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

發燒必有因!服用成藥注意4點 避免延誤治療

發燒必有因!服用成藥注意4點 避免延誤治療#治療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台灣藥局林立,購買藥物方便,許多民眾出現類感冒症狀,甚至發燒時,都會選擇自行購買退燒藥使用,然而食藥署提醒,當出現不明發燒症狀時,應立即就醫治療,以免延誤疾病之治療。如需使用退燒藥,應遵照醫師指示使用,切勿過量,以免導致藥品不良反應。食藥署提醒,要正確使用退燒藥,除醫療人員應教導病患如何正確使用,以免藥物不良反應之發生外,民眾也應謹記下列4點:1) 瞭解引起發燒之原因,遠比退燒重要/發燒是身體健康出現警訊的一種症狀,並非病因,因此出現發燒時,因立即就醫治療,瞭解引起發燒之原因,以對症下藥,切勿自行購買使用退燒藥,而延誤疾病之治療。2) 使用退燒藥是為減緩發燒之不適感,切勿過量使用/經醫師開立之退燒藥,應遵照醫師處方使用。一般當發燒超過38.5° C 且有不舒服的感覺,或者體溫超過39° C 時,可適當使用。但退燒藥是為減緩發燒所出現之不適感,讓病患得以充分休息,切勿為使體溫降到正常範圍而過量使用。3) 小心藥品併用/常使用之退燒藥成分,主要為乙醯氨酚(acetaminophen)或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如ibuprofen、Indomethacin、Naproxen及Mefenamic acid等,這些成分亦為止痛藥常用主要成分,因此使用退燒藥時,切勿同時自行服用止痛藥使用,以免出現過量使用之情形。4) 注意是否有藥品過敏反應/在服用含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的退燒藥時,可能會引起罕見嚴重皮膚過敏反應,因此用藥時,應注意是否出現藥物過敏反應如「疹、破、痛、紅、腫、燒」等6大症狀,若有出現疑似症狀,應即刻停藥並及早就醫處置。

接觸結核病患者未治療 10歲女童也中鏢

接觸結核病患者未治療 10歲女童也中鏢#治療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一位10多歲女童,因其表姊有開放性肺結核,經檢測後符合潛伏結核感染之治療。但家人考量年紀輕恐怕藥物的副作用,未接受預防治療。一年後發生喘鳴、咳嗽,輾轉多家大型醫院,以氣喘治療症狀未改善,最後經支氣管鏡檢查,發現是氣管結核引起呼吸道狹窄,也就是結核病接觸者未接受潛伏結核感染之治療所導致。預防性投藥 可減少9成發病率衛生福利部胸腔病院內科吳盈勳醫務秘書指出,潛伏結核感染(LTBI)之治療,在世界衛生組織2035年邁向消除結核目標的過程中,占有重要角色。有鑑於此,疾管署於2016年3月推行全面潛伏結核感染之治療。由於卡介苗施打及潛伏期的因素干擾,傳統的結核菌素皮膚測試(TST)無法真正反映結核菌感染的檢測,這些結核菌潛伏感染的病人若能真確的檢測,給予預防性投藥,可以減少90%以上的發病。3月起符合條件者 檢測由健保給付目前透過市售檢測試劑組,可利用其不因BCG造成TST偽陽性之影響,檢測出潛伏結核感染,作為結核病接觸者之追蹤及治療依據。以前需自費2500至3000元,多數人無意願檢驗。但是自今年(105年)3月1日起,若接觸者符合條件,將可納入健保給付,以減少民眾負擔。檢測的目的在於:若陽性病人建議使用藥物預防治療,以降低90%以上的發病率。目前疾管署對高風險對象的管理,希望在2020年達到潛伏結核感染治療比率85%,使結核病新案發生率在2020年降至32例/每十萬人口(目前為49例/每十萬人口)。世界衛生組織2035年消除結核之全球目標為10例/每十萬人口,所以仍需要漫長的努力才能達到目標。

