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

提升照顧失智者耐心 從設立期限開始

提升照顧失智者耐心 從設立期限開始#失智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奶奶被醫生宣告只剩半年壽命這件事改變了我的人生觀。我之所以毅然決然地辭職照顧奶奶,也是因為我知道終點在哪裡。過去我與奶奶水火不容,自從知道我與奶奶的緣分即將走到終點,開始對奶奶和顏悅色,包容她的一切。照顧失智家人 是看不見終點的課題人對於會結束的事物容易感到無常,就像盛開的櫻花凋零、燦爛的煙火瞬間消逝一樣。我們會寬容且溫柔地對待終期將至的一切,對於那看不見盡頭的事情反而顯得嚴厲。照顧失智家人是個看不見終點的課題。我們唸國中,三年後就會畢業,進入高中就讀。可是照顧失智家人不比義務教育,它沒有明確的時間表。跑馬拉松時,只要跑者看到終點線就會開始最後衝刺。在看到終點線之前,沒有任何跑者會使盡最後一道力氣。當照顧者看見終點,便會感到無常,開始溫柔看待失智家人的一切。設立期限 用不同態度面對失智家人當自己可以自然而然地溫柔對待,一定會感受到極大的改變。過去我一直認為媽媽會跟奶奶一樣活到九十歲,對她總是沒有好臉色。如果你也跟過去的我一樣,不妨設立一個期限。以今天為終點,從明天開始用不同的態度面對失智家人。假設你一個小時後要出門,不妨倒數一個小時,在這個小時內忍耐一下,聽失智家人說話。這個想法不只能套用在看到生命終點的狀況。當你看不見終點時,為自己設立一個短期目標,讓自己改變。(本文摘自/陪伴失智媽媽55則照護筆記/采實文化)

失智重複說同件事 記下「5W1H」

失智重複說同件事 記下「5W1H」#失智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只要失智患者重複說一件事超過五次,就會讓照顧者備感壓力。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提出「筆記回顧法」,亦即準備一張寫著「何時、何地、誰、做什麼、怎麼做、如何做」(5W1H)等內容的紙,讓失智患者閱讀。失智患者病況起伏 有時會變得像正常人其實這個方法還有後續。無論答案寫得多詳盡,就算讓媽媽看,解決了當天的危機,第二天還是發生了同樣的事情。若一天說五次,連續說三十天,代表媽媽一共說了一百五十次,我也跟著聽了一百五十次。有一天,媽媽突然精神一振,對我說:「我剛剛有沒有說什麼奇怪的話?」事實上,失智患者的病況起起伏伏,有時會突然像撥雲見日一般,變得跟正常人一模一樣。聽到媽媽的自省之言,我感到有些訝異。這代表媽媽本身也很擔心重複說同一件事的自己,可能有什麼問題。我回答:「沒事,沒事,又不是什麼性命攸關的事情。」失智患者沉默寡言 增照護者負擔不可思議的是,看到媽媽努力限制自己不要重複說同一件事的模樣,我不禁感到悲傷。讓我忍不住反省,有必要這樣與媽媽對峙嗎?早知如此,當初就讓媽媽盡情的說,我現在也不會如此悲傷。此外,若失智患者對自己重複說同一件事的表現感到不安,開始變得沉默寡言,反而會讓事情變得更加棘手。患者不說話,旁人便無法得知失智患者的心情,此時身邊的人必須清空雜念,更加仔細觀察才行,徒增不少負擔。習慣是最好的處方箋受到媽媽的連續攻擊邁入第四年後,身為照顧者的我似乎也進入下一個階段。我跟媽媽說:「妳忘了也沒關係,我會幫妳記住,別擔心。」由此可見,「習慣」真的是最好的處方箋。以前我想盡辦法不讓媽媽重複說一件事超過五次,後來看到媽媽緊張不安的模樣,我放寬標準,養成讓媽媽說八次也不在意的技術。於此同時,我持續實踐「筆記回顧法」。雖然偶爾也會感到焦躁,有時還會跟媽媽吵架。但媽媽不安的表情讓我重新省思,幫助我成長,成為一位更好的照顧者,更能以媽媽的角度思考。(本文摘自/陪伴失智媽媽55則照護筆記/采實文化)

