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科

醫訊/如何預防口腔癌

醫訊/如何預防口腔癌#牙科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WTO國際癌症研究總署(IARC)認定「嚼含菸草的檳榔」或「同時吸菸與檳榔」會致癌,如口腔、咽及食道罹癌。I.A.R.C.又據新有的研究,發表「檳榔子屬第一類致癌物」,所以無添加物的檳榔子也會致癌。有鑑於此,台大醫院健教中心將舉辦「檳榔與口腔癌」講座,邀請該台大醫院總院牙科部鄭世榮總醫師主講,他是台大臨床牙醫所博士、台大牙醫學院專任助理教授,並名列商周良醫推薦網。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以主辦單位最新公告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做確認,以免臨時更動或取消,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檳榔與口腔癌時間:101年1月11日(五)下午15:00~15:50地點:台大醫院總院兒醫大樓(台北中山南路8號,靠捷運台北車站M8出口或台大醫院站3號出口)B1講堂洽詢:02-2312 3456轉62114

兒童蛀牙率高 應養成牙科定期檢查

兒童蛀牙率高 應養成牙科定期檢查#牙科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根據調查,全國5~6歲兒童齲齒率達73.65%,而臺南市政府衛生局根據今年曾舉辦「健康101,寶寶一等一」兒童健康篩檢園遊會,參與口腔檢查的幼兒園學童中,發現罹患齲齒人數約佔80%,且約40%學童的齲齒顆數高達五顆以上,由此可見,如何將齲齒率降低,儼然已成為目前急需努力克服的目標。為了建立學童養成每年定期口腔檢查的習慣,台南市衛生局今年起,針對本市所有幼兒園學童發給口腔檢查表,希望能藉此降低孩童看牙醫的恐懼,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目的。且從預防的角度著手,藉由轄區衛生所護理人員進入校園,宣導口腔保健及如何正確刷牙的重要性。根據研究報告指出,使用氟化物可降低齲齒率發生,所以國民健康局針對國小學童已開始實施每星期一次含氟漱口水使用;針對五歲以下孩童健保也提供每半年塗氟一次的服務。「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曾表示,要知道一個國家健康水準,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了解該國是否關心該國的孩童健康。所以讓兒童有一個健康的開始是各國政府必須優先關心的施政重點。而牙齒健康也影響到孩童的健康,因此臺南市政府衛生局提醒家長,應定期帶孩子到牙科診所接受檢查,對於年紀較小孩子要再次檢查牙齒是否刷乾淨及定期帶孩子到牙科塗氟。

高市12歲以下身障童 享牙科補助

高市12歲以下身障童 享牙科補助#牙科

人人都希望有一口好牙,但特殊需求者(身心障礙者)常因生活無法自理、且家屬不易幫忙清潔牙齒,產生了口腔問題,而需接受牙科醫療服務。因此,凡經高雄市政府社會局核發身心障礙手冊之12歲以下兒童,已寄發101年度口腔保健護照,持此護照至高雄市120家合約牙科醫療院所看診,即可享有健保掛號費、健保部分負擔、口腔篩檢及塗氟、裂溝縫填補及不鏽鋼金屬牙冠共五項費用之補助。身心障礙兒童因智能、行為或肢體受到限制,其口腔保健及治療較一般兒童困難,故為了讓身心障礙兒童可以就近接受口腔醫療服務、接受到更完整的口腔醫療照護,以落實口腔保健及早期治療之目的,並期能減輕家長的照護負擔,本局特提供十二歲以下身心障礙兒童口腔保健護照,只要家長善加利用手冊,相信定可幫助小朋友提升整體口腔健康狀況。

