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

驚!牙周病恐增掉牙風險

驚!牙周病恐增掉牙風險#牙周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好怕看牙!看牙齒時機器發出的吱吱聲,總令人不自覺害怕!因此民眾看牙總是抱著能閃則閃、能躲則躲的鴕鳥心態,而延誤治療的時機,台灣竟有9成9以上的成年人有輕重不一的牙周病,恐危及身體健康。民眾不知牙周病危險性 疏忽影響健康國民健康署統計,台灣高達9成9的成年人有牙周病的困擾,卻因為疏於對牙周病的認識,無法在初期時及早發現而日益嚴重,最後甚至造成牙齒脫落,影響身體健康;為了確實掌握牙齒病灶,萬芳醫院推出「牙周攝影檢測」檢視口腔狀況,透過口內攝影機、再輔以色彩放大和藍光專利技術,不同顏色顯示牙菌斑和牙齦發炎的部分,讓醫師容易辨別新舊牙菌斑的範圍。牙周攝影檢測也讓病患看見平時不易清潔的牙齒區域,如後牙和舌側,透過影像瞭解牙周狀態和如何清潔,避免牙周問題擴大;不只用攝影找出病灶所在,更要徹底解決牙周問題,因此「洗牙」清除牙結石相當重要,洗牙引起的痠痛感有時也會加深患者看牙的恐懼,因此「新一代無痛洗牙-牙結石導引系統」技術,讓痠痛感降低,減少患者恐懼。看牙又驚又怕 引進新技術 減輕生心理負擔「新一代無痛洗牙」利用螢光技術讓牙結石清晰可見,連肉眼不易辨識的牙結石也一覽無遺,讓醫病間都更能瞭解牙周狀況,且新一代洗牙機頭出水採線性震盪技術、降低洗牙時的不適;萬芳醫院牙周病科黃培琪醫師表示,傳統的牙菌斑顯示劑使用後容易殘留紅色痕跡,新型態的螢光技術徐了讓牙菌斑清楚可見、利於和患者溝通外,洗完牙只需漱口就能清除乾淨,相當便利。牙菌斑若不去除、在口內鈣化形成牙結石,若是不予理會可能造成牙齦發炎和破壞牙周組織,產生嚴重不一的牙周疾病,因此口腔衛生非常重要,如正確刷牙、定期洗牙,做好牙周保健的第一步,讓牙周遠離、避免後續掉牙困擾。

刷牙出血 小心可能是「牙周病」

刷牙出血 小心可能是「牙周病」#牙周病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顏佩瑩/綜合報導)刷牙時如有泡沫中常出現流血、牙齦顏色呈現暗紅色或用手按壓牙齦時會出血現象,小心可能是「牙周病」前兆,常見到牙齦輕微流血不會疼痛,容易使人忽視出血的警訊,而時間一久造成病情惡化,導致牙齦萎縮、牙齒鬆動,甚至造成掉牙的情形。若有以上症狀,應儘快尋求專業牙醫師協助,以免造成難以彌補的傷害。基隆市安樂區衛生所李炯宗主任表示,口腔刷牙出現「微出血」是罹患牙周病的高危險群。建議大家每天至少使用含氟牙膏刷牙2次、每次至少3分鐘。期間後可搭配以漱口水清潔口腔,正確用法是刷牙後含一口漱口水,讓它在口腔停留1分鐘左右後再吐掉,且半小時內不得進食,口腔除菌效果會更好。必要時配合牙線使用並且每半年定期檢查口腔及洗牙一次,是維持口腔清潔健康、遠離牙周病最佳的方法。

口腔清潔做對了嗎? 睡前刷牙更重要!

