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照顧失智失能患者,一個家庭中往往至少有1人必須額外付出心力,10年近百件「照顧殺人」的數據,反映的現實是:照護者身心與患者同樣飽受煎熬。 法國老年醫學科醫師史蒂芬妮・馬爾尚(Stéphanie Marchand)著作《沒關係,你可以哭出來》中,解析照護者生活節奏被打擾的憤怒,陪伴讀者找出原因、化解衝突並認清極限。以下為原書摘文:
為照顧失智失能患者,一個家庭中往往至少有1人必須額外付出心力,10年近百件「照顧殺人」的數據,反映的現實是:照護者身心與患者同樣飽受煎熬。 法國老年醫學科醫師史蒂芬妮・馬爾尚(Stéphanie Marchand)著作《沒關係,你可以哭出來》中,解析照護者生活節奏被打擾的憤怒,陪伴讀者找出原因、化解衝突並認清極限。以下為原書摘文:
最新研究證實,過量攝取高脂肪食物不但會造成肥胖問題,還可能對你的大腦造成嚴重破壞,提高阿茲海默症及憂鬱症的可能。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專注於飲食,可以保持頭腦敏銳並減少嚴重記憶力減退的風險。飲食和生活方式可以影響大腦的功能和認知思維能力,美國心臟協會指出,研究發現堅持地中海的飲食的人比沒有遵守者在認知能力更好,正確飲食還能降低阿茲海默症。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神經精神病學和流行病學教授Kristine Yaffe說,開展大腦之旅永遠不嫌晚。地中海飲食能降低阿茲海默症根據美國心臟協會網站,每天吃進肚子的食物,會對大腦思考、記憶力和處理訊息的能力有影響。有研究顯示,在3400名18至30歲的25年研究中發現,高血壓、高血糖和膽固醇略高的人,在40至50多歲時,往往有較低的認知、思考和推理能力,代表平日飲食影響大腦功能。對此,根據《NBC》報導發現,有堅持地中海飲食的人,在認知測驗上比沒有遵守地中海的飲食患者來得更好,代表遵循飲食建議的人能有效提升腦力。這份研究還進一步將飲食方式與阿茲海默症的風險降低聯繫在一起,即使沒有嚴格遵守地中海飲食的患者,也能有明顯助益。開展大腦之旅永遠不嫌晚Kristine Yaffe說,開展大腦之旅永遠都不嫌晚,想要保持大腦敏銳,美國心臟協會有以下飲食建議:1.攝取各種類別的營養食品2.限制鹽的攝取量、甜品、含糖飲料、飽和脂肪、反式脂肪、鈉和紅肉3.多吃水果、蔬菜和富含膳食纖維的全穀物4.食用低脂(1%)和無脂(脫脂)乳製品5.吃去皮的家禽類和魚類6.吃堅果和豆類7.控制酒量(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適度運動可以保護大腦,還能預防阿茲海默症。德克薩斯大學西南研究中心的神經科學家的研究團隊發現,相較伸展運動,有氧運動更能有效減緩海馬體的收縮,增加大腦前扣帶迴皮質和海馬體的血流量,這對於改善高風險的阿茲海默症有著重大意義。德克薩斯大學西南研究中心的神經科學家Thomos表示,即使記憶力已經開始衰退,你都可以在生活裡加入有氧運動。年齡增長海馬體萎縮 運動能增加海馬體隨著年齡的增長,影響記憶功能的海馬體會逐漸萎縮,老年人很可能出現老年痴呆症、健忘等記憶不足的現象,因此如何減緩海馬體的萎縮更顯重要。雖然海馬體萎縮似乎不可避免,可以透過適度的運動增加海馬體的結構大小,從而改善大腦認知能力。值得注意的是,SCIENCE NEWS報導,一項新的研究發現,有氧運動可以促進血液流量,以及記憶相關的前扣帶迴皮質和海馬體。