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

樂閱讀/想改變人生 先改變自己的心

樂閱讀/想改變人生 先改變自己的心#心靈

這個律儀要我們質疑自己習以為常的想法,質疑想當然爾的現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活在自己信以為真的現實裡。我們堅持:事情就是這樣,沒什麼好說的。但即使是人類共同認定的現實,不也是人的感知能力所投射出來的嗎?動物的感知力和我們不同,因此牠們感知到的是不同的現實,所以,什麼才是「真正」的現實?我們的?狗的?鳥的?蒼蠅的?答案是,沒有一個是「真正」的現實。現實是我們當下所體驗到的,它不是我們所想的那般可靠、那般不容置疑。一位登陸月球的太空人描述他從月球看地球的經驗。他說,地球看起來好小,只是懸在太空裡的球體之一,當想到我們如何武斷地將世界切割成我們狂熱認同的國家,劃分不惜宣戰以護衛的疆界,便感到悲傷。他發現,我們的作為毫無道理,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守護它的也只有一個民族,但我們的做法簡直匪夷所思。西雅圖酋長(編按:Chief Seattle,生於十八世紀末的北美印第安酋長,他以一篇聲明回應美國政府斥資十五萬美元欲買下現今華盛頓州內二百萬畝土地的行為,該聲明被公認為在環境保育議題上具重要地位)在一百多年前就有同樣的洞見:我們都是宇宙大靈的孩子,地球的子民。我們的星球岌岌可危,如果我們不能放下過去的仇恨,不能同心協力,我們都將滅亡。我們根據所看見的事物表相給它們貼標籤。我們稱一塊土地為中國、巴西或美國,它便成了實體,承載著強大的情感包袱。我們若稱一樣東西好,就會把它當成好的,若我們稱一樣東西不好,就會把它當成不好的。我們是如此執著於自己的好惡,執著於誰對誰錯,彷彿這些標籤是終極實相。但人們實際體驗到的卻是:沒有什麼是可以依恃的,沒有什麼是可以斷定的。現實永遠都在崩解,在這個瞬息萬變的處境中,我們唯一理當做的,就是守護彼此。當我們努力去超越自己僵固的想法、有限的自我感、是非觀以及深深信賴的標籤,將會看見更寬廣的空間,而我們習以為常的體驗生命的方式,就會逐漸裂解。那個時候,我們會開始領悟到,如果想要改變自己的人生,就必須改變自己的心。艾德.布朗(Ed Brown)這位禪廚,講了一個他早期追隨鈴木俊隆老師的故事。艾德是1960年代加州塔薩加拉禪山中心(Tassajara Zen Mounntain Center)的主廚,是出了名的脾氣火爆。有一次他氣沖沖地來到老師面前,抱怨廚房裡的狀況:有人清理得不徹底,有人話講個不停,有人心不在焉、漫不經心。每天狀況都很混亂。鈴木俊隆的回答很簡單:「艾德,如果你想要一個安定的廚房,就先安定自己的心。」如果你的心是寬廣、沒有罣礙的,你會覺得自己生活在一個比較包容的世界,一個趣味、活力無窮的地方。那不是它本來的特質,而是來自你的心理狀態。勇士想要世人知道:我們每一個人都能覓得我們的本初善;如果我們能超越標籤和投射,超越偏見和成見,守護彼此,我們就能得到真正的自由。(本文作者/佩瑪‧丘卓)(摘自/生命如此美麗:在逆境中安頓身心/心靈工坊出版)

樂閱讀/人生沒有走錯路這回事!

