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

懷孕腰酸背痛 醫師表示可用托腹帶緩解

懷孕腰酸背痛 醫師表示可用托腹帶緩解#孕婦

媽咪窩雜誌採訪/林潔雨諮詢/國泰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 賴宗炫亞東醫院婦產部衛教師 陳嘉玲大腹便便的孕媽咪是否常為腰酸背痛所苦?每天挺著大肚子是否感到很吃力?此時就該考慮使用托腹帶。正確使用托腹帶,能夠減輕媽咪身體負擔,讓懷孕過程更輕鬆!國泰醫院婦產科賴宗炫醫師表示,孕婦容易因肚子重量負擔太大、肚子前凸造成腰脊前傾,導致腰酸、下腹疼痛、肚子有下墜感等不適,特別是在懷孕後期大約32週開始,症狀會越來越明顯,如果有這些不適症狀,就應該考慮藉由托腹帶來幫助支撐,以緩解症狀。大約有一半的孕婦,懷孕後期均會因為肚子變大而發生上述不適。而亞東醫院婦產部陳嘉玲衛教師也指出,托腹帶最主要的功能就在於支撐孕婦日漸隆起的肚子,只要正確使用,確實可以讓媽咪輕鬆不少。不過,不是所有孕媽咪都要用到托腹帶,陳嘉玲衛教師表示,有的孕婦整個懷孕期都沒什麼不舒服的感覺,自然不需用到托腹帶,但是有些孕婦懷孕3個月就覺得子宮變大,會有壓迫感,所以要視個別狀況決定是否需要使用,且也不一定懷孕後期才會用到,一切都因人而異,只要有不適感就可以用了。賴宗炫醫師特別說明,使用托腹帶能達到支撐下腹、提高腹壁肌肉力量的效果,每位孕婦腹壁肌肉的強度不同,有些強度不錯,肚子凸的不會很明顯,而且也不容易有妊娠紋,所以始終不需用到托腹帶;但也有些孕婦身材較矮小,或腹部肌肉過於鬆弛,增大的腹部容易向前下方形成「懸垂腹」,造成身體重心往前移,影響到活動,這些孕婦最好就能使用托腹帶。必須久站工作者。職業婦女越來越多,很多媽咪懷孕後仍要繼續上班,甚至一直到生產,這些上班族孕媽咪因工作關係,更容易出現前述不適症狀,例如在百貨公司上班,必須久站的媽咪。懷雙胞胎的媽咪。懷雙胞胎的媽咪,子宮大小及肚子承受重量比一般孕婦大,也很需要托腹帶,而且可能要比其他孕婦更早使用。體重增加太多的孕婦。孕期體重增加太多,負擔一定比一般孕婦大,因此,除了使用托腹帶幫助緩解不適之外,更要從根本問題加以解決,包括食物選擇以及飲食調整,讓體重增加控制在正常範圍,整個孕期最好體重增加在11~15公斤的範圍內。延伸閱讀:http://www.uho.com.tw/sex.asp?aid=9263

