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泡

梅雨季皮膚癢不停!是汗皰疹還香港腳?「汗皰疹懶人包」一文看懂

梅雨季皮膚癢不停!是汗皰疹還香港腳?「汗皰疹懶人包」一文看懂#水泡

每到夏天梅雨季又濕又熱,手跟腳上就會開始狂冒各種皮疹子癢得要命,容易跟香港腳搞混的「汗皰疹」就是最常見的一種,一顆一顆的小水泡常會在手指、腳趾和腳掌兩側,治療好又容易復發。到底要怎麼防止又癢又腫的汗皰疹?《優活健康網》整理一篇「汗皰疹懶人包」,讓您快速了解成因、舒緩方法、如何預防及治療。

一掌拍死隱翅蟲 女子皮膚長水泡潰爛

一掌拍死隱翅蟲 女子皮膚長水泡潰爛#水泡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夏天一到,蚊蟲開始活躍,跟著接連幾天大雨過後,令人聞風喪膽的隱翅蟲也傾巢而出。近日有不少人不幸被毒蟲「紋身」,導致皮膚起水泡、潰爛,醫師提醒,發現昆蟲停留在身上時不要拍打,以吹氣或抖落方式讓蟲子離開。又稱報復蟲 毒液恐引發蜂窩性組織炎大林慈濟醫院整形外科醫師許宏達表示,一名小姐從樹蔭下經過時,突然有一不明物體飛過來,當時直覺反應大力順手一拍,沒想到隔天早上起床,發現背部、小腿起水泡,而且皮膚還有灼熱的疼痛感,嚇得她趕緊到醫院就醫。檢查之後,確認是受到隱翅蟲的毒液灼傷,經由抗生素等藥物治療,目前已逐漸恢復。又稱為報復蟲的隱翅蟲,是一種趨光性昆蟲,身體以黑橘相間,不過有的也長得與一般小蟲很像,有時難以分辨是何種昆蟲,通常一掌打死後噴出毒液,才發現為時已晚。有些人不知道自己沾染毒蟲液體,發現皮膚怎麼突然莫名起水泡,或以為是不小心被燙到,如果沒有非常嚴重,會出現紅腫、刺痛、水泡、搔癢等不良反應,嚴重時皮膚則會出現潰爛,那時候就會又痛又癢,若未妥善處理甚至引起蜂窩性組織炎。昆蟲停在身上 以吹氣或抖落方式讓蟲離開許宏達指出,隱翅蟲不會螫人或咬人,但只要蟲體受到大力拍打,或被打爆時,屍體的毒液流出接觸到皮膚,才會進一步引發皮膚問題。一般傷口在會在24小時內起水泡,3至4天開始結痂,約一周左右結痂就會脫落,但要注意,最好一發現就趕就醫治療,否則痊癒的傷口將留下永久性疤痕。許宏達建議,到戶外活動盡量穿著長袖長褲,如果發現昆蟲停留在身上,不要拍打,以吹氣或抖落方式讓蟲離開,如果不小心沾到毒蟲的「屍水」,最好趕緊就醫,避免狀況惡化。

