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

網拍買母乳安全嗎? 恐含藥物傷寶寶肝腎

網拍買母乳安全嗎? 恐含藥物傷寶寶肝腎#抗生素

隨著科技愈來愈發達,買東西除了傳統的銷售通路之外,網路購物近幾年逐漸興起,對於懶得出門的人是一大福音,但相對地產品的安全性也受到質疑。網路上最近出現販售母乳的現象,署立台南醫院婦產科主任蔡永隆提醒媽媽們,若寶寶喝到含有藥物成分的母乳,很可能影響發育,甚至傷及肝腎。近幾年國內積極提倡媽媽餵母乳,不但讓寶寶有較好的體格與健康,對於母親本身也有相當大的益處,如預防癌症、增快產後瘦身速度等。但對於乳汁分泌不足的媽媽來說可就頗頭痛,除了向認識的親友「借」母乳之外,甚至有人在網拍購買母乳,衛生署表示網路上賣的母乳不但來路不明,也不曉得放了多久,甚至可能是動物奶,對寶寶可能產生危害。蔡永隆主任提醒媽媽們,未經過安全篩選的母奶風險極大,倘若小朋友喝到含有抗生素、其他藥物或酒精的母乳,不僅會影響腦部、腸胃道等等的發育,也會傷及小寶寶的肝腎。蔡永隆主任表示,國內目前有許多醫院設有母乳銀行,可供乳汁不足的媽媽們申請使用。如果不方便直接餵母奶的媽媽,可以將母奶保存以備不時之需,並告知保存時間,通常分為常溫3小時、冷藏3天、冷凍數個月,但母乳最好還是擠出馬上喝完,若要冷凍存放也別超過3星期。婦女產後「補過頭」 當心影響喝母乳的寶寶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374越愛哺乳的媽媽 罹患乳癌機率越低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066台灣女性乳癌年輕化 不生小孩、不餵母乳是主因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457

感冒一定要吃藥才會痊癒? 醫師:能不吃就不吃

感冒一定要吃藥才會痊癒? 醫師:能不吃就不吃#抗生素

一篇網路文章提到,在美國、加拿大的醫師,看感冒從來不開藥,因為國外的醫生認為感冒藥吃太多,反而會讓身體的抵抗力越來越差;反觀國內只要有感冒的跡象,周遭的人都會要你看醫生、吃藥。到底感冒要不要看醫生、吃藥?台中林新醫院感染科主任翁青筠表示,感冒需不需要吃藥,要看病情狀況才能決定,如果只是普通感冒,能不吃藥就不吃藥,但是病況太嚴重的時候,還是要看醫生,需要吃藥的時候,還是得吃藥。文章指出,當感冒病毒在空氣中漂浮,有些抵抗力較差的人,就會被傳染上。這時,人體的第一道防線會先來應戰,同時會呼叫第二線的特異防禦系統(抗體)來協助。身體製造抗體約需七天的時間,抗體還未產生前,第一道防線一定要先撐著,用鼻塞來阻擋、用鼻涕來黏住病毒,用打噴嚏、咳嗽等各種方式來驅趕病毒,這就是第一道防線防禦病毒的模式,第一道防線撐個七天,等抗體製造出來,感冒也就痊癒了。因此文章認為只要多休息,多喝水,身體自然會產生抵抗力,經過一周後感冒自然會復原,如果實在是非常不舒服,醫生才會給你一些藥劑很輕的藥紓緩。翁青筠主任表示,鼻塞、流鼻涕、打噴嚏、咳嗽是感冒所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現象,比較沒聽過人體用鼻塞、鼻涕來黏住病毒這樣子的說法。許多民眾感冒時會自行去藥房買抗生素,認為吃抗生素可以殺死病毒;翁青筠主任表示,過去常有抗生素濫用的現象,但是抗生素無法治療病毒所引起的感冒,所以感冒時要非常注意自己是否為病毒所引起的感冒,不要亂服用抗生素。最後翁青筠主任說,感冒最主要還是要看病情,若是已經高燒不退等,出現嚴重的症狀還是先看醫生較好,因為有一些疾病的初期症狀跟感冒很像,經過醫師的判斷與診治,才可以提早治療。翁青筠主任提醒,看醫生、吃藥能紓緩感冒現象,加速身體復原,不過看完醫生後,還是要注意多休息、喝水、洗手,少去公共場所,才能加快感冒痊癒的速度。冬令進補抗寒冬 別忽略體質狀況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651感冒別急著喝薑湯! 風寒、風熱治療藥材大不同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742冬季將來染流感機率增 醫師籲接種疫苗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541

