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

不要壓抑 情緒讓人生更美好

不要壓抑 情緒讓人生更美好#人生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有一次,我讓全班體驗,請他們當下那一分鐘不能想著「海綿寶寶」,結果大部分的人都做不到(做得到的人不一定是誠實的),尤其是我特別大聲地強調「海綿寶寶」時,後來,我又要他們一直想著「海綿寶寶」,不能被其他想法干擾,大部分的孩子也做不到,簡單的體驗結束後,班上展開了一番深入的討論。情緒自主 從變動回到不變「老師,那我們就這樣被情緒控制了嗎?」一個孩子問。「當然不是,我們還是有情緒自主權。」我說。他繼續發問:「那要怎樣去找到這個情緒自主權?」「從一直變動的情緒回到不變的本體。」我回答。「不懂!」孩子一臉疑惑。一直不變的就是本體於是,我給大家看了幾段「物換星移」的影片,問他們什麼東西在動,什麼東西不動。「星星在動,攝影師的位置不動。」有人回答。接著我播放海浪、雲朵、瀑布的影片,繼續問大家:「什麼會動?什麼不會動?」孩子們的反應很熱烈:「海浪會動,海岸不會動。」「海浪會動,觀浪的人不會動。」「雲會變,但天空沒變。」「水在動,人在橋上不動。」「對了!這世上有些東西一直在變,有些東西一直不變。如果情緒一直在變,那麼,一直不變的就是本體。」找回本心 可從情緒中抽離「怎麼回到本體呢?」孩子很好奇。「請問你怎麼會知道海浪在動?」我反問。「因為我看到了啊!」他回答。「對了,就是你站在原地清楚地看到了!所以,當你在看動態的水和雲時,就處在不動的本體,老師教的覺察,就是幫你們找回自己的本體,也有人說是本心、本來面目,一旦體會到了人有本體,就可以從情緒中抽離。」情緒不需要管理 只要接納一直不太贊同情緒「管理」,因為情緒不需要管理,也不需要處理,只要面對、覺察、接納就可以,當別人叫我們不要去想某件事時,我們反而更會想個不停,有時愈是努力要持續想著某一件事,卻愈不容易專注,情緒思維是不容易掌控的,不要希望去掌控它。情緒是變動的,也是人之所以產生變動的特質,有時很精采有趣,有時很可怕猙獰,但是讓它來讓它去,不要太放逸也不要太壓抑,那麼,情緒就是讓我們人生更美好的特質。(本文摘自/全班都零分:以自我覺察喚醒孩子的學習力/寶瓶文化)

找回人生快樂的自主權

找回人生快樂的自主權#人生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我心目中理想的夢想剛好和目標的特質相反:它不能量化(抽象的、利他的),它不可能真正完成(就像那顆摘不到的星星),而且沒有期程,必須耗盡一生來追求,直到我們告別人世之前都不可能完成,但是活著的每一天的每個時刻,都可以滿懷熱情地朝它前進,而且時時有所進展、有所收穫。這個意象或比喻,就是我們常說的,人生不是抵達某個特定目標、特定成就才不虛此行,不是的,人生不是非達成什麼不可,整個生命的過程就是追尋星星的過程,也就是人生的意義所在。名氣、金錢、美貌……我們嚮往的事物都無法保證擁有幸福或美滿的人生,我覺得最快樂、最能激發熱情的,就是能夠確認天邊那顆值得我們追尋的、屬於自己的星星。但如何找到屬於自己的夢想?那顆值得一輩子追尋的星星?有個老師曾經用這個問題協助學生找到夢想:「假如你中了樂透超級大獎,有數十億元彩金,你會怎麼用?」學生的答案五花八門,但不出以下幾點,購買自己想要的東西、暢遊世界……老師說:「假如你已為自己及家人、朋友、關心的人買齊一切想要的東西,世界美景奇觀都看遍了,結果還剩下誇張多的錢時,你會做什麼填滿你的生活?」通常接下來是一片沉默。老師接著引導:「假如你喜歡照相,想不想去從事攝影工作?」「你不缺錢,既然願意免費做拍照這件事,讓別人付你錢,不是更爽嗎?」這個老師透過繞圈子的提問,其實想提醒學生,錢固然重要,但我們不必為了賺錢而放棄夢想,也要有信心能夠找到一份既能賺錢又能滋養靈魂的工作。類似的提問也可以直接詢問:「假如你可以完全不在乎賺不賺錢,不必管對家人、對一切人的責任或看法,你會做什麼事?」心理學家阿德勒(Alfred Adler)曾提醒我們:「假如你不為自己而活,誰要為你的人生而活?」若老是想尋求別人的認同,時時在意別人的評價,你就是在過別人的人生。我們不該為了別人而活,而別人也不是為了滿足我們的期待而活,一方面不必擔負起屬於別人的人生,一方面也不必為了別人的反應而煩心。我們是活在社群中,所以阿德勒很清楚明白地說:「人類的煩惱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他主張人生的課題只能自己解決,因為只有自己可以改變自己,一個人不可能瞭解另一個人,更不可能改變另一個人。我同意阿德勒的論點,也相信只要盡力做自己能做的事,事情就會在該改變的時候發生改變。不必強求,也不必遺憾。(本文摘自/活得興高采烈/時報出版)

