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

抓耳朵、哭鬧 當心是小孩耳朵出問題

抓耳朵、哭鬧 當心是小孩耳朵出問題#抗生素

季節轉換,忽冷忽熱的天氣讓人難以招架,尤其現在剛開學,原本稍緩的流感疫情可能又會爆發。除了預防流感,小兒科醫師也提醒,兒童感冒常會併發中耳炎,家長要特別注意孩子是否有耳朵疼痛或塞住的不舒服感,一但延誤處理,甚至會造成聽力受損等問題,不可不慎。大林慈濟醫院小兒過敏科主任陳建甫表示,中耳炎好發於年齡 6個月至2歲的學齡前兒童,因小朋友不會反應疼痛或不舒服,往往都是很嚴重了才送醫治療,甚至導致幼兒的聽力受損。家長應特別注意孩子是否有不正常的反應,如一直有抓耳朵的動作甚至哭鬧,就有可能是耳朵出了問題。至於兩歲以上的孩童,雖然感染機會較小,但因為小朋友的發育還不完全,耳朵的免疫防禦並不完善,且因耳咽管呈水平走向,和成人比起來也較短,使細菌與病毒容易經由鼻子或喉部進入,一旦感冒就很容易造成感染。陳建甫提醒,中耳炎的初次發病年齡,是將來反覆性和慢性中耳炎發病的重要預測指標,年紀越小得病,日後發作機率就越高,為了孩子的生活品質,還是應盡快進行治療。陳建甫指出,罹患急性中耳炎常會有下列症狀,像是快速且突然的發病,或是中耳有積液的情況,造成耳膜腫脹突出,導致聽不清楚甚至流膿。以及中耳有發炎反應,如耳膜發紅、耳痛都是常見的情形。如果本身有感冒、過敏性疾病、曾經感染中耳炎都是危險族群,家長都應特別小心。

抗藥細菌越來越多!過度用抗生素導致

抗藥細菌越來越多!過度用抗生素導致#抗生素

在1940年代因青黴素(penicillin)的廣泛使用以及鏈黴素(Streptomycin)的發現,使得因感染所引起的疾病或死亡明顯降低;那時候幾乎所有的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都能用青黴素來治療;但在短短的幾年後發現,有效的比例只剩30%,目前則僅有15%;其他新的抗生素也同樣出現療效逐漸下降的問題。長庚紀念醫院林口院區抗生素管制小組指出,各式各樣的抗藥細菌越來越多,但藥廠研發新藥的速率卻趕不上抗藥細菌的增加;避免過度使用抗生素,是減少抗藥細菌出現最重要的手段。但是,對於臨床醫師來說,當下病人能夠快速的順利康復最重要,是否會造成細菌的抗藥性往往不是最優先的考量。因此,在醫師使用抗生素時,往往存在「管制使用」與「自由選擇」兩難的衝突。為了避免日後無藥可用之地步,解決細菌抗藥性問題確有其迫切性,也是醫療團隊無可旁貸的責任。基於此理念,長庚紀念醫院建置了一套以病人安全為中心的抗生素電腦化管理系統,這是一套全方位、多功能的資訊平台,在抗生素的管理上,扮演重要的角色。長庚醫院從2004年9月開始,建置了一套「電腦化抗生素線上審核系統」,當醫師為住院病人開立後線抗生素時,這一套系統就會自動照會感染專科醫師審閱病人的抗生素藥品處方,使感染專科醫師協助臨床醫師更適當的使用抗生素,讓病人的用藥安全更多了一層保障。正確的抗生素管制觀念,並非只有一味的管制不能使用後線抗生素,而是在最適當的時機、充份的佐證下,選擇最適合的抗生素。另外,落實的感控措施,例如正確的洗手,都是有效預防抗藥細菌的方法。期待我們所做的一切努力,能讓人類在與細菌的對抗賽中,永遠佔有上風。

影音/農藥、動物用抗生素 對孩童危害大

影音/農藥、動物用抗生素 對孩童危害大#抗生素

擺在桌上這一包包的蔬菜和肉類,就是這次被檢驗的小學營養午餐食材。就肉類部分,當中最引發爭議被驗出的是氯黴素。其實不論是,氯黴素或氟甲磺氯黴素都是動物用的抗生素,因有害人體,因此氯黴素從民國91年起就禁用在動物身上。專家擔心,吃下肚的氯黴素恐怕會引發骨髓再生不良性貧血或白血病。至於在蔬菜部分,這次驗出殘留過量的農藥有:亞滅培、大滅松、貝芬替以及賽滅寧等。這些多數是神經毒,長期累積體內可能會出現肌肉運作不協調以及眼睛視線範圍變小。專家表示,營養午餐是長期食用,如果每天的餐點有抗生素的豬肉以及農藥過量的蔬菜,全都摻著一起吃,這對還在發育階段的小朋友來說是毒上加毒,根本不敢想像這些學童受到的危害有多大。但由於肉眼無法判斷,因此只能希望政府真的要嚴格把關動物和蔬菜用藥,還有建議小朋友平常要多喝水,盡量把毒素排出體外,減少傷害。※新聞內容由公視晚間新聞提供營養午餐竟添加氯黴素 恐致血癌!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165&HN_Yr=0&HN_Mon=0勿用來路不明母乳 當心病毒、吸毒藥物傳給嬰兒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159&HN_Yr=0&HN_Mon=0國內未核准燙睫毛藥水 市售藥水恐傷眼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157&HN_Yr=0&HN_Mon=0