樂閱讀/人生沒有走錯路這回事!#心靈

究竟,什麼是錯誤的決定?如果你選擇了一條路,然後你經歷一段艱辛的歷程,就表示你做了錯誤的決定嗎?一條比較輕鬆、比較好走的路,就是最好的選擇嗎?這實在是值得我們深思。人總是在諸多的選擇當中徘徊、舉棋不定,之所以無法決定是因為我們怕犯錯,「萬一錯了,要是結果不如預期怎麼辦?」人生一路行來,我們持續地聽到許多人不斷在後悔,如果當初我讀別的科系,如果我沒離開那家公司,如果我跟另一個人結婚,如果我沒生小孩,如果我……。不可否認地,如果前面所說那些「如果」真的發生了,那麼我們的人生可能會大不相同,但有誰能保證就是最好的?當你選擇一條路,就永遠無法確定選另一條路的結果。就像從台北到宜蘭,你選擇走濱海公路,可以沿途欣賞美景,如果你嫌砂石車多,又費時耗油,當然會後悔:「當初應該走國道或北宜才對。」但這樣真的就對嗎?未必,你也可能遇到國道大塞車,或受不了北宜公路「九彎十八拐」,懊惱自己走錯路。人生一路行來,我常想,到底有沒有一條叫做「錯」的路呢?一條路走的人多了,總是塵土飛揚,擁擠不堪,換條路走走,走出來就是你的路。當你懷著一顆旅人的心,便無處不可遊、無景不可賞,也就沒有所謂的走錯路,因為不管到哪都是一種風景,不是嗎?當你開車向前行駛時,必須緊盯著前方的道路,而不是頻頻回顧已經駛過的路。你是看後照鏡開車嗎?(本文作者/何權峰)(摘自/懂得轉彎,當然無處不歡/高寶書版出版)

樂閱讀/別作無謂的比較

樂閱讀/別作無謂的比較#心靈

壓力源:因為多餘的比較,反而讓自己陷入不滿與嫉妒。化解法:相信自己,肯定自己的實力,自然就無須與他人比較了。人比人,氣死人。這句話聽起來似乎有點誇張,但加拿大康克迪亞大學研究顯示,常跟優秀的朋友比較會增加生病的機率,但若常與「比較失敗」的朋友比較,則不會有這樣的情形發生。在這項調查中,不同年紀的人對悔恨感的處理並無顯著差別,只要常與不幸的人做比較,情緒狀態都比較良好,也可防止健康產生問題。研究人員表示:比起年紀,個人的認知能力更為重要,「當人生中出現悔恨感時,勇於改變以及向前進才是終止悔恨感的方法。」比較雖然是進步的動力之一,但無謂的比較或比過了頭,對自己造成的傷害可能遠遠超過別人。以前公司有個同事很喜歡看戰爭片,連作夢都和戰爭有關。為什麼會這樣?想揭開謎底的他,跑去做催眠療法,想知道事情真相。據他表示,他前世出生於軍人家庭,由於在戰亂中長大,所以從小就知道隨時會因為戰爭而犧牲性命。也許是受到前世記憶的影響,他此世經常夢到和戰爭有關的場景,或自己被敵人追逐的畫面,而且很喜歡看戰爭片,藉以滿足內心騁馳沙場的慾望。現實中,他經常判斷對方是敵人或朋友,也喜歡拿自己和對方比較,想要跟人一爭長短的企圖心很強烈。他常喃喃自語:「這有什麼了不起,如果依我的專業能力,我一定做得比他更好。」尤其他經常跟別家公司的員工比較薪水,如果做同樣的事而別人待遇比他高,他就很生氣,認為公司虧欠他,不懂得愛惜像他這種人才,搞得整天沒有心情工作。比來比去,他樂此不彼,看在別人眼裡卻感到相當厭煩。當然有比較才有進步,如果只是一昧地比較,非但不能進步,反而將自己逼入痛苦的深淵。多餘的比較容易帶來不滿與嫉妒,任何人只要懷有不滿的情緒和嫉妒的念頭,就無法和大家相處愉快。自信來自於內心,不需要靠比較來自我肯定,只要自己有實力、肯打拼,還怕會輸給別人嗎?最糟糕的是一無是處,又不肯努力,再怎麼比也比不過人家。有個小孩發現一顆老鷹蛋,一時興起,將這顆蛋放在母雞的窩裡,看能不能孵出小鷹。如同小孩的期望,那顆蛋孵出了一隻小鷹,牠跟同窩的小雞一起長大,以為自己也是隻小雞。每當牠看見老鷹的身影時,總是喃喃自語:「我若是能像老鷹那樣,自由地翱翔在天上,不知該有多好。」一旁的小雞聽到了,提醒說:「別傻了,你只不過是隻雞,不可能高飛的。」小鷹想想也對,於是回過頭和其他小雞追逐主人撒下的穀粒。後來,一位訓練師看見這隻小鷹,興致勃勃要教牠,他將小鷹帶到屋頂上,認為由高處將小鷹擲下,牠自然會展翅高飛。不料,小鷹只輕拍了幾下翅膀,便落到雞群當中,和小雞們四處找尋食物。訓練師仍不死心,再次帶著小鷹爬上最高的樹,擲出小鷹。小鷹害怕之餘,本能地展開翅膀,飛了一段距離,又立刻飛了下來,加入雞群中爭食,再也不肯飛了。最後訓練師將小鷹帶上懸崖。當訓練師的手一放開,小鷹展開寬闊的羽翼,終於實現了牠的夢想,在天際自由翱翔。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只要懷著必勝的信念,將自己的潛能發揮出來,願望是可以實現的,只知道等待別人的幫助,永遠也不會有成功的一天。該比較時才比較,不該比較時就別比較。如果不想每天活得辛苦,給自己太多壓力,請別做無謂的比較。減壓小語/比較是重大壓力的來源之一,如果凡事都要和人比較,那麼比到最後,只會把自己的幸福比下去,一點幫助也沒有;比較是永遠也比不完的,即使你今天比贏對方,也許明日對方又贏過你,比來比去只是白費力氣而已。明白自己的實力,安份地過生活,沒有比較就不會有煩惱。(本文作者/林慶昭)(摘自/你有什麼好煩的?/哈林文化出版)

