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

家長緊迫盯人 反致孩子課業不專心

家長緊迫盯人 反致孩子課業不專心#親子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喬喬一進門就一屁股坐在電視機前面,也不管書包還背在身上,就拿起遙控器按啊按地。「你給我把書包拿回房間!」從廚房出來的媽媽,看見他這副懶散的樣子,忍不住唸了起來。「喔!」喬喬敷衍地應了一聲之後,心不甘情不願地走進房裡,放下書包後又在房裡發起呆來。孩子一個口令一個動作 是家長共同困擾媽媽發現他怎麼那麼久還沒出來,跑進房間裡沒好氣地說:「你在幹嘛啊?我不是說過回來要先寫功課嗎?趕快把書本拿出來呀!」喬喬坐到書桌前,慢吞吞地拿起書包,媽媽見狀立即衝上前,一把抓起書包,把寫作業需要的東西全部拿了出來!十分鐘後,媽媽又跑進房裡看,結果發現喬喬只寫了幾個字,不悅地說:「你動作那麼慢,作業是要寫到多晚?把聯絡簿打開來!」「今天有什麼作業?有國語習作喔!國語習作拿出來!」「快一點寫!」孩子動作慢就算了,而且還一個口令一個動作,這一點,相信是很多媽媽共同的困擾。媽媽緊迫盯人 孩子無法自發專注於課業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媽媽跑來問我:「阿鎧老師,為什麼我的孩子總是拖拖拉拉,一定要我一直盯著才寫功課,有什麼方法可以讓他快一點嗎?」這些媽媽們是否曾想過,就是因為她們緊迫盯人,不斷耳提面命的方式,才讓孩子寫作業不專心?因為他們只要聽到媽媽的指令後再行動就好了,不必去思考自己接下來要做什麼、該怎麼做,因此專注力自然不在課業上,反而想到了手機遊戲。結果媽媽「苦口婆心」的教導,孩子卻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讓媽媽更加生氣!(本文摘自/請問阿鎧老師/平安文化)

講座/開啟幸福「心」對話

講座/開啟幸福「心」對話#親子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母親與孩子之間雖是骨肉相連,心卻不一定相通,如何聽得懂彼此的「心聲」,關鍵秘訣是什麼呢?正值發育期間的孩子們,有健康的身體才能提升學習的專注力。小孩挑食或長期外食,容易營養不足或過剩,而牛奶均衡的養分,對幼兒、青少年成長過程的營養補充有很好的幫助。有鑑於此,魅麗雜誌將於12/28(四)舉行「開啟幸福「心」對話」講座,講座上半場由資深媒體人楊月娥分享親子溝通術以及相處之道,下半場由營養師宋明樺分享如何選擇食物與均衡飲食,幫助孩子頭好壯壯,會後提供鮮乳試飲。講座免費入場,因座位有限,需事先報名。歡迎家中有孩子的民眾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心智飲食-預防失智症時間:106年12月28日(四)晚上19:00-21:00地點:台北信義誠品旗艦店6F視聽室(台北市松高路11號6樓,捷運市府站2號出口)洽詢:02-2362-6068(周一至周五10:00-18:30)      或上魅麗官網www.camelia.com.tw線上報名

