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茲海默症

糖尿病未控制 失智症風險增2.4倍

糖尿病未控制 失智症風險增2.4倍#阿茲海默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一般健康檢查主要檢測空腹血糖值,讓許多人以為只要降低空腹血糖就能高枕無憂。然而人處於飯後的時間比空腹長,更需要注意飯後血糖。1名70多歲的阿公空腹血糖未超標,糖化血色素卻一直降不下來,原來阿公雖然減少飯量,飯後卻吃好幾種水果,導致飯後血糖飆高。調整後配合藥物治療,血糖才穩定控制。高血糖影響胰島素 與阿茲海默症相關林口長庚醫院新陳代謝科醫師張宏猷指出,糖尿病患血糖過高,引起大、小血管病變,除了促使動脈硬化、阻塞,導致血管性失智。高血糖會影響大腦內胰島素的作用,與阿茲海默症關係密切。調查顯示,台灣未用藥物控制的糖尿病患,失智症風險是常人2.4倍,已用藥患者的失智症風險,則是常人的1.6倍。飯後高血糖尖峰的影響,對大腦認知功能下降或失智症更大。飯後高血糖不僅加速糖尿病進展,增加糖尿病患者失智風險,也會提高心血管疾病罹病率及致死率,糖尿病患除了控制空腹血糖值和糖化血色素值,更須控制飯後血糖值,才能有效減少各種併發症。長期血糖波動大 損害腦部神經致萎縮目前針對降低飯後血糖的藥物包括α–Glucosidase inhibitors(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 、Glinides、短效胰島素類似物等,根據病況評估使用。其中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能延緩小腸中碳水化合物的消化與葡萄糖的吸收,使飯後血糖值趨於平穩,不會忽高忽低,降低餐後血糖高峰,減緩對血管的衝擊和損傷。張宏猷醫師表示,飯後高血糖造成失智風險的機轉仍需要進一步研究,但長期血糖波動過大確實會損害腦部神經,導致腦部萎縮,影響認知功能。除了藥物治療,也必須積極改善生活型態,包括飲食、運動、體重控制,才能延緩併發症發生,降低失智威脅。

壓力過大 罹阿茲海默症風險增

壓力過大 罹阿茲海默症風險增#阿茲海默症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認為問題無法解決,會造成慢性的「惡性應激」,並逐漸提高腦內的皮質醇濃度。壓力荷爾蒙會促進阿茲海默毒素形成,加速海馬迴萎縮。受限制的神經元生成又會再度降低抗壓性,驅使惡性循環繼續發展。這些會讓人陷入深淵而無法自拔。確診帶來的絕望的確會引起傷害大腦的惡性應激。應該要踩剎車阻止它。在講求效率的現代社會裡 易形成惡性應激當壓力源不再是可控制的挑戰,而是失控的負擔時,就會形成惡性應激。慢性惡性應激不單單只是結果,也是匱乏症阿茲海默症的眾多成因之一。在講求效率的現代社會裡,大家一直覺得時間不夠用,最後也會形成惡性應激。例如:某人被要求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一件根本無法達成的任務,可能會覺得自己無法掌控任務狀況、甚或無法掌控自己的生命,取而代之的是牢牢被壓制的感覺。若不加以抗拒,大部分的壓力就會造成嚴重傷害。此外,壓力過多導致皮質醇濃度過高,進而在腦部形成越來越多阿茲海默毒素,阻礙神經元生成。抗壓力下降,憂鬱症和職業倦怠症的風險則隨之提高。不只是惡性應激會阻礙神經元生成,並啟動惡性循環。現代化生活環境裡還有其他成因,將於後續章節中詳述。無論起初是何因素造成抗壓力降低,並提高對壓力的感受,長久下去,慢性惡性應激會提高阿茲海默症罹病風險。第一印象可能會認為,好像是惡性應激事件數量與時間長度扮演著重要角色,例如:離婚、配偶過世、工作問題,或是家中需要照顧的慢性病患等等。影響更大的是當事人對於事件的反應這是一個長達近四十年的瑞典研究所得出之結果。然而,在更仔細觀察之後會發現:這些無法控制的外在事件會帶來很多壓力,但並非阿茲海默症的根本病因所在。更深入分析該項研究數據之後發現:影響更大的是當事人對於事件的反應。因為並非每個遭受人生打擊的人都會沮喪,然後罹患阿茲海默症。有些人能在挑戰中成長,將不利的情況當成發展自我的機會。這樣的個體的人格特質具有韌性,是一種心靈上的抵抗力,能夠克服生命中的危機。(本文摘自/失智可以預防,更可以治癒/商周出版)

又忘東忘西?腦部發炎害的啦!

