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

青少年飲酒損學習力 嚴重恐終身成癮

青少年飲酒損學習力 嚴重恐終身成癮#喝酒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黃先生自18歲起便常跟三五好友歡聚飲酒,喝到爛醉才回家,出社會工作後,更是離不開酒精,一天沒喝酒,就覺得渾身不對勁。41歲時,他酒癮更嚴重,每天起床就要先喝一杯酒,工作時也總是想飲酒,無法專心工作,最後因胃出血就醫,同時確診早期肝硬化。醫師評估他酒癮嚴重,將黃先生轉介至身心醫學科,以藥物控制酒癮戒斷症狀,並照會心理師給予酒癮團體治療,歷經2年的治療,黃先生終於戒酒成功,迄今已近5年不曾飲酒。男性每周兩罐、女性每周一罐啤酒為上限5月9日是台灣無酒日,「酒」是生活中最常見的成癮物質,許多覺得自己「只是小酌」的人,往往在不知不覺中過量飲用。研究指出,男性以每周兩罐啤酒、女性以每周一罐啤酒為上限,若超過此標準,將毒害健康,不可不慎;若是太年輕就接觸酒精,可能導致終身酒精成癮,無法戒除。國健署調查發現,2017年18歲以上成人過去一年的飲酒率為43%,12至17歲青少年曾經飲酒的盛行率則是27.7%,飲酒後的社會負擔、醫療負擔成本每年約達500億元。過度飲酒除了腸胃出血、肝病變、糖尿病、骨折、癌症、失智、腦部病變、精神異常、情緒症狀等健康問題,酒精下的暴力、酒駕等社會事件更是常有耳聞。台北慈濟醫院身心醫學科主任陳益乾指出,台灣目前規範18歲以上可以購買酒精,相較美國合法飲酒年齡21歲提早許多。青少年是腦部發展的關鍵時期,21歲前仍屬於青少年晚期階段,任何一個外來物質都可能對造成腦部影響,其中酒精對學習能力、記憶力的傷害則最為顯著;而根據美國及德國流行病學的調查,18至21歲青少年晚期酒精濫用及成癮比例明顯驟升,因此絕不鼓勵過早接觸酒精。人們一旦酒精成癮就沒有回頭路,會從喜歡酒到身體需要酒,只要不喝就不舒服,嚴重可能出現手抖、幻覺、意識錯亂等情形,且這些患者的五年死亡率高達8~10%。「無酒癮我就贏」講座 5/6舉辦面對酒癮患者,醫療端除了提供戒酒藥物,也會合併個別心理治療,找出酗酒的原因,並輔以團體治療及家庭治療,但臨床上,成功戒酒的患者實屬少例。陳益乾說明,酒癮治療跟其他身心疾病治療的不同在於,酒癮患者在臨床介入下會很快清醒,可是若沒有很強的自制力,往往離開醫院後又會無法克制自己買酒喝的欲望,導致酒癮不斷復發。要避免酒癮最好的方法就是杜絕一切酒品。台北慈濟醫院將於5月6日舉辦「無酒癮我就贏」衛教講座,陳益乾鼓勵民眾踴躍參加,他強調,不喝酒最健康,大家應為了自身健康,遠離酒精,共造美好生活。

喝酒可以暖身?醫師:只是短暫發炎反應

喝酒可以暖身?醫師:只是短暫發炎反應#喝酒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春節聚餐總是少不了小酌一下,想說冷冷的天,喝點酒讓身體暖和些,但醫師提醒,喝酒不會讓身體變暖,在寒冬中喝酒反而容易成為致命關鍵,尤其對有心血管疾病、慢性疾病患者,這兩大族群是最大隱形殺手。水分與酒精濃度差異刺激黏膜 產生細胞局部發炎豐原醫院急診室主任林技政表示,許多人認為喝酒可以暖身,這其實是錯誤觀念,高濃度的酒精下肚,水分與濃度的差異容易刺激黏膜,產生細胞局部發炎反應,出現熱、辣感覺,即便酒精濃度較低的,長時間刺激也會慢慢產生同樣感覺。 酒精本身會讓心跳變快、血壓升高、微血管擴張,把身體的熱往周圍血管帶出來,身體就會覺得有短暫的發熱了,真正讓身體變暖的其實是桌上的菜餚,每吃下去一道食物,身體就會有各種熱量產生,甚至是各種身體所需營養成分,並非來至喝酒本身。受酒精刺激 易誘發心悸、心律不整林技政也強調,一旦喝了酒身體會變熱,有些人會把衣服脫掉,這時候身體的熱能會散失很快,如果在戶外身體就會出現肌肉抖動的情況,藉此熱身體變暖,但此刻如果沒有做好保暖,就容易出現發冷、失溫。尤其是患有心血管疾病或慢性疾病的人,受到酒精的刺激下,心跳加速、血壓上升,很容易誘發心悸、心律不整等危險情況發生,因此春節期間,如果非必要小酌者,仍建議少量飲用,並在酒後做好個人保暖,避免憾事發生。