找回人生快樂的自主權

找回人生快樂的自主權#人生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我心目中理想的夢想剛好和目標的特質相反:它不能量化(抽象的、利他的),它不可能真正完成(就像那顆摘不到的星星),而且沒有期程,必須耗盡一生來追求,直到我們告別人世之前都不可能完成,但是活著的每一天的每個時刻,都可以滿懷熱情地朝它前進,而且時時有所進展、有所收穫。這個意象或比喻,就是我們常說的,人生不是抵達某個特定目標、特定成就才不虛此行,不是的,人生不是非達成什麼不可,整個生命的過程就是追尋星星的過程,也就是人生的意義所在。名氣、金錢、美貌……我們嚮往的事物都無法保證擁有幸福或美滿的人生,我覺得最快樂、最能激發熱情的,就是能夠確認天邊那顆值得我們追尋的、屬於自己的星星。但如何找到屬於自己的夢想?那顆值得一輩子追尋的星星?有個老師曾經用這個問題協助學生找到夢想:「假如你中了樂透超級大獎,有數十億元彩金,你會怎麼用?」學生的答案五花八門,但不出以下幾點,購買自己想要的東西、暢遊世界……老師說:「假如你已為自己及家人、朋友、關心的人買齊一切想要的東西,世界美景奇觀都看遍了,結果還剩下誇張多的錢時,你會做什麼填滿你的生活?」通常接下來是一片沉默。老師接著引導:「假如你喜歡照相,想不想去從事攝影工作?」「你不缺錢,既然願意免費做拍照這件事,讓別人付你錢,不是更爽嗎?」這個老師透過繞圈子的提問,其實想提醒學生,錢固然重要,但我們不必為了賺錢而放棄夢想,也要有信心能夠找到一份既能賺錢又能滋養靈魂的工作。類似的提問也可以直接詢問:「假如你可以完全不在乎賺不賺錢,不必管對家人、對一切人的責任或看法,你會做什麼事?」心理學家阿德勒(Alfred Adler)曾提醒我們:「假如你不為自己而活,誰要為你的人生而活?」若老是想尋求別人的認同,時時在意別人的評價,你就是在過別人的人生。我們不該為了別人而活,而別人也不是為了滿足我們的期待而活,一方面不必擔負起屬於別人的人生,一方面也不必為了別人的反應而煩心。我們是活在社群中,所以阿德勒很清楚明白地說:「人類的煩惱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他主張人生的課題只能自己解決,因為只有自己可以改變自己,一個人不可能瞭解另一個人,更不可能改變另一個人。我同意阿德勒的論點,也相信只要盡力做自己能做的事,事情就會在該改變的時候發生改變。不必強求,也不必遺憾。(本文摘自/活得興高采烈/時報出版)

養成肌肉力 打造無齡人生

養成肌肉力 打造無齡人生#人生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相信讀者已經明白肌肉對健康與抗老非常重要,不過我要先公布一個關於肌肉的壞消息:人體肌肉在30歲以後,以每年1%的速度流失,到了50歲以後,流失的速度加快,嚴重者可高達3%!有些人到了70歲,肌肉只剩下年輕時的一半,也難怪年紀大的人體力衰退、活動力變差、平衡協調也不好,因為肌肉萎縮了,沒力氣了。這真是大家不想面對的事實。別沮喪,讓我接著告訴你一個好消息:不論年紀大小,任何人都可以經由鍛鍊肌肉,讓肌肉量增加、肌力增強。也就是說,只要方法正確,任何年紀的人都能長出肌肉,變成健美先生或健美小姐。長肌肉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身體最需要蛋白質的時候,補充蛋白質。肌肉激烈收縮、拉扯之後需要修補,這時補充高蛋白質食物,肌肉就會長大。反之,長肥肉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身體最不需要熱量的時候,補充精製澱粉或糖分。如睡前吃飯、吃麵、吃麵包、吃餅乾、吃冰淇淋、喝含糖飲料,最容易發胖,而且是腰腹肥胖。一樣是吃東西,吃一樣的卡路里,只要吃不同食物比例、在不同時機吃,效果完全不同。一個可以塑身、強身,一個愈吃愈肥、愈吃愈沒力。(本文摘自/做對3件事,年輕20歲/天下文化)

是不是人生勝利組你如何定義?

