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蹲

55秒就能改善腰痛!日本名醫教「相撲深蹲轉肩操」3步驟拉伸腰椎

55秒就能改善腰痛!日本名醫教「相撲深蹲轉肩操」3步驟拉伸腰椎#深蹲

許多人都有腰痛的經驗,腰痛一旦拖得愈久,影響臀型的大殿肌肌力就會變得無力,骨盆也會缺乏穩定度,導致腰痛沒完沒了。戶田骨科暨風濕科診所院長戶田佳孝於《護腰輕鍛鍊》一書中,引導大家釐清腰背痛的原因,進行自我評估後並依照指引找出最適合自己的護腰操。以下為原書摘文:

有圖解》健身後為何會「屁股痛」?醫示警:3動作做錯易「臀肌拉傷」

有圖解》健身後為何會「屁股痛」?醫示警:3動作做錯易「臀肌拉傷」#深蹲

練出結實的蜜桃臀是許多健身愛好者的目標,然而翹臀還沒練成,就因為健身不當,先造成臀部疼痛的情況十分常見。究竟如何避免臀部肌肉拉傷?受傷之後要怎麼處理呢?《優活健康網》特邀復健科醫師、仁生復健科診所院長陳渝仁於專欄撰文,為廣大運動愛好者圖解正確的健身方式。

深蹲練核心肌群 這樣變化讓訓練更有趣

深蹲練核心肌群 這樣變化讓訓練更有趣#深蹲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多數人運動是要照護自己健康,雖然我們無法被訓練成為一名運動員,但運動練習能增加我們的體力、肌力、肌耐力、平衡感與骨質,讓我們面對生活的各種挑戰時能更從容,不會因為轉個身、抱個小孩就閃到腰,不會因為爬個樓梯就氣喘吁吁。平常在家自主訓練時,深蹲幾乎可說是必學的經典動作,能讓臀部、大腿前側股四頭肌、大腿後側肌群、和小腿都更強壯,甚至也能練到核心,因此整體來說就能讓支撐更有力。當然,只練習深蹲看起來有點無趣,我們今天就來看看可以在做深蹲動作時做哪些變化,讓訓練更有趣。這裡先整理出比較基本、不包含跳躍的變化版本。基本深蹲雙腳打開與肩同寬,趾尖略朝外,雙手可以擺放於胸前或往上舉。屁股往後坐就像要坐椅子那樣,重心盡量放在腳跟,蹲到大腿與地面平行,停頓一秒,再靠肌力回到原始動作。靠牆深蹲靠牆深蹲讓背部有個支撐,因此髖部或膝蓋較容易痛的人可以利用靠牆深蹲來鍛鍊腿部的力量。背對牆壁一小段距離站立,身體靠上牆壁,膝蓋彎曲讓身體順著牆壁往下滑,直到膝蓋打90度,大腿與地面平行。記得這時要讓小腿是垂直地面的。相撲深蹲相撲深蹲對大腿內側與臀部的訓練都不錯。雙腳打開約兩倍的肩膀寬,腳趾尖朝外側,臀部往下降到約大腿與地面平行,或到自己能降下的最遠處,就很像相撲選手的經典模樣。過程中要保持身體的直立。深蹲舞臂在做這個動作時,身體維持深蹲的姿態,手臂先是往上往前舉,靠於耳朵兩側,再往後往下方畫大圓至身體兩側,反覆動作。在手臂擺動時,臀部的高度微微的上升或下降約10公分。做這個動作是很不錯的動態暖身,上半身與下半身都密集地活動著,很快就會讓身體熱起來,平常要開始運動前也可以把這個動作當成動態暖身動作。深蹲側抬腳當我們在深蹲後增加抬腳、踢腿的動作,能讓單純的肌力訓練變得更需要心肺的輔助,也很不錯喔。要做深蹲側抬腳,可以先往下蹲做一個基本深蹲動作,在起身的同時,重心稍微移到左腳,順勢向右側方抬起右腳,右腳保持打直的模樣,放下右腳的同時身體再往下做深蹲,這次改移重心到右腳,順勢讓左腳往左側方抬起。反覆練習,動作就是深蹲→抬右腳→深蹲→抬左腳。如果覺得每次左右左右這樣做很容易跌倒、不穩的人,可以先從抬起同側腳練習,例如先練習深蹲→抬右腳這樣連續十次。練完再換深蹲→抬左腳練十次。深蹲前抬腳這個跟側抬腳很像,只是改成先做深蹲,要起身時,重心稍微移到左腳,順勢向前側方抬起右腳。右腳膝蓋要彎曲或打直均可,放下右腳後再度往下做深蹲,起身換抬起左腳。深蹲側踢腿先做深蹲,起身時重心移往左腳,身體亦傾向左側,將屈膝的右腳抬離地面,並順勢向右側方踢出,踢出後右腳放下踩地,身體再度下降做深蹲動作,起身時改成重心移往右腳,向左側方踢出左腳。深蹲前踢腿先做深蹲,起身時重心移往左腳,將屈膝的右腳向上抬離地面,並順勢向前方踢出,踢出後右腳放下踩地,身體再度下降做深蹲動作,起身時改成重心移往右腳,向前方踢出左腳。深蹲連三先做基礎深蹲的動作,然後起身時不要整個往上,僅僅往上移動約10公分就再度下降,然後再一次微升微降的動作,總共往下蹲約三次後再真的整個起身到站直。由於延長蹲低的過程,更能訓練臀部與大腿的保持緊繃張力。移位深蹲由兩腳併攏、站直開始,先向右跨一步,往下做深蹲,起身時收回右腳,再度跨出左腳往下做深蹲,起身時再收回左腳。反覆練習。相撲深蹲側拉腰維持相撲深蹲的動作,身體交替向左側、向右側傾斜,感受腰部的延長。過程中也可以交替地墊起腳尖。連續低位相撲深蹲這個跟「深蹲連三」是類似的概念,維持住相撲深蹲的動作,僅僅往上或往下移動個10公分,連續停留於低位,讓大腿內側與臀部感覺緊繃的張力。這時手部可以自由揮舞,不僅同時也稍微鍛鍊到上半身,亦可轉移注意力,讓人比較不在意下半身的緊繃感。(文章授權提供/照護線上)

