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

一顆5百卡!把握5招吃粽不吃「重」

一顆5百卡!把握5招吃粽不吃「重」#端午節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端午節將至,市售粽子種類琳瑯滿目,但粽子常有高熱量油脂、低纖維等問題,且若沒有與正餐替換,端午期間連續吃下來,當心體重將大幅增加。每天多吃2顆粽 1周恐增1公斤而且過量食用高鈉、高油、高膽固醇、低纖維的粽子,更會造成身體額外的負擔。因此,奇美醫院營養科邱郁雯營養師,提醒民眾運用替代正餐、注意油脂攝取等方式,讓健康少負擔,亦可歡度佳節,他也提供吃粽的健康5撇步: 1)以粽子代替正餐,勿暴食/市售鹹粽熱量高達約500大卡,若每天多吃2顆粽子而未取代正餐,連續1周體重將增加1公斤;若有血糖問題,也應注意份量控制。2)注意精緻糖攝取/額外沾精緻糖漿的鹼粽、豆沙粽等含糖量高的粽子,外觀較小,但附加的糖粉和熱量也不可小覷,熱量達300至400大卡,需酌量攝取;糖尿病病人須特別注意,應避免或酌量食用。3)注意油脂攝取/儘量減少高油脂的肥肉、豬皮、鹹蛋黃等,其飽和脂肪及膽固醇較高,尤其心血管疾病病人應特別注意。可用低脂肉類,如:豬後腿、豬里肌肉、雞胸肉取代。4)避免重口味、太鹹的食材/粽子食材本身即有鹹度,建議減少額外沾醬,亦可使用新鮮食物的原味,如紅蔥、蒜、香菇等來提味。粽子裡的食材,減少火腿、醃製菜脯等加工食品。以避免鹽分攝取過量,造成血壓變化5)增加纖維質攝取/可添加穀類、雜糧,如糙米、五穀米、薏仁、燕麥、紅豆等代替部分糯米,增加纖維量。進食粽子時,同時搭配一碟燙青菜食用或餡料中添加蔬菜,可增加纖維質攝取,蒟蒻等低熱量食材亦可增加飽足感。

端午健康吃粽 少沾醬配水果

端午健康吃粽 少沾醬配水果#端午節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端午飄粽香,今日是一年一度的端午佳節,豐原醫院營養科謝惠敏主任特別叮嚀,粽子是糯米製品,不易消化,且因含油量較高,建議一般人一餐至多吃1~2個,老年人或有腸胃道潰瘍、消化道問題的患者則最好不要餐餐吃粽子。營養科謝惠敏主任表示,糖尿病友最常有的疑問是吃了粽子血糖會上升,其實糯米和米都是五榖類,只要不過量,以粽子代換飯量即可,糖尿病患者一餐以一個粽子為限,須選擇適量大小粽子(女生的一個拳頭大),避免含糖及含油量高的豆沙粽,即使是糖尿病友也能健康吃粽。一般建議正常人一天1顆蛋,粽子餡料中若含蛋黃,食用上則需要特別注意,對於血脂肪過高的患者,可能一週僅能吃3個蛋黃,遇到含蛋黃的粽子須將蛋黃去掉,建議包粽子時,每個粽子包入1/4~1/2個蛋黃,如此可降低膽固醇攝入量。若有沾醬的習慣,如蕃茄醬、甜辣醬、醬油膏等含鈉量高,對有高血壓及心血管患者不利,多數粽子在餡料調味時已夠鹹,不須再沾醬,這樣的健康飲食習慣的培養是很重要的。謝惠敏提醒,一般粽子份量相當於1碗白飯,粽子內的蛋白質類及蔬菜類食物不足,又因炒過的餡料含油量較高,建議吃粽子時,搭配燙青菜(涼拌綠竹筍、蛤蠣絲瓜、地瓜葉、海帶絲等),加上涼拌豆腐或魯豆干,煮一鍋空心菜湯或竹筍湯等,飯後再準備一份水果(荔枝5顆、西瓜一片或芒果1/2片),可以既享美味又健康,但切記適量即可吃多反而會造成身體負擔。

