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病毒

腸病毒威脅整年! 勤洗手為上策

腸病毒威脅整年! 勤洗手為上策#腸病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現值暑假期間,腸病毒高峰期已過,雖然仍處流行期,預估疫情將持續下降,上周全國門、急診腸病毒就診15,521人次,較前一周20,602人次下降24.7%,上週新增1例腸病毒71型重症確定病例,為高雄市2歲男童,治療後已康復出院。疫情過高峰期 呈下降趨勢今年累計13例確定個案,其中12例感染腸病毒71型、1例感染克沙奇A5型病毒,近期鄰近多國疫情已過高峰期,呈下降趨勢,其中澳門已降至基礎值,日本今年疫情明顯低於去年,近期呈微幅上升趨勢。加強注意衛生 1周可痊癒腸病毒包含小兒麻痺病毒、克沙奇病毒、腸病毒等種類,為幼童常感染的疾病,5歲以下幼童危險群,目前小兒麻痺病毒在台灣已在2000年全面根除,腸病毒感染的潛伏期為3到5天,一般來說,感染後只要加強注意衛生,約1周後即可痊癒。腸病毒無疫苗 全年皆有感染風險5、6月是台灣的梅雨季,7至9月是颱風季,連續溫暖潮濕的氣候正是給予病菌活化的溫床,氣象預報近期南部地區氣候以高溫炎熱、局部大雨或短暫雷陣雨,致積水容器增加,本土疫情風險提升。由於腸病毒沒有疫苗,全年皆有感染腸病毒的風險,因此最好方式就是勤洗手,腸病毒是一種病毒體,只要有活體就能寄生,因此即便12月後逐漸入冬,腸病毒也不會因此停滯活動,更要小心防範,另外,大人也有可能感染腸病毒,在教導家中幼童勤洗手的同時,也要隨時注意個人衛生。  

力抗腸病毒 疾管署嚴陣以待

力抗腸病毒 疾管署嚴陣以待#腸病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國內腸病毒疫情已進入高峰期,近來連日高溫又適逢端午連假,疾管署提醒幼童照護者及幼童至相關兒童遊戲場所時,應注意該場所是否每天至少消毒、清潔相關設施一次,使用設施前後應以肥皂洗手,幼童生病應在家休息勿出入遊樂場所,此外幼童照護者在幼童遊玩時應定時帶幼童如廁,保持環境清潔。疾病管制署公布今年第4、5例腸病毒71型重症個案,2人均居住於台中市,皆已康復出院,第4例為15個月大男嬰,經診所診斷疑似腸病毒後,出現雙下肢站立不穩、四肢抖動,收治加護病房並通報,個案另有2歲姐姐亦出現紅疹、發燒症狀,第5例為3歲女童,嘴巴出現小紅點就醫診斷為腸病毒,後有持續嘔吐且四肢虛弱無力,經查女童發病前班上有另1幼童因腸病毒請假,推測其感染源為班上同學。腸病毒64例 其中5例感71型根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全國門、急診腸病毒就診人次共計25,192人次,上升20.5%,於新北市、桃園市、 雲林縣、花蓮縣共新檢出7例腸病毒71型個案,共檢出52例腸病毒71型個案,今年截至目前累計通報腸病毒重症64例,其中5例確診感染腸病毒71型,38例排除,尚有21例檢驗中。疾管署與各縣市政府一起動員,加強督導各縣市轄內之兒童遊樂場所環境清潔與消毒,並透過查核,積極輔導業者改善,以確保兒童健康。本次輔導查核重點包含:每日以稀釋漂白水(500ppm)消毒場所及設施,球池應即時清除目視可察的髒汙,並建議每週至少清洗、消毒球池1次,出入口處應有足夠洗手設備(含洗手乳或肥皂、擦手紙),並張貼正確洗手步驟,場所應張貼(腸病毒)宣導海報或公告,提醒入場者勤洗手、注意衛生,並於入口執行健康監測管理,避免生病者進入。 