指責失智長輩 只留下負面情緒記憶

指責失智長輩 只留下負面情緒記憶#失智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將近二十年前,家裡買了第一台全自動洗衣機。這幾年洗衣機狀況愈來愈差,完全無法過濾線頭毛屑,反而附著在衣服上。每次洗黑色衣服,洗完後衣服上全沾滿白色屑屑。有一天我拿出洗衣機的濾網看,發現裡面有一大坨白色屑屑。仔細一摸才發現那不是毛屑,而是衛生紙!忘記要改善的事情 卻會記住負面情緒為了找出原因,我每天檢查洗衣機,終於讓我找到了。原來媽媽一直將衛生紙當漏尿墊使用,半夜失禁,將弄髒的內褲丟進洗衣機時,忘了取出衛生紙,衛生紙才會變成紙團留在洗衣機裡。我花了兩年才發現這件事,現在回想起來,當時媽媽的言行確實有點奇怪。媽媽原本使用雙層衛生紙,但有一天她突然要我買單層衛生紙,我一直不明白為什麼,現在才知道單層衛生紙比較適合當漏尿墊。我將這件事告訴日間照護員,對方告訴我這樣的例子很常見,讓我大為驚訝。我每天都在與衛生紙團奮戰,一邊想著該如何讓媽媽改掉這樣的習慣。但我告訴自己,絕不能大聲斥責媽媽,還是乖乖地幫媽媽洗內褲。我之所以不罵媽媽,是因為失智患者會忘記你要他改善的事情,但是會記住你罵他的負面情緒。用避免浪費的理由 讓失智長輩嘗試接受改變下次洗內褲時,我想到不如讓媽媽使用市售漏尿墊,用了漏尿墊絕對不會忘記丟在垃圾桶裡。第三次幫媽媽洗內褲時,我跟媽媽說:「家裡還有奶奶沒用完的漏尿墊,妳要不要試試看?」漏尿墊是我新買的,我奶奶沒用過這種薄薄的漏尿墊。說是奶奶留下的,不僅可以用「避免浪費」的理由,讓媽媽正大光明地使用漏尿墊,也能為媽媽保留面子,不會讓媽媽因為需要使用漏尿墊而難過。媽媽一用就抱怨:「感覺好粗糙,我不喜歡。你不懂女人有多辛苦。」立刻拒絕再次使用。即使如此,我還是每天將漏尿墊放在媽媽床頭,三個月後,媽媽終於肯用漏尿墊了。見多不怪 是照顧者的成長證明不料,有一天竟然發生媽媽將漏尿墊丟進洗衣機裡洗的悲劇。漏尿墊裡的透明微粒球跑了出來,吸飽了水,看起來像鮭魚卵在洗衣槽裡滾動。我花了將近兩個小時,才將微粒球沖掉,將洗衣槽清洗乾淨。後來還發生了第二次、第三次,久而久之我就「習慣」了。剛開始我很排斥幫媽媽洗內褲,但到現在,我已經洗得很習慣。許多照顧者對於初次發生的症狀都會感到驚訝、悲傷與煩惱。但失智症狀不會只出現一次,它會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重複發生之後,我們不會像第一次遇到那樣驚訝。第一次確實會驚慌失措,但總有一天會習慣。習慣是所有照顧者的最強處方箋。「見多不怪」是照顧者的成長證明。(本文摘自/陪伴失智媽媽55則照護筆記/采實文化)

