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病毒

新北今年首例 男童染腸病毒重症死亡

新北今年首例 男童染腸病毒重症死亡#腸病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新北市今(12日)確診今年首例腸病毒併發重症死亡個案。是名居住三峽區的新生男嬰,5月27日出生後即出現彌散性血管內凝血、心肺衰竭、肺出血等症狀,檢驗為感染腸病毒克沙奇A16型,經急救後仍因腸病毒感染合併多重器官衰竭死亡。新北市衛生局提醒懷孕的媽媽及家有嬰幼兒的民眾,由於腸病毒重症病程發展快速,只有短短數小時的黃金治療時間,應落實正確勤洗手,防範感染腸病毒。全台已有3例重症  出現前兆速送醫104年截至目前,全國有3例腸病毒重症個案。衛生局代理科長陳小燕表示,腸病毒主要經由糞口、水或食物污染或呼吸道傳染,亦可經由接觸感染者的分泌物而受到感染,或甚至可能透過自然生產過程或產後接觸傳染給新生兒,提醒準媽媽們,產前14天至分娩前後,應注意自身及其他家中幼兒的健康狀況,如有發燒、上呼吸道感染、腹瀉、肋肌痛等症狀,應告知醫師,並與新生兒採取適當隔離措施。陳小燕提醒家長,照顧生病的嬰幼兒時,若感染腸病毒應注意觀察是否出現「持續發燒、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重症前兆,一旦出現上述任一情形,請務必立即送至大醫院接受治療。

腸病毒好發季 出現4重症前兆速就醫

腸病毒好發季 出現4重症前兆速就醫#腸病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近日,疾病管制署公布腸病毒門急診就診人次突破1.3萬人。腸病毒感染是幼兒常見的傳染病,每年夏秋季節是腸病毒感染的好發季節;近期北部發生一起新生兒感染致死病例,醫師呼籲家長及教托育機構留意嬰幼兒及學童個人衛生,落實正確勤洗手,降低感染風險。腸病毒感染 當心併發重症南投醫院小兒科阮偉珉醫師表示,較有特徵的腸病毒感染表現為咽峽炎或手足口病,臨床症狀為部位出現的小水泡,通常水泡在五至七天後消退或偶會脫皮,不會留疤,而較讓人擔心的是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如果有出現以下重症前兆病徵,必須立刻前往大醫院住院觀察:1 )嗜睡/包括意識改變、意識不清、活力不佳。2 )肌躍型抽搐/類似受到驚嚇的突發性全身肌肉收縮動作,於睡覺時發作特別頻繁。這種動作於正常兒童時偶而可見,但若發作次數頻繁,或於白天清醒或深睡時也會出現則為異常。3 )持續嘔吐/頻繁的噁心或嘔吐4)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在小朋友安靜且體溫正常的情況下,有呼吸喘或心跳變快的情形。醫師也表示,腸病毒流行之際,不論幼兒或成人都可能感染,最佳防範措施為做好個人衛生管理最重要,並於發現症狀時立即就醫。

腸病毒就醫率急升!症狀多為口腔潰瘍

腸病毒就醫率急升!症狀多為口腔潰瘍#腸病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根據桃園市衛生局監測發現,全國腸病毒急診就醫比率,過去4週已急遽上升1倍,全國由2.52%增加至5.05%,超過流行閾值。而目前流行病毒型別以克沙奇A16型腸病毒為主,因腸病毒主要傳染途徑是接觸傳染,所以,「勤洗手」是預防腸病毒的重要方法,透過洗手時的搓洗動作,可有效減少病毒數量,且指縫間最容易被忽略,因此,提醒家長應留意孩子指縫清潔,洗後記得將手擦乾,以減少再沾附病毒的機會。稀釋漂白水來消毒 可防治疫情流行衛生局提醒,教托保育機構環境,也應定期清洗消毒,如幼童常接觸的門把、桌椅、餐桌、樓梯扶手及玩具等,應以500PPM稀釋漂白水擦拭消毒,靜置10分鐘後再用清水擦拭,可以有效防治腸病毒疫情流行,若以一般市售漂白水來說,與清水比例1:100即可。此波疫情症狀 常見為口腔潰瘍、發燒在監測的過程中發現,本波感染腸病毒症狀以口腔潰瘍(74.2%)、發燒(49.7%)、手腳出疹或水泡(23.6%)最為常見,家中幼童如出現類似症狀應在家中充分休息及就醫,若出現高燒不退、嘔吐、肢體無力、睡夢中抽搐等腸病毒重症前兆時,應迅速送往腸病毒責任醫院就醫,以掌握治療黃金時間,獲得妥適治療。