5大洗手時機 降低腸病毒感染率

5大洗手時機 降低腸病毒感染率#腸病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每年到了夏季、初秋,就是腸病毒的好發時期,根據疾管署的資料顯示,目前腸病毒疫情正持續上升中,為了預防腸病毒找上門,除了要確實做到正確洗手(濕、搓、沖、捧、擦)以外,也要記住一定要洗手的五大時機,像是吃飯前、擤鼻涕後、上廁所後以及看病前後。因腸病毒的主要傳染途徑是接觸傳染,所以勤洗手是預防腸病毒的最佳方法,,並使用肥皂,搓洗時間至少20秒,洗手時的搓洗動作,可以有效減少病毒數量,洗完後記得將手擦乾,減少再沾附病毒的機會。稀釋漂白水消毒 防治疫情流行腸病毒流行期間,多加注意居家及校園等環境的衛生清潔及通風,居家環境應定期清洗消毒,像是常常碰觸的門把、桌椅、樓梯扶手等,以500PPM稀釋漂白水擦拭消毒,靜置10分鐘後再用清水擦拭,可以有效防治腸病毒疫情流行,以一般市售漂白水來說,與清水比例1:100即可,戶外紫外線、紫外線殺菌燈、氯及煮沸等方法均能有效殺滅腸病毒,衣物等物品可使用沸水浸泡或曝曬等消毒方式。個人的飲食衛生也應注意,保持衛生遠離病源,避免出入人潮擁擠的公共場所,空氣不流通容易被傳染,出外配戴口罩並且儘量不要與疑似病患接觸,尤其是孕婦、新生兒及幼童,新生兒可多餵食母乳,以提高抵抗力,兒童的玩具,尤其是帶毛玩具,必須經常清洗消毒,也需教導兒童避免用手揉眼睛、挖鼻孔及摸嘴巴。

上緊發條!氣候溫暖潮濕 腸病毒71型恐大流行

上緊發條!氣候溫暖潮濕 腸病毒71型恐大流行#腸病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每年4到9月是腸病毒的主要流行期,今年又以最容易導致嚴重併發症的「腸病毒71型」最受關注,醫師呼籲,其實只要平時多注意衛生習慣與病毒防護,就能預防腸病毒的威脅。3月以來大、小雨不斷,6月又是台灣的梅雨季,這種溫暖潮濕的氣候正是孕育腸病毒生存的溫床!對於今夏來勢洶洶的腸病毒高峰期,醫師也和家長們同樣嚴正以待。別輕忽!週期性腸病毒大流行北市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小兒科龍厚玲醫師表示,腸病毒71型最容易導致嚴重的併發症,好發於5歲以下幼童。而據疾管署歷年來的統計,每3到4年就會有一波週期性的腸病毒大流行,自2012年大流行以來,推估今年再度流行的可能性極高,目前3歲以下幼兒對腸病毒71型都未遇過大流行,身體沒有抗體、缺乏保護力,因此醫師紛紛提早呼籲,及早做好腸病毒預防準備。「腸病毒初期症狀和感冒很類似,容易讓家長混淆。」龍厚玲說,初期同樣會有發燒、喉嚨痛、活動力與食慾下降等症狀,醫師通常會從流行病學的角度及經驗來加以判斷。她強調,台灣的氣候溫暖潮溼,從3、4月的春天開始,到夏秋季節都是腸病毒典型的活躍期,通常會落在5-6月及9月開學後兩個高峰期;今年至3月中為止雖只零星傳出3、4個病例,但由於傳染速度很快,民眾不可不慎。重症前四大徵兆 應立即就醫腸病毒71型容易併發的重症包括無菌性腦膜炎、腦炎、心肌炎,以及肢體麻痹等。龍醫師特別提醒,以下重症前的徵兆,一有其中一項就一定要立刻送醫,以免併發更嚴重的急症!●活動力與食慾極度下降/特別是在沒有發燒的情況下,孩子會有眼神發直、情緒反應低、疲倦感重、反應變慢,甚至意識不清等情形。●「肌抽躍」現象/睡覺前或入睡後會有不自主的身體抽動,當肌抽躍情況頻繁到一小時5、6次以上時,表示孩童的腦神經已受到攻擊,此時是重要的警訊。●持續及噴射狀的嘔吐。●在沒有發燒的時候持續有心跳及呼吸急促的狀況。他也提醒,如果家中幼童受到感染,應給予充分休息並補充水分;幼童可能因為口腔水泡及潰瘍而拒絕進食,此時可少量多次給予軟質、流質或冰涼食物,像布丁或冰淇淋、優酪乳等,避免熱的或較硬的食物。必要時使用醫師開立的解熱鎮痛藥物來減緩小朋友的不適感,最重要的是隨時觀察有沒有出現重症的徵兆!

