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

牙周病愛跟著糖尿病?逾七成糖友有牙周炎

牙周病愛跟著糖尿病?逾七成糖友有牙周炎#牙周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廖詠琦/綜合報導)牙周炎不處理會成牙周病,或許眾所皆知;但若說糖尿病患是罹患牙周病的高危險群,你可能會問「這有何關聯?」;衛生署台南醫院牙科主任姚宜吟表示,台灣十八歲以上成年人牙周病的罹患率高達 90%以上。流行病學顯示糖尿病為牙周病的高危險群,牙周病被認為是糖尿病的第六併發症;超過70%糖尿病病人有牙周炎。糖尿病是因醣類及脂肪的代謝異常所引起之慢性疾病,姚宜吟指出,台灣糖尿病的盛行率是7.0%,預計到2012年增加為8.0%。牙周炎是一種慢性免疫發炎疾病,長期刺激牙齦後成了牙周病,嚴重牙周病最後會造成牙齒脫落。她進一步說明,糖尿病患若長期血糖控制不佳易導致血糖最終代謝產物(AGEs)在小血管壁的堆積,使小血管管腔變窄,延長牙周發炎時間進而產生許多相關併發症;其中牙周炎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見的口腔併發症。根據研究報告,糖化血紅蛋白(HbA1C)高於8.0%,牙周炎進行程度更快,也更易失去牙齒。相反的,糖尿病患者若控制血糖,且定期做牙周保養,有好的口腔衛生習慣,並不會比非糖尿病患者更易有牙周炎的進行。姚宜吟提醒糖尿病患若發現牙齦變紅、會痛、腫,且容易流血,應該去看牙醫作進一步檢查及治療。姚宜吟補充,根據美國牙周病學會(AAP)報告指出,五種健康生活習慣方式可以促進牙齒和牙齦健康,分別是均衡飲食、規律運動、減輕壓力、戒煙和檳榔以及定期牙周檢查。(圖/衛生署台南醫院牙科部提供)

學會這五招遠離牙周病!

學會這五招遠離牙周病!#牙周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廖詠琦/綜合報導)別輕忽牙周病的威力,最嚴重的話可能牙齒都會掉光光!衛生署台南醫院牙科主任姚宜吟指出,在台灣成年人牙周病的罹患率高達 90%以上。牙周炎是一種慢性免疫發炎疾病,病因為牙齒上的牙菌斑細菌產生毒素,刺激牙齦使牙齦變紅、會痛、腫,且容易流血,造成牙周病,嚴重牙周病最後會造成牙齒脫落。而根據美國牙周病學會(AAP)報告指出,五種健康生活習慣方式可以促進牙齒和牙齦健康。第一是均衡飲食;美國牙周病學會雜誌上發表的研究顯示,ω-3,鈣,維生素D,和蜂蜜可以減少牙周疾病的發病率或嚴重程度。其次是規律的運動;研究發現,保持健康的體重,重度牙周炎的發病率較低。另外,減輕壓力;壓力可導致多種併發症,包括牙周疾病。壓力產生時,身體釋放更高的皮質醇,惡化牙齦和破壞齒槽骨。第四招是戒煙和檳榔;吸煙不僅引起呼吸系統和心血管疾病,也是牙周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研究顯示吸煙不僅增加了牙周疾病的發展機會,也影響牙周疾病治療和植牙手術的成功率。此外,台灣研究顯示,嚼食檳榔習慣則是造成高牙菌斑指數的重要因子。最後就是定期牙周檢查;定期牙醫生檢查可以幫助牙周疾病的早期診斷。研究顯示牙周病涉及到其他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類風濕關節炎。因此,早期接受全身性疾病檢查,也有利於牙周健康。