慎用抗生素 防「困難腸梭菌」引起腹瀉

慎用抗生素 防「困難腸梭菌」引起腹瀉#抗生素

病人到診間詢問醫師,為什麼吃了抗生素之後常常要跑廁所、而且有腹瀉的情形,偶而會有一點小發燒,是不是吃了不乾淨的食物或忘了先洗手而造成?對上述疑問,三軍總醫院感染管制室及感染科醫師王甯祺指出,其實可能是一種Clostridium difficile(困難腸梭菌)所引起,它是革蘭氏陽性厭氧菌、芽孢梭菌屬,缺氧的環境較易生存,適合生長的溫度為30℃~37℃;原來為人體腸道中的正常菌叢,但由於腸道中同時還有其他腸道菌,細菌互相的競爭壓抑才不易致病。若是大量使用抗生素或是抗生素濫用會減少腸道其他正常菌叢,造成新的腸道環境,困難腸梭菌便藉機大量繁殖以至於發病。該菌會產生兩種毒素,造成腸內液體的聚積及抑制蛋白質的合成。王甯祺醫師說,困難腸梭菌會因為大量服用抗生素而引起偽膜性結腸炎(Pseudomembrane colitis,PMC),其症狀包括腹瀉、發燒、脫水、電解質流失、敗血症、休克甚至死亡。其傳染途徑可經由手部及體表接觸感染,因此院內感染通常發生在同病房的病人,除了住院或手術使用抗生素治療病患容易感染外,老年人及免疫功能缺乏的病人更容易受到感染, 醫師、醫療照護者、志工都曾傳出感染病例。 王甯祺醫師說,有關困難腸梭菌的預防方法,包括避免非必要抗生素的使用,環境勤於消毒,醫護人員更應勤洗手及更換手套。對於感染此菌的腹瀉病患,應留意其排泄物的處理,以免污染環境。 呼籲各醫療院所及醫師慎用抗生素,以避免抗藥性菌株的產生,維護民眾健康。更要提醒民眾對於病毒造成的上呼吸道感染,抗生素並無助益,謹慎抗生素的使用,減少傷害的風險。醫師並提醒人人常洗手,降低院內感染的發生,減少消耗醫療資源,並提供病人及醫療作人員安全的醫療環境。

無故臀被叮 女子感染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

無故臀被叮 女子感染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抗生素

酷暑熱浪來襲,正是年輕女子展現曼妙身材的季節。俏麗的打扮除了會吸引路人的眼光外,小心!萬一不慎「招蜂引蝶」,無故被叮咬一口,可能就變成引來「驚訝的眼光」。正值青春年華、擁有曼妙身材的林小姐,逛街時穿著時髦的迷你裙,突然覺得臀部好像被蟲咬一口似的痛了一下。4天後右側臀部又紅又腫,還有些許的發燒,她到診所就醫,醫師建議她到醫院求診;台中醫院感染控制科陳宗家醫師從她臀部的紅腫處抽出多量的膿液,經細菌培養竟然是「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陳宗家醫師表示,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分社區型及院內型兩種,社區型感染常見於皮膚、軟組織,就如同這位小姐;患者因被叮咬部位在臀部,因此不易察覺傷口已經紅腫,而是當要坐椅子及不小心碰觸到時感到非常疼痛還有發燒,才知道要就醫。」就醫時傷口直徑約6 公分,初期因感染菌種未明,因此先使用一線抗生素,陳醫師於傷口抽出約10 ㏄的膿液並送細菌培養,待細菌報告出爐立即更換抗生素,目前患者傷口經清瘡術及抗生素使用後復元良好。陳醫師建議,夏日病媒蚊蟲活動較活躍,無論是到郊外遊玩或居家,都要小心儘量不要被叮咬,家中環境清潔是避免滋生病媒的方法之一,而適當的衣物庇護也是避免被叮咬的方法。千萬不要讓蟲蟲為你獻上牠最毒的吻。