腸病毒升溫免驚!小小醫護教你5步驟

腸病毒升溫免驚!小小醫護教你5步驟#腸病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母親節甫過,而媽媽們一向最掛心的永遠都是家中的寶貝,且每年4至6月腸病毒來勢洶洶!媽媽們總擔心寶貝會不會被傳染?若得了腸病毒該怎麼辦?因此,為體認媽媽們的辛勞,恩主公醫院在母親節前舉辦小小醫護體驗營,指導兒童正確的衛生保健知識,解決家長在衛生教育上的困擾。此外恩主公醫院也結合周邊基層診所,成立了兒科守護圈,打造無醫療溝通障礙的雙向轉診平台!不再害怕進醫院!女童立志要穿醫師袍!恩主公醫院舉辦的小小醫護體驗營,讓社區兒童進入醫院穿上醫師袍,進行誓詞宣誓儀式,讓每位都成為小小醫生、小小護士,並體驗聽診器的使用,消除兒童對於就醫看診的抗拒感,不再看到白袍、聽診器就大哭。參與活動的鄭小妹妹表示「我以後長大要當醫生!因為可以照顧很多小朋友,讓大家都不會生病不舒服,不用到醫院打針吃藥。」恩主公醫院每年約有百例住院腸病毒病童,而4至6月間案例就佔總數的4~5成,由於目前正值腸病毒流行高峰期,恩主公醫院希望藉由此次闖關活動,教育兒童正確衛生保健知識,如:戴口罩的重要性、正確洗手及刷牙方式等,鄭小妹妹說「洗手的步驟是:濕、搓、沖、捧、擦,而且要用肥皂搓15秒,才有把手洗乾淨!」,平時小朋友洗手都認為只要有碰到水,濕濕的就是把手洗乾淨了,恩主公醫院透過體驗營建立正確衛生習慣、促進兒童健康,解決媽媽們平時擔心的衛生教育問題,孩子的健康快樂,成為最好的母親節禮物。雙向轉診發揮分級醫療!一般診所跟醫院間的轉診資訊串聯,常造成醫療資源的重複使用,延宕病童的治療時間。因此雙向轉診是醫界趨勢!恩主公醫院吳志雄院長表示:藉由守護圈之資訊整合平台,打造順暢雙向轉診機制,落實醫療分級制度,以便後續能順暢銜接病童康復期的追蹤治療,打造無醫療溝通障礙的兒童守護網絡。

腸病毒升溫發威!就診人數單周增3成5

腸病毒升溫發威!就診人數單周增3成5#腸病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腸病毒主要流行季節是春天與夏天,據社區病毒監測資料顯示,目前主要流行病毒為克沙奇A型,但近期零星檢出腸病毒71型個案,且今年累計2例腸病毒重症個案均感染腸病毒71型,面對今年疫情,民眾千萬不可掉以輕心。疾管署進一步表示,第15週(4月10日至16日)全國門、急診腸病毒就診人次共計6,499人次,較前一週4,809人次上升35%。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台東縣第15週腸病毒就診人次(112人次)已超過該縣流行閾值(70人次),疫情進入流行期。因此,疾管署呼籲,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容易在家庭及教托育機構內傳播,若幼兒診斷感染腸病毒時,應避免與其他幼兒接觸,以降低病毒傳播的機會。也請家長特別留意幼兒是否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重症前兆病徵,以掌握治療契機。

