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

醫訊/癌症仍應均衡飲食 該如何吃?

醫訊/癌症仍應均衡飲食 該如何吃?#營養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癌症病患的飲食基礎是均衡飲食,維持良好的營養及適度活動,以保持體重,增強抵抗力。而癌症治療會造成不同的副作用,應隨時依症狀需求調整飲食或營養供應方式,以免造成營養不良。因此亞東醫院特別邀請戴珊如營養師,針對癌症治療飲食相關副作用,包括食慾不振、味覺或嗅覺改變 、口乾、黏膜發炎、口腔疼痛 等不適給予飲食對策,期望病患在接受治療時有足夠的應變能力。講座時間:6月14日(四)10:00~11:00講座地點:亞東醫院舊大樓B1化療室(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講座洽詢:(02) 7728─1229

用營養加分吃出好成績-營養師考前教戰守則

用營養加分吃出好成績-營養師考前教戰守則#營養

再過不到一個月就到基測考試,對每天挑燈夜戰睡不好的考生來說,越接近基測大考,越需要保持頭腦清醒。但天氣炎熱、考試壓力大,導致食欲變差、飲食不均衡,運動量不足又常熬夜,免疫力無形中快速降低,反而容易增加生病的機會。有鑑於此,康聯預防醫學資深營養師趙思姿建議,家長可在此最後階段替考生們多補充有益腦神經發展的營養素,包含蛋白質、維生素B、鐵、鈣及抗氧化物等,或多吃一些含有DHA的深海魚類及含有卵磷質的豆類,都可以幫助活化腦力、維持記憶力。三餐定食定量 營養均衡事半功倍許多家長認為唸書會消耗許多能量多,會為孩子準備許多零食,甚至鼓勵增加食量。事實上,孩子在學習時大腦消耗葡萄糖,如果大量進食反而讓血液轉移到胃部,大腦不足就容易打瞌睡,相對反而影響學習效果。因此,建議考前一個月,三餐定食定量,家長在正餐間可準備小份水果,適時補充熱量即可。康聯預防醫學趙思姿營養師表示,家長在此階段可以替考生應多補充蛋白質,以及富含維生素與礦物質的蔬果,因為足夠的維生素可以活化免疫細胞的功能,抵抗細菌與病毒入侵。針對依賴喝咖啡、濃茶提神熬夜唸書的考生,趙營養師也建議,喝咖啡雖可提振精神,但作用消失後反而更易疲累,考生不妨可以多吃全穀類或全麥類製品,因為有豐富的維他命B群,可以讓代謝變好、提振精神。此外,多吃一些含有DHA的深海魚油及含有食用含膽鹼、卵磷脂的豆類,可以活化腦力、提升記憶力。充足睡眠舒緩壓力 保持思路暢通根據台灣睡眠醫學會五月份剛發布「考生睡眠時數」調查結果,發現7成5考生睡不飽,平均每天睡眠只有6.4小時。基本上,長期睡眠不足容易導致大腦混沌、情緒焦慮,因此,趙思姿營養師建議考生在最後一個月盡量要讓睡眠充足,除了提早睡覺、保持運動習慣外,多吃蔬菜、水果和牛奶,適時補充維生素A、B、C、鈣質,不僅能幫助維持神經系統的穩定,還可舒緩焦慮情緒。此外,牛奶、香蕉及小米裡含有色胺酸,能幫助體內合成抗壓賀荷爾蒙,這時候可再補充一些碳水化合物,例如,可以讓更多色胺酸進入腦部發揮作用,可以舒緩壓力、幫助睡眠。網路下載考生食譜菜單設計/康聯預防醫學營養師 梁育群為讓家長在考前一個月可安心準備餐點,康聯預防醫學營養師梁育群特別為考生設計幾種營養食譜,供家長們參考,亦歡迎至康聯官網<營養小棧>下載: http://hcc.healthconn.com/hcn/nutrition_stationList.ac

