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

樂閱讀/用心過好每一天

樂閱讀/用心過好每一天#心靈

人活著到底為了什麼? 你想過這個問題嗎?你有得到解答嗎?我想大部份的人都是無解吧,或者根本連想都懶得想,反正也找不到真正的答案。的確,忙碌的生活使人迷失了方向,每天醒來的第一件事,就是跟一般人一樣,匆匆忙忙地刷牙洗臉,囫圇吞棗地吃早餐,然後趕公車、趕上班、趕打卡,趕著一成不變的作息。 於是,難免有時候會發覺自己活著,好像就是為了上班工作,將所有的時間和生命賣給老闆,然後看著老闆和同事的臉色過日子,等的只是發薪日那一天。雖然想改變卻缺乏衝勁的動力。於是,周而復始的一天過一天,直到生命結束。很可悲,也很無奈。• 找到了新的人生價值/有個笑話,箇中的含意頗值得玩味:   約翰不知該送什麼東西給同齡的女友做為生日禮物,於是他問祖母說:「祖母,要是明天是妳16歲生日,妳想要什麼?」祖母愉快地回答:「我什麼別的東西都不要了。」沒錯,再也沒有任何東西比逝去的青春來的重要,因為一旦錯過了,就不可能重來一次,尤其是歲月。既然如此,何不趁現在心有餘力之時,好好去做想做的事,徹底擺脫不好的習慣,不要再留給自己後悔的機會。花蓮有一位鄭姓婦人,賣了14年的檳榔,在遭逢丈夫罹患口腔癌往生的衝擊之下,促使她轉念也轉行,現在搖身一變成為社區裡的「仙草媽媽」,而且堅持只賣有健康概念的仙草茶。賣了14年的檳榔,丈夫因口腔癌過世,即使不是因嚼檳榔所引發的,但是她從此對檳榔的危害深惡痛絕,雖然她不敢奢望所有人都遠離檳榔,至少從自身做起,希望大家都要有健康概念。一瓶瓶冰涼退火的仙草茶,還有爽口的仙草凍,小小的店舖裡全部都是具有健康概念的仙草製品。除此之外,她在閒暇之餘,利用晚上時間重拾書本,在補校充實自己,日子過得堅定又勇敢。在轉念之間,她找到了新的人生價值,不再隨便浪費生命。• 對任何事都能滿足/當你的心知足時,你將會覺得一切是富足的。對生活極不要求的愛因斯坦,永遠穿著極不平貼的舊衣服,不常帶帽子。他刮鬍子是坐在浴缸內洗澡時一起刮掉,用的是同一塊香皂。有人問他為何要這樣,他說:「刮鬍子用刮鬍水,洗澡用香皂,豈不把人生弄得太複雜嗎?」青年時代的富蘭克林,為了讀書必須存錢,因此養成勤儉樸實的生活習慣。當朋友們喝著啤酒時,他卻毫不在意吃麵包配水,朋友不以為然地說:「你應該和我們一樣喝酒應酬啊!」富蘭克林聽了,不慌不忙地回答:「我現在不就是在跟你們應酬嗎?」「那你為什麼不和我們一樣喝啤酒助興呢?」 「啤酒的原料不是水和麥嗎?我吃麵包、喝水不也是一樣嗎!」自認富足,不用心保持,就如同不足;一生貧乏,而自覺滿足,才是真正的富足。知足的生活,就是對任何事都能滿足,一個人能心滿意足,縱使沒有太多的金錢,比起那些有錢的人來說,反而更能過得無憂無慮。當你需求簡單一點,你的心靈就會更豐富一點。• 擁有全新的眼光/有一位高齡80多歲的老奶奶,很喜歡到醫院當志工。已經奉獻30年歲月的她,即使自己裝了心律調整器,還領有殘障手冊,依舊每週日固定到醫院幫助病人。有人問她要做到什麼時候?她說,直到自己連爬都爬不動的那天為止。星期天的下午,走進醫院第一個看見到的,一定是這位老奶奶忙著跟人說明,不必戴眼鏡就能查門診時刻表,如果不是穿著這身志工服,誰都會以為她是來看病的。看起來身體超硬朗的她,從皮夾中拿出來的卻是殘障手冊,原來奶奶有心臟病,許多朋友都勸她在家裡享享清福,但她就是如此堅持,用認真的態度活在每一天。作家普魯斯特說:「真正的發現之旅,不是只為了尋找全新的方向,也是為了擁有全新的眼光。」人生在世,不必想可以活多久,也不用想能活多好,只要用心過每一天,就是值得喝采。• 從心,再出發/1)趁現在心有餘力之時,好好去做想做的事。2)在轉念之間,找到自己新的人生價值。3)真正的發現之旅,是為了擁有全新的眼光。4)用心過每一天,就值得喝采。 5)快樂能達全程,悲觀僅止於一里。(本文作者/林慶昭)(摘自/30歲,再出發/哈林文化出版)

