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腺癌

健保接軌國際治療指引首選建議 給付晚期肺腺癌免疫藥物合併標準化療

健保接軌國際治療指引首選建議 給付晚期肺腺癌免疫藥物合併標準化療#肺腺癌

「如果無藥可用,我們只好認命,但明明有藥我們卻用不到,當然就是悲哀啊!」罹患晚期肺腺癌的陳大哥,一語道破無腫瘤基因突變患者的無奈,明明國際指引的優先建議是免疫藥物合併標準 化療,但健保尚未給付,他先拿勞退金 200 萬自費治療救命,但每個月將近 20 萬的自費壓力,他很擔心:「當救命錢花光了,未來該怎麼辦?」台灣癌症基金會指出,「百億癌症新藥基金」(以下簡稱癌藥基金)今年先挹注 50 億公務預算,健保署已公開表示晚期肺腺癌的免疫藥物合併標準化療可望在今年第一季給付,癌友都對癌藥基金給付救命藥寄予厚望,盼減輕自費負擔,呼籲健保署跨出接軌國際治療指引首選建議的第一步,就從肺癌開始。 癌症病人因健保給付癌藥速度慢、限縮給付癌藥,多數癌友和陳大哥一樣,面臨有藥用不到的困境 根據台灣癌症基金會 2023 年調查顯示,癌症家庭逾 6 成有自費經驗,其中約 4 成 5 的自費用於 健保未給付的藥品,財務負擔沉重。 本會倡議多年的癌藥基金政策,今年順利落地,由行政院撥補 50 億公務預算成立,衛福部已宣示 將用於臨床實證強、尚未納入健保給付的藥品,以減輕癌友的自費負擔,並以接軌最強證據力的 NCCN 國際治療指引 Category 1 及首選(Preferred)建議的癌藥為優先,且發生率和死亡率都排名第 一的肺癌,已被列為優先盤點健保給付與國際指引落差的重點癌別之一。 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肯定衛福部看見癌友的治療困境,癌藥基金的用途很明確,即加速收載科學證據力強、因財務衝擊大而尚未被健保給付的藥品,既然如此,呼籲健保署在使用癌藥 基金收載符合條件的藥品時,應落實賴清德總統「好藥」要先用的治癌主張,以加速收載讓癌友盡 快有好藥用為優先,不應再陷入總額內財務衝擊的思維,才是癌藥基金的政策目的和癌友之福。 賴總統擘劃的「健康台灣」願景,2030 年要實現降低癌症標準化死亡率三分之一的目標,「頭號 殺手肺癌是重中之重!」蔡麗娟強調,肺癌病人以肺腺癌居多,特別是無腫瘤基因突變的晚期肺腺 癌病人,目前多數仍停留在傳統化療,病人一直沒有好藥可用,迫切需要國際指引首選建議的免疫 藥物合併標準化療來救命,以降低肺癌死亡率。 根據衛福部最新統計,國內每 5 個死於癌症的病人當中,就有 1 人是遭肺癌奪命,肺癌可怕在於 早期幾乎無症狀,逾半患者確診時已晚期。蔡麗娟強調,除持續擴大早期公費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 外,強化晚期治療可更直接降低肺癌死亡率,以病人數最多的晚期肺腺癌為例,目前最大治療缺口就是免疫治療組合,健保署已公開表示要接軌國際指引的首選建議,即免疫藥物合併標準化療可望 於今年第一季給付,無腫瘤基因突變的肺腺癌病友殷殷期盼癌藥基金能讓他們有好藥可用,可以活下去。

6旬婦「累倒沙發陷昏迷」竟是肺癌腦轉移!醫籲健保給付「還差1步」

6旬婦「累倒沙發陷昏迷」竟是肺癌腦轉移!醫籲健保給付「還差1步」#肺腺癌

音樂教父劉家昌近日因肺癌腦轉移而病逝,引起大眾對於肺癌的關注。醫師指出,肺癌是國人發生率和死亡率第1的癌症雙冠王,當中以肺腺癌發生率最高,最常見EGFR基因突變所致,有5~6成的發生率,以健保標靶藥物治療為主,但少數罕見基因僅有健保化療可用,需自費標靶藥、預後差,期盼健保加速給付,完善肺癌個人化精準治療策略。