是不是人生勝利組你如何定義?#人生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勝利組與失敗組這種說法,這幾年挺紅的,但真是這樣嗎?這邊所謂的勝利組,並不是說他能夠一路贏到最後。就算今天被人指著鼻子說:「你是失敗組!」誰知道你會不會哪天突然鹹魚翻身,成為勝利組?就算被人罵說是輸家,只要想自己只是輸在當下,自嘲一下就讓它過去了,毋需在意。會這樣說,是因為我在賭場打滾了好一段時間的緣故吧。看那些鴻運當頭、大贏特贏的人們,在一夕之間失去所有輸個精光,已是家常便飯。同樣的,就算是輸到剩下一條內褲,只要幸運女神願意對你露出微笑,還是能夠扭轉乾坤、挽回頹勢。所謂輸贏,其實也就只是當下的一瞬間而已。今天你走運了,不保證明天也能如此。贏就是輸,輸就是贏,這可是賭場上千古不變的真理。就像我現在工作順利,不過好運能持續多久,誰也無法保證。畢竟演藝圈原本就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世界,明天會發生什麼事,沒有人會知道。所以不需要拘泥於輸贏這兩個字,只是徒增煩惱。在我看來收入多少根本不重要,只要賺的錢夠讓自己過的無拘無束,就可被稱為是勝利組了。畢竟人人都有追求自由的權利,再者,每個人對好生活的定義不同,就算賺的少,只要日子過得去,旁人就不該插嘴評論成敗。說穿了,所有問題其實都取決於自己的一念之間。所以,當初電視台高薪僱用我美術社好友的時候,雖然我覺得自己輸慘了,但說不定對方根本不覺得我有輸,也不覺得自己是贏家吧?畢竟,這些輸家、贏家全都是我自己亂想。以人的一生來看,也很難斷言當初到底誰贏誰輸。也就是說,輸贏,打從一開始就不存在。對我來說,工作賺取的財富只要能讓自己免於挨餓受凍,還有餘裕能夠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就已經是人生無上的自由了。(本文摘自/離群的勇氣/大是文化)

滑手機是虛度人生的最好方式

滑手機是虛度人生的最好方式#人生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使用LINE、電子郵件、臉書、推特、上網、看漫畫、玩遊戲、睡覺……多數人的通勤時間,都在這些雜事中度過。如果你此時正在通勤,請稍微抬起頭,看看坐在你前方的人。有多少個人正在滑手機?「滑、滑、滑、滑、滑、睡、睡」幾乎一半以上的人都在滑手機。另外,應該還有幾個人正在睡覺。難得有座位可以坐,卻把時間浪費在這些事上面,真是太糟蹋了。可能朋友傳 LINE 問候「早安」,你也順勢回答「早安」。收到「再見」的訊息,又跟著回覆「再見」。對方傳貼圖,自己就用貼圖回覆。時間就在這麼一來一往之間流逝。通勤感到厭煩時,往往會不自覺的拿出手機,看一下 LINE 或是上網瀏覽,這是因為手機呈現開機狀態,你就會下意識的做出這一連串動作。而你只要事先關機,就可以在上車後準備開機的那幾秒鐘,讓自己冷靜判斷:是否真的有看 LINE 或上網的必要?說到手機關機,或許你會持反對意見:「萬一有緊急電話該怎麼辦?」但是基本上,打來的電話多半沒有足以令你大喊:「情況緊急,快幫我按緊急停車鈕!」不妨把通勤想像成考試時間,沒有人的手機會在這時候開機,因為一旦開機,就會立刻被請出場外。別人滑手機的同時,你可以趁機在進修之路往前邁進一百步,不如保持那份上進心,善用通勤的時間。(本文摘自/拆解你的每一天/大是文化)