樂閱讀/吵架吵贏了 人生就輸了!

樂閱讀/吵架吵贏了 人生就輸了!#心靈

母親是個典型的家庭主婦,服侍公婆如自己的父母,除了照顧父親和我們這群小毛頭外,還要照顧囂張自大又惹人厭的姑姑。從學齡前我就是個伶牙俐齒的孩子,比兄弟姊妹更早學會開口說話,也更早懂得爭辯,辯到對方認輸為止。學生時代,我一直對這個特質感到很得意,還曾經被系內推舉去參加辯論大賽。以自豪的說話方式和有條不紊的思考邏輯一關一關地擊敗對手。但是,我每天高興地回家報告戰況時,向來溫柔的母親總是眉頭深鎖的恭賀我。我知道她不高興,但總覺得有些不以為然。畢竟像母親這麼溫婉、從未與人起爭執的女性,根本不明白何謂「據理力爭」吧?母親是個典型的家庭主婦,服侍公婆如自己的父母,除了照顧父親和我們這群小毛頭外,還要照顧囂張自大又惹人厭的姑姑。我從來沒看過她生氣,就連把大嫂當奴隸使喚的姑姑,對母親提出諸多不合理要求時,她也只是皺著眉,溫婉順從的應聲。可惜,父親寵溺自己的弟弟妹妹,根本不知道母親的委屈,更別說替母親出頭,制止姑姑的偏頗行為。我時常想,如果我是母親,絕對不會妥協,我早就已經擬好一篇講稿,只要姑姑敢在我面前開口,我就要一句一句針對她的不合理邏輯提出反駁。但姑姑不曾在我面前奚落母親,我也得意的覺得是因為她害怕與我辯論,怕吵輸我。不過就在我大學畢業後不久,我與姑姑發生了一次激烈爭執。我們吵得不可開交、僵持不下,在情緒激動之下,她竟然甩了我兩巴掌。一向柔順的母親看見之後出言制止,急召父親回家。父親一進家門,姑姑便憤怒地纏著父親數落我的惡行惡狀,當然我也不甘示弱地回嘴,兩人又再度燃起戰火。這時,只見父親看了母親一眼,母親輕輕地開口告訴父親,姑姑對我惡言相向,甚至動手,最後還惡人先告狀。姑姑見狀更生氣,指著母親鼻子亂罵一通。父親眉頭皺了一下,動身擋在母親和姑姑面前,看到這個情況,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更令我驚訝的在後頭,父親對姑姑說:「這些年來,我太太對妳哪裡不好?我只看她盡心盡力照顧妳取悅妳,沒看過她有一點點不快。反觀妳,從懂事以來,妳就凡事都要爭到贏,就算是自己有錯也一樣。妳說,這時候我會相信誰呢?」我聽到這段話訝異得不能自己,除了父親袒護母親之外,更令我訝異的是這段話的內容──凡事都要爭到贏。這不就是在說我嗎?原來,我與姑姑有著一樣的性格特質!母親意味深長的看了我一眼,之後只輕輕告訴我一句:「妳吵架吵贏,就輸了人生。」之後姑姑依然住在我們家,但已經不敢再對母親有任何不尊重的言行了。我終於明白,是母親一直以來的忍讓,加深了身邊的人對她的信賴;反觀姑姑多年來的囂張跋扈,只是在消磨親友對她的感情。媽媽擔心好辯的我,會走上跟姑姑一樣的路。事情已經過了好多年,如今我變成一個不愛爭辯的人,因為母親那句意義深遠的哲言,時常適時地浮現在我腦海中。(本文作者/春光編輯室企劃)(摘自/媽媽的一句話/春光出版)

