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茲海默症

多看書、勤寫信 可延緩老人癡呆

多看書、勤寫信 可延緩老人癡呆#阿茲海默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顏賽芬/編譯)日前文化部統計,台灣人平均一年只讀2本書。其實看書好處多多,除了增廣知識之外,還可能有助於延緩癡呆喔!美國神經醫學研究期刊(Neurology)日前刊登一篇論文,內容指出,閱讀、寫信可以維持大腦活躍,延緩老人癡呆症。大腦越忙 認知退化速度越慢這項美國研究逐年記錄294名55歲以上受試者的思考與記憶狀況,直到受試者過世。在此之前,受試者須填寫問卷,回顧自兒時到中老年之間是否養成閱讀、寫信的習慣,以及是否從事其他刺激大腦反應的活動。受試者往生之後,研究者觀察其大腦與阿茲海默症有關的腦部受損部位與腦斑塊。研究結果發現,有閱讀、寫信習慣的受試者,因為腦部保持忙碌狀態,認知能力減退的速度較慢。主持這項研究的Robert Wilson醫師表示,過去只知均衡飲食、規律運動可以延緩老人癡呆,這項研究發現從小到老常常動腦也可以減緩老年得到阿茲海默症的速度。平時多動腦 儲存認知力英國阿茲海默研究中心主任Simon Ridley表示,這項研究間接支撐「認知存量」理論。阿茲海默症的主要病因是腦部受損及出現腦斑塊,但並非所有病患都會出現癡呆症狀。有些人透過日常腦部活動,可以增加認知存量,當腦部出現斑塊、受損時,認知並不會快速退化。因此,在家沒事多玩玩填字遊戲、數讀遊戲,多看書、勤寫信,都有可能增加認知存量,延緩阿茲海默症的發生。

失智婦人吃東西噎到 送醫不治

失智婦人吃東西噎到 送醫不治#阿茲海默症

一名失智婦人,疑似因吃東西噎著,導致呼吸困難,前天早晨被家人發現時,已經沒有呼吸,送醫急救後仍然宣告不治,醫生在婦女口中發現痰、食物,因此懷疑是吃東西時噎著,但正確死因目前仍待檢警相驗釐清。照顧婦人的翁姓先生說,妻子罹患帕金森氏症與阿茲海默症,根據台北大學附設醫院衛教文章指出,帕金森氏症是一種慢性腦部退化疾病,好發50-60歲左右,主要是影響身體活動力,大部份患者思考及智力均是正常,有部分患者會在疾病後期出現老年失智的症狀。文中也指帕金森氏症,初期會出現身體異常抖動、僵硬、步態不穩、動作緩慢,說話的聲音愈來愈小、字也愈寫愈小,隨著多巴胺數量減少,症狀會愈來愈明顯,平衡感變差,走路還會跌倒,帕金森氏症是一種慢性中樞神經系統退化性失調,容易影響吞嚥,照顧者要特別注意。目前仍無根治方法,但透過藥物、手術及其他輔助性治療,可以大大減緩症狀,讓患者能獨立生活,且大部分可享有正常壽命,不過患者除了須配合規則服用藥物外,保持運動習慣可預防因肌肉僵硬引起的併發症,另外均衡飲食也是非常重要的。目前治療帕金森氏症已有一定療效,若懷疑有帕金森氏症時,應及早接受診斷及治療,以獲得較佳的生活品質。

高血壓、糖尿病患注意! 罹阿茲海默症機率恐超過5成

高血壓、糖尿病患注意! 罹阿茲海默症機率恐超過5成#阿茲海默症

9月21日除了是地震週年,同時也是國際失智症與阿茲海默症日,失智症與阿茲海默症是常見的老年疾病,除了年紀大的人容易發病外,日本的研究表示,高血壓、糖尿病的患者也要當心,因為這兩個族群也是高危險群。林新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邱百誼醫師指出,高血壓、糖尿病、高膽固醇、代謝症候群的患者,都有可能誘發阿茲海默症,而且患病的機率超過5成。邱百誼醫師說明,阿茲海默症是因為人的大腦中,有老化斑、神經纖維結節等不正常蛋白質累積,破壞神經細胞的連結,損害大腦功能所引起的;而高血壓、糖尿病的病人,因為新陳代謝的關係,會更容易使腦部形成不正常蛋白質,增加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邱百誼醫師更指出,失智症中有一個分類就是血管性失智症,顧名思義就是因為血管問題造成的失智症,而高血壓、糖尿病患者最常見的問題就是血管疾病,所以這些患者罹患失智症的風險當然就非常高。台北榮總醫院一般神經內科王培寧醫師表示,在臨床上,大概有3至5成的患者在罹患阿茲海默症前,有高血壓或糖尿病的病史;如果已經罹患阿茲海默症的病人,沒有將高血壓、糖尿病的病情控制好,會使腦部退化得更加嚴重。這也表示糖尿病與高血壓的患者,未來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機會,是比一般人高的。●「胰島素」可治失智症? 仍待臨床研究證實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284●「鹽」吃太多有新危害 老人恐加速「失智」!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1980●「三高」菸槍胖子小心 恐30歲就失智或中風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1339