慟!母攜子輕生 5字訣防憾事發生

慟!母攜子輕生 5字訣防憾事發生#親子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1名林姓母親,疑似因與丈夫起口角,帶著4歲兒子與2歲女兒在家中燒炭自殺。上大夜班的父親未察覺異狀,在家中呼呼大睡,幸虧警覺性高的幼兒園老師與鄰居發現異狀上門詢問,才及時將母子3人送醫急救。長期壓力加上衝突事件 易造成憾事發生家扶基金會蒐集2017年1至11月的兒保新聞事件,統計發現,迄今已有8件家長殺子及自殺案件,已造成10名兒童青少年死亡。家長須重視兒童自身權益,尊重自由個體,這些未成年、無自我保護、無反抗能力的兒少,不能淪為家長情緒處理管道與出口。家扶基金會執行長何素秋表示,近年殺子自殺事件,家庭未必是經濟弱勢,源自於家庭面對長期壓力時,再遭遇兒童照顧、夫妻衝突等重大事件,容易造成憾事發生。家長應留意自身情緒,若發現無法有健康的身心和精神狀態,應立即尋求親友、社福機構、醫療等管道協助。「兒保好鄰居」5字訣 共同守護兒少安全兒童保護領域上仍存在許多責任通報無法顧及的死角及未盡之處,家扶為預防兒虐事件的悲劇發生,積極推動「兒保好鄰居」,除了強化政府與通報機制,更需要從個人出發、串聯社區鄰里,建構兒少保護網絡,積極預防兒虐事件發生。「兒保好鄰居」推動宗旨如下,邀請全民行動: 「兒」-兒少重視/社會大眾重視兒少童保護,預防受虐情事再發生。 「保」-保持關心/落實關心、為兒少發聲。 「好」-好好傾聽/用心聽孩子的聲音,善盡保護、並教導自我保護。 「鄰」-鄰里通報/發現有異,主動詢問與通報,與公部門合作。 「居」-居安思危/共同預防兒少受虐風險,企業、商店、鄰里一起來。何素秋執行長表示,保護兒童不能只是口號,我們都不應做為「局外人」。加入「兒保好鄰居」,從個人、社區鄰里著手,建構兒童及少年保護網絡,預防工作才能發生積極功效。詳請可撥打家服專線0800-07-8585洽詢。

親子相處磨合難 同理心是決勝關鍵

親子相處磨合難 同理心是決勝關鍵#親子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想要接住特殊孩子的情緒球,最快的方法就是用「同理心」來和他互動,換言之,就是看懂他的感受,讓他知道自己是被了解、被接納。這樣他就不會越來越火大,甚至可以緩和情緒強度。同理心,是熄滅孩子怒火的最佳利器。比起幫忙想解決辦法 不如積極傾聽但家長往往因為太愛孩子而捨不得他受苦,只要他一發脾氣或苦惱著來求救,就彷彿變身自動導航系統,開始想幫孩子解決問題,沒意識到孩子真正需要的是被傾聽。更沒察覺到敏感又總被誤解的特殊孩子,對於自己不被了解的反應比一般人強烈很多。所以,家長用錯策略,會讓彼此都很挫敗。其實,家長只要改變說話的態度,孩子就跟著不同了!此時,「積極聆聽」可讓孩子迅速消減火氣。父母的包容傾聽 讓孩子更配合教導因為,這代表父母懂他的心、關心並接受他的感覺,能滿足隱藏在孩子生氣背後的傾聽需求。若做不到積極聆聽,也可用保持沉默的「消極聆聽」來表達接納,透過這非語言的訊息,讓他感受到已被接受。當家長能包容孩子的負面情緒、體諒並允許他可以沮喪後,孩子會感到舒服而覺得和父母很麻吉,自然願意配合教導,如此就能讓教養更輕鬆了。另一方面,父母看懂孩子行為背後的情緒之後,會更寬容孩子的脫序行為,自己的情緒自然更淡定。(本文摘自/暴走小孩,淡定父母/心靈工坊)