腸病毒拉警報!上週就醫人數增千人

腸病毒拉警報!上週就醫人數增千人#腸病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腸病毒已進入流行高峰,日前國內門診、急診就醫人次均呈上升趨勢,若以門診來說,近四週門診腸病毒就診人次,分別為6,672、8,030、10,373、12,757,且主要以克沙奇A型為主。因此,疾管署呼籲,腸病毒容易在人口密集、互動密切的場所傳播,家長及教托育機構應隨時留意嬰幼兒及學童個人衛生,落實正確勤洗手,以降低感染腸病毒的機會,如嬰幼兒出現重症前兆應儘速就醫,以獲得及時治療。學齡前嬰幼兒 為重症高危險群由於學齡前嬰幼兒為腸病毒重症的高危險群,且多數感染者沒有症狀或僅有類似感冒的症狀,成人的症狀更加輕微,不容易察覺及預防,成為潛在傳染源。因此建議民眾,應定期進行環境清潔,並時常清洗消毒兒童常接觸之物品及玩具,及教導兒童做好個人衛生,落實正確勤洗手的習慣。出現重症前兆病徵立即就醫 掌握黃金治療期當兒童生病時,應立即就醫,遵照醫師建議在家休息,並與其他嬰幼兒適度區隔,生病期間不要到補習班、安親班或其他擁擠的公共場所活動,以降低傳播病毒的機會。而醫師在診治腸病毒病患時,要注意病患是否出現重症前兆病徵,如持續發燒、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一旦出現上述病徵,請務必立即送醫接受適當治療,以掌握黃金治療期。

腸病毒流行期 幼童有重症前兆速就醫

腸病毒流行期 幼童有重症前兆速就醫#腸病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據疾管署疫情監測資料顯示,目前國內腸病毒門、急診就診人次持續攀升,顯示疫情進入流行期。由於腸病毒重症病程發展快速,如幼童出現持續發燒、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重症的前兆病徵,請務必掌握數小時之黃金治療期,立即轉送腸病毒責任醫院接受適當治療。疫情升溫   違規不停課恐受罰另外,提醒家長盡量避免讓5歲以下幼童至人潮擁擠之公共場所,家中有幼童的成人需落實勤洗手,外出返家後應更換髒衣後再與幼童接觸,以避免病毒傳播。此外,高雄市衛生局呼籲教托育機構需小心警覺,做好防護,罹病學童應請假在家休息,務必依照市府公告之「腸病毒停課標準:小學一、二年級、幼稚園、托育機構,於7天內同一班級有2名以上(含2名)學童經醫師臨床診斷為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峽炎,或疑似腸病毒感染時,該班級應停課7天。」,違反規定者,將依傳染病防治法第70條第3款處以新臺幣3千元以上1萬5千元以下罰鍰。

