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茲海默症

每週走路3次少抽菸 可預防阿茲海默症

每週走路3次少抽菸 可預防阿茲海默症#阿茲海默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隨著現代社會的改變,人口結構不斷的老化,使得年齡越高,罹患阿茲海默症的人也越來越多,但根據英國劍橋大學一項研究指出,只要每星期走3次路,每次20分鐘,就能預防阿茲海默症。養成走路好習慣 降低發生率該研究主要針對阿茲海默症患者進行研究,結果發現有3分之1的人與生活習慣有關,像是不愛運動、過胖、抽菸、高血壓及低教育程度者較容易得到,此外,研究人員表示,若養成規律的活動的好習慣,可以使得血液持續送進大腦,減少腦中斑塊堆積,比起一般不愛運動的人而言,只要每個星期好好的走,就可以降低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目前此研究刊登於刺胳針神經學期刊。

酒精提高老人的記憶力 預防癡呆?

酒精提高老人的記憶力 預防癡呆?#阿茲海默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編譯)喝酒傷身?不喝傷心?啜酒對老年人身體有益?最新的研究指出,適量的酒精可預防老年癡呆及中風。8成年長者 每日適當啜酒助記憶研究結果顯示,高達8成的老者,適當飲酒能幫助改善記憶、預防老人癡呆,但這個益處只限於中年(50歲以上)後的族群,因此並非所有人每日啜酒,就對身體有益;主要的機制是因為規律飲酒能調整老年族群的認知能力,幫助修補「APOE e4」基因,此基因研究證實與阿茲海默症有關。酒精抗發炎特性 適當飲用 能預防多種慢性病研究指出,酒精對老者有益的機制是因為酒精「抗發炎」的特性,適當飲用可幫助免於罹患癡呆、中風、心血管疾病和第2型糖尿病等常見老年慢性病。肯塔基州和馬里蘭州大學(Universities of Kentucky and Maryland)自1948年長期追蹤619位美國麻薩諸塞州(Massachusetts)年齡69-92歲的老年人「健康監督計畫」所得以上的研究結果。

多看書、勤寫信 可延緩老人癡呆

多看書、勤寫信 可延緩老人癡呆#阿茲海默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顏賽芬/編譯)日前文化部統計,台灣人平均一年只讀2本書。其實看書好處多多,除了增廣知識之外,還可能有助於延緩癡呆喔!美國神經醫學研究期刊(Neurology)日前刊登一篇論文,內容指出,閱讀、寫信可以維持大腦活躍,延緩老人癡呆症。大腦越忙 認知退化速度越慢這項美國研究逐年記錄294名55歲以上受試者的思考與記憶狀況,直到受試者過世。在此之前,受試者須填寫問卷,回顧自兒時到中老年之間是否養成閱讀、寫信的習慣,以及是否從事其他刺激大腦反應的活動。受試者往生之後,研究者觀察其大腦與阿茲海默症有關的腦部受損部位與腦斑塊。研究結果發現,有閱讀、寫信習慣的受試者,因為腦部保持忙碌狀態,認知能力減退的速度較慢。主持這項研究的Robert Wilson醫師表示,過去只知均衡飲食、規律運動可以延緩老人癡呆,這項研究發現從小到老常常動腦也可以減緩老年得到阿茲海默症的速度。平時多動腦 儲存認知力英國阿茲海默研究中心主任Simon Ridley表示,這項研究間接支撐「認知存量」理論。阿茲海默症的主要病因是腦部受損及出現腦斑塊,但並非所有病患都會出現癡呆症狀。有些人透過日常腦部活動,可以增加認知存量,當腦部出現斑塊、受損時,認知並不會快速退化。因此,在家沒事多玩玩填字遊戲、數讀遊戲,多看書、勤寫信,都有可能增加認知存量,延緩阿茲海默症的發生。

失智婦人吃東西噎到 送醫不治

失智婦人吃東西噎到 送醫不治#阿茲海默症

一名失智婦人,疑似因吃東西噎著,導致呼吸困難,前天早晨被家人發現時,已經沒有呼吸,送醫急救後仍然宣告不治,醫生在婦女口中發現痰、食物,因此懷疑是吃東西時噎著,但正確死因目前仍待檢警相驗釐清。照顧婦人的翁姓先生說,妻子罹患帕金森氏症與阿茲海默症,根據台北大學附設醫院衛教文章指出,帕金森氏症是一種慢性腦部退化疾病,好發50-60歲左右,主要是影響身體活動力,大部份患者思考及智力均是正常,有部分患者會在疾病後期出現老年失智的症狀。文中也指帕金森氏症,初期會出現身體異常抖動、僵硬、步態不穩、動作緩慢,說話的聲音愈來愈小、字也愈寫愈小,隨著多巴胺數量減少,症狀會愈來愈明顯,平衡感變差,走路還會跌倒,帕金森氏症是一種慢性中樞神經系統退化性失調,容易影響吞嚥,照顧者要特別注意。目前仍無根治方法,但透過藥物、手術及其他輔助性治療,可以大大減緩症狀,讓患者能獨立生活,且大部分可享有正常壽命,不過患者除了須配合規則服用藥物外,保持運動習慣可預防因肌肉僵硬引起的併發症,另外均衡飲食也是非常重要的。目前治療帕金森氏症已有一定療效,若懷疑有帕金森氏症時,應及早接受診斷及治療,以獲得較佳的生活品質。