樂閱讀/真正的體貼 你意識不到

樂閱讀/真正的體貼 你意識不到#心靈

真正的體貼,是讓你意識不到的。能讓你感激涕零的體貼,都不過是收買人心的手法。別人對你好,要記住。同時要留意:哪些好,是出自真心;哪些好,是有其目的。曾有一段時間常去一家公司辦事。負責與我交涉業務的相關部門,有兩個人讓我印象深刻:老謝和老羅。老謝為人熱情,未開口,聲先笑。為了客戶,可以跑前跑後,忙上忙下,是公司裡出名的熱心腸。據說,某個客戶本來因為是否要跟他簽約,猶豫了很久,後來,湊巧那個客戶的父親生病住院,老謝天天叫老婆在家做好晚飯,親自給客戶父親送去,持續了半個多月,直到客戶的父親出院。後來這個客戶感動到不行,不僅當時那筆生意簽給他,之後一年的業務,也都簽給了他。老羅不同,為人極為樸實,乍看之下,甚至有點冷漠。交際應酬能免則免,但他接手的工作,能做到一絲不苟。別以為老羅這樣木訥清高的人,在職場上機會少,跟公司的金牌員工老謝比起來,他的業務量一點也不遜色。這一點,連老謝也納悶。那是當然,比如像我,就更喜歡跟老羅打交道。熱情,不是不好。但熱情,不見得討好。工作這麼多年,其實有點害怕遇到特別熱情的人。每一份熱情似火的背後,或多或少都帶有點目的性。熱情的人,目的就是要用自己的熱情,左右你的判斷和選擇。你對別人好,好到讓對方覺得欠了你莫大的人情,最終為了還這份情,不得不犧牲自己某方面的利益。這樣的熱情,就是壓力。真正體貼的人,不會對你特別好。他會靜靜等在一邊,讓你自己作選擇。中國人講究「君子之交淡如水」。真是懂得了處世的精妙:一碗清水,才看得出真心。買東西會有各種專賣店,那些不跑前跑後伺候的店裡,我會願意多去幾趟。不過份的熱情,就是給了別人自己做主的機會。(本文作者/蘇芩)(摘自/女人心計4/哈林文化出版)

