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躁症

27歲業務 壓力激出腸躁症

27歲業務 壓力激出腸躁症#腸躁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27歲的小陳,是一名時常˙跑東跑西的業務,常常在吃完飯後,腹部陣陣絞痛,衝到廁所痛快一陣子後,卻又像個正常人,好像甚麼都沒發生過一樣,平常沒事偶爾發作便算了,腸子卻特別愛在公司案子多、工作壓力大的時候來作怪,讓他困擾極了。反覆腹痛 合併改變大便習慣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消化內科主治醫師藍鴻杰指出,小陳很有可能是「腸躁症」的患者,腸躁症是一種反覆性的腹痛、或腹部不適,合併改變大便習慣或狀態的症候群,病患腸道往往是「功能」上的異常,而非「結構」上的病變,因此,即便安排許許多多的消化道檢查,卻又找不出任何異常。每月發作逾3天 發作時間超過6個月藍鴻杰指出,要確定診斷腸躁症,病患在症狀上必須有腹部不適或腹痛,在發作頻率方面,過去的3個月內,每個月至少發作超過3天,發作時間則超過6個月,在排便方面,至少要符合下列任二種情況,腹部不適隨著解便而改善、腹痛發作伴隨著排變次數的改變、腹痛發作伴隨著糞便外型或質地改變。確認腸躁症的診斷後,到底病患腸子發生甚麼問題?原因可能包括:腸道蠕動的不協調、內臟神經的過度敏感、腸道黏膜發炎或是屏障出了問題、腸道內的「好菌」和「壞菌」比例失衡、大腦與腸道間的交互影響,也因為可能的原因甚多,又牽涉到腸道與神經系統間的交互作用,治療起來格外需要病患和醫師間的信賴與耐心等待。養成運動習慣 幫腸子寫日記藍鴻杰醫師強調,每位患者要治療時都要有的認知就是:腸躁症是可以控制的、慢性的、良性的症候群,首先,只要沒有禁忌,強烈建議要養成運動習慣,透過適當運動便可以改善腸躁症症狀,再來幫自己的腸子寫日記,記錄腸躁症發作日期,發作頻率,發作時的疼痛或不適程度,當時糞便狀態,以及當時所吃過的東西,透過腸道活動的日記和醫師溝通,病患會比較有機會用客觀方式知道自己問題在哪。 

壓力一來就想跑廁所 恐是腸躁症作祟

壓力一來就想跑廁所 恐是腸躁症作祟#腸躁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27歲的小陳,常常在吃完飯後,腹部陣陣絞痛。平常沒事偶爾發作便算了,腸子卻特別愛在公司案子多、工作壓力大的時候來作怪,讓他十分困擾。即便安排許許多多的消化道檢查,卻又找不出任何異常,經醫師診斷是「腸躁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消化內科藍鴻杰醫師指出,腸躁症非一種疾病而是一種反覆性的腹痛、或腹部不適,合併改變大便習慣或狀態的症候群。病患腸道往往是「功能」上的異常而非「結構」上的病變,在這群病患中,有些病患腹痛時會合併便秘,有些人則合併腹瀉,更有一群少見的病患則是混合著便秘及腹瀉交替發生。每月發作超過3天   時間超過半年藍鴻杰指出,要確定診斷腸躁症,病患在症狀上必須有腹部不適或腹痛。在發作頻率方面,過去的3個月內,每個月至少發作超過3天;發作時間則超過6個月。在排便方面,至少要符合下列任二種情況:腹部不適隨著解便而改善、腹痛發作伴隨著排變次數的改變、腹痛發作伴隨著糞便外型或質地改變。無法根治  造成原因繁多然而,若是出現所謂包括體重減輕、血便、持續性的腹部疼痛或是貧血等「危險徵兆」時,可能同時合併腫瘤或腸炎,須立即就醫檢查。而腸道蠕動的不協調、內臟神經的過度敏感、腸道黏膜發炎或是屏障出了問題、腸道內的「好菌」和「壞菌」比例失衡、大腦與腸道間的交互影響,都可能是造成腸躁症的原因,這些可透過適當運動、記錄腸躁症發作日期,發作頻率,來掌握病症及改善,但醫師也提醒腸躁症無法根治只能控制狀況。而坊間流傳吃益生菌可改善腸道狀況及腸躁症,藍鴻杰醫師說,目前並無明確數據證實益生菌有治療效果,頂多只有輔助功能;且若須服用膳食纖維、止瀉劑等,建議先跟醫師諮詢後再使用。 

樂閱讀/腸躁症會引發壓力嗎?

