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癌

聲沙啞、咳嗽是感冒?竟已食道癌3期

聲沙啞、咳嗽是感冒?竟已食道癌3期#食道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一周內接連2位知名成功人士,因罹患食道癌殞逝,除了民眾感到惋惜,食道癌也引起關注,民眾中不乏食道癌的患者。51歲的陳先生吞嚥困難、體重減輕就醫,檢查發現食道癌第3期,經過化放療及開刀治療,目前狀況穩定持續門診追蹤;另一名70歲的李先生,一開始聲音沙啞、咳嗽,原以為是感冒,就醫檢查發現食道癌第3期,接受治療中。2位病人症狀不盡相同,但都罹患食道癌。吞嚥困難、聲音嘶啞、淋巴腫大等症狀速就醫大千綜合醫院癌症中心主任黃明立提醒,食道癌發生時常不痛不癢,容易被忽略,導致發現時通常已是晚期,錯過黃金治療時期。除了注意平日飲食及生活習慣,若出現吞嚥困難、聲音嘶啞、頸部及肩部淋巴腫大、體重減輕、發生吸入性肺炎等症狀,趕快就醫檢查。菸、酒、亞硝胺食物、過熱食物為食道癌危險因子黃明立主任說明,食道癌位居全國十大癌症排名第10名,通常男性罹病率較女性高,好發年齡為40至70歲,5年存活率約14%且發生率逐年上升。食道是食物進入體內的必經之路,病變原因主要是因為黏膜長期受到刺激、反覆發炎引起。根據研究顯示,長期抽菸、喝酒是食道癌最主要的2大危險因子;常食用亞硝胺食物(如香腸)、喜歡過熱食物(如攝氏58度熱湯或飲品),也是發生原因。目前治療方式有手術、化放療、內視鏡氣球擴張術等黃明立主任表示,食道癌的治療方式包含(1)手術治療、(2)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3)其他治療(如內視鏡氣球擴張術或可膨脹性金屬支架,可暫時性解決腫瘤引起的食道狹窄)。提醒民眾除日常生活習慣要注意外,有任何症狀時一定要盡快就醫。

有效防堵食道癌 醫教4招從飲食改善

有效防堵食道癌 醫教4招從飲食改善#食道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近日短短幾日內,藝人安迪及裕隆集團董事嚴凱泰,皆約於50幾歲的壯年先後因食道癌病逝。除了讓人震驚、不勝唏噓,也讓民眾對食道癌增添恐懼。一名有抽菸習慣的82歲阿伯,帶著健檢時胸部的電腦斷層掃描影像找醫師諮詢,竟發現疑似有食道腫瘤侵犯到主氣管壁,卻並沒有明顯症狀,醫師急忙建議到腸胃科做進一步檢查。食道癌症狀惡化到較明顯時 癌細胞大多已經局部侵蝕擴散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內科主任暨戒菸門診醫師巫慶仁指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食道癌在亞洲人死亡率較高。2017年台灣癌症發生率中,食道癌排名第9位,且好發於男性,位居男性癌症發生率第5名。食道癌大部分沒有症狀,通常以吞嚥困難為主,其次為食慾變差造成體重減輕、吞嚥疼痛,如果腫瘤壓迫到神經,還可能產生聲音沙啞、咳嗽症狀。因為是漸進式的先固體、後液體,慢慢吞嚥困難,當症狀惡化到較明顯時,癌細胞大多已經局部侵蝕擴散,預後很差。一般發現腫瘤後,五年存活率約只有10~15%,通常需要手術切除局部腫瘤,甚至切除食道再重建,並合併化療及放射治療。硝基鹽類飲食、菸酒檳榔皆為危險因子造成食道癌的因素,巫慶仁醫師解說,包括合併過量飲酒、抽菸、嚼食檳榔、攝入含硝基鹽類等致癌物質的飲食,或是食物置放導致產生黴菌毒素。另外,過燙的湯湯水水、過鹹或過辣食物、慢性食道發炎、食道平滑肌遲緩不能症、胃食道逆流及輻射等,都容易造成食道細胞的長期損傷刺激,進而產生癌化。防食道癌 從飲食改善4招食道癌的診斷通常需使用食道攝影、內視鏡、電腦斷層等,但是診斷出時大部分已經侵蝕擴散,預後不佳。因此,巫慶仁醫師建議,最主要還是從改變飲食生活習慣等最重要的4招來預防,包括:1) 少吃刺激類飲食/例如過辣、醃製、燒烤的食物。2) 湯與茶水不宜過熱時食用/食道為黏膜組織,大約只能承受50~60∘C的溫度,長期過熱會導致食道慢性病變。3) 戒除菸及檳榔、少喝酒/戒菸、戒檳榔,並且減少過量或高濃度酒精類的攝取。4) 飲食適量不過飽/減少胃酸逆流到食道,造成慢性食道發炎。吞嚥疼痛持續、胸前哽住 需進一步就醫檢查巫慶仁醫師提醒,若有出現異常的吞嚥感覺甚至吞嚥疼痛數周,或吞嚥時胸前常容易哽住感,長期胃酸逆流,聲音莫名沙啞無法改善,就必須到腸胃內科做進一步的檢查,才能及早發現病灶。此外,民眾也可以善用各醫療院所的戒菸門診協助戒除吸菸習慣,以減少致癌的風險。