網拍買母乳安全嗎? 恐含藥物傷寶寶肝腎

網拍買母乳安全嗎? 恐含藥物傷寶寶肝腎#抗生素

隨著科技愈來愈發達,買東西除了傳統的銷售通路之外,網路購物近幾年逐漸興起,對於懶得出門的人是一大福音,但相對地產品的安全性也受到質疑。網路上最近出現販售母乳的現象,署立台南醫院婦產科主任蔡永隆提醒媽媽們,若寶寶喝到含有藥物成分的母乳,很可能影響發育,甚至傷及肝腎。近幾年國內積極提倡媽媽餵母乳,不但讓寶寶有較好的體格與健康,對於母親本身也有相當大的益處,如預防癌症、增快產後瘦身速度等。但對於乳汁分泌不足的媽媽來說可就頗頭痛,除了向認識的親友「借」母乳之外,甚至有人在網拍購買母乳,衛生署表示網路上賣的母乳不但來路不明,也不曉得放了多久,甚至可能是動物奶,對寶寶可能產生危害。蔡永隆主任提醒媽媽們,未經過安全篩選的母奶風險極大,倘若小朋友喝到含有抗生素、其他藥物或酒精的母乳,不僅會影響腦部、腸胃道等等的發育,也會傷及小寶寶的肝腎。蔡永隆主任表示,國內目前有許多醫院設有母乳銀行,可供乳汁不足的媽媽們申請使用。如果不方便直接餵母奶的媽媽,可以將母奶保存以備不時之需,並告知保存時間,通常分為常溫3小時、冷藏3天、冷凍數個月,但母乳最好還是擠出馬上喝完,若要冷凍存放也別超過3星期。婦女產後「補過頭」 當心影響喝母乳的寶寶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374越愛哺乳的媽媽 罹患乳癌機率越低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066台灣女性乳癌年輕化 不生小孩、不餵母乳是主因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457

感冒一定要吃藥才會痊癒? 醫師:能不吃就不吃

感冒一定要吃藥才會痊癒? 醫師:能不吃就不吃#抗生素

一篇網路文章提到,在美國、加拿大的醫師,看感冒從來不開藥,因為國外的醫生認為感冒藥吃太多,反而會讓身體的抵抗力越來越差;反觀國內只要有感冒的跡象,周遭的人都會要你看醫生、吃藥。到底感冒要不要看醫生、吃藥?台中林新醫院感染科主任翁青筠表示,感冒需不需要吃藥,要看病情狀況才能決定,如果只是普通感冒,能不吃藥就不吃藥,但是病況太嚴重的時候,還是要看醫生,需要吃藥的時候,還是得吃藥。文章指出,當感冒病毒在空氣中漂浮,有些抵抗力較差的人,就會被傳染上。這時,人體的第一道防線會先來應戰,同時會呼叫第二線的特異防禦系統(抗體)來協助。身體製造抗體約需七天的時間,抗體還未產生前,第一道防線一定要先撐著,用鼻塞來阻擋、用鼻涕來黏住病毒,用打噴嚏、咳嗽等各種方式來驅趕病毒,這就是第一道防線防禦病毒的模式,第一道防線撐個七天,等抗體製造出來,感冒也就痊癒了。因此文章認為只要多休息,多喝水,身體自然會產生抵抗力,經過一周後感冒自然會復原,如果實在是非常不舒服,醫生才會給你一些藥劑很輕的藥紓緩。翁青筠主任表示,鼻塞、流鼻涕、打噴嚏、咳嗽是感冒所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現象,比較沒聽過人體用鼻塞、鼻涕來黏住病毒這樣子的說法。許多民眾感冒時會自行去藥房買抗生素,認為吃抗生素可以殺死病毒;翁青筠主任表示,過去常有抗生素濫用的現象,但是抗生素無法治療病毒所引起的感冒,所以感冒時要非常注意自己是否為病毒所引起的感冒,不要亂服用抗生素。最後翁青筠主任說,感冒最主要還是要看病情,若是已經高燒不退等,出現嚴重的症狀還是先看醫生較好,因為有一些疾病的初期症狀跟感冒很像,經過醫師的判斷與診治,才可以提早治療。翁青筠主任提醒,看醫生、吃藥能紓緩感冒現象,加速身體復原,不過看完醫生後,還是要注意多休息、喝水、洗手,少去公共場所,才能加快感冒痊癒的速度。冬令進補抗寒冬 別忽略體質狀況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651感冒別急著喝薑湯! 風寒、風熱治療藥材大不同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742冬季將來染流感機率增 醫師籲接種疫苗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541