「維護嬰兒與母親的人權」哺餵母乳

「維護嬰兒與母親的人權」哺餵母乳#孕婦

文/行政院衛生署桃園醫院 產嬰房:王淑姬數十年來,嬰兒配方奶從「替代母乳的救命配方」逐漸變成商業利益下不當促銷、錯誤傾銷的「商品」,很多人被不當的教育,動不動就聽到媽媽問說:「不知道我有沒有奶?」或者旁邊的家屬說:「直接喝母奶怎麼知道孩子到底喝飽了沒?孩子到底吃了幾㏄?」甚至更是反對嬰兒直接喝母奶,理由是「喝母奶的小孩很黏人」;對於職業婦女56天產假結束前,準備返回職場工作時,也會面臨兩難的局面,「我到底要不要繼續哺餵母乳呢?」「工作時到底有沒有時間去擠乳?」「孩子該交給誰帶呢?」有些褓母就會直接拒絕照顧餵母奶的小孩,或要求下班後不要繼續親餵母乳,改以奶瓶餵食…等問題。誰來替這些無法出聲的嬰兒們說話呢?誰來照顧這群用母乳灌溉孩子長大,又要維持穩定收入與尊嚴的母親呢?所幸,世界各主要國家與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注意到這個問題,也逐漸重視這個基於人權之上的兒童營養現況。例如:1981年世界衛生大會所頒布的決議案 - 國際母乳代用品銷售守則,開始限制配方奶不當廣告與傾銷的問題,接著20多年來,世界衛生組織大會陸續通過11條其他嬰兒餵食的決議案,釐清且強化了守則,並且提及新世代的新的挑戰。1990 年時只有九個國家立法採用國際母乳代用品銷售守則;但到了2006年,已經有超過七十個國家立法採用守則中的部分或全部條文。台灣雖然還未被接納成為聯合國會員國,努力至今也只能以觀察員之名參加WHA大會,但是我們依舊不能自外於國際。2003年,WHO公佈之「嬰幼兒餵食之全球對策」(Global Strategy for Infant and Young Child Feeding),已建議六個月以前之嬰兒應以全母乳哺餵,此後添加副食品並持續哺餵至兩歲以上。目前研究所知,持續哺餵母乳對嬰兒,甚至對母親都有好處,根據1990年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因挪千替宣言」(Innocenti Declaration)以及其他相關報告指出,母乳能對嬰兒的健康與成長提供最完善的營養,婦女藉由母乳哺育亦可減少罹患乳癌、卵巢癌之機率,以及增加懷孕的間隔,進而促進婦女健康。從個體觀點推展至國家與全球觀點,至少也有以下的好處,包括促進寶寶健康致使國家健保支出減少、不受世界局勢變動與經濟景氣影響、減少國家進口嬰兒奶粉的花費、提升國家人口品質,以及不浪費大自然的資源:如製造,運送,及銷售奶粉過程中對土地,水,能源等的浪費。英國營養學家蓋波麗兒~帕莫(Gabrielle Palmer)在她的著作「母乳哺育的政治學」(The Politics of Breastfeeding)一書中指出,「母乳是一項被普遍忽視的產品,但卻在進口和醫療費用方面能夠為一個國家節省數以百萬計的美元。…節能汽車的發明可以得到獎賞,卻為什麼不去獎勵節省能源的哺乳婦女呢?」近年來環保及能源問題成了最熱門的議題,哺餵母乳則成為積極的實踐。「國際母乳哺餵行動聯盟」(The World Alliance for Breastfeeding Action;簡稱WABA)在1991年成立,同時訂立每年8月第一個禮拜為「國際哺乳週」,2009年國際母乳週的主題是「緊急狀況下重要的回應:妳準備好了嗎?」即是讓大眾省思在全世界的緊急狀況下,母乳哺育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2010年以來,暴風雪、地震、旱災、火山爆發,各地天災一件接一件,沒有地方能「免疫」於緊急狀況,餵母乳可以保護嬰幼兒的生命、健康、生長與發育。所以,面對動盪不安的大環境,更應該「維護嬰兒與母親的人權」。2010年國際母乳週(8/1~8/7)更積極提出以下五點為月目標:提升母乳哺育10措施對純母乳哺育率貢獻的重要性。呼籲健康照護系統及其中健康工作者,以及社區資源支持婦女達成母乳哺育的願望。宣揚保護、促進及支持母乳哺育是維護婦女與小孩的權力,是一種人權。讓婦女及所有關心人權的人有能力可以爭取支持母乳哺育的健康照護系統。確保照顧母嬰之健康工作者接受適當諮詢與支持最佳嬰兒餵食方式的訓練。並訂出成功哺餵母乳的十大措施,每個照顧母親及嬰兒的機構應:訂頒醫院「哺育母乳」政策,並告知相關醫事人員及要求遵守政策之規定。訓練所有的醫事人員熟練的施行上述政策。讓所有的孕婦都知道哺餵母乳的好處,及如何哺餵母乳。幫助母親在產後半小時內開始哺餵母乳。教導母親哺餵母乳及在必須和嬰兒分開的情況下如何維持奶水的分泌。除非有醫療上需要,勿給新生兒母乳之外的食物或飲料。實施24小時親子同室。鼓勵依嬰兒之需求餵奶。哺餵母乳的嬰兒,不給予人工奶嘴或安撫奶嘴。鼓勵成立母乳哺餵支持團體,並且在母親出院時轉介給支持團體。當十大措施對哺乳有幫助的實證越來越多的同時,我們也聽到一些報告關於缺乏落實政策、醫院措施逐漸變差或相關醫事人員訓練不足,無法提供母親相關諮詢的情況。本人於民國94年起開始加入哺餵母乳的行列,於96年配合單位政策積極推動並落實「母嬰親善醫院」的執行與認證;於97年、98年連續通過「母嬰親善醫院」認證。參與這一個政策的推行,讓自己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媽媽與其他家屬,發現許多婦女哺乳有問題,主要是因為缺乏知識和環境缺少支持者。雖然科學顯示哺育母乳的許多益處,但仍有些醫生、護士或保健工作者,卻很缺乏有效的訓練與經驗;結果是,新手媽媽---特別是經濟狀況不好的媽媽得不到她們所需要的協助和建議,很容易放棄哺乳。因此,現在是醫院重新落實十大措施的時機,同時也要推廣到其他醫療機構及社區,將我們的方向重新導向愛嬰大道,共同重視宣揚,護衛嬰兒與母親的人權!

