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溫

「心肌梗塞年輕化」急性發作更要命!洗完澡少做「1動作」最危險

「心肌梗塞年輕化」急性發作更要命!洗完澡少做「1動作」最危險#氣溫

農曆新年冷一波!氣溫落差大,不只老年人,年輕人也要當心腦中風、心肌梗塞風險飆升。39歲陳先生有固定打棒球習慣,但在一次提升運動量後,喉嚨會有痛感,經詳細檢查後確認有心肌梗塞風險,需要動手術裝心臟支架;他回想起父親也有心梗病史,而自己在前幾年健檢時,曾發現血脂數值出現紅字,沒想到短短3年病程快速惡化,就醫時已需要進行心導管手術,目前服藥穩定控制。

秋冬氣溫多變 70老翁驚罹耳中風

秋冬氣溫多變 70老翁驚罹耳中風#氣溫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秋冬季節氣溫多變化,是突發性耳聾好發期,病患大多是出現突然察覺單耳聽力喪失之症狀,部分患者除了聽力惡化還會合併暈眩。突發性耳聾的原因目前尚不明,誘發原因可能和病毒感染、血管性疾病、內耳內淋巴囊水腫破裂、自體免疫疾病等等有關。另外若經常熬夜、壓力過大以及秋冬季節天氣變化大,導致血液循環較差都可能增加發病機會。南投一名70歲陳姓老翁在10月中旬的上午欲接聽女兒打來的電話,卻聽不到話筒的聲音,起初以為是電話故障,但移到另一耳接聽時就出現聲音,赫然發現出問題的不是電話,而是自己的耳朵!陳翁趕緊至診所就醫,診所初步診療後,將其轉診至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耳鼻喉科醫師診斷為「突發性耳聾」,也就是俗稱的「耳中風」。突發性耳聾的黃金治療期為七天內南投醫院耳鼻喉科吳昭寬醫師表示,突發性耳聾應把握七天黃金治療時間,若延遲治療,可能會導致聽力永久損失。治療方式目前以口服、靜脈或耳內注射類固醇為主,輔以高壓氧治療,但患者也可以選擇中醫針灸治療來改善症狀,多管齊下增強療效。陳姓患者在醫師給予口服及耳內注射類固醇藥物後,現聽力已漸漸修復,也安排中醫門診進行輔助治療。陳翁直說「幸好當初有趕快就醫,能恢復聽力的感覺真好!」 恢復聽力的他有種失而復得的感覺,未來會更加珍惜身體健康。自費高壓氧治療 有助恢復吳昭寬醫師提醒,當發現症狀應盡早就醫讓專業的耳鼻喉科醫師檢查、治療,在與醫師討論後,同時配合中醫、高壓氧等輔助治療來縮短療程改善聽力。經由高壓氧治療可以提升血液及組織內的氧含量,改善組織缺氧情形,促使循環與組織修復,加速聽力的恢復,但高壓氧治療目前尚無健保給付,需自費治療。耳中風目前雖然沒有明確的預防方法,但是保持良好生活習慣、飲食均衡、充足睡眠與運動、避免熬夜、噪音暴露與減少使用耳機,降低壓力,應是聽力保健的不二法門。

