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

樂閱讀/正念訓練我們以覺知力做事

樂閱讀/正念訓練我們以覺知力做事#心靈

「正念」的基本前提很簡單。通常身體會在我們不知不覺的情況下做很多事,例如,當病菌入侵時,白血球會在我們渾然不知時攻擊這些入侵者。然而,我們可以訓練自己,逐漸清楚地覺知身體當下正在進行的事,諸如走路、站立、說話、進食、喝水、寫字、閱讀、遊戲等各種身體的動作;我們也可以增長對各種情緒、感覺、念頭與其他心理活動的當下覺知。正念訓練我們以完全的覺知力去做每一件事。你可能會想知道,「為什麼完全覺知很重要?」因為當人們嘗試修習正念時,很快地便會發現,我們愈覺知自己的各種動作,以及從它們所產生的各種感受、念頭與看法,便愈能清楚洞見自己當下做那些事的緣由。覺知力讓我們看見自己的行為是出自有益或有害的動機,有益的動機包括布施、慈愛、悲憫與智慧,而有害的行為則主要是由貪欲、瞋恚與愚痴(delusion)所引起。當我們清楚覺知念頭、話語與行為滋生的根源時,便有機會增長那些有益者,而去除那些有害者。佛陀很清楚自己所說一切教法的主要目標是「苦滅」。正念幫助我們認識有益的行為會帶來心的安穩與每日生活的快樂,它們也會幫助我們在趨向涅槃(巴nibbana)的佛道上逐步前進,終能邁向解脫(liberation),徹底地擺脫痛苦的束縛。同樣地,正念教導我們,源自貪、瞋、痴的行為會造成痛苦與焦慮,而把我們困在痛苦的生死輪迴(巴samsara)之中。當我們修習正念時,在開口說話之前,應自問:「這些話對自己與別人是真實與有益的嗎?它們是會帶來安穩呢?還是會製造問題呢?」當我們以正念思惟時,應自問:「這個想法是會讓我平靜與快樂呢?還是會讓我沮喪與恐懼呢?」在我們行動之前,則應自問:「這個行動會為自己或為他人造成痛苦嗎?」保持正念會讓我們有機會選擇:「我是想要喜悅與滿足呢?還是想要痛苦與憂愁呢?」(本文作者/德寶法師)(摘自/快樂來自四念處/橡實文化出版)

樂閱讀/四要安定人心

樂閱讀/四要安定人心#心靈

雖然《心經》中已經告訴我們,什麼是正確的人生價值觀,但是當前人類由於物質文明過度蓬勃、社會結構變化太快,造成人們價值觀念混淆,不清楚什麼是真正的需要,什麼是貪求的想要,什麼是實至名歸的能要,什麼是責任所在的應該要。因為無法釐清這四要:「需要」、「想要」、「能要」、「該要」的分際,所以大部分的人都是跟著社會風氣潮流而人云亦云,只要別人有的,我也要有。而且現代人「需要的東西不多,想要的東西太多」;不應該要的也要,不能夠要的也要。如果想要的得不到,便會導致內心不安定,社會問題叢生。1)需要VS.想要/生命與生存密不可分,確定了生命的目的,生活才有價值;而生活的價值是由主觀的自我中心,以及客觀的社會環境所共同建構而成的。在這個價值之中,有一些最基本「需要」的東西,是我們賴以生存的條件,包括物質、精神兩方面。物質的生存條件可以非常簡單,舉凡生活上最基本的吃、穿,以及居住的生活空間、環境等,這是連原始人也可以很容易擁有的。到了現代社會,一些現代化的設施,如交通工具、電腦、電話等,也成為社會大眾的必需品。「想要」是指除了必需品之外的額外需求,往往是為了滿足內心的虛榮,或是裝點外在場面的奢侈品、裝飾品等。不過,在不同的場合、不同的身分地位,需要有適度的莊嚴,所以也可以算是一種需要,但分寸一定要掌握得宜。精神生存條件就不一樣了,如果是主觀的精神需求,希望自己生活得更快樂、更自在、更富裕、更滿足,這也是需要,因為對某些人來說,沒有了它就覺得生活沒有意思;但其實這是一種欲望,是為了滿足內心的空虛,所以也是自私的「想要」,因為站在大環境的客觀立場來看,沒有它,還是能生存,還是能發揮生命的價值。生命中真正需要的東西並不多,只是從主觀的立場看,才覺得沒有了它生命很空虛,覺得沒有了它活得沒有意義,這純粹是個人的價值判斷。所以,如果只是講「需要」,定義非常模糊,在衡量與「想要」間的差異時,應該分別從自我觀點,以及總體客觀的立場同時來考量。其實,在面對一些抉擇時,很容易混淆「需要」與「想要」,尤其當有錢、收入好時,自然會去買一些不需要的東西,例如鞋子還可以穿,但有新款上市後,因為害怕落伍而去買,在那個時候會認為跟得上流行,對個人生活是絕對「需要」的。可是,當經濟拮据時,就不會覺得跟得上流行是這麼的「需要」了。2)能要VS.該要/「能要」的意思是說,在個人能力範圍許可下,以努力付出而獲得所需要的東西,但若能力不足,就該讓賢,不應強求。在我們的一生中有很多事情,包括名、利、權、位、感情等,著實引人欣羨與渴求,但是在想得到它時,必須仔細想想:自己的能力及付出是否實至名歸?是否已經水到渠成,而不是過度強求?如果付出不夠多,能力、因緣皆不具足,卻還希望能得到它,這便是貪圖非分,只會增加痛苦與傷害。至於「該要」、「不該要」,若以時下年輕人流行的:「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而言,便是沒有分清楚該要、不該要的分際。許多人的欲望無窮,喜歡的、想要的事物太多了,這時候就應該自問:該不該喜歡?該不該取得?例如名位財勢,人人都喜歡,可是非分之名,是虛名;非分之財,是橫財、不義之財;非分之位是虛位,這些都不應該要。當然,如果是實至名歸,自是受之無愧,甚且是一種鼓勵。3)心靈環保/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真正需要的東西並不多,想要的東西卻非常多;需要的東西應該要,想要的東西不重要。但是在這紛雜的社會環境中,如何平衡這「四要」?又該如何取得內心的安定呢?我們應該從「心靈環保」的角度出發,一方面保護我們的心不受環境的污染,增強對環境的「免疫系統」;一方面內心不要有妒嫉、忿怒、猜忌、自私等種種不好的心念,以免使得環境變得更糟糕;練習著時時覺察自己的起心動念,清楚知道自己的「需要」,化解個人欲望的「想要」。在人生的過程中,若能清楚明白這「四要」,便能有明確的方向感,而且也會過得很平安。(本文作者/聖嚴法師)(摘自/得心自在: 心自在,身自在。身心自在,福慧自在/法鼓文化出版)

