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病毒

只是高燒、流鼻水 女童竟染腸病毒!

只是高燒、流鼻水 女童竟染腸病毒!#腸病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一名5歲女童,10月中旬因高燒、流鼻水、咳嗽、暈眩就醫,之後出現下肢無力的神經系統重症病徵,且持續惡化,再度就醫住院。經疾管署檢驗,確診為腸病毒D68型重症,目前仍住院治療下肢無力,同住家人均無疑似症狀。腸病毒疫情流行 上週逾萬人就診衛福部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說明,經衛生單位調查,女童及家人近期無國內外旅遊史。女童就讀的幼兒園10月初曾因有同班同學確診腸病毒停課,班上無其他疑似症狀個案,不排除是受無症狀帶原者感染。衛生單位將持續追蹤女童及接觸者健康情形,並加強家庭腸病毒相關衛教及環境消毒方法。依據疾管署資料顯示,上週(10月29日至11月4日)全國腸病毒門急診就診人次為12,214,近期疫情呈下降趨勢,但仍處流行期。今年累計11例重症病例,其中1例死亡。3例感染克沙奇A6型,克沙奇B3型、伊科病毒5型及腸病毒D68型各2例,克沙奇A2型及腸病毒71型各1例。幼兒意識不清、肌抽躍是重症前兆羅一鈞副署長表示,目前疫情以輕症為主,社區檢出以克沙奇A型為多,今年已檢出40例腸病毒71型個案,顯示社區中持續有腸病毒71型病毒活動。腸病毒傳染力極強,教托育機構應定期清潔環境、重點消毒,加強宣導衛教知識,教學童正確勤洗手、生病在家休息,落實疫情通報及停課機制。嬰幼兒如經診斷感染腸病毒,避免與健康的幼兒接觸,降低交叉感染機會。一旦發現幼兒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重症前兆病徵,儘速送醫治療。相關資訊可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http://www.cdc.gov.tw查詢,或撥打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洽詢。

今年首例!7歲女童染腸病毒重症

今年首例!7歲女童染腸病毒重症#腸病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國內上週腸病毒門急診就診達15,761人次,雖略呈下降趨勢惟仍處流行期。今年首例腸病毒71型併發重症病例,為南部7歲女童,因發燒及手腳出現水泡疹等症狀而就醫,診斷為手足口症後,於夜間出現抽搐及意識改變等病徵。現處腸病毒流行期,家長及照顧者應特別注意個人衛生習慣,孩童若出現重症前兆病徵,儘速就醫避免發生重症機會。出現手腳水泡疹、口腔潰瘍及食慾不振疾管署表示,女童出現發燒及紅疹後,陸續出現手腳水泡疹、口腔潰瘍及食慾不振。醫院通報送驗確診為腸病毒71型。其妹妹亦於10月9日診斷感染腸病毒,目前已痊癒。個案學校及安親班已完成環境清消作業,目前並無其他學生有疑似感染腸病毒。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儘速送醫疾管署表示,目前疫情以輕症為主,社區檢出病毒型別以克沙奇A型為多,惟今年已檢出40例腸病毒71型個案,顯示社區中持續有腸病毒71型病毒活動。腸病毒重症病程發展快速,一旦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重症前兆病徵,請儘速送往大醫院接受治療。再次呼籲,正確洗手是最有效的預防方法,各教托育機構人員與家長,務必加強教導學童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落實正確勤洗手,以及生病在家休息的防疫觀念,確保自身、同學及周遭親友的健康。 