皮膚有米般水泡?汗皰疹忌抓破恐感染

皮膚有米般水泡?汗皰疹忌抓破恐感染#水泡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汗皰疹有個「汗」字,但其實與汗腺沒有太大的關係。汗皰疹在急性期是如米粒般大小的小水泡,伴隨著癢感,水泡在治療後會緩解消除,有些會自然吸收、乾涸後形成脫皮。若受不了癢而抓破水泡,有可能造成細菌感染,甚至演變成蜂窩性組織炎。汗皰疹容易與香港腳混淆汗皰疹是體質性的濕疹,好發於手掌、腳掌、手指及腳趾等部位,長出一顆顆小水泡,奇癢無比。汗皰疹與過敏體質有關,溫濕度變化劇烈、壓力過大或經常接觸清潔劑,就容易誘發汗皰疹。香港腳會傳染,而汗皰疹不會傳染。汗皰疹的致病9大原因汗皰疹的致病原因大致如下:1.體質:先天體質因素。2.壓力:壓力大時特別容易發作。3.作息不正常:日夜顛倒或熬夜。4.氣候或季節變化:季節交替、夏天酷熱的陽光比較容易發作。5.多汗症:多汗症患者較常發生。6.抽菸:抽菸是汗皰疹的惡化因子。7.黴菌感染:汗皰疹患者可能有潛在的香港腳症狀。8.異位性皮膚炎體質:有異位性皮膚炎的人,好發汗皰疹的比例較高。9.接觸性過敏:接觸或吃進含有鎳、鈷、鉻等重金屬,包含罐頭食物、可可、巧克力、堅果、燕麥、豆類、項鍊、眼鏡、耳環、香精、防腐劑等物質,也可能誘發汗皰疹。汗皰疹和過敏體質息息相關,想要降低復發機率,就得靠健康的生活作息、飲食習慣來保養。治療方面,使用局部止汗劑來減少排汗,每天濕敷患部兩次,之後塗抹類固醇藥膏,及配合口服抗組織胺來止癢。對於嚴重的病患或急性發作,可以給予短期的口服類固醇治療。如有細菌感染現象時,則需使用抗生素治療。對於反覆發作的嚴重或頑固性病例,可以採用紫外線照光治療(PUVA),或是口服Methotrexate治療。

莫名劇痛找無原因 發水泡才確診皮蛇

莫名劇痛找無原因 發水泡才確診皮蛇#水泡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34歲的張先生是工廠作業員,平時健康情形良好無慢性疾病。3月初出現突發性頭部及眼睛交替疼痛的症狀,反覆至眼科診所檢查都沒有問題。張先生每日承受反覆且越來越劇烈的頭痛,痛到晚上無法睡覺、情緒煩躁,頭痛1個星期到無法忍受,半夜到急診哀求醫師打止痛針。急診醫護人員一度懷疑張先生是精神疾病或是藥物成癮,經過相關檢查,也會診眼科和神經科仍然沒有發現異常的病灶。觀察到隔天中午,張先生的右眼周圍出現許多小水疱,原來是帶狀疱疹。帶狀皰疹又稱皮蛇 可能因為老化、免疫下降、壓力活化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感染科醫師黃崧溪表示,帶狀疱疹俗稱「皮蛇」,源自於潛伏在體內神經節的水痘帶狀疱疹病毒因老化、免疫功能下降或情緒壓力等原因再度被活化。典型的帶狀皰疹會在單側身體的某個皮膚部位引發局部群聚性紅疹、水皰或膿皰,伴隨劇烈的神經性疼痛等症狀。帶狀疱疹初期症狀多先出現不明原因的嚴重疼痛,病人描述像針刺或被火燒灼的感覺,皮膚水泡在局部疼痛開始後2到3天、甚至1週後才出現。局部嚴重神經痛的症狀即便在水泡消失後仍可持續超過3個月,稱作皰疹後神經痛。帶狀疱疹的治療除了需要充足的休息、水分及營養補充,也要好好照顧傷口避免續發性細菌感染,必要時搭配止痛藥做症狀治療。早期的抗病毒藥物治療可以縮短病程及減輕病況,且有助於縮短皰疹後神經痛的持續時間。50歲以上 可考慮諮詢評估是否適合打帶狀皰疹疫苗張先生的帶狀疱疹的水疱長在右眼和右邊的額頭,病毒侵犯的部位是三叉神經分佈的眼分支,這部份的感染很有可能會侵犯到眼球而造成視力損傷,符合健保給付規定中給予抗病毒藥物治療的適應症。在住院接受1週的抗病毒藥物治療後,症狀逐漸改善,很幸運的並沒有影響到他的視力。黃崧溪醫師說明,雖然帶狀疱疹好發在老人或免疫力差的病人身上,但是近年來發生的年齡層有下降的趨勢,不規律的生活作息和壓力也可能會引發這個疾病。維持健康生活型態、充足睡眠、調適壓力很重要。目前市面上已經有帶狀皰疹疫苗可供民眾自費施打,根據疾病管制署的建議,未曾接種過此疫苗的50歲以上的成年人都可以考慮至醫療院所諮詢醫師,評估是否適合施打疫苗。