3D牙齒定位治療咬合不正 「戽斗」少年恢復自信

3D牙齒定位治療咬合不正 「戽斗」少年恢復自信#牙科

目前3D電影當道,沒想到牙齒也可以用3D來重建,成大醫院斗六分院的牙科醫師張禎容發表臨床治療的成果,她提到一個病例,是一位17歲的王姓青春少年,因為前牙咬不到食物,而且講會有點「漏風」不清楚,常常被同學笑話,導致這位王姓少年長期自卑、沒有自信。但是透過3D模擬,排列出最好的齒列,最後讓這位王姓少年容貌外型及咀嚼功能都恢復正常。張禎容牙醫師表示,在台灣、日本與韓國等東方人,很容易出現「戽斗」的狀況,也就是第三型齒顎咬合不正,通常伴隨著顏面不對稱、下巴歪斜等症狀,也因為這樣可能會讓患者咀嚼食物的時候,會產生一些困擾。但是透過3D立體的電腦程式,可以計算出患者最佳的對稱效果、並且模擬術後的結果,最後會發現手術後的結果跟實際的誤差很小,而且可以大幅減少治療時程。張禎容牙醫師強調,雖然「戽斗」看起來並不是很嚴重的疾病,但是嚴重的咬合不正還是會影響食慾,發音不準等問題,甚至會影響心理層面,所以如果有相關的問題,還是需要就醫治療。最後張醫師也補充,這套技術由成大口腔醫學研究所和成大機械系共同研發、突破傳統2D平面分析的盲點,運用在外傷或口腔癌病患,已有10例成功經驗;而這套矯正療程要花10萬元,且健保不給付。小腹脂肪「挪移」豐胸 自體脂肪隆乳恐有爆漿風險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481&HN_Yr=0&HN_Mon=0鮮奶價漲營養慌 東方牛奶趁勢崛起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445&HN_Yr=0&HN_Mon=0皮膚出現紅色或藍色「蜘蛛網」 小心靜脈曲張!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466&HN_Yr=0&HN_Mon=0

揚威海外!榮總研究躍上國際 洗牙可以預防心臟病

揚威海外!榮總研究躍上國際 洗牙可以預防心臟病#牙科

當口腔衛生不好時,細菌、牙垢會沈積在牙縫間或牙齦與牙齒交界處,時間久了會變成難以處理的牙結石,這時候醫師通常會建議民眾,用洗牙方式來改善,不過前幾天台北榮總醫院提出一份研究報告,報告指出,定期到牙科接受專業洗牙,不僅達到清潔牙齒的功能,還能保護心臟,降低心臟病風險24%,中風機率也比從不洗牙的人減少13%,這份報告也得到許多國際媒體的報導。根據台北榮總相關研究人員指出,這份研究報告從2007年起針對逾十萬名沒有中風或心臟病發病史的成年人進行平均7年的追蹤分析,發現一年至少洗牙一次的人,降低心臟病和中風機率最為明顯,報告中指出,當刷牙刷不乾淨時,容易在牙齒上殘留髒汙,造成細菌滋生,導致牙齦疾病,然後細菌透過牙齦進入血管,造成血管壁發炎,因而引發心臟病或中風,這些細菌也會造成血液中的脂肪沉積,可能導致心臟問題的產生。根據台中榮民總醫院牙醫部衛教文章中指出,洗牙,就是把附在牙齒表面上的牙結石除去,牙結石容易造成細菌堆積,形成牙菌斑,而牙菌斑是造成牙周病的元兇,另外還會引起牙齦炎、牙周炎,所以「洗牙」是預防及治療牙周病的方法之一,不過可能有些民眾會擔心洗牙會不會破壞牙齒?衛教文章中表示,牙齒表面的琺瑯質,硬度是骨頭的3~4倍,一般器械在正確使用中,根本破壞不了,更不會破壞牙齒組織,一般來說建議民眾,半年至一年左右定期洗牙。心臟病與人工植牙http://www.uho.com.tw/mouth.asp?aid=4578不要輕忽牙周病 恐怕會引起其他疾病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098不當潔牙恐患牙周病 使用牙線、正確刷牙能保牙齒健康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568