高血壓、糖尿病患注意! 罹阿茲海默症機率恐超過5成

高血壓、糖尿病患注意! 罹阿茲海默症機率恐超過5成#阿茲海默症

9月21日除了是地震週年,同時也是國際失智症與阿茲海默症日,失智症與阿茲海默症是常見的老年疾病,除了年紀大的人容易發病外,日本的研究表示,高血壓、糖尿病的患者也要當心,因為這兩個族群也是高危險群。林新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邱百誼醫師指出,高血壓、糖尿病、高膽固醇、代謝症候群的患者,都有可能誘發阿茲海默症,而且患病的機率超過5成。邱百誼醫師說明,阿茲海默症是因為人的大腦中,有老化斑、神經纖維結節等不正常蛋白質累積,破壞神經細胞的連結,損害大腦功能所引起的;而高血壓、糖尿病的病人,因為新陳代謝的關係,會更容易使腦部形成不正常蛋白質,增加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邱百誼醫師更指出,失智症中有一個分類就是血管性失智症,顧名思義就是因為血管問題造成的失智症,而高血壓、糖尿病患者最常見的問題就是血管疾病,所以這些患者罹患失智症的風險當然就非常高。台北榮總醫院一般神經內科王培寧醫師表示,在臨床上,大概有3至5成的患者在罹患阿茲海默症前,有高血壓或糖尿病的病史;如果已經罹患阿茲海默症的病人,沒有將高血壓、糖尿病的病情控制好,會使腦部退化得更加嚴重。這也表示糖尿病與高血壓的患者,未來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機會,是比一般人高的。●「胰島素」可治失智症? 仍待臨床研究證實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284●「鹽」吃太多有新危害 老人恐加速「失智」!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1980●「三高」菸槍胖子小心 恐30歲就失智或中風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1339

適量飲酒可降低失智風險 尤其喝「紅酒」效果最佳

適量飲酒可降低失智風險 尤其喝「紅酒」效果最佳#阿茲海默症

根據「神經精神疾病和治療」期刊(Neuropsychiatric Disease and Treatment)發表的一篇研究結果發現,適量的飲酒可以降低阿茲海默症或是其他失智症的風險。科學家指出,在失智症的成因裡面,有一部分是因為腦部的發炎反應所引起的,適量的酒精可以抑制腦部的發炎反應,減少失智症對身體產生的影響。

預防阿茲海默症 多吃葡萄準沒錯

預防阿茲海默症 多吃葡萄準沒錯#阿茲海默症

由於生育率降低、人口結構老化,老人患者人數也逐年增加,罹患痴呆症的例子已愈來愈多,尤其以阿茲海默症為痴呆症中最常見的疾病,根據美國一項最新動物實驗發現,葡萄子中的「多酚」有助預防阿茲海默症,也可延緩病情惡化。

早期診斷失智症的重要性

早期診斷失智症的重要性#阿茲海默症

因人口年齡層增長,失智症盛行率越來越高。台灣在西元兩千年調查顯示,超過65歲以上的人,有2~4%患得失智症,相關因子包括:年齡、性別、遺傳因子、活動功能、不良嗜好、共伴疾病、教育程度等。病程演進從早期記憶力喪失,複雜工作難以執行,逐漸進展至日常生活功能退化,終致行動、吞嚥困難,而終日臥床。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心身醫學科主治醫師朱智邦表示,造成失智症的疾病有許多,其中一部分是可逆,包含:憂鬱症、水腦症、腦部腫瘤或慢性出血、維生素缺乏症、甲狀腺功能異常…等,在早期若有適當診斷治療,可以大大改善個案認知功能以及生活品質,避免疾病惡化。面對大多數不可逆的失智症而言,早期診斷可以讓病患與家屬提早做好心理準備,調整病患環境與作息,某些藥物的使用也可進一步延緩疾病進程。然而目前大眾對早期失智症認知仍不足,朱智邦說,前來門診的患者大多數都已進入中後期病程,縱然是可逆型的失智症也已回天乏術,延緩病程的藥物效果也已不彰,僅能消極根據病患症狀,提供行為治療或症狀治療,難以根據疾病本質徹底治本。朱智邦在此呼籲大家,若是發現家中長輩或本人出現容易忘記東西,常需別人提醒,本來可以完成的事務,如購物、出遊,甚至日常生活的洗澡、如廁、穿衣無法獨力完成,性格上的改變,如本來外向個性變的退縮,本來溫順情緒變得易怒,很有可能已出現失智症徵兆。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神經科、精神科以及心身醫學科都很樂意為您提供諮詢與服務。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