維他命講求個別化

維他命講求個別化#抗生素

營養療法有許多疾病與症狀來自於維他命的缺乏,這證實了維他命既是營養必需品,除了用來做為一般人日常保健用途之外,同時也可當做某些病況臨床應用的藥物。用維他命保養你的皮膚維他命除了在維護健康、治療疾病上扮演了「支持性療法」的重要角色外,還有一個令愛美人士趨之若騖的「美容保養」效用。市面上許多化粧品都強調其含有維他命A(強調角質更新)、C(促進膠原生成、活化肌膚、美白)、B5(保濕及滋潤)或E(抗氧化)等成分,使用後對皮膚的確會有相當程度的效果。可是換個角度想,為什麼塗抹含有維他命的滋養霜或乳液會改善我們的膚質?是否代表我們身體缺乏這些維他命,因此皮膚才會變差?所以如果可以改用內服的方式補充維他命,是否更能從根本來著手改善皮膚的症狀?答案絕對是肯定的!而面對琳瑯滿目的化粧品、保養品不知從何挑選時,傅爾電針就可以幫我們一個大忙。它可以針對個人的體質來篩選需要的維他命種類與劑量,更可以篩選適合個人的美容保養品。維他命補充一般無特殊遺傳性疾病或無過敏體質者(如高血壓、糖尿病、氣喘、鼻竇炎、自體免疫功能疾病、癌症…等),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能平均攝取充足養分的非過敏飲食,那麼這種人對於維他命的需求是可以依照FDA所建議的標準量攝取,但是大部分的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疾病的症狀,由於現今社會環境汙染嚴重,飼養食用動物或家畜類時添加許多抗生素、荷爾蒙….等,農作物栽種使用許多農藥、殺蟲劑、除草劑….等,以及再製食品添加色素、防腐劑…等,導致人類營養普遍不均衡,各種重金屬及化學毒物大量在人體內累積,因為人體需要代謝這些毒物,消耗掉許多可以幫助代謝的維他命,造成人體內維他命的嚴重不均與缺乏。因為人們基因、體質與疾病不同,攝取食物的內容與均衡性也不同,所以缺乏的維他命也不盡相同,此時,我們補充維他命的方法也必須因人而異,就如同「老天到底要下多少雨,水庫才需要洩洪?」還記得數年前,全台灣水庫乾涸見底,大家都開著越野車在水庫底部嬉戲,全國各級官員到各種不同的廟宇向老天求雨,這兩年,颱風來之前,石門水庫因為水位過高,每每提前洩洪,容易造成水庫下游水患。每個人身體所缺乏的維他命不同,因此維他命的需求種類與劑量也會不同,如同颱風前水庫內的水量多寡不同,如果老天下的雨量,能盡如人意,則一、不會缺水,二、不會有水患。所以當我們在為患者補充維他命的種類與劑量時,(如同老天的雨量),對於維他命缺乏量大的患者而言,補充大量的維他命是必須的(既有療效又不會中毒)。如果只補充小量的維他命,對這種患者而言,即便長期補充維他命,還未必有療效(就好像水庫已經見底,每天只下一些毛毛小雨,對紓解水庫的乾涸而言是無效的)。當然,對不缺乏維他命的健康人而言,補充極小量的維他命即可。但是現代社會,誰敢說自己是「完全健康的人」。最近有許多報告顯示長期補充維他命是有害的,這個結論是「有待商榷的」?長年以來,我們使用傅爾電針針對不同品牌的維他命作測試,發現即使是名牌的維他命,對許多患者也是不適合的(可能是賦型劑、崩散劑、色素、膜衣…等,或是處方比例不適合),所以維他命的補充是「科學」也是「藝術」。因為使用錯誤品牌的維他命,所造成一些副作用全部歸罪在維他命本身,因此讓大眾對維他命有極為錯誤的認知,而造成服用維他命者的恐慌。就是這個原因,我一直在強調在「對的時間」吃「對的藥物種類」與「對的劑量」。維他命講求個別化主流醫學對於維他命的使用,多半仍停留在衛生署以性別及年齡制定的「每日建議攝取量」,但這並非最好的規範。如同醫藥應個別化,維他命的種類、用量也需因人、因時、因症狀而異!所以在我的臨床治療中,維他命、胺基酸…等營養物質可說與中、西藥並重,在健康與醫療保健上各佔有一席之地,其重要性不容忽視。 營養療法施作流程一般而言,無論是主流醫學、另類醫學或營養療法用來法治療人體,或做預防醫學,必須考慮幾個因素:第一、各器官功能是否正常運作。第二、人體內是否有毒物及需要代謝掉的產物。第三、各種人體所需的營養是否均衡與充足。當然,這幾種條件之間的關聯與變化,對人體健康是會有影響的。舉例來說,塑膠射出成型,首先要考慮的是第一、模具的安裝是否正確,密合度是否足夠。第二、模具內部是否有雜質存在,若有,必須清理乾淨。第三、進原料的比例、顆粒大小是否正確。前面三個條件都具備之後,塑膠射出成型才能射出品質優良的產品。我們用這麼簡單的道理,就可以清楚瞭解營養療法用來治療人體,或做預防醫學的思考模式與流程。