飲食影響情緒 營養均衡心情好

飲食影響情緒 營養均衡心情好#營養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情緒會受到食物影響嗎?英國研究顯示,患有便祕的婦女較容易產生憂鬱及焦慮的情形,因此,若是飲食中多攝取富含高纖維的蔬菜類,也有助於一些精神狀態的改善。其實早在1989年時,就有學者發現血清素可以調控腦內的情緒荷爾蒙,影響並調節人類的情緒反應,發現有些人情緒不佳時吃一點蛋糕、巧克力,可以使煩躁情緒得以抒發。研究發現,若干食物會顯著地影響腦部的活動,營養不均衡是造成憂鬱最常見的原因之一,也就是說,營養對於情緒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因此,穩定情緒不妨從注重營養的均衡方面來著手。有學者發現憂鬱症患者血液中維生素E的濃度較低,認為憂鬱症患者體內的抗氧化能力較弱。維生素B1能改善情緒,沒有維生素B1體內就不能生成蛋白質或碳水化合物;攝取較多維生素B2食物的女性往往情緒較佳,且對於外界壓力能更加冷靜應付。富含維生素 B1、B2的食物有肉類(特別是豬肉及其內臟)、豆類、五穀糙米類、奶製品、魚類、綠葉蔬菜、杏仁等。且心理壓力過大、情緒欠佳時,體內所消耗的維生素C會比平時多8倍。此時不妨多補充維生素C有助於情緒穩定。患有產前、產後憂鬱症的婦女,尤其是產前,為了保護嬰兒,無法以藥物進行精神症狀改善的情形下,給予高單位的魚油,其憂鬱症狀有顯著的改善。平常多吃一些富含ω-3脂肪酸(EPA、DHA)的食物,如深海魚類,可以降低憂鬱的情緒,對於記憶力也有明顯的幫助;一些富含礦物質鋅、硒的海產類,如牡蠣、螃蟹等也可選用,有改善精神疾病的功效。人類腦部在製造天然的抗憂鬱劑多巴胺(dopamine)、正腎上腺素(norepinephrine)時,維生素B6也不可少,並和維生素B1、B2一起作用,讓色胺酸轉換成菸鹼酸,對腦神經功能正常運作相當重要。研究也發現,憂鬱症量表指數較高的病人,約1/4是由於維生素B6及B12缺乏導致的。因此,多攝取維生素B6的食物,如豬肉、雞肉、馬鈴薯、香蕉、燕麥、及蜂蜜等,可避免憂鬱纏身,讓你天天心情愉快。(資料來源:行政院衛生署衛教週報第162期)

上班族多營養不均 應重視蔬果攝取

上班族多營養不均 應重視蔬果攝取#營養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上班族的工作步調隨著社會環境的變遷和強大的競爭力不斷地加快,不僅早、午餐大都以外食為主,甚至晚餐、宵夜也因應酬、加班等因素,也不得不在外用餐,這種轉變卻也促成了大都會外食市場的發展。上班族活動量少並有體重過重的問題,也常伴隨著有尿酸過高、脂肪肝、血脂肪異常、便祕等危險因子,因此使得罹患中風、高血壓、痛風的年齡層逐年下降,導致各種因飲食不當而引發的健康危機。外食的美味、方便、多樣性是吸引上班族的因素。但由於外食普遍有肉類、油脂過多及蔬果太少的問題,無形中也造成上班族飲食不均衡,常有熱量、油脂、鈉攝取偏高、維生素不足及膳食纖維過少等現象。選用食品可盡量選擇少油、少鈉、高纖維的食物,如選擇滷、清蒸、白切、紅燒、燒烤類菜色,口味盡量清淡、少醬汁,並避免油炸食品,減少鈉及油脂攝取。肉類的選擇以脂肪量較少者為原則,故可多選擇雞肉、海鮮。而豬肉、牛肉等可選擇前後腿肉、里肌肉、牛腿肉、牛腱等。注意蔬果攝取量要足夠,以免缺乏膳食纖維、維生素、礦物質;在壓力大的情形下尤其須補充足夠維生素,才可應付身體消耗的需求。每日應進食煮熟的蔬菜1碗半,2個拳頭大小的水果,以維持營養需求,產生飽足感,避免其他食物攝取過多。外食族可以買一些水果,保存在容易取得的地方,每天選擇兩餐攝取水果,或是直接以水果作為點心,也可以在水果店買切好的水果,但要注意其衛生安全。早餐可以選擇有蔬菜、水果的三明治或漢堡,或是在中式的清粥小菜中多加一道蔬菜。午餐、晚餐若是吃便當、中式套餐或小吃時,可以多買一份燙青菜。(資料來源:行政院衛生署衛教週報第166期)

醫訊/營養知多少 食物代換觀念介紹

醫訊/營養知多少 食物代換觀念介紹#營養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我們將所有食物分成七大類:奶類、肉類、豆製品類、主食類、蔬菜類、水果類、油脂類。根據衛生署指出,所謂「食物代換」指的是將一些相似營養價值的定量食物歸於一類,而用於飲食計劃中變化食物種類,每一類代換表中所有食物,幾乎含相似的熱量、蛋白質、脂肪及醣類。同時所含的礦物質及維生素的種類也相似。像是1碗飯(4份主食)= 2碗麵、米粉= 4片吐司=4個餐包=1個中型饅頭,1兩豬肉、牛肉、雞肉、鴨肉、魚肉(不含骨頭重)=半隻秋刀魚=2湯匙肉絲=2湯匙肉鬆,而1個柳丁=1個橘子=1個小楊桃=1個(小)蘋果1/3個芭樂=2粒蓮霧=8粒葡萄=8個草莓=10顆龍眼等。講座時間:5/23 上午08:30~09:00講座講師:營養組 李佩霓營養師地講座點:新店耕莘醫院A棟1樓內科候診區講座洽詢:分機65018營養組

母親節到來 為媽媽做一份健康早餐!

