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過動症

開車8小時「他尿急20多趟」快崩潰!醫警「膀胱過動症」這5類人最危險

開車8小時「他尿急20多趟」快崩潰!醫警「膀胱過動症」這5類人最危險#膀胱過動症

56歲楊先生是一位貨車駕駛,3~4年前開始感覺頻尿,後來出現尿急感,嚴重時開車8小時得找廁所20多趟,每小時就3次尿急,讓他無法專心工作,晚上也因夜尿症狀影響睡眠,讓他日常生活深受困擾,就醫確診為「膀胱過動症」,曾接受過口服藥、肉毒桿菌、開刀等,效果皆不理想,最後經泌尿科醫師建議,接受「脛神經刺激術」,有效降低約三分之二的急尿症狀。

一憋尿就腹脹,38歲女頻跑廁所!醫揭「膀胱過動」這些飲品最好少喝

一憋尿就腹脹,38歲女頻跑廁所!醫揭「膀胱過動」這些飲品最好少喝#膀胱過動症

一名38歲已婚、沒有懷孕史的年輕女性,近一兩年來,頻頻被泌尿道症狀所困擾,尤其尿意感襲來時,就得立刻跑廁所,甚至有幾次趕不及而漏尿在褲子上,只要稍微一憋尿,下腹就會有明顯腫脹的不適感。該名女性一直認為,是自己水分攝取不夠多,於是加倍努力喝水,然而歷經數次求診、斷斷續續使用抗生素治療,症狀依舊沒有明顯改善,甚至頻尿症狀加劇。

惱人的膀胱過動症 尿急憋不住、護墊不離身

惱人的膀胱過動症 尿急憋不住、護墊不離身#膀胱過動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36歲的小芬多年來每隔20分鐘就要跑一次廁所,甚至還未走到馬桶就漏尿,隨時都要使用護墊來避免內褲濕透,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小芬之前服用過一段時間的藥物,甚至使用多種且合併不同類型的藥物也無法改善,後來做尿路動力學檢查,發現她的膀胱容量很小且有膀胱不自主收縮,經接受肉毒桿菌素膀胱內注射,不到一星期,急尿和頻尿的症狀改善許多,上廁所的間隔也可以拉長到2小時左右。需排除泌尿道感染、結石、腫瘤等疾病膀胱過動症在臨床上相當常見,任何年齡或性別都有可能發生。根據國際禁尿學會指出,要診斷膀胱過動症,病人需要有急尿、合併頻尿和夜尿,或者有急迫性尿失禁的症狀,前提是找不到其他可以說明的原因,便可以診斷為膀胱過動症。奇美醫院泌尿外科醫師林才揚表示,根據流行病研究,針對大於40歲的民眾做電訪或面談,發現膀胱過動症的盛行率約16.6%。當中男性是16%,女性是17%,而且會隨著年紀的上升而增加。多種方式雙管齊下 揮別漏尿人生膀胱過動症的成因可分為:不明原因、神經性因(如腦血管病變、老人癡呆、顱內疾病、巴金森氏症、薦髓上之脊髓損傷、糖尿病等)、肌肉性因(如攝護腺肥大後所導致等)。膀胱過動症的病人除了症狀以外,也必須排除其他可能造成的原因,如泌尿道感染、結石、泌尿道腫瘤等疾病,避免診斷錯誤。林才揚表示,膀胱過動症的治療,包括保守療法和藥物治療,對於保守治療及藥物治療無效,可考慮手術治療,有時單一療法效果不好,可合併多種治療方式。