樂閱讀/腸躁症會引發壓力嗎?#腸躁症

答案是確定的。腸躁症會引起壓力,壓力也會引起腸躁症。目前已經有科學研究強力支持腸躁症和壓力會互相作用的理論。「食物不耐症」或「腸道菌叢失衡」在消化系統中所引起的發炎,會製造許多不同的化學物質,這些化學物質會幫助炎症的傳播。其原理如下:當這些化學物質進入血液、或是啟動身體的免疫防禦反應而形成「免疫複合體」時,免疫複合體會進入血流中,此時大腦的「下視丘」會偵測到這個動作(下視丘負責控管腦下垂體的活動,而腦下垂體是身體激素的總指揮)。下視丘一接收到身體有發炎的狀況時,就會釋放對抗發炎的激素。這種激素就是由腎臟上方的「腎上腺」所製造的「皮質醇」(可體松)。在腸道中造成身體不適的發炎物會刺激腦部腺體,此時大腦會下令腎上腺製造更多的壓力激素。如果這只是偶發事件,是不會對身體造成損害的,然而要是反覆發生,就會導致「過度壓力反應」,也就是正常的壓力反應會變得太容易、太常受到觸動,再加上日常生活中的壓力因素,還會讓腸道中的痛感提高「腎上腺疲勞」發生的機率。醫界誤以為只有在發生「庫興氏症」(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或「愛迪生氏症」(腎上腺機能不全)時,腎上腺的運作才會有問題。更糟糕的是,升高的皮質醇會減少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的分泌濃度,進而阻礙腸黏膜的修復。腸躁症還會引起另一種身體機制:由腸躁症所導致的壓力會在腸道內觸動立即性的神經刺激。腸道對人類非常重要,被稱為「人類的第二大腦」,因為腸道中有數量龐大的神經可以接收或傳導訊息。如果胃部或腸子感到不舒服,「中樞神經系統」會在瞬間接收到這個訊息,此時身體會處在「交感神經模式」,當你感到受威脅,需要進行搏鬥或逃跑時,身體也是處在同樣的備戰模式。這個「警戒」模式會把預備供給消化系統的血液轉到身體的大肌肉群,一旦消化功能缺乏血液的幫助時,就會加速惡化舊有的消化問題,形成惡性循環。罹患腸躁症一段時間後,患者承受的就不只是外在的生活壓力,還得加上體內製造的壓力因子。在大多數的腸躁症療程中,得同時內外治療才能得到最佳療效。(本文作者/安東尼.海恩斯、安托奈特.塞維爾)(摘自/食物不耐聖經/大寫出版)

一緊張就拉肚子? 恐是腸躁症作祟

一緊張就拉肚子? 恐是腸躁症作祟#腸躁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顏賽芬/綜合報導)你的腸胃很會「挑時間」作怪嗎?一遇到重要的事,例如考試或面試,總會想拉肚子、跑廁所嗎?那你可能有腸躁症的問題!腸躁症指的是情緒緊張造成腸胃蠕動不規律,導致腹瀉,是現代人常見的毛病。萬芳醫院內科醫師鄭照霖表示,女性罹患腸躁症的比率比男性高出2倍,可能是心思細膩、完美主義作祟。鄭照霖表示,腸躁症又稱為大腸激躁症,屬於一種功能性的腸胃障礙,患者會出現腹痛、脹氣的症狀,但疼痛的感覺會在解便之後舒緩。不過,腸躁症的症狀不一定是腹瀉不止,有些病例會出現便秘、腹瀉交互發生的情形,糞便帶有黏液物,或解便有解不乾淨的感覺。若無嚴重症狀 放鬆、紓壓就能改善目前台灣腸躁症的盛行率約3%-20%左右,女性的罹患率比男性高,個性容易緊張、完美主義的人,也比較容易得到腸躁症。所幸,腸躁症並非嚴重的腸道疾病,如果沒有併發嚴重的症狀(如血便、體重減輕),其實無須服藥,適時紓解壓力、控制飲食,就能改善。