安心過端午 粽葉太綠、有異味需注意

安心過端午 粽葉太綠、有異味需注意#端午節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下周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佳節吃粽子的時候,臺北市衛生局為使消費者能吃到安全又衛生的粽子,5月間至北市各端節食品製造業、粽子專賣店、傳統市場等粽子販賣場所,抽驗各式粽子、餡料及粽葉等相關產品,總計抽樣86件,檢驗結果全數符合規定。本次抽樣之86件產品包含24件粽類、10件粽葉、34件餡料、15件糯、紫米及3件調味醬,檢驗項目包含防腐劑、漂白劑、殺菌劑、螢光增白劑、著色劑、甲醛、硼砂、黃麴毒素等,結果均符合規定。衛生局希望大家都能吃得衛生,安心過端午,特別提供消費者幾個選購粽子及其配料的小撇步,在購買時能多注意一下,飲食安全更有保障:1.對於粽葉太綠或是聞起來有淡淡的硫磺味等化學藥劑味道,或是粽葉來源不清楚者,應拒絕選購,以免不慎購買到黑心粽葉。2.購買粽子時,應向衛生良好之販售場所或製造場所購買,並檢視粽子外表是否破損而致內容物外漏,甚至黏稠成絲狀者。3.選購粽子乾貨配料時,最好向信譽良好之廠商購買,不宜購買來源不明之散裝品或色澤太過鮮豔、顏色失去自然之產品。蝦米應注意外觀色澤是否有太紅的現象,正常蝦米的顏色為自然的淡橘紅色,且無異味;菜脯、榨菜絲若來路不明、過白或有嗆味,則應避免購買。

端午肉粽健康包 低卡養生不吃肥

端午肉粽健康包 低卡養生不吃肥#端午節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端午節為中國傳統三大節日之一,不僅是國定假日也是全家團圓的日子,吃粽子是重頭戲之一。傳統粽子使用糯米食材,消化不易,餡料常見五花肉、蛋黃,且經過油炒,也缺乏蔬菜攝取。台北市大安區健康服務中心結合國泰綜合醫院營養師,推動健康飲食觀念的同時,在端午節慶時特別設計2款養生、低卡適合長輩及全家食用粽子,希望民眾快樂過節也吃得健康。大安區健康服務中心與國泰綜合醫院營養部門合作,教民眾製作養生、低卡適合長輩與全家食用的養生健康粽,由大學里社區媽媽教導年輕一代包粽子傳承技藝,串連兩代進行互動,並邀請獨居與家中長輩走出家裡,齊聚一堂慶端午,讓民眾吸取健康新知、學習包粽子的技藝及關懷長者。大安區健康服務中心李碧慧主任表示,為因應高齡化社會及關懷長者身心需求,積極營造社區居民健康生活型態,自102年4月份起每週六於台北真理堂1樓,辦理健康講座推廣銀髮族健康吃、快樂動及預防失智症篩檢等課程。並且邀請營養師、體能訓練老師、心理諮商師及職能治療師等專家,指導參加的長者「活到老 動到老」的生活技能與健康知識,以改善長者居家生活品質、提供心理支持。透過每週聚會活動,適時提供長者關懷服務,增加與社會互動的機會,並為長者的日常生活安全把關。藉由這次活動,營養師設計蒟蒻三色粽係使用天然、安全食材染色,讓粽子色彩優、外皮有味道,選用蒟蒻增加纖維、瘦肉替代五花肉,減少飽和脂肪酸,也減少調味料的使用,1顆熱量為305大卡。另外南瓜豆包粽,選用薏仁、蕎麥、胚芽米等全穀類,減少糯米的使用,加入纖維、穀物,減少內餡的調味。內餡以滷方式製成,減少油脂。另用熟地染色,代替醬油使用。餡料為豆包、瘦肉,減少膽固醇及飽和脂肪。使用菇類讓口感優,增加蔬菜份量,1顆熱量僅為247大卡。除了讓社區充分享受過節歡樂氣氛外,大學里社區媽媽精心規劃於活動中教導年輕一代包粽子的技藝傳承,讓參與活動的民眾也能動手包粽子並帶回家食用。每逢佳節倍思親,為了照顧轄區的獨居長者及家中長輩走出家裡,齊聚一堂,活動現場由晚輩們贈送養生粽給現場長輩,讓長輩感受端午吃粽及融入社區活動的樂趣,增強其社會互動,傳遞社會關懷之情。