中台灣首設立「特殊需求牙科醫療中心」

中台灣首設立「特殊需求牙科醫療中心」#牙科

衛生署近年來將特殊照護者之口腔健康列為重點,為了建立醫療服務網絡,特別於台灣北、中、南三區選定合格醫院並輔導設置「特殊需求者牙科醫療服務示範中心」,中部地區則選定中山醫學大學做為推廣首站。 中山醫學大學口腔醫學研究中心高嘉澤醫師表示,根據內政部2010年統計,我國身心障礙人口約107萬人,大台中地區則有11萬多人,其中以腦性麻痺、中度精神障礙及自閉症等特殊需求患者的口腔問題最容易被忽視,由於這些患者大都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或需要旁人協助口腔清潔,很容易造成牙結石、蛀牙及牙周病等問題,如果長期缺乏照護,會造成患者因營養失衡影響身體健康,嚴重者還會因細菌造成感染性疾病等,因此需要有更專業的醫療機構來幫助改善這群特殊需求患者的口腔健康。 台中市一名11歲楊姓女童的母親表示,女兒為唐氏症患者,其智能、肌肉張力及表達能力較差,楊媽媽無奈的說,她對於女兒的牙齒清潔相當重視,每天早晚都會幫她刷洗,但女兒還是出現蛀牙,原本想帶她到一般牙科看診,但因女兒曾在6年前住院開刀,對於醫院的味道會感到害怕而無法乖乖接受看牙。所幸在學校的安排下,接受中山醫院新成立的特殊需求者牙科門診治療,透過鎮靜麻醉才讓女兒乖乖接受治療,目前狀況已經改善很多。 中山牙科高嘉澤醫師強調,「特殊需求者牙科醫療服務示範中心」的成立除人才培訓外,將更積極建立特殊需求者之口腔醫療服務網絡,鼓勵特殊需求患者平常可先到一般牙科門診治療,如需進一步治療時,可將患者轉診至示範中心,一來可節省家屬們舟車勞頓的辛苦,二來更可落實特殊需求者醫療服務在地化的網絡,達成政府對弱勢族群之照顧。

笑到烙下巴?咬合不正易合併顳顎關節疼痛 LH矯正漸進式調整剷除禍根

笑到烙下巴?咬合不正易合併顳顎關節疼痛 LH矯正漸進式調整剷除禍根#牙科

你是否曾有過臉頰兩側疼痛、嘴巴張不開或是嘴巴張開時臉頰兩側的關節「喀喀」作響的經驗?如果有的話,小心得了「顳顎關節症候群」!牙科專科醫師蔡忠翰表示,顳顎關節不適其實是現代文明病之一,常發生在壓力過大、時常處於憂鬱焦慮情緒、有睡眠障礙或有夜間磨牙習慣的人身上,且往往伴隨咬合不正的禍源。蔡忠翰醫師強調,咬合不正引發的顳顎關節疼痛可利用人性化、疼痛感較低的LH矯正將齒列調整好,顳顎關節的問題才能治標又治本。蔡忠翰醫師表示,顳顎關節不適的臨床症狀包含了張口困難與疼痛、張口閉口有聲響、張口時偶有卡住感覺、咀嚼時有疼痛感等,另外顳顎關節的緊繃疼痛也可能進一步引發顏面肌肉、頸部肌肉僵硬,或肩膀、頭部及耳內疼痛。一般來說,有顳顎關節問題的病患在求診之前可先嘗試熱敷顳顎關節部位,藉由促進血液循環以降低肌肉酸痛,同時盡量保持輕鬆的心情,讓臉頰兩側的肌肉能夠處於放鬆的狀態,避免緊張的情緒導致肌肉不斷處於咬緊牙關的狀態而酸痛。蔡忠翰醫師臨床上觀察發現,病患可藉由生活習慣的調整如避免睡覺磨牙、長時間張口、咀嚼口香糖及吃過硬的食物來保護關節。而醫師則可以給予肌肉鬆弛劑和止痛藥來舒緩病患顳顎關節的疼痛,也可以藉由咬合調整將牙齒稍做適當修磨,讓肌肉不再有不當施力,亦能夠製做病患專屬咬合板保護關節,促使兩側原本緊張的肌肉慢慢放鬆。不過許多顳顎關節疼痛的患者都合併有程度不一的齒列咬合不正問題,若是源頭問題沒有解決,顳顎關節疼痛是無法單靠藥物、熱敷等方式獲得有效改善,因此建議應該尋求專業的齒列矯正牙科醫師進行專業治療,待齒列咬合回歸正常位置後,顳顎關節的問題才可釜底抽薪。另外蔡忠翰醫師也指出,許多顳顎關節患者以為矯正治療會使顳顎關節疼痛的症狀加劇,其實並不然。但矯正療程中因有外力拉扯本來就會有些酸軟疼痛,若再加上原本顳顎關節的不適,病患可能負擔過重,因此建議病患可選擇如LH這類較為人性化的矯正系統,避免頭套、骨釘、鋼線等痛苦指數較高的額外裝置,則可以將療程中的不適感降到最低,輕鬆改善咬合,達到最終解決顳顎關節疼痛的目標。