懷孕媽媽,妳知道如何判定「異常胎動」嗎?

懷孕媽媽,妳知道如何判定「異常胎動」嗎?#孕婦

資料來源/MamiHome媽咪窩 提供胎動記錄屬於需長時間進行的動作,因此最常見的問題是孕婦無法持之以恆的記錄,或是孕婦為了一定要記錄到胎動遲遲不敢睡覺而影響睡眠,台安醫院護理部主任陳碧鳳表示,雖然記錄胎動有其重要性,但也不能讓孕婦過於焦慮,長期處於緊張狀態對媽媽與胎兒都不是一件好事,建議孕婦們放鬆心情,每天選一段自己優閒的時間來測量即可。其次,孕婦也經常遇到當胎兒頻繁連續的胎動時,到底要算幾次的問題?陳碧鳳表示,胎兒有時在做大翻身時會出現連續性的胎動,這時只能算是1次胎動,因為胎動與胎動之間要間隔約5分鐘以上才能算1次,頻繁連續的胎動都只能算1次。另外,胎動記錄表格有很多不同的樣式,有些媽媽也會擔心自己到底該用哪一種表格比較好,事實上胎動記錄表格並沒有一定的標準格式,也沒有用哪一種比較好的定論,只要不要偏離測量胎動的大原則,孕婦可以依照自己的方便選擇記錄的方式。胎動異常是胎兒告訴媽媽我有狀況的警訊,所以孕婦要知道何謂異常胎動。張烜儒醫師表示,異常胎動有下列幾點可以判定:胎動減少:12小時內胎動少於3次。完全沒有胎動:孕婦都感覺不到胎動。與前一天比減少一半次數以上胎動。突然短時間內胎動的很劇烈,之後就幾乎沒有胎動。當孕婦發現異常胎動時,建議可以立刻就醫,並在到醫院的診間檢查室時,要先告知護士自己異常胎動的狀況,護士可以安排孕婦盡速看診。但若孕婦一時有事走不開,張烜儒醫師建議孕婦可以找個安靜的地方觀察胎兒約20分鐘,並喝一點含糖的飲料、輕輕拍拍搖搖肚子,有時候在這種處置下就會感覺到胎動,若還是沒動靜,就要盡快就醫。想了解更多「胎動異常」:http://www.babyhome.com.tw/info/c1.php?catid=2&subid=2&cid=1742

破解迷思 運動會導致流產?!