Thomos與研究團隊,針對30名輕度認知功能障礙者進行研究,分別記錄兩組的記憶與腦血流的變化,一組做12個月的有氧運動(15人平均年齡66.4歲),另一組做12個月的伸展訓練組。有氧運動增進血流量 記憶提高4成 該實驗結果顯示,一年後有氧運動組比伸展運動組的記憶竟提高47%,且從大腦的成像發現,有氧運動組的前扣帶迴皮質和海馬體的血流明顯增加,也就是說運動可以幫助血流更容易進入皮質。另據HealthLine,UT西南奧唐奈腦研究所神經學家Rong Zhang也有相似的結論,研究發現有氧運動和伸展運動皆能阻止認知功能的下降,令人驚訝的是,他推測有氧運動可能有其獨特性,所以能夠使血管功能增加或某些刺激神經元的生長因子,從而減少類澱粉蛋白對海馬體神經元的有害影響。該研究對於改善高風險的阿茲海默症有著重大意義,只要遵循運動,都可以降低風險。Thomos表示,即使記憶力已經開始衰退,你都可以在生活裡進行有氧運動。(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帕金森氏症是腦部變化帶來的問題,患者可能動作比較慢,比較不協調,看起來很僵硬,還常常跌倒,甚至拿杯子、寫字時手抖個不停。由於多數患者介於50歲到70歲之間,剛開始發病時大家都會說:「啊,沒什麼,應該就是變老了,不中用了。」而疏於早期檢查、早期診斷,沒能及時面對帕金森氏症,之後生活品質可是會大打折扣。如何證實罹患了帕金森氏症?帕金森氏症是從過去病史與身體檢查來診斷的疾病。如果家屬觀察到身邊的人或長輩最近在動作、活動上好像怪怪的,可以先用以下的表格自我檢測。這裡有十個問題,其中若有三個回答「是」,請趕緊到神經科就診。看門診的過程中,醫師會仔細詢問患者的狀況變化,並了解患者動作不協調的程度。假使需要影像學檢查,會選用腦部核磁共振,看看是否有發炎或腦瘤等其他狀況。假使連核磁共振都無法支持診斷,或當不確定究竟是原發性震顫或帕金森氏症的話,還是可以輔以單光子電腦斷層造影,藉著多巴胺轉運體活性及影像活性分佈來做診斷。確診之後,有藥可以醫嗎?帕金森氏症的治療選項不少,例如左旋多巴(Levodopa),單胺氧化酶抑制劑(MAO-B Inhibitor),和多巴胺受體增強劑(Dopamine receptor Agonist)等。每個人症狀不同,做的工作不同,像有些患者受到動作僵硬的困擾,有些則是面臨震顫抖動的折磨,這時所需要的藥物就不一樣。假使患者工作很常需要打字,卻又受帕金森氏症所苦,通常依經驗來說,使用上左旋多巴會帶來最大的好處,醫師就會選擇左旋多巴作為起始用藥。復健對帕金森氏症患者有用嗎?帕金森氏症是一種神經退化的疾病,患者最常受動作僵硬、緩慢、或顫抖之苦,也就是說,患者沒辦法好好做日常生活中的動作,過去拿個杯子,寫個字,或穿衣服都不是難事,但當帕金森氏症變嚴重的時候,這些都會變成大事,喝個水就掉杯子灑水,要填個病歷資料寫很久,甚至衣服都套不上、扣不上,讓生活品質大打折扣。另外,帕金森氏症患者走路時手臂不會自然跟著擺動,平衡變差,容易跌倒。一跌倒,可能就還會造成骨折、頭部出血等更麻煩的狀況。因此,早期介入動作的訓練,是非常重要的。被診斷為帕金森氏症之後,就要開始介入運動治療。運動可以幫忙控制體重,同時在學習正確的運動方式及學習肌肉運用後,協調性會比較好,減少走路跌倒的機會,職能治療師則能幫助患者熟悉如何處理日常生活遇上的困難。因此物理治療和職能治療在整個過程中都非常重要。帕金森氏症會進展的很快嗎?疾病的進程總是因人而異,有的患者患病後狀況會急轉直下,有的則是還算穩定。