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牙

樂閱讀/讓小孩不再討厭刷牙、吃藥的妙招

樂閱讀/讓小孩不再討厭刷牙、吃藥的妙招#刷牙

問題1)孩子非常討厭刷牙,甚至會大叫「我不要!」怎麼辦?孩子還沒辦法自己刷牙,所以每天都要提醒他「來刷牙吧」,可是他每天的反應都是大叫「我不要」,必須不斷要求他「乖乖地別亂動」!問題2)每次餵孩子吃藥,就會變成一場「母子追逐戰」?孩子討厭吃藥,即使容易入口的糖漿他都很排斥。只要孩子一感冒,餵他吃藥就要追趕跑跳碰,簡直令我一個頭兩個大。有沒有什麼好辦法呢?運用大人體力的優勢,教導孩子「任性是行不通的」!不管遇到任何一種不想讓孩子亂動的狀況一樣,可以先把孩子的頭夾在大腿之間,這時候若是孩子的手能自由活動,就容易跑掉,所以要用大腿壓住孩子的手。總之,設法避免孩子暴走。這時必須注意,雖然要確實抓住孩子,但絕不能擺出一臉可怕的神情。就算孩子哭鬧大叫,也不要大聲斥責。反而應當更溫柔地微笑說:「乖—嘴巴張開。」如果這時候媽媽一副兇神惡煞壓住孩子,他更會感到討厭而反抗。還有一個更重要的關鍵,如果孩子不再掙扎扭動,媽媽也要稍微放鬆力量。就像剛剛牽手的例子一樣:「當孩子習慣這種牽手方式,不會再甩開你的手,而且能夠好好地和你一起走路時,就稍微放鬆手的力道。」這是相同的道理。讓孩子知道「即使反抗也沒用」,才能養成好習慣當孩子放棄掙扎時,媽媽也斟酌減輕力道,讓孩子處於輕鬆的狀態。這麼一來,討厭刷牙及吃藥的抗拒感就能降低。當然,刷牙和吃藥之後,一定要好好地給予讚美。只要經常重複這個練習,有一天不需要再費力固定孩子他也不會亂動,能自己乖乖刷牙,或乖乖讓媽媽餵他吃藥了。當然,要是孩子中途又開始亂動、想要逃走,爸媽就要再用點力氣固定他。這是父母和孩子的毅力比賽,看是父母先放棄,還是孩子先放棄。當然,父母的毅力一定要比孩子強,直到孩子放棄為止。刷牙或吃藥對孩子來說並非有趣的事。和其他好玩的事搭配利誘雖然也很有效,但是這些「一定要讓孩子養成的習慣」,必須讓孩子經歷「即使反抗也沒用」的學習。像這樣有效運用成人體力、體型的優勢,能夠讓孩子當場記住「必須要忍耐」。這是矯正孩子令人在意的壞習慣或行為時,非常重要的方法。(本文作者/奧田健次)(摘自/不打、不罵、不動氣的「優雅教養術」/采實文化出版)

2位幼童1位蛀牙 爛牙影響營養攝取

2位幼童1位蛀牙 爛牙影響營養攝取#刷牙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李玟瑾/綜合報導)基隆市中正區衛生安排健康檢查,檢查702 位幼童,約每檢查2位幼童就會有1位兒童蛀牙。中正區衛生所表示許多家長存在錯誤觀念,不應該等恆牙長出來才正視蛀牙,應在乳牙時期就注意,才不會影響幼童導致營養不良。中正區衛生所為轄區之幼托園所幼童從9月至10月安排一系列健康檢查,共檢查702 位幼童,經由檢查中發現多達 403位幼兒的口腔異常原因竟全部皆為「齲齒」也就是俗稱的蛀牙,異常率高達57.4 %,約每檢查2位幼童就會有1位齲齒的發生,可見幼兒蛀牙的嚴重性。蛀牙影響飲食攝取 養成好習慣防蛀牙許多家長存在錯誤的觀念認為乳牙蛀掉沒關係,將來等恆牙長出來再維護也不遲,殊不知一口爛牙會直接影響飲食的攝取,並導致營養不良,甚至影響學習成效。家長在選擇食物時應注意少食用含糖、易黏牙食物,例如蔬果類,並鼓勵孩童餐後刷牙,及刷牙後就不再進食的良好習慣外,且別忘了定期塗氟以預防蛀牙,中正區衛生所呼籲家長塗氟可降低恆乳牙蛀牙率33%,塗氟是由牙醫師以毛刷塗抹於牙齒表面,附著時間較長,可持續釋放氟離子,非常適合學齡前幼童。