讓醫師告訴你 假牙的重要性

讓醫師告訴你 假牙的重要性#牙科

古訓有言:「細嚼慢嚥」,良好的咀嚼讓食塊變小亦不會造成胃部消化負擔,食物的營養也才能完整吸收,營養都吸收了身體問題自然就少。也可見牙齒咀嚼功能的重要。天主教聖功醫院賴珮翎醫師說:門診常遇到病人問我一句「醫生,一定要做假牙嗎?」「我現在吃東西也沒有不方便啊!應該可以不用做假牙吧!」;「才缺少一顆牙齒,不需要做假牙也可以吧?!」對病人而言,除了害怕接受牙科治療的恐懼之外,另外一個重要因素即為經濟考量。現今,全民健保並未將假牙治療納入保險給付,是為病人全額負擔,在景氣不好的年代,不啻為一項負擔。從醫師的角度又是怎麼看待這樣的一件事呢?賴珮翎醫師說:「那就得從不做假牙到底對病人有啥影響看起。」一般來說,一副完整的齒列包含有28顆牙齒;其中門齒切斷食物、犬齒為撕裂食物、臼齒們則是磨碎食物,三種牙齒各司其職;也就是說:「在咀嚼食物的過程中,各個牙齒缺一不可。」一但牙齒有缺失,咀嚼功能勢必下降。即使只有一顆缺牙,長遠來看也是有很大影響,這怎麼說呢?牙齒終其一生都是在生長,所以位置會有變化。賴珮翎醫師提到:帶過活動假牙的患者都知道每天早起時,剛配帶假牙的瞬間常會覺得變緊,需要一點時間適應。如果多天來未曾配戴甚至會發生活動假牙無法配戴的問題,原因就是牙齒改變啦。因此,即使是一顆缺牙,長期來說牙齒仍是有位移問題,甚至是牙齒全面性的位移;有時病人會抱怨說牙縫越來越大,原因即在此。另外一個衍生的問題是:當牙齒位移後,由於牙齒一般不會是平移運動,常是東倒西歪,所以咀嚼時會對牙齒產生不當方向施力,加速牙周破壞;而且因排列不當使清潔死角增加,進一步影響牙周健康。對於全口無牙的患者又會產生何種問題呢?賴珮翎醫師說:「由於進食食物消化的第一道關卡在口腔內,所以,食物若能經過牙齒充分咀嚼,讓唾液可以充分發揮作用,才能提高消化效率。」因此,良好的咀嚼讓食塊變小亦不會造成胃部消化負擔,食物的營養也才能被完整的吸收;營養都吸收了身體的問題自然就少。所以,賴珮翎醫師提醒民眾,除了口腔保健外一口完好牙齒也顯的重要,古人云:「細嚼慢嚥」其來有自,千萬不要忽視假牙的重要性喔!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