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勞

長期過勞 易加速老年退化!

長期過勞 易加速老年退化!#過勞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86歲的陳先生,右側膝蓋疼痛已經10多年,在他70歲左右被檢查出嚴重的退化性關節炎,但林先生擔心手術風險,一直不願接受手術治療,這些年因為膝蓋疼痛,時常跌倒甚至造成骨折,醫師建議陳先生接受人工關節置換手術,術後恢復良好。長期過勞導致膝關節或髖關節過度磨損安南醫院骨科醫師洪誌鴻指出,隨著醫療進步,身體越來越健康,平均壽命也逐年增加,洪誌鴻醫師說明,長期的過勞導致膝關節或髖關節過度磨損,到了老年容易因關節炎而舉步維艱,導致大部分的時間只能待在家裡,減少了外在的刺激,更容易加速老年的退化。可用口服藥 或接受關節玻尿酸注射治療洪誌鴻醫師表示,在初期治療方面,一般退化性關節炎在50~60歲便出現症狀,初期可以用口服藥止痛,或接受關節玻尿酸注射治療,但不論是止痛藥或玻尿酸都只能讓症狀減輕,無法增加膝關節的壽命年限。至於關節磨損,目前治療後期的退化性關節炎,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關節置換手術,目前的人工關節置換有多樣性的選項,針對部分關節磨損的病患可以執行部分人工關節置換,而對於廣泛性退化的病人則會使用全膝關節置換。早上開刀 下午便可離床洪誌鴻醫師強調,對於大多數部分膝關節置換或全膝關節置換的病人而言,微創手術的疼痛是可接受的,所以病患可於手術當天(例如早上開刀,下午便可離床)或隔天離床,使用助行器行走,醫師建議,病人術後使用2星期助行器,再評估何時脫離助行器獨立行走。

競爭心強烈 A型易過勞死

競爭心強烈 A型易過勞死#過勞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1960年代,美國學者佛德曼(Friedman)和羅斯曼(Rosenman)指出,心理上的過度壓力是導致冠狀動脈疾病(心臟麻痺)的原因,他們又進一步針對許多冠狀動脈疾病患者進行調查,結果發現,這些患者都具有特有的人格類型,即「A型行為類型(Type A Behavior Pattern)」,而研究確認,A型行為類型的人容易過勞死,此類型的人格特徵如下:•  精力充沛地活動/想完成工作的慾望持續不減,儘管體力已接近極限,也對疲勞感沒有自覺。•  對時間有迫切感/由於想在一定的時間內完成更多的工作,所以總覺得被工作進度追趕。•  競爭心強烈/不喜歡和別人一起工作。•  攻擊性強烈/很想要有效率地做好工作,極厭惡別人妨害或批評他的工作。壓力一旦積存 交感神經就會興奮為什麼壓力積存會造成過勞死呢?因為壓力一旦積存,交感神經就會興奮,交感神經是在遇到敵人、面臨「要戰還是要逃」的緊急關頭時活動的神經,交感神經興奮起來,血管就會收縮,腦內會釋出副腎上腺素,而副腎會釋出腎上腺素,腎上腺素和副腎上腺素對血小板起作用,會使血液凝固,而血液凝固則會造成血管破裂,若是在腦部,就會引起腦溢血,若是在心臟,就會心臟麻痺。心臟受到極度負荷 很容易不支倒地A型行為類型的人,雖然了解過勞的危險性,但因為對自己充滿信心,總以為那只會發生在別人身上,自己是絕不會因過勞而倒下的,若是營業員的話,就連大熱天,也持續到處拜訪客戶,因此,心臟受到極度負荷,很容易因心臟不支而倒下。設法解除壓力 提振精神A 型行為類型的人,甚至連帶在身上的藥也沒有按時服用,因此就走上死亡之路了,那麼,要如何防止壓力積存呢?首先,要將工作和生活區分出來,休假是很重要的,藉由休假,可以忘掉工作、紓解精神緊張,進而恢復精神。休假是解除壓力、產生新動力不可或缺的方法,休假時外出旅行,因為環境的改變,給大腦注入新的刺激,所以更有助於轉換情緒和提振精神,但願各位身心都能恢復正常,並快樂而高效率地工作,過著有意義的人生。(本文摘自/圖解免疫與自然治癒力/原水文化出版) 