淺談幼兒輪狀病毒胃腸炎

淺談幼兒輪狀病毒胃腸炎#抗生素

近日來發燒、嘔吐、腹瀉及腹痛之兒童病例有不斷地增加,檢查後為證實多為輪狀病毒感染,顯示輪狀病毒感染症正流行中。輪狀病毒胃腸炎常發生於四歲前幼童身上,小於二歲之的幼兒時期是最好發的年齡。而冬天正是輪狀病毒高峰期,此病毒常是造成幼兒腹瀉及死亡主因。此病毒共分為五群由A到E群,其中以A群常造成人類感染,此病毒在全世界皆可發生。臨床症狀:此病的潛伏期約二天,主要出現症狀為嘔吐,發燒合併腹痛,接著腹瀉。通常是水樣狀的糞便,如果嚴重可以發現脫水現象,有時病童也會出現一些上呼吸道症狀如咳嗽、流鼻涕等。但是有些病童會因脫水過度或酸中毒,沒有適時治療而造成生命危險。傳染途徑:輪狀病毒是腸道病毒,因此是經由口傳染,病毒產生症狀的2至5天,可由糞便中排出大量病毒,而在此期間内最容易傳染給其他幼兒;因為病毒可以在環境中存活一天左右,因此要接觸到污染品如家具,玩具表面或病童的手就很容易發生感染。治療方式:一般輪狀病毒胃腸炎不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療方法要補充水份及電解質,如無法進食 可以藉由靜脈輸注的方式來補充。另外飲食的控制也很重要,避免含有乳糖的奶製品,或油膩不易消化的食物,等急性期約1至2天後再慢慢開始調整食物。何時可以恢復正常的團體生活:當病童退燒,無嘔吐、腹瀉減緩,且病童能處理自己的大便時就可以恢復正常的團體生活。如果病童無法處理自己大便時,最好等腹瀉停止再回到托兒所或幼稚園,以免傳染給其他幼兒。家長應注意的其他事項:輪狀病毒胃腸炎在台灣地區除了在冬季為好發季節外,在其他時候也可零星發現病例,因此在平時仍然要注意。除了嬰幼兒可以發生輪狀病毒感染,在較大的小孩甚至成人也會被感染。因此,在處理病童糞便後一定要洗手以免被傳染。輪狀病毒疫苗,在臨床上已使用多年,像其他疾病一樣,幼兒在六個月以內可以利用此疫苗加以預防該疾病之感染。