醫訊/如何駕馭自心以發揮潛能

醫訊/如何駕馭自心以發揮潛能#心靈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從20世紀80年代,到21世紀的身心靈時代,《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這本超好看的半自傳體小說,一直緊緊抓住了全球數以百萬計的年輕人心靈。它的使命,是陪伴不同世代的青春生命,勇敢走上屬於自己的英雄成長旅程!。(引用自心靈工坊)緣此,里仁書軒特舉辦「週末好書導讀」講座,這次主題為《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該書介紹平靜專注及活在當下等價值觀,作為一個和平勇士,可以將人類的潛能發揮到很高,不只在技術與知識上,還包含心理,書中介紹有哪些方法可以真正做自我的主人。作者丹.米爾曼,前世界級彈簧床錦標選手、史丹福大學體操教練、歐柏林學院教授、武術輔導員。他的演講、研討會深深影響了來自不同社會階層的各個年齡層讀者,包括身心健康、心理學、教育、政治、體育、娛樂和藝術等領域。該單位邀請陳宇俊講師主講,陳講師將導讀該書脈絡與綱要、重點,及分享其觀感。該單位歡迎民眾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日期時間地點以主辦單位最新公告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這樣生活最健康時間:102年3月16日(六)下午14:30~16:30地點:里仁旗艦(台北南京東路4段141號)2樓書軒洽詢:02-8712 8491

醫訊/情緒的囚徒如何解放枷鎖

醫訊/情緒的囚徒如何解放枷鎖#心靈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美國的圖丹.卻准宗教師多年來走進最孤獨的角落:各地的監獄,她跟獄中的東方宗教團體對話、交流,跟受刑人通信鼓舞打氣。卻准發現:犯罪多半是情緒出問題。有的是情緒失控衝動下犯錯,有的是處在負面情緒中,受到刺激就傷害他人而進監獄。受刑人也是情緒的受害者,被其摧毀了美好人生,他們也反映出人性的盲動和脆弱。其實每個人都是情緒的囚徒。需要宛若月光的心靈方法,照見心中的憤怒和徬徨,接納所有的失落、憤怒和憂傷,以學會將快樂的責任重回到自身。許多受刑人因而產生轉變,卻准因此提供「情緒管理」的處方箋,幫助打開情緒枷鎖,讓心靈自由。緣起於此,里仁台北旗艦店書軒特安排「週末好書導讀」第一季活動,邀請余世香講師分享,這場次余講師將導讀解析及心得分享《當囚徒遇見佛陀》一書,余講師將介紹該書中情緒管理的觀念及方法,使聽眾藉由這些實用方法與囚犯成長實例,以增進EQ、獲得快樂。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以主辦單位最新公告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做確認,以免臨時更動或取消,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當囚犯遇見佛陀時間:102年2月2日(六)下午14:30~16:30地點:里仁台北旗艦店(台北市南京東路4段141號;近南京東路捷運站與南京寧安公車站牌)2樓書軒洽詢:02-8712 8491

