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化性關節炎

改善O型腿 試試看毛巾綁膝體操

改善O型腿 試試看毛巾綁膝體操#退化性關節炎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即使沒有膝蓋痛的症狀,但有O型腿的人仍不在少數,「從小就是O型腿」的人也並不少見。但這不表示就可以忽視O型腿的問題。O型腿會引發身體負重失衡,特別是膝蓋內側的軟骨容易磨損,就會提高退化性膝關節炎發生的機率,再加上年齡增長的因素,膝蓋內側的股內側肌開始衰弱,便構成了膝蓋疼痛的條件。因此,應盡早進行「毛巾綁膝體操」,排除這些負面因素。毛巾綁膝體操 起床後就寢前各做2至3次進行方法如下。首先準備一條毛巾或手帕,坐在椅子上,兩膝之下的部分併攏貼近後,用毛巾綁住固定,將雙手慢慢插入兩膝之間,手臂伸直插入直到手腕貼著膝蓋,維持此狀態的手臂稍稍施力,將大腿往外側輕推。請在起床後和就寢前,各做2至3次。小腿由外往內施力 大腿由內往外施力進行時,兩腿的小腿部分盡可能要保持緊貼,大腿往外擴張。小腿的部分是由外往內施力,大腿部分就會是由內往外施力。也就是說,對腿部施予造成O型腿相反方向的力量,就能預期腿部變直的效果。此外,不只O型腿,對於改善和預防膝蓋疼痛也有很大的功效。(本文摘自/1顆網球按摩!:遠離肩頸、腰腿、膝蓋痠痛/高寶出版)

葡萄糖胺怎麼選?問問瑞士人就知道

葡萄糖胺怎麼選?問問瑞士人就知道#退化性關節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台灣已進入高齡化社會,走進公園裡,最常看到的是長輩們坐在輪椅上,被外籍看護推出來曬太陽。依賴輪椅或行動輔具的現象,和退化性關節炎也有很大的關係;而要改善退化性關節炎,除了運動維持肌肉力量,使用葡萄糖胺也相當流行。然而,目前坊間除了吃的、喝的,還有用擦的葡萄糖胺,琳瑯滿目的葡萄糖胺非常多,到底該如何選擇呢? 台灣老人人口將從2018年的14.6%,至2025年跳升到20.1%,短短7年就從高齡社會邁入超高齡社會,老化速度世界第一。反觀瑞士,在1986年就進入高齡社會,目前人口約1/5是銀髮族,但走在路上經常可以看到老爺爺、老奶奶一起結伴出遊、登山健行,鮮少有人使用拐杖、輪椅,身體不但都十分硬朗,甚至8、90歲都還在農場工作,被評比為全球最適合老人居住國家的第1名。瑞士歷經30多年的高齡社會,銀髮族已經形成一個共識,要保有高行動力,才能創造健康、愉快的生活!因此,瑞士人對於葡萄糖胺的選擇十分挑剔,除了必須是高品質外,還要迅速有感、方便使用。所以對於吃的、喝的葡萄糖胺都需要長時間服用,且無法針對局部位置加強,就逐漸被擦的方式所取代,「擦的葡萄糖胺」就成為較夯的選項。由於瑞士四季分明、日夜溫差大,因此擦的葡萄糖胺分為涼感型、溫感型兩種,涼感型是會有深入的沁涼感,溫感型則有廣度的溫熱擴散,兩者同樣是以補充GAG(醣胺聚醣),瑞士人會選擇自己喜好的類型,或是在每天使用過程中,早晚各採用不同的冷熱方式,來緩解退化性關節炎的不適。瑞士人是如何選擇擦的葡萄糖胺?根據專業醫療研究機構Quintile IMS調查,每3位瑞士人就有2位會選擇GAG原料通過紐西蘭ORIGINAL PERNA EXTRAKT認證標誌、瑞士PERNATON在地製造(Swiss Made)的指標性產品,該品市占率高達68%,可說是瑞士人家庭中的必備保養品。瑞士老爺爺、老奶奶活得快樂又精彩,除了早晚擦葡萄糖胺,或是覺得關鍵位置卡卡時隨時塗抹,他們的保健觀念還會每天做適度運動、保持積極的人生態度。期待台灣每位銀髮族都能像他們一樣青春有活力,選對擦的葡萄糖胺,成為樂齡族的一員。(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血小板濃縮液 有助改善關節炎?