樂閱讀/過去的 都是生命階梯的一部分

樂閱讀/過去的 都是生命階梯的一部分#心靈

電影《特洛伊:木馬屠城記》裡,英雄阿基里斯對女祭司說:「我來告訴妳一個祕密,眾神羨慕我們這些凡人,因為我們擁有生命。生命隨時都可能死亡,而死亡使一切變得更美麗。每一刻對我們來說,都是稍縱即逝,美得無與倫比。」生命是一道有盡頭的階梯,漫長且短暫,沒有人知道自己未來將往哪裡去,因為過去的每個經歷、每個抉擇都左右著你的方向,讓你走向屬於你的終點。天長地久有時盡,而生命又是一個有限的存在,那個還無法預料的盡頭,不是對生命綁手綁腳的限制,它讓生命不致淪為虛無空幻,它讓你沒有任何一個白活的日子。我曾在一間酒館裡,聽見鄰桌幾位男士的對話,其中有一位似乎被無預警地解僱,他憤恨不平地說:「公司突然要我走,我這幾年不是白白浪費了嗎?」諸如此類的話,你或許也聽過說過,不管是工作、感情或人際關係,常常有人會發出類似的喟嘆。就像你可能也聽過失戀的好朋友說:「我竟然跟那種爛人在一起這麼久,這幾年真是白活了。」然而人生真的有白活嗎?生命不是一場拚勝負的競賽,沒有勝負、沒有輸贏,它從來都不是結果論。生命是一個「抵達」的過程,過去的每一步,每一個過錯,每一個黯然神傷的瞬間,也許都曾讓你陷落低谷,但它們終究化成一層層階梯,讓你一步步抵達現在與未來。沒有一個日子是白活的,不是一定得開開心心、順風順水才叫沒有白活。在逝去的日子裡,即使曾經踟躕不定,曾經恐懼不安,你仍在每一個呼吸吐納之間繼續生命,有喜怒哀樂,有愛恨嗔痴,盡全力地悲傷,盡全力地歡笑,也盡全力地掙扎。那些暴烈的情緒、那些不安的騷動,都是為了你的抵達做準備,當下的你覺得自己是在刀梯上匍伏前進,每掙扎一次就痛徹心扉,可是就在你望著遠方咬牙前行之後,驀然回首,才知道自己已經走了這麼遠。「生命是一種長期而持續的累積過程,絕不會因為單一的事件毀了一個人的一生,也不會因為單一的事件救了一個人的一生。」彭明輝教授如此寫道。世間事其實沒有什麼好,也沒有什麼壞。即使再燦爛的亦會落盡,再醜惡的也會褪色,沒有什麼是為了打倒你而生,也沒有什麼是為了拯救你而存在。過去每一個事件的出現,都有它們的職責,為了將你送到現在的這裡。而那一個個曾經無情搗毀你堅定信仰的人,那一件件消磨耗損你頑強心志的事情,之所以出現在你的生命中,都是為了成就現在的你。但前提是,你必須先接受它的存在,而不是在心中吶喊為什麼會發生這些事情,甚至想要閉著眼睛逃避。當你質疑困惑某些事情何以發生,或是不想承認某些已成事實的傷害時,你就會感覺命運的不公平。然而,這樣只會讓你抱著頭在原地踱步,那些過去甚至會變成一堵高牆,擋著你的去路,讓你在逼仄的空間裡不明所以。你動彈不得,只有那些始終過不去的心情陪著你,即使世界四季流轉,你也感覺不到生命的進程。其實,經歷過那些傷害,卻還沒對生命宣告放棄的你,如果願意再給自己一點時間,告訴自己這只是一個轉彎,一個方向,唯一要做的就是往前行,你已經在無形中又踏上了一階。這一步,雖然踏得艱難,卻也開始讓過去的傷痛,化成你生命階梯的一部分。在那樣的過程中,你看似跌跌撞撞,滿身擦傷,實際上卻不停地變強壯,不停地進化。你選擇不刻意抹殺過去,只是將它們安頓在生命的某一部分,生命的來時路清清楚楚,歷歷在目,你不會忘記自己曾經如何掙扎地爬起,也不會忘記這一路上撫慰過你的微風。即使你進化了,卻不是殘酷的適者生存,因為你選擇接受過去的傷疤,將它們溫柔地納入你的生命,磨平了那些曾割裂你心的稜角與尖刺,那份溫柔將是你生命中最強大的力量,保護著你的每一步都走得穩妥平安。過去的種種,讓你抵達現在的所在之處,而過去的你,也讓你進化成現在這個更好的你。(本文作者/陳默安)(摘自/你的心事,永遠比你還要寂寞/人本自然出版)