超時工作=找死?過勞12徵兆快檢測

超時工作=找死?過勞12徵兆快檢測#過勞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工時長、沉重的壓力,都會對勞工朋友造成身與心的傷害。擔任聯結車駕駛的45歲王先生,有次在連續加班一週後,於運貨過程,突然感覺不適,將車暫停路邊,隨即昏倒在駕駛座上,被人發現送醫急救診斷是「急性心肌梗塞」。而經職業病防治中心介入調查後發現,王先生長期超時工作,造成身心過度負荷,就如同橡皮筋的彈力到達極限便會斷裂,是典型的職場「過勞」現象。長期高壓+超時工作 心血管疾病風險增一般所謂的過勞並非醫學名詞,在醫學上的正式名稱是「職業促發腦血管及心臟疾病」台北慈濟醫院職業醫學科賴育民主任說,歐盟相關研究推估,因為職業原因導致冠狀動脈心臟疾病的比例為5~10%;丹麥2003年研究推估,職業原因引發缺血性心臟疾病,在男性為17%,女性為22%。依據這些研究數據,大致可看出職場上的工作壓力與心血管疾病發生的關聯性。賴育民主任指出,人在壓力下,身體會分泌過多的腎上腺皮質類固醇荷爾蒙,加上交感神經的長期興奮,易產生高血壓及促發心血管疾病。建議勞工朋友們可自行從網路下載,自我檢視評斷,如果符合過勞的12項徵兆,應盡早找出造成過勞的原因加以改善:1)經常感到疲倦、健忘。2)突然覺得有衰老感。3)肩部和頸部僵直發麻。4)因為疲勞和苦悶失眠。5)為小事煩躁和生氣。6)經常頭痛和胸悶。7)高血壓、糖尿病病史,心電圖不正常。8)體重突然變化大。9)最近幾年運動也不流汗。10)自我感覺身體良好而不看病。11)人際關係突然變壞。12)最近常工作失誤或者發生不和。賴育民提醒勞工朋友,如果在工作上有任何身心上的不適,切勿輕忽,一定尋求醫師的協助;若真不幸在職場發生疑似因過勞而導致或加重的疾病,除了請各疾病的專科醫師診療外,可以到有職業醫學科的醫院,請求職業醫學專科醫師鑑定。

抗老也要靠肌肉?

抗老也要靠肌肉?#過勞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在談如何運動之前,我一定要讓讀者知道肌肉的重要性。一般人只知道肌肉發達的人,日常生活比較有力氣、不容易受傷,能做家事、搬重物、行走跑跳等。其實,肌肉在抗老化方面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為它有儲存血糖、調節血氧、提高新陳代謝率等作用。肌肉的抗老作用1)儲存血糖:肌肉在收縮時,會把血糖從血管帶進肌肉細胞內轉換成肝醣。這是什麼意思呢?簡單說,鍛鍊肌肉可以讓血糖比較穩定,而且肌肉內的肝醣可以提供源源不絕的能量,就會讓人比較有耐力、有體力、有衝勁。反之,肌肉萎縮、肥肉充斥的人,就顯得無精打采,稍微活動一下就氣喘吁吁。2)調節血氧:肌肉裡面含有肌原蛋白(myoglobin),平時可以儲存氧氣,當血中氧氣不足時,它會釋放氧氣到血液中,以免血氧不足,造成頭暈、眼花等症狀。由於肌肉可以儲存氧氣,收縮時不需要完全依賴血液中的氧氣。也就是說,肌肉愈多的人,含氧量就愈充足,全身的生化反應愈有效率,不但愈有體力,各大器官也愈健康。3)提高新陳代謝率:肌肉多的人新陳代謝較高,體溫高,比較不怕冷。反之,肥肉多看起來好像可以保暖,但事實上新陳代謝較低,體溫低,比較怕冷,也就容易生病。而且肌肉愈多,愈容易燃燒脂肪,愈不會有多餘的肥肉。所以想要減肥的人,一定要想辦法增加全身的肌肉量。對減肥者來說,最重要的運動絕對不是跑步,而是肌肉訓練。4)保護關節:若是肌肉無力,關節就容易扭傷或脫位,因此核心肌群、關節旁的小肌肉都必須強壯健康,才能避免關節扭傷或閃到腰。如果老人家的肌肉強壯,加上關節靈活,就不容易跌倒,也比較容易保持體能狀態。(本文摘自/做對3件事,年輕20歲/天下文化)