20年後失智人數翻倍!照護遵「3不」

20年後失智人數翻倍!照護遵「3不」#失智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失智者不單只是失去記憶,通常還伴隨著逐漸失序的問題行為,讓照顧者身心俱疲。在台灣,超過9成的失智者都住在家中,超過5成完全由家人照顧。調查顯示,民眾最希望政府「對失智家庭照顧者的支持協助」,讓失智者能安心在原來生活的社區中,獲得有尊嚴、完善的醫療及生活照顧,家庭照顧者也能獲得照顧訓練及支持服務。20年後 失智人口將翻倍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賴德仁表示,台灣失智症人口在2017年底已超過27萬人,相當於嘉義市人口。20年後,失智人口將增加1倍,40年後更可能突破85萬人,失智症將成不能避免的社會問題。所幸政府已經開始制定失智症防治照護政策綱領暨行動方案2.0,並推動台灣各地區發展「失智友善社區」,讓社區鄰里成為共同照顧的力量,分擔家庭照顧重擔。作者房婧如在父親逝世1年後,出版《華香散處:49天安寧照顧的生命回顧》,將售書所得款項新台幣30萬整,捐贈給台灣失智症協會。房婧如表示,希望盡己之力讓大家認識失智症,並重視這疾病對個人、家庭及社會所產生的衝擊,失智症也是每個人終將面對的嚴肅課題。照顧失智症患者艱辛 「3不原則」共分擔作者房婧如的哥哥房孝如表示,長期在北部工作未直接承擔照護責任,在父親失智後期,因猜疑導致父子間摩擦。房孝如分享家有失智症患者心態及行為應抱持的「3不原則」,共同分擔,避免摩擦:1)不過度補償/不要以虧欠、愧疚的心態去照顧,反而讓原本的照顧情境陷入困境。2)不過度自我膨脹/不要用自以為是的態度去指導照顧方式。3)不要搞錯對象/不要僅關注失智者的需求,更重要的好好關心主要照顧者,肯定主要照顧者的貢獻。作家張曼娟表示,近2年照顧同住的老父母,對於房婧如照顧失智父親及最後選擇居家安寧的照顧歷程,感同身受。人生最後一哩路並非認輸,而是光榮的放開手,是一場沒有遺憾的相伴及圓滿。呼籲照顧者應適時找尋社會資源,四周朋友、鄰居適時伸出援手很重要。

中醫5穴道 改善失智症狀

中醫5穴道 改善失智症狀#失智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隨著老年人口快速增加,失智症成為日益嚴重的全球問題,2017年全球失智症人口接近5千萬人,預計2050年人數將高達1億3150萬人,平均每3秒就有1人罹患失智症。依據估算,台灣失智症人口有25萬人,佔7.94%。65歲以上的老人每13人即有1位失智者,而80歲以上的老人則每5人即有1位失智者。行為、個性改變 也是失智症徵兆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張尚智表示,失智症是一群症狀組合(症候群),不是正常老化過程而是退化性疾病。症狀不只記憶力減退,還會影響其他認知功能,包括語言、空間感、計算力、判斷力、抽象思考能力、注意力等退化,還可能出現行為、個性改變、妄想或幻覺等症狀,影響人際關係與工作能力。很多家屬以為患者只是固執,前期容易被忽略。失智症大致分為退化性及血管性2類。「退化性失智症」包括阿茲海默症、額顳葉型失智症、路易氏體失智症。「血管性失智症」為腦中風或慢性腦血管病變,造成腦部缺血、腦細胞死亡而智力減退。但病人有時會存在2種或以上的病因,最常見的是阿茲海默症與血管性失智症並存(又稱為混合型)。中醫針灸5穴道 改善失智症狀況目前無藥品能治癒失智症,但是能使用中醫藥物及針灸來輔助改善發病後的生活品質及健康狀態。實驗發現,針刺組對於改善簡式心智測量量表分數的效果優於藥物組。臨床上常使用的穴位有:1)百會穴/位於頭頂正中間的位置,改善患者認知能力障礙。2)四神聰/百會穴前後左右各一寸,協助延緩認知功能退化。3)神庭穴/位在頭部前額處,有安定神經、緩解情緒緊繃。4)氣海穴/位於下腹部正中線臍中下1.5寸處為下氣海,與兩乳正中膻中穴為上氣海相對,能理氣寬胸,益氣培元。5)足三里/小腿前外側,外膝眼下3寸,能調理脾胃,利氣降逆。張尚智醫師指出,中醫藥材亦能輔助減少危險因子發生,如熟地、何首烏、枸杞子、山茱萸、石菖蒲能改善中樞神經膽鹼能神經系統和多種神經傳遞質,降低腦組織過氧化脂質。人參含有「人參總皂苷」成分,可增加腦血流量、減弱腦水腫超微結構損傷,改善老年人智能。

