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花眼

補充葉黃素一樣視茫茫?中醫師教你如何保養眼睛!

補充葉黃素一樣視茫茫?中醫師教你如何保養眼睛!#老花眼

(採訪撰文/Megan Chen) (專業諮詢/育揚中醫院長楊玉台醫師) (圖片來源/優活健康網、宇生生物科技) 你的眼睛是不是也開始茫茫茫?事實上,藍光在生活中無所不在,因此,在保健意識爆炸的現在,很多人會開始攝取葉黃素、胡蘿蔔素、魚油等來保健眼睛;但中醫師提醒,民眾往往只補充葉黃素而忽略身體是一個整體,必須透過經絡、五臟六腑等的調整,多管齊下才行。從中醫漢方的角度調理,需從眼睛自我修復開始做起。 藍光造成乾眼、近視、青光眼、疲勞等問題 楊玉台醫師說明,近幾年在診間,經常可見民眾因為眼睛過度使用,而造成疲勞、視力變差,甚至模糊的問題提早出現!究其因都是3C產品的「藍光」所造成。 為什麼藍光會對眼睛造成傷害?楊玉台醫師解釋,光線可分為可見光與不可見光,紅橙黃綠藍靛紫光屬於可見光,而紫外線、紅外線則是肉眼看不見的不可見光,其中,藍光是可見光中最靠近紫外光波、能量最強的;也正因為亮度最強,若眼睛長時間處於藍光的環境下,眼睛需要用力聚焦難以放鬆,久而久之,乾眼症、老花眼、青光眼、白內障、近視眼、黃斑部病變等眼睛慢性病便一一找上門。 古今環境大不同!葉黃素仍無法完全改善藍光對眼睛的傷害? 楊玉台醫師補充,葉黃素之所以能夠達到保護眼睛的功效,原因在於它是組成視網膜和黃斑部的重要物質,能夠吸收進入的有害藍光,進而減少黃斑部病變及視網膜的傷害。 「然而,過去因為沒有這麼強的藍光處在生活中,加上日出而做、日落而息,充足的休息時間讓眼睛得以自我修復;但是古今環境已經不同,在3C沉癮的現在,光是補充葉黃素來保健眼睛,其實是遠遠不足。」楊玉台醫師語重心長地說。同時分享,自己的診間就遇過不少民眾,勤奮地補充魚油、葉黃素等各類保健品,但眼睛問題還是越來越嚴重。 中醫師:幫助身體自我修復才是保養眼睛之道! 「想要眼睛健康,除了降低使用3C產品的次數外,最重要的就是要幫助眼睛自我修復的能力。」楊玉台醫師解釋,身體本來就有自我修復的能力,但絕大多數人在用眼一天後,隔天繼續過度使用,這就好比橡皮筋一直被扯得很緊,當然會彈性疲乏,身體也是一樣的道理。中醫原理講求陰陽平衡,指的就是凡事都走中庸、達到平衡,才能達到身體自我修復的能力。 事實上,中醫所談的經絡、臟腑也是一種陰陽調和的概念。而楊玉台醫師表示,肝膽經走晚上11點到3點,這個時段跟身體自我修復有很大的關係;所以,生理時鐘的平衡很重要,想要眼睛健康,這個時間一定要就寢,假使真的沒有辦法提早睡覺,至少一星期內要有一天提早上床。 楊玉台醫師解釋:「在中醫的理論裡,跟眼睛有關的兩個臟腑為肝臟與腎臟,腎臟屬水、肝臟在五行屬木、開竅於目,就像植物受光照的影響一樣,透過「滋水涵木」的方法來強化眼睛的修復能力;再依據經絡臟腑的升降出入以達到協同作用,調理經絡整體的平衡,讓眼睛和各臟腑經絡間的生理時鐘週期,達到協調同步的效果,使12經絡的連結協調作用充分滋養灌溉受強光損傷的眼睛,得到充分修養。」 他更強調,中醫不是像西醫「哪裡有病治哪邊」的局部症狀的治療模式,中醫講求的是一個整體的概念,只要五臟六腑、經絡氣血都處於平衡的狀態下,身體的病痛自然就會消失。這就回到了為什麼有些民眾吃了大把葉黃素後,眼睛還是不舒服的問題。 所謂中醫不傳之祕在於劑量,整體的比例搭配牽涉到升降出入去邪扶正的方向和效果,唯有最佳比例,才可讓身體常保安康。不過,楊玉台醫師提醒民眾,中藥材的用量只要差一點,發揮的效果就會差很多,不建議民眾自行抓藥,仍需依循專業搭配,才不會引起額外的問題產生。 針對現代人過度用眼而感到痠軟不適的狀況,楊醫師也分享兩種護眼運動,只要每日早晚5分鐘,簡單幾個步驟就可以有效舒緩眼睛!現在就來開始護眼運動的簡易步驟教學。 撇步一、眼睛自我修復DIY! 1)    單眼閉上,眼球順時針往上、右上、右、右下、下、左下、左、左上、上等8個方向轉一圈,每次停留3~5秒,要有拉扯的感覺,再換逆時針方向轉。 2)    順時針方向快速轉眼珠,約轉5到10圈後換逆時針方向,同樣轉5至10圈即可。 3)    眼球動作做完後脖子後方會有痠痛的感覺,此時,將兩手手心搓熱30秒~1分鐘,熱敷頸椎痠痠的點助其血液循環,再輕輕揉開,眼睛就會感到比較放鬆及明亮。 撇步二、護眼九式   源自中醫穴位智慧所延伸的護眼九式,照顧眼睛隨時都可以! 1)    第一式/按摩眼睛內側的睛明穴。 2)    第二式/眉頭上方的攢竹穴。 3)    第三式/眉毛中間的魚腰穴。 4)    第四式/眉尾處的絲竹空穴。 5)    第五式/眼睛外側為瞳子髎。 6)    第六式/按摩眼睛下方、中間的四白穴。 7)    第七式/搓揉眼尾外面的太陽穴。 8)    第八式/按摩耳垂中央的視眼點。 9)    第九式/眼睛外側的承泣穴,多按兩下眼睛輕鬆。