喉嚨卡卡?無聲食道癌好發壯年男

喉嚨卡卡?無聲食道癌好發壯年男#食道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近日資深藝人安迪、裕隆集團董事長嚴凱泰兩人,都於50多歲因食道癌病逝,英年早逝令人惋惜。台灣每年新診斷食道癌患者約2500人,9成以上都是男性。近年男性食道癌年輕化 恐因菸酒、檳榔導致男性好發年齡層約在50至60歲,這幾年台灣男性食道癌的發生越來越年輕化,可能與飲食及生活習慣有關,包括喝酒、吸菸、嚼檳榔等習慣,特別是濃度高的烈酒,更是誘發食道癌的危險因子,導致食道癌患者增多、年輕化。安南醫院放射腫瘤科主治醫師詹凱翔表示,食道本身具有彈性,即使早期出現腫瘤也很難發現。通常等到出現症狀,如(1)吞嚥困難、(2)喉嚨卡卡、(3)常咳嗽清痰、(4)胸口灼熱等,甚至(5)咳血、(6)呼吸困難、胸痛,(7)這些都可能已經是晚期。據統計,台灣食道癌診斷時超過6成以上的病人已第3至4期。大多數病人建議先經過放、化療再切除除了很初期的食道癌可利用局部治療處理,絕大多數病人都建議先經過放、化療將腫瘤控制縮小好再切除,達到較佳存活率。然而,無論化、放療或手術治療,由於食道鄰近心臟、肺臟等重要器官,很容易因為無法正常進食,造成營養失調或壓迫氣管導致嗆到,引發吸入性肺炎,甚至引起大出血,使病情急速惡化。詹凱翔醫師建議,減少暴露菸酒等危險因子是首要任務。若有這些暴露,建議在還沒有症狀前,健檢時考慮安排食道鏡、胃鏡檢查,以利早期發現。若有上述症狀時,更應及早去醫院腸胃科就診,以免延誤治療時機。

食道癌侵襲,藝人安迪、裕隆董座嚴凱泰因而病逝…您知道嗎?食道癌男性發生率為女性15倍!

食道癌侵襲,藝人安迪、裕隆董座嚴凱泰因而病逝…您知道嗎?食道癌男性發生率為女性15倍!#食道癌

(撰文/優活健康網記者 林奐妤) 食道癌侵襲,藝人安迪、裕隆董座嚴凱泰因而病逝… 您知道嗎?食道癌男性發生率為女性15倍! 食道癌大多是食道黏膜的鱗狀上皮細胞,被癌化病變而罹癌。去年台灣多達1797人死於食道癌,在國內十大癌症死亡率排名第9位。食道癌發生率男性遠高於女性(15:1),好發年齡約為60歲。 症狀 食道癌初期無症狀,腫瘤大小已佔據食道管腔一半才會有吞嚥困難的症狀。如果自覺(1)吞咽梗噎感、(2)胸骨後疼痛、(3)食道內異物感、(4)食物通過緩慢並有滯留感、(5)咽喉部乾燥與緊縮感等情形,儘早就醫。 危險因子 食道癌致病的原因可能與(1)抽菸、(2)喝酒、(3)含亞硝胺食物、(4)吃過熱飲食、(5)基因缺ALDH2有關。 酒精對食道粘膜產生刺激甚至造成粘膜損傷;菸品含很多致癌成份,當食道粘膜反覆受到刺激或損傷,很容易導致食道癌。 不要吃過燙食物,以免燙傷食道粘膜上皮,使粘膜上皮發生破損、潰爛、出血等病變,甚至演變成可怕的食道癌。 喝酒臉紅不是保護色,而是「警告色」!當身體缺乏ALDH2,會影響酒精肝臟代謝。比一般喝酒的人,更容易罹患食道癌,而台灣高達近一半的人有ALDH2缺陷!

