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殺

年節喜氣易讓憂鬱者更憂鬱 衛生署籲多關心

年節喜氣易讓憂鬱者更憂鬱 衛生署籲多關心#自殺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農曆年節喜氣洋洋,但這樣的氣氛卻可導致,無法返家或是心靈受過重創的人,產生輕生的念頭。對此,衛生署呼籲,衛生署春節期間持續提供24小時不打烊之自殺防治安心專線0800-788-995服務,若發現自己或親友有情緒困擾或自殺危險性,請立即求助。另外,衛生署也提醒民眾,應多關心無法返家團聚、或久未聯繫的親友,尤其孤苦無依、罹患重病或獨居長者,主動電話問候或探訪,提供應景食品、衣物前往探視、關懷,讓對方感受溫暖的關懷並發揮「一問」,主動關懷與積極傾聽、「二應」,適當回應與支持陪伴「三轉介」,資源轉介與持續關懷,以減少年節自殺事件的發生。

長者自殺率屢創新高 家人須時常關懷

長者自殺率屢創新高 家人須時常關懷#自殺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日前台南發生一對銀髮夫妻,因先生長期照顧久病行動不便妻子,導致情緒壓力大,先生對妻子嚷著「妳擱這樣,我要帶著妳去死」,但身邊家屬以為是發發牢騷,不以為意,結果先生在身心俱疲的情況下,竟將妻子推入河邊溺斃,自己也隨後跳河自殺身亡的憾事。根據行政院衛生署自殺死亡統計結果,各年齡層皆呈現下降趨勢,惟65歲以上老年族群自殺死亡率增加,且年齡越高,死亡率越高。自殺行為在不同年齡層,有其不同的特性,65歲以上人口的自殺死亡率,近十年高居各年齡層之冠,「家人間情感因素」及「久病不癒」為最首要二個原因,另也包括失去配偶、家庭失和等皆是老人自殺的危險因子之一。因男性較不易對人吐露心事及表達情感,在自殺身亡的男性老年人中,以未婚、離婚或喪偶的比例顯著高於自然死亡或意外死亡的男性老年人。如何降低長者自殺問題,關鍵在於了解長者自殺高危險群特徵,適時尋求專業醫療協助。研究發現65歲以上的老年自殺身亡者中,在自殺身亡前曾有就醫行為,其中有近九成在自殺死亡前一個月內曾至醫院診所就診,所以醫療人員關心其情緒困擾的問題時,須察覺是否出現自殺警訊,如焦慮不安、無助、絕望等情緒困擾,適度關懷陪伴並用心傾聽,減少遺憾的發生。長期以來,社會上總只關注慢性疾病、重大疾病之病人問題,而忽略照顧病人的家人心理亦需被重視。長期照顧者經年累月陪伴、照顧病人,且常常需合併處理許多家務、家事,再加上可能常需面對與承受病人的身體病痛所帶來的負向情緒,導致照顧者容易產生失眠、疲憊、情緒困擾等身心問題,若未適時調解紓解壓力,可能容易演變出憂鬱情緒,甚至有輕生的念頭及自殺行為。周遭的親友應該主動多關懷並協助尋求心理專業人員及長期照護資源,如:申請到宅居家服務、日間照護服務等,或是協調其他家人輪流照顧,讓照顧者有生理及心理得到喘息的時間,讓照顧者在用心照顧病人同時,也能有自己的空間與時間,能夠聽聽自己的聲音,讓疲憊身心能適時舒緩。

自殺事件頻傳 「保必三不曲」防範

自殺事件頻傳 「保必三不曲」防範#自殺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台北市政府自殺防治中心調查顯示,雖有高達8成6的受訪民眾「不認為只有專業人員可以防治自殺」,卻僅37.9%表示願和身旁有自殺傾向的人「談一談他對自殺的想法」。自殺防治中心呼籲,當遇到周遭有陷入自殺高風險的朋友時,一般民眾都有能力可以即時提供關懷與心理支持,將風險降到最低。根據台北市政府自殺防治中心委託104人力銀行針對台北市民進行之「自殺防治認知線上調查」結果顯示,有自殺想法的人向親朋好友求助的機率反而是向心理諮商專線求助的3倍,向醫院求助的5倍。然而,在面對親友曾發生自殺未遂或自殺身亡之受訪者中,雖有48%的受訪者認為自己可以降低親友自殺的風險,但仍有超過一半的民眾表示無能為力或是不知道如何處理。事實上,有自殺意念的人對於「自殺」一事其實是有情緒矛盾的,既有想要逃離生活痛苦的衝動,卻也帶有想要繼續活著的渴望,使得當事人在求生與尋死間掙扎。若您接獲親友來電表示正準備進行自殺等危險行為,能夠正確關懷與回應,掌握自殺危機時刻的『保、必、三「不」曲』,將能有效挽救憾事發生的可能。「保」就是請您務必保持耐心、重視自殺者每一個想法,並表達您的在乎與關心。「必」須傾聽,注意傾聽自殺者所說的每一個訊息,不斷核對您所聽到的內容、來龍去脈與邏輯關係。「不」慌張,冷靜的進一步搜集自殺者的所在位置,亦可詢問其穿著、能否自行至醫療院所急診治療等有效訊息。電話「不」掛斷,保持通話狀態,持續給予支持及安撫,不要使自殺者落單,直到您確定他已無自殺企圖的危險。「不」爭辯,不要陷入生命價值或生命意義的爭辯,它會誘導自殺者認為您可能支持他的決定。年節將近,針對親朋好友表達情緒低落、生理不適或涉及自殺想法之話題時,應保留警覺心,並能抱持關懷態度、採取有效的協助步驟,如民眾需要相關諮詢可撥打本市自殺防治諮詢專線1999求助,若民眾需緊急救援協助,請直撥110、119進行現場緊急救援。