看不清、隱形眼鏡戴就掉? 7項檢視老花眼

看不清、隱形眼鏡戴就掉? 7項檢視老花眼#老花眼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致筠/採訪報導)隱形眼鏡不只求外觀好看,也是不少人工作的需求,然而長期配戴隱形眼鏡的人,常到了40 歲左右,就會明顯感覺隱形眼鏡戴不上去、每眨幾眼便掉落,以及眼睛乾澀、疲勞痠痛等不適;此時便會使用人工淚液來補水,卻越點越乾、使眼睛更不舒服。常戴隱形眼鏡  減少內皮細胞提早衰老對此,眼科醫師林丕容表示,除了隨年紀增長,眼部組織漸漸老化,內分泌改變導致淚腺分泌不足,出現眼睛充血、發紅、異物感及乾澀外;長期配戴隱形眼鏡,隔絕角膜與空氣接觸取得氧氣,導致角膜缺氧、內皮細胞減少而提早衰老,都是造成眼睛缺氧冒出血管,看上去就像布滿血絲、隱形眼鏡戴不上去的原因。而許多配戴隱形眼鏡的人,約在40歲左右,便會出現隱形眼鏡戴不久、看不久、乾澀、不舒服的狀況;林丕容醫師說,這是因為內分泌變化導致,雖然老花眼是自然生理老化現象,但老花眼度數若超過100度仍未矯正,則會讓老花度數加劇,影響生活品質、社交活動及工作效率。不自覺皺眉、找不到眼鏡 老花眼自我檢視此外,根據眼科診所調查發現,老花眼帶來的前3項生活困擾,分別為看不清手機、多付眼鏡替換造成麻煩及常常找不到眼鏡等。因此,林醫師提出7種老花眼自我檢視,若狀況達3 項以上,很可能有老花眼,建議盡快諮詢專業眼科醫師:1)實際年齡超過40歲。2)近距離閱讀,需拿遠才看得清楚。3)下意識皺眉閱讀,眼睛易酸澀、頭暈不舒服。4)眼睛在遠近交替時,需要幾秒鐘才能看清楚目標物。5)燈光較暗場所(如餐廳),無法看清菜單、難以閱讀認字。6)手機字幕或按鍵,需拿遠一點才看得清楚。7)以前可以戴眼鏡近用電腦,現在會想摘下眼鏡。