醫訊/癌友心靈如何照護及成長

醫訊/癌友心靈如何照護及成長#心靈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生病讓我們面臨身體病痛與內心的折磨,過多負面的情緒,讓我們思緒翻騰、情緒波濤。癌症病友常要面對死亡的威脅與恐懼、身體上的痛苦、治療副作用的變化、外形的改變、醫藥費的慢慢支出、家庭與家人的負擔。因此心理壓力也比常人容易大很多,最嚴重可能會引發心神症狀或疾病。現在,癌症希望基金會高雄中心特規劃8週的「心靈成長團體」,特邀請蘇昭菁(臨床)心理師,邀請您來學習認識自己、愛自己,對生命產生不同的看法,此活動全程由專業的臨床心理師辦理,帶領您在活動中抒發情緒,進而面對自己,愛自己。此活動全程由專業的臨床心理師辦理,帶領您在活動中抒發情緒,進而面對自己,愛自己。 參加對象:癌症病友。報名時,需繳交500元保證金,請假或無故缺席超過3堂則不予退費。。該活動需事先報名,名額有限,請及早報名,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人員設備項目規則流程名額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心靈成長團體時間:102年7月1日~8月19日;每週(一)下午14:00~16:00(8週)地點:基金會高雄中心(高雄左營區翠峰路22號)洽詢:07-581 0661 轉113陳社工

樂閱讀/將「永保好心情」當成座右銘

樂閱讀/將「永保好心情」當成座右銘#心靈

人所遭遇到的現實,並無太大的差別之分。用句現在流行的話來說,那就是99%應該都是「在料想中的事」。工作失誤、錢弄丟了、開車出車禍、寵物往生、家人生病、考試落榜、被戀人甩了—若遭遇這些事,任何人都會心情低落。然而,在此希望大家好好想一想,其實這些事實本身並不具任何色彩。事實就是事實,賦予事實悲傷或喜樂的色彩的,是我們自己。自己本身是暗色系的,還是亮色系的?事實就會是什麼樣的色系。我希望大家好好想想這件事。好比說,現在這個世界上,有太多讓人憂鬱的事了。之所以如此,我認為媒體報導的方式也是個問題;總之,不論如何,會讓人憂鬱的媒體報導並不在少數。況且,要是試著站在捲入裁員、病痛、事故、事件或紛爭等風波中的當事者立場來想,心情肯定會非常低落。不過,我反倒建議大家要「以永保好心情為座右銘來過活」。一個人總是處在好心情之下,雖然看似有點愚蠢,不過以下倒有幾個與之相近的想法,比如:「不管時代與社會再怎麼壞,也絕不會成為想好好活下去的妨礙。就算全世界的人都不幸,這也不代表我就是不幸的。」「總是個失敗者、甚至絕望到想死的你,打算怎麼辦?你再這樣下去也不會幸福的。幸福一點也不難,是很簡單的事。你只要別去在意他人說的話、做的事就好了。」這是哲學家池田晶子於週刊專欄中撰述的意見。她說的一點都沒錯。媒體的發達雖然可讓我們接收到各式各樣的資訊,但我們應該盡早發現,事實上這些都是很偏頗的資訊。接下來,我們只要別再以充滿偏頗資訊的眼光來看世界,努力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就行了。像這時候,我認為最適合用來當作座右銘的,就是「永保好心情」這個關鍵詞。事實永遠是無色的,賦予它色彩的,是我們每一個人的想法。我們不需要因為看見他人塗上的顏色而感到不愉快。要不要抱持著好心情度過每一天,全由自己決定。若能改掉動不動就不開心的習慣,我敢保證,你的人生一定會大放光明。(本文作者/川北義則)(摘自/享受一個人的生活/天下雜誌出版)