要活就要動 9個適合銀髮族的運動

要活就要動 9個適合銀髮族的運動#深蹲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要活就要動!運動與長壽存在著正相關,英國研究發現,運動可以保持免疫系統的年輕和效率。在規律運動的長者中,產生免疫性T細胞的胸腺明顯大於無運動習慣的長者,甚至與年輕人相當!但是老後才開始運動嗎?答案是錯的,治療師指出,20多歲後胸腺開始縮小,因此培養終身運動習慣很重要。運動能堅固骨骼 活化大腦防失智南投醫院物理治療師陳怡君表示,銀髮族運動的好處有健全免疫系統、堅固骨骼、使平衡更好、活化大腦連結,預防失智改善認知功能。運動分為有氧運動、肌力訓練、平衡運動及柔軟度運動四類,重要性相等。陳怡君治療師指出,有氧運動主要在訓練整體健康和耐力,肌力訓練能強化肌肉和骨骼,平衡運動可增強維持平衡的肌肉,預防跌倒,柔軟度運動則能增加活動角度減少僵硬。下列為治療師建議年長者適合的九大運動項目:1.快走(有氧運動):與慢跑相比,是低強度有氧運動,可提高心率和肌肉使用。對膝蓋或腳踝無力的人,快走是更佳選擇。2.固定式自行車(有氧運動):是有氧運動很好的一種形式,不會對關節產生傷害。3.游泳(有氧運動):受水浮力支撐,對於關節炎和骨質疏鬆症者,是很好的運動,水提供的阻力會有肌力訓練效果,即使不會游泳,也可以在水中活動。4.深蹲(肌力及平衡訓練)。5.太極拳(平衡、靈活度訓練)。6.手臂舉重(肌力訓練):增強上背部和肩膀肌力。7.健身體操(肌力平衡訓練)。8.伸展:伸展所有肌肉保持靈活度,防止關節僵硬。9.瑜伽(柔軟度、平衡性及力量訓練)。

