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

為肉粽把關 食品檢驗行動專車出動!

為肉粽把關 食品檢驗行動專車出動!#端午節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端午節將至,有些業者在製作鹼粽時,為了增加鹼粽的韌性Q感、彈性、保水性以及保存性,會使用「硼砂」,但「硼砂」是違法的食品添加物已全面禁用,而基隆市衛生局訂於6月19日~22日出動食品檢驗行動專車,至本市各區傳統市場、社區做定點巡迴,提供端午節應景食品檢驗服務,為民眾的飲食安全把關。基隆衛生局指出,本次食品行動專車受理檢驗項目為硼砂及過氧化氫,民眾可攜帶鹼粽及較有可能添加殺菌劑(過氧化氫)的食材如麵條、魚丸、豆干、干絲、切片水果等至現場進行送驗。鹼粽是端午節常見的應景食品,冰涼Q軟的口感很適合消緩端午初夏的暑氣,但過去曾有業者為增添口感、減少與粽子包葉黏著,在鹼粽中違法添加有害人體健康硼砂,食入硼砂會引起腹痛、腹瀉、頭痛、噁心、嘔吐等症狀,短期接觸會刺激眼睛、皮膚和呼吸道,食入該物質可能影響肝、腎和中樞神經系統,長期或反覆接觸可能引起皮膚炎,民眾選購時應留意。基隆市衛生局之食品檢驗行動專車備有薑黃試紙,可現場做硼砂簡易檢查並快速得知檢驗結果,基隆市衛生局為了讓民眾在家也可以簡易初步篩檢,另外基隆市衛生局及七區衛生所服務台備有過氧化氫檢測試劑可供索取,數量有限發完為止,歡迎民眾多加利用。

自製鹼粽 三偏磷酸鈉讓肉粽更Q

自製鹼粽 三偏磷酸鈉讓肉粽更Q#端午節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端午節即將到來,在這個節日裡,不免讓人聯想到粽子,而吃粽子是中國人長久以來的傳統習俗,但有些不肖業者會添加硼砂來增加口感,但硼砂進入體內後,會造成有些民眾出現腹痛、嘔吐、腹脹、腹瀉等不適症狀,目前依食品衛生管理法此添加物已經全面禁用使用,台中市衛生局副局長陳南松今天上午在衛生局1樓廣場分送60包三偏磷酸鈉給民眾,教導民眾可使用合法添加物「三偏磷酸鈉」來取代硼砂,一樣可以增加肉粽的Q度與彈性。陳南松副局長也特別現場為大家示範,在煮9分熟的鹼粽水中,加入1小碗「三偏磷酸鈉」,再悶煮鹼粽10~15分鐘,就可以增加肉粽的Q度與彈性,他也解釋,其實「三偏磷酸鈉」不只能取代危害民眾健康的硼砂,也同樣有增加粽肉韌性、保水性及保存性的功能,食用後也不會有危害民眾健康的疑慮,但提醒民眾「三偏磷酸鈉」是要加在鹼粽水裡拌勻,才能提升粽肉的嚼勁,如果誤加糯米裡鹼粽不只不會Q,還無法塑成粽子型。臺中市政府衛生局局長黃美娜則表示,端午節的腳步逼近,為了顧及民眾的飲食衛生健康,即日起於轄區29個衛生所上班時間,免費提供民眾每人索取一份三偏磷酸鈉,讓民眾自製鹼粽、開心過佳節。