樂閱讀/「一個人」已成了新指標

樂閱讀/「一個人」已成了新指標#心靈

若問到男性與女性,哪一方較容易消除壓力?在現代的都會生活中,顯然是女性這一方較有利;而且,以女性客群為主的「療癒產業」也相當盛行。譬如說,高級飯店便針對精明能幹的單身職業婦女,推出住一晚就要價五萬日圓的住宿方案。累積一身壓力的女性朋友,平均每個月會去住一次,享受VIP等級的款待,療癒疲憊的身心。另外,對女性朋友而言,哪怕只是在美容中心待上數個小時,也能獲得相當的療癒效果。因為這是兼具美容的療癒法,可謂一舉兩得。不僅如此,她們更是獨自一人坦蕩蕩地出門的。然而,男性的情況可就不同了。由於很長一段時間沒有這類的療癒空間,男性朋友們充其量只能到酒吧或居酒屋喝點小酒、解解悶。不過,最近以男性客群為主、提供與女性同等級之服務的療癒產業興起,有愈來愈多人已懂得去利用。甚至連男性專屬的美容中心也深受好評。提及美容中心,一般給人的印象不外乎是女性的專利,但如今在所有消費的客群中,男性顧客就占了三成。看來,不僅「可獨自一人悠閒度過的療癒空間」還有更為寬廣的發展;男性的「一人遊玩」,在性質上也有了改變。無論是女性取向還是男性取向,療癒產業的關鍵字都是「一個人」。長期以來,服務業界總是對獨自前來的顧客敬而遠之。客人一走進店裡,店員就問:「您是一個人嗎?」聽在耳裡,自是覺得刺耳。以前,若是自己一個人去旅行,在旅途中往往會被投以可疑的眼光。尤其是獨自出遊的女性旅客,投宿的飯店甚至會以詫異的口吻再三確認:「您是一個人嗎!?」深怕有人是來自殺的。不過,現在無論國內或國外旅遊,專為一人旅行所規劃的旅行團比比皆是。光從這點來看,「一個人」似乎已取得了公民權。就連女性能獨自一人輕鬆前往的「立食(站著吃喝)」居酒屋,生意也是好得不得了。至於日常生活的必需食品,目前在市面上,已開始販售特地包裝成一人份的產品。好比說,有些店家的草莓就是一顆一顆在賣的。食品等類的產品,若能做到「在必要之時,僅購買必需量的必要物品」,就是最為理想的狀態了。照這個樣子看來,社會型態勢必會繼續朝這股方向發展下去。「一個人」已成了新指標。雖說這傾向很明顯是從女性開始的,但與「一人生活」、「一個人住與日俱增」的時代變化也並非毫無關係。因為,一個人得以輕鬆過活的時代已來臨了。(本文作者/川北義則)(摘自/享受一個人的生活/天下雜誌出版)

樂閱讀/如何才能心無罣礙?