牙周病造成勃起障礙?40歲以下比例高

牙周病造成勃起障礙?40歲以下比例高#牙周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勃起障礙竟然與牙周病有關嗎?文獻報導指出,在男性患者中,牙周病併發有心臟冠狀動脈疾病的的風險歸納出比無牙周病病患高出1.14倍。三軍總醫院泌尿外科主治醫師曹智惟表示,男性勃起功能障礙的定義是無法維持陰莖勃起以達到足夠令人滿意的性表現。勃起功能障礙的危險因子包含許多因素,包括年齡、吸煙、糖尿病、憂鬱症、高血壓等,而牙周病較不會被拿來討論。其中對於心血管疾病血管患者之內皮功能的損害,已經證實與男性勃起功能障礙是密切相關的。早期的病例對照研究發現在健康的年輕男性族群,牙周病的患者相較於對照組有較嚴重的血管內皮功能障礙;其中主要的發現在牙周病患者損害內皮影響依賴性血管舒張功能。男性勃起功能障礙和慢性牙齦疾在相關研究中已證實共同含有相類似的危險因子。之前科學性文獻驗證表示慢性牙齦疾病和心血管疾病與代謝症候群之間有著密切不可分的關聯。男性勃起功能障礙也有同樣的致病機制。然而,很少有研究調查慢性牙齦疾病和勃起功能障礙之間的關聯或拔牙是否導致勃起功能障礙之間的關係。這項研究使用的數據來自於全國人口為基礎的台灣健保資料庫。從收納個案中。發現男性病患在接受拔牙處置後1年和1.5年之時間間隔,相較於對照組族群,產生高出1.044~1.268倍勃起功能障礙之風險。尤其是40歲以下年輕族群,造成男性勃起功能障礙之比例更高。因此男性勃起功能障礙與受拔牙處置有明顯關聯性,推測男性若有性功能障礙,除了牙周病外另外接受拔牙處置可能是先行指標之一。

牙周病不一定會疼痛 初期不易查覺

牙周病不一定會疼痛 初期不易查覺#牙周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據統計,35歲以上的成年人,8成以上都有程度不一的牙周病,40歲以上,比例更高達9成,牙周病的症狀並不明顯,有些人甚至完全沒有自覺症狀。牙周病患者沒有自覺症狀,並不代表從未出現過症狀,只是這些症狀很容易被患者所忽略,尤其是在牙周病初期。牙周病的症狀包括刷牙時牙齦會流血、牙齦紅腫或觸痛、牙齦萎縮、觸壓牙齦時,牙齒與牙齦間會流膿、牙齒鬆動或逐漸分開、對咬異位、部分假牙會因牙周病而難以裝戴,或是出現持續性口臭。細菌是造成牙周病的元兇,降低口腔內的細菌濃度,是最重要的預防之道,正確的口腔清潔應該是在三餐飯後及睡前刷牙,且採用「貝氏刷牙法」刷牙銀與牙齒交接處,之後再利用牙刷間或是牙線清潔齒縫,以達到徹底清潔的目的。很多人習慣早上起床後先刷牙,但除非很難忍受晨起時的口氣,否則建議吃完早餐後再刷牙。由於初期的牙周病警訊很容易被忽略,除非是在例行的口腔檢查被發現,一般主動求診者,多已到達中度的程度了。因此要知道自己是否罹患牙周病,除了留意早期症狀外,還得定期接受牙醫師檢查,以便確診。基隆市七堵區衛生所提醒您30歲以上有吸菸、嚼檳榔或已戒檳民眾應每2年定期口腔篩檢,越早發現,越早治療,治療的效果更佳。