竹市抽檢端午食材 5件不合格

竹市抽檢端午食材 5件不合格#端午節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端午佳節即將到來!新竹市衛生局自5月起在本市傳統市場、南北貨商行、連鎖超市及量販店抽驗端午節應景食品包括:肉粽、粿粽、蝦米、菜脯、粽葉、香菇、金針等計30件,檢驗項目為已二烯酸、苯甲酸、去水醋酸、甲醛、二氧化硫。共5件不合格,其中一件珍珠脯及一件碎脯含苯甲酸過量,3件金針含二氧化硫過量與規定不符,合格率83.3%。檢測結國出爐後,衛生局已飭令業者將違規產品下架,並移請製造商所在地衛生局依規辦理。新竹市衛生局局長姚克武表示,苯甲酸為常見的防腐劑,可延長食品的保存期限及抑制微生物的生長,新竹市衛生局提醒民眾選擇低溫冷藏或包裝良好的產品、無發霉腐壞之蘿蔔乾等醃漬、醬菜類食品,避免購買來路不明之散裝產品。 二氧化硫為漂白劑,常使用於金針產品可延長其保存期間及增加產品美觀色澤,二氧化硫若食入過量可能會造成呼吸困難、腹瀉、嘔吐等症狀,尤其是氣喘病的患者,食用含有超量亞硫酸鹽的食物,可能會產生不同程度之過敏反應,引發哮喘與呼吸困難,因此姚克武呼籲選購金針產品避免選擇過於鮮豔的顏色,在烹調金針前,先把乾製金針浸泡於25℃的冷水60分鐘,或45℃的溫水20分鐘,並扭乾再重複上述步驟2至3次,即可將二氧化硫殘留去除約70%;若開蓋煮沸約3分鐘,可去除90%以上的殘留量。 長期食用過量的防腐劑易增加肝、腎負擔,及腸胃道的刺激,引起胃痛、反胃或嘔吐,選購即食粽子時應注意保存溫度60℃以上,並盡速食用完畢,如購買非即食性粽子,應選購置於冷藏或冷凍櫃內之產品,粽子主要食材為糯米,且常搭配五花肉、蛋黃為內餡,熱量、脂肪量高,記得細嚼慢嚥、淺嚐即止。

調查/北市抽驗粽子 菜脯逾半不合格

調查/北市抽驗粽子 菜脯逾半不合格#端午節

端午佳節將至,國內粽子需求量大增,台北市衛生局今(30)日公布一份端節食品抽驗結果,抽樣的102件產品包括36件粽類、51件餡料、10件粽葉、以及5件調味料,其中有12件不合格,另外菜脯連續3年查驗不合格比例偏高,今年抽13件、7件不合格。衛生局檢驗項目分別為一般粽類(防腐劑)、鹼粽(硼砂)、蝦米(螢光增白劑、漂白劑)、菜脯(防腐劑、漂白劑、過氧化氫、甲醛)、蛋黃(著色劑)、干貝(螢光增白劑、漂白劑)、栗子及香菇(漂白劑、殺菌劑)、醬料(檢驗防腐劑、著色劑)、粽葉(漂白劑),其中12件產品不符規定,原因分別為7件菜脯檢出防腐劑苯甲酸超量、2件蝦米檢出漂白劑二氧化硫超量、1件粽葉檢出漂白劑二氧化硫超量、1件辣椒醬檢出防腐劑苯甲酸超量及1件榨菜分別檢出漂白劑二氧化硫及防腐劑苯甲酸超量,衛生局簡任技正兼代藥物食品管理處處長姜郁美說,12件不符規定產品中,「菜脯」就占7件(抽檢13件、7件不合格,不合格率約54%);民國98年「菜脯」不合格率達43.75%(抽檢16件、7件不合格)、去年不合格率52.63%(抽檢19件、10件不合格),今年更達54%。不合格產品,除勒令下架、回收,移請來源所轄縣市衛生局處理,並依食品衛生管理法處罰鍰。