淺談中耳炎

淺談中耳炎#抗生素

兒童感冒常會併發中耳炎,因80%的小孩再三歲以前會有一次以上的中耳炎,這是造成兒童聽力損失最常見的原因,往往易受到忽略,錯失治療先機。我們來看看,什麼是「中耳炎」?中耳炎,是中耳部位的發炎,而這發炎是由於中耳受到細菌或病毒感染所造成。中耳炎有時只發生在一側耳朵,有時也會在兩側耳朵同時發生。雖然中耳炎好發於兒童,較常見於兒童偶而也會發生在成人。尤其在季節交替時,中耳炎病例最易增多,與感冒的流行有明顯的相關。民眾常問:中耳炎,是不是嚴重的疾病?是的,中耳炎是嚴重的疾病,因為它會造成聽力的損失,而聽力損失會影響到小孩子的學習能力和語言的發展。另一方面,中耳炎的感染會擴散到頭內附近的構造,而引發其他的併發症。然而,中耳炎如給予迅速且有效的治療,大部分的病童是可以完全痊癒,並且回復正常的聽力。因此儘早注意到中耳炎的症狀並給予醫療上的照顧是非常重要的。您知道中耳有什麼「功能」嗎?中耳,是婉豆大充滿空氣的空腔,由很薄的耳膜與外耳道隔開,耳膜內面連接有三塊聽力骨,當聲波傳到耳膜,引起耳膜震動,便會經由聽小骨傳導並放大聲波到內耳,在內耳刺激聽神經末梢,再將訊號傳入腦內。一個正常的中耳腔必須含有和外界相同壓力的空氣,所有的結構才能自由地震動。而中耳的氣壓是經由鼻子後方通道中耳的歐氏管來保持平衡;當吞嚥或打呵欠時,歐氏管便會打開讓小量的空氣進入中耳來平衡氣壓,這種開閉動作每天會有一千次以上。什麼「原因」會造成中耳炎呢?急性中耳炎是因為鼻腔或咽喉的細菌經由歐氏管進入中耳,而造成中耳的感染。這常是發生在歐氏管功能失調時,大部分是因為感冒、過敏、鼻竇或咽喉感染時引發歐氏管的發炎。中耳的感染會引起耳朵疼痛、耳膜紅腫和中耳積膿,膿液無法由腫脹關閉的歐氏管排出而存留在中耳腔,有時積膿過多會造成耳膜破裂流出膿液。若中耳的急性感染消退,積液仍無法由腫脹的歐氏管排出,便形成中耳積液,雖然沒有耳痛的症狀,但會慢性化,持續幾週、幾個月、甚至幾年,在這中間很容易再復發急性感染。中耳炎會產生哪些「症狀」?中耳炎,最顯著的症狀是耳朵疼痛以及耳朵有壓力和閉塞的感覺,較小的兒童不會說耳朵痛,而可能只是用手拉扯或摩擦有問題的耳朵。另外小孩子中耳炎時常會有發燒不退的情形。聽到的聲音會變得低沉像是耳朵被遮起來一樣,這是因為中耳腔內的積液使得耳膜無法正常地震動。如果給予適當的治療排出積液,聽力常可以回復正常;但是如果沒有適當的治療,便會有漸進式甚至永久性的聽力損失。醫師「如何檢查」是否有中耳炎?醫生將會用耳鏡檢查他的耳朵,把耳鏡放入外耳道,然後檢查耳膜是否紅腫,耳膜裡面是否有積液和打氣時耳膜是否跟著震動。正常的耳膜,在打氣時應該跟著壓力變化而移動。另外需要做兩項檢查來幫助醫師診斷:第一項是鼓室圖,用來測量中耳的壓力和耳膜的震動情形。第二項是聽力圖,是在不同音頻下測量病童聽力損失的程度。這兩項檢查都可以幫助醫師決定問題的嚴重度和治療的方式。家長所能幫助醫師的是讓他的小孩子再檢查時保持不動,以及按時到門診追蹤檢查治療直到痊癒。中耳炎「藥物治療」的重要性除了抗生素,醫師可能給減輕耳痛和退燒的藥物;另外醫師還可能開抗組織胺劑或消充血劑,以便同時治療小孩的感冒或過敏症狀。醫師會開一種或一種以上的藥給您的小孩,其中一種可能是抗生素,用來對抗細菌感染。雖然抗生素可以很快解除耳朵疼痛,但感染本身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完全清除,一般至少要10~14天的治療過程。因此,為了孩子請父母務必按時、照劑量給小孩服藥。除了藥物,中耳炎可能需要其他什麼治療?大部分中耳炎經由適當的藥物治療都會改善,但某些病例醫生可能建議進一步的處置。例如鼓膜切開,這是在耳膜上切一個小洞,讓積膿排出、空氣進入,以減輕耳痛、耳塞的症狀。切口在幾天內便癒合,不會傷害耳膜或留下疤痕。事實上,切口在感染完全消退前便癒合,因此有一部分會再產生中耳積液。如果中耳積液經過2~3個月仍在,便要考慮裝中耳通氣管,這是在耳膜上切一個小洞,再裝入一個小管,這樣液體不會堆積在中耳內,氣壓可保持平衡,聽力可以得到改善。中耳通氣管可能需要放置數週到數月之久,等到中耳的感染消除和歐氏管的功能回復正常才取出,但也有可能自行排出。這期間要避免不乾淨的水進到耳朵。有時復發性的中耳炎是因為腺樣體和扁桃腺的慢性感染所造成,這時醫師可能會建議在裝中耳通氣管的同時,將主要的病灶腺樣體和扁桃腺一起摘除。病童如有鼻過敏也要妥善治療。如何「預防」中耳炎?曾經發生過中耳炎的小孩,復發的機率很大;因此這類小孩要避免感冒,一旦得到感染莫輕忽,應儘速找醫師檢查耳朵為孩子確診,以便儘早預防或治療中耳炎。