半途而廢!C肝治療副作用多 新藥解套

半途而廢!C肝治療副作用多 新藥解套#治療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肝病素有台灣的國病之稱,而C型肝炎是除了B肝之外,導致肝硬化與肝癌最重要的病因,根據流行病學估計,台灣罹患C型肝炎的患者約有60萬人,且其中有20%可能演變成肝硬化,接受治療的卻只有五分之一。肌肉痠痛、失眠焦慮 常讓治療中斷台灣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高嘉宏教授表示,C肝患者接受傳統標準治療,擺脫肝炎的機率可達8成,然而治療時間長達半年至一年,尤其針劑的長效型干擾素加上每日口服藥物副作用多,台灣雖有高達4成患者達到健保給付的標準,仍不願意接受注射針劑治療,而發燒、肌肉痠痛、頭痛、掉髮、噁心嘔吐、失眠焦慮等副作用,也是讓患者無法持續接受治療的主要原因。台大醫院內科部暨肝炎研究中心劉振驊醫師說明,C型肝炎病毒總共有1~7種基因型,目前仍沒有一組藥物能治療所有基因型,在干擾素治療時代,最難治療的是第一型基因型,其中治療上最棘手的是基因型1a為主,而台灣患者以基因型1b最多,約占了6~7成。新藥治療期縮短 治癒率更高然而C肝治療已有劃時代的進步,劉振驊醫師剖析,新的療法為藥丸顆數較少的口服藥,不需打針,治癒率也自過去約75%至85%,大幅提升至95%以上,治療週期更自24~48週縮短至8~12週。今年59歲的嘉義病友林先生,民國99年現患有C型肝炎第一型,開始自費治療,然而吃藥加上打干擾素的治療方式,產生諸多副作用,例如在冬天時全身會非常癢,常常覺得全身無力、發燒、掉頭髮、食欲不振、頭痛、腹瀉、噁心嘔吐等症狀,歷經了各種身理不適與心理煎熬,三個月後回診檢查,病毒量還是上千萬,讓林先生非常擔心。而後轉診至高嘉宏醫師門診,改而採取全新口服療法,一天服藥一次,經過一個禮拜抽血檢查,病毒量竟馬上降到三百多,第二個禮拜檢查已經完全測不到病毒,持續吃三個月後,目前只要定期追蹤檢查即可,身體狀況也恢復的非常健康,讓林先生大讚,全口服新藥讓他完全沒有跟病毒對抗的艱辛過程與副作用,也完全不會影響到生活、工作,一樣可以正常上班,宛如重獲新生。目前健保尚未給付這類治療藥物,病人須自費使用。

雞皮疙瘩不會消失? 竟是毛囊角化症作怪

雞皮疙瘩不會消失? 竟是毛囊角化症作怪#治療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雞皮疙瘩本來是指受到驚嚇或寒冷時,皮膚呈現一粒一粒的像是被拔毛的雞皮,主因為豎毛肌收縮所致,但有一種病,沒有寒流也沒有驚嚇,卻老是浮現在皮膚上,困擾著多數患者;這叫作毛囊角化異常疾病,也稱為毛孔角化症。毛囊角化症或毛孔角化症發生的原因是因為,毛囊口附近發生角質細胞的異常角化,造成角質堆積阻塞毛孔,外觀看來黑黑的很像黑頭粉刺,但粉刺的黑是因為油脂氧化所造成,跟毛囊角化症的黑不同。毛囊角化症有時候還會因為發炎引起毛囊周圍紅斑,嚴重時甚至出現小膿皰,通常不痛不癢,但天氣變化或摩擦的時候容易敏感,反覆搔抓後毛囊周圍會產生色素增生。毛囊角化症 易好發於青少年身上毛囊(孔)角化症是個好發於青少年的疾病,有些人從兒童期就出現,有些人則是20-30歲以後才慢慢形成。最常長在手臂上,其次是腿部、上背及臀部,少數則見於臉頰,從上百到上千顆以上都有。有的毛囊角化症患者有遺傳傾向,少數患者會合併魚鱗癬、異位性乾皮症。還可能合併唐氏症、腎衰竭、失智症等。得了毛囊角化症,部分病人會逐漸改善,但可能伴隨進入中年,嚴重的人還會長年反覆發炎,治療起來也不容易。事實上,雖然毛孔角化症不是大病,但確實有很多患者非常在意美觀問題,甚有病患因此出現焦慮症狀。角化症程度依輕重 治療方式有所不同治療輕度的毛囊角化症建議先從加強保溼開始,譬如塗抹保濕乳液、尿囊素藥膏,如果沒效則考慮含果酸、乳酸或水楊酸的乳液。中度的患者可以加上水楊酸藥膏、A酸藥膏、杜鵑花酸等,如果有明顯發炎,可以短期使用類固醇藥膏;至於重度患者,以上這些方法若都沒有效,建議考慮用雷射治療。而皮膚科劉權毅醫師提到,高濃度的水楊酸或甘醇酸換膚利用其溶解及代謝角質的效果,對治療毛孔角化症有幫助,但受限於這些酸類的高刺激性可能引起更廣泛的泛紅。至於困難型的毛孔角化症通常需要複方療法,建議使用銣雅鉻雷射、長脈衝銣雅鉻雷射、光負壓療法、二極體雷射、脈衝式染料雷射、亞歷山大雷射合併微創磨皮、綠光雷射合併脈衝式染料雷射等,可改善毛囊大小、皮膚質地,以及毛囊周圍紅斑或色素不均。但不管採用何種方法,治療過程通常是漫長的,必須很有耐心。也提醒民眾別誤信偏方,一定要尋求有經驗的專科醫師治療。