端午不怕胖 人氣健康粽吃得無負擔

端午不怕胖 人氣健康粽吃得無負擔#端午節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面對下個月即將來臨的端午節,該如何挑選健康無負擔的應景食品呢?新北市衛生局首開風氣,結合全國大型通路商聯手推出3大節日應景食品並公開製作秘笈,第一波在端午節推出8道「健康包粽DIY-安心食品無負擔」人氣健康粽,達到增進業者商機,並讓民眾在節慶中享受美味的同時亦能守護健康的雙贏局面。衛生局長林雪蓉表示,去年陸續編印了「月子餐」、「幼兒園示範食譜」、「銀髮族四季食譜」與「健康年菜」等健康食譜,不僅頗獲好評、民眾索取供不應求,甚至其他縣市也要求我們提供版權讓他們印製分享民眾。因此,今年決定擴大參與層面,邀集國內所有各大通路商業者,針對端午節、中秋節與春節應景食品佳餚聯手合作,讓民眾健康歡度每個佳節。衛生局指出,最後有3大業者表達合作意願,藉由端午節打頭陣,推出2、3種人氣健康粽,經衛生局委由市立聯合醫院營養科分析營養及熱量成分並給予建議改進後,復派員前往輔導其作業環境衛生符合食品良好衛生規範,共同提升作業品質。衛生局表示,一般市售肉粽熱量約400~600大卡,這次推出的8款人氣健康粽,熱量相較於一般肉粽(500大卡)最多降低46.8%熱量,最少降低21%熱量。民眾可以向商家訂購,也可至衛生局網站http://www.health.ntpc.gov.tw下載,享受在家簡單DIY自作美味健康粽的樂趣。林雪蓉表示,享受端午佳節美味的粽子,若能多搭配蔬菜,或是水果,可以增加腸道蠕動、幫助消化、增加飽足感,且能兼顧均衡營養吃出健康,也別忘了起身運動一下,過個健康有活力的端午節!

改良粽不到300卡 結合特色與健康

改良粽不到300卡 結合特色與健康#端午節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國民健康局在今年推動「臺灣101躍動躍健康」健康體重管理計畫,在端午節前號召各縣市衛生局輔導18家地方餐飲業者、醫院、社區研發設計減熱量、高纖、少油、採用在地食材及健康食材的特色改良粽,每種改良種平均不超過300大卡,相較於傳統肉粽500~600大卡少了近一半的熱量。如此一來,一天所需消耗的熱量也變少了。國民健康局希望藉以輔導健康產業,共同打造一個不虛胖的環境。改良粽特色之ㄧ是大部分的粽子都以各式穀類取代部分的糯米及增添蔬菜入粽,如基隆市的好呷粽以燕麥、紅豆入粽;台東縣的五穀養生粽以紫米、糙米、小米、薏仁入粽;新竹縣的高纖五穀米粽子以紫米、小米、薏仁、燕麥、雪蓮子、竹筍、香菇入粽;竹市的元氣纖體粽以鮭魚片及松子入粽,鮭魚富含omega-3不飽和脂肪酸;松子則提供了豐富的必需脂肪酸及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攝取好的油脂取代含高量飽和脂肪酸的五花肉有利於降低血中膽固醇、提高血中HDL(好的膽固醇)預防心血管疾病。各縣市結合地方特色將在地食材入粽,例如苗栗縣南庄改良粽選用南庄香菇;屏東縣紅豆杏福粽選用屏東萬丹的紅豆;花蓮縣紅米香粽選用花蓮光復鄉紅糯米;宜蘭縣田媽媽野薑花粽則用宜蘭縣有機野薑及以有機野薑花葉包粽。使用在地食才不但具特色更符合低碳原則。彰化縣Eye眼高纖粽以枸杞入粽,嘉義市的佳薏粽添加紅麴;雲林縣的減脂紅麴粽添加紅麴。枸杞有增加免疫功能的效果,且富含維生素A對於眼睛的視覺循環也有幫助,而紅麴可增添風味亦有預防心血管疾病及降三高(高膽固群、高血壓、高血糖)的功效。吃粽子應與主食替換,採購前先了解家中的需要,列出採買清單後再購買,切勿購買過量。避免端午節過後,因剩下過多的粽子而餐餐吃粽子,繼而併發身體的不適。糯米加上高油脂食物都會延長胃腸排空時間,遂而造成胃酸過多、腹脹氣、上腹部悶痛或噁心等消化不良的症狀發生,食用時應細嚼慢嚥。若將粽子作為正餐,食用時需以飲食中的主食類、肉類及油脂類做代換。搭配蔬菜、減少醬料,以達到均衡飲食的目的。民眾也可利用國民健康局局網首頁或肥胖防治網問題諮詢專區諮詢健康飲食、運動生活化及健康體重等相關資訊。

慶端午 健康吃粽拒絕變重!

