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倒

跌倒痛到難以入眠 竟因薦椎骨折

跌倒痛到難以入眠 竟因薦椎骨折#跌倒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跌倒後輕忽,隱形殺手「薦椎骨折」悄上身!一名66歲陳女士有十多年的骨質疏鬆症,跌倒後從下背痛到腳底,直到痛得無法站立必須坐著椅子才能煮菜,夜夜難以入眠,才決定就醫,四處求醫、幾經波折最後才檢查出原來是「薦椎骨折」。進行薦骨成型術的骨水泥治療,術後一至三個月症狀緩解,終於擺脫疼痛的困擾。薦椎骨折 不易從X光影像判別臺灣每年髖部骨折發生率為全亞洲第一,被列為高風險國家,其中的薦椎壓力性骨折因不易從X光影像判別,進而影響確診及後續治療,讓病人多受不少罪。大林慈濟醫院骨鬆症防治中心主任謝明宏說,薦椎是連接上半身、骨盆與下肢的橋樑,擔任著人體力學的軸心,承載身體重量的重要骨骼,一旦骨折,承受不住重量,病人就會感到疼痛,通常的表現是坐不住、翻身會痛。相對於四四方方的腰椎、胸椎,由於薦骨是一大片的塊狀,發生骨折時不會有明顯變化,不易從X光影像判別,造成醫師診斷上的困難,在難有明確的治療方向下,病人就會輾轉求醫。9成薦椎骨折患者 有坐骨神經痛謝明宏醫師指出,過去三年來,從21位病人中,共收集執行薦骨成型術的二十次紀錄中,發現超過八成的病人,一開始未被醫師從影像學診斷出來,平均確診時間都要三個月後,曾有病人疼痛還超過半年。延遲診斷原因包括第一、許多病人曾有脊椎或髖關節的疾病甚至手術,醫師容易忽略薦椎也有問題。第二、醫師忙碌之下,忘了做簡單的理學檢查,假如有發現敲痛,能盡早懷疑此病。第三、過去文獻顯示,薦椎骨折引發的坐骨神經痛比例大約只有三成,醫師不易聯想起此病,但團隊卻發現九成以上的病人都有坐骨神經痛的症狀。薦椎骨折並非少見,很多都是未被確診,如果醫師心裡能警覺,及早利用核磁共振或骨掃描等檢查儀器做診斷,就可早期診斷。也呼籲患有骨質疏鬆症的民眾,日常活動避免跌倒,假如不慎跌倒且產生痛麻感,應尋求醫師治療。

生長板調控手術納健保 X型腿不再跌倒

生長板調控手術納健保 X型腿不再跌倒#跌倒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幼童的骨骼從出生後持續發育,寶寶2歲前的O型腿、4歲前的X型腿皆屬正常現象,但若到了6~8歲,腿沒有變直,不管是O型或X型,使走路容易跌倒,都需要檢查。把握黃金治療期,未來就不用擔心孩子晚年面臨膝關節提早退化造成行走不便的隱憂。宜蘭縣12歲男童小安,因走路、跑步時膝蓋互相碰撞造成疼痛,且時常因為跌倒而受傷,已嚴重影響日常活動,日前求助於小兒骨科門診,經量測發現為X型腿,雙膝各外翻11度,隨即安排手術進行矯正,術後半年,雙腿已呈筆直,走路或跑步時,膝蓋不再疼痛,也不再經常跌倒。X型腿為膝外翻 O型腿為膝內翻小兒骨科主治醫師張之嚴解釋,X型腿的正式名稱為「膝外翻」,如果請小朋友立正站好,雙腿打直併攏,膝蓋先相碰就是X型腿,反之,如果腳踝先相碰就是O型腿,正式名稱又叫做「膝內翻」。X型腿或O型腿恐造成孩童側韌帶鬆弛、半月板損傷破裂以成人的腿來說,膝內翻或膝外翻的角度只要在6度以內,都屬正常範圍。但若孩子發育過程中,腿部骨骼造成X型腿或O型腿,長期會造成膝關節兩側受力不平衡,進而導致側韌帶鬆弛不穩、半月板損傷破裂等。除了走路或運動會感覺疼痛與姿勢異常外,將來也是成年人關節軟骨提早退化、磨損而致行走不便的主因之一。小朋友的骨骼發展會歷經一個稱為「鐘擺現象」的過程,亦即從嬰兒時期,小腿大約呈現 10 至 15 度的內彎O型腿,並約於18個月到2歲之間,腳慢慢變直;2歲後,孩子的兩腿會再逐漸變為X型腿,至4歲時最明顯,然後約於6至8歲左右,再逐漸變為筆直。而任何原因造成小朋友的腿無法按照鐘擺現象正常發育,不管是O型或X型,只要兩條腿不對稱,都建議要讓專業的小兒骨科醫師確實檢查。12歲之前 是手術治療黃金期一般來說,在男生12歲之前與女生初經來臨之前,是手術治療的黃金期。今年(108)4月1日起,健保開始給付生長板調控手術,也就是八字骨板的裝置。小兒骨科醫師能透過手術,以八字骨板逐漸調整關節的角度。該微創手術傷口小,且侵入性低,手術拆線後便可負重跑跳,對孩子來說,矯正過後,不僅外表美觀,未來也可讓健康的雙腿與孩子一同度過美好人生。