女老師一晚要8次 尿急害慘性生活

女老師一晚要8次 尿急害慘性生活#膀胱過動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30歲女老師對自己要求甚高,在教學上也是相當嚴謹,從一年多前開始,常覺得尿憋不住,一堂課45分鐘,休息時間一定要去上個廁所,有時候課堂上也忍不住尿意,到後來頻尿狀況日趨嚴重,讓她相當困擾。膀胱過動症好發於追求完美、急性子者萬芳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張宇琪表示,女老師向她哭訴,最近越來越容易尿急,每次尿意總是來得又急又快,根本止不住,出門在外更是每到一個新地點就要找廁所,跟丈夫親熱到一半的時候,也突然想小便,還曾經睡覺時起床上八次廁所,但每次的尿量卻很少,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只好求診治療,經過問診及解尿日記的觀察,還有其他理學檢查,發現女老師罹患「膀胱過動症」。正常人每日排尿次數以不超過八次為佳,尿量標準則是每次300~400ml,由於女老師的膀胱已嚴重萎縮,每次排尿只有100ml左右,因此為她進行「膀胱鏡水擴張手術」,也就是從尿道端灌注食鹽水,直到膀胱內壓介於80公分水柱,將膀胱容量撐大,恢復彈性,改善過度敏感的膀胱。張宇琪指出,膀胱過動症的好發率在女性族群,且根據她的觀察,一半以上罹患此疾病的患者,大多個性急迫、求好心切、凡事追求完美,遇事容易焦慮,由於常處在高壓的狀態下,導致膀胱不停收縮,即便只有一點點尿液,也會想小便。隔2~3小時上一次廁所 練習撐一下膀胱另外,有些行為也容易出現膀胱過動症,如從小被教育不要憋尿,一有尿意就上廁所,這樣的行為也易造成膀胱萎縮。其他像是膀胱逼尿肌活性過,都有可能致病。張宇琪呼籲,女性朋友的水分攝取量要足夠,最好採少量多次喝水方式,每次飲水量約50c.c.即可;且最好隔2~3小時上一次廁所,練習「撐」一下膀胱,同時也應避免油炸及辛辣飲食的過度攝取,睡眠也應充足,如此才可避免膀胱過動症。

小孩尿床很正常?有這4種症狀快就醫

小孩尿床很正常?有這4種症狀快就醫#膀胱過動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就讀小學一年級的喬喬是班長,功課好、人緣也好,是師長公認的模範生,但其實喬喬有個大煩惱,他最怕同學們聊天聊到「尿床」的話題。原來喬喬每晚都尿床,就算聽媽媽的話減少睡前喝水量,隔天醒來床單還是濕答答。日前媽媽帶他到醫院檢查,醫師透過「小便日記」與藥物治療,經過半年尿床情況已大幅改善。影響睡眠品質 還可能自卑或被霸凌5月26日是世界尿床日。研究指出,學齡期間有尿床困擾的孩童比例約7%,國中後仍有尿床困擾者約1%,而男生尿床比例更比女生高出1.5至2倍。顛覆過去坊間相信兒童尿床是心理因素,台北慈濟醫院副院長、亞太兒童泌尿醫學會理事長楊緒棣表示,尿床大多是生理因素導致,若未及早積極治療,除了生理影響,更會導致睡眠品質不佳、孩子自信心不足、覺得不如人、自卑,甚至有被霸凌、影響社交等後遺症。尿床是在孩子中是很常見的疾病,但真正就醫率只有2至3成,楊緒棣副院長指出,部分孩子在治療尿床後,因睡眠品質進步、自信心增強,學習能力與成績皆有顯著提升,由此可以得知尿床治療的重要。也提醒家長,6歲以後的孩子有下列症狀時,務必提早前往就醫,包括每天尿床、白天常跑廁所或尿在褲子上、曾有泌尿道感染病史、嚴重便秘者。此外,孩子已小學畢業,仍有尿床情況,就算只有一個禮拜一次,也必須立即就醫,檢查是否有生理疾病。6歲為尿床黃金治療期常見的尿床原因包含三種,一是睡眠時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導致尿液過多的「夜間多尿症」;二是膀胱過度敏感或異常收縮,造成夜尿、頻尿的「膀胱過動症」;三是因大腦覺醒中樞異常,大腦感覺不到尿液,脊髓反射中樞自行決定排尿,引起尿床。尿床的黃金治療期在6歲,這時孩子開始跟外界接觸,發展社會生活,此時治療可以增加孩子自信心,有益於社交活動。家長可先記錄「小便日記」楊緒棣副院長表示,家長來到診間治療前,可先記錄孩子的「小便日記」,詳實記載3天內,孩子「幾點幾分喝多少水」、「幾點幾分上廁所」、「尿量多少」,方便醫師了解尿床原因是小便製造太多或是膀胱太敏感、容量不足,進行3至6個月的藥物治療。