安眠藥越吃越重?少碰4大地雷食物

安眠藥越吃越重?少碰4大地雷食物#喝酒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之際,改變許多人原有的生活方式,面對不知何時才會結束的疫情及社會疏離,有些人感到情緒低落與焦慮,甚至有長期睡眠困擾者,也因此無法安心入睡,加劇身心健康問題。一名從海外歸國的劉姓小姐,原本就有失眠症,定期服用安眠藥,但受到疫情影響,擔憂會在國外染疫,返國後又怕防疫措施做得不夠,造成焦慮緊張,即使服用醫師處方的安眠藥後,晚上還是翻來覆去徹夜難眠;原本以為睡前喝點紅酒配藥,可以快速入眠,結果反而產生嗜睡症狀。服藥期間避開4大飲食地雷 助一夜好眠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如果因為吃了安眠藥沒效再吃一顆,或用藥期間在睡前喝點小酒助眠,當心這些錯誤的用藥行為,不但無助於睡眠且有害健康。建議有失眠困擾的民眾,從生活習慣解決失眠問題,可藉由調整作息,適度運動,睡前避免吃太飽和製造舒適的睡覺環境,改善睡眠品質。若經醫囑服用安眠藥後,仍無法入睡或早上起床後,仍然昏昏沉沉,可能是吃了會影響藥品療效的食物。 1.不能搭配酒和添加酒精的飲料及食品睡前來杯酒配上安眠藥是相當危險的行為,酒精會加乘中樞神經抑制作用,若與苯二氮平類(benzodiazepines,BZD)藥品,如alprazolam、diazepam、lorazepam等、非苯二氮平類(non-benzodiazepines,non-BZD)藥品,如zaleplon、zolpidem、zopiclone等、褪黑激素受體促效劑,如ramelteon,及orexin受體拮抗劑,如suvorexant等安眠藥同時服用,可能會導致暈眩、嗜睡、減弱警覺性、身體平衡與協調能力降低等症狀,情況嚴重者甚至會抑制呼吸,危及生命。2.勿過量飲用含咖啡因的飲料及食品習慣每日好幾杯咖啡的人,千萬不要再忙也來杯咖啡,這樣的習慣容易造成夜晚失眠,由於咖啡因會刺激中樞神經系統,失眠者飲用咖啡或含咖啡因的茶類後,常要花費很多時間才能入睡,建議有睡眠障礙者不要喝太多含咖啡因的飲料,並避免在下午過後飲用。服用安眠藥的民眾,不宜在睡前攝取過多含咖啡因的飲品,以免到了睡覺時間還精神飽滿,而自行增加安眠藥劑量,結果導致服用過量,增加不良反應的發生風險。3.服藥期間避免飲用葡萄柚汁葡萄柚汁會透過抑制體內CYP3A4酵素的代謝作用影響多種藥品的代謝,使藥物的血中濃度升高,增加藥品不良反應的發生風險。葡萄柚汁與BZD類藥品,如diazepam和alprazolam等、non-BZD類藥品,如eszopiclone、orexin受體拮抗劑,如suvorexant併用時,容易增加頭暈、嗜睡、呼吸抑制等不良反應。4.減少攝取高脂肪食物嗜吃大餐或消夜的民眾可要當心,這些飲食習慣可能會偷走你的睡眠。因為高脂肪食物、太豐盛的餐點會延長腸胃的消化時間,不僅會影響睡眠,還可能會影響藥效。例如餐後立即服用BZD類藥品,吃進去的脂肪反而會增加藥品的再吸收,導致藥效增強;non-BZD類藥品,則會減低藥品作用,因而無法及時緩解失眠問題。藥害救濟基金會建議,有睡眠困擾先透過改善生活習慣開始,若仍無法解決,應尋求睡眠或精神科醫師診治,勿自行購買安眠藥及混用多種藥品;服用醫師開立之安眠藥品,應遵醫囑使用。透過正確用藥及良好飲食習慣,降低藥品與食品交互作用的發生機率。良好的生活習慣也有助於提升睡眠品質,養成固定生活作息,減少睡前滑手機或使用3C產品,睡前盡量保持身心平靜、放鬆。