慎用抗生素 防「困難腸梭菌」引起腹瀉

慎用抗生素 防「困難腸梭菌」引起腹瀉#抗生素

病人到診間詢問醫師,為什麼吃了抗生素之後常常要跑廁所、而且有腹瀉的情形,偶而會有一點小發燒,是不是吃了不乾淨的食物或忘了先洗手而造成?對上述疑問,三軍總醫院感染管制室及感染科醫師王甯祺指出,其實可能是一種Clostridium difficile(困難腸梭菌)所引起,它是革蘭氏陽性厭氧菌、芽孢梭菌屬,缺氧的環境較易生存,適合生長的溫度為30℃~37℃;原來為人體腸道中的正常菌叢,但由於腸道中同時還有其他腸道菌,細菌互相的競爭壓抑才不易致病。若是大量使用抗生素或是抗生素濫用會減少腸道其他正常菌叢,造成新的腸道環境,困難腸梭菌便藉機大量繁殖以至於發病。該菌會產生兩種毒素,造成腸內液體的聚積及抑制蛋白質的合成。王甯祺醫師說,困難腸梭菌會因為大量服用抗生素而引起偽膜性結腸炎(Pseudomembrane colitis,PMC),其症狀包括腹瀉、發燒、脫水、電解質流失、敗血症、休克甚至死亡。其傳染途徑可經由手部及體表接觸感染,因此院內感染通常發生在同病房的病人,除了住院或手術使用抗生素治療病患容易感染外,老年人及免疫功能缺乏的病人更容易受到感染, 醫師、醫療照護者、志工都曾傳出感染病例。 王甯祺醫師說,有關困難腸梭菌的預防方法,包括避免非必要抗生素的使用,環境勤於消毒,醫護人員更應勤洗手及更換手套。對於感染此菌的腹瀉病患,應留意其排泄物的處理,以免污染環境。 呼籲各醫療院所及醫師慎用抗生素,以避免抗藥性菌株的產生,維護民眾健康。更要提醒民眾對於病毒造成的上呼吸道感染,抗生素並無助益,謹慎抗生素的使用,減少傷害的風險。醫師並提醒人人常洗手,降低院內感染的發生,減少消耗醫療資源,並提供病人及醫療作人員安全的醫療環境。

無故臀被叮 女子感染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

無故臀被叮 女子感染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抗生素

酷暑熱浪來襲,正是年輕女子展現曼妙身材的季節。俏麗的打扮除了會吸引路人的眼光外,小心!萬一不慎「招蜂引蝶」,無故被叮咬一口,可能就變成引來「驚訝的眼光」。正值青春年華、擁有曼妙身材的林小姐,逛街時穿著時髦的迷你裙,突然覺得臀部好像被蟲咬一口似的痛了一下。4天後右側臀部又紅又腫,還有些許的發燒,她到診所就醫,醫師建議她到醫院求診;台中醫院感染控制科陳宗家醫師從她臀部的紅腫處抽出多量的膿液,經細菌培養竟然是「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陳宗家醫師表示,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分社區型及院內型兩種,社區型感染常見於皮膚、軟組織,就如同這位小姐;患者因被叮咬部位在臀部,因此不易察覺傷口已經紅腫,而是當要坐椅子及不小心碰觸到時感到非常疼痛還有發燒,才知道要就醫。」就醫時傷口直徑約6 公分,初期因感染菌種未明,因此先使用一線抗生素,陳醫師於傷口抽出約10 ㏄的膿液並送細菌培養,待細菌報告出爐立即更換抗生素,目前患者傷口經清瘡術及抗生素使用後復元良好。陳醫師建議,夏日病媒蚊蟲活動較活躍,無論是到郊外遊玩或居家,都要小心儘量不要被叮咬,家中環境清潔是避免滋生病媒的方法之一,而適當的衣物庇護也是避免被叮咬的方法。千萬不要讓蟲蟲為你獻上牠最毒的吻。