慢性病症藏憂鬱 關懷陪伴可助病情

慢性病症藏憂鬱 關懷陪伴可助病情#自殺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久病不癒乃是尋短的高危險群,專業精神科醫師指出,雖然生病的老年人自殺率是壯年人的2倍,但久病纏身仍會讓人產生絕望感,而透露「不想拖累家人」常是自殺警訊,其家人必須特別提高警覺,以免憾事發生。依據研究指出,憂鬱症常與高血壓、糖尿病、失智症、巴金森氏症、癲癇、慢性頭痛、眩暈、耳鳴、更年期症候群、類風濕性關節炎、中風、癌症等疾病合併出現。研究指出,這種潛在的病情若久未痊癒,會增加腦部退化、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癌症等慢性病風險。病人因生這種病常常感到痛苦,其實,臨床經驗發現,如果能夠及時察覺及治療,這種時常隱藏在慢性病症狀中的憂鬱症,不只能改善全身不適,甚至連併發的慢性病也可改善病情。台南市衛生局呼籲當長輩或家人生病,如跟家人有衝突,較容易產生情緒困擾,若未適時紓發壓力,恐會自我傷害,應多注意病人的情緒變化,並給予擁抱等身體接觸,對他們的情緒都有正面幫助,家人與親友適時的支持與關懷是非常重要的,可利用簡式健康量表,即心情溫度計(BSRS-5)協助進行檢測,周邊的親友適時發揮一問、二應、三轉介的守門人精神,促進病人心理健康,減少憾事發生,倘若情緒障礙持續兩週仍無法緩減,或持續有自殺意念,親友應儘快陪伴以尋求心理衛生或精神專業人員協助,並持續關懷。

防止自殺念頭產生 請多關懷身邊親友

防止自殺念頭產生 請多關懷身邊親友#自殺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經濟不景氣,加上社會多面向的壓力來源,導致自殺的負面消息頻傳。根據台南市衛生局的統計,自殺成為台南市的第12名死因,而今年1月至9月,台南市自殺人數達226人,且男性比例居多,讓自殺事件,成為國人不可忽略的社會問題來源。台南市衛生局統計,101年度1月至9月自殺死亡的年齡層分佈,發現以中老年人佔較高比率。每1位自殺死亡者至少影響6-8位親友,而自殺行為是受到疾病因素、經濟景氣、社會環境、家庭及個人等多重因素之影響。因此,台南市衛生局表示,如有出現以下情形,則可能需請精神科醫師診斷。包括,憂鬱心情;明顯對事物失去興趣;非處於節食而明顯體重下降或增加;幾乎每日失眠或嗜睡;幾乎每日激動或遲滯;幾乎每日疲累或失去活力;幾乎每日出現無價值感或不合宜的罪惡感;思考或專注能力減退或無決斷力;反覆想到死亡或有自殺意念及計畫,如出現5項以上,應要懷疑為罹患憂鬱症。而「自殺警訊」則有,藉由話語、文章、書信、日記等,表達出想死的念頭;情緒憂鬱或激躁,覺得絕望、孤寂、無助;認為我什麼都做不好、我沒有用、我的存在無意義、沒有人會在乎我、只要我消失,所有問題就會結束等;突然的行為改變,如立遺囑、分送喜愛的東西等。所以台南市衛生局呼籲,如果遇到人生過不去的關卡,應多與親友溝通,把困難說出來,以度過人生低潮。而民眾也應對周遭的親友,多保持關心與多留意,以防止自殺念頭的產生。