口腔清潔做對了嗎? 睡前刷牙更重要!#牙周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採訪報導)根據國民健康局調查,多數國人每天刷牙2次,仍有9成民眾患有牙周病或牙齦炎。對此,牙醫師陳彥廷指出,其實光是刷牙、使用牙線,僅能清潔25%口腔,其他還有清潔不到的死角,建議正確的口腔清潔習慣,應包含刷牙、使用牙線以及漱口水等三步驟。與其他先進國家相比,台灣人漱口水使用比率低,僅1成出頭。陳彥廷表示,牙齒與牙齒中間的臨界面(牙縫)還有牙齒舌側面、內側等處,是牙刷與牙線難以清潔到的死角,刷牙完後使用漱口水,可有效減少牙菌斑,降低牙齦炎發生的機率。許多民眾會擔心漱口水中的酒精成分,會不會不宜天天使用,陳彥廷解釋,漱口水在口中停留的時間不會很久,跟牙齒的接觸時間短,其實影響不會很大,但不建議6歲以下孩童使用。另外,陳彥廷更進一步表示,正確的刷牙時間,應是三餐後加上睡前,尤其晚上刷牙更為重要,對牙齒的健康影響較大,因睡覺時口水分泌少,口腔環境變酸性,易滋生細菌,早上起床時的刷牙,只是為了消除不好的口氣;而標準刷牙時間為2分鐘,但一般成年人平均刷牙時間僅46秒,且應採取貝式刷牙法,將刷毛對準牙齒與牙齦交接處,涵蓋一點點牙齦,上排牙齒由上往下刷,下排牙齒由下往上刷,每個部份至少刷10-20下。陳彥廷提醒,刷牙、使用牙線後,應在使用漱口水,才是正確的潔牙三步驟,牙周病就是因為口腔清潔不夠完善,才會導致牙菌斑累積。建議漱口水應每天早晚刷牙後各使用一次,漱口30秒即可吐掉。物理性清潔(刷牙、牙線)加上化學性清潔(漱口水),才能徹底維護口腔衛生。

重申屬健保給付項目內牙周病治療院所不得向民眾收費

重申屬健保給付項目內牙周病治療院所不得向民眾收費#牙周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健保局22號表示,健保牙周病治療於84年3月健保開辦時,即有相關給付,其給付內容包括牙結石清除(洗牙) 、牙周病緊急處置、牙周敷料、齒齦下刮除、牙周骨膜翻開術、牙齦切除等治療項目。另牙周雷射治療、牙周組織引導再生術、牙齦自體移植、結締組織移植、牙面色素去除等,因考量健保財務負擔及其療效不確定性,尚無健保給付。自99年起健保為提升醫療品質,推動「牙周病統合照護計畫」,如保險對象全口有16顆(含)以上牙齒牙周發炎,且有6(含)顆牙齒以上牙周囊袋深度≧5mm者,健保提供牙周詳細檢查、衛教保健、全口齒齦下刮除治療及治療狀況追蹤檢查等更周全之牙周照護服務,完整療程長達半年,每人每年可接受計畫服務1次。除健保支付1萬點外,院所實際可再申報診察費、藥費、藥事服務費及X光檢查費用,健保給付應已相當充足。另牙周抗生素凝膠、牙周炎凝膠等新藥及因美容目的而施行之牙周美容、牙周去敏感治療則無健保給付。前述牙周病治療如符合給付規定之適應症,保險醫事服務機構應提供醫療服務,並應開給醫療費用收據,如保險醫事服務機構自立名目囑保險對象自費,已違反全民健康保險法第68條規定,保險醫事服務機構應退還已收取之費用,將依同法第82條規定按所收取費用處以五倍之罰鍰,並依全民健康保險醫事服務機構特約及管理辦法第36條規定,予以違約記點一點,若受違約記點三次後,再有違反,則依同辦法第38條規定,予以停約一個月處分。更甚者,保險醫事服務機構如已囑民眾自費,又向健保局申報費用,將以虛報醫療費用論處停約一至三個月。又醫療院所未依醫療法第22條及其施行細則第11條規定,開立收據,除依醫療法第101條規定,予以警告處分,限期改善外,屆期未改善者,將處新台幣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鍰,亦將處以違約記點一點。

超級愛健康/牙周病,你認識多少?