考生壓力過大 易罹患「腸躁症」

考生壓力過大 易罹患「腸躁症」#腸躁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國中基測報名在即,大部分學生都很容易緊張,且同時合併有拉肚子、心悸、胸悶、頭痛等症狀,以致於記憶力減退、不容易專心、讀書效率不佳。一名國三學生至門診就醫時就表示心情煩躁、無法定下心來,總覺得胸悶、坐立不安、失眠的情形,晚上雖然疲倦,又難以入眠,因頻頻腹瀉至腸胃科求診,醫師則診斷為壓力引起的「腸躁症」。台南市立醫院身心科醫師胡慧芳表示,這名國中生是典型青少年焦慮症的患者,患者常常合併有憂鬱與焦慮的症狀。個人體質因素與課業問題、同儕互動、以及經濟與家庭因素等環境壓力,都是造成焦慮症的病因。它的症狀除焦慮緊張外,也會合併自律神經失調,包括頭痛頭暈、心悸胸悶、腸胃失調、手腳發麻等。若無適當治療,除導致考試表現失常外,症狀也會持續到成年期。在治療方面,可以同步採用放鬆訓練、心理治療與藥物治療。在家庭方面,父母的期待與子女情緒困擾有密切關係。期待過高,會令孩子過度焦慮,對學習產生負面影響;但過低的期望,孩子也會缺乏學習動機,如何給予子女適當的期待和支持,為人父母需要智慧。胡慧芳建議以下四點,一、放鬆訓練,藉由一整套的鬆弛練習,以「腹式呼吸」為核心,教導個案學習調整自己的呼吸,放鬆自己的肌肉,以便能緩和並控制生理焦慮的反應。二、認知治療,探討個案過度擔心的想法是否合理,並找出適當的替代性想法。適當且持續的運動。三、「每週三次、每次三十分鐘、心跳一百三」有助放鬆身心、改善睡眠。四、良好的壓力管理。控制不必要的氣力的損耗;增加個人適應環境的力量。五、足夠的人際支持與情緒宣洩

忽略腹痛!當心小問題變大毛病

忽略腹痛!當心小問題變大毛病#腸躁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經常有人說,牙痛不是病,痛起來卻要命。而腹痛就是病,痛起來卻搞不清楚是什麼毛病?很多人都以為肚子痛就是拉肚子,其實不只是這樣,肚子裡的臟器很多,沒有注意嚴重居然會有生命危險,甚至讓你一天跑好幾次廁所,你什麼事都不用做了!急性胰臟炎最常見的主訴是腹痛。為持續且強烈之疼痛。疼痛常反射至背後,病人常會彎腰曲膝來減輕疼痛,因為胰臟位於胃的後面,故會有噁心或嘔吐之情形。急性胰臟炎是最常見的消化系統死亡率極高的急症疾病之一,也是疼痛感相當劇烈的疾病。內科教授林杰樑表示,有以下生活習慣的人應該要多加注意,包括:晚餐喜歡吃高油脂食物、有吃鈣片或高鈣食品的習慣、經常喝酒應酬。一般認為酒精可能會使胰管產生蛋白栓子而阻塞胰管,從而導致胰臟炎的發生。另外,造成急性胰臟炎的原因,包括高血脂症、高血鈣症、服用某些特殊藥物。嚴重的病人可能併發急性腎衰竭、呼吸衰竭,甚至有生命危險。平時要選擇瘦肉,青菜與五穀類,或多吃堅果類、芝麻,避免洋蔥、汽水易脹氣的食物。另一種常見的腹痛便是腸躁症,統計顯示,消化內科門診的患者中,功能性胃腸疾病病人約佔就診病人的70%以上,腸躁症患者大約佔了1/3。18-30歲是腸躁症的好發年齡。生活壓力大、容易焦慮、平常的運動就是走路、蔬菜的攝取不到肉類的一半有這些習慣的人較易罹患。林醫師指出,女性的發生率高出兩三倍;經期症狀加劇,故荷爾蒙可能對腸躁症有影響。因不明原因,腸躁症患者對一些對常人不會有影響的刺激反應強烈。由食物、藥物或情緒產生的氣體或壓力都會引起腸躁症。腸躁症的患者會發現在緊張的情緒下其症狀和發生頻率會加重。雖然不會造成其它嚴重疾病,但嚴重的患者一天會跑三次以上廁所,時常影響生活及工作。預防及解決腸躁症的方法,必須做飲食記錄,紀錄自己吃的食物哪些容易造成腹瀉,就必須少吃那些食物,最重要還是要調適心情適度釋放壓力。

