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病毒

腸病毒高峰期 勤洗手20秒護健康

腸病毒高峰期 勤洗手20秒護健康#腸病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許芝菁/綜合報導)天氣炎熱,是腸病毒最容易肆虐的季節。小兒科醫師巫漢盟藉由經驗分享與大家一起認識腸病毒,從瞭解不同年輕層感染腸病毒的嚴重性至各場域如何預防腸病毒,讓孩童在暑期的居家與學習生活中,能夠快樂及健康地成長。疫情進入流行期 6月底就診人次爆增新北市衛生局監測,轄內腸病毒門急診就診人次從6月底開始跨過流行閾值1,800人次/週門檻,因應疫情於暑期進入流行期,衛生局已於本年6月底前完成轄內嬰幼兒常出入兒童遊樂設施,百貨商場等業者的洗手設備及腸病毒防治查核作業,透過輔導及衛教等方式,共同防治腸病毒,保護小朋友的健康。5步驟洗手 搓洗時間至少20秒衛生局說明,腸病毒主要經由糞口、飛沫或接觸傳染,勤洗手為最主要預防腸病毒的措施,請依「濕、搓、沖、捧、擦」的5步驟洗手,並應使用肥皂,搓洗時間至少20秒。衛生局提醒家長,暑假期間學幼童仍會有相關校園群體活動及接觸密集(如暑期夏令營、課後輔導班等),請務必加強幼童勤洗手習慣。衛生局強調,配合均衡飲食、適度運動及充足睡眠提升免疫力,維持居家環境衛生及通風;觸摸公車拉環、手扶梯、電梯按鈕、門把…等公共設施,沾染病菌的雙手,可能再會把病菌傳播給周遭的人,記熟5步驟並且勤洗手,流行期間避免出入人潮擁擠的公共場合,也儘量不要與疑似病患接觸,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

嬰兒嗜睡活力差 恐為腸病毒上身!

嬰兒嗜睡活力差 恐為腸病毒上身!#腸病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腸病毒拉警報!連日來超高溫讓潛伏全年的腸病毒伺機蠢蠢欲動。國內今年截至目前共檢出20例腸病毒71型輕症個案,社區中仍有腸病毒71型活動。今年累計4例腸病毒重症確定病例。上週全國門、急診就診人次為9,045人次,國內新增2例腸病毒重症確定病例為南部女嬰與北部男嬰,因陸續出現發燒、肌抽躍等情形就醫後確診為腸病毒。醫師表示,腸病毒病程發展快速,5歲以下為重症高危險群,若家中嬰幼兒確診感染,應盡速送往醫院並減少接觸其他幼兒的機會。患者同住家人皆曾出現發燒感冒症狀衛生單位調查,南部女嬰同住家人中,6歲姊姊與個案同日出現發燒,經就醫後已康復。北部男嬰活動史為住家及托嬰中心,母親曾在個案發病前一週出現感冒症狀,無法排除因家庭接觸者或托嬰中心接觸者導致個案發病的風險。傳染力強 勤洗手才能有效預防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主要由腸胃道或呼吸道傳染,也可由接觸病患皮膚上的水泡及分泌物而傳染,正確勤洗手是預防最有效的預防方法。暑假即將到來,疾管署提醒,放假期間孩童如出入人口密集、互動頻繁的場所(如安親班、室內兒童樂園),返家或進食前需確實洗手,以降低感染風險。大人工作返家則務必先更衣,摟抱、餵食嬰幼兒前,亦應以肥皂正確洗手。嗜睡、意識不清、活力差就是重症病徵此外,一旦發現嬰幼兒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重症前兆病徵,請儘速送往醫院接受治療。 

洗手不馬虎 5時機戰勝腸病毒

洗手不馬虎 5時機戰勝腸病毒#腸病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腸病毒流行季節已至,正確洗手5步驟「濕、搓、沖、捧、擦」,搭配洗手5時機「看病後」、「吃東西前」、「擤鼻涕後」、「接觸幼兒前」及「上廁所後」小朋友與家長做好防範措施,才能有效降低腸病毒傳播。無抵抗力的學童人數增加要更積極的預防腸病毒疫情每年4月時逐漸升溫, 5至6月達到高峰,台北市副市長鄧家基表示,國內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每3-4年即有一波明顯流行趨勢,依據全國歷年重症個案監測資料,如94年142例、97年373例、101年153例可窺見此一趨勢。自101年大流行後至今已屆滿4年,未具抵抗力的學童人數增加,必須更積極的預防感染。定期以500ppm漂白水進行環境消毒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局長黃世傑表示,腸病毒好發於5歲以下幼兒,又容易造成群聚傳染,提醒家長與幼托機構不可掉以輕心。北市衛生局亦持續宣導各教托育機構應預防重於治療,教育小朋友平時養成勤洗手、定期以500ppm漂白水進行環境消毒,加強幼托機構辦理腸病毒親師座談會,主動視察臺北市腸病毒重症責任醫院整備狀況,充分掌握醫療資源及後送機制。手足口症、疱疹性咽峽炎 48小時內要通報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疾病管制處處長陳少卿提醒,家長如發現孩童有手足口症、疱疹性咽峽炎或腸病毒感染,應於發現時起48小時內至「臺北市學校傳染病通報系統」完成通報,未依規定通報,將處新臺幣三千元以上一萬五千元以下罰鍰。去年裁罰未落實通報之幼托機構計11件,呼籲教保育機構,落實通報機制,以維護師生健康。                                          