喉嚨卡是胃酸逆流?別輕忽食道癌警訊

喉嚨卡是胃酸逆流?別輕忽食道癌警訊#食道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一名38歲的王姓業務員,最近吃飯時喉嚨卡卡、吞嚥困難又胸悶,這陣子易疲倦、哈欠連連,排便時竟出現黑便,親友也發現王先生臉色蒼白,勸他就醫。王先生就診時眼瞼蒼白,雖然沒有上腹壓痛,但長期抽菸喝酒、嗜吃辛辣,須安排進一步的胃鏡檢查,了解詳細狀況。然而王姓業務員過去做胃鏡的經驗不佳,對胃鏡檢查有恐懼感,不太願意接受檢查。初期食道癌可藉內視鏡治療烏日林新醫院內視鏡室中心主任、胃腸肝膽科魏宏宇醫師表示,王姓業務員決定接受無痛胃鏡檢查,檢查方式為從口進入,檢查時間約5至7分鐘,經食道、胃檢查到十二指腸,可幫助辨識粘膜表層是否病變,透過放大100倍的內視鏡,讓早期癌症無所遁形。檢查過程中發現王先生在接近賁門處有黏膜異常的狀況,經切片檢查為食道癌初期。初期食道癌有機會藉內視鏡治療,王先生採「食道黏膜切除術」成功切除病灶,傷口小、恢復快,可保留器官完整性,現在只需要定期追蹤即可。吞嚥哽噎、食道有異物 恐是食道癌徵兆根據衛福部統計,食道癌在106年十大癌症死亡率位居第9名,由於初期無明顯症狀,往往吞嚥困難時才會就醫。內視鏡是發現早期食道癌最有效的方式,建議發現自己吞嚥哽噎感、食道內異物感,初期常以為是胃食道逆流,這時必須盡早檢查。生活中也要降低誘發食道癌的危險因子,如抽菸、喝酒、吃檳榔,吃醃漬食品或喝熱湯,避免破壞食道黏膜、刺激食道,長期恐會增加食道癌風險。魏宏宇主任指出,現在做胃鏡有無痛內視鏡的選擇,在患者放鬆的狀態下,麻醉科醫師全程陪同下確保安全,讓醫師有更多時間仔細檢查。胃鏡又稱為「上消化道內視鏡」,是一支 110 公分左右的軟管,必要時將採用更高階放大內視鏡,取得更完整評估。

菸酒以外 當心這2類食物易致食道癌

菸酒以外 當心這2類食物易致食道癌#食道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一名45歲女性因職業關係,20年來菸、烈酒,吞嚥困難到連水都無法下胃,發現是食道癌腫瘤大到完全阻塞食道,沒有空隙,連水都無法通過食道,無法開刀治療。經光子刀放射治療,患者食道癌已縮小1/2,清出食道通路,讓患者嚥食喝水,維持生命養分。腫瘤塞滿食道 喝水都有困難澄清醫院中港院區放射腫瘤科主治醫師梁家郡表示,這麼晚期發現的食道癌很少見。這位女性患者起先發現自己吞嚥食物食有一點卡卡的,總以為是因喝烈酒刺激喉嚨而不以為意,後來竟嚴重到連喝水都有困難,還忍了3個月未就醫。因一次胃痛掛急診,被檢查出食道已完全阻塞,罹患第4期食道癌。患者食道癌約2公分×10公分,塞滿食道的中上段,經病理切片化驗確診為鱗狀上皮細胞癌,癌腫瘤已局部侵犯到氣管,雖然癌細胞尚無遠端轉移情形,仍然無法開刀治療,選擇以光子刀放射治療讓癌腫瘤萎縮,再配合化療,對無法開刀的食道癌患者是比較理想的治療方法。菸酒、亞硝胺或過熱食物 都可能刺激導致食道癌梁家郡醫師強調,食道癌的形成大多是食道黏膜的鱗狀上皮細胞,被癌化病變而罹癌,依衛福部最近發佈的資料顯示,去年國人死於食道癌的人數為1797人,是國內十大癌症死亡率排名第9。食道癌初期無症狀,只有腫瘤大小佔據整個食道管腔的一半左右才會有吞嚥困難的症狀。食道癌發生率男性遠高於女性(15:1),好發年齡為60歲左右。在台灣,大多數的食道癌是屬於鱗狀細胞癌。食道癌致病的原因可能與(1)抽菸、(2)喝酒、(3)含亞硝胺食物、(4)吃過熱飲食有關。酒精會對食道粘膜產生刺激甚至造成粘膜損傷;菸品含有很多致癌成份,當食道粘膜反覆受到刺激或損傷,很容易導致食道癌;同時呼籲不要吃過燙食物,以免燙傷食道粘膜上皮,使粘膜上皮發生破損、潰爛、出血等病變,甚至演變成可怕的食道癌。吞嚥梗噎感等5徵兆 應儘速就醫梁家郡醫師提醒,民眾如自覺有(1)吞咽梗噎感、(2)胸骨後疼痛、(3)食道內異物感、(4)食物通過緩慢並有滯留感、(5)咽喉部乾燥與緊縮感等情形,儘早就醫,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提升食道癌的控制率與存活率。