小兒當心!今年腸病毒71型恐大流行

小兒當心!今年腸病毒71型恐大流行#腸病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據監測資料顯示,腸病毒疫情每年約自3月下旬開始上升,於5至6月達到高峰。但今年卻已有4例腸病毒七十一型病例,高於前三年同期而且上次腸病毒七十一型流行是2012年,國內三歲以下幼兒大多未感染過,推估今年大流行機率高。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吳宗儒說,雖然腸病毒71型的致病力較強,絕大多數的患者在發病後7到10天內仍可自行痊癒,僅有少數患者出現重症現象;感染者年齡越小者,重症發生率越高,其中又以未滿1歲嬰幼兒最高。出現4大重症前兆  速就醫嚴重病症均於發病後七天內出現,平均為發病後三天左右,所以發病後七天內應特別注意觀察嚴重併發症的各種可能病徵;持續嗜睡、持續嘔吐、呼吸急促及心跳加快與肌躍型抽搐為重症4大前兆,家長應特別留意。腸病毒感染目前沒有治療病毒的特效藥,家長可以做到的為避免感染以及感染後發病時留意重症前兆及早就醫。吳宗儒也提醒,正確洗手、良好衛生習慣、適當隔離患者與健康幼兒、流行期減少出入擁擠的公共場所、居家環境通風及衛生、兒童玩具清潔及消毒等,仍是預防腸病毒感染的不二法門。

暖冬腸病毒威力不減 小孩感染全家遭殃

暖冬腸病毒威力不減 小孩感染全家遭殃#腸病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腸病毒主要流行季節是春天與夏天,然而今年因暖冬效應影響,即使已經進入一月份,門診的腸病毒病患仍然不少,目前兒科住院的病童中,有2成是因為腸病毒而住院,比去年同期罹患腸病毒的患者多了1成。醫師表示,腸病毒沒有特效藥,勤洗手才能預防。男童確診腸病毒 媽媽也被傳染一名2歲6個月的張姓小男童,因為出現發燒、手腳長了紅疹與水泡,哭鬧不安與拒絕進食,阿嬤洗澡時發現外生殖器也有紅疹水泡,就醫檢查發現,咽峽部已經出現水泡與潰瘍情形,手腳也有水泡,確診罹患了腸病毒手足口症,雖住院治療後已康復,卻發現男童媽媽的手部也長了紅疹水泡、喉嚨痛,原以為是因為太累導致抵抗力下降,就醫檢查後確定是遭到兒子腸病毒感染而出現的症狀。收治個案的童綜合醫院小兒科高佳慧醫師表示,腸病毒具高傳染性,主要經由接觸病毒汙染的食物、玩具、口水等傳染,亦可經由呼吸道的飛沫、咳嗽等途徑傳染,6個月至6歲幼童因大部分體內沒有抗體,最容易出現高燒、喉嚨痛、手腳水泡等症狀,成人則常因為症狀不明顯而忽視,導致無意中將病毒傳染給嬰幼兒。發病後一週傳染力最強 勤洗手以預防高佳慧醫師指出,腸病毒感染的潛伏期約2到10左右天,發病前數天在喉嚨及糞便就會有病毒存在,通常發病後一週內傳染力最強;而患者從發病前到後,會持續經由腸道釋出病毒,時間長達8到12週。腸病毒臨床上最常見的兩種病癥表現為疱疹性咽峽炎與手足口病,主要是在口腔黏膜出現水泡或潰瘍,或者雙手、雙腳和臀部皮膚還會出現小粒的紅疹或是水泡;此外,生殖器、臀部與四肢、軀幹都會長出紅疹或水泡。高佳慧醫師呼籲,腸病毒沒有特效藥,勤洗手是最主要降低感染機率的方法,另外個人與環境衛生清潔也是非常重要;5歲以下幼童感染腸毒,有更高機率因為腸病毒併發重症,如病毒性腦炎、心肌炎、肢體麻痺症候群等,若發現孩子出現嗜睡、四肢抽搐、呼吸急促、嘔吐或活動力降低等情形,就要儘速至醫院就診。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