維他命講求個別化

維他命講求個別化#抗生素

營養療法有許多疾病與症狀來自於維他命的缺乏,這證實了維他命既是營養必需品,除了用來做為一般人日常保健用途之外,同時也可當做某些病況臨床應用的藥物。用維他命保養你的皮膚維他命除了在維護健康、治療疾病上扮演了「支持性療法」的重要角色外,還有一個令愛美人士趨之若騖的「美容保養」效用。市面上許多化粧品都強調其含有維他命A(強調角質更新)、C(促進膠原生成、活化肌膚、美白)、B5(保濕及滋潤)或E(抗氧化)等成分,使用後對皮膚的確會有相當程度的效果。可是換個角度想,為什麼塗抹含有維他命的滋養霜或乳液會改善我們的膚質?是否代表我們身體缺乏這些維他命,因此皮膚才會變差?所以如果可以改用內服的方式補充維他命,是否更能從根本來著手改善皮膚的症狀?答案絕對是肯定的!而面對琳瑯滿目的化粧品、保養品不知從何挑選時,傅爾電針就可以幫我們一個大忙。它可以針對個人的體質來篩選需要的維他命種類與劑量,更可以篩選適合個人的美容保養品。維他命補充一般無特殊遺傳性疾病或無過敏體質者(如高血壓、糖尿病、氣喘、鼻竇炎、自體免疫功能疾病、癌症…等),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能平均攝取充足養分的非過敏飲食,那麼這種人對於維他命的需求是可以依照FDA所建議的標準量攝取,但是大部分的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疾病的症狀,由於現今社會環境汙染嚴重,飼養食用動物或家畜類時添加許多抗生素、荷爾蒙….等,農作物栽種使用許多農藥、殺蟲劑、除草劑….等,以及再製食品添加色素、防腐劑…等,導致人類營養普遍不均衡,各種重金屬及化學毒物大量在人體內累積,因為人體需要代謝這些毒物,消耗掉許多可以幫助代謝的維他命,造成人體內維他命的嚴重不均與缺乏。因為人們基因、體質與疾病不同,攝取食物的內容與均衡性也不同,所以缺乏的維他命也不盡相同,此時,我們補充維他命的方法也必須因人而異,就如同「老天到底要下多少雨,水庫才需要洩洪?」還記得數年前,全台灣水庫乾涸見底,大家都開著越野車在水庫底部嬉戲,全國各級官員到各種不同的廟宇向老天求雨,這兩年,颱風來之前,石門水庫因為水位過高,每每提前洩洪,容易造成水庫下游水患。每個人身體所缺乏的維他命不同,因此維他命的需求種類與劑量也會不同,如同颱風前水庫內的水量多寡不同,如果老天下的雨量,能盡如人意,則一、不會缺水,二、不會有水患。所以當我們在為患者補充維他命的種類與劑量時,(如同老天的雨量),對於維他命缺乏量大的患者而言,補充大量的維他命是必須的(既有療效又不會中毒)。如果只補充小量的維他命,對這種患者而言,即便長期補充維他命,還未必有療效(就好像水庫已經見底,每天只下一些毛毛小雨,對紓解水庫的乾涸而言是無效的)。當然,對不缺乏維他命的健康人而言,補充極小量的維他命即可。但是現代社會,誰敢說自己是「完全健康的人」。最近有許多報告顯示長期補充維他命是有害的,這個結論是「有待商榷的」?長年以來,我們使用傅爾電針針對不同品牌的維他命作測試,發現即使是名牌的維他命,對許多患者也是不適合的(可能是賦型劑、崩散劑、色素、膜衣…等,或是處方比例不適合),所以維他命的補充是「科學」也是「藝術」。因為使用錯誤品牌的維他命,所造成一些副作用全部歸罪在維他命本身,因此讓大眾對維他命有極為錯誤的認知,而造成服用維他命者的恐慌。就是這個原因,我一直在強調在「對的時間」吃「對的藥物種類」與「對的劑量」。維他命講求個別化主流醫學對於維他命的使用,多半仍停留在衛生署以性別及年齡制定的「每日建議攝取量」,但這並非最好的規範。如同醫藥應個別化,維他命的種類、用量也需因人、因時、因症狀而異!所以在我的臨床治療中,維他命、胺基酸…等營養物質可說與中、西藥並重,在健康與醫療保健上各佔有一席之地,其重要性不容忽視。 營養療法施作流程一般而言,無論是主流醫學、另類醫學或營養療法用來法治療人體,或做預防醫學,必須考慮幾個因素:第一、各器官功能是否正常運作。第二、人體內是否有毒物及需要代謝掉的產物。第三、各種人體所需的營養是否均衡與充足。當然,這幾種條件之間的關聯與變化,對人體健康是會有影響的。舉例來說,塑膠射出成型,首先要考慮的是第一、模具的安裝是否正確,密合度是否足夠。第二、模具內部是否有雜質存在,若有,必須清理乾淨。第三、進原料的比例、顆粒大小是否正確。前面三個條件都具備之後,塑膠射出成型才能射出品質優良的產品。我們用這麼簡單的道理,就可以清楚瞭解營養療法用來治療人體,或做預防醫學的思考模式與流程。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