樂閱讀/如何才能心無罣礙?#心靈

心中充滿雜思和妄念會持續一輩子的,當習慣它的存在後,在恍然大悟前,一生就這麼過去了。心無罣礙對發展第六感非常有用,因為它讓身、心、靈敞開,讓生命的每個面相都能體會到豐盛與充實,心無罣礙是通往無窮盡智慧寶藏的重要方式之一。到底什麼才是心無罣礙?心無罣礙對我們來說是非常獨特的境界,意指清除心中所有想法及雜緒。用它做為培養第六感的工具,一旦做到這個境界,就真的能放下包袱,而通往宇宙意識引導、智慧及慈愛的大門會因此開啟。立意明確的無罣礙境界是相當高的靈性存在狀態;無罣礙是一種柔軟脆弱的人類靈性,表示敞開純真且率真的那一面,迎向所有對我們最好的狀態。無罣礙是極為優秀的第六感鍛鍊工具,為了說明無罣礙對第六感發展的幫助有多大,接下來分別描述「充滿雜思和妄念的心靈」,及「澄澈且無罣礙的心靈」,你很容易就能發現這兩種心靈的能量品質有哪些不同。充塞雜思和妄念的心靈/在心中充塞雜思和妄念的情況下,每種想法都會衍生另一種想法或行動,導致欲望指揮著身體,身體則像人肉機器人一樣接收各種指令,變成腦袋裡裝滿各種欲望和命令,成為欲望的奴隸。經過觀察,這種心中充塞雜思和妄念的狀態被證實是會持續一輩子,就像習慣或規則一樣,人體習慣了這種生活方式後,就會日復一日不斷地重複,一天變成一星期,一星期增加成一個月,在你恍然大悟前,一輩子就過去了,如此等同於是你自己拒絕了上天最美好的贈禮,宇宙意識在原地等待你的啟用,你卻從來沒有使用過它,你太忙著做無謂的思考,你的能量流就是追著自己尾巴跑的狗,沒辦法帶來任何建設性的結果。充滿雜念的心靈像個塞子,堵住了第六感訊息的流通傳遞,雖然住在這個世界上需要依據想法、計畫、理念來思考和行動,但你還是需要有靈性的補足。當靈性滿溢後,你可以停止掌控心靈的意識,放空心神讓更高層次的意識不受限制、自我運行;當你的心靈解脫、達到無罣礙境界之後,心靈會清理出一個空間,讓充滿智慧的全新世界進駐你的內心。澄澈且無罣礙的心靈/我總認為,心無罣礙說起來簡單,實際要做到真的很難。心無罣礙是指心靈毫無雜念、屏除心中所有雜緒、刻意集中心智、專注手邊正在做的事。不管是心靈的或身體,心無罣礙是一種真實的冥想狀態,真正的目地在於「親身經歷」。不管你正在寫報告或油漆牆面,無論是何事,只要放下心中罣礙或清空思緒,更高階的感官會自動向宇宙敞開,遮蔽創意靈感的屏障將隨之減少。若你需要得到某個問題的答案,只要讓問題在心中清楚成形,接著再摒棄這個問題,答案(或至少是提示)將不費吹灰之力的傳達給你。當你達到心無罣礙的境界時,卻發現與事件無關的想法開始進入心中,這表示你並沒有全心全意關注自己正在做的事,若要停止這些不相關的想法,只要重新將注意力拉回正在進行的事上頭即可。心無罣礙的關鍵是全神貫注於手邊正在做的事,你自己也許會融入,成為事件活動的一部分,若能到達這個階段,由更高層次的感官接手掌控,就能迎向宇宙、指引、愛與智慧。你可以想像得到,多工處理對心無罣礙沒有幫助,從事任何活動或事務時,不應該吃東西、喝飲料、嚼口香糖、聊天、傳簡訊或從事任何和活動不相干的事。專注於處理事情時,應該不要和任何人聊天,除非這是工作的一部分;不要播放任何音樂,因為音樂會讓人分心,背景音樂只會吸引與手邊正在處理的事、正在思考的主題完全無關的雜緒侵入心中。(本文作者/泰瑞莎.布萊迪)(摘自/開發第6感,練習更敏銳的自己/大寫出版)