開學2周 新北市腸病毒疫情高去年1.7倍

開學2周 新北市腸病毒疫情高去年1.7倍#腸病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剛開學2周,腸病毒通報人數已達190人,相較於去年同期的110人,增加了80人,比去年同期高中1.7倍。新北市衛生局監測資料顯示,第36週腸病毒就診達2,898人次,衛生局呼籲,開學後幼童互動、接觸頻率高,家長,老師務必讓孩子養成勤洗手的好習慣。大人、小孩都要養成勤洗手的好習慣衛生局指出,雖然各級學校已陸續開學,但今年腸病毒疫情較往年晚,開學後幼童若感染腸病毒容易形成群聚感染,家長務必提高警覺加強防範,最好的方式就是大人、小孩都養成勤洗手的好習慣。今年為止已有190名學童感染腸病毒疾病管制科長許玉芬指出,全國確診的9例腸病毒中,7例年齡皆小於5歲,從近期全國社區監測結果顯示,新北市已檢出多例腸病毒71型感染輕症個案,顯示腸病毒71型在社區中持續流行,加上腸病毒感染容易發生在人口密集且互動頻率高的場所,如各教托育機構,家長及老師務必提醒幼學童落實勤洗手,並應加強各項防治工作,如環境消毒並落實通報。嬰幼兒出現重症前兆立即送往6家重症責任醫院許玉芬科長強調,家中嬰幼兒若有持續發燒、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肉抽搐、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任一重症前兆,務必立即送至新北市6家腸病毒重症責任醫院,包含亞東、慈濟、新店耕莘、淡水馬偕、恩主公及雙和醫院治療,相關資訊可上衛生局網站http://www.health.ntpc.gov.tw/主題專區/疾病防疫/腸病毒防治專區查詢。 

未滿5歲當心 腸病毒疫情連4周升溫

未滿5歲當心 腸病毒疫情連4周升溫#腸病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開學剛過一周,腸病毒仍在流行,整體疫情略呈上升趨勢腸病毒容易在人口密集且互動密切的場所傳播,教托育機構應隨時留意5歲以下小孩及學童個人衛生及健康,落實正確勤洗手,生病在家隔離等以降低腸病毒傳播的機會。腸病毒疫情連4周成小幅上升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上周全國腸病毒門急診就診達14,091人次,連續4週呈小幅度上升。上週新增1例腸病毒併發重症確定病例,為北部2歲女童,8月中旬因嘔吐及發燒症狀就醫,之後因症狀持續且出現臉部肌肉不對稱、嗜睡、肌抽躍及步態不穩等症狀再度就醫並收治住院,經檢驗審查確認為腸病毒D68型重症,目前仍住院治療中。衛生單位調查,個案潛伏期間活動地以住家為主,同住家人均無疑似症狀,不排除個案因無症狀帶原者造成感染;衛生單位已加強個案家庭腸病毒相關衛教及環境消毒方法。腸病毒感染力強 記得定期消毒環境國內今年累計9例腸病毒重症、1例死亡,今年已檢出33例腸病毒71型個案,顯示社區中持續有腸病毒71型病毒活動。疾管署提醒,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民眾應定期進行環境清潔,並時常清洗消毒兒童常接觸之物品及玩具,及教導兒童做好個人衛生,落實正確勤洗手的習慣。當兒童生病時,應立即就醫,遵照醫師建議在家休息,並與其他嬰幼兒適度區隔,生病期間不要到補習班、安親班或其他擁擠的公共場所活動,以降低病毒傳播機會。疾管署也提醒,5歲以下嬰幼兒為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一旦發現嬰幼兒有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重症前兆病徵,請儘速送往醫院接受治療。