破解迷思 運動會導致流產?!#孕婦

◎媽咪窩雜誌採訪/陳逸馨諮詢/台安醫院預防醫學部主任暨婦產科主治醫師 周輝政台安醫院新起點運動中心孕婦飛輪老師 Summer協助拍攝/台安醫院新起點運動中心強度低的有氧運動,對孕媽咪來說不僅能幫助生產,亦可控制孕期體重,甚至增加胎盤的血管密度,讓胎兒健康成長。近幾年國內醫療院所採用的孕婦飛輪有氧,就是一項適合孕婦進行的運動。傳統觀念總認為孕婦不可以運動,就怕動了胎氣,因此台灣的孕媽咪在懷孕的過程中體重增加的速度會比較快。但在民情開放的國外,孕媽咪並沒有特別的懷孕禁忌,且產前運動的風氣早已行之多年。台安醫院預防醫學部主任暨婦產科主治醫師周輝政表示,過去老一輩的人常強調「一人吃、兩人補」,那是因為當時的孕婦多半有營養不良的問題,但在豐衣足食的現代,平時就已經吃得很好了,孕媽咪不需要在懷孕期間特別增加食量,而應做些適當的運動,才有體力面對接踵而來的孕期挑戰。多數的流產都是胚胎本身的問題,根據丹麥的一項研究顯示,孕媽咪若在懷孕的前三個月進行高強度的運動,的確會增加流產的機率,且流產機率為不運動的孕媽咪的3.7倍,但如果做的是低強度與中強度的運動,流產機率其實與沒運動的孕媽咪相同,故孕期做些中低強度的運動並不會導致流產,反而對媽咪及胎兒皆有幫助。生產過程其實是很激烈且耗時長的運動,然而台灣的孕媽咪因平常缺乏運動,體力普遍不足,尤其是生第一胎的媽咪,往往在快要生產時,體力也已消耗殆盡,使得難產與剖腹產的機率相對提高。提醒孕媽咪,正因生產過程是一種「激烈的馬拉松運動」,所以懷孕期間及生產之後更必須持續運動,這與運動前應做好暖身運動,以及運動後要做適度的緩和運動道理相同。不過周輝政醫師也強調,不建議孕媽咪在懷孕期間學習新的運動,這是因為不熟悉的運動較容易產生運動傷害,因此必須從簡單、緩和的運動開始嘗試喔!優點1. 避免孕期不適症許多孕媽咪在懷孕期間都會有腰酸背痛、靜脈曲張、下肢水腫、便秘等困擾。以腰酸背痛的情況為例,會造成此問題主因來自於子宮的壓迫,促使重心的改變與姿勢的不正確。倘若孕媽咪平時未養成運動的習慣,生產時肌肉就必須額外的用力,這樣一來不只提高了拉傷的機率,也可能導致慢性肌肉拉傷,所以懷孕期間若能持續做運動,除可增加肌肉的力量,還能放鬆肌肉、調整姿勢及增加關節的穩定度。優點2. 懂得正確使力生產過程即為一種協調的運動,假使孕媽咪體力充沛,但卻將力氣用在不對的地方,反而不好生,也易引起肌肉拉傷。因此懷孕期間如能做些適度的有氧運動,將增加肢體協調性,生產時也能配合醫護人員的指示正確使力,當然也可縮短產程。優點3. 減少產後併發症舉例來說,很多媽咪在產後都有尿失禁的困擾,如果媽咪在懷孕過程中能做些加強骨盆腔的運動,將能減少產後尿失禁的問題,且產後也有足夠的體力,很快就能下床走路、回歸正常生活。延伸閱讀:http://www.babyhome.com.tw/info/c1.php?catid=2&subid=2&cid=1594