樂閱讀/因為懂得 所以慈悲

樂閱讀/因為懂得 所以慈悲#心靈

似乎已經非常多年了,不管電子或平面媒體的新聞報導,幾乎充滿負面且極端的政治評論,少見溫暖的鼓勵或善意的建議。對於成人而言,或許瞭解媒體必須用衝突與聳動的觀點來刺激銷售與收視率,政治人物通常只是在演戲;但是對年輕人或孩子來說,長期在這種對立的言論薰陶下,或許就會變得自我中心,甚至總認為別人都是錯的,其他人都是笨蛋。在這個多元的社會,如何能以不同角度觀看世界,能體貼別人的心情,承認每個人或許都只擁有部分答案,這是彼此溝通以及找到一起往前走的重要前提。不然,若只是要批判謾罵任何事情,何患無辭,同一件事,喜歡的可以稱讚思慮周密、行事謹慎;不喜歡的,可以說成城府陰險、老奸巨猾。這種偏狹且自我中心的負面態度,不只對社會的進步沒有助益,也會傷害自己的人際關係。「因為懂得,所以慈悲。」這句話是胡蘭成另結新歡、要張愛玲簽下離婚同意書時,張愛玲給胡蘭成的信中所寫的。是啊!因為我們懂了,才得以寬容地看待世事啊!美國南北戰爭時,有許多戰役只要在前線的將軍更勇敢挺進、更快速攻擊,似乎就可以提早打贏。當時在華盛頓區的幕僚一再要求林肯總統措辭嚴厲地寫信給那些將軍,甚至要總統下令懲罰他們,林肯卻說:「當我們在後方這裡舒服地說東道西時,那些將軍正在嚴寒的壕溝中凍著雙手雙腳,身邊全是斷手斷腳的傷兵在哀嚎,易地而處,或許我們也會想休息一下。」體貼甚至原諒別人,才能將自己從負面情緒裡釋放出來。達賴喇嘛曾說:「如果對那些讓我受苦的人產生惡劣的感覺,只會摧殘內心的平靜。如果能夠寬恕,我的內心就會平靜安詳。」若是懂得傷害別人的人或許正是心靈受到傷害的人,我們就應該能夠慈悲以待。若事事盡量朝光明面去想,不但比較快樂,也會比較幸運。根據研究,幸運的人的「腦內」總是保持愉快的狀態。所謂「愉快的狀態」,不是真的碰到好事而快樂;而是無論如何就是要快樂,即便是假裝快樂也可以。若是常常發牢騷、批評別人,因「抱怨」是自己不要的,而非想要的東西。一旦開始抱怨,等於將注意力焦點放在不如意、不愉快的事情上,會慢慢消耗和磨滅我們的熱情。我們說出口的話表明了自己的想法,這些想法又回過頭影響了我們的生活,形成了惡性循環,也是一種負面的吸引力法則。因此要常常觀照自己所說的話以及腦中的想法,不出現負面的言詞,當我們習慣以積極樂觀的態度來面對生活,不但運氣會更好,也會更快樂、更幸福。(本文作者/李偉文)(摘自/您撥的電話未開機!/時報出版)