當心!5歲以下幼童 腸病毒高危險群

當心!5歲以下幼童 腸病毒高危險群#腸病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天氣逐漸炎熱,腸病毒疫情升溫!每年約自3月下旬開始,於5月底至6月中達到高峰,依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國內上周腸病毒門、急診就診人次均上升,門診人次更突破3千。醫師說,社區主要流行病毒株為克沙奇A型,今年已有1例腸病毒重症個案,提醒家長們應提高警覺。北市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小兒科陳冠廷醫師指出,腸病毒全年都有感染個案,一般以四月到九月為流行期。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可經由糞口、飛沫及接觸病人的分泌物等途徑傳染。在人與人密切接觸、互動頻繁的處所更容易擴散。5歲以下的嬰幼兒免疫力較弱,加上還沒有接觸過各類腸病毒,因此感染機率比較高,也是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腸病毒進入流行期    當心重症前兆病徵陳冠廷提醒,腸病毒流行期間,民眾應注意自身與孩童的衛生習慣預防感染。養成勤洗手的好習慣,大人在接觸小孩之前務必要洗手。經常清洗玩具,可利用陽光曝曬來消毒。一般清潔消毒劑及酒精,均無法殺死腸病毒,民眾可利用市售漂白水消毒居家環境。大多數感染者,沒有臨床症狀或只有發燒、喉嚨發炎等類似一般感冒症狀。常見的典型症狀有疱疹性咽峽炎及手足口病。少數病患會發生腦炎、急性肢體麻痺症候群、急性肝炎、心肌炎、急性心肌病變、心肺衰竭等併發症,嚴重恐致死。陳冠廷醫師也說,若出現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包括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眼神呆滯、肌躍型抽搐(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請儘速至重症轉診醫院就醫,以免錯失治療的黃金時間。

腸病毒流行期!竹市疑似重症個案已首蹤

腸病毒流行期!竹市疑似重症個案已首蹤#腸病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每年只要一到3月下旬時,就是腸病毒開始流行的時間,而日前在新竹接獲了一名疑似個案,為兩個月大的男童,由於家中姊姊5月8日感染腸病毒,媽媽擔心男嬰因此受到感染,10日將他送回新竹市娘家幫忙照顧,但仍於13日晚間出現發燒、咽峽炎及抽搐症狀,目前狀況雖趨穩定,惟仍不可掉以輕心,成為今年竹市首例疑似腸病毒重症病例。落實洗手很重要 助降低感染風險新竹市衛生局表示,該名幼童感染來自家中成員,也可能於照顧過程中發生交叉感染所致,所以呼籲民眾返家後要落實洗手,以免感染,另家長及醫院端的警覺性亦高,一發現幼童出現相關症狀,立即就醫,醫院端馬上通報並治療,才使得個案狀況迅速得到控制。肌抽躍、持續嘔吐 為併發重症的前兆由於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在人與人密切接觸、互動頻繁的處所,最容易傳播,特別提醒家中有5歲以下幼兒之家長以及教托育機構,務必隨時注意個人及幼童衛生習慣,落實正確洗手,以降低感染腸病毒的機會。 若幼童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除依醫師指示治療外,最好讓病童在家休息至少一星期,或直至無發燒現象,儘量不要參加任何活動,以避免傳染他人,更要注意病人是否出現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的前兆病徵,若是幼童一旦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持續嘔吐,或是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重症前兆病徵,應立即送醫治療,以遠離腸病毒重症的威脅。 

腸病毒進入流行期 急、門診人次上升

腸病毒進入流行期 急、門診人次上升#腸病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臺北市近4週急診、門診腸病毒就診人次皆有上升趨勢;上週因腸病毒停課的國小、幼稚園為17班,較前一週的16班增加1班,較去年同期(30班)減少。但由於腸病毒容易在人口密集的場所傳播,學童密切互動,增加腸病毒感染與傳播機會,衛生局呼籲民眾應小心防範。家長、教托育機構注意防範 醫師提高警覺國內腸病毒已進入流行期且全台疫情逐漸升溫,腸病毒傳染力極強,在人與人密切接觸、互動頻繁的處所,如家庭、校園及安親班等地方最容易傳播,民眾應注意個人衛生,落實正確勤洗手,以防腸病毒趁虛而入;家長及醫師應留意嬰幼兒是否出現重症前兆病徵,以掌握治療契機,降低重症發生的機率。每年四至九月期間是腸病毒流行季節,臺北市衛生局提醒,目前國內已有腸病毒重症個案,且仍有幼托機構及校園通報腸病毒群聚案件,不可輕忽。疾病管制處陳少卿處長也呼籲,家中有嬰幼兒的民眾應特別注意自身與嬰幼兒的衛生習慣,在摟抱、餵食嬰幼兒前,大人及小孩務必都要正確洗手。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