超級愛健康/牙周病,你認識多少?#牙周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別以為牙齦流血、刷牙流血可以不理它,小心牙周病找到你!牙周病患者中風與心肌梗塞機率是一般人的3倍,到底該怎麼預防?根據國民健康局調查顯示,國人罹患牙周病比例居高不下,高達99%,幾乎每個人都患有輕重程度不一的牙周病。到底怎麼知道自己是否有牙周病呢?牙醫師呂睿廷表示,當出現牙齦紅腫或化膿、刷牙時牙齦容易流血、口臭等症狀就需注意了。牙周病可以說是沉默的口腔殺手,是一種慢性的細菌感染,因為初期的時候並沒有明顯症狀,時常就是紅紅腫腫的而已,等到比較嚴重的時候才會牙床痛或是牙齒搖動脫落,如果繼續不理會它,到最後可能整口牙都掉光。但是幸好牙周病惡化的速度大多很緩慢,如果及早治療,就可以減緩牙周病惡化的速度,也能保護其他健康的牙齒不受波及。呂醫師指出,牙周病跟生活習慣問題有很大的關係,我們在吃完東西5到10分鐘後,牙齒表面就會開始產生牙菌斑,12小時之後這些牙菌斑就會開始鈣化成牙結石這樣就不容易清得掉了。所以要養成好的習慣,一天吃幾次,就清潔牙齒幾次,而且吃完東西10分鐘之內就要做清潔。否則日積月累下來就比較容易得牙周病。另外像抽菸、長時間熬夜、壓力大、營養不均衡也是危險因子。預防牙周病的好習慣?呂醫師也提醒,養成好的習慣,一天吃幾次,就清潔幾次,而且吃完東  西10分鐘之內就要做。使用牙線的時候要確定是順著牙齒的弧度來清除牙菌斑,定期洗牙等。更多影音報導,請上http://ihealth.uho.com.tw/view.asp?id=796

牙齦腫、刷牙流血 牙周病你認識多少?

牙齦腫、刷牙流血 牙周病你認識多少?#牙周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別以為牙齦流血、刷牙流血可以不理它,小心牙周病找到你!牙周病患者中風與心肌梗塞機率是一般人的3倍,到底該怎麼預防?根據國民健康局調查顯示,國人罹患牙周病比例居高不下,高達99%,幾乎每個人都患有輕重程度不一的牙周病。到底怎麼知道自己是否有牙周病呢?牙醫師呂睿廷表示,當出現牙齦紅腫或化膿、刷牙時牙齦容易流血、口臭等症狀就需注意了。牙周病可以說是沉默的口腔殺手,是一種慢性的細菌感染,因為初期的時候並沒有明顯症狀,時常就是紅紅腫腫的而已,等到比較嚴重的時候才會牙床痛或是牙齒搖動脫落,如果繼續不理會它,到最後可能整口牙都掉光。但是幸好牙周病惡化的速度大多很緩慢,如果及早治療,就可以減緩牙周病惡化的速度,也能保護其他健康的牙齒不受波及。呂醫師指出,牙周病跟生活習慣問題有很大的關係,我們在吃完東西5到10分鐘後,牙齒表面就會開始產生牙菌斑,12小時之後這些牙菌斑就會開始鈣化成牙結石這樣就不容易清得掉了。所以要養成好的習慣,一天吃幾次,就清潔牙齒幾次,而且吃完東西10分鐘之內就要做清潔。否則日積月累下來就比較容易得牙周病。另外像抽菸、長時間熬夜、壓力大、營養不均衡也是危險因子。預防牙周病的好習慣?呂醫師也提醒,養成好的習慣,一天吃幾次,就清潔幾次,而且吃完東  西10分鐘之內就要做。使用牙線的時候要確定是順著牙齒的弧度來清除牙菌斑,定期洗牙等。(照片取自/優活健康網)