緊張就想跑廁所 當心腸躁症找上門

緊張就想跑廁所 當心腸躁症找上門#腸躁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現代人工作忙碌,壓力大,遇到重要會議、考試就會肚子痛,想上廁所,如果這樣的症狀常常發生,可能是腸躁症已經找上門了。根據統計,腸躁症可能是腸胃科門診求診患者最常見的診斷之一,許多患者也會因為症狀不明顯而未就醫。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消化內科醫師吳炳燁說,腸躁症的症狀其實非常多元化,主要症狀是腹部絞痛或不適,合併排便習慣的改變如腹瀉或便祕等,而且症狀多半發生在清醒的時候。然而,這個疾病的診斷必須排除其他腸道疾病,如感染、腫瘤等。因此,如果患者合併嘔吐、血便、體重減輕、半夜醒來腹痛等症狀時,可能並非單純腸躁症,必須儘早就醫。腸躁症的分類可分為四型,腹瀉型、便祕型、混合型、其他無法歸類者。要診斷腸躁症必須先排除其他疾病,需先行安排包括:糞便、腹部X光、腸鏡等檢查。在排除其它疾病後,目前臨床上對於腸躁症的診斷定義為過去三個月內反覆發作的腹痛或不適,每個月發作大於三天,且合併以下條件至少兩項:1.腹痛在排便後會緩解。2.腹痛會合併排便次數改變(腹瀉或便祕)。3.腹痛會合併糞便變軟或變硬。由於腸躁症的症狀複雜,成因也多,目前的藥物治療多半以緩解症狀為主,如腹瀉可用止瀉藥物,便秘則可使用促進腸道蠕動藥物,即能改善生活品質。針對精神緊張的患者,也可考慮使用低劑量的解焦慮或抗憂鬱藥物。吳炳燁醫師建議,病患除了用藥之外,可以記錄自己的生活作息,尤其是飲食,如果會加重自己症狀的食物應該盡量避免,可多攝食纖維。此外,適度運動、規律生活作息,以及壓力的調適,都有助控制並減少發作頻率,而坊間的益生菌,目前沒有足夠證據顯示它對於腸躁症有顯著的療效,研究顯示,在以腹瀉為主的腸躁症患者使用益生菌可能有幫助,建議患者與醫師充份討論後再使用。

頻繁使用眼藥水易罹乾眼症? 醫師:兩者沒關聯

頻繁使用眼藥水易罹乾眼症? 醫師:兩者沒關聯#腸躁症

上班族長時間盯著電腦螢幕看眼睛容易乾澀,習慣拿起市售的人工淚液或眼藥水來幫眼睛補充「水分」,但卻有大陸網站指出,一天點眼藥水的次數超過6次,其實更容易罹患乾眼症!對此,署立豐原醫院眼科主任楊逸儒認為這兩者之間並沒有絕對的關聯性,反而是乾眼症的患者還必須靠著點眼藥水來緩解不適。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