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春節即將到來,9天連假為家人團聚帶來珍貴時光,然而對失智症家庭來說,這段期間也可能因環境變化、天氣寒冷或節日熱鬧氛圍而增加挑戰。台灣失智症協會提出6招「春節失智安心照護」技巧,幫助家人及照護者關心失智症長輩,掌握溝通及相處技巧,慎防年節走失、意外等風險,讓一家團圓一起安心過好年。
農曆春節即將到來,9天連假為家人團聚帶來珍貴時光,然而對失智症家庭來說,這段期間也可能因環境變化、天氣寒冷或節日熱鬧氛圍而增加挑戰。台灣失智症協會提出6招「春節失智安心照護」技巧,幫助家人及照護者關心失智症長輩,掌握溝通及相處技巧,慎防年節走失、意外等風險,讓一家團圓一起安心過好年。
想要預防失智症,除了建立良好生活習慣,不菸不酒、規律運動、增進社交互動、多動腦等,飲食是守護大腦健康的關鍵,但要吃什麼才能預防失智呢?營養師分享「預防失智6蔬果」,基本上要3份蔬菜加上2份水果為主,而且水果要有莓果類,不是只要吃蔬菜就可以,下次吃水果時也注意一下吧!
78歲的阿凱原本身體健康,在3年前收掉市場的魚舖後,卻逐漸出現失智症狀,短短半年就惡化成中度失智症,導致脾氣暴躁、睡眠減少,嚴重影響生活品質。某天兒子下班回家,發現阿凱只穿著內褲,拎著兩袋魚,在廚房走來走去,嘴裡念著要去市場賣魚,兒子試圖阻止他出門並提高音量斥責時,阿凱瞪大眼、情緒激動,甚至不穿鞋子就衝出家門往市場方向走去⋯⋯
老了就怕失智症上身忘東忘西,該如何提早做好遺產分配?台灣明年將邁入超高齡社會,與年齡密切相關的失智症者也逐年增加,失智症者隨著病程發展,可能會失去對金錢和財產的辨識能力。《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專家提醒防詐騙自保3招,善用法律保障守住財產,此外也提醒退休前應先準備好3帳戶,以應對超高齡社會的長壽、疾病及長照3大風險。
能夠聽到聲音,對我們的生活相當重要,但隨著現代科技發展,長期佩戴耳機可能造成聽力損傷,老年聽損可能增加大腦退化、失智症風險,新生兒先天性聽損則會嚴重影響語言學習及腦部發展。聽損可透過助聽器或人工電子耳(人工耳蝸)來改善,但助聽器跟人工電子耳有什麼不同?誰適合使用電子耳?以下專家解答。
隨著年齡的增長,大腦與身體都會逐漸發生變化,而老化與失智卻不一樣。日本精神科醫師和田秀樹於《人,從情緒開始老化》一書中,介紹情緒老化的機制與原因,也傳授讓大腦回春的生活習慣,更附上「情緒老化」程度測驗,幫助讀者掌對提高情緒年齡。以下為原書摘文:
失智症治療大突破!失智症協會理事長徐文俊19日表示,有一款「阿茲海默症新藥」通過審查,為20年來首款阿茲海默新藥,且不同於過往症狀治療,是首款可移除類澱粉、延緩神經元死亡的藥物,為醫學上的重大突破。呼籲民眾,若有短期記憶衰退症狀,務必盡早就醫,以便及時用藥。
失眠是現代人的文明病,與睡眠呼吸中止症同為國人最常見的睡眠障礙問題前2名,但有研究指出,睡眠品質不佳可能加速大腦認知功能退化,進而提升失智症風險。根據全台首份「睡眠與失智白皮書」調查顯示,失眠合併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失智風險,將較正常人提高3倍,若未即時篩檢,可能對後續健康及治療照護造成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