7旬伯伯肺腺癌化療+免疫都無效,NGS找出HER2基因突變,使用HER2抗體藥物複合體重獲新生

7旬伯伯肺腺癌化療+免疫都無效,NGS找出HER2基因突變,使用HER2抗體藥物複合體重獲新生#肺腺癌

在台灣,肺癌患者與基因變異的關聯性大,能否找到專一有效藥物是治療關鍵。一名74歲伯伯被診斷出晚期肺腺癌,同時癌細胞也轉移至肋膜與腦部、骨頭,透過基因檢測發現伯伯並非一般常見的EGFR、ALK、ROS1基因型突變,一開始使用化療與免疫療法效果均不佳,後來透過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找出是HER2基因突變,使用標靶藥物後,終於讓腫瘤縮小病情好轉。 肺癌是國人及全球統計中癌症患者的死因榜首,但隨著醫療進步的發展,已有相當多的標靶藥物能夠針對基因突變型的患者進行有效治療並延長存活期,特別是在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NGS)發展下,精準醫療也能夠使病情獲得更有效控制。 在台灣,非小細胞肺癌(NSCLC)佔所有肺癌病例的85%,臺北榮總胸腔部胸腔腫瘤科主任羅永鴻醫師表示,當患者確診為晚期非小細胞肺癌,便會建議接受基因檢測。由於東亞族群有約5成肺腺癌患者帶有EGFR突變,通常會先確認EGFR基因突變狀況,如果非屬以上,就會評估病患是否需要進行NGS。 多基因檢測(NGS)協助復發型病患找到更多標靶治療機會 羅永鴻醫師提到,以往的單基因檢測分為IHC、PCR,IHC是利用抗體標記蛋白質幫助研究和判斷基因的變異,PCR則是透過不斷複製基因片段,快速增加其數量,幫助檢測、分析和研究基因組成的變異,但單基因檢測往往一次只能找出一種基因變異。多基因檢測(NGS)能快速且精確地找到基因序列和數十到數百種的變異,不僅對於抗藥性或是復發型的病患掌握度更高,也有更多標靶藥物使用機會。 羅永鴻醫師強調,由於肺癌的基因突變因素相當複雜,以案例發生的比例來說,儘管HER2在晚期肺腺癌患者占2~4%,但其基因突變與許多上皮細胞癌症的惡化程度密切相關,加上轉移速度快,在化療、免疫治療上效果不是太理想,因此更需與時間賽跑,透過NGS儘早找出因應標靶,提高病患的治療效益。 抗 HER2 抗體藥物複合體治療HER2突變腫瘤,醫籲:患者應共同參與治療決策 羅永鴻醫師說明,目前針對HER2突變的乳癌抗體藥物複合體,已通過非小細胞肺癌的適應症,在臨床實驗上也發現到改善疾病的效益,對HER2基因突變肺癌的患者又多了一個有效的治療方針。以上述74歲伯伯的案例來說,去年4月原來癌細胞只有在肺部,後來化療、免疫療法用了4個多月仍不見好轉,甚至轉移至腦部與骨頭,後來找出了HER2基因變異,由於HER2基因突變的腫瘤表現出較強的轉移能力和侵潤能力,對化療的敏感性也較差,且易復發。在透過專屬HER2標靶抗體藥物精準治療2個月後,不僅整體腫瘤都有縮小,原來因為侵犯到骨頭難以行動的狀況也獲得改善,讓生活終於能回復正常。不過治療上仍有需注意的副作用,例如常見的噁心、疲倦等,醫師會根據患者過往用藥狀況進行全面評估,管理患者副作用確保用藥安全,也建議患者多與醫護人員討論,共同決定治療的選擇,提升患者的治療品質。 羅永鴻醫師也鼓勵晚期肺癌患者,今年 5 月 NGS 也獲得健保的部分給付,如果有找出特定基因變異,目前都有很好的標靶藥物可以使用,同時副作用也較低,越早用藥也能讓疾病獲得控制、延長存活期。若當下無找到合適的標靶藥物,也會將基因檢測結果存入資料庫中,未來可能也有臨床試驗的新藥可以使用,對晚期的肺癌患者來說,都是多一個治療管道。癌症治療儘管會面臨到抗藥性或是復發的狀況,只要隨時與醫師做好溝通討論治療方向,都能有助於疾病改善。

健保納多種癌症給付「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NGS 大套組與小套組癌友怎樣選?

健保納多種癌症給付「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NGS 大套組與小套組癌友怎樣選?#肺腺癌