想穿比基尼?宅運動也能練出好身材

想穿比基尼?宅運動也能練出好身材#深蹲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愈來愈多人了解運動的重要性,假使擔心疫情不敢上健身房,或對目前做的運動訓練已經駕輕就熟,想在沒有太多器材輔助的家裡運動,並持續加強運動強度,該怎麼做?不管你是為了控制血壓血糖而想靠運動減少體脂肪,還是為了比基尼而想練出漂亮肌肉線條,運動都是不錯的方式。當你決定要開始運動時,請勿躁進!不要突然間從沒怎麼動的人,變成立志一天要跑10公里。這樣很容易受傷,撐不了多久。想加強運動強度,肌肉的訓練與成長都需要時間,一步步漸進達成目標,這樣我們的心肺功能才跟得上,培養出的肌力與肌耐力才會是持續變好,而不是一下就受傷告終。至於在家沒有什麼器材輔助時,要怎麼加重訓練呢?以下提供四個建議:增多次數,改變平面,加強阻力,利用不穩定。增多次數這大概是最直接的增強練習方法。我們舉「橋式」這個動作做例子。做橋式的起始動作是仰臥躺在地墊上,雙膝彎曲,雙腳踩地。接著臀部出力,推動髖部離開地面,讓身體只有肩膀和兩腳支撐,大腿和上半身呈現一直線。動作時雙手可以交握放在腹部,或平放於地板(但記得雙手不要出力)。剛開始練習時,可以試著一組做個10下橋式動作,然後總共做三組(10*3)。如果你可以很輕鬆地做完,那下一個目標就可以變成一組連續做30下,同樣做個三組(30*3)。達成之後,你可以增加到一組連續做50下,做完三組(50*3)。假使進展過程中有困難,都可以自行調整,例如剛開始做30下時,沒辦法完成三組,那就先30*2。愈練肌耐力愈好的時候,就能往30*3挺進。往50下前進時也是同樣道理,循序漸進地增加訓練次數。改變平面改變平面就能改變訓練強度,這是什麼意思呢?像很多人都知道,伏地挺身是很棒的上半身運動訓練動作。不過剛開始如果做不到,或一次只能做個兩三下,都算不上訓練。這時可以靠著循序漸進地方式,從推牆伏地挺身→推桌伏地挺身→跪地伏地挺身→伏地挺身的步驟,逐步增加練習強度,最終完成伏地挺身的訓練。*推牆伏地挺身面對牆壁站直,雙手前伸貼平於牆壁,高度大約是自己胸膛的高度。接著肩膀下壓,手肘彎曲,身體前傾至額頭輕碰牆壁。*推桌伏地挺身找一張高度約在自己髖部的穩固桌子,或讓桌子靠牆。雙手伸直扶住桌子,身體前傾下壓,手臂彎曲讓身體約與地面呈現45度,再推回站立狀態。當平面從牆面改成桌面,身體下壓的程度就變強了,需要更強壯的上半身肌肉才能承受,假使剛開始從推牆改成推桌時不適應,可以用高一點的桌子,這樣上半身下壓的程度就變少了。等到練習的不錯,再進展到髖部高的桌子。如果選擇到膝蓋高的茶几來做推桌伏地挺身,強度就更強。可以靠著改變平面的高度,逐漸增加訓練的強度。*跪地伏地挺身跪地代表平面從牆面、桌面,進展到地面了。不過在做到正常的伏地挺身之前,可以先用跪地伏地挺身做個連接。