腸病毒熱情發威 未達5歲幼兒要當心

腸病毒熱情發威 未達5歲幼兒要當心#腸病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1歲半的陳姓女嬰上週末在家發燒,2天後嘴巴周圍、手腳都出現許多潰瘍與水泡,8歲的姊姊也在2天後出現同樣的狀況,檢查後確診姊妹皆罹患腸病毒手足口症。醫師提醒,開學後容易造成群聚感染,學童常將病毒帶回家中傳染給年幼弟妹而不自覺,恐造成另一波感染高峰,為免群聚感染影響家人,須隨時注意保持手部衛生。天氣炎熱疫情升溫 2週以來腸病毒患者激增 天氣炎熱,氣溫不斷飆新高,腸病毒疫情隨之增溫,童綜合醫院兒童醫學部小兒感染科醫師高佳慧表示,近2週以來門診常見的腸病毒患者多罹患腸病毒手足口症,症狀是手腳有明顯的水泡,且幾乎10個求診病患中就有1人確診罹患腸病毒,兒童病房也有1/4左右的患者是因為腸病毒症狀嚴重而住院治療。小於5歲幼兒較容易高燒、咽喉水泡高佳慧醫師指出,台灣地處亞熱帶全年都有感染個案發生,炎熱的夏季更是每年腸病毒的高峰期,多數腸病毒感染無明顯症狀,有些只出現類似一般感冒的輕微症狀,臨床表現症狀常見為手足口病及疹性咽峽炎。 小於5歲的幼兒比較會出現反覆高燒,咽喉水泡潰瘍無法進食的症狀,甚至少數病人會出現腸病毒重症,包括嗜睡、嘔吐、心跳快、肌跳躍反射等症狀,嚴重時甚至會危及生命。症狀為發燒、出現小水泡在口腔腸病毒手口足症特徵為發燒及身體出現小水泡,主要分布於口腔黏膜及舌頭,其次為軟顎、牙齦和嘴唇,四肢則是手掌及腳掌、手指及腳趾以及屁股周圍。 小病患常因口腔潰瘍無法進食造成脫水須住院治療,病程約5-7天。疹性咽峽炎則主要由A族克沙奇病毒引起,特徵為突發性發燒、嘔吐及咽峽部出現小水泡或潰瘍,病程為3-5天。開學候群聚感染風險高高佳慧醫師呼籲,家中若有一孩子罹患腸病毒,進行居家隔離時要注意同一家人相互感染問題,大人與幼兒都要勤洗手,並用稀釋漂白水消毒環境。此外,最近流行的腸病毒手足口症多有嚴重皮膚大面積水泡情形,提醒家屬在照顧上不必恐慌,多半會自行痊癒不會留疤,應避免讓孩子抓破水泡,以免水泡內的病毒傳染給其他人,或感染細菌造成蜂窩組織炎。 

入睡前抖一下 恐為腸病毒高危險群!

入睡前抖一下 恐為腸病毒高危險群!#腸病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夏日高溫多濕,正是腸病毒大舉入侵的好時機,為保護好抵抗力弱的小朋友,除了多以肥皂洗手之外,常用的玩具或家中門把、餐桌、樓梯扶手或有接觸到病童分泌物的家具表面,都可用稀釋的含氯漂白水消毒完畢再以清水擦拭,確保環境及個人的衛生。體溫偏高精神差 手、腳出現紅疹欣欣平時活潑健康的孩子,某天出現體溫偏高,精神不太好,手掌、腳掌甚至膝蓋附近也出現一點一點的小紅疹,上床休息時,媽媽觀察到欣欣的手、腳同時猛然抽動一下,此後1個小時內,媽媽又觀察到2、3次這種抽動情形,因此趕緊將欣欣送醫。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張羅以說明,患者除了手、腳紅疹外,喉嚨也出現潰瘍,加上頻繁的肌抽躍情形確診為腸病毒造成的手口足症。住院治療3天後,患者狀況大幅改善,退燒、食慾及活動力也恢復,順利出院回家休息。口腔長小水泡 易飛沫傳染腸病毒是最常見症狀表現分為口腔長小水泡、潰瘍的皰疹性咽峽炎,以及合併手、腳長紅疹的手足口症,2種都可能有發燒情形。容易通過飛沫或糞口傳染,小學、幼稚園學童是最常見的感染族群,然而嬰幼兒和大人若有接觸病患,也有可能感染。張羅以呼籲,若小朋友出現「重症四徵兆」,包含嗜睡或意識不清、肌躍型抽搐(四肢在即將入睡時會劇烈抖動一下)、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持續嘔吐。若有這四項症狀之一,表示小朋友是併發重症的高危險群,可能影響腦部、心肺功能甚至危及生命,須盡速至急診就醫。多補充水分 食用涼冷食物減少疼痛感照顧腸病毒病童可多給予水分或果汁、湯汁等補充,並可食用溫度較冰涼的食物(如:布丁),減少口腔潰瘍疼痛感。由於腸病毒在發病一週內傳染力最強,因此7天內也須居家隔離。另外,張羅以醫師也表示,腸病毒的口腔潰瘍容易影響小朋友食慾,若是食慾及活力有明顯減退,須請醫師再評估是否有脫水而需要打點滴住院情形。張羅以醫師呼籲,目前無特效藥物可治療腸病毒,大人、小孩於流行期間減少出入公共場所,並應保持良好的運動、睡眠及均衡飲食習慣以提升免疫力、保持健康。  

