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

驚!7成失智症照顧者曾有輕生念頭

驚!7成失智症照顧者曾有輕生念頭#失智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韓國偶像團體Super Junior成員利特的父親,疑因不堪長期照顧失智雙親,致心情低落,不幸帶雙親一同走上絕路,讓人不勝欷噓。這也顯示失智症對於每個家庭都是不容忽視的問題,有鑑於此,台灣失智症協會湯麗玉秘書長說,中央及地方政府應積極建構家屬支持服務,同時也呼籲社會大眾主動關心失智症家庭照顧者,加入瑞智友善商家,適時提供失智長者及家屬協助。湯麗玉秘書長指出,照顧者不堪長期照顧的壓力,選擇與病患一同輕生的悲劇不斷重演。在台灣失智症協會實務經驗中,約有七成家屬在整個照顧歷程中曾有輕生念頭,所幸在參加家屬團體、講座、照顧課程、使用照顧資源之後,體會到自己並不孤單,有許多人和自己面對相同壓力,甚至比自己更辛苦,而且學習到正向的照顧方法,家屬們能逐步走出陰霾。歡迎店家成為瑞智友善商家台灣失智症協會的瑞智互助家庭,可讓照顧者帶著失智長輩一同前來,彼此互相協助,也可以分享實際照顧的經驗,讓照顧者瞭解自己並不孤單。湯麗玉秘書長呼籲,社會大眾一起來關心四周照顧失智長者的朋友們,讓他吐吐苦水,給他打打氣,提供他相關資訊都很好。湯秘書長更呼籲,社區中的商店、美容院、診所、小吃店、麵包店、超市等,加入瑞智友善商家,台灣失智症協會將提供特別設計的標誌貼紙、失智症手冊及光碟、操作手冊及問答集等,協助瑞智友善商家了解如何協助失智長者。

寒冬送暖!藥廠捐贈300劑肺炎疫苗助失智長者

寒冬送暖!藥廠捐贈300劑肺炎疫苗助失智長者#失智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採訪報導)企業寒冬送暖!19日天氣冷颼颼,但愛心讓一切充滿溫暖!冬季是肺炎的好發季節,年長者和幼童都是其高危險群,更值得注意的是,國外研究指出失智老人因肺炎住院的死亡率是未失智老人的1.5倍,顯示出失智老人在肺炎預防上的重要性。因此,美商默沙東藥廠為關懷失智長者,特捐贈300隻肺炎鏈球菌疫苗給北、中、南榮民之家失智症專區的榮民,希望協助失智老人預防肺炎,健康過冬。捐贈儀式由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金筱輝副主任委員及台北榮民總醫院林芳郁院長代表接受。對此,台北榮民總醫院院方表示,台灣目前高齡人口約占總人數的11%,而65歲輕度以上失智人口佔5%,人數約12萬5千人左右;失智長者自我照顧的能力相當薄弱,若感染肺炎,老人家失能、退化的速度恐加劇,還可能引發多種後遺症。目前75歲以上長者有政府公費補助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但65歲以上老人就是肺炎侵襲的高危險群,因此藥廠的捐贈,能關懷到65~74歲長者的健康。企業拋磚引玉 望大眾重視失智族群默沙東藥廠劉思雅博士也表示,失智照護是台灣社會重要的議題,尤其是侵襲性肺炎鏈球菌的感染,更讓老人家的健康遭受很大的威脅,很高興能盡到企業的社會責任,透過台北榮總協助有醫藥需求的弱勢族群,也希望藉此活動喚起大眾對失智及弱勢老人的關懷。