教導自閉孩子 掌握7要點更貼心

教導自閉孩子 掌握7要點更貼心#親子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同理孩子,可依狀況選用「積極聆聽」或「消極聆聽」的對待態度。積極聆聽可迅速搭建親子間良好的關係橋樑,不過有些細節需要注意: 先「傾聽」,也就是去讀懂孩子的心,進到他的感覺中首先,要做的是專心看著孩子,認真聽他說話,不插嘴,即便他是錯的。 觀察他的肢體語言包括姿勢、表情、語氣、眼神,是否與他描述的內容一致,才能發現孩子真正的情緒。特殊孩子常常辭不達意,明明在抱怨很生氣的事,但臉上卻掛著微笑,這時,就要去區辨他內在的情緒是生氣?還是害怕自己生氣?或是其他?當他說的話和肢體語言矛盾時,建議去相信非語言部份所傳遞出來的訊息。 幫孩子說出他現在的情緒和想法如果推斷不出孩子的想法,就描述他正在做的動作。這用意是告訴孩子,我了解你,我和你站在同一陣線上;另外,也是教他認識及表達自己的情緒,此方法尤其適用於中、重度的自閉兒。在說出小孩此刻的情緒想法,須留意以下七點:1) 用積極聆聽的回應句型不同認知程度的孩子,因理解力的落差需用不同方式來表達同理心。2) 不要否定孩子的感覺想法。重點是要說出「孩子」的感覺或想法,不是家長的。3) 把情緒轉換成語言。特殊孩子往往不太能正確表達自己當下的情緒,尤其,沒口語(指話說不出來)的自閉兒童,更是常常使用肢體語言來表示情緒。4) 同理孩子現在、此時此刻的感覺想法。5) 不要批評及建議,這會讓孩子很難思考自己的問題或負起責任。6) 說錯孩子情緒而讓他更火大,或是他拒絕母同理父母時,最好順著他、靜靜地接受。7) 孩子在分享想法時,不要趁機教育。這樣他會覺得父母很無趣,而關上溝通大門,家長不知其中緣由,還很疑惑為何小孩都不和自己說話。執行上述七點時,有個極重要的概念,那就是家長在和孩子說話的同時,也要分心來傾聽自己的話,以分辨出自己正用哪種方式來說話。 留意身體反應人天生可感知對方的情緒,在和生氣的人互動時,身體也會感受到壓力及緊繃,有學者認為這現象是「生理同步」。因此,當孩子表達不出真正感覺時,家長或許可透過此刻的身體感知,來推論他的情緒狀態。同理完孩子後,可以問他需要父母幫什麼忙,說不定,這時他已沒事了。記住!孩子真正想要的是父母能感受到他的沮喪,因此,同理的重點是讓孩子知道,父母了解他、懂他的感覺,父母不需急著表達自己的感覺或下指導棋。(本文摘自/暴走小孩,淡定父母/心靈工坊)

研究:語調、表情比談話內容更被信任

研究:語調、表情比談話內容更被信任#親子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特殊孩子和一般人不一樣,反應指令的時間較慢,所以家長須依他的特質,給予他足夠的時間來回應。一個指令只要求一個動作,並給予5~15 秒反應時間。萬萬不可下完指令後,看到孩子沒立刻動作,便不耐煩地斥責他,這會點燃既委屈又不擅表達的特殊孩子的怒火。適時鼓勵孩子 增加繼續保持動力此外,當孩子完成要求時,別忘了給予增強鼓勵,如:笑著稱讚他、抱抱他,或給他一瓶喜愛的果汁,這都會提供他繼續做下去的動力和能量,久而久之,就能培養出孩子的好行為了。就某個程度來說,訓練特殊孩子和訓練寵物的原則一樣。其實,在大人的世界中,也有類似的例子,比方上班族因公司遲到扣薪規定而被訓練出準時出勤的行為。研究指出,當一個人說話的語調、面部表情和肢體語言,即非言語溝通部分,和他說話的內容不一致時,對方會傾向相信他的語調、面部表情與肢體語言,而不是他所說的話。簡言之,即使你不說,別人也會透過語氣表情感受你真實的態度和情緒。因此,想要有效教養天生可洞察對方真心的特殊孩子,展現接納語氣、表情和肢體語言是成功關鍵。面對孩子行為脫序 家長先穩定自己情緒話雖如此,但在面對孩子一而再、再而三的脫序行為時,要家長不動怒地接納包容,真的很困難。建議家長們先穩定自己情緒,接著以和緩篤定的語調、真誠的表情及敞開的肢體動作,展露出接納而非拒斥的態度,就能讓孩子聽話。即使說話的內容是在指正他,孩子卻可在沒有情緒迷霧的遮掩下,看到對方了解接納的真心,而願意接受教導。遵循良好的溝通原則,可協助孩子正確接收家長的指示,不但父母教養起來輕省,孩子也減少發飆、耗費能量的機會,讓親子雙方都更輕鬆快樂。想讓特殊孩子願意聽家長的話,得配合他的天生特質,用他能接收進指令的溝通方式才行。