驚!牙周病恐增掉牙風險

驚!牙周病恐增掉牙風險#刷牙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好怕看牙!看牙齒時機器發出的吱吱聲,總令人不自覺害怕!因此民眾看牙總是抱著能閃則閃、能躲則躲的鴕鳥心態,而延誤治療的時機,台灣竟有9成9以上的成年人有輕重不一的牙周病,恐危及身體健康。民眾不知牙周病危險性 疏忽影響健康國民健康署統計,台灣高達9成9的成年人有牙周病的困擾,卻因為疏於對牙周病的認識,無法在初期時及早發現而日益嚴重,最後甚至造成牙齒脫落,影響身體健康;為了確實掌握牙齒病灶,萬芳醫院推出「牙周攝影檢測」檢視口腔狀況,透過口內攝影機、再輔以色彩放大和藍光專利技術,不同顏色顯示牙菌斑和牙齦發炎的部分,讓醫師容易辨別新舊牙菌斑的範圍。牙周攝影檢測也讓病患看見平時不易清潔的牙齒區域,如後牙和舌側,透過影像瞭解牙周狀態和如何清潔,避免牙周問題擴大;不只用攝影找出病灶所在,更要徹底解決牙周問題,因此「洗牙」清除牙結石相當重要,洗牙引起的痠痛感有時也會加深患者看牙的恐懼,因此「新一代無痛洗牙-牙結石導引系統」技術,讓痠痛感降低,減少患者恐懼。看牙又驚又怕 引進新技術 減輕生心理負擔「新一代無痛洗牙」利用螢光技術讓牙結石清晰可見,連肉眼不易辨識的牙結石也一覽無遺,讓醫病間都更能瞭解牙周狀況,且新一代洗牙機頭出水採線性震盪技術、降低洗牙時的不適;萬芳醫院牙周病科黃培琪醫師表示,傳統的牙菌斑顯示劑使用後容易殘留紅色痕跡,新型態的螢光技術徐了讓牙菌斑清楚可見、利於和患者溝通外,洗完牙只需漱口就能清除乾淨,相當便利。牙菌斑若不去除、在口內鈣化形成牙結石,若是不予理會可能造成牙齦發炎和破壞牙周組織,產生嚴重不一的牙周疾病,因此口腔衛生非常重要,如正確刷牙、定期洗牙,做好牙周保健的第一步,讓牙周遠離、避免後續掉牙困擾。

樂閱讀/認真刷牙就不會有蛀牙?

樂閱讀/認真刷牙就不會有蛀牙?#刷牙

很多病患問我:「明明很認真刷牙了,為什麼還是有蛀牙?」其實,並不是只靠刷牙就可以預防蛀牙。蛀牙指的是引起蛀牙的細菌在適當的酸性環境下,有充足的時間使牙齒脫鈣並蛀蝕,所以牙齒清潔與否、細菌滋生、口內酸鹼值與時間長短都是造成蛀牙的因子!以下是容易造成蛀牙的狀況:1)有喝飲料、吃零食的習慣/甜食及汽水、果汁等高酸性飲料會對牙齒直接造成酸化,且容易造成胃食道逆流,不僅嚴重影響腸胃,逆流到口腔的胃酸更是造成牙齒蛀牙的原因。2)喝水方式不正確/現代人有兩個關於喝水的大問題:第一個是水喝太少,腸胃不好的人喝水更少,口內酸性自然容易偏高,口腔與肺部疾病自然也會比較多;第二個是水喝太急,俗話說:「滴酒傷肝,斗酒傷胃。」斗水也會傷胃,喝水時一飲而盡咕嚕咕嚕地喝,大量的水沖刷胃壁,胃酸便會急著分泌,不僅對於水分的補充沒有幫助,更會影響腸胃健康。3)吃太多慢性過敏原/身體過敏會引起急性或慢性的發炎反應,通常會侵襲身體最弱的部分。每個人的過敏反應都不太一樣,有些可能是皮膚癢、關節痛,有些可能是鼻塞、流鼻涕、打噴嚏等等,久了習慣之後,許多人就不以為意了,殊不知發炎久了,往往會形成嚴重的病灶,而且可能影響全身健康。4)父母親有蛀牙,孩子也容易有蛀牙/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蛀牙是傳染病。研究指出,蛀牙細菌主要是從一個人小時候的主要照顧者傳染過來的,可見刷不刷牙跟有沒有蛀牙細菌是兩回事。如果小時候主要是由父母照顧,那麼細菌就是父母親口中來的;如果主要是由爺爺奶奶照顧,那麼細菌就是爺爺奶奶口中傳染來的;如果主要照顧者是保母,當然也可能是小寶寶未來一輩子蛀牙細菌的傳染來源!我常常跟病人說,要預防小朋友蛀牙,最重要的是父母親口中不要有蛀牙,父母親嘴巴裡面蛀牙細菌比較少,小朋友蛀牙的機會自然也少。所以,到牙科檢查牙齒絕對是全家人都必須一起參與的保健工作,大家互相關心、互相照顧,才能讓蛀牙發生的可能降到最低。5)飲食習慣不良,導致胃食道逆流/現代人的飲食習慣差,腸胃負擔加重,常常造成胃食道逆流,即使睡前認真刷牙,但躺在床上後,逆流的胃酸等於讓口腔整晚不定時的泡在pH4以下的高酸性之中,不僅造成牙齒嚴重的酸蝕,也大大提高了蛀牙的機會。(本文作者/趙哲暘)(摘自/牙齒有毛病,身體一定出問題/時報出版)

