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

樂閱讀/你已成了失智症預備軍嗎?

樂閱讀/你已成了失智症預備軍嗎?#失智症

人生能否有完美的結局?指標因人而異。若到死之前,都能保有清晰的頭腦、沒有癡呆,我想這也算是成功的一例吧。再者,如果連身邊的大小事,都有辦法自己一個人打理得宜,那麼說這段人生是一場大成功,一點也不為過。最近,醫學界對失智症的研究有所進展,針對人為何會癡呆、什麼類型的人容易癡呆、如何預防癡呆等疑問,也逐步找出解答。失智症是獨居者的大敵,那麼,在此試著驗證一下最新的失智症研究資料,應該不至於徒勞無益吧。不管怎麼說,什麼類型的人容易罹患失智症?這個問題是大家最掛心的吧。有關這部分的研究,目前已有了相當的進展。譬如說,持有「等我退休後,什麼都不想做,只想悠閒度日」這般想法的人,光只是如此,便已被認定是「失智症預備軍」的一員了。失智症並非一朝一夕之事,是長年累月在體內進行、累積而成的。縱使如此,病症要表相化仍需要扳機(觸發因素);而「什麼都不想做」、「只想悠閒度日」的想法,這些就是失智症的發病因素。這還真有點令人傷腦筋呢。因為,無論是誰,應該都會想在退休後,不再操煩瑣事,只想悠閒度日。想不到這竟是失智症的發病因素,教人該如何是好?然而,這就是冷酷的事實。據聞從事某些職業的人,在退休後容易罹患癡呆,而且病症在退休後的兩年至三年間,就會呈現出來。至於第二個令人掛心的問題,則是失智症的原因。雖說由腦中風等引起的腦血管疾病,或是阿茲海默症等疾病也是原因之一,但有九成以上的失智病人,都是屬於因為不用腦,導致腦功能一下子驟減的生活習慣類型。如此一來,不管怎麼看,「什麼都不想做」、「只想悠閒度日」,都算是不用腦的生活型態。既然要多用腦比較好,那麼,看是要抱持好奇心,學習自己有興趣的事物,或是要投注熱忱在將棋、圍棋等遊戲上,都是不錯的選擇。最後,有關容易罹患失智症的職業,聽說罹患失智症的比例,以公務員、教師、醫師,以及銀行員等高學歷、高社會地位的人為最高。另外,就個人的稟賦與性格而言,只向工作一面倒且做事死板的人,或是興趣不多又不懂得玩、鮮少與人交際的人,都算是高危險群。那麼,你又是如何呢?(本文作者/川北義則)(摘自/享受一個人的生活/天下雜誌出版)

每4秒就有一人失智 「3動」救記憶

每4秒就有一人失智 「3動」救記憶#失智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失智症被稱為是「漫長的道別」,冗長的病程帶給患者及照顧者相當沈重的負擔。因此,臺北市衛生局與社團法人台灣失智症協會將於20日在臺北市市民廣場合辦「全球為記憶而走-憶家動起來國際健走活動」。這是國際失智症協會首次挑選台灣做為年度國際研討會之主辦國,屆時將邀請各國失智症專家學者及全臺各地失智症相關團體一同參與。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與國際失智症協會2012年4月11日發表的失智症報告指出,2010年估計全球有3,560萬位失智症患者,並且以每年增加770萬人的速度成長,也就是每4秒鐘就有一名新罹病者。在台灣,失智總人口數在2011年底估算已超過19萬人;其中65歲以上長者超過17萬人,佔總人口數的0.75%。因此,預防失智症發生為首要的目標,今年活動宣導主題為「預防失智症的3大行動:動腦、運動及社交互動」,正是希望透過活動的宣導讓民眾更加了解預防失智症的方法,全家一起培養3動的好習慣。活動現場將有精采的表演、提供免費失智症篩檢,並邀請Janet作為活動代言人,歡迎踴躍參加。衛生局林莉茹處長表示,失智症早期常被誤認為正常的老化現象,因而錯失就醫時間造成病情惡化,也加重家屬的負擔。若發現家中長輩出現失智症早期徵兆,如:明顯記憶減退影響工作或生活、語言出現困難、搞不清時間或地點、判斷力變差、東西擺放錯誤、個性改變如疑心變重等,應早期確診和就醫,以把握治療黃金階段。失智症宣導影片連結網址http://www.youtube.com/watch?v=QB5qao5uKXM。