血小板濃縮液 有助改善關節炎?#退化性關節炎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繼玻尿酸製劑之後,抽取病患本身的血液,經過離心處理後,將分離出來的血小板濃縮液(Platelet-Rich Plasma, 以下簡稱 PRP)注射至關節腔,由於含有較高濃度的生長因子,被認為有促進人體組織修復及再生的功效。這種治療「退化」性膝關節炎的做法,在一些社會名人現身說法的加持下,成為熱門的選項。▲重複注射玻尿酸,導致細菌感染,軟骨嚴重受損,只能以人工關節置換手術挽回功能但目前仍然沒有足夠證據顯示PRP對「退化」性膝關節炎有長期的治療效果,更沒有客觀證據顯示它能讓「退化」性膝關節炎患部的軟骨增生!近幾年,一些臨床試驗的結果陸續出現,相關論文已有數十篇,不過,這些研究因追蹤時間過短(半年∼一年)、沒有對照組、只以病患的主觀感受評估治療效果、缺少影像或組織切片的客觀證據。若了解本書第二章的致病機轉,就可以清楚了解,導致這些臨床研究得不到預期結果的主要原由是:他們並不知道也沒有先把造成膝關節「退化」的原因去除!當然就沒辦法得到確實的長期治療效果,只得到暫時的消炎止痛效果。由於血小板濃縮液的使用漸趨浮濫,衛福部已出面釐清亂象:PRP的效果尚無定論,醫療院所不得宣稱PRP具有療效。近年來,因「退化」性膝關節炎前來本中心就診的病友,接受過PRP治療的比率已超過五成,都會區更為明顯。注射PRP如同注射玻尿酸,只有暫時的消炎止痛效果,並非治本,卻有以下隱憂:● 延誤病情。暫時止痛後,膝關節失去自然的保護機制,誤認為改善,繼續不當使用,可能會加速損壞。● 未正確注射到關節腔內。順利打入關節腔是不會痛的!若注射後疼痛反而加劇數天,就要懷疑是沒打入關節腔!若長期重複注射,會導致關節囊及周邊軟組織纖維化,軟骨間的靜態壓力因此逐漸增加,加速退化,更增加執行「關節軟骨再生促進手術」的困難度!若不幸感染細菌,整個關節就報銷了,連置換關節都無法恢復正常功能!根據我們的研究統計,四十歲以上,因長期膝痛問題而就診的民眾,有超過九○%的機率會被診斷為「退化」性膝關節炎,自然就被放入目前全世界通用的治療流程:復健→消炎止痛藥→葡萄糖胺、軟骨素→注射關節液(玻尿酸)→注射血小板濃縮製劑(PRP)→置換人工關節。也就是說,目前全世界通用的治療「退化」性膝關節炎指引,其實就是消極的拖延戰術,直到置換人工關節。PRP的盛行,是民眾寧願花大錢解決病痛的怪現象。準備接受PRP治療的病患,應徹底了解這只是暫時減輕疼痛的方法之一,本中心二○一四年開始針對三十位第三期「退化」性膝關節炎病患執行為期一年的雙盲臨床試驗,結果顯示:同一病患之雙膝,注射PRP與注射生理食鹽水的治療效果並無明顯差異。(本文摘自/自己的膝蓋自己救/時報出版)

復健做對2招 換了關節不卡卡

復健做對2招 換了關節不卡卡#退化性關節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膝蓋卡卡又腿軟,原來是退化性關節炎導致膝關節變形!年近七旬的楊先生,因退化性膝關節炎影響行走功能,接受人工膝關節置換術,沒想到術後覺得膝蓋卡卡,走路也會腿軟,後來經專業物理治療師指導復健運動,總算漸漸恢復正常行走能力。替換人工關節後的另一項挑戰就是復健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復健室物理治療師蘇慧宜指出,因為舊傷、退化性關節炎、多年的風濕性關節炎或嚴重的外傷,讓膝關節產生變形或疼痛,造成彎曲膝關節困難時,替換人工膝關節是一個選擇,但當人工膝關節置換成功後,患者面臨更大的挑戰即為「復健」。下肢腹健運動 2招改善術後不適蘇慧宜物理治療師指出,術後常見的後遺症包括有,關節僵硬無法彎曲或伸直,也可能會有下肢腫脹、痠痛等不適感,此時復健就很重要。復健運動有兩大目的,其一為強化大腿與膝蓋周圍的肌力,加強膝蓋的支撐力,其二為預防術後沾黏,改善術後疼痛並維持關節活動度。透過「下肢復健運動」,讓患者利用簡單運動就能改善術後不適:第一式【下肢滑行運動】坐於床上,患側膝蓋做彎曲、伸直的來回動作。維持下肢關節活動度。第二式【足踝幫浦運動】腳踝及腳趾同時用力往上翹,維持5秒鐘,再用力往下壓,停5秒後反覆進行15下,促進下肢循環,降低水腫。患者應克服疼痛障礙 持續復健術後復健運動對於人工關節的活動及傷口的恢復有很大的幫助,在可忍耐疼痛的範圍內,建議患者最好能克服疼痛障礙,進行下肢復健運動。蘇慧宜物理治療師提醒,接受人工膝關節置換術的病患在出院後,仍要持續做復健運動,在上樓梯時,好腳先上樓,再上患側。下樓梯時,患側腿先下,好腳再下樓。患者也應避免下跪姿、跳躍、劇烈運動、深蹲及蹲馬步等動作。術後6個月經醫師評估後,有些患者也可游泳、騎腳踏車,回復到正常生活。