長輩一跌不起,保骨4招要牢記

長輩一跌不起,保骨4招要牢記#跌倒

(優活健康網記者 張桂榕/綜合報導)新北市一名68歲的王老先生,剛從沙發起身時,突然感到天旋地轉,手抓不到可以扶的東西,因此不慎跌倒,第一天感到雙膝黑青、腿有些無力,第二天再也站不起來,在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骨科醫師陳建龍門診檢查下,發現膝蓋髕骨粉碎性骨折位移,立即安排開刀,使用鋼釘內固定手術,以及術後穿著膝蓋護具,使王老先生能拿著助行器自行行走,想起跌倒當下的狀況還餘悸猶存。長輩在家中跌倒受傷是常見的新聞事件,根據統計,65歲以上老年人每3位就有1位平均每年跌倒一次,其中10%是嚴重傷害。有些長輩跌倒很幸運的只是受到驚嚇,或輕微瘀血,但常見結果是需手術的骨折,更嚴重者造成腦出血。為建立長者防跌觀念與推廣肌力與平衡訓練,衛福部臺北醫院護理科特別舉辦「腳步行厚載、健康跟著來」活動,骨科醫師陳建龍在活動中特別強調預防骨質疏鬆的方式有很多,最重要的保骨4招請長輩們一定要記的牢:1.飲食均衡,攝取適量鈣質,定期檢查視力與骨質密度。2.載重運動,多做散步及快走運動,且持之以恆。3.戶外活動,多曬太陽,促進維生素D吸收。4.預防跌倒,居家環境加裝防跌設施,穿著具止滑效果的鞋子。骨科醫師陳建龍表示,膝蓋是堅硬又靈活的關節,在骨質疏鬆的情況下,若經過瞬間強大力量撞擊,身體的體重重力加上跌落的速度,就可能立即造成骨碎、骨折…等情況,需要儘早開刀處理。若損傷太嚴重,可能造成關節僵硬和肌肉萎縮,千萬不能小看長者跌倒的嚴重性。復健科楊書響物理治療師表示,下肢肌力無力是長者跌倒最常見的原因,除了要多注意以上4大保骨密技之外,也可透過伸展運動、肌耐力運動及平衡訓練運動來降低跌倒風險。舉例來說,擴胸運動、腰部旋轉運動、高抬腿踏步、側向踢腿、微蹲等,都是居家可以簡易執行的活動,讓長者越動越有活力。醫師提醒,預防長輩跌倒傷及頭部或髖關節,除了保骨4招要牢記之外,兒孫則「可於家中浴室及客廳連接房間的走道上安裝防跌扶手」,避免家中長輩「再次發生」跌倒的風險!