又忘東忘西?腦部發炎害的啦!#阿茲海默症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當你的關節慢性發炎,離關節炎等退化性疾病已經不遠。發炎的肺部會引發氣喘和其他呼吸道疾病。腦部發炎和阿斯海默症及其他神經疾患有關,包括「腦霧」(brain fog)和日常記憶失誤──我們把這些看成正常的老化現象而不放在心上,但這些記憶的差錯絕非不可避免的老化結果。這些,卻是發炎不可避免的結果,因為發炎會放火燒你的腦,使「我忘了剛把車停在哪裡」的時刻出現得更頻繁,也過早發生。動脈發炎可能是心臟病的前兆動脈發炎可能是心臟病發作的前兆。慢性發炎也被認為和多種癌症密不可分;它會在分子層級誘發有害的變化,導致癌細胞增長。發炎也是細胞老化和破裂過程的元兇,一些健康權威人士已開始稱此現象為「發炎性老化」。那是因為發炎確實會加速老化,包括我們在皮膚見到的明顯老化徵象。除了害我們生病,慢性發炎也會讓持久減重比登天還難。肥胖的細胞會不斷製造名為細胞激素(cytokine)的致炎性蛋白質,促成更多發炎,而發炎又會回過頭妨礙細胞裡製造能量的結構,即粒線體(mitochondria)有效進行它們的工作,就像一波波熱浪影響一間無空調工廠的產能──生產力在酷熱的環境中持續下降。粒線體的職責之一是燃燒脂肪:發炎會干擾粒線體進行這項工作,使脂肪更難燃燒,減肥無非緣木求魚。強化抗炎機制 從攝取聰明脂肪開始不少試圖減重的人可能一開始相當順利,但過沒多久,體重計上的數字就不再變動。這種很多人討論的減重「停滯期」通常就是這種發炎和脂肪貯積的循環所致。而這裡還有更壞的消息:為了突破停滯期而增加運動或減少熱量攝取,固然對減重有一些效果,但效果有限,而持續減重會變得更難達成。為什麼?因為發炎降低了我們正常燃燒熱量的能力。請記得,少許發炎是好事;那是身體自然療癒反應的一部分,幫助生病、受傷的我們康復。但當發炎變得不受約束──這就是慢性發炎的定義──請當心了!所以,我們要怎麼阻止發炎繼續戕害我們的健康、讓持久減重不可能實現呢?簡單:強化我們身體的抗炎軍隊。而一切就從攝取抗炎性食物,特別是聰明的脂肪開始。(本文摘自/聰明的脂肪/平安文化) 

大腹便便 阿茲海默症風險增!