健檢8大徵狀 是否罹患失智症

健檢8大徵狀 是否罹患失智症#失智症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李玟瑾/綜合報導)隨著衛生環境的進步,人類的壽命也不斷地延長,失智症變成許多老年人常見的疾病之一。世界各國逐漸注意到失智症對國家社會造成的影響,並開始制定許多長期照護與福利政策關愛這群曾經付出青春歲月貢獻給社會家庭的病患。針對失智症問題,有哪幾項你應該要注意!Q1:失智症好發年齡?失智症可依照症狀發生年齡,初步區分為65歲之前發生的早發性失智症以及65歲之後發生的老年性失智症,之所以區分是因為兩者的病因不完全相同。Q2:失智症發生原因?早發性失智症需要考慮許多次發性原因,包括腦部慢性感染(如梅毒、人類後天免疫不全病毒、結核桿菌)、腦部慢性硬腦膜下腔出血、腦部腫瘤、甲狀腺功能異常等等。老年性失智症以原發大腦神經退化性疾病居多,如阿茲海默症、帕金森失智症、額顳葉失智症等等。此外,同一病患的失智病因可能不見得只有一種,例如阿茲海默症常常合併血管性失智症。次發性原因所造成的失智症若是能夠查明確切病因,病患可以接受藥物或是手術治療,甚至有痊癒可能;原發性大腦神經退化性疾病以目前醫學的進展而言,僅能延緩症狀,無法治癒。Q3:如何發現家人可能罹患失智症?在失智症的診斷方面,家屬平常可留意並記錄病患的生活起居。包括病患是否會一再重複詢問同樣一個問題,是否會不容易記住約會時間,對於學習新的事物或是使用小家電是否有困難,是否對於原本有興趣的事物或是嗜好變的沒趣,判斷力是否異常,走路姿態步伐大小,睡覺時是否有奇特動作等等。簡單判斷標準如下:1) 是否會一再重複詢問同樣一個問題2) 是否不容易記住約會時間3) 使用小家電是否有困難4) 學習新的事物是否有困難5) 是否對於原本有興趣的事物及嗜好感到無趣6) 判斷力是否異常7) 走路姿態步伐大小是否改變8) 睡覺時是否有奇特動作針對失智症治療,普遍依照不同疾病類型,再轉由神經科或精神科提供更完整及專業的照護。在現今老人化的社會,失智症是無法避免的疾病,唯有更多的包容,更多的關懷,更多的重視,失智的長者才能活得更有尊嚴。

失智應及早治療 以免語言功能缺損

失智應及早治療 以免語言功能缺損#失智症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李玟瑾/綜合報導)據行政院衛生福利部的調查資料,目前國內已診斷為失智症的人口超過19萬人,到了2056年會達到72萬人。衛生福利部彰化醫院精神科林叡鴻醫師指出,失智症早期沒有特別的症狀,如果在疾病早期沒有及早介入,消除可能致病的原因疾病會進入到中期,將出現語言功能的缺損。根據近期的研究,全球罹患失智症的人數達到三千五百萬人,而年紀是最主要的危險因子。在65歲以後,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每五年會增加一倍,到了85歲會有接近三分之一的人罹患失智症。  林叡鴻醫師指出,失智症往往在早期沒有很特別的症狀,病人會感覺自己的記憶力變差,尤其是「最近的事情常常記不起來」,同時會伴隨著個性的改變,像是本來個性溫馴的人,突然變得容易生氣。 如果在疾病的早期沒有及早介入,消除可能致病的原因,或是採取治療性的介入,疾病會進入到中期,到了失智症的中期,會開始出現語言功能的缺損,病人說話開始變得比較簡短,同時,對於過度複雜的句子會聽不懂,記憶力也會開始明顯嚴重的衰退,容易開始在家裡到處找東西。及早發現 對家屬與患者較好在這個時期,很容易出現精神病的併發症,「被害與被偷妄想」,因為病人容易找不到自己放的東西,就會衍生出「有人故意捉弄、偷走我的東西」的妄想。家人往往是病人懷疑的對象,因此會對家人出現暴力,或是情緒失控,激動吼叫的行為。不僅是對病人容易因此受傷,家屬的照顧壓力會到達極端。當疾病進入末期,病人會喪失所有的基本功能,類似植物人的狀態,家屬也需要付出整天的時間進行完全的照顧。 退化性失智症所造成的認知功能缺損以及最終自我照顧功能的喪失,不僅只對罹患失智症患者造成影響,更會形成對照護者的負擔。及早發現,掌握疾病的進程,對病人與家屬才能有圓滿結果。 

失智症AD8篩檢 把握早期治療契機

失智症AD8篩檢 把握早期治療契機#失智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我爸爸年紀大了,忘記很多東西,同樣一件事情會問了再問。」為了陪伴失智症病友及家屬走過罹病後的歲月,大林慈濟醫院成立失智症中心,透過早期篩檢、門診、家屬支持團體等,提供病友及家屬全方位照顧。大林慈濟醫院於去年9月正式成立失智症中心,開設失智症特別門診,並成立失智症家屬支持團體,由醫療團隊成員,為失智症病友及家屬提供家庭會議、家訪、病友會活動等多元服務,也讓家屬能交流照護經驗,相互扶持;同時在醫院網站中建立專屬網頁,與病友家屬分享活動訊息與照護資訊,即時為病友、家屬解惑,讓家屬在照顧路上不孤單。為了讓更多民眾了解失智症中心的服務內容與成果,23日起,在醫院大廳舉辦成果展,並於每天上午由失智症種子志工提供極早期失智症篩檢(AD-8)服務。除了成果展與AD8篩檢之外,失智症中心更將於26日在大林慈濟醫院舉辦一場「偏遠地區老人醫療照護研討會」,邀請相關專家學者前來分享老人醫療照護、建構失智老人社區充能與照顧服務網路、偏遠地區失智症防治照護及早期介入等,共同凝聚以老人為中心的偏遠地區失智症防治照護共識。