想來個親子對話 先叫孩子名字更有效

想來個親子對話 先叫孩子名字更有效#親子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在給指令前先叫孩子的名字,引起他的注意,並從他的反應來判斷他是否真的聽見。許多特殊孩子有注意力不足的現象,所以要用這個方法幫助他回神。如果他真的沒聽到,家長卻一味認為他說謊、傲慢而堅持要他認錯,雙方就會僵持不下。因此,建議在要求孩子做事時,一定要先確認他已經聽進指示了。給孩子指令時叫名字、眼神注視 確認對話進行另外,孩子確實有時因想要逃避,而推說以為父母是在叫別人。因此,下指令時必須先叫名字,讓孩子沒機會說他誤會了。同時,家長叫喚孩子時,一定要注視孩子,以確實表明正在對他說話,讓他沒有模糊地帶可以逃避。這也是表達對孩子的尊重。在改變孩子問題行為策略中,尊重是最基本的要素。然而,父母常因太忙而想取巧地遠距指揮孩子,例如:媽媽人在廚房,卻高聲喊叫客廳裡的孩子做事,這樣通常效果不彰。下指令時說重點 不摻雜焦慮、擔心一般來說,特殊孩子專注的時間很短,加上擷取別人話裡重點及真意的本事也弱,往往只接收到一連串話語中的某個片段,且非核心重點。因此,父母在下指令時只要說重點就好,不要夾雜自己的焦慮、擔心,或可能承擔哪些後果等補充說明。不然,孩子非常可能根本沒接收到重點,或只聽到後果,就開始和父母爭論抗拒。指令要具體、有規則、無爭議。輕度亞斯伯格症的孩子最擅長抓住父母語病來辯論,而且還會把話題引到完全不相干的事情上。若家長真的順著他的邏輯來澄清,就落入他的圈套了。更何況爭吵時,家長須花很多時間來處理孩子的頂嘴、不服從,此時雙方純粹在角力,沒人要妥協,只想壓制對方,如此只會不斷消耗愛的存款,讓親子相處的品質下降。(本文摘自/暴走小孩,淡定父母/心靈工坊)

要孩子事事跟上別人 不如發掘獨特強項

要孩子事事跟上別人 不如發掘獨特強項#親子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特殊孩子的家長都會傾盡心力地設法提升孩子的能力,然而不爭的事實是,孩子真的有天生限制,就算傾家蕩產也不能改變其限制。倘若父母不願承認這點,硬是想要打破這個事實,恐怕會徒勞無功。孩子這輩子做不來的事,是老天的安排,箇中原由也只有老天明白,家長真的不用自責,更無須與老天爭長短。與其加強孩子弱項 不如努力找出強項與其費心去增強孩子的弱項,還不如努力找出孩子的強項,將他人生的聚光燈由不足處轉移到長處,讓他在天賦的舞台上發光發熱。至於孩子的短處,只要盡量往社會中間值靠攏,縮短他團體適應的不便距離就好。現在,我會鼓勵兒子去做他能專注的事,不再計較這事是否能幫助他出人頭地、發大財。我相信一枝草一點露,老天既然讓他活下來,自然會照料兒子的一生。說實話,我也不能證明孩子的將來是否會如我所願,但在不確定的恐懼和期待之間,我寧可挑選正面的盼望。允許並陪伴孩子傷心 家長也能避免情緒包袱至於如何處理孩子的情緒,當您看到孩子傷心,最健康的做法是「允許並陪伴」他走過這悲傷的歷程。例如:孩子因交不到朋友而亂發脾氣,媽媽只要靜靜將他摟在懷中,直到他不再啜泣,就足以安撫孩子受傷的心。要做到這程度並不容易,第一步就是區分出現在傷感的心情是孩子的而不是你的,在平靜的心態下,就能給予孩子所渴望的被接納感了。當家長釐清眼前困擾的責任歸屬、區辨出情緒是自己的還是孩子的之後,心情自然輕鬆不少,因為無須盲目承擔他人責任和情緒包袱,便可清明地找到教養可著力處。(本文摘自/暴走小孩,淡定父母/心靈工坊)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