發燒喉嚨痛 竟是致命心肌炎

發燒喉嚨痛 竟是致命心肌炎#腸病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好發於兒童的腸病毒,常見的症狀為手足口病或泡疹性咽峽炎,另外也可能只出現類似感冒的症狀,有些患者甚至沒有任何異狀,而有時甚至會引起特殊表現症狀。咽喉長出數顆水疱、心跳慢且不規則2歲的邱小妹妹因發燒、喉嚨痛就醫,除了咽喉長出數顆水疱外,心跳速度慢且不規則,精神差、食慾降,心電圖檢查顯示心律呈現第二度莫氏I型(Mobitz I)房室傳導阻滯,診斷為腸病毒泡疹性咽峽炎合併心肌炎,住院3天後退燒,食慾活動力恢復,一周後心律改善。早期症狀可能嘔吐、臉色蒼白、精神差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吳佩圜表示,急性心肌炎是心臟肌肉層發炎,引起心律不整、心臟衰竭,有可能發生猝死。心肌炎早期症狀可能出現嘔吐、臉色蒼白、精神不好、心跳加速、呼吸急促,也可能是一般感冒症狀。雖然心肌炎死亡率已大幅降低,但猛暴性心肌炎死亡率仍高達50~70%。5招遠離腸病毒吳佩圜醫師表示,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透過簡單的衛生保健動作,能有效降低感染機會,腸病毒主要經由腸胃道(糞-口、水或食物污染)或呼吸道(飛沫、咳嗽或打噴嚏)傳染,利用簡單步驟就能輕鬆防範:1) 用肥皂勤洗手,酒精性乾洗手無法殺死腸病毒。2) 流行期間避免出入人潮擁擠的公共場所。3) 儘量不要與疑似病患接觸,尤其是孕婦、新生兒及幼童。4) 家長返家後應洗手更衣後再接觸家中幼童。5) 一般環境消毒,建議使用500ppm濃度的漂白水。 

避免群聚感染 回家記得先洗手!

避免群聚感染 回家記得先洗手!#腸病毒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最近白天天氣熱,但是早晚仍涼,一不小心,就有可能遭到病毒入侵。雖然今年施打流感疫苗的民眾很普遍,不過,也有人因為沒有打疫苗而得到流感,甚至因為天氣熱,使得往年都在夏天較會出現的腸病毒,最近也很常見,而且還有很多小朋友傳染給爸媽。 流感患者大多沒打疫苗亞東紀念醫院小兒部主任葉樹人表示,最近門診有不少流行性感冒小朋友來就醫,而這些傳染到流行性感冒的小朋友,大部份都沒有打流感疫苗,由於小朋友在學校裡群聚生活,往往較容易遭到傳染,回到家後,和家人親密的接觸,也很容易把流感傳染給家長。 腸病毒傳染以咽狹炎居多不只是流行性感染,就連腸病毒也在最近有很多小朋友受到感染,葉樹人主任指出,腸病毒有很多型別,並且所出現的症狀可分為咽峽炎與手足口症,這一波腸病毒傳染則是以咽狹炎居多,而且傳染性很強,有不少媽媽也被小朋友傳染。 回家後務必先更衣、洗手所幸目前流感或腸病毒傳染大多是輕症病患,葉樹人主任提醒,流感與腸病毒仍在流行期間,無論是大人與小孩,除了要勤洗手注意清潔之外,從外面回到家中,也務必先更換衣物及洗手後再做親密接觸,以避免病毒傳播。(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退流行?腸病毒可威脅整年

退流行?腸病毒可威脅整年#腸病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秋老虎發威,溫度到10月中旬都還居高不下,腸病毒疫情也維持高峰,罹患腸病毒就醫的病童人數沒有趨緩,兒童病房每周都會收到8~10名因腸病毒住院的患者,一名1歲多王姓男童半夜在家裡開始發高燒,同住的堂姊因罹患腸病毒手足口症在家休養,媽媽警覺男童可能遭傳染腸病毒,醫師確診腸病毒手足口症。手腳、臀部出現圓型淡紅色斑疹與水泡男童除了反覆發燒外,手腳與臀部也出現了大大小小圓型淡紅色的小斑疹與水泡,另外嘴巴周圍也有小水泡疹,造成男童發病期間因疼痛不適不斷哭鬧並且無法進食的狀況,為典型的腸病毒手足口症病癥,進行藥物與點滴注射治療後,病童逐漸康復,住院4天即返家。水泡不要抓破 嚴重易導致腦膜炎童綜合醫院兒童醫學部醫師高佳慧表示,腸病毒主要為呼吸道、腸胃道、接觸病人水泡分泌物而感染,初期有時出現輕微感冒症狀,大多數病患都是出現突然發高燒現象,最近腸病毒的臨床表現多以腸病毒手足口症為主,不像過去的皰疹性咽峽炎,病患大都出現有手腳嚴重水泡脫皮的情形。照顧上除注意觀察腸病毒危險症狀,心跳快,肌跳躍反射,嘔吐,嗜睡外,皮膚水泡的護理也注意不要抓破皮,造成細菌感染患,腸病毒感染嚴重時則會導致腦膜炎、腦炎、心肌炎等重症狀況危及生命安全,需要密切注意。勿認為流行期已過而掉以輕心高佳慧醫師呼籲,雖然腸病毒的流行期為大多4月到9月氣溫偏高的濕熱季節,但因為台灣地處亞熱帶四季變化不明顯,每個時期都還是會有腸病毒感染的可能性,醫師與家長勿認為流行期已過而掉以輕心,大人與幼童都要注重居家環境衛生,務必落實勤洗手,並用稀釋漂白水消毒病童接觸過的器具避免感染腸病毒。