而且這跟在疾病的哪個時期診斷發覺也有關係,如果在帕金森氏症早期就注意到狀況不對勁,及早帶患者去就醫,早一點用上適合的藥物,就可能改善症狀,減緩個人變差的速度。若太晚才注意到,就醫時疾病已經比較嚴重,當然後來就比較難治療比較難改善。不過整體而言,帕金森氏症的神經退化是相對緩慢的,患者常是經過幾年到十幾年的時間,才會進展到生活失能。(若像「漸凍人」這樣的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發病到死亡平均是三到六年,僅有極少數的患者會活超過十年。)另外,大家應該也常聽到另一個與神經退化有關的疾病:阿茲海默症。雖然這兩個都是神經退化的疾病,但退化的方向不一樣。阿茲海默症主要是從認知功能退化,所以患者會先表現記憶力很差、情緒控管不佳等變化。而帕金森氏症則是以動作功能開始退化,先表現出僵硬、緩慢、和顫抖的動作為主。值得注意的是,假使患者被診斷為帕金森氏症,但後來很快就表現出記憶力變差的認知功能障礙,代表預後不佳!患者可能會比較快速的惡化。還有一個預後差的指標則是使用左多巴胺但成效不彰。帕金森氏症會致死嗎?帕金森氏症的好發年齡介在50到70歲之間,在這階段的人有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的比例較高,慢性病較多,就比較容易感染,或有心血管疾病、中風、癌症等問題,所以一般帕金森氏症的患者並不是死於帕金森氏症,而是心臟病發、癌症等這年齡層的常見死因。然而,若患者已經罹患帕金森氏症多年,動作很不協調、容易跌倒,那就可能因為吃東西咀嚼、吞嚥不順,嗆到變成吸入性肺炎,或是跌倒導致骨折、顱內出血。這些狀況就可能致命。(文章授權提供/照護線上)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失智症的成因,除了6成是阿茲海默症外,還有血管型失智症,例如:中風、頭部外傷顱內出血,腦部缺氧等,與及其他可治療性失智症,如腦瘤、正常腦壓水腦症、維他命B12過低、甲狀腺功能異常、腦部感染、腦膜炎、嚴重憂鬱症,甚至是第三期神經性梅毒,都會造成失智。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一般精神科鄭勝允主治醫師指出,自覺專注力或是記憶力退化的患者,只有少數人真的落入了失智症的範疇,而其他大多數患者其實是「假性失智症」(Pseudo-dementia)。假性失智症是什麼?假性失智症跟失智症都會有認知功能減退的情況,例如記性變差、無法專心、反應遲鈍、無法完成過去可以勝任的事情。但失智症的致病機轉是大腦細胞的萎縮或壞死,乃是不可逆的變化,而假性失智症在改善了背後的成因之後,認知功能減退的情況是可以被逆轉、康復的。可能是假性失智的七大特徵一、情緒憂鬱低落二、訊息太多,大腦難負荷三、合併特殊病史四、使用特定藥,副作用五、壓力大,多工分心六、睡眠品質不佳七、更年期哪些原因可能導致假性失智症?鄭勝允醫師表示,絕大部分的假性失智症都是憂鬱或焦慮情緒所引發的。我們煩心、緊張或遇到壓力時,大腦會需要分出一些腦力去試著克服這些情緒,自然而然無法處理需要腦筋全速運轉的事情,患者常常將這類的情況形容為「腦霧」,意即思考沒有以前那樣清晰,彷彿在十里霧中迷失了方向。因此患者往往抱怨的主題是無法像以前一樣漂亮地完成工作,但對於一些簡單的事情,例如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這些患者是絕對不會有問題的。假性失智症要怎麼治療?