因應癌症精準治療趨勢,NGS(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扮演著關鍵性的角色,健保署於 5 月 1 日推出 NGS 健保給付政策,幫助醫師為癌友制定個人化的治療方案,提供早期治療的機會。但不少病友對政策內容仍有相當多的疑問,大套組、小套組是什麼涵義?又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案? 健保署推出的 NGS 健保給付,計 14 大類癌別可透過 NGS 協助挑選合適的藥物,又因檢測方法、基因位點多寡及病人需求等差異,採取健保定額給付、民眾負擔價差方式,每人每癌別終生給付一次。 NGS 健保給付 3 套組如下: •    BRCA1/2 基因檢測:支付 1 萬點 •    小套組(≦100 個基因):支付 2 萬點 •    大套組(>100 個基因):支付 3 萬點  所謂「套組(Panel)」是指針對特定一組基因或基因區域進行目標性測序的檢測方法,而套組可以根據特定需求進行定制,至於 BRCA1/2 基因檢測則是跟乳癌、卵巢癌或攝護腺癌較有關。 大套組:涵蓋較多基因變異檢測,因應單一標靶治療不足 成大醫院腫瘤內科李純慧主治醫師表示,基因檢測的重點在於為病人找到相對標靶或是免疫藥物治療,以肺腺癌來說,至少已發現 9 種基因突變有相對應的標靶藥物治療,不過,仍有其他的肺腺癌病患不適用。透過涵蓋較多基因檢測標的, 就能找到更多突變位點來因應治療需求。 以大套組(Large Panel)來說,通常包含數百個基因,甚至可以涵蓋整個基因組的特定區域,它們通常用於全面基因組分析(CGP),以檢測可能與疾病或其他遺傳性狀相關的基因變異。李純慧醫師解釋,美國在多年前的癌症基因檢測就已做了資料庫模組的建構,他們認為癌細胞的轉位型態突變都與致病基因有關, 因此透過較多的基因蒐集來因應精準治療。 NGS 大套組的優勢在於能夠偵測到與癌症的基因變異與相對應的治療藥物有較全面的資訊。李純慧醫師表示,以肺腺癌來說,由於基因變異複雜,單一標靶治療已不足,特別是近年不少特殊的年輕且沒有風險因子的族群,更有可能合併其他更複雜的基因突變。另外,像是已接受第一線治療的癌友,後來卻發現治療效果變差,或者是再度復發,這表示癌細胞的突變是有別於原來的型別,這些類型的病患就較適合做大套組。 小套組:適用明確基因突變、必須盡快用藥者 至於小套組也有其需求族群,李純慧醫師說明,如果病患判斷有明確的基因突變, 加上是初診斷或者必須較快找到因應藥物的話,小套組就能發揮其醫療價值。 李純慧醫師表示,究竟要做大套組或小套組必須要做完整性的評估,她舉例,門診有一位 32 歲男性病患,一開始是骨頭痛了 2~3 月,後來確診為肺腺癌轉移, 病患不僅癌細胞擴散到肺部,肩胛骨都被癌細胞啃食相當嚴重,同時也有相當嚴重的腦轉移。 由於病患表達希望能早點用藥,加上第一時間測出表皮生長因子接受器(EGFR) 的基因變異,因此一開始便是以小套組檢測為主同時趕快提供相應治療;但由於同時間評估患者年輕屬於特殊的族群,也建議做大套組檢測,結果檢測到因小套組檢測設計限制而無法偵測到的另一致癌基因的缺損。李純慧醫師說明,此個案的致癌基因顯示對於特定標靶用藥的有效期較短,因此透過大套組所抓出的基因變異便可讓他在精準用藥上更有個人化的評估,找到效益更好的治療方針。 李純慧醫師強調,很多癌友會疑問為何藥物對自己無效或者治療過程又復發?很多時候就是因為基因變異型態的複雜度造成,從目前罹癌的族群趨勢觀察,年輕確診且轉移的病患有增長趨勢,因此也期望未來透過 NGS 發展的普及,在癌症的個人化治療當中,能在第一時間找到最好精準的用藥,讓癌友安心面對疾病治療。 (圖/成大醫院腫瘤內科 李純慧主治醫師)

肺癌篩檢發現「肺部小結節」怎麼辦?醫列「4種情況」有機會自己消失

肺癌篩檢發現「肺部小結節」怎麼辦?醫列「4種情況」有機會自己消失#肺腺癌

癌症連續42年居國人10大死因之首,肺癌20年以來長居排名第一,肺癌病例持續增加,其中約7成為肺腺癌。但在台灣肺腺癌患者中,超過9成女性和約4成男性不抽菸,基因變異和環境因素也可能導致肺癌。醫師建議,即使無家族史或不抽菸者,也應考慮進行肺癌篩檢,並定期追蹤肺部小結節。

健保治療同癌不同命?醫曝晚期肺癌「這類人」最弱勢:半數活不過1年

健保治療同癌不同命?醫曝晚期肺癌「這類人」最弱勢:半數活不過1年#肺腺癌

56歲本土藝人汪建民不菸不酒,近日竟傳出罹患肺腺癌4期,令人震驚!事實上,肺癌已20年蟬聯國內死亡人數最多的癌症,近3年來更成為唯一年發生人數、死亡人數皆破萬的癌症。胸腔內科醫師提醒,肺癌治療棘手之處在於逾半數患者確診已晚期,其中又以晚期肺腺癌、無腫瘤基因突變患者,因第一線治療的健保給付資源極少,而陷入龐大治療困境。