適量飲酒可降低失智風險 尤其喝「紅酒」效果最佳

適量飲酒可降低失智風險 尤其喝「紅酒」效果最佳#阿茲海默症

根據「神經精神疾病和治療」期刊(Neuropsychiatric Disease and Treatment)發表的一篇研究結果發現,適量的飲酒可以降低阿茲海默症或是其他失智症的風險。科學家指出,在失智症的成因裡面,有一部分是因為腦部的發炎反應所引起的,適量的酒精可以抑制腦部的發炎反應,減少失智症對身體產生的影響。

預防阿茲海默症 多吃葡萄準沒錯

預防阿茲海默症 多吃葡萄準沒錯#阿茲海默症

由於生育率降低、人口結構老化,老人患者人數也逐年增加,罹患痴呆症的例子已愈來愈多,尤其以阿茲海默症為痴呆症中最常見的疾病,根據美國一項最新動物實驗發現,葡萄子中的「多酚」有助預防阿茲海默症,也可延緩病情惡化。

早期診斷失智症的重要性

早期診斷失智症的重要性#阿茲海默症

因人口年齡層增長,失智症盛行率越來越高。台灣在西元兩千年調查顯示,超過65歲以上的人,有2~4%患得失智症,相關因子包括:年齡、性別、遺傳因子、活動功能、不良嗜好、共伴疾病、教育程度等。病程演進從早期記憶力喪失,複雜工作難以執行,逐漸進展至日常生活功能退化,終致行動、吞嚥困難,而終日臥床。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心身醫學科主治醫師朱智邦表示,造成失智症的疾病有許多,其中一部分是可逆,包含:憂鬱症、水腦症、腦部腫瘤或慢性出血、維生素缺乏症、甲狀腺功能異常…等,在早期若有適當診斷治療,可以大大改善個案認知功能以及生活品質,避免疾病惡化。面對大多數不可逆的失智症而言,早期診斷可以讓病患與家屬提早做好心理準備,調整病患環境與作息,某些藥物的使用也可進一步延緩疾病進程。然而目前大眾對早期失智症認知仍不足,朱智邦說,前來門診的患者大多數都已進入中後期病程,縱然是可逆型的失智症也已回天乏術,延緩病程的藥物效果也已不彰,僅能消極根據病患症狀,提供行為治療或症狀治療,難以根據疾病本質徹底治本。朱智邦在此呼籲大家,若是發現家中長輩或本人出現容易忘記東西,常需別人提醒,本來可以完成的事務,如購物、出遊,甚至日常生活的洗澡、如廁、穿衣無法獨力完成,性格上的改變,如本來外向個性變的退縮,本來溫順情緒變得易怒,很有可能已出現失智症徵兆。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神經科、精神科以及心身醫學科都很樂意為您提供諮詢與服務。

失智症與譫妄 你知道兩者差異嗎?