保養眼睛5招 防老花提早上門

保養眼睛5招 防老花提早上門#老花眼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科技進步,愈來愈多仰賴3C產品的螢幕族,已提早成為未老先衰的眼疾一族,眼科門診,青壯年族群激增,許多人還沒髮蒼蒼,就先視茫茫!因為青壯年族群的視力,與生活習慣息息相關。基隆市衛生局指出,高度依賴3C產品,不但深受藍光刺激,若長時間近距離用眼、待在冷氣房、配戴隱形眼鏡。都是加速眼睛病變的始因。主要是長時間聚焦在螢幕上,眼球睫狀肌持續強力收縮,造成彈性疲乏,弱化眼睛的調節能力。若要善待靈魂之窗,因此基隆市衛生局提供以下5個保養之道:1)眼睛按摩/休息時眼睛輕閉,並輕按眼周穴道、適度放鬆,但不可按壓到眼球。2)溫敷眼睛/眼睛休息時,可將掌心搓熱,將手掌拱起覆蓋在眼睛上數分鐘,或是平時用溫熱水、茶水的蒸氣,靠近眼周溫敷,有助眼睛自然放鬆、增進血液循環。3)眼睛運動/閉眼休息時,作眼球順時針、逆時針轉動,搭配眨眼運動,並隨時補充水份。4)營養補充/葉黃素、花青素,與維生素A、E等,可多從深綠色蔬果中攝取。乾眼症患者,可補充魚油,其中多元不飽和脂肪酸omega3,可刺激淚腺中水層的分泌,減少眼睛表面發炎,維持淚液中油脂層的穩定性。5)減少用眼負擔/配戴適合自己度數、需求的眼鏡。長時間使用電腦者,可另外準備度數較低的眼鏡,減少眼睛負擔,也可考慮抗藍光眼鏡,以減少3C產品藍光的刺激。與3C保持距離基隆市中山區衛生所謝鈴琴主任提醒,眼睛是身體較早老化的器官,老花眼出現的平均年齡約40至45歲,若不想老花提早到來,就必須與電腦及手機保持良好的距離,才能使眼睛壽命長久。

6族群常見眼疾 延誤治療恐視力受損

6族群常見眼疾 延誤治療恐視力受損#老花眼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採訪報導)現今科技發達,接觸3C用品的機率變多,導致視力問題層出不窮,白內障、青光眼、老花、近視等眼疾求診的比例較5年前增加約20%,且年齡層有逐漸下探的趨勢,眼科林丕容醫師將指出各年齡層常見的眼睛問題,民眾可多加留意,一旦視力出現問題,應立即就醫,以免延誤治療時機。● 6歲以下兒童/斜視與弱視最常見,其中Ÿ斜視乃是中樞神經系統支配眼外肌肉不協調,或是先天性眼睛發育不全所致;弱視則可能是因先天性白內障、眼瞼下垂、屈光異常等問題所引起。醫師小提醒/Ÿ斜視建議在學齡前矯正,才能得到較好的視覺功能,可利用手術與視力訓練等方式加以調整;弱視治療則必須先確認成因,才能有效治療。建議一旦視力出現異常,要及時治療,以免造成無法彌補的視覺功能異常與弱視。● 6~9歲兒童/近視與假性近視最常見,其中父母都是高度近視者,孩子罹患的機率隨之而增;此外,Ÿ長時間、近距離用眼,如看電視、打電動及玩電腦等也會導致。醫師小提醒/避免長時間觀看電視、使用智慧型手機、電腦,若要使用建議距離眼睛60公分以上為宜,且每隔30~50分鐘、就要休息15分鐘,休息時可望遠凝視(6公尺以上),若沒有空間則閉目休息。● 9~18歲少年/近視、假性近視、散光與結膜炎,近視成因與上述同,至於散光則是因不當揉眼、在車上看書或姿勢不正確,如躺著看書或看電視所引起;結膜炎由濾過性病毒所引起,常會因接觸而傳染。醫師小提醒/散光預防方法和近視同;而結膜炎則是避免在公眾場所,與他人共用毛巾或浴巾,且勿用手直接搓眼睛,並養成勤洗手的好習慣,以免感染病毒。● 18~40歲/近視、遠視、散光、與隱形眼鏡症候群,如乾眼症、眼睛疲勞、角結膜炎等;遠視多為先天性的眼睛發育不全造成;隱形眼鏡症候群乃是因軟式隱形眼鏡久戴、清洗狀況不佳等因素,使角膜缺氧,導致眼睛乾澀、疲勞與角膜、結膜發炎等症狀。醫師小提醒/可使用框架眼鏡、軟硬式隱形眼鏡來調整近視、遠視、散光等屈光不正;至於隱眼症候群,則可選擇配戴一般框架眼鏡或選擇硬式隱形眼鏡代替,其透氧率較高、覆蓋面積較小,較不會出現乾澀等症狀,但缺點是需要較長的適應期。● 40~50歲/常見疾病為老花眼、青光眼等;老花眼是因水晶體隨年齡增長而失去彈性、調節功能減退所導致;慢性青光眼是喪失視野後逐漸形成,病患不易自覺,若沒有定期檢查、及早治療,嚴重可能導致失明;急性青光眼則因眼壓急速升高,導致眼晴異常疼痛引起。醫師小提醒/老花為自然老化現象,幾乎每個人都會發生,較難避免,只能後續治療維持良好視力;心血管疾病、高血脂及周邊血管收縮疾病、免疫功能失調、神經細胞營養失衡等患者,都是青光眼高危險群,平常需多留意。● 50歲以上/易發生白內障、黃斑部病變等疾病;水晶體因老化、紫外線傷害或其它因素變混濁甚至硬化,導致光線和影像無法傳送到視網膜上,造成視覺模糊,即罹患白內障;黃斑部是視網膜的視覺中樞,當年紀越大、久受光線傷害、或高度近視眼球退化,導致黃斑部病變,進而影響視力。醫師小提醒/3C產品使用時間不宜過長,因3C產品會發出高能量藍光,長期近距離照射,等同水晶體被照熟,導致許多人年紀輕輕,不到40歲就出現白內障症狀;戶外建議可配戴太陽眼鏡來預防紫外線與高能量藍光,避免眼睛傷害。黃斑部病變可能是近視加深、白內障、或其他眼疾所造成,建議60歲以上民眾,定期3~6個月至眼科檢查,以便及早發現、及時治療。

