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歲蔡先生本身有腦中風及巴金森氏症病史,平時雖意識清醒但已經臥床多年。日前卻因呼吸困難及意識不清被送至急診,就醫時已呈現休克及低血氧狀態,胸部X光檢查顯示有嚴重肺炎,因此送至加護病房治療。
83歲蔡先生本身有腦中風及巴金森氏症病史,平時雖意識清醒但已經臥床多年。日前卻因呼吸困難及意識不清被送至急診,就醫時已呈現休克及低血氧狀態,胸部X光檢查顯示有嚴重肺炎,因此送至加護病房治療。
過去幾個月以來,台灣COVID-19確診個案愈來愈多,老人與幼童仍舊是這一波高風險關注的重點,從每日中重症與死亡的個案來看,60歲以上老人,以及沒有打滿3劑疫苗的個案,還是佔中重症案例當中最大比例。
一名14歲女學生已施打2劑新冠疫苗,幾天前確診,居家隔離期間體溫大約37度,但出現咳嗽、喉嚨痛、喉嚨乾、頭痛、鼻塞、鼻涕等症狀,持續3天未緩解,期間未服用西藥,經由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醫師劉家蓁視訊門診,依照她當前病症開立處方,服用3天之後,症狀皆改善,且於第7天快篩轉陰。
「與病毒共存」早已經是不可迴避的趨勢,「共存」絕非放任病毒肆虐感染,每個人都還是能在防疫措施和心理準備上,盡力做到最好,一起維持醫療量能和中重症及死亡率的下降。《優活健康網》邀請公衛專家、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為我們解析未來疫情趨勢,面對疫情流感化,我們能事先做到哪些準備?以下是訪談摘要:
目前台灣每日確診人數仍持續攀升,新冠肺炎病毒就在我們身邊,每個人都有被感染的可能。倘若真的確診,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呼籲民眾別慌張,大部分的感染者無明顯症狀或症狀輕微,隔離期間多休息即可自行康復,而營養師也為出現輕微症狀的患者提供飲食建議,補充營養並降低不適感。
資深媒體人陳文茜日前因自曝血氧濃度曾掉到85%,引發熱議。COVID-19疫情流行以來,國外頻繁出現因「隱形缺氧」而當街倒地死亡的影像,令人怵目驚心,連帶引發搶購熱潮的血氧機,許多人家中都準備了至少一台。但你了解為什麼需要血氧機?《優活健康網》替你整理了血氧機使用時機、操作方式,教你看懂血氧濃度不足怎麼判斷,確認血氧不足後又該怎麼辦。
確診越來越多,已經不再是新聞上的數字,而是生活周遭的親朋好友,避免染疫基本的防護如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是必要的,但是如果知道自己確診了該怎麼辦呢?
COVID-19疫情大流行以來,接種疫苗成為階段性解方,然而世界各國都會有這麼一群人,對於疫苗充滿恐懼,拒絕施打。美國知名小兒耳鼻喉科醫師妮娜・夏皮羅(Nina Shapiro)在《誇大不實的醫療迷思》一書中分析「拒打疫苗」的歷史其實由來已久,並駁斥了關於接種疫苗有助於醫師獲利的謬論。以下為原書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