失智症與譫妄 你知道兩者差異嗎?#阿茲海默症

老王今年70歲了,辛苦了大半輩子,5年前退休後終於得享清福,不用再為五斗米折腰。子女都不在身邊,家裡就剩老夫老妻相伴,兩人時常到處走走,偶爾出國玩玩,退休後生活著實還蠻愜意的。然而,最近兩年來,老王開始常忘東忘西,有時走在街上會雄雄想不起來和他打招呼的人是誰;過去這一年裡,老王健忘的情形好像又更嚴重了,常常找不到家裡的東西,或是剛剛還拿在手上的一轉眼就不記得放哪兒去了,有時甚至會懷疑是不是家裡遭小偷啦,也曾經懷疑是不是老伴兒偷了…。老王的情形,沒錯,大家都知道就是「失智症」,連病房裡的病友也跑來跟醫師講:「啊,那個是老人痴呆啦」。嗯,那再看看老李:老李72歲了,以前身體很硬朗,沒有什麼大病,也沒看過精神科。這四、五天來老李突然開始懷疑太太有外遇,差一點出手攻擊太太;作息也變得混亂、日夜顛倒,講話胡言亂語,有時連家人也不認得,狀況時好時壞…。老李是怎麼啦?高雄凱旋醫院神經精神科醫師賴俊揚醫師表示,像老李的情況在醫學上屬於「譫妄」。所謂「譫妄」,是一種急性發作的精神病狀態,主要病因是器質性的因素,例如中毒、藥物、代謝障礙或其他內外科疾病等,影響中樞神經系統,導致意識混亂、定向感不佳、注意力不集中、行為改變、甚至有妄想幻覺等精神病症狀。這些症狀通常是突然的、短暫的,病程是時好時壞、波動性的變化,常常早上還算好,傍晚以後就開始大鬧,一直鬧到半夜才收攤,這時累壞了的家人也才能稍作喘息。賴俊揚說明,若有可靠詳盡的病史,再參照上述原則,通常不難鑑別診斷;然而,有時臨床上還是不好區分,尤其是來急診或門診初次就診的個案。初診個案的家屬大多數也是第一次遇到這種狀況,過去缺乏這方面相關經驗或知識,加上已經被個案搞得身心俱疲、心煩氣燥的情況下,對個案病史的敘述往往就像個案的病程:語無倫次,答非所問,且有波動性變化…,如此,醫師在判斷病情上就沒有可信賴的依據,當然會增加鑑別診斷的困難度。賴俊揚進一步強調,失智症與譫妄是需要鑑別診斷!主要是因為譫妄屬於急症,通常有一定的致命危險性,視引起譫妄的器質性病因為何而異,故需儘快找出器質性病因並加以治療,且譫妄是可逆性,越早治療恢復得越好;失智症則是慢性漸進式的病程,而且是不可逆性,通常也比較少需要緊急處置的狀況。所以鑑別診斷的目的主要是針對譫妄,希望能儘快查出可逆性的器質性病因並治療之,以搶救寶貴的生命。延伸閱讀「失智症和譫妄的鑑別診斷比較表」: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0282

多作腦部運動 以防老來痴呆

多作腦部運動 以防老來痴呆#阿茲海默症

常常聽人罵說:「你有老人痴呆症啊!」,雖然是句玩笑話,但從報章媒體中發現現代人罹患痴呆症的例子已愈來愈多,尤其以阿茲海默症為痴呆症中最常見的疾病,最為人所知的例子就是美國前總統雷根,在這些名人罹患阿茲海默症後,才逐漸引起世人的注意。光田醫院大甲分院神經內科尤世杰醫師表示,阿茲海默症可說是現代文明病,主要原因是大腦皮質神經原細胞退化所造成,罹患此症的病人大都以年紀在六十歲以上為主,同時女性多於男性。尤世杰醫師並指出,阿茲海默症是屬於神經退化性疾病,初期症狀有記憶衰退的現象,到了中後期甚至有可能會出現認不得人或記不清事物的情況,同時會產生幻覺、生氣易怒、無法思考,甚至喪失原本會的技能,例如原本會游泳,在罹患此症後卻遺忘了如何去游泳等,因此當家中年長的長輩一再出現這些類似的症狀時,就必須注意是否有罹患阿茲海默症的可能。尤世杰進一步指出,以現代醫學而言只能針對罹患阿茲海默症的初、中期給予藥物治療,其效果主要是延緩大腦皮質神經原細胞的退化,但不能使其功能完全恢復,不過只要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就可以延緩退化的時間,千萬不要認為家中長輩年紀大了就放任讓此症狀繼續持續下去,應盡速就醫,因為拖延就醫時間的後果可能就是在三至五年後躺在床上無法動彈。不過既然知道阿茲海默症如此可怕,最根本的方法還是從預防開始做起,根據科學證實”多用腦”有助於痴呆症的預防,因此尤世杰醫師呼籲除了中國人的國粹-打麻將外,其他如橋牌、下棋等均是刺激老年人腦部運動的好方法,在飲食方面多攝取維他命E、抗氧化食物及蔬菜水果等也有助於預防。除此之外,多運動同時養成規律的生活習慣更是預防痴呆的不二法門。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