天氣熱到爆!孕期抗暑輕鬆一夏

天氣熱到爆!孕期抗暑輕鬆一夏#孕婦

文/媽咪窩雜誌孕媽咪的體溫比一般人來得高,一旦碰到酷暑,就更容易感到煩熱及疲倦。想要舒適、健康的度過炎夏,就必須從穿著、飲食及生活起居上著手!懷孕之後,胎兒的代謝需要間接藉由媽咪的身體來幫忙,這也增加了孕媽咪本身的負荷,新陳代謝率比平常高出約10~20%。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中醫科醫師陳曉萱表示,媽咪在孕期第4個月以後,體溫會比一般人高0.3~0.5℃左右,也就是俗稱的「大肚熱」,同時加上體重逐漸增加、皮膚汗腺分泌旺盛,故特別容易出汗。新竹馬偕紀念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童惟新則說,因為天氣悶熱的關係,孕媽咪的腋下、會陰等皮膚磨擦處,都可能會出現黴菌或細菌的感染,若真的已有紅、腫、癢等不適症狀,就建議孕婦就醫治療。抗夏必知二三事:Tips1 挑選衣服有撇步:衣服材質應儘量挑選排汗、不悶熱的透氣棉質、雪紡紗等布料,由於孕婦的身體較為燥熱,透氣的布料有助於身體的散熱,且能避免中暑的發生。此外,吸汗的衣服亦可避免孕媽咪因汗流過多而造成皮膚的感染或長濕疹等情形。童惟新醫師補充說明,孕媽咪應避免穿有蕾絲或棉墊的內衣,這些東西都會讓乳房不透氣;而分泌物比較多的孕婦,不建議使用衛生棉墊,只要常更換內褲就好。Tips2 少外出、多喝水:孕媽咪宜避免在中午到戶外走動,並應多補充水分。以中醫的觀點來看,中午是中醫經絡裡心經循行的時間,此時血液循環特別旺盛,代謝旺盛時,人體的體溫也會隨之升高,故中午外出活動不僅會加重孕婦的負擔,亦可能增加中暑的機會。Tips3 防曬動作不可少:懷孕後會造成媽咪皮膚色素的沈澱,所以防曬尤其重要。童惟新醫師說明,孕婦的防曬應以物理性的為主,外出時可撐把陽傘、戴頂帽子、穿著薄長袖,或配合擦上防曬係數15左右的乳液,防曬係數太高可能會使皮膚產生黏膩感,一般並不建議。不過市面上防曬產品琳瑯滿目,為確保其成份是安全的,孕媽咪在選擇前還是應與專科醫師討論過。Tips4 選擇清熱生津的食物:飲食上,可選擇蓮子、蓮藕、燕窩、蜂蜜、甘蔗汁、白木耳、百合等清熱生津的食物,食用時請維持常溫;而青菜類的食物對於清暑熱也有幫助。另外夏季飲食應以清淡為主,少吃燒、烤、炸、辣等易上火之食物,而過於寒涼之食物及冰品也需避免,以免患暑濕而造成腸胃不適。Tips5 睡眠充足精神好:孕媽咪夏天體力容易流失,那麼應該睡多久才夠呢?其實睡眠時間長短並沒有一定,原則上以孕婦體力能負擔的狀況為主,如果白天覺得疲倦時,不妨小憩一下補充體力。Tips6 冷氣、電扇對牆吹:酷熱的天氣,孕媽咪總喜歡待在冷氣房內,或是開電扇對著自己猛吹。在此提醒孕媽咪們,冷氣吹久了會使皮膚變乾,必須要格外留意水分的補充;此外,冷氣出風口及電扇不可以直接對著頭吹,否則容易誘發頭痛。《MamiHome媽咪窩》‧2009/7月號 資料來源:MamiHome媽咪窩 提供

小心!步入中年 精子卵子品質走下坡

小心!步入中年 精子卵子品質走下坡#孕婦

文/媽咪窩雜誌最完美的胎教,並不是打從一懷孕才開始,而是應該提前至計劃懷孕時就展開。因為精子與卵子的品質,決定了寶寶的基因,所以想要孕育優秀的下一代,必須掌握最佳受孕時機。有人說精子與卵子結合的那一刻開始,就註定寶寶未來的個性,不管此說法是否符合科學邏輯,但精子與卵子品質的好與壞,確實會影響受孕機會以及胎兒的基因呢!因此,媽咪可不只是在懷孕期間必須小心翼翼,更要打從計畫懷孕開始,就預先做好必要的措施,才能順利懷孕,並孕育出健康的下一代。談到精子或卵子的品質,大家會立刻與年齡做連結,沒錯,無論男性的精子或女性的卵子,其品質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衰退,或許男人會認為自己到60歲仍是「一條活龍」,但是有能力受孕並不代表精子是好的,因為人類基因在長期經過環境等因素影響下,品質會大打折扣,所以男性大約在40歲之後,精蟲即比較可能出現基因上的變化。而女性一到更年期就難有機會受孕,而且卵子的品質同樣會越來越糟,卵子品質處於最佳狀態大概在24~28歲之間,想生個聰明健康的寶寶,一定要趁早喔!萬芳醫院健檢中心主任林英欽表示,越來越複雜的環境也是影響受孕品質的一大關鍵,例如在醫療院所工作、長時間使用電話等職業女性,都比較容易受電磁波影響;工作地點在高溫、化學藥品等環境中的女性,也比較不利於受孕;此外,如果妳的工作需要長時間站立(包括:客服人員、專櫃小姐),恐怕對懷孕過程也會有負面影響,尤其懷孕初期流產的機會會偏高。另一方面,女性過度曝露在X光輻射,或接受放射線治療,理論上是會影響卵子品質,不過若是未發現懷孕而接觸到X光,也不必過度驚慌,除非做的是電腦斷層掃瞄,否則低劑量接觸不代表一定有問題,只是如果能盡量避免受孕階段接觸類似危險因子最保險。此外,有抽菸習慣的女性,要小心尼古丁所產生的影響,會降低受孕機會以及受精卵的品質。根據日前國外一項研究發現,不只是抽菸,連「三手菸」都會造成孕婦和嬰兒的傷害,抽菸所產生的有毒微粒會長期停留在周遭的物質表面,包括抽菸者的頭髮和衣物,所以近距離接觸父母的小嬰兒是最直接的受害者,而餵母乳的煙癮媽咪,更容易把這類有毒微粒傳給嬰兒,千萬不能小看菸的毒害。林英欽主任強調,抽菸和毒品對精子的活動力和卵子的結構,都具有極大的殺傷力,國外曾有研究報告指出,這些危險因子也容易影響到受精卵,進而造成胎兒腦細胞、呼吸、神經系統和心、肺等器官的傷害;酒精方面雖然較無研究證實,但還是應盡量避免。資料來源:MamiHome媽咪窩 提供《MamiHome媽咪窩》‧2009/3月號