氣溫低日照短會鬱卒 竟因冬季憂鬱症

氣溫低日照短會鬱卒 竟因冬季憂鬱症#氣溫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近日天氣漸漸轉涼,下班離開了公司看到天色已黑,令人感到淡淡哀愁與感傷,不僅感冒的人暴增,在情緒上可能也連帶受到影響。一般在高緯度,冬季漫長而嚴寒且日照不足的國家更容易有這種季節性情感性疾患。台灣橫跨熱帶與亞熱帶,四季如夏與如春,雖然冬季憂鬱症的發生率不如高緯度國家明顯,但是仍偶會有這般的案例。每到季節的轉換總覺得心情都好不起來,甚至沒食慾、對生活提不起勁,身心科醫師表示這可能罹患了季節性情緒疾病,也提醒周邊若有憂鬱症或躁鬱症的親友,在季節轉換時容易會有波動,建議可規律運動、定期返診,另親友的陪伴也是相當重要的。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陳致遠主任表示,季節性情緒疾患(Season affective disorder,簡稱SAD),又稱「冬季憂鬱症(Winter Depression)」,患者至少連續兩年出現季節性的情緒障礙,主要症狀會有憂鬱、無力、無價值感、難以專注、食慾改變、睡眠障礙等重度憂鬱症狀。患者會出現症狀包括疲憊、嗜睡、貪食碳水化合物、體重上升、退縮在家,不參與社交活動等,感覺自己在冬眠,其原因可能與日曬不足、血清素分泌不足,或褪黑激素分泌異常有關。若連續兩年於特定季節發生憂鬱症狀,就可視為季節性憂鬱症。關於病因有多種說法,陳致遠主任表示,造成此病的可能病理機轉,包括:血清素的缺乏、內在的生理時鐘失調、褪黑激素、多巴胺、Y神經胺等有關。陳致遠主任說,人造光可藉刺激血清素生成而改善,可是這說法仍有爭議。故治療典型的SAD,可以光照療法加抗憂鬱劑治療,至於非典型的夏季SAD,可給予減少日照,增加清涼感等環境治療,並加以藥物治療。冬季憂鬱症既然是日照不足所引起的體內生物節律性失調有關,藥物治療外,在台灣,就應該多多往外走,建議民眾起床後拉開窗簾或到戶外享受陽光,補充足夠的日照,有助於改善此冬季憂鬱症現象。預防勝於治療,要防止冬天心情不好,享受陽光是一很好方法。院方提醒在季節交替的時候,也呼籲民眾多關心身邊親友的身心狀態,多給予陪伴與關懷,如果是有在固定服藥的身心科病人,若出現症狀的變化,應儘速安排回診由專業的醫師診療,控制症狀。

氣溫多變久咳不癒 提高警覺防氣喘

氣溫多變久咳不癒 提高警覺防氣喘#氣溫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23歲吳小姐之前就有久咳不癒的問題,常有流鼻水的狀況,2個月前有些感冒後就持續咳嗽到現在,常在半夜睡覺時咳到醒來,最近咳嗽常感覺到胸悶胸痛的現象,有時會聽到有異常的呼吸聲音,甚至有吸不到氣的感覺,只好到胸腔科門診求診,經肺部相關抽血、肺功能檢測及支氣管擴張試驗後診斷為「氣喘」。近期的高溫屢創新高,午後又驟然烏雲密布傾盆大雨,氣溫濕度差異加劇,氣喘病患容易出現明顯症狀。「氣喘」是一種遺傳體質和環境因素雙重影響的疾病的慢性氣道阻塞疾病,臨床上常表現為反覆的咳嗽,嚴重時會感到胸悶、呼吸困難,甚至吸不到空氣的感覺,但「氣喘」並不需要臨床上出現「喘」的症狀或聽到「喘鳴」的呼吸聲才能稱之。氣喘容易演變成嚴重的慢性病,知名歌手鄧麗君就是因此疾病而過世。氣喘其實並不需要出現「喘」氣喘的誘發因子頗多,包含過敏原、空氣汙染原、環境的溫度或濕度的改變、運動和強烈的情緒變化等,這些因素造成呼吸道的過敏反應而產生氣喘的症狀,常見的症狀如喘鳴、胸悶或呼吸困難以及咳嗽,氣喘同時也是慢性咳嗽一個常見的原因。衛福部樂生療養院胸腔內科董安修醫師表示,根據衛福部最近一期國人十大死因統計資料顯示,肺炎死亡人數攀升排名至第三,而慢性阻塞性肺病、心臟病、氣喘、糖尿病等慢性病,都屬於肺炎死亡的潛在風險因子,因此氣喘的診療與控制也就顯得非常重要。氣喘的治療醫師提醒若有氣喘體質,應該注意的是遠離過敏原,常見的過敏原如塵蹣、花粉、蟑螂、寵物的毛髮、藥物、化學物質、病毒等,定期清理家中的棉被、維持家中環境清潔是需要的。同時盡量避免空氣汙染的危害,避開二手菸的危害,此外維持適度運動,避免劇烈的活動,在天氣變化的時候要隨時注意氣喘病發的症狀,在症狀發生時給予適度的治療。目前來說,隨著藥物的進步,吸入性類固醇和支氣管擴張劑已成為治療氣喘很有效的藥物,只要盡可能遠離過敏原,遵守醫囑使用藥物並定期回診,大部分的病人都能控制氣喘,維持良好生活品質。