身體的支點是兩隻手與膝蓋,雙膝跪地,雙臂打直讓手掌平貼地板,彎曲時軀幹成一直線下壓,直到胸部快與地面接近,再推回到原始姿勢。*伏地挺身如果前面幾個動作都駕輕就熟,就可以進展到經典的伏地挺身。雖然大家都說伏地挺身很經典,並不代表你一開始就只能從伏地挺身開始練,你可以從強度較低的動作逐步進展,逐步增加自己上半身肌力,再做伏地挺身,這樣比較不容易受傷。加強阻力最簡單的加強阻力方式就是加重,深蹲是很值得練習的動作,讓髖部、腿部都更強壯,並讓各肌肉間運作活動變得協調。我們用扶桌深蹲→深蹲→加重深蹲來逐步練習。*扶桌深蹲無法一次深蹲到位的話,可以先做扶桌深蹲。身體面對桌子站直,雙腳打開與肩同寬,兩臂伸直,手掌放在與髖部等高的桌子。背打直,髖關節與膝關節逐漸彎曲像要往後坐,直到大腿與地面平行。停頓後以大腿發力,將身體推回站姿。因為手部有扶住桌子,若大腿力氣不夠時,可以手部下壓,減輕雙腿的負重。*深蹲身體站直,雙腳打開與肩同寬,兩臂向前伸直或交叉擺放於肩膀,背打直,髖關節與膝關節逐漸彎曲像要往後坐,直到大腿與地面平行。記得膝蓋不要往內縮,要與腳尖同樣微微朝外側,停留1秒後再由大腿發力站起身。*加重深蹲如果覺得自己深蹲已經練得很好,可以連續做個40、50下,同時做個三組,就可以加重。拿單個啞鈴於中間,或雙手都拿啞鈴,均為常見的加重方式。在健身房很多人也會練習槓鈴深蹲,這也是增加阻力的方式。如果在家無器材時想要加重,也可以考慮用個運動袋裝幾瓶礦泉水來加重。要提醒大家的是,不要隨意加太多重量。我們運動時除了動用到肌肉之外,還會動到關節、韌帶、椎間盤軟骨等組織,在上天造物之際,這些組織並非設計來承受極高強度的重量訓練的,所以不要一直追求加重,加重不一定是練到肌肉,而是造成關節疼痛、椎間盤突出等問題。利用不穩定我們一開始運動時都是雙腳穩穩踩在地板做練習,不過當愈來愈熟練之後,可以考慮用「不穩定」來增加運動強度。例如,深蹲練的很穩了,那就踩上一個半圓形的球體做深蹲,身體就會用到更多的核心肌群來平衡。最近演紅《愛的迫降》的韓國女主角孫藝珍在劇中仙氣十足,私底下卻有TRX的講師執照。TRX是懸吊系統,也是個增加「不穩定」的好方式。例如你本來已經做棒式做到很熟了,可以把腳放在TRX吊環上,這時手掌撐地,但兩隻腳就懸空了,要維持棒式的難度就提高了,核心肌群得更努力控制才行。不過,剛剛說的兩種方式都需要器材,不要器材要怎麼增加不穩定呢?其實就是本來雙腳踩地的動作改成單腳踩地,原本雙手撐地的改成單手撐地,覺得能力可及的話,就練單腳深蹲或單手伏地挺身。這些聽起來好像很困難,我們還是可以改成活動式的,例如做掌撐棒式時,可以放開右手往前伸,維持1秒鐘再收回,接著改成左手往前伸,再收回。如此交替練習,也是增加「不穩定」。把原本踏地練習的動作改成用跳躍完成,也都算是增加不穩定而增加了運動的強度。(文章授權提供/照護線上)