打造完美孕媽咪的家!

打造完美孕媽咪的家!#孕婦

文/媽咪窩雜誌媽咪在懷孕過程中,因應身型的變化,生活上總會有些許不便,而為了讓胎兒孕育過程更加順遂,打造舒適的環境,可是相當重要喔!懷孕後,媽咪最需要的是一個悠閒、自在、舒適的居家空間,讓自己完全放鬆心情,孕育健康的下一代,媽咪們可以依自己的需求,從家中一些小細節做調整,在不需大動干戈的情況下,打造完美、安全的居家環境!居家潛藏危機,媽咪看仔細孕媽咪身負「重」任,凡事都得小心謹慎,即便在家也不能掉以輕心,家中許多角落潛藏著對孕媽咪的危險,可得有所警覺喔!陽台雜物容易絆倒翰品設計工程公司賴俊宏設計師表示,家中陽台是最容易堆積雜物的地方,稍不注意可能讓孕婦跌倒或絆倒;而一碰到雨天,地板容易潮濕變滑,讓媽咪跌倒;此外,在穿脫鞋子時,如果沒有板凳,很容易因彎腰而造成傷害。客廳也是處處有危機! 客廳應該是最舒適的地方,但也潛藏許多危機,媽咪必須注意,包括:動線不順暢而影響行走。尖銳的桌角容易碰撞受傷。沙發、椅子過高或過低,造成孕婦不便與不適。物品擺太高,取拿有危險。電器離太近容易受電磁波影響。電腦、電風扇、檯燈等電器的電線到處延伸,很容易絆倒。光線太暗,行走時可能有危險。地板鞋太滑。地板打蠟易摔跤。浴室濕滑最危險浴室最危險的問題就是因為地板濕滑,而使孕婦摔倒;其他還包括蓮蓬頭位置太高,拿取不便;馬桶旁邊沒扶欄,起身很吃力等問題。臥室床墊問題多每天要睡上八小時的床,必須特別講究,尤其針對孕婦,床墊太硬或太軟,都會造成不適;此外,若有習慣床頭擺放電話、充電器,近距離接觸也要注意是否有電磁波問題;而在拿取衣物時,不當的高度也會增加孕婦不適或危險。廚房空間小,最需防電磁波廚房家電多,加上空間小,電磁波問題最需注意;而在進行烹煮、家事時,要注意空氣不流通會影響孕婦健康。《MamiHome媽咪窩》‧2009/1月號 資料來源:MamiHome媽咪窩 提供

孕婦注意!妳知道自己是否罹患子癲前症嗎?