我國65歲以上長者失智症盛行率近5%

我國65歲以上長者失智症盛行率近5%#失智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為因應高齡化社會失智人口快速增加,衛生署委託台灣失智症協會進行由民國100年至101年底的全國失智症盛行率調查,以隨機抽樣全台65歲以上人口資料,經專門訓練之訪員進行實地家戶訪視,以MMSE、AD-8及CDR等量表為工具,共訪查28,600戶,完成8,337份調查,完訪率29.15%,平均年齡為76.25歲,女性佔52%,男性佔48%。依據世界衛生組織2012年「失智症:公共衛生優先議題」顯示東亞地區60歲以上老年人口失智症盛行率為4.98%;我國20年前65歲以上老年人失智症盛行率為3.38%,共約5萬人。而本次調查發現,我國65歲以上長者輕度以上失智症患者共414人,其盛行率為4.97%,即65歲以上老年人20人中1人罹患失智症,推估全國65歲以上老年人罹患失智症者共近13萬人。早期診斷與治療為延緩失智症發生之主要措施。因應老年及失智人口急速增加,衛生署規劃整合相關資源,發展多元社區式失智長照服務網絡,擬定長照服務網計畫,未來5年內將全國劃分區域,結合衛政資源,分別建置失智照護資源;資源規劃包含提供失智專區、專責機構、失智症日間照顧服務等,並持續培訓失智症之優質專業照護人力,將失智症防治之相關知識及其技能,納入長期照護專業人力培訓課程。另長照十年計畫提供失智症家庭照顧者基本喘息服務,為協助照顧失能或失智民眾的家庭照顧者得以獲得必要休息與支持,由照管中心到宅評估,經評估為輕度、中度失能或失智個案之家庭照顧者,每年最高可獲得14天喘息服務;重度者則可獲得每年21天喘息服務之補助。衛生署呼籲民眾關心家中長者,及早診斷與治療可延緩失智症的惡化。

樂閱讀/良好的生活習慣降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

樂閱讀/良好的生活習慣降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失智症

良好的習慣包括正常的飲食起居、三餐定時定量、處理事情的態度和睡眠品質,是近年來呼籲降低失智症風險的重要指標之一。實證:各國研究顯示,多看1小時電視,罹患老年失智症的機會就高出1.3倍。臺大公衛研究所的研究報告指出BMI值大於25.5且抽菸的人,比起BMI值正常又沒吸菸的人,得阿茲海默症的風險會高出5倍,得血管型失智症的機率更高達10倍。美國研究指出,容易憂慮或緊張焦慮的人,年長時較易罹患老年失智症。專家推論焦慮荷爾蒙長期升高,可能損害腦部管理焦慮時行為和記憶的部位。《內科醫學誌》(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2010年4月26日刊出挪威奧斯陸大學的研究報告指出,同時具備吸菸、酗酒、不運動和蔬果攝取不足等四大不良生活習慣者,與沒有這4種不良習慣的人相比,罹患癌症與心臟病的死亡率,前者是後者3倍。哈佛大學一項針對68000名中年婦女所做的研究顯示,若每天睡眠時間少於5時會比平均睡足7小時的人平均重2.4公斤以上,而肥胖的機率多出15%。原因是睡眠不足的人體內管控食慾抑制的瘦素leptin荷爾蒙偏低,但促進熱量攝取的荷爾蒙ghrelin反而偏高。好的睡眠品質對注意力、短期記憶、情緒、工作能力和免疫系統都有所幫助,尤其睡足7小時的功效最佳。做法/• 享受早餐/晚上睡眠時,大腦仍在消耗熱量,起床後是大腦最缺乏能源的時間,好好吃一頓早餐,讓血糖緩慢上升,持續供應腦部能量。• 細嚼慢嚥/避免壓力進食,每口食物若能嚼20次以上,可促進唾液分泌和提高腦部神經連結。使用咀嚼肌時,刺激會傳到腦幹、小腦、大腦皮質,提高記憶力和學習能力。不但能充分品嘗食物的美味,又能鍛鍊大腦活性。• 曬太陽/陽光能促進神經生長因子,像「長頭髮」一樣,使神經纖維增長,也能減少憂鬱。• 做家事/必須先運用大腦規劃每件事的優先順序、安排居家空間、身體的勞動與伸展,這些都會用到大腦的額葉區。完成家事後的成就感,也可促進腦細胞的連結。• 不要抽菸/香菸中的尼古丁會使血壓上升,增加腦部受損的風險。• 不要酗酒/過量飲酒會造成前額葉及小腦機能低落,每星期喝酒不要超過五天。• 排解壓力/避免憂鬱,保持彈性和樂觀的態度。• 睡眠充足/失眠、睡眠障礙或打呼引起的睡眠中止症,容易影響大腦發展。(本文作者/褚士瑩)(摘自/忘了: 走一段無悔的失智照護旅程/時報出版)