皮膚紅腫起水泡 男嬰竟腸病毒上身

皮膚紅腫起水泡 男嬰竟腸病毒上身#腸病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皮膚症狀變化多樣,紅腫、水泡都可能是腸病毒病徵,家長切勿掉以輕心! 11個月大男嬰出現發燒、嘔吐、伴隨四肢紅腫起水泡症狀,加上沒有呼吸道疾病,醫師判斷應為腸病毒。國內腸病毒輕症疫情逐漸升溫,疾管署提醒,腸病毒傳染力極強,易於手足間傳播,呼籲民眾提高警覺,除落實洗手個人衛生習慣,大人返家務必先更衣、以肥皂洗手後再抱小孩,降低病毒感染與傳播。家庭中第二位感染的小孩 症狀可能較嚴重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疾病管制科科長陳少卿表示,依據疾管署研究資料顯示,家庭中第二位感染腸病毒的小孩,症狀可能會較第一位嚴重。臺北市衛生局提醒家長,腸病毒傳染力強,可經由飛沫、糞口、接觸到病人鼻涕等分泌物傳染,平時宜注意勤洗手,並以稀釋漂白水擦拭居家及玩具,避免家中成員交叉感染。接觸幼兒前應洗手、換上潔淨衣物臺北市衛生局呼籲,5歲以下幼兒為併發重症高危險群,接觸幼兒前應洗手、換上潔淨衣物,暑假期間生病孩童應避免出入公共場所,同時應留意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前兆(嗜睡、肌躍型抽搐、持續性嘔吐、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嬰幼兒嗜睡、意識不清都是重症前兆台灣氣候潮濕,適合腸病毒生長,疾管署再次提醒,腸病毒重症病程發展快速,5歲以下嬰幼兒為重症高危險群,若家中嬰幼兒一旦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重症前兆病徵,請儘速送往醫院接受治療。 

腸病毒流行3周 5關鍵時刻記得勤洗手

腸病毒流行3周 5關鍵時刻記得勤洗手#腸病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腸病毒疫情持續升溫,臺北市已連續3週突破臺北市流行閾值960人次,並於本月13日進入流行警訊期。教托育機構如發現疑似手足口症、疱疹性咽峽炎或腸病毒感染的學童,應於發現時起48小時內完成通報,未依規定通報,將處新臺幣3千元以上1萬5千元以下罰鍰。5關鍵時刻記得搓洗手20秒疾管署表示,腸病毒目前無抗病毒藥物,勤洗手為預防腸病毒最有效的方法,於5關鍵時刻「擤鼻涕後、吃飯前、看病後、接觸幼兒前、如廁後」之前勤洗手才能有效預防。洗手時應使用洗手乳或肥皂搓洗20秒,沖洗乾淨後使用衛生紙或個人擦手巾擦乾,勿與人共用毛巾。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疾病管制科陳少卿科長表示,公告流行警訊期間,幼兒園、托嬰中心、補習班及兒童課後照顧服務中心等,只要同一班級於7日內有2名以上(含2名)幼童經醫師診斷為手足口、疱疹性咽峽炎或腸病毒感染時,該班級應採停課措施。嗜睡、肌躍型抽搐、持續性嘔吐為前兆若班上停課,同時要記得徹底加強清潔,最好以稀釋漂白水消毒課桌椅、玩具、書本、遊樂設施、娃娃車、保健室、尿布檯及廁所等幼童接觸的環境。臺北市衛生局提醒家長,若發現幼童疑似手足口症、疱疹性咽峽炎或腸病毒感染的幼童,掌握黃金治療時間為上策。若孩童有重症前兆如嗜睡、肌躍型抽搐、持續性嘔吐、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應避免出入公共場所,家長同時應留意孩童狀況並儘速至腸病毒重症責任醫院或大醫院就醫。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