防老花提早上門 保養眼睛有5招

防老花提早上門 保養眼睛有5招#老花眼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科技進步,愈來愈多仰賴3C產品的螢幕族,已提早成為未老先衰的眼疾一族,眼科門診,青壯年族群激增,為什麼還沒髮蒼蒼,就先視茫茫?青壯年族群的視力,與生活習慣息息相關。高度依賴3C產品,不但深受藍光刺激,若長時間近距離用眼、待在冷氣房、配戴隱形眼鏡。都是加速眼睛病變的始因。主要是長時間聚焦在螢幕上,眼球睫狀肌持續強力收縮,造成彈性疲乏,弱化眼睛的調節能力。若要善待靈魂之窗,基隆市衛生局提供以下幾個保養之道:1)眼睛按摩/休息時眼睛輕閉,並輕按眼周穴道、適度放鬆,但不可按壓到眼球。2)溫敷眼睛/眼睛休息時,可將掌心搓熱,將手掌拱起覆蓋在眼睛上數分鐘,或是平時用溫熱水、茶水的蒸氣,靠近眼周溫敷,有助眼睛自然放鬆、增進血液循環。3)眼睛運動/閉眼休息時,作眼球順時針、逆時針轉動,搭配眨眼運動,並隨時補充水份。4)營養補充/葉黃素、花青素,與維生素A、E等,可多從深綠色蔬果中攝取。乾眼症患者,可補充魚油,其中多元不飽和脂肪酸omega3,可刺激淚腺中水層的分泌,減少眼睛表面發炎,維持淚液中油脂層的穩定性。5)減少用眼負擔/配戴適合自己度數、需求的眼鏡。長時間使用電腦者,可另外準備度數較低的眼鏡,減少眼睛負擔,也可考慮抗藍光眼鏡,以減少3C產品藍光的刺激。與3C產品保持良好的距離基隆市中山區衛生所謝鈴琴主任提醒,眼睛是身體較早老化的器官,老花眼出現的平均年齡約40至45歲,若不想老花提早到來,就必須與電腦及手機保持良好的距離,才能使眼睛壽命長久。 

樂閱讀/選購老花眼鏡的問題

樂閱讀/選購老花眼鏡的問題#老花眼

老了幾乎每個人都會老花眼,過去常見的雙焦點鏡片,鏡片分成兩層,上層看遠,下層看近,因為看近看遠只要一副,很方便,只是剛配戴時,須花點時間適應。近年來,眼鏡公司推出漸進多焦點鏡片,一支眼鏡就可以同時看遠、中、近,似乎更方便,也更美觀,但潛在的風險,便是增加老年人跌倒的機率。上層看遠下層看近的漸進多焦點鏡片,可以讓坐在椅子上看書報的老人,低頭看報,抬頭看遠,不用起身換眼鏡,這樣的功能設計非常聰明。但同樣一副眼鏡在下樓梯時就不聰明了。下樓梯,眼睛朝下看,大約是兩公尺的距離,多焦點鏡片把焦點訂在30公分左右,所以階梯在焦距之外看起來很模糊,如果再加上樓梯較陡或燈光昏暗,老人家就容易因為看不清楚而跌倒。眼睛要自我保養避免損傷,老年人每年至少一次的眼睛定期檢查是必要的,依照需求配戴適當的眼鏡,在燈光充足處閱讀,保持適當的閱讀姿勢與距離,都有助於維護視力,減緩退化。視力保護好,相對增加生活安全性。(本文作者/劉建良)(摘自/是老化還是疾病?/大塊文化出版)