大腹便便 阿茲海默症風險增!#阿茲海默症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海馬迴是大腦中很特殊的部分,不是因為它負責終身形成新的腦細胞,也因為它能保護自己不受到糖的壓力。跟其他大腦部位不一樣,海馬迴的腦細胞只有在胰島素打開專門輸送糖的閘門時才會吸收糖(葡萄糖)成為能量來源。胰島素就像一把鑰匙打開一個特別的鎖,亦即海馬迴神經細胞表面上所謂的「胰島素受體」。這種調節功能自有深意;如此一來,由飲食引起的血糖波動才不至於讓糖不控制地湧進敏感的神經細胞裡。生活型態與阿茲海默症然而,現代生活型態會透過許多其他相關機制導致海馬迴內的控糖系統崩潰,以至於無法再打開鎖。胰島素受體一旦失去功能,海馬迴神經細胞就無法吸收糖,進而缺乏能量。藉由顯像技術(正子斷層掃描)測得之葡萄糖吸收障礙,就是確定阿茲海默症早期診斷的可靠證據。由於這是阿茲海默症非常早期的特徵,所以科學家認為:專家圈內所謂的「神經細胞的胰島素抗性」有可能是導致阿茲海默症的真正原因。但是,神經細胞的胰島素抗性只是一長串原因當中的一環。我們的生活型態才是造成這一長串原因的主角:慢性壓力/在緊急壓力下,人體會為肌肉準備大量能量(葡萄糖),以利保護或逃命。壓力引起皮質醇上升,並壓抑所有的胰島素受體;因為危急時身體特別釋出的葡萄糖不應消失在脂肪細胞當中,並轉化成儲備脂肪。這些葡萄糖必須運用在立即的危急情況中。肌肉工作時,不需要活躍的胰島素受體來吸收和消化能量充沛的糖,但海馬迴的神經細胞卻需要胰島素受體支援。緊急壓力很快消失,但慢性壓力卻使皮質醇水平持續處於偏高狀態,導致神經細胞胰島素受體長期無法發揮作用,神經細胞頻臨餓死威脅。長期攝取糖類 讓脂肪細胞的胰島素受體停止功能糖/高濃度的糖讓神經細胞表面黏合,因而啟動免疫系統,導致腦部慢性發炎。速食產品及含糖飲料特別會使用提煉過的糖以及葡萄糖果糖糖漿;長期攝取這些糖類,不僅會讓脂肪細胞的胰島素受體停止功能,造成老年糖尿病;也會癱瘓海馬迴神經細胞的胰島素受體的功能。缺乏Omega-3脂肪酸,更會強化這種不健康的效應。糖就是以這種方式破壞我們學習和記憶的能力(已對兒童造成傷害!)脂肪細胞荷爾蒙/脂肪細胞會利用超過12種不同的荷爾蒙對大腦發出信號,通知其能量儲備情況。特別是圍繞在內臟周圍的腹部脂肪,其功能彷彿一個高活力腺體。當腹部特別突出肥胖時,這種腺體的活動力超強,釋出的荷爾蒙就會在海馬迴造成胰島素抗性。因此,阿茲海默症罹病風險隨著腹圍增加而增加。(本文摘自/失智可以預防,更可以治癒/商周出版)

大腦常卡關?養生補腦這樣做!

大腦常卡關?養生補腦這樣做!#阿茲海默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採訪報導)步入中年後,忘東忘西的症狀是不是越來越嚴重?網紅夏德萱利用社群記錄失智爺爺「老夏」的日常,除了溫馨感人的互動,也讓我們更加清楚看到記憶力大幅衰退比起體力不支更令人感到恐慌。由於阿茲海默症多發生於65歲後,逆轉老化的關鍵在於維持腦部活力,人類腦細胞中的唾液酸含量是其它動物腦細胞的2~4倍,提高大腦神經細胞突觸的反應速度,從而促進記憶和智力的發育。防失智 40歲就要開始保養食療養生補腦,銀杏被認為是減緩腦部退化、加強注意力的首選,但對於銀杏到底可不可以預防失智?專業醫師表示,其實銀杏對於增加記憶力、防失智症並無顯著供效。另外,「以形補形」也一直是國人食補的迷思,事實上,動物腦並沒有強化記憶力、增強腦力的功效,民眾吃多恐會導致身體負擔。「大腦使用量高的人應該40歲就開始保養!」燕窩品牌營運長王靜美表示,現今食物的污染源非常多,也相當複雜,純淨的燕窩是優質的營養品及保健品。建議年紀大的民眾攝取的量要比年輕人多1/3,積極保養,才能減少記憶流失的機會。大腦退化是唾液酸轉化酶的活性減少此外,唾液酸是神經細胞信息傳遞的重要物質,阿茲海默症的患者被發現血清中唾液酸轉移酶的活性減少,並影響到連結在血清醣蛋白的唾液酸,因此有記憶退化困擾的民眾可藉由補充燕窩延緩大腦反應退化。「阿茲海默症」號稱腦中的橡皮擦,患者腦中對於相關人事物的記憶會逐漸被擦拭乾淨,若有記憶差、迷路、憂鬱、說過的話馬上忘等困擾等警訊,民眾應尋求專業醫師協助,早期發現失智症接受治療才能減緩病情惡化。