孕婦注意!妳知道自己是否罹患子癲前症嗎?#孕婦

日前,台東基督教醫院婦產科醫師郭成興在三天內接獲兩位罹患子癲前症的孕婦就診,第一位血壓控制不良,導致在大賣場昏倒緊急送醫;第二位則是按部就班控制血壓的孕婦。慶幸的是,兩位母親及嬰兒都平安,但是生產過程卻有天壤之別。郭成興醫師在婦幼節前夕,藉此呼籲定期產檢及遵照醫囑的重要性。第一位送醫的是懷孕卅六週的廿一歲A小姐。她在大賣場購物時突然昏倒,經救護車送來東基。到院時,血壓高達180/110mmHg(毫米水銀柱,成人的正常血壓值是120/80 mmHg)、嚴重嘔吐、下肢水腫,胎兒心跳穩定。A小姐初次到東基就診,因此查不到她任何的醫療、用藥資料,增加治療的困難度。兩小時後,胎心音下降併變異性差,媽媽血壓持續上升,即刻施行緊急剖腹產。在手術室,A小姐的收縮壓還一度飆高到250mmHg。歷經生死一線間的搶救,最後嬰兒健康,母親的血壓也漸趨穩定。但是術後四小時,母親血壓上升,全身抽筋、意識喪失。郭成興醫師對A小姐當時的症狀印象深刻:「剛看到她的時候,她四肢僵直、眼睛上吊、意識不清、雙唇緊閉,而且牙齒已咬到舌頭造成出血。還好她子癲症發作時,醫師及護理人員正在床邊。適時給予治療後,母親血壓於隔日穩定,並經由電腦斷層追蹤母體並無腦部損傷。」A小姐罹患的是「子癲症」,加上她在整個懷孕過程只做了兩次產檢,因此沒有好好的管理控制血壓。第二位是懷孕卅六週的B小姐,她和A小姐一樣同樣是子癲前症患者,因為有定期產檢、定期追蹤血壓,所以並不像A小姐般是嚴重到昏倒入院,也沒有演變成子癲症,而是與醫護配合,一旦發現血壓飆高,即刻安排剖腹產,結果,產程順利母嬰均安。如何知道是否罹患子癲前症?郭成興醫師指出,懷孕廿週以後的血壓上升(間隔六小時以上的兩次血壓測量都在140/90 mmHg以上,或是比先前收縮壓上升30mmHg毫米水銀柱,或舒張壓上升15mmHg以上時就可以診斷為高血壓),同時有全身性水腫或蛋白尿(廿四小時的尿蛋白質超過300毫克,或間隔六小時以上的兩次隨意尿液取樣的尿蛋白都在100 mg/dl以上)之一。郭成興醫師進一步說明,子癲前症由於血壓升高,血管壁通透性改變,使得過多的水分滯留在組織中,會造成全身性的水腫。一般在懷孕期間也會因血液回流受阻而造成水腫的現象,這類水腫主要分布在下肢,且抬高腿部可以改善症狀。但是子癲前症的水腫是分布在全身,尤其是臉、手部,而且不會因姿勢改變而消失。除了血壓上升、蛋白尿、全身性水腫以外,子癲前症的病人也可能出現血液及凝血因子方面的病變,甚至會出現瀰漫性血管內凝血病變。還有,身體其他重要器官也會大受影響而產生病變。在腎臟方面,子癲前症的病人除了出現蛋白尿以外,腎臟血流、腎小球過濾速率也會降低,血中的尿酸、尿中氮素的濃度上升。在肝臟方面,嚴重的病人甚至可能出現腎臟組織的病變。最常見的是肝功能指數GOT(或AST)、高膽血紅素的上升,在嚴重的病人甚至會有肝臟破裂的現象。在視力方面,上升的血壓可能造成眼底的病變,引起視力糢糊,甚至引起視網膜剝離造成視力障礙。另一個比子癲前症更嚴重的是子癲症,即血壓上升同時伴有抽筋,在懷孕的過程中、產程中、甚至產褥期都有可能發生。不管是子癲前症或子癲症,對胎兒都有不良的影響。因胎兒氧分嚴重缺乏,將導致生長遲緩,嚴重時亦可能發生胎盤早期剝離而造成胎死腹中。所以懷孕期不管是哪一種高血壓,郭成興醫師再次強調,孕婦一定要定期產檢,並遵照醫囑,才能確保母體及胎兒的生命安全。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