尿失禁之苦難言?僅2成婦女就醫

尿失禁之苦難言?僅2成婦女就醫#膀胱過動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80歲的蘇女士多年來常有強烈尿液感,甚至來不及上廁所就尿溼了。白天不到半小時就又想上廁所,晚上睡眠也因此至少起來小便4、5次,長期使用護墊後發生會陰皮膚濕疹、反覆泌尿系統感染的問題,慢慢心情也變得憂鬱。為了這種擾人的「膀胱無力」症狀,蘇女士少喝水並避免參加社交及旅遊活動,出門前或每到一個地方就緊張找廁所並且先解一次小便。晚上頻尿讓她睡眠品質不良,白天無精打采。後來就醫確診「膀胱過動症」,以膀胱訓練、凱格爾運動搭配抗膽鹼藥物抑或交感神經調節藥物治療。經3個月積極配合治療,急尿、漏尿、頻尿、夜尿及失眠等症狀逐漸改善。蘇女士求好心切,接受膀胱內肉毒桿菌毒素A注射治療,處置後臨床症狀改善,讓蘇女士重獲笑顏。全台近200萬婦女受尿失禁所苦 僅2成就醫安南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許齡內表示,不想尿的時候尿出來,就算尿失禁。台灣的流行病學研究發現膀胱過動症盛行率為 18.6%。最常見的症狀為頻尿、夜尿、急尿、急迫性尿失禁,然而僅13%患者會求診。台灣更年期醫學會統計,全台有近200萬婦女飽受尿失禁之苦,但只有2成的婦女會求助醫療,除了接受尿失禁是退化的自然現象,再者覺得丟臉、不好意思,或認為就算看醫生也好不了。許齡內醫師表示,尿失禁在臨床上大抵可分為4型:應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混和型尿失禁、及其他成因所致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與膀胱過動症,症狀是尿急、頻尿、憋不住小便,由於膀胱不服從大腦指揮,發生不隨意或過度收縮而引起,2個主要的成因為:1) 膀胱、尿道或是兩者的敏感度增加,例如反覆性尿路感染、停經後女性賀爾蒙缺乏造成膀胱與尿道黏膜萎縮、咖啡因過量攝取或不明藥物使用引發膀胱黏膜感知異常等。2) 膀胱的逼尿肌活性過強,例如腦中風、老人性癡呆、腦瘤、巴金森氏症、脊髓損傷等,造成膀胱逼尿肌發生不自主的收縮,使病人有急迫排尿的感覺或是覺得尿液外漏。急迫性尿失禁可分4層面治療 行為、藥物、手術、調整性膀胱過動症與急迫性尿失禁的評估及診斷,許齡內醫師表示,主要以理學檢查、尿液檢查、三天的解尿日誌及尿路動力學檢查為主。膀胱過動症與急迫性尿失禁的處理,美國泌尿科醫學會制定的規章總共分為4個層面治療治療:行為治療、藥物治療、手術治療或調整性治療。1) 行為治療/藉由解尿日誌,調整飲水習慣、減少便秘及膀胱訓練、生理回饋及骨盆底肌肉運動(凱格爾運動)來達到減緩症狀的目的。2) 藥物治療/藉由抑制膀胱逼尿肌收縮,增加膀胱容積的藥物作用,來達到減緩症狀的效果(如抗膽鹼藥)但這類藥物常會伴隨口乾、便秘、視力模糊等副作用。最近發展專門治療膀胱過動症的新藥較對膀胱有選擇性減少收縮的效果,且減少其他器官副作用甚至不影響年長者的腦部機能;對更年期及停經期的非癌症婦女可考慮加上短期荷爾蒙補充。3) 手術治療或調整性治療/如電刺激治療、膀胱注射、膀胱加大整型術等。其中屬微創處置的方式為「肉毒桿菌素A膀胱內灌注」,以膀胱內藥物灌注治療間質性膀胱炎具有直接調整膀胱表皮下神經及肌肉的敏感、膀胱可以獲得較高且穩定的藥物濃度、減少口服藥物間交互作用而影響藥效、減少全身性的藥物副作用的好處。正視排尿器官 膀胱過動症、急迫性尿失禁治療需耐心膀胱過動症與急迫性尿失禁出現,就是我們長期忽略排尿器官而衍生的問題,因此面對膀胱過動症與急迫性尿失禁的治療,是需要耐心的。許齡內醫師說,惟病況穩定後,口服藥物的使用可以減少或停止,但病況開始惡化時,給予補充治療則是必要的。隨著科技進步,對尿失禁的治療有更進一步輔助療法,膀胱內肉毒桿菌毒素A之注射治療膀胱過動症,是一個直接、有效,且安全的治療。病患對病情了解越多,對治療的參與越主動,療效也就越好。最重要的是醫師與病患都必須要有耐心,一點一滴地進行改善膀胱體質工程,才能使膀胱過動症與急迫性尿失禁成為可能可治癒的疾病。