降退化性關節炎風險 跑步比其他運動更有效

降退化性關節炎風險 跑步比其他運動更有效#退化性關節炎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根據美國《運動醫學期刊》研究,追蹤近9萬名跑步族群及健走族群發現,跑步族群中,罹患退化性關節炎或接受髖關節置換術的人,比健走及其他運動來得少。跑步能減輕體重、減少關節負擔研究分別追蹤7萬4,542名跑者7.1年,以及1萬4,625名健走者5.7年,結果顯示,從事不同強度、距離的跑步運動族群罹患退化性關節炎風險,比健走或從事其他運動者來得少;其中退化性關節炎風險少1成5到1成8,髖關節置換風險少了3成5至5成。研究結論指出,跑步比從事其他運動更能降低退化性關節炎風險,主因跑步可以幫助減輕體重,減少關節的負擔,並增加軟骨密度、彈性,對健康的促進遠大於危害。對於美國的這項研究,林口長庚醫院關節重建骨科主任李炫昇醫師表示,已有不少研究顯示,適度運動對關節的幫助遠大於損害,常活動關節可加速軟骨的新陳代謝。軟骨就像海綿一樣,存在骨頭與骨頭間,常受刺激可使彈性更好。運動時間在30分鐘內 一週不要超過5次適度的跑步對關節有益處,但跑馬拉松、鐵人3項等過量運動,因為強度過大或時間過久,可能造成關節磨損。如果不是長期的訓練或比賽的要求,每次跑步最好在5,000公尺內,運動時間應在30分鐘內,且一週不要超過5次,並配合適當的休息。關節已受傷的患者,最好不要以跑步當運動。振興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李林鍵也建議,跑步前應做5到10分鐘的暖身運動,可使用護具來保護關節,並選擇平地進行。運動結束後,應做10到15分鐘的緩和運動,避免運動傷害。(本文摘自/跟著名醫做 疾病不上身/今周文化出版)

O型腿恐致負重失衡?毛巾操助改善!

O型腿恐致負重失衡?毛巾操助改善!#退化性關節炎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即使沒有膝蓋痛的症狀,但有O型腿的人仍不在少數,「從小就是O型腿」的人也並不少見。但這不表示就可以忽視O型腿的問題。O型腿會引發身體負重失衡,特別是膝蓋內側的軟骨容易磨損,就會提高退化性膝關節炎發生的機率,再加上年齡增長的因素,膝蓋內側的股內側肌開始衰弱,便構成了膝蓋疼痛的條件。因此,應盡早進行「毛巾綁膝體操」,排除這些負面因素。 進行方法如下。首先準備一條毛巾或手帕,坐在椅子上,兩膝之下的部分併攏貼近後,用毛巾綁住固定,將雙手慢慢插入兩膝之間,手臂伸直插入直到手腕貼著膝蓋,維持此狀態的手臂稍稍施力,將大腿往外側輕推。請在起床後和就寢前,各做兩至三次。進行時,兩腿的小腿部分盡可能要保持緊貼,大腿往外擴張。小腿的部分是由外往內施力,大腿部分就會是由內往外施力。也就是說,對腿部施予造成O型腿相反方向的力量,就能預期腿部變直的效果。此外,不只O型腿,對於改善和預防膝蓋疼痛也有很大的功效。(本文摘自/1顆網球按摩!/高寶出版)