母親節到來 為媽媽做一份健康早餐!#營養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隨著「母親節」即將到來,國民健康局特別在母親節前夕,辦理學童製作母親節健康早餐競賽,收集由學童設計的健康早餐食譜,分享給全國學童及家長,呼籲家中寶貝們在母親節當天,一起來製作一份孝心健康早餐,表達孝意,並展現自己具備選擇和料理健康早餐的能力,替媽媽分憂解勞,也希望透過趣味活動,除能傳遞孝心外,並寓教於樂。國健局表示,因女性進入勞動市場比率增加,許多母親處在照顧子女與工作的雙重辛勞之下,又因早餐店、麵包店、便利商店、學校旁早餐攤販林立,提供便利及多選擇的餐食,也使得早餐外食愈來愈普遍, 一份早餐應有的營養包括,全穀類、奶類、蔬菜,另外像是甜甜圈、雙胞胎等油炸物,除了增加熱量外,沒有營養價值,不適合作為早餐。國健局指出,一份健康的早餐儘量選用全穀雜糧取代白米白麵等精製的食物,例如胚芽米飯糰、全麥麵包、雜糧饅頭取代白米飯糰、白土司、白饅頭,且根據我國「國人每日飲食指南」建議,媽媽或國小學童每人每天喝到1.5杯的低脂奶(一杯240c.c.)以獲取充足的鈣質,此外蔬果方面,建議媽媽及國小學童每人每天攝取至少3份蔬菜、至少2份水果,以獲得蔬果中含量豐富的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早餐增加蔬菜水果的選用,例如在三明治中多夾一些蔬菜、選擇現榨蔬果汁等。國健局提醒,建議學童一定要吃早餐、也要遵照口訣選擇健康早餐,早餐吃得好,上課精神和體力有保障,媽媽也可多放心子女的健康。

醫訊/癌症病友營養講座

醫訊/癌症病友營養講座#營養

根據行政院衛生署苗栗醫院衛教文章中表示,癌病是指一群突變的,不受約束的細胞,無限制的增生,形成腫瘤,進而壓迫、侵犯或破壞鄰近的正常組織。一般人體需要適當的營養,供應基本代謝所需,以維持生命,而癌症的病人,由於癌細胞快速的繁殖,代謝率升高,使營養的需要量增加;又由於抗癌的各種治療方法,引起攝食困難及消化道機能障礙,使營養的吸收量減少;針對以上兩點,患者在飲食上需做量和質的適當調整,達到良好的營養狀況。癌症病友長期在治療期或追蹤期,深受飲食問題的困擾,為協助病友得到正確的飲食觀念及應用,馬偕癌症資源中心針對治療後口腔潰瘍、吞嚥困難、食慾不振者;疾病或退化致牙齒脫落、牙齦萎縮、口進食困難者及需流質飲食或對調配流質飲食有興趣者,將於4月21日上午舉辦「癌症病友營養講座活動」,歡迎病友及家屬踴躍報名參加。活動時間:4/21(六) 9:00-12:00活動地點:台北院區福音樓九樓第二講堂(台北市中山北路二段92號) 報名電話:(02)2543-3535轉3475、3480

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 今起上線試用

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 今起上線試用#營養

近些年來,由於社會型態的大幅轉變,國人的十大死亡原因多為慢性疾病,如癌症、腦血管疾病、心臟病、糖尿病等,此無一不與營養狀況有密切的關係,因此民國81年時,行政院衛生署及農業委員會委託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及國立屏東技術學院共同執行,建立「台灣地區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將台灣地區之原物型態或初級加工型態食品,分成18大類,逐年分析各項食品中之營養成分。建立各類食品營養成分之基礎資料為世界潮流,其除可提供醫學研究、臨床營養照護、營養計算、團膳設計、食品加工所需參考的訊息,亦是作為推動包裝食品營養標示制度的基礎資料。該資料庫之建立已為國內食品營養成分建立雛形,87年起更委託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對各大類食品進行「台灣地區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之增補及修訂工作。目前已完成穀物類、澱粉類、堅果及種子類、水果類、蔬菜類、藻類、菇類、豆類、肉類及魚貝類等10大類分析資料之增補及修訂。為應學術、食品業界提出該10大類分析資料庫得以先行試用之要求,本局今將該10大類分析資料庫建置於衛生署食品藥物消費者知識服務網站,供各界查詢試用。其他8大類(蛋類、乳品類、油脂類、糖類、飲料類、調味料及香辛類、糕餅點心類及加工調理食品類)之資料亦將俟完成分析整合後建置。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