樂閱讀/感覺越糟 就應該打扮越美

樂閱讀/感覺越糟 就應該打扮越美#心靈

基本的黑色小洋裝或黑色長褲套裝需要飾品點綴,就像是植物需要水那樣地不可或缺。但這群巴黎人是怎麼做的呢?配飾是一門藝術嗎?裡頭有沒有什麼祕密呢?「我從法國男朋友們那裡學到了如何拿掉多餘的配飾。」一位美國時尚設計師喬伊絲.奎娥絲(Joyce Kraus)告訴我。「從他們批判的評價中,『這看起來很美,但讓我們把另外一件飾品拿掉』,我學到了要如何只戴一件或兩件美麗的單品,可能是美麗的鞋、胸針、或是棒透了的手錶,但就是不要同時全部都戴。法國女人知道,如何不讓自己變成一棵聖誕樹。」她說。她們喜歡購買一件奢華美麗的單品,勝過於囤積一堆廉價的小飾品,同時要牢牢記住可可.香奈兒(Coco Chanel)針對配飾所提的名言錦句:永遠在出門前拿掉一樣配飾。少即是多!這一點至關重要。巴黎女人永遠都打扮得很漂亮。在美國的話,我們若要出席正式場合才會盛裝打扮,但在家的時候就很輕便──非常輕便。巴黎女人可能不會在晚宴時多麼盛裝出席(因為她平常的樣子就已經很美了);反過來看,她們就連去逛市場時,都會戴上一副漂亮的耳環,或是披上一條特別的圍巾。總之,不管在任何場合,她都會盡力拿出自己最美的樣子(如這句格言所說:「妳永遠不知道會遇到誰」。)我之前在法國認識一位比我老很多的女人(不知道在哪裡認識的),她若是沒有上妝或穿高跟鞋,就不肯出門。我感覺這樣有點太超過了,但她解釋說,這樣用心打扮讓她心情更好。有次我要出去參加一場晚宴,由於沒有什麼服裝上的靈感,我就套了一件鬆垮垮的毛衣、老舊長褲和磨很久的平底鞋,但很快的,我那機靈的另一半就將我的計畫打回票。還有一次,我本來要穿運動鞋和運動褲去參觀博物館。想都別想。對我的法國丈夫來說,沒有多用點心思打扮是不替他人設想的行為,他的座右銘是:「你感覺越糟,就應該打扮越美」,我覺得這個觀念還不錯(pas mal,法文的意思就是很讚)。所以說法國女人這麼有型,就是因為法國男人有在看。他們會在意!伊蓮娜.珮泰絲托是巴黎一個芬蘭電視臺的常駐特派員,她寫說她之前一直很好奇,法國女人維持優雅的動力是什麼,後來想出了自己的理由:「(法國)男人會認可女人嘗試優雅的努力,他們比其他國家的男人都來得細膩。」或許這就是為什麼如果沒人在看的話,巴黎女人會萬分沮喪。因為如果沒人在看,就代表沒人在乎。(本文作者/海瑞特.薇提.蘿契芙)(摘自/精準的閒晃/大是文化出版)