端午飄粽香 小心防腐吃下肚

端午飄粽香 小心防腐吃下肚#端午節

端午節將近,臺北市和臺中市政府衛生局為使消費者能吃到安全又衛生的粽子,於98年5月起至其境內抽驗各端午節食品製造業、粽子專售店、傳統市場、超市…等粽子販賣場所,不合格業者除勒令販售業者下架、回收外,並已移請來源轄區衛生局處辦。衛生局提醒民眾,傳統鹼粽製作常會添加違法添加物「硼砂」(俗稱「冰西」),目的是為了減少鹼粽與包葉間之黏著性以及防腐效果,一但硼砂進入體內後,經胃酸作用轉變為硼酸,連續攝食會在體內蓄積,妨害消化酵素作用,引起食慾減退,消化不良,抑制營養素吸收,促進脂肪之分解,致使體重減輕,嚴重將產生嘔吐、腹瀉、紅斑、循環系統障礙、休克、昏迷、死亡。衛生局提醒消費者幾個選購粽子及其配料應注意以下要點:對於粽葉太綠或是聞起來有淡淡的硫磺味,可能含有非法添加物。購買粽子時,觀察粽子外表是否破損甚至黏稠狀者,請勿購買。勿選購蝦米外觀色澤太紅的產品,正常蝦米的顏色為自然的淡橘紅色;濕潤的香菇,可能有違法添加漂白劑,選購糯米外觀應有光澤,若米粒外觀黯淡或出現異樣顏色例如黃色,則代表品質不良。因防腐劑大多為水溶性,故菜脯烹調前可用水浸泡沖洗,並將泡過之水倒掉,以減少防腐劑殘留量。為減少乾貨製品(蝦米、香菇)漂白劑殘留,建議民眾選購自然原色蝦米,聞起來有自然的香氣,使用時,宜先大量溫水浸泡至少20分鐘,並將泡過之水倒掉。民眾如有食品安全衛生問題或消費疑義,可電洽臺北市民當家熱線:1999 (撥打1999熱線以市話費率計算,外縣市民眾請撥02-27208889)轉1042。食品衛生科聯絡電話:04-23801127。以上稽查結果,均可上食品資訊網http://food.doh.gov.tw或衛生局網站http://www.health.gov.tw/查詢相關訊息。

優纖低脂慶端午 三蔬二果不可少

優纖低脂慶端午 三蔬二果不可少#端午節

空氣中傳來陣陣撲鼻粽香,又到了農曆五月五日慶端午、吃粽子的時候。傳統粽子大都高鈉、高油、高膽固醇且低纖維,不符合健康飲食「三少一多(少油、少鹽、少糖、高纖維)」原則,對於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慢性病患者,更是又愛又怕。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院區營養科建議民眾,今年不妨換個口味,自己動手“包粽”,做優纖低脂「玄米養生照燒粽」,讓全家端午佳節更健康。玄米養生照燒雞肉粽食材簡單卻大有玄機:以發芽玄米及燕麥粒取代部分傳統長糯米:不失粽子口感,但發芽玄米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微量元素及維生素B群;其膳食纖維含量是白米的3倍。燕麥粒也含有豐富的水溶性膳食纖維,長期食用可增加腸道膽酸的排出量,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以去皮雞腿肉代替傳統五花肉:雞肉所含的脂質較紅肉低,可減少油脂(飽和脂肪)攝取量。加入羊栖菜、蒟蒻及杏鮑菇:羊栖菜屬於海藻類,含有豐富的水溶性纖維、鈣質及鐵質,還會增加粽子新鮮口感。蒟蒻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可增加飽足感,又不被人體吸收;杏鮑菇又名「素鮑魚」,可代替粽子中的海鮮,其「纖」味及口感不亞於海鮮。加入南瓜:南瓜含有豐富的β-葫蘿蔔素、礦物質及微量元素,連皮一起加入粽子中,除增加纖維量外,更可吃進較多的營養素。市售各種粽子熱量,隨著粽子大小、內餡不同而有差別,一般市售肉粽熱量約450大卡至600大卡。「粿粽」體積較小,熱量較肉粽低,每個約210至250大卡。鹼粽不含內餡,熱量最低,每個約120大卡,但在食用時,會加上糖粉(漿)、果糖、蜂蜜等,都會增加熱量的攝取。一顆肉粽約等於一碗八分滿的白飯和一兩半的肉類,不含蔬菜、水果,所以將粽子當正餐,營養是不均衡的。衛生局與和平院區營養科提醒大家,吃粽時,務必搭配新鮮蔬菜及水果,每天要吃三份蔬菜、二份水果(一份蔬菜約等於半個飯碗熟菜的份量,一份水果大約是一個拳頭大小或切好約一碗),才能達到「天天5蔬果」的目標。此外,還要特別提醒民眾,粽子的主要原料為較不易消化的糯米,腸胃道功能較弱的人、小孩或老年人一定要記得「細嚼慢嚥」、「淺嚐即止」。傳統肉粽包有三層肉、鹹蛋黃,部分豆沙甜粽包有豬板油,飽和脂肪及膽固醇含量較高,有心血管疾病風險的人,一週勿攝取超過3個。吃鹼粽時沾裹糖漿及豆沙粽等含糖量高,有糖尿病的人,在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形下,才可酌量食用(糖量小於1湯匙/天),並需列入每日飲食計畫中碳水化合物的份量計算。品嚐優纖低脂的「玄米養生照燒粽」,確實把握上述飲食原則,才能快樂慶端午,健康不失分。民眾可以至衛生局網站(網址http://www.health.gov.tw/5_a_day)主題專區項下「健康飲食:天天五蔬果新食尚運動」查覽「玄米養生照燒粽」食譜。

