流質,可以多方嘗試食物類別,讓他們習慣接受新味道、新口感。另外,將副食品提早2個月,在寶寶出生4-6個月時就慢慢添加含高過敏原的副食如花生、蛋白,可降低未來發生過敏的機率。 副食品3階段這樣吃 台東馬偕醫院營養師陳麗如表示,一般來說,由母體提供營養對於寶寶來說最簡單也最豐富,一般醫師及營養師都會建議親餵,不過泌乳量少的媽媽也不要擔心,寶寶4-6個月時就可以開始利用副食品的組合提供均衡營養,順便也可以觀察寶寶對於食物的耐受性。至於副食品介入的最佳時機,陳麗如營養師表示約可分為3階段:   (利用副食組合提供全方面營養。 圖片提供/優活健康網) 1)  4-6個月/ 東方人對於米食比較不會過敏,因此嬰幼兒飲食的添加可由醣類下手,但不建議添加蔗糖及過多的鹽,一歲前避免給蜂蜜,4-6個月時,可以先利用稀釋的米湯慢慢餵食,逐步加入菜汁及果汁,多方嘗試,也可以藉此拓展新生兒味覺,降低對於新口味的「恐新」症狀。 2)  7個月/ 經過2-3個月的副食測試,現在可以慢慢加入蛋白質了。不論是蛋黃、魚肉都是很好的選擇,但是要記得不要一次給,從奶粉到食物、流質到固態,其實寶寶正經歷一場「飲食習慣大革命」,爸媽對於食物的添加不要太過急躁,等到一項食物沒有問題後,適時適量緩慢添加再加入另一項食物,這樣一來,若寶寶出現過敏不適症狀也可馬上抓出兇手。 3)  1歲/ 一歲換奶,現在可以給寶寶更多種類的食物了!試著將全蛋、鮮奶加入菜單,讓寶寶練習咀嚼外,也可以藉此吸收到更新奇的口味、更全面的營養。   (一歲後可以放寬食物限制,多方嘗試才不會讓孩子容易「恐新」。 圖片提供/優活健康網) 部分水解配方降低過敏效果佳 而當過敏兒寶寶遇上泌乳量少的媽媽怎麼辦?雷偉德醫師表示,若寶寶對牛奶過敏,母體也無法親餵,可利用部分水解配方的奶粉降低過敏機率,陳麗如營養師表示,部分水解配方對於過敏兒來說較能接受,水解程度越高,把容易致敏的大分子蛋白分解成小分子胜肽及氨基酸,可以降低蛋白質引起的過敏情況。 另外,至於產後仍有在哺餵母乳的媽媽,日常飲食該怎麼吃?陳麗如營養師指出,主要還是要以均衡飲食為基礎,再來母體可多補充含omega-3魚油的深海魚類,不但有助抑制發炎、對寶寶的腦部發育也有幫助,常見的食物有鯖魚、鮭魚、秋刀魚等。 想讓過敏不來亂?本身有過敏的媽媽,孕期不必節食及過度恐慌,寶寶出生後,藉由階段性諮詢營養師及醫師,控制寶寶飲食,只要3階段就能簡單抗敏!   (孕期不忌口,產後階段性調整寶寶飲食,就能有效抗敏! 圖片提供/優活健康網)

講座/失智症病患的飲食營養

講座/失智症病患的飲食營養#營養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隨著社會高齡化,可以預期未來失智症的人口數也會依比例上升,失智症防治成為一重要課題。而目前失智症在治療上,大多只能延緩病程的惡化,難以逆轉或者根治,也沒有很好的方式來預估一個人會不會得到失智症。因此,如何降低失智症發生的機率,是和每個人都切身相關的問題。飲食的部份如何來預防失智風險呢?又發生失智後飲食部分應注意什麼呢?此場團衛將由營養師吳宛真介紹預防失智飲食及失智後飲食注意事項。名稱:失智症病患的飲食營養時間:106年3月30日(四)下午15:00-15:3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一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研究:多吃蔬菜降62%乳癌死亡率

研究:多吃蔬菜降62%乳癌死亡率#營養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大家都知道花椰菜(青花菜)對身體很好,即使你可能不是那麼喜歡它的味道,也會每週吃個幾次。過去,我一直都不愛吃青花菜,但是讀到愈多關於它對健康的好處,我就愈來愈常吃。現在,我每天都會吃一小份花椰菜,可能是切碎拌進沙拉裡,或加入豆泥醬當成零食,也可能是蒸熟後當成晚餐的前菜。吃蔬菜最多的前1/4女性患者 死亡率降低62%也許每天一顆蘋果,能讓醫生遠離我;不過每天吃花椰菜,帶來的好處更多。新的研究結果建議,吃花椰菜能改變基因,可預防癌症及心臟病。有一項針對488位乳癌患者的研究結果顯示,吃蔬菜最多的前1/4女性患者,其死亡率較其他患者降低了62%。在目前所有買得到的常用食材中,沒有一種所富含的益處能超過花椰菜。它含有豐富的抗氧化劑、維生素及纖維質。研究發現它能產生強大的抗癌作用,有益心臟健康,可預防關節炎和氣喘,保護視力、增強免疫系統。人們終於發現並開始重視它了。我已經很久沒有讀到如此令人振奮的消息,美國人的花椰菜攝取量,在過去30年間已經成長了3倍之多。將每日飲食融入十字花科蔬菜想辦法在每天的飲食中加入花椰菜,或其他十字花科蔬菜,例如白色花椰菜。把青花菜切碎,混進沙拉或燉菜中。烹煮時,加入醬或香料以增添香味。用中火蒸約3至4分鐘,擠些檸檬汁、撒些胡椒粉也是一項簡單的選擇。若你真的不喜歡花椰菜,試試甘藍菜、大白菜、芥藍或瑞士甜菜。有數不清的綠色蔬菜可供你加入飲食,你需要做的,只是想辦法發揮創意,將它們融入每道菜就可以了。(本文摘自/你的生活只能這樣嗎?/本事文化)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