注意潔牙習慣 糖尿病患牙周病比例高

注意潔牙習慣 糖尿病患牙周病比例高#牙周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許多老年人可能同時患上糖尿病與牙周病,無論是研究結果或是從臨床觀察顯示,牙周病和糖尿病有雙向關係,且互為高危險因子。糖尿病患者常常併發不同程度的口腔病變,在糖尿病人群中,罹患牙周病的比例很高,這或許與高血糖狀態使唾液中的含糖量增高、口腔酸性增加;同時唾液量減少,對牙齒沖洗自淨作用下降,從而導致牙菌斑快速發展累積,產生蛀牙及牙周病的機會大增有關。對組織損害程度嚴重而且進展迅速。同時,伴有嚴重牙周炎的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患,其血糖控制明顯比無牙周疾病的患者差。而牙周疾病如果拖太久沒有治療,它還可能會反過來導致糖尿病進一步惡化,這是因為口腔中很多細菌可產生毒素,這些毒素進入血液可以使胰島素受體不能與胰島素正常結合,以致血糖升高使糖尿病更難控制。糖尿病患者有一定比例人群會伴隨口腔疾病,必須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減少含糖食物的進食次數,因醣類在口腔中留滯成為細菌的養分,細菌利用這些養分大量繁殖;積聚在齒頸部邊緣的細菌所產生的毒素及細菌本身對齒頸部牙周黏膜的攻擊會引起牙周發炎進一步形成牙周病,而細菌在分解食物中的糖分時會產生酸,酸性物質則會侵蝕牙齒形成齲齒。更應建立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三餐飯後及睡前都應刷牙,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定期更換牙刷,牙刷的刷毛應該要柔軟有彈性、末端要圓潤,避免對牙齒的磨損或刮傷牙齦組織。

糖尿病患易生牙周病 注意潔牙習慣

糖尿病患易生牙周病 注意潔牙習慣#牙周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許多老年人可能同時患上糖尿病與牙周病,無論是研究結果或是從臨床觀察顯示,牙周病和糖尿病有雙向關係,且互為高危險因子。糖尿病患者常常併發不同程度的口腔病變,在糖尿病人群中,罹患牙周病的比例很高,這或許與高血糖狀態使唾液中的含糖量增高、口腔酸性增加;同時唾液量減少,對牙齒沖洗自淨作用下降,從而導致牙菌斑快速發展累積,產生蛀牙及牙周病的機會大增有關。對組織損害程度嚴重而且進展迅速。同時,伴有嚴重牙周炎的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患,其血糖控制明顯比無牙周疾病的患者差。而牙周疾病如果拖太久沒有治療,它還可能會反過來導致糖尿病進一步惡化,這是因為口腔中很多細菌可產生毒素,這些毒素進入血液可以使胰島素受體不能與胰島素正常結合,以致血糖升高使糖尿病更難控制。糖尿病患者有一定比例人群會伴隨口腔疾病,必須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減少含糖食物的進食次數,因醣類在口腔中留滯成為細菌的養分,細菌利用這些養分大量繁殖;積聚在齒頸部邊緣的細菌所產生的毒素及細菌本身對齒頸部牙周黏膜的攻擊會引起牙周發炎進一步形成牙周病,而細菌在分解食物中的糖分時會產生酸,酸性物質則會侵蝕牙齒形成齲齒。更應建立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三餐飯後及睡前都應刷牙,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定期更換牙刷,牙刷的刷毛應該要柔軟有彈性、末端要圓潤,避免對牙齒的磨損或刮傷牙齦組織。含氟牙膏中的氟能與琺瑯質結合使牙齒更堅固,有預防齲齒的作用;選擇對牙齒有利的食物,高纖維、低澱粉質、低糖、低油炸。且定期到合格的牙科檢查,約三到六個月檢查一次,就診時應主動告知醫師自己有糖尿病及血糖控制情形,以利醫師診斷治療。