別輕忽胃食道逆流 3情況恐成食道癌

別輕忽胃食道逆流 3情況恐成食道癌#食道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胃食道逆流是國人常見且惱人的問題。由於飲食西化、生活形態改變,台灣胃食道逆流盛行率有逐年增加的趨勢。目前台灣胃食道逆流盛行率約20至30%,其中約2%的患者會進展成巴瑞特食道(可視為一種癌前病變),增加罹患食道癌風險。胃食道逆流典型症狀 胸口灼熱感、胃酸逆流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家庭醫學科醫師邱林劭嘉說明,胃食道逆流可分成典型症狀以及非典型症狀。典型症狀主要有2個:胸口灼熱感、胃酸逆流;非典型症狀則有非心因性胸痛、吞嚥困難、喉中異物感、噁心想吐、及食道外症狀(持續咳嗽、氣喘、聲音沙啞)等。胃食道逆流3大類狀況 當心罹食道癌風險出現典型症狀為主時,除了飲食及生活型態調整,可以經驗性藥物治療並持續追蹤病況;但如果有非典型症狀,則建議尋找專科醫師,先排除其他可能診斷。而當臨床上出現以下狀況時,會建議進一步胃鏡檢查,排除相關併發症及食道癌的可能:1)有警戒症狀/ 60歲以上新發生的消化不良。 腸胃道出血證據(吐血、黑便、糞便潛血陽性等)。 不明原因體重減輕。 吞嚥困難。 吞嚥疼痛。 持續嘔吐。 一等親內有腸胃道癌症病史。2)有多個「巴瑞氏食道」風險因子/ 胃食道逆流至少5至10年(必要條件)。 男性。 橫隔裂孔疝氣。 肥胖。 夜間逆流症狀加重。 抽煙。 一等親有巴瑞氏食道或食道癌病史者。3)對藥物治療反應不佳者。

胃部不適只吃藥 食道癌悄悄找上門

胃部不適只吃藥 食道癌悄悄找上門#食道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胃脹求醫,竟在一個器官發現兩處惡性腫瘤!53歲的葉先生商場打滾10餘年,應酬機會多,練就不錯酒量、會抽菸、偶爾吃檳榔,胃部偶有不適靠吃藥緩解,從沒想過會罹患食道癌,還是上、下段都有惡性腫瘤。葉先生去年3月胃脹痛到診所就醫,醫師透過胃鏡發現食道下段異常,高度懷疑是癌病變。食道就有兩處腫瘤 有幸及早發現治療臺中慈濟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蔡松茂表示,某些病人因為照胃鏡不舒服,食道上的病灶通常很難發現。病人葉先生非常幸運能於食道上、下段早期發現癌細胞,又符合以胃鏡做內視鏡黏膜下切除的條件,不必切食道也沒傷口,門診追踨恢復良好。蔡松茂醫師強調,葉先生食道下段已知有可疑病灶,做胃鏡檢查時細看也發現食道上段異常,經內視鏡超音波及病理切片,確認兩處病灶均為癌細胞只在表淺層的「零期癌」,只要以胃鏡做內視鏡黏膜下切除,把癌細胞刮除乾淨,術後完全沒有傷口,也可保留完整食道。嗜菸、酒、檳榔者 食道癌風險高123倍蔡松茂醫師說明,食道癌早期不會有明顯症狀,當出現吞嚥困難、食道變窄症狀時,腫瘤往往已經很大,可能得切除部份食道。食道癌的高危險因子是抽菸、喝酒、吃檳榔,可能造成食道黏膜細胞病變,發生食道癌的機會是一般人的123倍。尤其食道癌通常是上、中、下的某段先發生腫瘤,幾年後仍有復發的危險,建議抽菸、飲酒、嚼檳榔的人早日戒除並定期篩檢。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