長者千萬要防跌!顱內出血陷昏迷

長者千萬要防跌!顱內出血陷昏迷#跌倒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老人家真是不能跌倒!90歲的郭奶奶,日前在家裡滑倒撞到頭,意識昏迷,緊急送醫救治經程腦部電腦斷層檢查,發現老奶奶跌倒時傷到頭部,急性硬腦膜下出血,血塊壓迫腦部,生命垂危。緊急安排開顱清除血塊手術,術後2個禮拜加護病房治療,郭奶奶總算順利清醒並轉至普通病房繼續復健治療。經強力撞擊硬腦膜下出血 損傷太嚴重可能昏迷、死亡安南醫院腦神經外科程正鑫醫師表示,硬腦膜是包覆在腦表面的一層結締組織,經過強大力量撞擊,可能造成腦表面血管破裂出血,造成硬腦膜下出血,直接壓迫到腦組織,造成神經功能損壞,需要緊急開刀處理。若腦部損傷太嚴重,可能造成長期昏迷,甚至中樞衰竭而死亡。家中有老人家,務必不可輕忽長者跌倒嚴重性。程正鑫醫師提到,根據2017年衛福部公布的國人十大死因,事故傷害仍排名第6,最常造成國內老人事故傷害死亡原因的第1位是交通事故,其次就是跌倒。研究顯示,相較交通事故,老人跌倒其實更易於預防。建議老人千萬不要因為曾經跌倒就自我限制活動,陷入功能與行動力逐漸喪失的惡性循環。防跌肌力運動 可從安全性較高的平躺抬臀開始根據國健署於2013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 」顯示,老人最近一次跌倒的地點,高達一半以上是在自家住處,其中又以客廳、臥室、浴室、廁所最常見,自宅以外則以路上、菜園/農地、公園及運動場為主,而每一位跌倒長者其住院平均費用為9到13萬元。安南醫院復健科醫師洪啟堯也補充,防跌肌力運動可從安全性較高的平躺抬臀、平躺抬腿、坐姿抬腳、坐姿踏步等開始,搭配大關節牽拉伸展,循序漸進至腳跟腳尖重心轉移及腳跟行走等平衡運動;太極拳也是實證可防跌的運動。別因怕跌倒而不運動 反而肌力減弱人一旦上了年紀,要做快樂的「不倒翁」這麼難嗎?程正鑫醫師表示,國民健康署提出防跌三部曲供長者及家屬參考,包括訓練肌力與平衡感、遵循醫囑用藥、定時檢視居家安全及防滑、外出要留意反光標誌、馬路行走不要急。建議長者愈老愈要動,加強下肢肌力和身體柔軟度及平衡感;服用多重藥物者若出現頭暈、肌力減弱及步履不穩等狀況,亦可與醫師討論調整用藥,降低跌倒風險。居家環境部分,除適度照明、保持平日行經路線障礙物淨空,長者臥室亦可考慮採用木質地板,或鋪設防跌軟墊,浴室不但要防滑更應於適當處裝設扶手並擺放防滑、不積水的椅子,供長輩隨時使用。長者不幸跌倒撞到頭 建議就醫檢查最保險最後,程正鑫醫師提醒長者,若不幸跌倒撞到頭,不論輕重還是到醫院就醫最保險。輕微頭部外傷須持續觀察與藥物治療,但嚴重頭部外傷或有明顯神經缺損,就必需接受腦部電腦斷層的檢查以確定腦部是否有損傷。腦部電腦斷層的檢查若是出血量少、挫傷不重,以藥物治療及觀察為主,但是倘若出血量多,危及生命則可能需開刀處置,總之小心駛得萬年船。

長者最怕跌倒 常見3類骨折

長者最怕跌倒 常見3類骨折#跌倒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跌倒是老年人最怕發生的事,尤其長輩多屬骨質疏鬆,常造成嚴重傷害,而受傷後家屬多不希望讓長輩開刀,以致長者行動不便、長期臥床,最後導致長期疼痛及更多併發症上身。大千綜合醫院骨科醫師容志雄建議,要降低跌倒對長者的傷害,一定要做到防跌措施、定期檢測骨質疏鬆、多運動等方式,更重要的是發生跌倒傷害時,不要急著說不開刀,應該先與醫師溝通最適切的治療方式。長者跌倒最常見橈骨、股骨及腰椎3處骨折104歲的王奶奶在家跌倒造成左大腿疼痛而送醫,經檢查發現左邊股骨頸骨折,需手術處理,但家屬考量她年事已高擔心會有風險,在醫療團隊專業評估並與家屬溝通後,決定進行半人工關節置換手術,術後王奶奶恢復良好且可自己行走,還開心地說終於不用忍受骨折的疼痛感。容志雄醫師說明,長者跌倒最常碰到3種情形:(1)「撓骨骨折」,跌倒當下直接用手撐,最容易造成手部骨折;(2)「股骨骨折」,臀部直接跌坐在地面造成,如同王奶奶的狀況;(3)「腰椎骨折」則為臀部跌坐後,腰椎又再受到衝擊造成。家中要備有防跌、防滑等設施 定期檢測骨鬆狀況想要預防長者跌倒事件發生,容志雄醫師建議,家中一定要有防跌、防滑設施、光線明亮、且最好家中要有人陪伴長者;此外長輩們也要多補充鈣質、曬太陽、多運動、並定期檢測骨質疏鬆的狀況,若檢測為骨質疏鬆,可搭配藥物來幫助治療。女性65歲、男性70歲即可以健保給付定期至醫院做骨質疏鬆檢測,提早保骨顧健康,才能降低跌倒發生的機率與危害。

