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心理

台灣每4名女性就1人有「憂鬱傾向」!人生「這階段」是憂鬱最好發期

台灣每4名女性就1人有「憂鬱傾向」!人生「這階段」是憂鬱最好發期#精神心理

憂鬱已成為現代人最需要被重視的心理健康疾病,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全球女性罹患憂鬱症的比例是男性的2倍,可能因為女性天生內在的覺察及感受能力,比男性更高。對此,諮商心理師建議,陪伴者有3件事「盡量不要做」、另外3件事則要「盡量做」,才更能協助女性順利走出憂鬱困境。

有時光鮮亮麗,有時也可能傷害他人⋯他:精神病患需要的是「被理解」

有時光鮮亮麗,有時也可能傷害他人⋯他:精神病患需要的是「被理解」#精神心理

大家對精神疾病病患的印象是什麼樣的?有時會光鮮亮麗地出現在別人面前,有時卻又跌落谷底⋯精神疾病本來就不是一直持續不斷的狀態,只是相較於正常人而言,有著一些不願意攤在他人面前的樣貌⋯《優活健康網》特摘心理作家龔佑霖所撰此文,透過他分享親身經驗,探索精神分析下的疾病面貌。

總是看起來快樂堅強?她揭「微笑憂鬱」危險心靈:最難的是放過自己

總是看起來快樂堅強?她揭「微笑憂鬱」危險心靈:最難的是放過自己#精神心理

什麼是「微笑憂鬱」?在我們身邊有一些人,在面對重大悲傷、挫折的事情時,仍能維持正常社交狀態,選擇用微笑來面對,然而這樣的方式,卻是將心理原本需要爆發出來的情緒,用更大的力量壓抑下來,當他們逐漸淪入憂鬱症時,更讓人難以發現、及時幫助⋯《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透過訪談微笑憂鬱患者的親身經驗,更加瞭解他們的內心世界。

心裡生病了⋯都怪爸媽沒照顧好?他揭:其實是「心中的父母」讓你生病

心裡生病了⋯都怪爸媽沒照顧好?他揭:其實是「心中的父母」讓你生病#精神心理

當一個人心裡「生病了」,他所執著的到底是什麼?心理治療常會讓我們重新再面對一次自己的父母,再重新當一次小孩,其實是為了嘗試從另一種角度,去解讀父母對我們嶄露愛的方式,理解這樣的方式可能並非我們所想要,但最終「選擇」逐漸放下⋯《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透過心理作家龔佑霖分享親身經歷,以故事剪影一窺精神分析治療下的多重樣貌。

不願面對週一上班日⋯小心陷「週日恐慌症」!心理師教1招練習減壓

不願面對週一上班日⋯小心陷「週日恐慌症」!心理師教1招練習減壓#精神心理

不願面對週一上班日,從週日下午就開始焦慮?小心你正在陷入「週日恐慌症」。《優活健康網》特摘諮商心理師甘雅婷所撰此文,陪伴你先靜下心來,並透過正念書寫,來練習面對自己的負面感受,是在擔憂未來有什麼事會發生嗎?真正發生的機率又有多少呢?其實在書寫心情的過程中,就已能達到減壓效果,不妨在下個週末又開始焦慮時,試試這個方法吧!

我愛你,但別靠太近⋯逃避依附為何害怕親密?他勸:別放棄做這件事

我愛你,但別靠太近⋯逃避依附為何害怕親密?他勸:別放棄做這件事#精神心理

你是感情中的逃避依附者嗎?這類人傾向於迴避深度情感交流,更注重個人獨立性和自主性,甚至會因為太過於靠近和親密的關係,而感到偌大心理壓力。《優活健康網》特選心理作家龔佑霖所撰此文,他點出逃避依附者其實更渴望「1需求」,若能嘗試對他人打開心房,也許正是治癒的方法⋯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