老是忘東忘西?按「中泉穴」防失智

老是忘東忘西?按「中泉穴」防失智#失智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想不起對方的名字」、「自己是不是慢慢變痴呆了呢?」這些是年紀大了,不管是誰都會有的煩惱。平常應該能很快就寫出來的字,突然想不起來,而為了最近記憶力很差而煩惱,不妨試試能預防痴呆症、提高記憶力的「中泉穴」。使大腦分泌乙醯膽鹼 預防痴呆症對於記憶力逐漸衰退,或是有痴呆症的不安時,有效果的就是「中泉」。中泉穴位於手腕在手背那一側的折痕上的穴道。把手腕的寬度分成四等分之後,距拇指側四分之一的地方,用另一隻手的拇指用力按壓。藉由按壓中泉,就可以促機大腦分泌一種被稱為「乙醯膽鹼」能讓腦部血液循環變好的荷爾蒙。乙醯膽鹼是和運動神經或學習能力大大相關的荷爾蒙,如果在腦內它的作用高的話,記憶力也會提升。近年乙醯膽鹼也因為對預防痴呆症也能發揮力量,而備受矚目。不只是記憶力,也能讓運動神經活化的中泉,就算每天刺激也沒有問題。對於防止動脈硬化、預防腦中風的效果也很好。改善食慾不振 促進唾液分泌、活化腦部中泉也能幫助改善食慾不振。進食時人體會自然會分泌唾液,唾液中含有大量能讓身體保持正常機能的荷爾蒙或酵素。唾液大量分泌的話,也能讓腦部活化, 使得頭腦確實地運作。持續緊張的話,唾液會分泌不出來,變得口乾舌燥。受到強大的壓力時,唾液的分泌就會變差。飲食和唾液、腦的運作和心理的狀態,有著密切的關係,會彼此相互影響。吃好吃的東西,腦就會被療癒,這也是受到好心情的影響。(本文摘自/按壓手穴道,釋放壞情緒/采實文化)

研究:日喝3杯咖啡 降失智症風險

研究:日喝3杯咖啡 降失智症風險#失智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咖啡在健康與長壽上所扮演的角色一直充滿爭議。雖然過去的研究把咖啡當成許多年齡相關疾病的一個風險因子,包括癌症和心臟疾病,但是,之後更為仔細的研究卻發現,適量的攝取咖啡事實上可能可以保護身體對抗帕金森氏症、第二型糖尿病與肝臟疾病。不意外地,也有一些研究指出咖啡也有助於對抗阿茲海默症。劉俊秀(Junxiu Liu,音譯)研究團隊檢視了一九六六年到二○一四年之間出版的、關於咖啡攝取量和失智症之間的關係的研究。他們總共檢視了十一個研究,追蹤了二萬九千名受試者。結果發現,所有的受試者,不論是否攝取咖啡,其罹患失智症(阿茲海默症等)的風險並沒有差異。這些研究顯示在那些咖啡攝取量最多的受試者群組中,他們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機率大約減少了百分之三十。因此,每天喝三到四杯的咖啡有助於對抗阿茲海默症和帕金森氏症。椰子油含中鏈脂肪酸 有助對抗失智症椰子油包含大量的飽和脂肪酸,但是跟其他膳食飽和脂肪酸不同。其他膳食飽和脂肪酸主要是由長鏈脂肪酸所構成,椰子油則含有大量的中鏈脂肪酸。中鏈脂肪酸可以輕易轉換成為酮體,也就是在斷食期間會大量產生的一種分子。在長時間的斷食期間,當血糖稀少時,大腦會以酮體當作主要的能量來源。在一個針對阿茲海默症病患的研究中,發現攝取四十毫升(每天一點五液量盎司)的初榨椰子油,可以改善認知狀態。這個研究結果跟其他研究一致,都指出椰子油和中鏈脂肪酸有助於對抗失智症。總而言之,雖然椰子油和中鏈脂肪酸可以對抗失智症的保護性角色,仍有待透過大型的臨床研究再加以證實,但是根據已經公布的數據顯示,椰子油可能有助於改善阿茲海默症病患的認知。肉類富含飽和脂肪及反式脂肪 提高阿茲海默症風險椰子油裡所含的好的中鏈脂肪酸,以及橄欖油裡所含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似乎有助於對抗阿茲海默症。但是如果攝取的是飽和脂肪酸和其他類型的油脂,卻可能增加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好幾個研究指出攝取大量的飽和脂肪酸或反式脂肪酸,會提高罹患失智症的風險。舉例來說,根據芝加哥健康與老化計畫(Chicago Health and Aging Project, CHAP)的研究,飽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攝取跟阿茲海默症罹患率之提高有關聯這些數據也符合我們建議的長壽飲食的理由,因為長壽飲食絕大部分不包含來自動物性食物(紅肉、牛油、起士、全脂奶、豬肉)裡面所富含的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相較之下,在大部分植物性食物中,例如蔬菜、豆類、堅果以及各種魚類中,則只有非常低或甚至沒有任何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本文摘自/長壽健康飲食法/遠流出版)