三多二少一護 預防阿茲海默症小叮嚀

三多二少一護 預防阿茲海默症小叮嚀#阿茲海默症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台灣失智症的人口逐年增加,目前統計約有24 萬人,失智症不僅會造成家庭與社會的負擔,親人也會為失智症所苦。根據2015 年全球失智症報告顯示,全球新增990 萬名失智症患者,其中阿茲海默症約佔失智症病例的60% 至80%。失智症可以說是腦部功能的退化,是一種發病進程緩慢、隨著時間不斷惡化的持續性神經退化性疾病。蔬果、堅果、深海魚類、紅酒都有預防阿茲海默症功效關於阿茲海默症的成因,可由解剖病理學上發現,病人的大腦皮質糾纏大量的神經纖維和充滿了老化的斑塊、廣泛而不規則的腦萎縮、腦神經細胞明顯減少與喪失。阿茲海默氏症最早於1906 年,由德國精神病學家和病理學家愛羅斯.阿茲海默首次發現,因而得名。早期病徵最明顯的為記憶力衰退,對時間、地點和人物的辨認出現問題;晚期則會變得行走困難、無法表達自己的思想,甚至完全需要依賴他人的照顧。越來越多研究證實,均衡的飲食可以預防阿茲海默症,而多吃以下食物,像是天然的蔬果、堅果、深海魚類、紅酒都有預防阿茲海默症的功效,而薑黃更是近幾年來,被發現可以預防阿茲海默症的好食物。1) 多吃咖哩與薑黃可預防老年癡呆症/據統計,美國得到阿茲海默症的人數,為印度人的4 倍,許多專家和科學家分析原因,是因為印度人常食用咖哩和薑黃飯。阿茲海默症是一種進行性神經變性疾病,根據大量研究顯示,生物、金屬毒素和異常炎症反應引起的氧化應激、自由基、β澱粉樣蛋白(Aβ)、腦功能失調,在阿茲海默症的發病機轉中是關鍵角色。據實驗結果表現,薑黃素具有的抗氧化、抗炎和親脂活性,能改善阿茲海默症病人的認知功能,如縮小β 澱粉樣蛋白(Aβ)、減緩神經元分解、抗炎、抗氧化,改善阿茲海默病人整體記憶等。2) 薑黃衍生物被發現可預防阿茲海默症/中央研究院生物化學研究所陳佩燁副研究員於2016 年7 月13 日發表在國際專業期刊《科學報導》(Scientific Reports)。對於治療與預防阿茲海默症方面,是多羥基薑黃素衍生物,而非薑黃素,它能增進NEP活性,預防阿茲海默症。目前已知,腦中APP 蛋白質在代謝過程中,可能產生一種有毒性的Aβ 胜肽(蛋白質片段),此片段在腦中可以被酵素水解,當產生速率超過清除速率時率,就會導致片段聚集,最後造成腦神經細胞死亡。根據近期國外的研究指出,在阿茲海默基因轉殖的老鼠身上注射可表現NEP 的幹細胞或病毒,可減少老鼠腦中Aβ 胜肽累積,並延緩老鼠失智。陳姵燁研究團隊以多羥基薑黃素衍生物餵食的老鼠後,發現老鼠腦中之NEP 表現量增加,腦中累積之Aβ 胜肽量減少,顯示多羥基薑黃素衍生物可望減緩阿茲海默症,目前此研究成果已申請專利,未來可望成為治療阿茲海默症的新藥。預防阿茲海默症三多二少一護的叮嚀1) 多運動/根據醫學報導顯示,每週至少運動5 次,每次至少30 分鐘,可以降低35% 得阿茲海默症的機率。2) 多睡眠/睡眠品質差會傷害腦子和中樞神經系統,充份的睡眠才能讓腦子有條理的處理新資訊。3) 多學習/可以多寫作、聽音樂、規劃旅遊,或去參加烹飪、園藝、繪畫等課程。4) 少油、高膽固醇飲食/根據芬蘭的研究顯示,血中膽固醇濃度高者,得到阿茲海默症的機率為膽固醇濃度正常者的兩倍。越來越多研究顯示,高油脂、高膽固醇飲食,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機率越高。5) 平時做好護腦工作/不要暴露在污染有害的環境中,像是鉛、殺蟲劑都可能傷害腦神經,騎車時要戴安全帽,運動時最好帶保護頭盔。(本文摘自/百藥之王:薑黃/大喜文化)