慎防牙周病 注意牙齒發出的八大警訊

慎防牙周病 注意牙齒發出的八大警訊#牙周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牙周病這個名詞,相信大家應該都不陌生,指的就是牙齒周圍的疾病,簡單來說就是口腔衛生不良引起的破壞。牙周病早期是無自覺症狀,到某些程度時則可見牙齦紅腫易流血、牙床悶悶的感覺,接著牙痛、化膿、有口臭、咬合時酸痛無力、對溫差敏感、牙齒動搖等,都是牙周疾病的徵兆。基隆市衛生局每年辦理的「社區闔家歡健康篩檢」則有針對35至44歲民眾做牙周病篩檢及轉介就醫,呼籲符合條件民眾踴躍參加,「牙周病」八大警訊如:刷牙時牙齦會流血、牙齦紅腫或觸痛、牙齦萎縮、觸壓牙齦時牙齒與牙齦間有膿流出、牙齒鬆動或逐漸分開、咬合時,牙齒會因牙周病而產生對咬異位、部分假牙會因牙周病而難以裝戴;持續性口臭,若有任何不適,應即早治療以保住您牙齒健康。「牙周病」預防的最佳方法是「預防重於治療」。「牙周病」預防方法如下:保持口腔和牙齒的清潔如刷牙的方式、牙刷的選擇、牙線、牙間刷、漱口水的正確使用。控制飲食,少食用甜食、粘質軟質食物,多攝取纖維性水果及食物。齒列不正或咬合不正者應速矯正。正確咀嚼以保持牙周組織之健康;矯正不良的口腔衛生習慣,時常注意口腔,看是否有八個危險訊號的任何一種現象,及早治療;定期口腔檢查,與牙醫師合作,早期預防,早期治療。

牙線沾血 牙醫師:小心牙周病感染

牙線沾血 牙醫師:小心牙周病感染#牙周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詩婷/採訪報導)正確的潔牙步驟為「一漱二刷三牙線」,也就是先漱口沖掉口腔殘留物,接著刷牙,刷掉牙齒大表面的牙菌斑,最後再利用牙線,清潔齒縫中的牙菌斑,如此潔牙三步驟,才能確保口腔的健康。然而,利用牙線清潔齒縫時,若發現牙線上有血,就要小心了!牙醫師陳世岳說明:「若牙線沾血,很有可能是罹患牙周病的前兆!」為什麼牙線會有血呢?牙醫師陳世岳解釋,牙齦出血原因主要為罹患牙周病,而主要致病原因是「牙菌斑」造成。一般人進食後約10小時就會生成牙菌斑,當這些牙菌斑沒有被有效清除,就會聚集附在牙齒上,進而形成牙結石。若沒有定期給牙醫師清理,牙結石就會持續侵蝕破壞牙齦、齒槽骨和牙周韌帶等牙周組織,剛開始出現牙齦紅腫,使用牙線或刷牙時會出血,慢慢造成口臭、牙齒移位或搖動,嚴重甚至會導致牙齒的脫落。事實上,台灣大約90%的人都有牙周或牙齦發炎的困擾!也就是說每10個人,有九個人患有牙齦問題。民眾如何自行檢測是否罹患牙周病呢?陳世岳表示,只要發現使用牙線或刷牙時會流血、牙齦紅腫伴隨口臭、牙齒經常對冷熱食物敏感、牙齦萎縮、咀嚼無力感、牙齒縫隙越來越大、牙齒搖動幅度變大等,就可能罹患牙周病。要預防牙周病生成,陳世岳建議民眾要養成正確刷牙的習慣,三餐飯後一定要記得刷牙,以免牙菌斑聚集附在牙齒上,千萬不要怕牙齦流血就畏懼刷牙,「牙齦流血更要刷牙!」此外,也可以選擇添加抑制細菌在口腔孳生的牙膏,消滅口腔的細菌,維持口腔環境的衛生。陳世岳表示,大部分的人都不知道,其實牙周病不易根治且會對牙周、骨頭造成不可逆的傷害,有些牙周病患做完基礎治療後就以為痊癒了,沒有持續追蹤檢查很容易引起牙周病的再度復發,呼籲民眾要特別注意,一旦牙周出現問題一定要把握早期治療的黃金時期,確實做好口腔保健的工作,將傷害降到最低。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