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齒

誤用抗生素 體內好菌被殺光、牙齒變黃

誤用抗生素 體內好菌被殺光、牙齒變黃#牙齒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根據調查,台灣有三成三的兒童吃抗生素,沒有對症下藥,長期誤用不僅病沒有醫好,還可能導致嚴重腹瀉,甚至造成抗藥性;吃錯誤的抗生素,還有可能造成牙齒變黃甚至影響生長發育,體內好菌都破壞殺光。吃錯抗生素,也可能會影響牙齒會變黃,因為四環黴素會造成牙齒有顏色,而且使牙齒的發育受到影響,同時也會造成骨頭有顏色,導致長期的後遺症。治療黴漿菌如果用四環黴素,使用兩到三個星期就會牙齒變黃,所以禁止開給八歲以下服用。另外還有會影響幼童的抗生素,還有奎若酮會妨礙幼童軟骨生長,A抗生素本來應該對付A細菌,但有醫師可能因不了解用藥,誤拿來對付B細菌,造成全台超過三成三12歲以下兒童處方吃了不該吃的抗生素,最怕這樣錯愈大抗藥性更大,好菌也無辜被殺光。台大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黃立民呼籲,18歲以下的兒童青少年,生病最好優先給兒科醫師看診,降低誤用抗生素風險,而且應詢問醫師、哪些藥物是抗生素、用途為何,如果必須用抗生素治療,也應把藥全部吃完,以避免產生抗藥性。

春節大魚大肉 你受的了!牙齒受的了嗎?

春節大魚大肉 你受的了!牙齒受的了嗎?#牙齒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造成牙齒敏感的起因很簡單,就是牙本質外露。聯合醫院牙科醫師賴智信解釋,牙本質位於牙齒琺瑯質下層,是比琺瑯質還軟的牙齒組織,當琺瑯質磨耗掉而牙本質組織逐漸外露時,就會導致牙齒敏感。吃、喝熱冷或酸甜食物及飲料,對牙本質小管會形成刺激來源,引起牙本質小管內的液體流動,進而使其神經末梢產生反應,牙齒就會產生短暫而尖銳疼痛。據估計,國內約三成民眾有敏感性牙齒問題,67%在吃冷的食物或喝冷飲時會感到牙齒疼痛,35%在吃熱的食物或喝熱飲時會感到牙齒疼痛,51%吸到冷空氣會感到牙齒疼痛,而47%吃甜食會感到牙齒疼痛。賴智信解釋敏感性牙齒形成與幾個因素有關生物性的肇因:牙齦隨著年齡增加而萎縮,使沒有琺瑯質保護的牙根部露出。飲食習慣不正確:常吃高酸性食物,可能造成牙齒表面琺瑯質的脫鈣。番茄、柑橘類水果、可樂、果汁等酸性食物容易侵蝕牙齒琺瑯質。刷牙方式不當:太常刷牙、刷牙太用力或使用硬毛牙刷、選用粒子較粗的牙膏,均會磨損牙齒琺瑯質。過度咬合磨耗:吃檳榔、愛啃硬物等行為,都會使咬合面過度磨耗。嚼食冰塊、硬糖果、芭樂子、甘蔗等,也可能導致牙齒破裂。磨牙或牙關緊咬:睡覺時有磨牙習慣或緊張整天咬著牙。病理性的肇因:牙垢、牙結石堆積導致牙齦發炎、牙周病。很多民眾誤會洗牙會傷害琺瑯質、造成牙齦萎縮。其實洗牙為機械性刺激,有暫時性痠痛及術後痠痛情形都屬正常,並不會傷害琺瑯質、造成牙齦萎縮。反而是牙齦炎、牙周病緩解後,牙齦會萎縮使牙根暴露,下層牙本質根部外露表面更多,所引致敏感性牙齒,牙齒會有愈冷會敏感的現象。大部分的人在刷牙時遇到痠痛區域,因為怕痛總會輕刷兩三下或略過。長期下來,痠痛區域的清潔不夠,輕則導致淺層蛀牙或牙齦發炎,重則可能造成牙髓炎或嚴重牙周疾病,甚至也許必須將牙齒拔除。美白、漂白或修磨牙齒也易使牙齒痠痛。大約六成的人在牙齒漂白後會變成敏感牙。但只要術後牙齒塗氟,或使用降低敏感性的牙膏即可恢復正常。