失智非正常老化 民眾常錯失治療時機

失智非正常老化 民眾常錯失治療時機#失智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台灣自民國82年開始邁入高齡化社會,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比率不斷上升,在101年達到11.2%。失智老人人口數估算超過19萬人,佔老年人的盛行率約1.7到4.4%。根據經建會社區失智症盛行率推算,社區失智人口在民國145年將超過72萬人,即每100人中就有4人是失智症病人。失智症是隨著年紀越大盛行率越高的疾病,65歲到85歲間每增加五歲失智症的盛行率便會倍增。失智症人口不斷急速增加。然而,在台灣仍有七成的失智症病人隱藏在社區中未被診斷,主要是因為老年人記憶力變差、語言表達困難、判斷力變差、行為能力退化常被當作是正常老化的一部分,因此而未及時診斷,也就失去了治療先機。但失智並非正常老化,失智症是發生在老年期的漸進性智能退化,並影響記憶、抽象思考、語言能力、操作功能和日常生活執行功能。導致失智症的原因很多,首要之務便是在鑑別診斷。臨床上最為常見的就是阿茲海默症,血管性失智症次之,其他尚包含路易氏體失智症、額顳葉型失智症等等。診斷的目的在區別可逆及不可逆的致病病因,以對症下藥。而在確定失智症診斷後,也才能導入適當醫療資源及社會服務。七成的失智症病人在認知功能變差的病程中會合併出現行為精神症狀(BPSD),包括有憂鬱、妄想、幻覺、錯認及其他行為障礙,是照顧者最主要的壓力來源,也常常是家屬開始帶病人就醫的原因。奇美醫學中心精神科主治醫師高霈馨表示,許多病人還未就醫前,往往就因為妄想家人或鄰居偷竊自己財務、另一半外遇、錯認家屬、幻聽、重複問、逢人便抱怨兒子媳婦虐待不給飯吃等,而干擾鄰人,或屢與家屬發生口語甚至是肢體衝突,造成親子、手足、配偶、社交關係破裂,實為憾事。其實這都是導因於病人及家屬對疾病的不認識。在門診中,不僅要收集病史、安排檢查,與病人建立良好醫病關係及治療,也要同理家屬,並對家屬衛教有關行為精神症狀與失智症的關係,以及未來如何因應之。由於早期診斷對於失智症的預後影響深遠,因此,奇美醫學中心精神科主治醫師高霈馨建議家中如有長者,尤其是失智症高危險群,如65歲以上合併有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心臟病、動脈硬化、巴金森氏症、中風或有失智症家族史等等,出現疑似記憶力或其他認知功能缺損時,家屬不妨透過一些簡易而能在家自行施測的問卷進行初步的失智篩檢。(資料來源:奇美醫院電子報提供)

認路高手突忘回家路 阿滋海默致智能減退

認路高手突忘回家路 阿滋海默致智能減退#失智症

(優活健康網劉麥文/綜合報導)台中市一名陳姓先生,退休前是大家公認的認路高手,這半年來,會突然忘了回家的路,還老是反覆問家人相同的問題。經台中慈濟醫院檢查,確認他罹患初期阿茲海默症,固定服藥後症狀獲控制。醫師指出,及早治療能有效的延緩,建議民眾不要輕忽家人失智警訊。台中慈濟醫院神經內科醫師涂敏謙指出,阿茲海默症為失智症患者主要族群,它是種漸進性的智能減退,造成生活功能落差的疾病。病患經醫師問診,有進一步需要,就會安排相關檢查。在影像檢查部分,阿茲海默症患者常會出現腦部海馬迴萎縮情形,當出現空洞萎縮,就顯示腦部功能已退化,記憶力將大不如前,海馬迴愈空洞愈嚴重。涂敏謙進一步說明,阿茲海默症病患症狀表現包括行為異常、精神症狀、智能退化,以致日常生活功能喪失,像陳先生這類初期的患者,早發現早治療,除了藥物可以延緩症狀之外,家屬的關心,增加人群參與,定期運動,以及良好的生活習慣,都對於病情具有正向作用。涂敏謙表示,台灣老年人口急遽倍增,失智症人口也隨之增加,年紀愈大比例愈高。保健之道是多動腦、多運動,最好採地中海飲食,多參與社會活動,避免成為高血壓、高膽固醇、高血糖三高族群,另外,肥胖、頭部外傷,還有抽菸與憂鬱都是危險因子。他建議,失智症病患的主要照顧者,在陪同家人就診時,攜帶處方簽供醫師了解目前使用藥物,並協助提供相關異常症狀的時間,以及過去病史。只要即時接受治療,有相當比例的長輩都能維持生活功能並享有尊嚴的人生。提醒民眾,如果發現身邊的家人,出現失智症十大警訊,就要特別注意,包括記憶減退影響到日常生活或工作、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工作與事務、言語表達出現問題、人,時,地的概念混淆、社會價值與判斷力變差、無法配合指示/操作常見用品/工具、東西擺放嚴重錯亂、行為異常,情緒改變、個性改變、日常活動參與能力及開創力喪失等症狀。(圖片來源:台中慈濟醫院提供)