妙齡女手臂有硬塊 切開發現黃色油脂

妙齡女手臂有硬塊 切開發現黃色油脂#治療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陳小姐最近在手臂上摸到一顆不紅不痛的小硬塊,有慢慢變大的趨勢,就醫檢查後推測可能是皮下囊腫,建議手術切除。術中發現囊腫裡面包覆了黏稠的黃色油脂,為良性的「皮脂囊腫」。多發性皮脂腺囊腫 好發於腹部、腋下、胯下什麼是「皮脂囊腫」呢?皮脂腺是位於皮膚真皮層裡的腺體,可分泌皮脂到皮膚表面以滋潤皮膚、毛髮,減少水分蒸發,並抑制皮膚表面細菌。皮脂囊腫是由上皮細胞包圍形成的空囊,在囊壁附近分泌皮脂並堆積在囊室內,使囊腫逐漸增大;在外觀上沒有特別症狀,略為鼓起,按壓起來有彈性。皮脂腺囊腫的數目可從單一顆到上百顆都有可能,當數目較多時稱為「多發性皮脂腺囊腫」,常顯現於家族遺傳,多來自於角蛋白17(keratin 17)基因的變異,好發處包括胸腹部、腋下、胯下、陰囊等,通常從青少年時期開始變明顯。皮膚專科段培耕醫師表示,若是單顆皮脂腺囊腫,以手術完整切除即可根治。多發性的案例則困難許多,一般以保守治療為主,除非遇到囊腫本身發炎紅腫,需做切開手術併服用抗生素可緩解症狀。而口服A酸具有抑制皮脂腺的效果,可以獲得暫時控制,但是因為囊腫組織不會憑空消失,停藥後仍可能會復發。採用外科治療 降低復發機率若想要減少復發機會,建議考慮外科治療。在不同種類的外科治療裡,傳統切除縫合手術耗時費力且會留下縫合疤痕,只適合做有限數目的切除。汽化式雷射則可一次治療多顆,但若是體積過大的囊腫就不適合,除了因為傷口過大過深較難照顧外,也會提高留疤的機率。在比較新的醫學文獻裡提出一種方式是使用電燒劃出長1~2mm的微創開口後,把囊腫內容物擠乾淨,最後用鑷子將囊壁拔出,遺留的傷口不必縫合,也不會留下明顯疤痕。他也提醒,單顆皮脂腺囊腫為避免持續增大或發炎,通常建議直接手術切除。至於多發性皮脂腺囊腫的治療,應與醫師討論後,再選擇適合的處理方法。

蕁麻疹致眼唇腫脹 飲食治療不再癢

蕁麻疹致眼唇腫脹 飲食治療不再癢#治療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40歲的楊先生一年多來蕁麻疹反覆發作,身上出現大片紅疹讓他奇癢無比,有時眼睛嘴唇腫脹更是引人注意,曾經到幾家診所就醫,類固醇越吃越多仍不見好轉。醫師表示,台灣的蕁麻疹盛行率高,平均每五人就有一人曾經發作,尤其是過敏體質者。成年女多於男 急、慢性都與飲食有關收治個案的慈濟醫院風濕免疫科吳政翰醫師分析楊先生的飲食習慣,發現鳳梨、南瓜是引起蕁麻疹的誘因,經飲食治療將近一個月,不僅減少用藥,症狀也有明顯改善。他指出,蕁麻疹好發於30~50歲的成年人,女多於男,身上各處都可能出現紅、腫、癢和膨疹,有些人還會出現「血管性水腫」,眼睛、嘴唇腫脹,若是發生在喉嚨可能妨礙呼吸,患者會感覺喉嚨緊、聲音沙啞,必須盡快就醫以免危及生命。蕁麻疹又稱風疹,有些人的症狀一兩天就消失,有些人會持續很久。吳政翰醫師表示,蕁麻疹分為急性和慢性,急性類似典型的過敏反應,主要是食物或藥物引起;若持續六週以上就屬於慢性,其中三分之一是因為免疫功能失調,三分之一與食物有關,而外界刺激如搔抓、溫度變化,或是身心壓力大以及慢性感染也可能誘發蕁麻疹。急性、慢性都與飲食有關,急性患者容易回想是對哪一種食物過敏(例如海鮮),慢性患者卻很難明確分辨。類固醇副作用多 飲食控制可望改善蕁麻疹尚無根治的方法,目前醫界以抗組織胺和類固醇為主要的治療方式,然而抗組織胺具有嗜睡、嘴乾、老人心律不整等副作用,類固醇也可能造成外觀變化、體重上升、胃痛、月經周期不規則、長不高或骨質疏鬆等情形。許多患者必須依靠藥物才能維持正常生活作息,甚至長期或大量使用類固醇。蕁麻疹患者最大的困擾是癢,國外研究證實,有三分之一的慢性蕁麻疹患者,經過調整飲食後症狀可獲得明顯改善,甚至不再發作。而食品中的人工添加物、堅果類、部分新鮮蔬果,也可能含有引發蕁麻疹的成分,種類因人而異,吳政翰醫師說,飲食治療必須兼顧可行性,才能提高患者的配合度,達到減少用藥的效果。