長者跌倒藏危機!髖部骨折手術助恢復

長者跌倒藏危機!髖部骨折手術助恢復#跌倒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莊阿嬤雖然已經高齡99歲,但平常生活大多能自理。然而10天前在家中不慎滑倒後就無法行走,即使旁人攙扶也無法站起,於是被家人帶去就醫,診斷出右側髖部轉子間骨折。在解釋完手術治療與保守治療的預後與風險後,患者家屬因為擔心手術的高風險性,陷入了手術與否兩難的情況。阿嬤的家屬和醫生經過討論,決定選擇手術治療。患者接受了細節術前評估,包含心臟超音波等。受傷後隔天,使用股骨髓內釘進行微創髖部骨折手術(最大的傷口4公分,3個傷口總長度約為7公分),配合麻醉科醫師的術中管理,病人的失血量得到控制,術後狀況穩定,患者在出院後也盡早開始復健,目前恢復良好。約3成髖部骨折病人在受傷後1年死亡安南醫院骨科部醫師李威佑指出,台灣逐漸步入高齡化社會,老年人因為跌倒而造成骨折也時有所聞,根據研究指出,髖部骨折通常會造成高罹病率與死亡率,其中約有30%病人在受傷1年後死亡,但髖部骨折並非造成死亡的直接原因,而是因為長期臥床引起併發症,例如褥瘡、肺炎、下肢靜脈栓塞、泌尿道感染等。研究也指出手術治療的死亡率與併發症明顯低於保守治療,之後獨力行走的可能性也較高,所以現在針對老年人髖部骨折的治療方式,還是以手術為主。手術好處能讓患者減輕疼痛、減少臥床衍生的併發症儘早活動恢復功能。髖部骨折建議在發生48小時內手術 提升預後李威佑醫師表示,根據美國骨科醫學會的老年髖部骨折臨床指引,髖部骨折若為移位性的股骨頸骨折,建議半髖人工關節置換;如果是轉子間骨折,則建議內固定手術。手術時間點建議在骨折發生後的48小時內接受手術,病人結果較佳。選擇半身麻醉會比全身麻醉來得安全,併發症機會較低,且出血量較少。但不管是全身麻醉或是半身麻醉對於病人的術後結果都適合。另外對於使用內固定治療的老年病人,後續通常傾向不移除內固定物,因為骨頭癒合速度較慢,而且再次手術的麻醉風險高。

講座/預防跌倒

講座/預防跌倒#跌倒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因為失去意識、癲癇等原因導致老人跌倒發生率越來越高,常跌倒的老人,應懷疑患者是否有急性疾病或慢性疾病的惡化徵兆。有鑑於此,雙和醫院將於11/8(四)舉行用藥安全講座,由莊佳逸藥師分享,針對「預防跌倒」給予詳盡的解釋及說明。講座內容豐富,歡迎關心長者與居家照顧知識的民眾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預防跌倒時間:107年11月8日(四)下午14:30-15:00地點:雙和醫院第一醫療大樓一樓門診藥局候藥區前洽詢:02-2249-0088

講座/頭暈勿輕忽!潛藏大危機

講座/頭暈勿輕忽!潛藏大危機#跌倒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您有時會頭暈不適嗎?頭暈的問題可大可小,更可以細分為8大類,其中可能是周邊性頭暈、心律不整甚至中風警訊!在急診常有民眾因頭暈導致跌倒,甚至因此受傷;也有民眾三天兩頭老是頭暈,結果竟是高血壓引起?有鑒於此,烏日林新醫院將舉辦免費講座,由急診醫學科醫師楊景旭主講「頭暈勿輕忽!潛藏大危機」,由博士級專業醫師帶您深入認識頭暈背後的疾病,邀請關心疾病保健的您一起來參加講座。(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頭暈勿輕忽!潛藏大危機時間:2018年9月19日(三)10:00開始地點:烏日林新醫院一樓大廳(台中市烏日區榮和路168號)洽詢:04-23388766分機1163(行銷企劃課莊小姐)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