就醫時如有怪現象 應提高警覺免吃虧

就醫時如有怪現象 應提高警覺免吃虧#牙齒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近年來國人對牙齒的保健觀念已有了顯著地進步,但是不管任何年齡,還是免不了會遇上裝置假牙的可能,近日有媒體報導指出,部分不肖業者將原廠貨的假牙材料混裝其他來源原料後,以原廠貨之名製成假牙,疑似因此造成民眾到牙醫診所裝假牙後,出現口腔化膿潰爛的情形。澎湖縣政府衛生局呼籲,民眾前往牙科診所裝假牙時,應注意診所及醫師的合格證書,假牙材料是否領有衛生署醫療器材許可證,看清以上「三證」,才能確保牙齒的醫療品質和健康。最後衛生局也提醒民眾,在醫療院所就診時,如發現怪異情形,可詢問醫師,詳細的診療過程及所使用的醫療器材,是否具有衛生署核准的許可證字號,並要求檢視醫療器材之標籤、仿單及包裝的標示內容,看清是否有廠商名稱、地址、品名、許可證字號、批號、製造日期等資訊,並可至食藥局網站以產品名稱、廠商名稱、許可證字號等關鍵字查詢比對,確認產品的合法性,以維護自身權益。

氟漆可降低齲齒率 澎湖3-5歲童免付費

氟漆可降低齲齒率 澎湖3-5歲童免付費#牙齒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齲齒是臺灣地區兒童口腔中最常見且嚴重的疾病,乳牙兼具咀嚼、發音及美觀,並會影響恆牙的發育,甚至會影響學童的生長、發育,以及日後人格與心理之發展,過去家長常認為乳牙遲早會掉,所以不必治療,或是乳牙蛀牙掉了恆牙才長得出來,而導致家長對幼兒乳牙之蛀牙並不關心,而造成幼兒早期性蛀牙偏高。 國外調查顯示,蛀牙率高的小朋友,體重通常比同齡小朋友輕,除非完成治療,才能迎頭趕上潔牙的目的在於減少牙菌斑堆積,記住三餐飯後要刷牙、吃完東西三十分鐘內要刷牙、每次刷牙至少三分鐘以上「刷牙333」口訣,就可有效減少牙菌斑堆積。 氟漆已於歐美已推動二、三十年,使用方便,安全性與牙膏一樣,用法為牙醫師以刷子塗抹於牙齒表面上。其特點為在潮濕的牙齒表面仍可使用,且存留的時間長,並持續釋放氟離子等優點,適合使用於學齡前的孩童。 國民健康局表示,塗氟漆可降低恆齒齲齒率46 %,乳齒齲齒率33%,而氟化物的使用是WHO目前公認最經濟、安全、有效之齲齒防治措施,使用適量的局部性的氟化物,如氟膠、氟漆、含氟牙膏、含氟漱口水等,直接塗抹於牙齒表面,讓牙齒表面吸收,可達到預防齲齒的效果,「氟」就像是牙齒的維他命,可以讓您寶貝的牙齒減少蛀牙並且更加健康。 澎湖縣衛生局提醒縣民針對滿3歲未滿5歲之學齡前兒童皆可享有「牙齒塗氟漆」服務,每半年由政府補助一次,家長不需要額外付費,請攜帶健保卡到健保局特約牙科醫療服務機構即可接受半年一次的免費塗氟!澎湖縣衛生局長鄭鴻藝提醒家長利用孩子在寒假期間進行「牙齒塗氟漆」這項口腔保健活動,除了適當的使用氟化物來預防蛀牙外,並應養成飯後、睡前刷牙的良好口腔衛生習慣、減少甜食的攝取,定時接受牙醫師的診治,才能真正地照顧牙齒的健康,藉由多管齊下,善用氟化物,如膠似漆包覆在牙齒,預防蛀牙,從「齒」健康。

餐後酸鹼值驟降 把握黃金10分鐘潔牙

餐後酸鹼值驟降 把握黃金10分鐘潔牙#牙齒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每逢農曆年尾,聚餐、尾牙總是少不了,但小心飲食若沒節制,吃太多可能會導致口腔長時間維持在酸性狀態,易引發蛀牙、牙齒酸蝕、牙痛等問題。牙醫師郭家群就指出,進食後的黃金十分鐘為關鍵,掌握關鍵10分鐘潔牙,就能長保牙齒健康。一般用餐完後口腔酸鹼值會驟降到5.5以下,若口腔長時間處於弱酸性,牙齒表層保護免於蛀牙的琺瑯質,便會受到侵害而崩落,進一步還會往內傷害象牙質,更嚴重則會讓牙本質外露,釀齒質敏感或蛀牙的情形發生。若在外用餐不方便刷牙,則可先以無糖口香糖嚼食10分鐘替代。郭家群提醒民眾,早晚使用含氟牙膏刷牙、每半年定期檢查牙齒、利用方便取得的無糖口香糖清理牙齒、避免過量食用甜食、含糖飲料,掌握此4守則,就可輕鬆降低牙齒受傷害的風險。