入秋溫差大 養生首重「潤燥養肺」

入秋溫差大 養生首重「潤燥養肺」#氣溫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醫生,我最近喉嚨很乾、容易乾咳,是不是感冒了?」將近    秋分時節,季節轉化晝夜溫差大,一下子比夏天還炎熱,一下子颳風接連襲台,此時人體呼吸道黏膜不斷受到冷熱刺激,一旦調節失當則易遭受病邪乘虛而入,故此時期最容易出現上呼吸道感染而引發感冒的症狀。肺失去滋養會出現皮膚乾燥、大便乾結症狀臺南市立安南醫院中醫部醫師賴建銘指出,秋季在一年「生、長、化、收、藏」中處於「收」的階段,五行歸金,五氣中主氣為燥,在人體臟腑中屬肺。秋季易使人罹患燥病而出現乾咳少痰、口鼻乾燥等症狀。若肺失滋養也會出現皮膚乾燥、毛髮枯燥等外部器官皮毛乾燥的症狀,此外亦會出現大便乾結等症狀。秋季飲食可多吃水梨、蘋果生津養肺賴建銘醫師強調,秋季的飲食可多食一些滋潤生津養肺的食材,如:水梨、蘋果、水蜜桃、柿子、甘蔗、芝麻、木耳、愛玉、海帶、髮菜、昆布、秋葵、地瓜葉等,並且盡量避免一些辛辣炸烤食物。也可多吃山藥、蓮子、義仁等顧護脾胃的食材另外,亦建議可根據體質,使用一些中藥來搭配服用,如:沙參、麥門冬、玉竹、百合、知母、天門冬、黃精、西洋參等藥物。滋陰養肺的同時,需要有強健的脾胃做後盾,故亦可多食山藥、蓮子、薏仁、大棗、栗子等固護脾胃的食材。    最後賴建銘醫師提醒,秋天起居養生也很重要,宜早睡早起、適當戶外運動、保持樂觀情緒、收斂神氣以使內心安寧、早晚添加衣物勿著涼、多喝開水來補充津液。

中元普渡備供品 慎防食品中毒

中元普渡備供品 慎防食品中毒#氣溫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明天就是中元普渡、也是一年之中的民俗祭典的年度盛事,民眾也會準備各式供品祭拜「好兄弟」。除了零食飲品外,最應該小心的就是三牲,因為今夏氣溫屢創新高,悶熱難耐,不論準備的供品是魚、雞、豬肉等葷食或素三牲,都要注意安全衛生,避免長時間曝曬,造成病原菌生長,易使供品腐敗變質,為避免食物中毒,食用前也應該充分加熱。購買供品時要參考4原則為了中元普渡,各家廠商都祭出優惠價格,購買大包裝的產品是許多民眾第一考量,食藥署建議,民眾購買及準備供品時,可參考以下4選購原則:1) 選購完整包裝食品/應確認其是否有完整標示,如內容物、食品添加物、製造廠商或國內負責廠商名稱及有效日期等。而購買散裝食品時,應注意避免挑選外觀過於鮮豔的食材,或聞起來有霉味、異味、香味過於濃郁者。2) 注意店家衛生狀況/是購買食物的第一考量。民眾購買時應特別留意店家的環境衛生情況。例如:工作檯面、機台、天花板及地面四周環境保持整潔,食材不應與地面接觸,店家冷藏庫或冷凍庫的溫度也是時才保鮮的重點之一,冷藏庫溫度應控制在7℃以下,而冷凍庫溫度則應維持在-18℃以下,才能有效達到冷藏、冷凍的目的。3) 維持包裝完整性/將供品放在室外祭拜時,容易孳生蒼蠅、蚊蟲等病媒及香灰的污染,需要適度保護以確保衛生。包裝食品應保持包裝的完整性,不要將線香直接插入包裝食品內,至於散裝或自行烹煮的供品,應注意盛裝容器的合適性,並且要以鍋蓋或保鮮膜覆蓋。4) 加熱後要達70℃/熟食供品於室溫下祭拜完後,應該要充分將食物復熱至中心溫度達70℃以上後再食用;如果沒有要立即食用的供品,應依食物的特性保存在冰箱或陰暗處,並儘快食用完畢。仔細挑選、留意衛生、看清產品標示市售的普渡食品種類繁多,消費者可仔細看、認真聞,適時留意店家的衛生環境,看清楚產品外包裝標示。另外也要注意,採買前最好規劃採購清單,避免受優惠活動誘惑購買太多造成浪費。