失智症長期抗戰 快到這搬救兵

失智症長期抗戰 快到這搬救兵#阿茲海默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李伯伯患有阿茲海默症,使用阿茲海默的藥物長達5年,3年前喪偶後,李伯伯不僅記性退化的更嚴重,生活上也逐漸仰賴他人。近一個月來,同住的女兒發現李伯伯常半夜出門,更出現被偷妄想、隨地大小便等情形。醫師表示,失智症是一種神經退化性疾病,病人因腦部退化而導致生活自理的能力逐漸喪失。因此病人與家屬必須做好長期抗戰的準備。失智症中期 認知功能未完全退化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神經內科主治醫師范齡勻表示,在失智症中期,病人的認知功能因尚未完全退化,可以參加日間養護機構以及職能活動以維持大腦活性,到了中期,某些失智症病人會出現精神行為症狀(例如妄想症、遊走等等)。隨疾病發展需要照顧的時數會越長隨著疾病進展,病人會逐漸喪失生活自理能力,需仰賴第3人的照護的時數也會越來越長,透過失智症的診斷申請外籍看護工可減輕照顧負擔,倘若家屬打算讓病人住進24小時養護機構,也可以申請身心障礙手冊,以減免部分費用。到了疾病末期,家屬會面臨病人因吞嚥困難的營養問題、臥床造成反覆感染以及種種醫療決策。記憶整合門診可提供更全面的諮詢記憶整合門診除神經內科失智症專科醫師看診外,必要時可照會精神科醫師、臨床心理師、社會工作師、個管師等在診間提供服務,目的是針對病人或家屬的需求提供協助讓失智症病人家屬可以更全面諮詢。 

失智症罹病率 多活5年倍數成長

失智症罹病率 多活5年倍數成長#阿茲海默症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無論哪一種立場和地位,人人面臨的情況完全一樣。因為不論富人或窮人、不論社會名人或無名小卒,只要活得夠久,就無法迴避罹患失智症的風險。任何人上了年紀都可能得到失智症舉一個知名的例子,美國前總統雷根卸任後5年便公開他罹患阿茲海默症的訊息。他以一紙書簡,將自己的疾病告知美國國民──「僅此報告,我現在成了飽受阿茲海默症所苦的數百萬人之一。」「遺憾的是,隨著阿茲海默症病情惡化,家人的負擔及責任將愈趨沉重。我但願有方法能減輕南茜(妻子)經歷這種痛苦。……我正走向我人生旅程中的黃昏。」預防失智從今天開始只要活著,所有的人都會「走向人生旅程中的黃昏」。但是,擁有何種旅程則因人而異。此外,即使罹患失智症,仍然有方法讓自己盡可能活得像自己。想要做到這一點,實踐我接下來所說的方法就成了重要的一環。能夠改變10年後這不久未來的人,正是你自己───「走向人生旅程中的黃昏」,準備工作就從今天開始。我最近在千葉縣佐倉市舉辦的「日本早期失智症學會」市民公開講座中,進行了一場演講。當時和我一起進行特別演講的人,是群馬大學研究所保健學研究系的山田晴保教授。在該場演講裡,山口教授說了一段饒富意義的話──任何人上了年紀都會得到失智症。失智症罹病率 多活5年就成長為倍數說到日本人的平均壽命,男性是80.21歲,女性是86.61歲。日本女性號稱全世界最長壽,男性則是世界排名第4(2013年的統計)。光從排名來看,這應該是令人開心的數字吧。只不過有一項令人不能忽視的現實問題存在,那就是壽命越長,罹患失智症的人越多。據說失智症的罹病率每多活5年就幾乎成長為倍數。所以山口醫師說,不要活超過75歲就是預防失智症的有效方法。至於以實際而言,目前超過95歲的人,有80%罹患失智症。每個人打從出生開始就擁有100年的壽命。壽命的長度編排在已知的 DNA 上得到科學驗證,我在許多著作之中都曾提到這個部分。日本人平均壽命和健康壽命相距懸殊但是,假使活得長久就會得到失智症,你覺得如何呢?無論對自己或對家人,恐怕沒有任何考驗比它來得大吧。日本人現今面臨的問題之一,在於平均壽命和健康壽命相距過於懸殊。所謂的健康壽命,指的是無病無痛,健健康康過著日常生活的年齡。日本人的健康壽命,以男性來說是71.19歲,女性則是74.21歲(2013年的統計)。換言之,從需要看護到死亡為止,男性的平均是9.02年,女性則高達12.4年。如此驚人的長久歲月,卻在罹患失智症的狀態下渡過一天又一天的人,現在急遽增加中,95歲以上,有80%罹患失智症。(本文摘自/不想失智,從喝水開始:日本名醫預防老人失智的訣竅/拓客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