年輕人關節退化 「肌」極運動就對了

年輕人關節退化 「肌」極運動就對了#退化性關節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退化性關節炎並不是只有老年人才會罹患,仍然有些年輕人因為膝蓋曾經受過傷,以致容易提早出現退化性關節炎;而退化性關節炎的治療,除了藥物之外,很重要的就是得要好好保養關節,平常應該要積極運動,維持肌力,也能緩解退化性關節炎的傷害。勞力工作者恐在30幾歲就出現退化性關節炎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骨科主治醫師羅浩儒表示,通常退化性關節炎都在60多歲時才出現,但也有人是因為小兒麻痺症,腿部肌肉會萎縮,膝關節會因為不當的使用而較早退化,也有人是因為車禍,致使膝關節受傷,進而導致提早出現退化性關節炎,若是又從事勞力工作,就可能會在30幾歲就出現退化性關節炎。止痛藥吃太久會對正常生理功能造成負擔退化性關節炎仍以老年人居多,而且主要是以膝蓋最常見,羅浩儒醫師指出,退化性關節炎的治療,藥物只是其中一項方法,但由於服用藥物太久,仍會對正常的生理功能造成負擔;所以,退化性關節炎除了吃止痛藥之外,必須要依據退化的程度,進行復健運動治療,復健運動就是要做核心肌群運動以及訓練大腿與小腿肌力的運動。增強下肢肌力可減少軟骨關節壓力羅浩儒醫師進一步指出,退化性關節炎病人可以到復健科有儀器進行復健運動,或是去健身房有健身器材專門訓練下肢的肌肉,可以協助走路或是跑步時所需要的能量,因為膝關節承受了身體的重量,增強下肢的肌力,可以使軟骨與關節減少壓力。所以,退化性關節炎會造成的膝蓋疼痛,急性期可藉由藥物來控制疼痛,但是長久來說,仍應該要運動增加肌力,加強下肢肌肉力量,以及加強核心肌群力量,否則疼痛會沒法得到很好的緩解,屆時就得接受侵入性治療。羅浩儒醫師強調,退化性關節炎最嚴重的是要置換人工關節,或是自體血清注射以及玻尿酸注射,也可獲得緩解。(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人工膝關節還是卡卡?6大原因報你知

人工膝關節還是卡卡?6大原因報你知#退化性關節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有些退化性關節炎患者換人工膝關節後,老是感覺關節卡卡、不舒服,天氣變冷,症狀就更明顯。高雄榮民總醫院骨科部部長任振輝表示,根據臨床觀察,大約每10名接受傳統人工膝關節置換術的患者,就有1人術後感覺關節卡卡、不舒服。6大原因造成人工膝關節卡卡任振輝醫師分析,置換人工膝關節的患者,之所以感覺關節卡卡、不舒服,常見原因包括,第一、手術後膝關節兩側韌帶鬆緊不一。第二、人工膝關節與骨頭不夠密合。第三、由於疤痕較長,變天時疤痕攣縮,患者就可能不舒服。第四,患者術前因膝關節變形,已習慣特定角度施力,當角度矯正回來,患者不太適應新角度,就會感覺卡卡、不順。第五,患者術後復健運動做不夠,產生組織沾黏。第六,患者手術前血液循環不好、肌力不足,進而復原狀況不如預期理想。傳統人工膝關節置換術是將全部關節換掉,韌帶鬆緊的平衡,需要用肉眼、醫師個人感覺及經驗,因此較容易產生膝關節韌帶鬆緊不一等問題,由於傷口較大,疤痕攣縮可能更嚴重。近年來,隨著新科技發展,醫界開始運用機器人手臂進行膝關節、髖關節置換手術,在南部,高雄榮民總醫院近期引進機器人手臂關節置換術新科技,引發醫界、學界討論。機器人手臂關節置換術 復原時間大幅縮短任振輝醫師指出,這類機器人手臂關節置換手術只換掉磨損軟骨組織,不需挖掉整顆關節,並藉由機器手臂及電腦輔助人工關節植入位置、以及動態評估韌帶鬆緊程度,所以較不會韌帶鬆緊不一,屬於局部手術,可適用於單關節面、雙關節面磨損患者,患者術前需要經過電腦斷層檢查,手術中,也會隨時透過電腦系統進行評估、導引,幫助提升手術精準度。此外,手術傷口約傳統手術的1/3,復原時間大幅縮短,患者從入院、手術到出院,大約3天左右。任振輝醫師也提醒,民眾接受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後,要盡量避免負重,平常也要適當運動,以維持肌力,並注意不要跌倒,這樣才能幫助延長人工膝關節壽命。(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