新手深蹲必知!安全用4種負重器材

新手深蹲必知!安全用4種負重器材#深蹲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在我們的深蹲訓練計畫裡,會使用到各種不同的重量來源: 你的體重體重是你隨時隨地攜帶的重量是你做深蹲時的負重「預設值」。當你可以把完整範圍(也就是屁股略低於膝蓋)的徒手深蹲做到超過15下沒有困難時,繼續長期做20下、30下、50下還是能夠維持關節與肌肉活動度、增進血液循環、維持健康,達到少許增肌的效果,但你肯定要做非常多組(例如超過10組)或很多下(例如一組30下),才能達到花更少時間做更重重量的成果。如果你沒有適當器材,可以選擇做徒手深蹲維持體力(別忘了,即使是徒手,也可以透過後腳點地、後腳抬高或是登階的方式增加難度,請參考健美女大生深蹲訓練的教學章節)。如果你希望增進進步幅度,務必要循序漸進地增加重量。下面就是本書中用到的各種額外負重方式。 啞鈴啞鈴是最方便的負重器材,很適合用單手抓握。高腳杯深蹲、弓箭步蹲、後腳抬高深蹲、借力推深蹲,以及其他進階的深蹲變化,都可以用啞鈴來做。你需要的重量範圍以下三個主要動作需要的重量範圍大致如下(每個人會有差異,此為健美女大生教學經驗的大概數值): 槓鈴、槓鈴架、槓片槓鈴和啞鈴的原理一樣,都很好用手抓握,只不過槓鈴使用的方式與啞鈴的單手抓握不同,通常是雙手抓握,或是直接放在身體上可負重的位置,例如頸前(頸前深蹲與槓鈴借力推深蹲)、頸後(槓鈴深蹲)或髖關節(負重橋式)。一般國際標準規格的練習用槓鈴是20公斤,少數健身房會有非標準規格的不同重量槓鈴。(低頭時會在後頸正中央摸到一塊凸出的骨頭,把槓鈴放在它下面一點的位置最穩。槓鈴的重量會在脊椎兩旁的肉上,不會在正中央的骨頭上。)肩膀比較沒肉的女生如果一開始槓鈴放不住,可以略微聳肩,並把手肘往後轉,讓肩膀肌肉縮短變凸,「創造」一個放槓的位置。槓鈴架是槓鈴深蹲的必要器材,可以用不同的高度置放槓鈴。通常空槓鈴重達20公斤,沒有訓練過的女生無法輕易舉過頭,因此不太可能從地上拿起、舉過頭、再放到背後,一開始需要從槓鈴架上「扛」出來:起槓方法槓鈴放在架上的高度:約與腋下同高1)走到槓下,以標準深蹲姿勢站起。2)站起穩定後,後退3至5步,站定深蹲位置。落槓步驟1)往前走快碰到槓鈴架時,身體略前傾(而非「前彎」。前彎會讓脊椎變不穩),把槓往前「壓」在架子上2)壓到後,以正確蹲姿往下蹲,直到槓放好3)確認槓已放好。放鬆身體走出來(小心頭!)只要槓還在背上,就一律背打直,腿半蹲。 壺鈴除了盪壺以外,絕大部分的深蹲動作也可以用壺鈴做:壺鈴和啞鈴最大的不同,就是重心不在握把上。因此,使用較重的壺鈴時,需要把手肘抬高,讓鈴「放」在肩上。女大生的提醒除非你對特定器材有興趣,就像對球類或運動項目有特定興趣,或是你的目標是巨石強森那樣的身材,需要大量增肌,否則健美女大生本書內的健康、增肌、減脂訓練的成果,跟使用器材的關聯並沒有很大。在挑選器材時,可謹記以下原則:1)規律訓練勝過花俏的器材。再厲害再齊全的器材,沒有一定頻率的練習都是枉然。就算什麼器材都沒有,別忘了,你還有徒手動作可以選擇。2)讓器材成為健身的助力,而非阻力。別讓「懶得去健身房」、「自己買器材好麻煩」成為不運動的理由。深蹲動作最大的優勢在於,即使沒有器材,也能夠做到適合自己的運動量與運動強度3)再重的重量都比不上良好的動作品質。健身最大的好處在於「訓練出可以在生活中運用的力量」,這中間扮演轉換角色的就是「良好的動作」。重量再重,若造成生活品質降低(例如受傷),絕對得不償失。(本文摘自/健身從深蹲開始/商周出版)