預防阿茲海默症 試試增加人際互動

預防阿茲海默症 試試增加人際互動#失智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如何預防阿茲海默症?」是目前大眾所最關心的話題。除了小於百分之五的病例是自體顯性遺傳,大部分的阿茲海默症是散發性,病因不明,因此預防只能從減少危險因子著手。多動腦、多與人互動 減緩阿茲海默症年齡、女性、血脂蛋白基因E第四型,都是已知的危險因子,但我們無法加以改變。不過,許多流行病學研究都顯示,低教育、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老年憂鬱症等也都是阿茲海默症的危險因子,因應之道就是受教育、多動腦、多運動、多從事休閒活動、擴展社交網絡、清淡飲食,與治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和老年憂鬱症等疾病。2010年四月,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發表了一項聲明,宣稱這些改變生活的方式,並沒有足夠的證據可以預防老年失智症,但這並不表示沒效,只是目前的資料顯示出,預防效果並不是非常顯著,並且仍缺乏嚴謹的臨床試驗研究來證實,不過如果我們能做到每個保護因子,則會有加乘的效果。受教育或多動腦,是得到最多學者共識的保護因子。以美國的「修女研究」最具說服力,研究結果顯示,後天的努力──包括多動腦、多動手、多活動和豐沛的人際互動,可增加知能存款,經得起後來大腦病變的提領。阿茲海默症預防 壯年就得開始阿茲海默症患者大腦的類澱粉斑,和神經細胞的神經纖維纏結,至少在出現失智症狀的十幾年前就開始沉積,且逐漸增加、擴散,等到大腦不堪負荷,無法代償時,就出現失智症狀,所以預防阿茲海默症必須從壯年就開始。如果在大腦已有病變但尚未出現失智症狀時,就開始使用藥物治療,是否可以預防失智的發生呢?多年來,學者一直很積極地由腦影像及腦脊髓液尋找阿茲海默症的生物標記,作為症狀發生前的診斷。對於高危險群對象(如帶有血脂蛋白基因E第四型或輕度認知障礙者),將來若可利用生物標記,找出尚無症狀的潛在阿茲海默症患者,預先投予藥物,以防止失智出現,相信對個人和社會都是治療上的一大突破。近年來,阿茲海默症在台灣逐漸受到重視,藥物治療與世界同步,積極參與新藥臨床試驗,醫學倫理議題也漸漸浮上檯面。而全球的阿茲海默症新藥前仆後繼,臨床藥物試驗一個接一個地展開,且新藥研發的方法越來越精進,目標越來越明確,治療的對象也由輕、中度患者逐漸往前至輕度認知障礙,甚至將來可能會包括心智正常的高危險族群,相信成果是指日可待的。(本文摘自/假如我得了失智症?/寶瓶文化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