不菸不酒 久咳就醫才知肺癌骨轉移

不菸不酒 久咳就醫才知肺癌骨轉移#喝酒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年約六十歲的女性,走進胸腔內科門診,主訴自己不抽菸、不喝酒,也沒感冒,但咳嗽咳了很久沒有好,近期又有些肩頸疼痛,相當困擾!經過詳細的檢查後,竟發現是肺癌第四期病患,且因為腫瘤骨轉移到頸椎部位,而產生肩頸疼痛。三軍總醫院胸腔內科主任彭忠衎提及,肺癌症狀早期並不明顯,患者大多沒有感覺,臨床常見到癌細胞擴散到骨頭時,才知道已經是肺癌晚期的狀況,若是發生骨轉移,將帶給患者及治療上棘手的問題。晚期肺癌骨轉移 比例高達四成晚期肺癌遠端轉移可能會侵犯的部位,除了肺之外,還會轉移到肝臟、腦部及骨頭等其他器官。統計顯示,約有40%的比例會轉移到骨頭,「骨轉移最常的表現就是疼痛,轉移部位常見為肋骨、脊椎等處,有時也會轉移到骨盆腔位置。」患者一開始可能只會感到不舒服或有輕微的痠痛,但癌細胞會在骨骼作用中惡性循環,持續破壞骨頭組織,加劇疼痛感。彭忠衎醫師指出,肺癌一旦發生骨轉移後所產生的嚴重影響,包括骨頭的強度會變弱、容易塌陷,進而發生骨折及脊椎壓迫,往往影響病患的生活起居與行動力,惡性循環下,狀態就會愈來愈不好。骨轉移治療目標:緩解疼痛、延緩骨骼事件的發生彭忠衎醫師表示,肺癌的治療,如今已邁入精準治療,目前針對骨轉移的治療目標有兩大方向,一為緩解骨轉移相關症狀,提高生活品質;另一則為預防或延緩骨骼併發症。「骨轉移後,骨本不夠,會加重疾病嚴重性及照護的複雜程度,目前已有健保給付保骨藥物,每月施打一次,可抑制腫瘤造成骨骼代謝的不平衡,減少骨質流失,降低日後骨折的發生風險。」彭忠衎醫師提醒,肺癌初期不容易察覺症狀,可能多數患者發現時已經偏晚期,因此,若是習慣抽菸或有家族肺癌病史者,建議務必定期接受肺癌篩檢。此外,國健署日前正積極宣導合適的高危險族群可考慮進行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檢查,期望能及早篩檢疑似患者,及早就醫診治。同時,若有超過一個月以上的咳嗽,且排除是胃食道逆流、過敏性鼻炎等,就要高度警覺,接受進一步的檢查,以避免延誤就診的情形。(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老菸槍罹喉癌 竟誤當慢性咽喉炎治療

老菸槍罹喉癌 竟誤當慢性咽喉炎治療#喝酒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喉癌位居台灣男性癌症中第17位,可分為聲門癌、聲門上癌及聲門下癌,並以聲門癌最多,也是最容易早期發現的癌別;喉癌好發族群為40歲以上,且有抽菸、喝酒、嚼檳榔習慣的男性,當出現喉嚨卡卡合併頸部腫塊、聲音沙啞、吞嚥疼痛等症狀,就得當心可能與喉頭病變有關。愛唱歌的78歲徐伯伯,因長年抽菸,近月來感到喉嚨卡卡,連說話也很有磁性,就醫檢查以為只是胃酸逆流導致慢性咽喉炎,但後續出現吞嚥困難、喉嚨疼痛等症狀,改至大醫院詳細檢查,發現竟是「喉癌第二期」,為保留說話及吞嚥功能,醫療團隊建議接受放射線治療,目前狀況恢復良好,也決定徹底戒菸。罹喉癌竟誤當慢性咽喉炎治療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耳鼻喉部主治醫師黃純惟表示,徐伯伯數個月來受喉嚨卡卡所擾,但之前到診所就醫,均以慢性咽喉炎治療,直到赴醫院透過鼻咽內視鏡檢查後,發現喉部的會厭軟骨處有一個2.5公分大的腫瘤,經切片檢查證實為喉癌第二期,令徐伯伯震驚不已。為此徐伯伯接受放射線治療7週,每週5天,每次10到20分鐘,終順利恢復健康,又能開心出門唱歌。放射線治療可保留喉部的構造與機能黃純惟強調,喉癌是頭頸癌中預後較好的癌症,其治療方式包括手術切除、放射線治療和化學治療,可依患者狀況選擇單獨或合併使用,因徐伯伯罹患聲門上癌,經評估,透過放射線治療,除了可保留喉部的構造與機能,治療後也能經口發音,治癒率相當高,但若是喉癌晚期的患者,恐需透過手術切除合併放射線治療,才能根除惡性腫瘤。黃純惟提醒,長年抽菸、喝酒、嚼檳榔,以及有家族癌症病史的男性,若出現喉癌的症狀(持續性的聲音沙啞、喉嚨異物感、呼吸困難、吞嚥困難及咽喉疼痛等症狀),一定要提高警覺,若能早期治療,通常早期喉癌治癒率高達8成,但若到晚期,則治癒率降至5成左右,千萬不能輕忽。