用藥小常識

用藥小常識#抗生素

一般民眾就醫時,很少有足夠的時間去了解自己所使用的藥物,而藥品是專業性的產品,其使用是否得當,與健康有著密切的關係。若因服藥時間、服藥方法發生錯誤,不但不能達到預期的治療目標,甚至會延誤了疾病的治療或導致嚴重的副作用。因此,民眾應有正確的用藥觀念,來確保用藥的安全性。一、領藥後服藥前的注意事項在醫院或診所拿到藥之後,應先確定藥袋上的姓名是否正確,再檢查藥品標示與藥袋上所示是否相符。若發現不相符之處,可先詢問諮詢藥師或醫師,然後依照醫師的指示服藥,包括療程長短,也就是完整的全程治療時間(例如一個星期或一個月),每次用藥的時機(例如空腹、飯後或晚間、睡前等)與間隔(例如一天三次或一天一次),以及藥量(例如一次一顆或兩顆)。有些藥品即使在症狀好轉以後,仍然需要繼續服用一段時間,才能有徹底治療的效果,所以不可以因為情況好轉就擅自停藥。如果覺得自己所吃的藥沒有發生作用,應當回診,讓醫師修改用量或用法,甚至更換藥品,而不是放棄治療,或是擅自停藥。二、如何安全服藥不論服用任何藥物,為了安全起見,最好是以溫開水吞服,不要用茶、果汁、牛奶、汽水等飲料,這樣可以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反應。一般而言,飲料影響藥物吸收的原因很多種,比方說有些抗生素或是補血用的鐵劑跟牛奶一起服用後會發生螯合現象,使得藥物的有效成分減少。有些藥品呈現酸性與茶一起服用時,會和茶中的天然鹼性成分(茶鹼)產生酸鹼反應,形成鹽類而使藥品的療效降低。而葡萄柚汁會影響體內代謝藥物的酵素系統,對於藥效的影響更大,常因此減少特定藥品之代謝及排除,而增加該藥品在人體的濃度,導致副作用。會和葡萄柚汁發生交互作用的藥有很多種,例如癲癇用藥、降血壓用藥、降血脂肪藥、胃腸藥、抗組織胺以及抗黴菌製劑等等。由於葡萄柚汁的影響可能長達24小時,建議在使用這些藥物的期間不可飲用葡萄柚汁。為了發揮藥品最大的功效以及避免副作用的發生,使用口服藥品時請儘量與溫開水併服,如果必須喝牛奶或茶的話,請在服藥後二小時再喝。餵小朋友吃藥並不是一件輕鬆事,小朋友常會因為藥苦而拒絕服用或服用後即吐出,所以家長需掌握正確的餵藥方法,技巧性地讓孩子把藥給吃下去。能溝通的大小孩,最好用獎勵、誇獎的方式誘導他們自己吃,儘量避免在小孩大哭時強灌,這樣很容易嗆到,甚至引發窒息的危險。幼小的孩童,藥粉可以加點開水,用奶瓶、滴管、餵藥器、小針筒、湯匙或是藥杯來餵藥,也可以將雙手洗乾淨,以手指沾藥粉直接塗在口腔內(兩頰內側、上顎、舌面)。一般小兒用藥都有添加糖粉或者配有糖水調和,味道不苦,若氣味真的無法接受,可以加一點點果糖混合服用。如小孩吃藥後吐出來,需評估吐出的量有多少,才決定如何補救。