樂閱讀/讓心靈堅強的方法

樂閱讀/讓心靈堅強的方法#心靈

隨著我們學到的知識愈來愈多,眼界愈來愈開闊,似乎愈來愈聰明,可是所作所為卻讓自己愈來愈寂寞、痛苦、不快樂。很多人會說,這都是因為生活物質條件豐富了,什麼也不缺,沒事可幹導致精神空虛。有人則認為,就是心靈空虛,很多人才會信仰宗教,甚至會說宗教是精神鴉片。十九世紀時的鴉片是一種鎮痛劑,是讓病人暫時消除病痛的藥品,但現在使用毒品的人,只是為了身體或心理上短暫的愉悅,用來追求精神上的刺激,自傷也傷人。同一種物品,因為使用時的不同動機和方式,而帶來截然不同的結果。就像菜刀是好物還是壞物?如果用菜刀切菜做飯就是好工具,拿來砍人就變成兇器了。宗教也一樣,很多宗教本身沒有問題,但是被人利用,就會出現問題。如果把大寺廟當成百貨公司、小寺廟當成分店來經營,這種做法不是傳播佛法,而是被一些人利用,成為斂財的工具了。這時候,宗教就變成鴉片,甚至比鴉片還惡劣。鴉片變成毒品,是人的問題,不是鴉片的問題。製作鴉片的罌粟,所開的花很美,與荷蘭的鬱金香特別像。我曾經在泰國金三角停留過一段時間,看到滿山遍野全是罌粟花,特別漂亮,如同到了極樂世界。從罌粟乳白色的漿汁提煉出來的,其實是藥。現在我們講的一些毒品,對很多癌症末期的患者來講,是可以幫助他們減少痛苦的藥。應用得好,就是良藥,如果運用到負面就變成毒藥了,藥和毒兩者就是一體的兩面,完全要看如何運用它們。為什麼全世界幸福指數高的地區,往往不是那些經濟最發達、最富有的國家呢?就是因為不重視信仰的力量。挪威、荷蘭等北歐國家在這方面就做得非常好,對宗教信仰和經濟發展同樣重視。它們一方面有良好的宗教信仰,作為整個民族的精神底蘊,一方面經濟也很發達,可以提供良好的社會福利制度。早期在有些佛教興盛的地方也是如此,能兼顧心靈信仰與經濟生活,是最兩全其美的,人們的幸福感會很高。但如果只有經濟高度發展,卻忽略內心世界的平衡,人們就無法體會到幸福感。我們用二戰後的德國和日本做個對比,就不難發現,德國人首先反省到自己放棄了上帝、放棄了信仰的嚴重錯誤,於是立刻著手改變,回歸信仰,然後再開始發展經濟。而日本,還是堅持固有的民族主義和軍國主義的思想,以此來推動經濟,但人們的心靈沒有得到適當的安頓,結果是經濟雖然發達了,卻成為全世界自殺率最高、最不快樂的民族。宗教能讓人的心靈變得堅強,沒有宗教信仰的人是很脆弱的。我每個星期都會收到許多要跳樓、喝農藥、上吊的簡訊,原因是什麼?就是因為沒有宗教信仰,一旦遇到挫折困難又無法面對解決,在手足無措時腦子裡就只有一個辦法—「自殺」,以為逃避就可以解決問題,但這完全是錯誤的想法,只會帶來更多的痛苦和問題。其實,只要活著就有希望。有宗教信仰的人一定不會做這樣的事,除非是信了邪教,把自殺當成一種修行,才有可能。另一方面,我們的骨子裡是沒有安全感的,比如很多大人很喜歡玩小時候的玩具,因為那種熟悉的味道,會讓人有安全感。雖然我們天生就缺乏安全感,但也是因為沒有信仰才無法讓心靈變得更堅強。我們離開西藏到世界各地傳教,也會遇到各種困難與挫折。語言不通是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因為我小時候只上過四年藏區的小學,老師也是藏族人,講的是四川方言夾雜著藏語的口音,漢語講得都不是很好。我們到了陌生的環境,在面對各種改變時雖然會有恐懼感,但一直有個堅定的意念支撐著,就是信仰。每當感受到強烈的恐懼時,我就虔誠地向佛菩薩祈禱,希望佛菩薩給予我們力量。慢慢就會發現,每當祈禱的時候,所有的恐懼感很快就會消失,內心能迅速恢復平靜。真正的信仰,是永恆的財富。我們必須學會一種讓生命快樂的方法,但這種方法,在世間學問裡是找不到的。佛陀和所有的祖師大德們,都是在擁有過財富、權力以後,發現那些都無法帶來快樂。因為能給心靈帶來長久快樂的,只有信仰,而不是外在的財富。如果只有經濟高度發展,卻忽略內心世界的平衡,人們就無法體會到幸福感。能給心靈帶來長久快樂的,只有信仰,而不是外在的財富。(本文作者/嘎瑪仁波切)(摘自/快樂之源/天下雜誌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