「類天皰瘡」全身水泡 好發老年人

「類天皰瘡」全身水泡 好發老年人#水泡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73歲的王先生幾個月前開始全身陸續長出大水泡,水泡破掉留下數十個大小不一的傷口,反覆發生。家屬懷疑照顧不周或家中有細菌感染,其實是老年人較常發生的自體免疫性疾病「類天皰瘡」。老人家若身體長期搔癢,就有可能是「類天皰瘡」,提早治療,可以不必等到水泡齊發症狀。「類天皰瘡」是免疫疾病 發生在老人居多彰化醫院一般外科醫師李忠懷表示,這種全身性的傷口最怕感染,若引發敗血症,甚至有生命危險,也因為水泡反覆發生,懷疑是免疫疾病,將病患轉到免疫風濕科做進一步檢查,確診為「類天皰瘡」,住院服用類固醇及傷口細心照料後,患者康復出院門診追蹤。彰化醫院免疫風濕科主任高堅凱表示,「類天皰瘡」是一種自體免疫性的疾病,體內不正常的抗體攻擊表皮與真皮間的結構,導致皮膚解離產生水泡,很多病患家屬起初會誤以為是照顧不當導致壓瘡或燙傷。發生族群以老年人居多,與體質及免疫系統老化有關。「類天皰瘡」發生使生活品質變差,全身蓋滿紗布,又癢又痛,容易復發,需要長期服用類固醇及免疫調節劑。減輕生活壓力、作息正常 可減低類天皰瘡發病率老人家若身體長期搔癢,除了可能是老人家常見的「冬季癢」皮膚疾病外,如果症狀頑固、治療效果不佳,就有可能是「類天皰瘡」。可進行抽血檢驗、皮膚切片,釐清是否有異常抗體,如果有「類天皰瘡」的異常抗體,在爆發水泡前先以低劑量類固醇藥物長期控制,或許可以不用到全身長滿水泡的地步。生活中如何防範及控制「類天皰瘡」?高堅凱主任表示,除了定期用藥外,因為壓力會造成免疫系統紊亂,若作息正常、睡眠充足,生活愉快、減輕生活壓力,發病機會自然減低。運動也可以安撫免疫功能,定期、規律的運動也有幫助。

孩子染腸病毒要吃冰?醫:無治療效果

孩子染腸病毒要吃冰?醫:無治療效果#水泡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時序進入春天,進入腸病毒的流行季節。有家長帶小朋友看診,當孩子被診斷感染腸病毒後,一出診間便帶孩子購買冰品,以為可以加速療效。傳言「得了腸病毒要吃冰」,然而吃冰僅能緩解疼痛感,並不代表吃冰就有治療效果,補充水份及多休息,才是孩子恢復元氣的主要方法。腸病毒71型症狀 發燒、四肢丘疹或水皰、口腔潰瘍南投醫院感染科主任廖嘉宏表示,往年腸病毒疫情高峰期,約自3、4月開始,5月達到高峰,9月開學季有另一波高峰。雖然就疾管署資料,今年以來社區感染以克沙奇A型和B型為主,腸病毒目前仍處低度流行狀態,以往擔心的腸病毒71型較少,但家長仍需注意。南投醫院新生兒科主任阮偉表示,腸病毒71型可能出現發燒症狀,四肢出現丘疹或水皰等表現的手足口病,也可能出現口腔潰瘍的皰疹性咽峽炎。即使就醫後回家,也須觀察嗜睡、持續嘔吐、肌躍型抽搐等重症前兆,若出現需立即返診就醫。冰涼食物緩解嘴破 但不具治療效果感染科廖嘉宏主任表示,腸病毒傳染力極強,濕洗手和隔離是必要措施。若有症狀,建議幼兒及早就醫,若為就學學童,須通報老師並保持聯繫,避免和其他幼童接觸造成進一步傳播。醫護人員常教導家長,可讓病童吃一些冰涼食物,緩解嘴破等症狀,但不代表吃冰就有治療效果。須注意讓病童補充水分多休息,即會自然痊癒。南投醫院院長洪弘昌提醒家長,若幼兒出現類似症狀,可至兒科由專業醫師協助診療。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