時間空間 失智症家庭需喘息服務

時間空間 失智症家庭需喘息服務#失智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照顧失智症患者對家屬而言是長期的壓力,即使是再孝順的子女、感情再好的夫妻,時間一久也需要喘息空間,因此大林慈濟醫院失智症家屬支持團體於昨(12)日上午,邀請家屬分享所想要的協助,而喘息服務是大家共同的期待。一名全心在家中陪伴照顧失智症母親的許先生,平時十分用心照看生活起居,但也表示「我是凡人,也有情緒」,自己也需要喘息空間,而參加醫院的家屬支持團體,母親暫時有志工照顧,對自己而言就是一種喘息,因此不曾錯過每月一次的活動。多種喘息服務 讓失智長者生活有重心 家屬暫時卸下壓力除此之外,更有許多病友家屬到場分享,希望能有更完善的「喘息服務」,讓家屬和病患都能更有力量長期對抗病魔,如社區若能提供送餐服務,那麼平常在外忙工作、僅能周末回去陪伴的家屬,獨居病人不僅在平時就能得到關心與注意,生活也會有期待。更可以利用學校的閒置教室,讓失智長者到附近學校和同齡、同生活圈的人話家常,或跟學童互動,替長輩帶來活力,家屬也能暫時卸下照顧壓力。

失智症早期徵兆 當心短期記憶退化

失智症早期徵兆 當心短期記憶退化#失智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根據臺灣失智症協會的統計,臺灣有將近15萬名失智症患者,像失智症這種病程甚長、影響生活甚鉅的疾病,15萬名患者就代表有15萬個家庭受到影響。這樣看來,失智症不單單是個人的健康問題,更可能是國家和社會的問題。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神經內科主任詹金烈說,失智症在事前無法預防、發病後無法根治,尤其是阿茲海默症引發的失智,一旦進入病程,智力就像下斜坡一樣,損害只會愈來愈嚴重。面對這樣的疾病,真的只有及早發現,才能及早採取措施。失智為記憶力喪失 非健忘詹金烈說,失智症早期的徵兆,就是短期記憶退化。剛剛問過的問題,剛剛看過的東西,無法在短期記憶中登錄,可能一轉身就忘記了。這和一般的健忘不同,詹金烈特別強調,一般人會自省,會知道自己忘東忘西。真正失智的患者常常由家屬帶到醫院,但他們連自己為什麼到醫院來都不清楚,更別說他們知道自己記憶力喪失了。另外詹金烈也建議民眾利用「阿茲海默症八項 (AD-8)篩檢量表」,幫自己或親友好好測試一下,只要有兩題的答案是「是的,有改變」,就該儘早前往各大醫院神經內科或精神科,由專科醫師進行診斷,才可延緩退化的速度,維持最佳的生活品質。

全國首創 「我幫幫您」失智症專線

全國首創 「我幫幫您」失智症專線#失智症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李玟瑾/綜合報導)近年臺灣人口快速老化,失智人數也隨之增加。臺灣現有失智人口逾19萬人,未來每年亦將增加1萬名失智患者。臺北市衛生局日前宣布,全國第一個24小時全時服務的失智症關懷專線1999轉5880(我幫幫您),將於9月25日啟動。臺北市衛生局長林奇宏表示,失智症造成患者記憶力、定向感、判斷力、語言等功能的逐步退化,疾病破壞了患者處理日常生活事務的能力,也傷害了患者的家庭與社區關係,使得失智症患者周圍的親友也常一起捲入失智症帶來的混亂中;家屬承受沉重照護負擔,甚至成為「隱形病人」!失智長者常出現黃昏症候群及日夜顛倒之問題,導致夜間是家屬最痛苦的時間,因此臺北市政府體察民眾之需求,特別設立24小時的失智症關懷專線,並委託具有十年以上失智症專業諮詢經驗的團隊--台灣失智症協會來承接此業務,希望藉此專線能幫助辛苦的失智症家屬們,減輕家屬之照顧負荷。衛生局表示,關懷專線可提供的服務與範圍包括提供就醫資訊、疾病衛教、提供行為問題之因應方式、說明照顧之原則及技巧、提供社會福利及照護資源之資訊,如各種喘息服務及長照資源、與家屬討論照護資源之使用、法律議題之討論、提供相關活動參與資訊,如瑞智學堂、家屬團體、家屬照顧技巧訓練班等。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