長者頻尿?「膀胱過動症」治療3方式

長者頻尿?「膀胱過動症」治療3方式#膀胱過動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許多長輩不願意外出,仔細詢問下,原來是「頻尿」問題,其中,原來是有不少人患有膀胱過動症。膀胱過動症是長期抗戰,目前已經有很多治療持續發展,中山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李世明和林口長庚醫院男性學及婦女泌尿科主任陳煜都呼籲患者,不要放棄治療機會。以下和大家介紹膀胱過動症的治療方式。先排除感染以及間質性膀胱炎但在治療之前,需請醫師診斷,要排除是否有尿路感染的症狀。當尿路感染時,除了一直有尿意幾乎離不開馬桶外,通常也會有尿尿灼熱感、血尿或排尿疼痛的情況發生,請民眾一定要趕快就醫,依照感染情況,可用大量多喝水的保守治療或是細菌感染需要抗生素治療等等。另外還有「間質性膀胱炎」也經常和膀胱過動症混淆。間質性膀胱炎是屬於膀胱間質非感染性發炎,目前認為和壓力以及免疫有關,目前治療方式,主要是以膀胱內玻尿酸灌注和肉毒桿菌素注射為主,同時患者也要減輕壓力,讓身體的免疫反應回歸正常。治療方式一:藥物膀胱過動症除了口服抗乙醯膽鹼藥物治療,也有藥膏或貼片治療,藥物改善作用約可達九成。如果是緊張壓力引起,也可以採取練習憋尿的保守療法,在感覺有尿意時憋住尿, 也有人是算時間,在沒有一次大量喝水的正常情況下,腎臟每分鐘製造1CC尿,因此通常三小時左右才會有尿意。可以利用練習憋尿,把膀胱的容量慢慢擴大的方式改善。治療方式二:手術若是因為藥物副作用,例如K他命濫用導至膀胱纖維化容量縮小,長久可能破壞腎功能,則可以施行膀胱擴大術等手術改善。治療方式三:物理治療、電刺激、凱格爾運動現在也有薦骨神經電極刺激治療法,作用是抑制膀胱逼尿肌不正常收縮,也可以增強尿道括約肌憋住尿意的作用。有醫院使用的雙極電刺激治療,或是居家使用的單極電刺激治療,約可改善六到七成的尿失禁!而一般常聽到的「凱格爾運動」對膀胱過動症也有改善的效果。(文章授權提供/愛長照)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