歸零的生存之道

歸零的生存之道#人生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終於到了無法在自己家裡照顧、婆婆要住院的那天,車子在外面候著,婆婆小聲地說:「我想喝水。」我馬上倒水給她喝,於是婆婆微微一笑地說:「原來水是這麼好喝的東西啊!」這句話成了婆婆最後一句話。再去看她的時候,她的樣子已經變得很奇怪,然後就這麼過世了。那一刻我不禁有些感觸,原來只消一眨眼,就能飛越生與死的界線。婆婆當時已是九十六歲高齡,親人朋友幾乎都已不在人世。關於婆婆的後事,經過丈夫和其兄弟姊妹商量之後的結果,決定不發喪,只由兒子和孫子們靜靜地送她最後一程。大家圍繞在放入了婆婆愛吃的起司蛋糕和紅茶、裝飾著滿滿她喜歡的花的棺木前,一邊聊著婆婆的種種,度過一個令人永生難忘的夜晚。埋進墳墓的時候也沒有採取任何特殊的手續。不僅如此,就連最後的收尾,也只是把婆婆一些還能用的東西分送給我那幾個平常和婆婆有交情的朋友們,亦即所謂的「分配遺物」。由於丈夫的兄弟姊妹和那些朋友們都說:「全部交給妳處理。」因此我只留下相簿,把和服和可以用的東西全都捐給朋友在教插花的老人院。當時我有一個想法,那就是在結束漫長的一生時,能像這樣讓一切盡歸於零是件多麼乾脆、多麼美好的事啊!我們夫妻還討論過「希望我活到奶奶這個歲數的時候,不會留下讓人不知道該怎麼處理的東西,也不會讓人為了離別悲傷哭泣,只希望大家都能靜靜地、真心誠意地送我最後一程就好了」、「奶奶真是個幸福的人,這輩子幾乎都按照她想要的方式度過了」。在送走丈夫的時候,我也沒有又哭又叫的。我們沒有小孩,所以都要靠自己和葬儀社的人討論,向前來弔唁的人致意,根本沒有餘力趴在棺木上痛哭,也沒有時間沉溺在悲傷裡。彷彿是在一股特殊的緊張感支撐下,拚命地走完預定的流程。丈夫比我大了十歲,一般看來的確是年紀比較大的他會先走一步,所以我也想像過這一天的到來。更何況,人一旦結婚,就有可能以離婚的形式分開。所以從結婚的時候開始,為了不管以何種方式分離都不會感到後悔,我每天都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在過日子。倘若不曾在婆婆和丈夫身邊見證他們的死亡,對我而言,死亡恐怕會是一件很可怕的事吧!人類之所以死亡,或許就是為了要向留下來的人表達「死亡就是這麼回事」。為了做好迎接死亡的心理準備,也為了減輕對死亡的恐懼,或許必須先送過別人最後一程才行。(本文摘自/人生,到最後都是一個人/三采文化出版)

盡情享受人生的下坡路

盡情享受人生的下坡路#人生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經常可以聽到「人生在世,比起上坡的時候,要怎麼規劃下坡的生活可來得困難多了」的說法。的確,即使是同一個人的人生,充滿可能性和夢想、光芒四射的時期和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對體力和經濟等各種條件妥協過日子的時期,可能完全不同。但我的想法是「正因為如此,才要盡情地享受人生不是嗎」?我是生於大正時代的舊人類,在女人還無法隨心所欲過日子的情況下度過了青春年華。在10幾歲、20幾歲青春正盛、芳華正茂的年紀,卻發生了戰爭。戰爭真的是一個悲劇,因為丈夫和兒子隨時都有可能被一張紅紙帶走。在那樣的情況下,除非必要,否則我不想把事情看得太嚴重,總是告訴自己:「與其去擔心明天的事,還不如盡全力享受今天」、「鬱鬱寡歡也無濟於事,活得開朗一點還比較聰明」、「只能靠自己保護自己」。我這輩子經歷過各式各樣的逆境,好比大型的天災及家庭環境的不順遂等等。只不過,對於像是天災或自己身處的家庭環境,這種單憑自己的力量無法改變的狀況,我也學會了不做無謂的掙扎,坦然接受現在就是這樣的時期,好好地撐過去。或許是與生俱來「最討厭扭扭捏捏、哭哭啼啼」的性格,讓我無論置身於什麼樣的狀況下,都能安然度過。如今,我身邊許多同年紀的人都很健康,看事情的角度也都比較從容、積極。而且因為彼此都有從日本最苦、最黑暗的時代熬過來的共同記憶,所以大家都有「再也不想經歷那種忍耐的時代了」的心情。從今以後,我也要和這些伙伴往前看、往陽光普照的方向前進,走在人生的「下坡路」上。(本文摘自/人生,到最後都是一個人/三采文化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