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腸病毒罹病人數漸增,感染風險不斷飆升,疾管署預估今年腸病毒疫情4月底就會進入流行期。對此,醫師指出,台灣本來就約每3到5年有1波流行,又已5年沒有大流行,加上天氣等影響,今年疫情已高於往年同期,呼籲一定要勤洗手,養成良好衛生習慣,並避免出入公共場所。
近期腸病毒罹病人數漸增,感染風險不斷飆升,疾管署預估今年腸病毒疫情4月底就會進入流行期。對此,醫師指出,台灣本來就約每3到5年有1波流行,又已5年沒有大流行,加上天氣等影響,今年疫情已高於往年同期,呼籲一定要勤洗手,養成良好衛生習慣,並避免出入公共場所。
家長小心!新北市衛生局18日表示,近期腸病毒罹病人數漸增,顯示感染風險不斷飆升,衛福部疾管署預測4月底將進入腸病毒流行期。尤其,中和區曾出現腸病毒71型病例,已被公告為高風險區。腸病毒感染是幼兒常見的疾病,家長要多注意手部衛生、環境清潔及飲食安全,才能進一步降低傳播風險。
隨著時序進入春季,腸病毒好發季節即將到來,疾管署2日公布今年首例腸病毒重症,為南部7個月大女嬰感染「腸病毒克沙奇A10型」,出現呼吸不順、意識不清、肌抽躍、口腔及四肢有小水泡等症狀,一度進加護病房治療,目前已出院。對此,疾管署呼籲家長應特別留意個人與幼童衛生,外出返家後須做好清潔。
腸病毒感染是幼兒常見疾病,每年到腸病毒流行季,都讓家中有小孩的家長心慌慌,深怕群聚感染導致學校停課,甚至併發重症危及性命。到底腸病毒症狀有哪些、潛伏期多久?該如何判斷重症警訊?腸病毒停課標準是什麼?還可以上班嗎?《優活健康網》整理腸病毒常見症狀、腸病毒傳染途徑、對抗腸病毒的環境清消法⋯「腸病毒必知」一次看懂!
進入秋冬傳染性疾病高峰期,若孩子患腸病毒吃不下、睡不好該怎麼辦?此時有哪些食物可以幫助吞嚥、補充生病所需營養?《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小兒科醫師徐文政分享當罹患腸病毒,出現腹瀉症狀,其實可以吃一些柔軟、冰涼的食物,偶爾小放縱讓孩子吃速食食物,也對促發食慾、補充身體熱量有幫助,提醒爸媽們不用太過擔心。
根據疾管署資料顯示,開學前後國內腸病毒疫情已重返流行期,上週就診人次更達1.2萬人,還出現今年首例死亡個案。腸病毒通常會出現發燒、喉嚨痛、腸胃不適等症狀,也可能導致孩童食慾不振、體重減輕等情形,此時適合吃什麼比較好?營養師表示,可針對症狀選擇好吸收的食物,並避免高糖、高油食物。
端午連假即將來臨,氣候炎熱,溫度高加上濕度高,如果沒有做好食物保存,則容易造成細菌感染,引起腸胃道疾病;另一方面,連假期間群聚機會增加,人與人之間相互感染腸道病毒或流感、甚至新冠的可能性也隨之提升。面對夏日流行病,如何在連假期間能玩得開心又吃得安心呢?消化內科醫師建議「2招」增強腸道免疫力。
5歲小妹妹因過敏性鼻炎而長期於中醫門診調理,本次至中醫回診時,醫師依家長陳述,診察發現李小妹妹微燒(37.5度)、咽喉痛、口破、腹痛、舌紅苔白膩,且合併四肢起水泡紅疹等疑似腸病毒症狀,屬於中醫外感風熱夾脾胃濕熱證型,故開立銀翹散合甘露消毒丹為主的內服中藥處方給她服用,治療3天後症狀明顯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