慶端午 健康吃粽拒絕變重!#端午節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三大傳統節慶之ㄧ的端午節即將到來,粽子應景當然不能少,南部粽、北部粽、鹼粽、甜粽等,每種都看起來相當可口,但如果一不小心吃多了,除了體重多幾公斤,還引起腸胃不適該怎麼辦? 聖馬爾定醫院腸胃肝膽科林建宏醫師表示,大多粽子屬於糯米製品,且其中餡料又常以五花肉、蛋黃等高熱量的食材為主,食用過量不僅會造成腸胃的負擔,導致不易消化,引起胃脹、腹痛等不適症狀,還會一不小心就超過一天所需熱量,而消化系統較差、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患者,更要注意吃粽過節應景,淺嘗即可切勿貪口,如果不小心因為食用過多,導致消化不良,還是必須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服用胃藥以促進腸胃蠕動,改善不適症狀。 聖馬爾定醫院侯玟伊營養師也提醒,盡量以五穀米代替一般傳統糯米,粽子裡頭的內餡,也可選擇以黃豆、大豆所製成的植物肉製品,取代脂肪、澱粉含量較高的五花肉,素肉塊製品不僅與一般肉品口感差異不大,且更是零膽固醇,另外,切記一天勿食用超過2顆為原則,平均以南部粽為例,一顆約180至210公克的南部粽,熱量大約300到400大卡;而一顆約220公克的可口甜潮州粽,平均熱量可達800大卡,已經相當接近市售一個便當的熱量,因此,在享受美味時也能兼顧健康,這才是歡樂過節最高原則! 

吃粽6撇步 滿足口慾又兼顧健康

吃粽6撇步 滿足口慾又兼顧健康#端午節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隨著端午節的腳步越來越近,街上粽香也越來越濃,不過因為內餡、大小、種類不同,熱量也有所差異,大致來說,吃一粒「豆沙粽」或「肉粽」,約等於正常成年女性一餐的熱量,因此,不論是包粽子挑食材或選購粽子時,可多花點心思留意,才能減少熱量吃得健康。粽子主要成份是糯米,屬澱粉類,黏性較高也不好消化,尤其傳統粽子內容餡料又油膩,吃太多容易造成腸胃不適,康聯預防醫學營養師趙思姿建議採用31原則吃法,即1天中只選1餐吃粽子且最多吃1個,晚餐尤其不要太晚吃粽子。此外,許多人在吃粽時,喜歡淋上一層厚厚的調味醬來提味,趙營養師特別提醒,粽子本身就有調味,加上過多醬料時,變成攝取過多的鹽分,反而對身體造成負擔。若覺得味道不夠時,建議改用蒜末、薑末調味,不但可加重口味,又可避免過度添加調味料並可維護健康。趙思姿營養師也提出6個健康吃粽子的撇步與大家分享,像是盡量選擇以「瘦肉」、「海鮮」、「去皮雞肉」或「豆製品」取代五花肉;以「栗子」、「南瓜」或「地瓜」取代蛋黃;並以「植物油」取代豬油。以蔬菜入粽,如蔥頭、香菇、花生、竹筍、紅蘿蔔等;或吃粽時搭配燙青菜、蔬菜湯及水果,增加纖維質、幫助消化。此外多採用水煮,而非油炒再蒸的方式的粽子,與親朋好友共同分享粽子,或包小一點也可減少攝取熱量。最後記得粽子在放置常溫下不要超過兩小時,如果一餐吃不完,一定要放入冰箱保存。如果撥開粽葉時發現黏絲,千萬不要食用,以免引起腹瀉。趙思姿營養師最後也提到,國民健康局今年也應景推出42款改良粽,標榜低熱量、高纖、少油的特色,要讓民眾,在大啖美食的同時,也不需要擔心熱量而忌口。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