端午健康吃粽零負擔

端午健康吃粽零負擔#端午節

如今社會腳步加快,人人生活忙碌,會親手包粽子的媽媽大概不多了,多數人都是購買市售的現成粽子。如果能自己動手包粽子,就可以按照個人的口味以及健康考量挑選材料;而目前許多知名廠牌製造的粽子,均有明確的成分標示,可以按照個人不同的需求作挑選。簡單來說,一個成人每天需要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五榖根莖類三碗、蔬菜類三碟、水果類兩個、奶類一杯、蛋豆魚肉類四份(約四兩)、油脂類兩湯匙,就達到營養均衡的原則了。至於粽子,雖然各個地方的人所包的粽子內餡不盡相同,但整體來說,像糯米、栗子、綠豆、紅豆、蓮子等,都與米飯屬於同一類;而豬肉、火腿、燒雞燒鴨、蛋黃、豆乾、蝦米等則屬於肉類;一顆粽子的份量約相當於一碗飯以及兩份肉類。如果我們吃了一顆粽子,則當天就可以比平常少吃一碗飯以及兩份肉,而不是仍按照平時的食量繼續進食,懂得控制食量就不必擔心變胖了。同樣的道理,糖尿病患也是用這種同類食物互相替換的方式,一樣可以享受端午節吃粽子的樂趣,而不用擔心影響血糖了。新店耕莘醫院營養師 官小燕建議在吃粽子時,要所需的注意事項有以下幾點:一、粽子不易消化:澱粉分為直鏈澱粉與支鏈澱粉兩大類,在來米、蓬萊米比糯米含有較多的直鏈澱粉,糯米則大部分只含有支澱鏈粉,支鏈澱粉不易消化,胃排空較慢,對有消化性潰瘍、膽結石,或是消化機能較差的人,一定要細嚼慢嚥,依個人腸胃功能的差異酌量吃。現在有許多健康粽,用五穀雜糧或山藥、紅豆、黃豆等取代部分的糯米,由於五穀雜糧的纖維質高,可以改善一般粽子缺乏纖維質的缺點,一方面又可以減少糯米吃多了容易消化不良的情形。二、慢性病患吃粽子時更要注意:一般粽子的含油量偏高,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患者應選擇含油量低的鹼粽或台灣南部粽。為避免膽固醇攝取過量,建議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患者每星期勿攝取超過兩個蛋黃,所以先衡量自己一周內攝取的蛋黃是否已經超過兩個,再決定是否要吃粽子內餡的蛋黃,肥肉也應該避免,盡量選擇瘦肉。糖尿病患吃鹼粽時最好以沾代糖取代砂糖,高血壓及腎臟病患者則要注意勿攝取過多鹽分,所以吃粽子時最好不要再沾甜辣醬、醬油膏等。三、吃完粽子,別忘了還要吃蔬菜水果:粽子內餡中只有香菇屬於蔬菜類,但份量很少,所以吃粽子的同時,燙一盤青菜或是配上一碗蘿蔔湯、竹筍湯,可以增加纖維質的攝取,再吃上一份水果,更可以補充維生素C,達到營養均衡的目標。四、注意食品衛生及添加物的安全:市售的鹼粽有些會添加硼砂以增加口感及韌性、保水度,硼砂積存體內會引起慢性中毒,所以建議大家最好是自己包鹼粽,改以三偏磷酸鈉(普美能)代替硼砂,就可達到硼砂的效果而沒有硼砂的害處。粽子也要趁新鮮吃,吃不完放入冰箱冷藏,若要久存也可以冷凍,要吃時再把冷凍的粽子蒸過,仍可保有原有的鮮味。