樂閱讀/工作要趕 不要急

樂閱讀/工作要趕 不要急#心靈

「積極」這兩個字,我們通常都會把它和樂觀、開朗、進取連在一起。既然積極是這麼正面的,如果我說太積極也不好,可能會有人不以為然了!事實上,積極到了某一個程度,是會形成壓力的。很多人雖然做事很積極,可是卻積極得很緊張、積極得很憂愁、積極得很痛苦,不管到最後是失敗還是成功,過得都不是很快樂。這都是因為得失心太重的緣故,本來只希望工作完成就好的,接著又要求更好,等到達頂峰了,又擔心會有不好的情況發生,隨時隨地都在擔憂、憂慮。即使成功了,也還是在緊張的情緒和緊繃的壓力下,當然不會快樂,也稱不上樂觀或開朗。所以,積極雖然會帶來事業的成功,但成功以後呢?如果不懂得保持平常心,反而會失去快樂,和應有的開朗。• 少一些得失心/想要積極而不緊張,或是沒有壓力的唯一辦法,就是得失心少一些。少一些得失心的意思並不是不進取,而是「只問耕耘,不問收穫」。把耕耘當作自己的責任,盡責任去播種、施肥、澆水,該做的工作不斷去做;以樂觀的態度期許未來,相信一定會有好收成,其它的就順其自然了,不需要太憂慮、太難過。即使收成不好,也要告訴自己:「大環境不是我所能掌控的,我只要努力就好了。」欣賞自己努力的這一份精神,而不要把心思放在對結果的斤斤計較。試著欣賞積極付出的自己,曾經努力過的,無論結果是什麼,都不會白費,也都會很值得。因為用了心,就不會浪費生命,即使不成功,也換取了經驗,得到了自我的成長。還有一種過度積極的人,因為希望在短時間內做很多事,所以就會很心急,而這種心急,不但不是積極,還會妨礙積極。所以我常常說:「對工作,應該要趕,但不要急。」只要把工作的順序安排好,好好地運用時間,按部就班去做,一定能做得完。工作要趕,因為一個人的時間就那麼多,如果想多做一點事,就一定要趕,可是一定不要急。能夠趕而不急,雖然睡眠時間少一些、累一點,因為不急就能夠心平氣和,不會心浮氣躁,身體並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否則一急、一緊張,就會心浮氣躁,血壓跟著升高,對身體反而是種消耗。「工作要趕,不要急」很多人一時間沒有辦法接受這樣的觀念,這需要一些時間的體會和練習。每當心裡急的時候,就提醒自己:「我這是『趕』,我不要『急』。」• 活在當下最積極/我有個弟子曾經跟我說:「師父,我很積極,可是我也很急,因為我總是想用很短的時間做很多事。每次做這件事,就老想著下面那件事。」我說:「你做著這個,又想著下面那個,當然急了。因為你的心根本沒有放在你正在做的事上,這樣子很可能連手邊的事都做不好!」他聽了覺得很有道理。過了一段時間後,他跟我說:「師父,原來真的可以趕而不急!」他告訴我,他學會了把握當下,當下只努力做眼前的事,下面的事等一下再去想。他說:「自從我不急了以後,不但能享受做事的樂趣,而且也做得比較快一點。」只求好好地、實實在在地活在當下的這一秒鐘,不擔心下一秒鐘會怎麼樣,像這種活在當下的心理,才是最積極的態度。(本文作者/聖嚴法師)(摘自/放鬆禪/法鼓文化出版)

提供心靈治療 醫院辦畫展

提供心靈治療 醫院辦畫展#心靈

(優活健康網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童綜合醫院地下一樓的轉角藝術,即日起至5月31日,展出「凝情造境-翁鴻盛生活寫意繪畫展」,藉由翁老師率真又反映生活的畫風,提供民眾、病患與家屬另一種的心靈上的療癒。翁鴻盛老師是土木工程研究所畢業,目前任職航空製造工程師,在這樣特殊的生命歷程與背景下,翁老師的油畫畫作擁有理性、冷靜的特質,不僅畫入航空飛機,擁有「航空畫家」之名,並且在創作中帶入職場上的百態,將權力與誘惑赤裸裸地呈現在畫布上,讓觀賞者更能有所共鳴而與藝術拉近距離。翁鴻盛老師表示,繪畫就如同生產般須要經營很多面向,把故事用畫筆說出來,不受拘束的自由發揮具體情感,實踐藝術創作與人文關懷的新內涵。曾有罹患自閉症、憂鬱症的學生來學畫,經由創作的過程抒發鬱悶與痛苦,逐漸解開心中的結,願意重新再與人群接觸。童綜合醫院表示,歡迎民眾走一趟轉角藝術,逐幅細細品味翁鴻盛老師的創作,讓理性與感性相互作用下的畫作,紓解工作職場上的壓力,並藉由圖像上的意象批判,宣洩對社會現象的不平,用以撫慰心靈。(圖:童綜合醫院)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