如果吐出來的量不多,或是服用30分鐘後才吐出,就不必補吃,也不必提早下一次吃藥的時間。如果確定全部都吐出來,則應再隔10-15分鐘後才補吃,以免孩子抗拒。三、外用藥品的使用皮膚貼片:將貼片貼在乾淨、乾燥、毛髮少且沒有疤痕、割傷、及不會引起刺痛感覺的皮膚表面。不要用切割或剪裁貼片大小的方式來調整用量,如果認為沒有發揮療效,應與醫療人員討論。 肛門栓劑:如果變軟了,可以在使用前用冷水沖硬。洗淨雙手,除去外包裝,讓病人側躺,從肛門口塞入約五公分深度或食指長度。夾住兩臀,塞入後保持躺姿數分鐘。 眼用藥:點藥前洗手,隱型眼鏡應該先取出。點藥時,眼部避免碰觸藥瓶或藥管開口。使用兩種以上眼藥時,先用藥水再用藥膏,兩藥相隔3-5分鐘。懸服液用前要震搖。將下眼瞼往下拉開,再滴入藥水或壓送約半公分的藥膏,點藥後可以閉上眼睛1-2分鐘。為防止藥水流入鼻淚管進入喉嚨,可按壓眼內角一會兒,多餘的藥膏可用面紙擦掉。 鼻噴劑:點鼻前將鼻子擤乾淨。將噴頭放入鼻孔,塞住另一孔,將藥品壓出,同時緩緩吸入,再用口呼氣。然後用面紙擦拭清潔噴頭。 耳用劑:避免滴管碰觸耳部,儘可能請別人幫忙。點藥時,大人的耳朵往後上方拉,嬰兒往後下方拉。點完後保持相同姿勢五分鐘。 陰道錠或陰道栓劑:洗淨雙手,可用手或特定插入劑將藥品置入陰道深部,如果栓劑變軟,可以在使用前用冷水沖硬。 吸入劑:通常吸入製劑的包裝中會有詳細的用法指示,使用前應該先詳細閱讀說明,若有任何不了解或不清楚上面的說明,應與醫療人員聯繫。不同的吸入劑可能有不同的用法,遵照指示來使用非常重要。四、藥品的效期與保存藥品無論是天然產品或是人工合成的化學品,也都具有效期的限制。當藥品超過了效期,多數藥品的藥效可能會打折扣,而某些藥品可能會失效。更可怕的是,還有一些藥品會產生有害人體的物質。一般而言,原裝的藥品經過泡製稀釋後,安定性變差,也就是效期會縮短。絕大多數藥品都很容易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而發生物理化學變化。促成這些物理化學變化常見的原因,包括光線、濕氣與熱度等。因此,藥品最好存放在陰涼處,例如暗處的抽屜或櫃子。如果空間足夠,外用藥最好與內服藥分開存放,以免混淆。需要冷藏的藥品,應放在冰箱的下層冷藏,溫度最好在攝氏2-8℃之間。另外,依指示需要避光的藥品,例如某些眼藥水,通常會另外提供不透明的塑膠袋來盛裝,每次用完後,要記得再將藥品放回袋中存放。藥沒有吃完以前,應持續放置於原有的外包裝容器內,也不要將容器或藥袋上的標示撕掉或污損,以免辨識困難。( 本文作者 / 臺安醫院 - 藥局 - 廖清瑩 )延伸閱讀 》謹慎用藥,安全到老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