他打球撞斷牙沒治療 醫:恐影響咬合、臉歪

他打球撞斷牙沒治療 醫:恐影響咬合、臉歪#治療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小明年輕氣盛,在籃球場上與隊友發生肢體碰撞,一個不小心把一顆牙撞斷了,忍著痛不敢跟家人說,時間一長,才發現斷掉的地方腫脹且隱隱作痛,無法好好吃東西也睡不著,經由牙醫師檢查後才發現已經發炎感染化膿,評估後預後差只好拔牙。缺牙過久 易下巴前突、臉型歪斜一般民眾對於缺牙多半秉持比較消極的態度,認為並不會迫切影響自身健康也無傷大雅,然而臺大醫院牙科部林立德醫師表示,其實口腔內齒顎是一種動態的平衡,當缺牙時間一久,咬合改變,有可能造成口腔過度緊咬,下巴前突等,嚴重的甚至會有臉型不對稱、歪斜的現象產生,一旦發生,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與療程,實在得不償失。林醫師表示植牙是治療缺牙的常見方式之一,透過模擬真實牙齒外型的人工牙根,植入缺牙的地方,等待植入物與骨頭癒合,再依照不同病人條件設計合適的配件與假牙來完成治療。以這樣的治療方式可以不傷害前後健康的牙齒,恢復以往的咀嚼功能。而植牙之後也要將人工牙根及假牙當作健康牙齒一樣的照護,並且遵循醫師的囑咐,定期回診追蹤,才能讓人工牙根持久耐用。植牙首重保養 避免感染造成鬆動另外,如果因為缺牙,經醫師評估需進行植牙手術時,務必要注重術後的保養,以免因為感染造成人工牙根與骨頭之間的鬆動,導致需要再次進行植牙手術。建議大家在進行植牙手術前,可以請醫師提供人工牙根及相關配件的產品資訊,確保自身使用的產品已取得衛生福利部核發的許可證,另外務必要詳細地請教醫師相關的注意事項,並配合後續追蹤。

天天喝苦藤茶治痛風 他肝衰竭險送命

天天喝苦藤茶治痛風 他肝衰竭險送命#治療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生病就要看醫生,千萬別誤信偏方而延誤治療!彰化縣溪湖鎮一名37歲胡先生患有痛風,長期受痛風引起的腳痛所苦,聽信朋友說一天喝1杯苦藤茶可以治痛風,2個月後竟引起全身黃疸,且有厭食症狀、常感疲倦,就醫診斷為藥物性急性肝炎。誤信偏方害他肝指數飆升 引起全身黃疸收治個案的衛生福利部彰化醫院肝膽腸胃科陳詩典醫師表示,胡先生就醫時,出現全身黃疸情形,安排心電圖、血液、尿液、超音波檢查,發現膽紅素數值達到25.8(正常指數1.3以內),且肝指數飆高,達到爆肝程度,嚴重肝臟發炎、黃疸,診斷為藥物性急性肝炎,合併肝衰竭,經住院給予口服及注射保肝藥物治療,幸逐漸好轉,恢復食慾與體力,才回到工作崗位。 民間傳說苦藤可清熱解毒、袪風除濕及舒筋活絡,主治筋骨痛、跌打損傷、痛風及保肝,然而陳詩典醫師說,今年已發現兩位苦藤茶引發肝炎,提醒民眾服用草藥飲品要小心。目前苦藤導致毒性肝炎的原因不明,但如果本身體質較為虛弱,或是慢性肝炎的病患,最好不要輕易嘗試,而且不宜長期大量飲用,一旦出現倦怠、噁心、嘔吐、茶色尿、皮膚及眼白變黃等症狀,應馬上停藥並就醫檢查,尤其不可過量使用,並應監測肝功能變化。若未及時就醫 恐致肝細胞壞死陳詩典醫師表示,藥物性急性肝炎一般就醫後立即停掉這些傷肝藥物,是可以慢慢痊癒,但是如果沒有即時就醫,很可能會有藥物造成肝細胞大量壞死,引發肝衰竭,導致須換肝才能保住性命。肝病初期大多無症狀,所以常常容易被忽略,等到症狀出現時,通常非常嚴重,陳詩典呼籲民眾應更戒慎小心,時時注意肝臟健康,特別提醒,勿信偏方,應尋求正常中西醫治療。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