作息亂+常應酬 男過勞腦中風

作息亂+常應酬 男過勞腦中風#過勞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位56歲黃姓男子,因上班時數長,加上作息不固定,又需長期應酬,某天半夜起床如廁,突然半邊無力倒臥地上,經緊急送醫後診斷為腦中風。在病情穩定後,醫師建議黃先生進行中風後的復健,從一開始肢體不協調、生活無法自理、吞嚥困難等狀態,經由復健團隊之安排,個案在半年後可自行走路、生活也能自理。腦中風及早復健 降低再發機率!復健科楊喻婷醫師表示,近年來腦中風的好發族群趨於年輕化,因此如何讓年輕的中風患者能重返職場,且預防發生二次中風,是一重要課題。腦中風的後遺症包括有肢體運動及感覺障礙、語言及吞嚥障礙;腦中風後若肢體不活動,時間越久肌肉萎縮、關節僵硬等症狀就會出現,因此建議患者當病情穩定時,一定要盡早開始復健治療。一般來說,一個月內開始復健,患者恢復速度最快,若超過六個月以後恢復狀況就較差。把握3個黃金時間 恢復好壞關鍵然而他也說,中風復健可分為3階段:1)在生命徵象已穩定超過24小時後,就可以開始在床上做翻身及肢體關節運動,以防止關節僵硬及褥瘡的發生。2)病發後1星期,配合復健師之安排進行物理、職能及語言治療,幫助患者肢體行動、日常生活等功能。3)復健2~3個月之後,患者自理及走路功能應有良好的恢復,但如果此時停止復健的話,可能會退步,因此建議繼續做訓練,幫助身體保持在最佳狀態。腦中風復健需要長期的規劃,除了患者自身的努力,家屬和照顧者的支持與協助也是非常重要的,若能配合復健團隊積極治療,大多數患者皆能回復正常生活,甚至重返職場,減輕中風家庭造成之負擔。

她年末掃除太過勞 偏頭痛老毛病大發作

她年末掃除太過勞 偏頭痛老毛病大發作#過勞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春節將近,年底也是工作相當忙碌的時刻,一名30歲的王姓職業婦女平時要工作,近日也開始利用假日、下班時間進行歲末大掃除,結果過勞的下場,就是她發現頭痛的老毛病又發作了起來,就像心跳般的抽痛,怕光又怕吵,吃普拿疼也沒什麼效用,至神經內科求診,發現自己是惱人的偏頭痛發作。南投醫院神經內科蔡覺毅醫師表示,偏頭痛是常見的原發性頭痛,和遺傳、體質有很大的關聯性,台灣可能每約10位就有1位偏頭痛的病人,而女性更容易發病,雖然頭痛的機轉目前尚未完全研究清楚,但證據顯示可能跟腦部神經的興奮性與相應產生的血管變化有關。食物會引發   紅酒、乳酪也是禍首偏頭痛發作時,經常產生如心跳搏動樣的疼痛,除了以上提到的症狀,因不同類型,偏頭痛還可能有暈眩、噁心、先兆性閃光亮點等等症狀。有許多誘發因子都可能引起偏頭痛發作,如作息不正常、過勞、特殊食物如紅酒、乳酪、味精等,氣候變化也可能影響。蔡覺毅醫師也說,治療的部分主要分為兩類,急性頭痛發作可以使用如普拿疼、非類固醇抗炎藥物等藥物;而在預防發作,則可使用乙型阻斷劑、鈣離子阻抗劑、抗癲癇藥物、抗憂鬱劑等。至於使用的劑量和方法應該和醫師來進行討論。除了藥物之外,生活方式避免誘發頭痛的因子也很重要,比如作息正常、避免誘發的食物,注意頭部保暖,另外有氧運動也可改變體質預防頭痛。