口腔清潔分三步驟 別以為刷牙就夠!

口腔清潔分三步驟 別以為刷牙就夠!#刷牙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許多人都自認有做好充足的口腔清潔:每天刷牙兩次、每半年定期洗牙等,但大家都忽略,口腔裡有許多牙刷不容易清潔的死角,必須搭配牙線、漱口水來輔助,才能更徹底清潔。而漱口水的使用,最好能應視其成分而定,或遵守醫師所給予的建議下使用,很多人誤會漱口水只能短期使用,其實要視成分而定,如果是以植物精油成分達到殺菌效果的漱口水,就適合天天使用,搭配刷牙、使用牙線,成為每日口腔清潔的三步驟之一。據根據研究指出,牙刷、牙線只清的到牙齒表面和牙縫,這些地方只佔口腔25%的面積,但牙菌斑除了附著在牙齒之外,還會藏匿在像是牙齦、舌頭、臉頰內面,這些牙刷刷不到的死角大約佔了口腔的75%。牙刷、牙線搭配漱口水清潔 有效減少牙菌斑台灣牙周病醫學會專科醫師黃仁勇博士表示,所以光是刷牙和用牙線,一般人以為夠了,事實上卻只有清潔到四分之一的口腔。要清潔牙刷、牙線清不到的死角,最簡便的方式就是每天早晚刷牙之外,再搭配漱口水的使用。但是很多民眾都好奇:漱口水究竟適不適合天天使用呢?最重要的仍需視自身的情況及漱口水的成分而定。在目前既有得研究證據顯示,使用牙刷、牙線搭配植物精油漱口水清潔,和單靠牙刷、牙線相比,能夠有效得減少口中牙菌斑。因此,建議民眾除了每天徹底清除口腔死角外,定期的回診與有病痛時,應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才是保有口腔健康的不二法門。

口腔清潔做對了嗎? 睡前刷牙更重要!