深蹲膝蓋別過腳尖?破解3大常見迷思

深蹲膝蓋別過腳尖?破解3大常見迷思#深蹲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健身能做的動作不少,為什麼深蹲特別重要?因為深蹲相較於其他動作,有更多的不可取代性,不僅促進循環代謝、幫助瘦身,還能預防膝蓋傷害,讓你擁有結實的臀腿肌肉。以下列出3種深蹲常見的迷思並一一破解:迷思1:深蹲會讓膝蓋受傷深蹲會讓膝蓋受傷的觀念應該遠遠拋在腦後了。幾十年前,因為重量訓練動作的相關研究還非常少,且都是由運動傷害有關的醫療人員主導,因此造成了「樣本偏誤」。意思是,這些研究人員手上的樣本都是已經受傷的人,自然很容易得出「深蹲是危險且傷膝蓋的」的結論。重量訓練漸漸普及後,有越來越多的例子顯示,只要操作與指導正確,深蹲不只安全,還可以預防未來可能的膝蓋傷害。很多看似是深蹲造成的傷害,成因其實和深蹲本身沒有直接關係,而是來自複雜的成因,例如姿勢不正確、原先身體的骨骼結構異常、日常活動或運動的疊加、疲勞或過度訓練,甚至是營養失衡與睡眠不足。迷思2:蹲越低,膝蓋越容易受傷這個迷思跟上一個類似,沒有證據確實證明。受傷率也一樣,相關因素很多,而且在所有和深蹲深度與受傷率有關的資料裡,唯一能測量並且數據化的是「深蹲時,膝蓋在不同深度下所承受的力」。實際去量測這些力後,結果顯示:膝蓋構造中最常受傷的軟骨與韌帶,承受最大力量的角度都不是在全蹲到底的時候,反而是日常生活中避不開的動作角度,例如半蹲、蹲馬步、從椅子上站起來的「淺蹲」,而非「深蹲」。此外,以訓練效率來看,全蹲(下蹲到底,大腿後側幾乎碰到小腿)的肌肉收縮範圍大,全蹲與半蹲同樣做10個,全蹲給肌肉的刺激更多,訓練效果也更好。站在健康、實用、貼近日常以及長遠的角度,只要你目前的關節活動沒有問題,能蹲多低,就蹲多低。迷思3:膝蓋不可以超過腳尖「深蹲膝蓋不要超過腳尖」的說法非常常見,在各大健身房都可以看到有教練用這樣的指令教學。然而,你把本書深蹲動作解析的部分仔細看過一次就會發現,幾乎很少有人可以在做出正確且範圍夠全面的深蹲時,膝蓋不超過腳尖的。最大的原因是:如果膝蓋不超過腳尖,承受的壓力雖然會下降,但腰椎的壓力會大幅上升。刻意避免膝蓋超過腳尖,會讓身體的重心往後,此時身體為了平衡,上半身必須往前趴非常多。上半身越斜,腰椎會越吃力,進而讓身體形成太多代償,難以進步。我不建議膝蓋不超過腳尖的蹲法還有一個最大的原因:在你的日常生活與休閒運動裡,每天都會做幾十幾百次「膝蓋超過腳尖」的動作:從椅子上起身再坐下、上樓梯、下樓梯、甚至只是最簡單的走路。觀察看看,你會發現,如果你要刻意維持膝蓋不超過腳尖,做這些動作都會有困難。你會突然變得行動不便,要不是身體僵硬、要把速度放很慢以免跌倒,要不然就要靠手抓住旁邊輔助,才有辦法做到這些像喝水一樣平常的動作。既然膝蓋超過腳尖的動作在日常生活中如此頻繁,就沒理由在做訓練時徹底屏除。你可以硬要膝蓋不超過腳尖,想像「深蹲常見錯誤姿勢」裡提到的足背屈角度不足。想想看,這樣的姿勢,光是徒手就很難保持脊椎中立了,如果還要加上負重(例如槓鈴深蹲),是不是就更不可能把姿勢做好了呢?(本文摘自/健身從深蹲開始/商周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