破除燒炭迷思 衛生局盼降低自殺率

破除燒炭迷思 衛生局盼降低自殺率#自殺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根據行政院衛生署統計資料,國人自殺問題自86年後,首度於99年退出十大死因,位居第11位,並於100年度再下降至第12位,自殺死亡人數也逐年遞減中,顯示全民自殺防治之工作已漸有成效。但燒炭自殺比例高的原因不外乎因為木炭的取得便利性及高致死率,因此如何減少燒炭自殺死亡的比率也成為近年自殺防治的主要課題之ㄧ。自90年起燒炭自殺比例大幅上升,多數自殺企圖者對於燒炭自殺多存在許多迷思,認為燒炭自殺可以平靜、美麗、不痛苦地死去,然而事實卻不然,燒炭自殺的獲救者,因於過程中吸入過多一氧化碳,使體內氧氣濃度嚴重不足,造成一氧化碳中毒而使身體及腦部全面性的損傷,即使復原甦醒後亦可能出現許多相關後遺症,甚至造成遲發性神經精神障礙。一氧化碳中毒後所產生的遲發性神經精神障礙是一個相當特殊的後遺症,疾病的特徵是病人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症狀完全恢復後的第二天至四十天內,所產生的神經和精神症候群。常見的神經症狀包括步態不穩、肢體僵硬、顫抖、等類巴金森氏症的運動功能障礙,大便或小便功能失禁,和記憶力變差、注意力不集中、學習能力喪失等認知功能障礙。基隆市衛生局呼籲民眾及商家,如有發現身邊親友或購買木炭者有情緒低落、表情愁苦、行為異常、甚至表達自殺自傷意念時,可隨時發揮「一問,二應,三轉介」的功能,給予多點關心及支持,或協助轉介至專業醫療單位,基隆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亦有提供民眾進行免費心理諮商及諮詢,與全民一起手牽手成為自殺防治守門人,破除燒炭迷思,學會轉個彎,讓生命更美好。

企圖自殺的老人 多數恐罹患憂鬱症

企圖自殺的老人 多數恐罹患憂鬱症#自殺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台灣於民國82 年已經正式邁入聯合國所定義的「高齡化社會」,至今十多年當中台灣人口老化的問題逐漸嚴重。有很多老人也罹患失眠、憂鬱、焦慮等精神疾病,但由精神科專科醫師診治的比率通常很低,使老人憂鬱比一般年齡層更容易被忽略,很多人甚至認為老年人對生命感到無力、無望是通病,因此疏於注意。當發現家中的老人開始變得精神越來越不好,不常笑,嚴重健忘或經常失眠,卻以為是「年紀的關係」或癡呆的緣故而置之不理的話,是相當危險的,不僅可能因此延誤就醫,更可能因一時疏忽而造成不必要的遺憾,有必要考慮憂鬱症的可能,需盡早請教專業醫師。企圖自殺的老人,幾乎有一半以上罹患憂鬱症,如果能提早治療,其預後常常是不錯的。廣泛使用心情溫度計(簡式健康量表BSRS-5)和老人憂鬱量表(GDS)可偵測老人自殺意念和了解心情憂鬱程度,另強化張老師及生命線的諮商功能、增進心理衛生服務處所和非營利組織資源的可近性、廣大宣導憂鬱症與自殺防治,皆有助於預防老人自殺。子女們可多關懷家中老人,實行「每周一通電話問候,每月一次探訪聚餐」,多陪伴、多傾聽。發揮1問2應3轉介的守門人精神,應用心情溫度計,關心長輩身心健康,以簡單五題問答了解長輩情緒困擾的程度,若總分在6分以上,可陪伴長輩紓解壓力,若維持一段時間仍無法改善情緒困擾,請記得陪伴長輩尋求專業醫療資源的協助,才能維護身心健康,樂活銀髮生活。

珍愛生命守門人 1問2應3轉介

珍愛生命守門人 1問2應3轉介#自殺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桃園縣100年自殺通報量僅次於新北市與高雄市,居全國第3位,且通報比率逐年上升,其為桃園縣提供多元通報管道及宣導,並接受全國北區個案電話的諮詢,致使通報量逐年增加,亦表示多數需服務個案漸漸被大眾發現並通報。桃園縣政府衛生局辦理活動場合中皆向民眾宣導「安心專線」,依據99年度行政院衛生署「衛生教育主軸宣導計畫民意調查」中,民眾「安心專線」認知率為全國第一名,故桃園縣與其他縣市比較民眾撥打比例較高,但自100年已降為第2位,101年1-8月僅次新北市與高雄市,居第3位。 桃園縣政府衛生局本著健康照護不斷線的精神,提供不分假日且全天後24小時自殺防治關懷協談服務,民眾如發現親友出現情緒低落、憂鬱及有自殺想法等情形,可撥打衛生署安心專線 0800-788-995或生命線1995等專線尋求諮詢,相關單位將依據專業的評估協助轉介,以讓生命受到困頓的人,儘快能得到協助。期能在最關鍵的時刻,即時阻止憾事、挽救寶貴生命。 自殺防治需要縣民共同參與,衛生局劉局長表示:「您的一通電話就能使徘徊生命路口的人有轉念的機會,放棄結束生命的想法」,藉由簡易的「1問:主動詢問、關懷與積極傾聽、2應:適當回應與支持陪伴、3轉介:資源轉介諮商輔導專線協談並持續關懷」,透過民眾互相關懷及轉介協談諮詢專線,你我都是「珍愛生命守門人」。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