口腔清潔做對了嗎? 睡前刷牙更重要!#刷牙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採訪報導)根據國民健康局調查,多數國人每天刷牙2次,仍有9成民眾患有牙周病或牙齦炎。對此,牙醫師陳彥廷指出,其實光是刷牙、使用牙線,僅能清潔25%口腔,其他還有清潔不到的死角,建議正確的口腔清潔習慣,應包含刷牙、使用牙線以及漱口水等三步驟。與其他先進國家相比,台灣人漱口水使用比率低,僅1成出頭。陳彥廷表示,牙齒與牙齒中間的臨界面(牙縫)還有牙齒舌側面、內側等處,是牙刷與牙線難以清潔到的死角,刷牙完後使用漱口水,可有效減少牙菌斑,降低牙齦炎發生的機率。許多民眾會擔心漱口水中的酒精成分,會不會不宜天天使用,陳彥廷解釋,漱口水在口中停留的時間不會很久,跟牙齒的接觸時間短,其實影響不會很大,但不建議6歲以下孩童使用。另外,陳彥廷更進一步表示,正確的刷牙時間,應是三餐後加上睡前,尤其晚上刷牙更為重要,對牙齒的健康影響較大,因睡覺時口水分泌少,口腔環境變酸性,易滋生細菌,早上起床時的刷牙,只是為了消除不好的口氣;而標準刷牙時間為2分鐘,但一般成年人平均刷牙時間僅46秒,且應採取貝式刷牙法,將刷毛對準牙齒與牙齦交接處,涵蓋一點點牙齦,上排牙齒由上往下刷,下排牙齒由下往上刷,每個部份至少刷10-20下。陳彥廷提醒,刷牙、使用牙線後,應在使用漱口水,才是正確的潔牙三步驟,牙周病就是因為口腔清潔不夠完善,才會導致牙菌斑累積。建議漱口水應每天早晚刷牙後各使用一次,漱口30秒即可吐掉。物理性清潔(刷牙、牙線)加上化學性清潔(漱口水),才能徹底維護口腔衛生。

幼童齲齒率近8成 1/5兒童沒有刷牙就睡覺

幼童齲齒率近8成 1/5兒童沒有刷牙就睡覺#刷牙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國內小朋友不愛刷牙?依據100年臺灣6歲以下兒童口腔及衛生狀況調查顯示5-6歲齲齒盛行率為79.32 % ,雖然相較於86年89.38%下降,但與WHO 2000年5歲兒童齲齒率目標是50%以下,仍有許多努力的空間。另依據94年及98年國民健康訪問暨藥物濫用調查結果顯示,未滿12歲兒童睡覺前刷牙比率,由94年的74.5%提升到98年的79.9%,但仍約有1/5未滿12歲兒童,沒有刷牙就睡覺;另4歲至未滿12歲兒童每日平均刷牙次數均在1.92次以上,而0-3歲兒童,平均刷牙次數僅1.48次,顯示幼兒潔牙習慣養成仍需加強。兒童口腔保健應從乳牙開始,齲齒所產生口腔健康問題不僅會影響咀嚼、發音及美觀,甚至影響未來恆牙的生長、發育。國民健康局呼籲家長或照護者應重視兒童潔牙、定期塗氟。國民健康局邱淑媞局長建議家長二要二不,要,睡前一定要刷牙,一天至少刷兩次;要有氟,包括使用含氟牙膏、每半年接受牙醫師塗氟及口腔檢查; 不,少甜食,多漱口,絕對不要含奶瓶睡覺;不,不要以口餵食,家長們自己咀嚼過的食物不要再餵食寶寶,以免將口腔中的蛀牙菌傳染給幼兒。健康局局長邱淑媞提醒家長,為了寶貝健康,應協助其從小養成餐後、睡前刷牙的好習慣,要使用含氟牙膏並定期塗氟,不要含奶瓶睡覺,少甜食多漱口,不要以口餵食,讓每個孩子擁有一口好牙。

刷牙時會流血 當心罹患牙周病

刷牙時會流血 當心罹患牙周病#刷牙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在台灣大約90%的人都有牙周或牙齦發炎的困擾!也就是說每10個人,有九個人患有牙齦問題,症狀如使用牙線或刷牙時會流血、牙齦紅腫伴隨口臭、牙齒經常對冷熱食物敏感、牙齦萎縮、咀嚼無力感、牙齒縫隙越來越大、牙齒搖動幅度變大等,就很有可能罹患牙周病。 以28歲的許小姐為例,參加基隆市社區闔家歡健康篩檢,檢查出有牙周方面的問題,電話訪視表示有此問題已經很久,常常會刷牙流血,吃冰的東西時,牙齒會有酸麻的感覺,經衛生所轉介後有持續在牙醫診所做治療中,很感謝衛生所關心。基隆市安樂區衛生所建議民眾,要養成正確刷牙的習慣,三餐飯後一定要記得刷牙,以免牙菌斑聚集附在牙齒上,千萬不要怕牙齦流血就畏懼刷牙,牙齦流血更要刷牙!此外,也可以選擇添加抑制細菌在口腔孳生的牙膏,消滅口腔的細菌,維持口腔環境的衛生,最後呼籲民眾要特別注意,一旦牙周出現問題一定要把握早期治療的黃金時期,確實做好口腔保健的工作,將傷害降到最低。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