端節不放「粽」、腸胃不會痛

端節不放「粽」、腸胃不會痛#端午節

端午節快到了,美味可口的粽子紛紛出籠,讓人食指大動,想要大快朵頤一番。不過每逢端午節前後,腸胃科門診的病人總會明顯增加兩成左右。因此,過節應景吃粽子時,如何在滿足口腹之慾時又不會對身體造成負擔,兼備均衡營養及身體健康,是現代人生活必要的功課。天主教耕莘新店總院胃腸肝膽科 夏效中醫師指出,傳統的粽子膽固醇及脂肪含量較高,再加上粽子是糯米製品,不容易消化,一般米飯要一個半小時至二小時才能完全消化,但是糯米又比米飯要多半個小時至一小時,才能在腸胃排空,因此常有民眾在大量食用糯米後,出現腹脹、上腹悶痛、噁心及胃口不佳等情形,嚴重時甚至會有嘔吐症狀出現。如果有膽道結石的患者,也不適合吃太多高脂肪的食物,以免引起膽囊炎、膽管炎和胰臟炎等疾病。夏效中醫師強調,在吃粽子時,最好少用沾醬如蕃茄醬、甜辣醬、辣椒醬等,因為這些都是含納量高的調味料,對高血壓、腎臟病、心血管疾病患者,鹽份攝取過多都會加重身體的負擔,而大量的辛香類佐料,雖然有助於提高食慾,但也容易刺激腸胃道的黏膜,會加重潰瘍或胃炎患者的不適。老年人和幼童在吃粽子時尤其要細嚼慢嚥,以免噎著或嗆到,甚至造成呼吸道堵塞及吸入性肺炎等後果;並且要多吃纖維食物,以幫助消化。有逆流性食道疾病、急性消化性潰瘍或慢性十二指腸潰瘍併十二指腸球部變形的患者,最好少吃粽子,以免引起胃痛、胃飽脹、胃酸逆流甚至嘔吐等症狀。粽子雖然美味,一般人一天最好不要吃超過二顆粽子的量,若是有特殊慢性病的患者,則更應酌量食用,否則暴飲暴食容易增加胃腸的負擔,造成腹痛、腹脹、拉肚子或便秘等不適症狀。粽子應趁鮮食用,若吃不完,待涼後送入冰箱保存,但冰箱不具殺菌功能,只能將食物腐敗變質的時間推延,再加上夏季氣溫高,細菌生長快速,因此冷藏時間最好不要超過三天,如果能擺在冷凍庫最為恰當,要吃時再加熱,千萬不可多次復熱,冷凍時間不要超過二個星期,若粽子剝開後如有粘絲,表示粽子可能放很久,不新鮮了。夏效中醫師提醒民眾,近年來健康養生的觀念日益普及,民眾對吃的要求也更嚴格,既要吃得好,又要吃得巧,則應該把握「均衡、適量、高纖」的原則,因此強調少油、少鹽、少糖與多纖維的健康養生粽就應運而生,利用高纖維養生食材取代傳統的糯米,各大醫院也分別推出了各具特色的應景粽,滿足民眾吃出美味無負擔的要求。許多廠商出產的粽子,也有營養標示熱量、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鈉等含量,這也是現代人兼顧營養與健康的好方法。最後祝福大家都能渡過一個「胃」所欲為、「腸」行無阻、「肝」「膽」相照、「胰」定幸福的快樂端午節。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