肺癌NTRK基因融合病患等3年終於有健保給付,上班族回職場重拾生活重心

肺癌NTRK基因融合病患等3年終於有健保給付,上班族回職場重拾生活重心#肺腺癌

一名不到50歲的中壯年上班族男性咳嗽多日,原以為只是感冒,結果就診竟是肺腺癌且轉移至兩邊肺部,一開始使用化療仍復發,後來經過次世代基因定序(NGS)找出是特殊的NTRK基因融合變異,透過標靶藥物讓癌細胞獲得控制;病患很開心等到健保通過給付,不僅能安心治療,生活也重新回歸正軌。 晚期肺癌過往能使用的藥物不多,因此病患治療方式多半相似。臺北榮總胸腔部胸腔腫瘤科主任羅永鴻醫師表示,近年來隨著醫學與新藥的發展,肺癌開始轉而以個人化醫療來發展,特別是針對個人癌細胞的基因特徵來治療,而這當中標靶用藥更是延長存活期的關鍵。 基因檢測在精準治療上扮演了關鍵的角色。羅永鴻醫師說明,精準治療的發展不只提高癌症治療的有效性,對於病患在治療過程中減緩副作用、提升預後與改善生活品質都有一定的意義。 基因檢測對少見變異更是救命關鍵 以非小細胞肺癌來說,常見的基因類型有像是EGFR、ALK、ROS-1,事實上有些如NTRK基因融合變異雖較少見,但臨床治療上仍舊扮演重要角色。羅永鴻醫師指出,NTRK基因融合會導致TRK蛋白受體過度活化,進而促進癌細胞的生長,若肺癌患者檢測後發現NTRK基因融合,針對NTRK基因所使用相對應的標靶治療藥物能顯著抑制癌細胞生長。對少見基因變異型的肺癌患者來說,基因檢測是救命關鍵。 隨著新藥的發展與基因檢測技術精進,近10年來所發展的次世代基因定序(NGS)等技術,能夠一次檢測多個基因,以NTRK基因融合的檢測來說,通常使用PCR或NGS次世代基因定序,而次世代基因定序不僅更廣泛性、快速找到基因變異,也讓病患能更有效率找到適合的標靶藥物。 羅永鴻醫師說明,目前針對NTRK基因融合台灣已有TRK抑制劑藥物能有效治療,TRK抑制劑藥物主要機轉是透過阻斷蛋白質受體的激酶活性,以抑制癌細胞的生長和分裂,這種治療方式不僅能減少對正常細胞的損害,因為不需化療,更能降低癌症治療副作用的影響。 隨新藥進步,肺癌已朝個人化治療趨勢發展 羅永鴻醫師分享了一名46歲男性上班族個案,2020年底因咳嗽、有痰就醫,經詳細檢查後,發現已是肺腺癌第四期的情形,一開始使用化學治療,經3個月療程之後仍抑制不了癌細胞生長,由於副作用讓他心情與生活相當受打擊。慶幸的是後來透過NGS發現了NTRK基因融合突變,便開始使用標靶藥物,到現在癌細胞獲得良好控制,症狀也明顯改善,更能回職場上班找回生活重心。 羅永鴻醫師強調,隨著新藥的發展,肺癌現今都已能受益於精準醫療的進步,減少病患使用化療所帶來的副作用與生活影響,今年5月1日開始,健保也開始給付NGS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對病人來說更是一大福音。 他也鼓勵民眾,一旦診斷出晚期肺癌不要灰心,儘早透過廣泛性基因檢測找出基因變異,即便晚期也有機會找到適合的藥物。他也提醒,肺癌近年也發現有罹患年齡下降之趨勢,由於肺癌早期症狀不明顯,一旦發現通常5成以上都是晚期,如果有咳嗽、痰液增加、血痰、胸悶、胸痛、食慾變差、體重下降等症狀,都要特別留意儘早就醫檢查。 結語 肺癌是台灣十大癌症死因之首,隨著醫學科技的進步,肺癌的治療方式也越來越多元化。NTRK基因融合型肺癌雖然較為少見,但透過標靶藥物治療能有效控制癌細胞生長,對於病患來說是一大福音。隨著健保給付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預期將有更多病患能從中受惠。

「這族群」罹肺癌人數10年暴增9成!醫揭致命警訊:平均少活9.7年

「這族群」罹肺癌人數10年暴增9成!醫揭致命警訊:平均少活9.7年#肺腺癌

44歲部落客星希亞在2012年確診肺腺癌4期,抗癌12年卻在近日驚傳病逝,讓許多粉絲相當惋惜。依2021年癌症登記資料指出,平均每44.7分鐘就有1人罹患肺癌,更是十大癌症中「發生人數、死亡率、晚期發現比例」皆最高的癌症,但健保對於晚期肺腺癌治療的保障仍未完善,醫師呼籲一線治療應將「無腫瘤基因突變的晚期肺腺癌患者」納入給付。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