鄭勝允醫師認為,首先要對自己有信心,要告訴自己這個病一定會好,專注力與記憶力一定能獲得改善。再來可以尋求精神科(身心科)的協助,了解自己目前的情緒狀態,透過藥物以及非藥物(心理治療、非侵入性腦刺激術)的幫助解放自己的腦力,改善專注力與記憶力,還給自己一個清晰明亮的大腦。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對於那些有記憶問題的人,社交場合可能極具挑戰性,跟不上對話可能使他產生極大的焦慮;人們很容易感受到威脅,往往選擇退縮以免在眾人面前讓自己尷尬。患者有時被告知要多多參與社交活動,但是對於這些有認知障礙的患者應如何融入社會環境,卻沒有給予指導。這種傳統方法等於讓患者喪失巨大的機會,導致患者要麼放棄,要麼產生更大的焦慮。我們從我們與數千名患者的合作中發現,退出社交的人大致上可以分成三類,每一類都需要不同的方法來鼓勵他們增加社交活動:‧ 天生內向/這種類型的人習慣長期孤立,他們喜歡獨處,拘謹木訥,在他們中年時要求他們多與社會接觸是個極大的挑戰,但這絕對是可行的。這種類型的人起步要慢,他們應該先和那些能夠讓他們感到最自在的人(如家人與親近的朋友),以及知道這個人正在為認知缺陷而掙扎的人接觸。家人與朋友應該在社交圈中一致支持這個人。熟悉的環境也能使他們更放鬆,一旦他們在社交場合中感到更自在,他們或許就會願意進入更大和更不熟悉的環境。‧ 不熟練/這類患者已不習慣社交。他們過去有社交活動,但隨著年齡增長,他們也許沒有足夠的時間,或者一些最親密的朋友去世了。如果這些人是因為在社交場合感到不自在,他們應該推動自己盡可能參加。家庭與朋友、教會和其他社區中心,都可以提供美好的友誼,參加讀書會也是認識新朋友和鍛鍊腦力的極佳方式。‧ 退縮/退縮的病人是因為認知問題使他們切斷與外界的聯繫。由於他們的心理與神經方面的缺損,他們與人交談有困難,也可能因為身體條件受限,如聽力受損,而退縮。這些人只有在熟悉的環境中才感到自在,他們擅長談論熟悉的話題,但只有在配偶、子女,或其他親近的朋友或家族成員的陪同下,在社交環境中有人照看他們,他們才能獲得信心。(本文摘自/9成的阿茲海默症可以預防:活到100歲也不失智!世界失智症權威教你預防阿茲海默症!/平安文化)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失智症從第一階段到第七階段大腦變化的物理表現。第一階段:臨床前可持續二十年或更久‧看起來很正常,偶爾健忘第二階段:認知能力輕微下降可持續二十年‧偶爾健忘,別人也許會注意到‧日常活動仍可自理第三階段:輕度認知障礙可持續一年至三年‧別人可注意到的健忘‧可能會焦慮、工作困難‧日常活動仍可自理第四階段:輕度至中度失智症持續兩年至三年‧常被確診‧駕駛有困難‧焦慮、侵略或退縮‧理財可能有困難第五階段:中度至重度失智症持續一年半至兩年‧現在理財困難‧無法駕駛‧焦慮、有侵略性或退縮‧發音混亂;常忘記住址和數字‧影響衛生習慣第六階段:重度失智症持續兩年至兩年半‧日常活動無法自理‧需要專業護理‧性格改變(侵略或沉默)‧有時認不出親密的家人‧完全離不開照顧者‧嚴重影響睡眠週期第七階段:失智症最後階段持續一年至兩年‧所有日常活動都需要協助‧可能變得沒有反應‧經常不肯吃東西‧行走困難‧很少說話或不說話‧經常大、小便失禁‧比較不會焦慮(本文摘自/9成的阿茲海默症可以預防:活到100歲也不失智!世界失智症權威教你預防阿茲海默症!/平安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