天熱病從口入 防腸胃炎上身這樣做

天熱病從口入 防腸胃炎上身這樣做#氣溫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許多民眾不耐高溫炎熱,食慾不振就吃涼麵、涼丸或刨冰消暑,前日無預警大規模跳電,到院就診的腸胃炎患者增加,原來是突然跳電造成冰箱食物變質,導致腸胃炎就診人次增加。近日有姊弟分食涼麵導致上吐下瀉,也有民眾在路邊攤享用晚餐與冷飲結果腹部絞痛狂跑廁所,導致虛脫掛急診的案例也不少。高溫環境食物容易壞 小孩、長者要當心南投醫院感染科及兒科主任廖嘉宏醫師表示,高溫環境下食物保存不易,若民眾吃下遭病毒或細菌污染的食物,易出現腹部絞痛、腹瀉、嘔吐症狀,若是小孩或年長者的症狀恐更嚴重,可能併發脫水、電解質失衡。廖嘉宏主任表示如果民眾有症狀需就醫診治,病毒性或毒素引發腸胃炎在治療上多以支持性療法為主,注意水分的補充,症狀大多在幾天內可獲得緩解。洪弘昌院長也強調應從自身衛生習慣和避免生食等習慣做起,才能有效防範腸胃炎。飯前便後、調理食物都應徹底洗手蔡玉思營養師表示,購買涼麵後應立即使用,或者將其冷藏保存在低溫環境下,才不會誤食不潔的食物而引發腸胃炎等問題。蔡玉思營養師表示,高溫潮濕的環境適合各種微生物生長,為防範不潔食物引起腸胃炎發生,日常飲食要留意食物須煮熟,食物要存放冰箱保鮮避免滋生細菌,且飯前便後、調理或接觸食物前後都應使用徹底洗手。

3招防幼童熱傷害 快拿筆記下來!

3招防幼童熱傷害 快拿筆記下來!#氣溫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颱風過境後,外頭氣溫常會飆破35℃,一走出戶外就像大悶鍋,而悶熱的天氣也常使汽車車廂溫度快速攀升,幼童體溫調節能力較差,曾有過孩童沒有被發現而在娃娃車中被活活熱死的案例,因為國民健康署提醒有幼童的家長提高警覺,開車臨停片刻獨留幼童於後座,一旦疏忽忘記後座幼童沒下車而獨留幼童於車內。預防幼童乘車熱傷害 保幼3招記得別臨停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提醒家長臨停或停車時,為避免沒有發現孩童而導致獨留兒童在車內,國建署提供保幼3招,避免幼童熱傷害:「下車看後座、鑰匙保管好、留意幼童行程」:1) 下車看後座/養成每次下車後開啟後車門,再次檢視後座確認未將幼童遺忘於車內。2) 鑰匙保管好/當車子停妥後,養成隨時上鎖的習慣,將鑰匙放至幼童無法取得之處,並教育幼童不可在車內玩耍、躲貓貓。3) 留意幼童行程/若您的小孩乘娃娃車未按時間到達幼兒園或保姆家時,請教師或保姆電話通知您。出現中風體溫升高、皮膚乾熱、心跳加速快就醫國民健康署提醒,當發現自己或家人身體疑似出現熱傷害徵兆時,如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嚴重者會出現無法流汗、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甚至出現神智混亂、抽筋、昏迷等症狀時,請務必迅速離開高溫的環境、設法降低體溫(如鬆脫衣物、用水擦拭身體或搧風等)、提供加少許鹽的冷開水或稀釋的電解質飲料,並以最快的速度就醫,才不致造成無法挽回的傷害。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