一躺下就睡著好健康?小心身體已過勞

一躺下就睡著好健康?小心身體已過勞#過勞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有許多人「一上床馬上睡死」、「才剛躺平就立刻打呼」……大家都認為這樣的狀態代表了健康。相反地,「就算躺在床上卻怎麼也無法入睡」、「明明想睡,腦筋卻變得異常清醒」的人,就會擔心自己是不是有睡眠障礙而感到不安。但是,事實真是如此嗎?不過,上床後直到進入深層睡眠為止,會先經過短暫的似睡非睡狀態─輕度睡眠,實驗證明這完全是正常狀態。調查中,人待在昏暗的室內,需經過幾分鐘才會進入睡眠狀態。而且研究結果發現:健康的人需要15至20分鐘才會進入睡眠。馬上睡著?小心!隱性睡眠不足正確來說,一上床馬上睡著表示你正處於睡眠不足,根本稱不上是健康狀態。睡眠不足會引發疾病,但其實若要說:睡眠不足等於疾病,一點也不誇張。一躺下不到八分鐘就睡著的人,有可能是身體不適或有某些隱性疾病,但是自己卻毫無所覺。晚上怎樣都睡不著的人,無須勉強自己一定要入睡。可以起身讓自己稍微放鬆一下,回想這一整天過得如何、或是思考隔天的活動計畫或是閱讀等。當然,什麼都不做光是發呆也可以,等有點睡意了再上床睡覺。(本文摘自/睡不著、睡不好,絕對有救!/商周出版)

眼睛過勞!男子才40歲老花提早報到

眼睛過勞!男子才40歲老花提早報到#過勞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張先生從小視力佳,裸視有1.0,一直以來他都以此為傲。但是過了40歲之後,他發現上班時用電腦或是看公文都愈來愈模糊,也更容易疲倦。眼科醫師告訴他這是老花眼的症狀,令他難以置信,畢竟年紀輕輕,老花眼怎麼就找上門!不是老人專利!40歲就要提防老花眼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眼科部謝昀翰醫師表示,老花是一種自然的老化現象,一般人在40歲開始都會面對,會感到難以聚焦閱讀太近的事物,要拿遠一點才可看清楚。隨著年齡增長,眼睛看近物的調節力便會逐漸下降。謝昀翰醫師指出,患者在光線較暗的環境下,問題會更明顯,因為光線不足下曈孔會擴大,因此讓景深變窄。另一個症狀是在把焦點大幅轉移時的瞬間,影像會暫時性變模糊,這是因為眼睛的變焦遲緩所導致;因此在閱讀時,光線一定要充足,以免眼睛過勞。高度近視+3C氾濫 白內障、視網膜病變比例增而老花眼的度數到60歲之後才會逐漸固定,最深約在300度左右。因此,40至60多歲的人,建議平均每2至4年驗光一次,以取得最適合的度數。老花眼可以透過凸透鏡製成的老花眼鏡矯正。輕微老花眼的人,如果閱讀時把書本拿遠一點就能看清楚,就不一定非要配鏡不可。但當度數加深,閱讀時感覺吃力,應配戴眼鏡輔助,以免讓眼睛過度疲勞,甚至會引至頭暈、想吐,和眼球脹痛。謝昀翰醫師也提醒,並不是40歲以上的視力模糊都是老花眼造成的,由於現代人高度近視的比例較高,3C產品的使用以及太陽光的曝曬增加,在臨床上遇到早發性白內障與視網膜病變的比例也增加許多,另外長期的乾眼症也可能影響視力品質。所以他建議,當視力持續的模糊時,還是要找眼科醫師做整體性的評估,以免錯過了早期發現治療的黃金時機。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