失眠、飲酒無節制 慢性攝護腺炎纏身

失眠、飲酒無節制 慢性攝護腺炎纏身#喝酒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58歲的陳姓男子,常常在工作之餘邀約朋友喝酒談天,幾乎每星期都會聚會痛快暢飲一番,但半年前會陰及陰莖無故出現疼痛感,尤其喝酒後疼痛感又更加明顯,擔心命根子出現問題,趕緊至童綜合醫院泌尿科求診。經泌尿科謝肇新醫師檢查後,確診是因為慢性攝護腺發炎導致疼痛,進行低震波能量治療,經過兩個療程約2個月的治療後,終於擺脫小弟弟疼痛的陰霾。嗜酒、長期壓力大 攝護腺炎找上門陳姓男子表示,不論是啤酒或高粱等都來者不拒,張口就喝,加上長期壓力大,也有失眠狀況,經常一天只能睡3小時,沒想到久而久之竟罹患了慢性攝護腺炎,當時發作時的疼痛感,加上難以啟齒的感覺,造成生活不便,內心更是煎熬;幸好經過治療,現在已經恢復正常如往昔,也才能放下心中大石,再與朋友聚會,但現在更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不再嗜酒。有菸、檳、酒習慣 罹病機率高謝肇新醫師指出,攝護腺炎是男性常見疾病,致病成因不明,因細菌感染、憋尿、結構異常、情緒緊張壓力大、神經失常、自體免疫反應等各種問題都可能造成,尤其在有菸、檳、酒習慣的民眾身上發生機率更高。病人常會出現會陰,陰莖,睪丸及恥骨弓上部位的疼痛不適,還有排尿困難和射精疼痛等狀況,許多會陰及攝護鼠蹊部疼痛的病人,演變成慢性骨盆腔疼痛症候群,甚至產生性功能障礙。低能量體外震波 專業評估不需麻醉長久以來,慢性攝護腺發炎或慢性骨盆腔疼痛症候群的病因與致病機轉無法確定,所以此疾病也無有效的治療準則,不過近幾年來,已經成功將低能量體外震波治療運用在促進組織修復、抑制疼痛及發炎、幹細胞的分化、神經及肌肉的再生以及血管的新生上。在進行低能量體外震波治療時,會將超音波探頭置於病人陰部,探頭表面塗以凝膠,讓探頭與皮膚的接觸更緊密,震波施打的過程中,不需進行任何麻醉,但患者要接受治療前,應由泌尿科專科醫師做詳細的身體檢查及評估,再決定是否適合接受低能量體外震波治療。持續頻尿、排尿痛 應及早就醫治療謝肇新醫師呼籲,預防慢性攝護腺發炎或慢性骨盆腔疼痛的發生,要從生活作息正常化、不憋尿、少熬夜、睡眠充足做起,也需戒除菸、檳、酒等不良習慣,平時應有警覺,有持續頻尿、排尿痛等症狀就要及早就醫治療。(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飲酒別過量!慎防2大忌才能護肝