餐後酸鹼值驟降 把握黃金10分鐘潔牙

餐後酸鹼值驟降 把握黃金10分鐘潔牙#牙齒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每逢農曆年尾,聚餐、尾牙總是少不了,但小心飲食若沒節制,吃太多可能會導致口腔長時間維持在酸性狀態,易引發蛀牙、牙齒酸蝕、牙痛等問題。牙醫師郭家群就指出,進食後的黃金十分鐘為關鍵,掌握關鍵10分鐘潔牙,就能長保牙齒健康。一般用餐完後口腔酸鹼值會驟降到5.5以下,若口腔長時間處於弱酸性,牙齒表層保護免於蛀牙的琺瑯質,便會受到侵害而崩落,進一步還會往內傷害象牙質,更嚴重則會讓牙本質外露,釀齒質敏感或蛀牙的情形發生。若在外用餐不方便刷牙,則可先以無糖口香糖嚼食10分鐘替代。郭家群提醒民眾,早晚使用含氟牙膏刷牙、每半年定期檢查牙齒、利用方便取得的無糖口香糖清理牙齒、避免過量食用甜食、含糖飲料,掌握此4守則,就可輕鬆降低牙齒受傷害的風險。

小孩乳牙掉光沒差?可能影響恆牙與美觀甚大!

小孩乳牙掉光沒差?可能影響恆牙與美觀甚大!#牙齒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你也認為小孩的乳牙因為遲早會換牙,所以就放著不管,讓乳牙被蛀光光嗎?國民健康局表示,乳牙兼具咀嚼、發音及美觀,並會影響恆牙的發育,過去家長常認為乳牙遲早會掉,所以不必治療,或是乳牙蛀牙掉了恆牙才長得出來,而導致家長對幼兒乳牙之蛀牙並不關心,而造成幼兒早期性蛀牙偏高。然而,齲齒是臺灣地區兒童口腔中最常見且嚴重的疾病,WHO,2000年5歲兒童齲齒率目標是50%以下,依據調查顯示86年到100年,5-6歲兒童口腔齲齒盛行率從89.38%下降至79.32 %,乳齒齲蝕指數從7.31顆下降至5.44顆,雖然皆已明顯下降,但仍有許多努力的空間。而國民健康局指出,氟化物的使用是WHO目前公認最經濟、安全、有效之齲齒防治措施,使用適量的局部性的氟化物,如氟膠、氟漆、含氟牙膏、含氟漱口水等,直接塗抹於牙齒表面,讓牙齒表面吸收,可達到預防齲齒的效果。據文獻也顯示,塗氟漆可降低恆齒齲齒率46 %,乳齒齲齒率33%。氟漆已於歐美已推動二、三十年,使用方便,安全性與牙膏一樣,用法為牙醫師以刷子塗抹於牙齒表面上。因此,國民健康局提醒,除了塗氟寶牙齒健康之外,應養成飯後、睡前刷牙的良好口腔衛生習慣、減少甜食的攝取,並定時接受牙醫師的檢查等。藉由多管齊下,善用氟化物,如膠似漆包覆在牙齒,預防蛀牙,才能從「齒」健健康康。

根管治療後牙齒較脆弱 增強牙齒保護

根管治療後牙齒較脆弱 增強牙齒保護#牙齒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現在許多人會使用根管治療來保住牙齒,但是根管治療後的牙齒往往會因去除蛀牙,而使殘存的健康齒質減少。另因根管治療要清除牙髓組織,造成牙齒脫水及礦物化。所以根管治療後的牙齒較脆弱且易斷裂。故而牙醫師多建議根管治療後的牙齒要加以適當的保護。根管治療挽救了許多以前被認為該拔除的牙齒,使牙齒仍舊能正常的使用。一般常採用的保護裝置有兩種;一種是齒內的的保護裝置,另一種是牙齒外的保護裝置。牙齒內的保護裝置(強化釘):即是在根管治療後的根管內放入強化釘。就如同水泥中加入鋼筋,使其更加穩固,不僅可以增強牙齒承受力,尤其可對抗水平橫向斷裂。牙齒外的保護(牙套):即在牙齒外套上牙套。如同戴安全帽一般,可保護牙齒結構,尤其是對抗垂直咬合壓力。基隆市立醫院牙科于運順醫師提醒民眾,有些牙齒在根管治療後齒質缺損不大,又沒有很大的咬合受力時,即使不用加強化釘及牙套也可以直接填補起來。一般而言,強化釘與牙冠是必要的,它們不但可保護根管治療後的牙齒,亦可恢復咬合功能和外觀。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