日本新技術「角膜鑲嵌」 改善老花眼

日本新技術「角膜鑲嵌」 改善老花眼#老花眼

一般老花眼大約是40幾歲會開始發生的老化情形,根據美國知名醫療網站WebMD表示,目前已有一種角膜鑲崁新技術,不需戴老花眼鏡也可以改善老花眼。專家Minoru Tomita博士在美國眼科學會年會上表示,Kamra角膜鑲嵌術改善了約2,000名老花眼患者看近處的視力。Kamra角膜鑲嵌設計重點是改變看近處的視力而非看遠方的視力,角膜鑲崁是應用針孔效應的技術,阻斷外圍的射線,只讓聚焦光線到達視網膜而達成,將鑲崁物質放在瞳孔中央的角膜層,眼部的皮瓣會重新定位,此外鑲崁物的重量小於一粒鹽,所以眼睛幾乎感覺不到,且整個手術過程僅需要15~20分。Tomita博士表示,美國製造商希望明年獲得 FDA(食品藥物管理局)批准,目前角膜鑲崁術已在歐洲、亞洲和南美洲上市。此次研究對象包括40~60多位的近視、遠視患者,至今追蹤450人6個月的時間,發現40多歲者之中,在13~15行的視力表中,平均可以多讀4行字,50多歲者可以多讀5行字,60多歲者可以多讀7行字。南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眼科臨床教授James Salz醫師表示,基本上,這些人在手術前都只能讀報紙標題,但手術後,現在他們可以讀更多文字,且James Salz醫師表示,角膜鑲嵌手術相當安全,而且萬一植入後不喜歡,還可以取出,這是最令人驚艷的地方。這個鑲嵌物改變了焦距,讓患者可以閱讀近物但不會影響遠處視力,改善了生活上的視力需求,例如看菜單、看車上的導航等。在三個年齡組中,大約90%的人對於手術結果滿意或相當滿意,大約95%對於以減少對老花眼鏡的依賴,且各組的遠處視力都在1.0或更好;Tomita博士表示,這項技術最常見的副作用是乾眼,約10%病患會發生,不過是可以加以治療的;其他副作用包括眼球表面改變、眩光、光暈、夜間視力不佳等,而這些狀況預期會隨著時間漸漸減緩或消失。●鬥雞眼長大會好? 錯誤觀念恐延誤治療http://www.uho.com.tw/mouth.asp?aid=13169●勿輕忽內斜視、外斜視 恐致弱視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169●為靈魂之窗把關 從小做起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2321

導演魏德聖老花 眼睛無法適應視覺迅速移動

導演魏德聖老花 眼睛無法適應視覺迅速移動#老花眼

依據國外調查結果,平均一般人在40歲就開始老花,度數約從100度開始,且每年增加大約10度。現代人因為生活型態的改變,不論是電視、電腦等,都讓眼睛從看遠距離改到看近距離的機會提高,也讓靈魂之窗老化現象準時報到。老花不是疾病,只要在正確的年齡配戴適合的鏡片就能跳過老花適應的問題。其實,老花不是疾病,就像白頭髮及臉上的皺紋,是老化的自然過程,初期的症狀是近距離的工作無法持久、容易疲勞,焦距改變時無法立刻對焦、會有暫時性的模糊,昏暗處視力變差,尤其是閱讀較小的字體時,通常發生在40至50歲之間。當看書時要愈拿愈遠或是無法從事近距離的工作時,就代表眼球開始老化,遇到老花問題,建議尋找專業眼科醫師諮詢。導演魏德聖也深受老花所苦,他說自己現在40歲出頭,發現因為拍片上的需求,從看遠景、到中距離的monitor、到近距離手上的劇本,眼睛無法馬上適應視覺的迅速移動,才發現原來是老花了。眼睛若是步入老花,建議可用鏡片、隱形眼鏡、或雷射手術來解決,若是採用鏡片解決老花問題,目前有漸進鏡片、單光鏡片以及雙光鏡片可供選擇。如配戴漸進鏡片,越早配戴更能越早適應。但不管任何方式,平均3~5年必須更換一次,才能確保遠中近的視力都是清楚的。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