團體活動助失智病友 家屬身心獲喘息

團體活動助失智病友 家屬身心獲喘息#失智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家人罹患失智症後,長期的照護壓力,往往令家屬心力交瘁。大林慈濟醫院失智症中心特別舉辦家屬支持團體活動,請來慈濟環保志工指導病友做資源回收,簡單的摺報紙、踩扁寶特瓶動作,讓病友們興趣十足,即使拄著枴杖也要踩。家屬則感恩有這樣一個團體,希望日後能有更多活動能帶家人參加。大林慈濟醫院去年成立失智症中心,並於每月第二個星期六上午舉辦家屬支持團體,透過衛教、分享及病友活動安排,給予家屬全方位的支持。台安醫院神經內科主任林冠宏等人,也特地前來了解病友會運作狀況,以及病人、家屬的需求,希望做為日後推動政策及研究的參考。主辦單位於每次活動中,都會另外幫病友安排合適的活動,讓家屬可以專心參與課程及分享。大林慈濟醫學中心神經科主任曹汶龍主任表示,讓病友做資源回收,在做的時候要手腦並用,可以延緩老化、家屬能得到喘息時間,而且對地球有幫助,病友也有成就感,加上各鄉鎮都有環保站,方便就近前往,可說是一舉數得。當病友在參加活動時,家屬們在一旁與醫療團隊、學者們座談,大家各自分享照顧家人的甘苦及需求,許多病人家屬許先生就反映,每天被媽媽持續不斷疲勞轟炸,難免會有情緒,需要喘息的空間。嘉義縣衛生局長鍾明昌表示,嘉義縣老年人口比例全國第一高,希望了解家屬的需求,評估政府如何介入協助,才能讓病友、家屬「有感」。神經內科曹汶龍主任則表示,大家正在共同創造歷史,透過醫院、衛生局及學術界的多方合作,希望能研究出一套策略,讓政府知道如何協助病友、家屬安心、幸福地老去。(圖片來源:大林慈濟醫院提供)

全民健檢預防失智症 3/2台南開跑!

全民健檢預防失智症 3/2台南開跑!#失智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依據專家研究資料顯示,台灣65歲以上的失智人口約占老年人口的5-6%,依人口統計推估台灣預計於2017年老年人口比率將超過14%,成為高齡化社會。預估2025年比率將再超過20%,成為超高齡社會,而失智症的盛行率將隨著年齡的增加而遞增,且部分家屬都以為家中長者一些退化行為是屬於正常老化,因而忽略了及早就醫的重要性。為讓大家更認識失智症及作極早期失智症篩檢,台南市行動醫院、全民健檢活動,即將於3月2日開跑,在健康篩檢關卡中,台南市政府衛生局特別安排一個失智症篩檢關卡,由培訓過之護理人員及衛生保健志工,透過8個簡單問題幫65歲以上長者,初步篩檢是否有失智症傾向,另針對有疑似極早期失智症患者及其家屬,提供後續轉介就醫諮詢及服務。目前還沒有任何藥物可以治癒失智症,但可以透過藥物減低失智症的惡化速度。如何預防失智症或避開失智症的危險因子呢?衛生局建議民眾,養成社會參與、終身學習的習慣以增強腦細胞功能,另外像多運動、維持標準體重、多攝取蔬果、豆類、堅果、及食用未精製穀類、使用橄欖油等不飽和油脂來烹調食物;控制好高血壓、糖尿病、心臟血管疾病及預防腦中風,都能有效預防阿茲海默症的危害。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