防疫3步驟 驅蚊防腸毒

防疫3步驟 驅蚊防腸毒#腸病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梅姬颱風肆虐,造成路樹倒塌、洪水氾濫,衛生福利部疾管署持續與各縣市衛生局通力合作,監視災後傳染病情形,並針對雨後病媒蚊孳生源列管地區進行清理與防治工作,提醒臨床醫師,如有發現疑似病例應立即通報,以減少傳染病散播的風險。加強環境整頓 清除積水容器梅姬颱風挾帶豐沛雨量襲台,造成多處地區及道路積水,提醒民眾務必加強環境整頓,清除戶內外積水容器,清理家園時應作好個人防護,注意飲食衛生,並做好「清除、清潔、消毒」防疫3步驟:1) 清除病媒蚊孳生源 /民眾應於災後主動巡視居家環境,並清除戶內外孳生源,如輪胎、鐵鋁罐、帆布、寶特瓶、盆栽墊盤等,降低社區病媒蚊密度,減少登革熱病毒傳播。2) 勿赤腳及穿拖鞋 /災後易產生污水、污泥或災害廢棄物,清理家園務必穿著雨鞋或防水長靴、配戴防水手套及口罩,避免被生鏽器物(如鐵釘、鐵片等)刺傷,以防感染鉤端螺旋體病、類鼻疽、破傷風等傳染病,如出現發燒、頭痛、肌肉痛、腹痛、腹瀉、黃疸、倦怠等症狀,請儘速就醫,主動告知醫師相關接觸史、受傷原因及傷口污染情形。3) 注意飲食及環境衛生 /淹水地區之蓄水池如遭受污水侵入,應確實清洗消毒後再蓄水,並將水徹底煮沸後再飲用,泡過水或解凍過久的食物請勿食用,可購買市售含氯漂白水並稀釋100倍,擦拭居家環境,廚具及餐具應煮沸消毒,或以10公升清水加40毫升漂白水稀釋進行消毒。  

腸病毒升溫 2歲女童染重症亡

腸病毒升溫 2歲女童染重症亡#腸病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疾管署公布今年首例腸病毒重症死亡個案,為北部2歲女童,該名個案已完成署外兒科專家複審確認為腸病毒重症死亡個案,疾管署近期將召開專家會議,考量目前整體疫情仍屬平緩,且腸病毒71型尚無明顯大流行跡象,現階段暫無須提升防治層級,疾管署將持續維持高度警覺,密切監測疫情發展。高燒、咽喉軟顎水泡、抽筋、意識不清個案本身有腦部發育不全,合併右側肢體偏癱與發育遲緩病史,8月底出現上呼吸道感染,之後出現高燒、咽喉軟顎水泡,就醫後診斷為咽峽炎,而後發生抽筋、意識不清、口吐白沫等狀,送醫後檢驗確定感染腸病毒71型,病況仍無改善呈現低體溫、低血壓與多重器官衰竭的休克現象,於9月12日因心肺衰竭及敗血症死亡。腸病毒疫情升 上周門診略增4.6%依據疾管署資料顯示,國內近期腸病毒疫情略升,上周門、急診就診人次與前一周略增4.6%,目前社區腸病毒主要流行病毒株仍為克沙奇A型,截至9月20日共21例腸病毒重症確定病例,20例感染腸病毒71型、1例感染克沙奇A5型。學齡前嬰幼兒為重症高危險群時序雖已入秋,惟腸病毒傳染力極強,提醒家有幼兒的民眾及教托育機構仍不可掉以輕心,應養成良好個人衛生習慣,學齡前嬰幼兒為重症高危險群,如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應在家休息並避免與其他幼兒接觸,以降低交叉感染的機會。手腳無力、無故驚嚇、持續嘔吐也請民眾特別留意幼兒健康情形,一旦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例如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重症前兆病徵,請儘速送至醫院治療,掌握治療契機,地方政府應加強督導監控轄內教托育機構的腸病毒疫情,並指導正確之處置措施,以防疫情擴散。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