飲酒別過量!慎防2大忌才能護肝#喝酒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喝酒可以助興,親朋好友相聚,會喝喝小酒,交際應酬也往往避不掉喝酒,酒酣耳熱時,大家都會稱兄道弟,拉近彼此距離。由於喝酒需要由肝臟來代謝;因此,對於得要飲酒酬酢的現代人,該如何保護肝臟,是很重要的課題,且讓養肝權威李深浦中醫師教你養肝訣竅!飲酒過量導致脂肪肝 會使肝臟無法製造鮮活營養酒喝多了會導致脂肪肝,雖然不致像B、C肝使肝臟受到的傷害那麼嚴重,但也會傷肝,若是嚴重時,也可能進展到肝硬化。有台灣養肝丸之父稱謂的李深浦中醫師表示,脂肪肝會使得肝臟無法製造出鮮活營養,以致堆積廢營養,而無法有體力;因為肝臟健康,才能使食物中的營養可以被吸收和代謝。世人皆醉我獨醒 保護肝臟健康很重要李深浦醫師指出,大部份人不勝酒力,喝醉了開車打瞌睡、發脾氣打架、藉酒澆愁,各種現像因人而異;而想要世人皆醉我獨醒,服用有解毒與解酒功效的中藥之外,對肝臟保護還有不喝冰水,以及要運動,促使新陳代謝加強流汗,大小便順暢,使油分排出,以及使不正常沈澱物靠流汗運動來排出。流汗使體呼吸更完善 會使體力變更好尤其是血管和皮膚下的髒東西排掉,對於保護肝臟也很重要;李深浦醫師解釋,這樣可以使體呼吸更完善,因為其實不只是鼻與肺的呼吸,流汗淋漓盡致可明顯感到體呼吸,呼吸到全身,會覺得體力變得更好,呼吸成為體呼吸,會使毛細孔起雞母皮,而體呼吸會使細胞在調整呼吸。每個細胞營養都由肝臟支配 不能吃喝玩樂就要想到肝臟李深浦醫師並強調,肝是將軍之官,謀慮出焉,肝臟是新陳代謝營養分配器官,每個細胞的營養都在肝臟支配之下。例如眼睛乾、眼睛疲勞,因為肝開竅於眼,不要看好多科別,到處找醫生,懷疑自己哪裡有病;其實,不能吃喝玩樂,就要想到肝臟,都是肝影響造成,肝好則生活簡單化。空腹喝酒容易醉 不要喝冰啤酒喝酒往往會讓人興奮,但喝酒也該有些原則。李深浦醫師建議,不要空腹喝酒,因為空腹喝酒容易醉,要吃點飯菜肉再喝酒;而有C肝,喝酒傷害高10倍,有C肝最好是滴酒不沾,並且也不要喝冰啤酒。另外,特別要小心酒後吐真言,若是喝酒後會打架鬧事,這種人就要少接近。(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孕前、孕期別喝酒!恐阻礙3能力發育

孕前、孕期別喝酒!恐阻礙3能力發育#喝酒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小拓剛上小學一年級,生性好動雖很容易跟同學打成一片,但老師卻逐漸發現一些不對勁的地方,像是上課不專心、學習能力慢,而且衝動控制不佳、有不順他的意便對同學動怒、忘東忘西、講過的事情不用5分鐘就忘記,跟同年齡的孩子似乎有些不一樣。老師訪談媽媽後,媽媽才提出小拓也常分不清楚左右邊、鞋帶不會綁、假日帶出去運動時,也有跑步容易跌倒、打羽球容易揮拍落空等情形。懷孕前、懷孕期間喝酒 都可能造成孩子3種能力減損老師認為小拓的狀況已非教育能解決,建議媽媽帶小拓去身心科評估。評估後認為小拓跟一般的過動症孩子不一樣,有許多神經協調能力發展落後的現象,於是問起媽媽在懷孕期間的狀況。媽媽雖然沒有妊娠高血壓或妊娠糖尿病等生理問題,但懷孕時仍持續喝酒應酬,即使酒量不差,也常過量喝到醉。醫師跟媽媽談起「與生產前酒精暴露有關的神經行為障礙症」,這個目前引起關注的問題。草屯療養院成癮治療科醫師陳厚良說明,不管在懷孕前或懷孕期間喝酒,都可能跟「與生產前酒精暴露有關的神經行為障礙症」有關。孩子出生後會表現出各種能力減損,包括(1)神經認知功能減損:整體智力表現、執行功能減損、學習、記憶、視覺空間推理;(2)自我管理減損:情緒或行為管理、專注、衝動控制;(3)適應功能減損:溝通障礙、社會溝通與互動、日常生活技能、運動技能。就學年齡易發現能力減損 早期評估治療降低心理負擔其減損通常發生在兒童期,尤其就學年齡時更容易被發現,如果發現孩子有這些不對勁的地方,建議帶去醫院做完整評估。這類孩子因為各項能力的低落,容易有不良的學校經驗,未來也可能伴隨不良的就業紀錄或法律問題。所以,若能夠早期評估及療育,可以降低社會心理適應不良的風險。陳厚良醫師呼籲,準媽媽們懷孕前或懷孕期間不要飲酒,以免傷害自身身體及下一代的健康。若有反覆喝酒無法停止,且減少重要社交活動、休閒活動參與,可至門診由醫師及個案管理師提供諮詢,必要時也會安排補助資源,協助個案及早接受治療。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