牙齒變異造成融合牙 齲齒、牙周病機率提高

牙齒變異造成融合牙 齲齒、牙周病機率提高#牙周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兩顆牙齒長在一起是牙齒萌發時和鄰近的牙齒產生發育異常的結果,是相當罕見的牙齒變異,稱為牙齒融合或雙生,可能是兩個牙齒在生長過程中,結合在一起,或是一個牙齒分為兩個牙齒,看起來會比鄰近的牙齒更大。在牙齒融合的發生機率中,乳齒比恆齒更常見,並且好發於前牙區,男性和女性的比例相當,只有少數大臼齒及小臼齒的相關病例報告,恆齒後牙區的發生率相當低。一名15歲的陳小弟弟,四年前在右下顎第二大臼齒旁邊長出一顆小牙齒,但左邊並沒有長小牙齒,到診所檢查診斷結果是贅生牙,診所醫師考慮到小牙齒位置不正,並且不易清潔,於是建議拔除,拔除後右下顎第二大臼齒開始牙痛,並且化膿,接受根管治療,牙齒就不痛,但牙齦仍有些許膿水流出,弟弟感覺不痛後,就不持續治療。二年後,牙齒突然腫起來,檢查發現右下顎第二大臼齒牙冠完整,但有明顯磨損痕跡,牙齦有長膿包,X光片顯示牙根周圍有明顯骨頭吸收破壞,原來當初小牙齒和右下顎第二大臼齒是連在一起的,小牙齒牙冠有切除,牙根還連在大臼齒牙根上面。後牙區融合牙是相當罕見的牙齒變異。後牙與贅生牙融合的結果,常會造成牙齒型態變異,導致齒列擁擠、排列不正及咬合異常。相對地,在牙齒生長的過程中,齲齒及牙周病的機率提高,甚至面臨著被拔除的命運。由於融合後根管的解剖構造變異大,一旦患齒必須接受根管治療,療程將會變得相當困難。另外,若開始根管治療後,持續有長膿水,雖然疼痛情況改善,不能就中斷療程,必須積極配合醫師的安排,不痛不代表沒有問題,是因為感染已轉為慢性,長期下來,骨頭會逐漸地被吸收掉,等到再次腫起來時,治療會需要更久時間,療效也會降低,不得不注意。奇美醫學中心牙醫部牙髓病科主治醫師陳昭安提醒民眾,發現自己或家人牙齒形狀特異,好像連成一體,或者牙齒數比正常較多時,務必到診所或醫院做檢查,可用X光或牙科電腦斷層X光做進一步檢查。若不影響美觀及咬合功能,可以不急於處理,但必須定期追蹤並要好好清潔照顧,避免產生蛀牙及牙周病,一旦牙齒有問題,建議早期轉診至醫院或請專科醫師診治,因為融合牙治療難度高,診斷不易,讓專科醫師處理,提高保留牙齒的機會。

刷牙流血是牙周病?微出血族特別注意

刷牙流血是牙周病?微出血族特別注意#牙周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採訪報導)刷牙會流血嗎?如果刷牙常常刷的牙齦出血可能是壓周病的前兆,根據衛生署統計,全台四十歲以上的成人,有九成患有輕重程度不同的牙周病,而牙齦出血是牙周病的明顯前兆,但大部分的人卻因出血度較輕微而忽視牙齦出血症狀,像是以為牙刷太硬或是火氣大!這些明知道自己有牙齦出血症狀,卻找很多藉口將牙齦流血合理化的一群人就是「微出血族」。用牙線清潔牙縫時發現牙齦出血,許多人都會以為應該是最近沒睡好吧!而在大口咬下蘋果時發現蘋果上出現血漬,應該是今天火氣大吧!國立臺灣大學附設醫院牙周病科醫師蔡逸民表示,其實這些牙齦易流血的症狀都是牙周病的前兆,不過國人大都不以為意,有時症狀在青少年時期就已出現,但多數的人卻到了中老年才去治療。蔡逸民呼籲國人勿忽視牙齦出血問題,否則牙周病恐會提早來報到,而且越到晚期開始治療,療程複雜且效果也不一定是最好,蔡逸民牙強調,牙齦出血問題是可以改善的,曾經有位牙周病病患在17年前接受牙周病治療,靠著定期的檢查與適當的治療,目前牙齒情況維持完整,20~30歲的民眾千萬不要認為自己不會有牙周病,有許多臨床案例在20幾歲就罹患牙齦炎或牙周炎。蔡逸民表示,治療牙周病,先要控制讓牙齦不出血,減少牙齦發炎,除了要定期利用專業治療清潔牙齒,再來就是個人平時的維護,而年節期間不少嗑瓜子、吃堅果的機會,可能會造成牙齦出血的機會,反覆讓牙齦發炎流血牙周病就會加重,醫師建議民眾三餐飯後都要刷牙,半年到牙醫診所檢測一次口腔狀態,找一個真正適合自己的醫師做牙齒的得照顧與治療,「微出血族」及早警覺以及治療,牙周病才不至於繼續惡化。(圖/記者杜宇喬攝)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