醫訊/大藝術家~電影心理對談

醫訊/大藝術家~電影心理對談#心靈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透過電影可以與心理諮商結合,更了解自己心裡,如果當場有心理師提供諮商服務,就可以達到寓教於樂的諮商或療癒效果。 為此,台北市衛生局將舉辦「101年度社區心理健康促進活動~心靈映像館與諮詢講座」,邀請劉夢齡心理師映後主講及與觀眾對談,該場次主題為「《影片:大藝術家》&心靈對談」,播放的影片《影片:大藝術家》(The Artist)(100分,保護級)內容為,一位默片巨星,在有聲片崛起與經濟大蕭條後一蹶不振。此時,他遇上小咖女星,後快速竄紅。無可避免的愛情與麵包兩難習題向他們襲來。該單位歡迎民眾踴躍參加,名額有限,不接受預約;當日18:00開始發放號碼牌,18:20按號碼順序入場,活動內容日期時間地點以主辦單位最新公告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101年度社區心理健康促進活動時間:101年12月26日(三)下午18:30~21:00地點: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台北中正區金山南路一段5號)4樓講堂洽詢:02-33936779轉分機11

用「愛關懷」 心靈支持共抗癌

用「愛關懷」 心靈支持共抗癌#心靈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大林慈濟醫院腫瘤中心癌症資源窗口,為雲嘉南癌患提供多元化的資源服務,提供適宜的協助與支持,不僅得到衛生署癌症資源服務卓越獎肯定,同時也讓癌患在治療上多了一層醫療保障。大林慈濟醫院腫瘤中心主任蘇裕傑表示,雲、嘉地區是台灣本島癌症盛行率最高的兩縣巿,為了提升癌症病患的醫療照顧品質,腫瘤中心除了提供病患一套中西醫合併的整合治療方式之外,所設置的癌症資源中心,期盼能讓患者不只是身體上受到照顧,同時心靈也能得到膚慰,溫馨的佈置空間、舒適的沙發椅,給病人以及家屬就像是回到了家一樣,無拘束的釋放情緒。一位罹患乳癌的林女士說,一開始得知自己得到癌症時,除了面對接踵而來的開刀與治療恐懼,後續所需的資源根本連想也沒想過。就在癌症資源中心人員協助下,不僅給予假髮、義乳、營養補給等建議及幫助,在心靈上更是一路陪伴、支持。對她而言,大林慈濟醫院腫瘤中心就像是第二個家,身旁總是會有許多志工、小站人員的陪伴,在與病魔纏鬥的難熬過程中,已不再是一個人獨自去面對,身、心靈都有了依靠。為了更深入瞭解癌患的需求,癌症資源中心空間改造時,也邀請病友們一起為中心命名、票選,最後以「愛關懷小站」重新開幕,裡頭所提供癌症病友尋求資源,包含資訊、癌症相關社會福利資源以及假髮、義乳、輔具等康復用品租借與病友團體提供陪伴與支持等服務,不管是醫療照護上或經濟上的問題,都可透過該窗口提供所需協助或由該窗口轉介至其他社會福利團體。蘇裕傑說,愛關懷小站為癌友們開闢一個「身心靈」天地,在這個天地裡,病患及家屬將享受到更多元又便利的服務。面對癌症,即面對了人生一個重大的疾病考驗,但並不代表面對了人生的盡頭,透過積極地配合治療,建立信心、勇氣,每位癌症病患也能勇敢跨越癌症,豐富生命的色彩。

醫訊/史丹利的便當盒~電影心理對談及諮詢

醫訊/史丹利的便當盒~電影心理對談及諮詢#心靈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透過電影可以與心理諮商結合,更了解自己心裡,如果當場有心理師提供諮商服務,就可以達到寓教於樂的諮商或療癒效果。 為此,台北市衛生局將舉辦「101年度社區心理健康促進活動~心靈映像館與諮詢講座」,邀請台北文山特教學校王韻齡心理師映後主講及與觀眾對談,該場次主題為「《影片:史丹利的便當盒》&心靈對談」,播放的影片為印度《史丹利的便當盒》,劇情內容為8歲史丹利是個幻想家,因此同學將史坦利視為風雲人物,然而,他最擔心午飯時間,因為他沒有便當盒。於是他決定搶奪便當……。該單位歡迎民眾踴躍參加,名額有限,不接受預約;當日18:00開始發放號碼牌,18:20按號碼順序入場,活動內容日期時間地點以主辦單位最新公告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101年度社區心理健康促進活動時間:101年12月19日(三)下午18:30~21:00地點: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台北中正區金山南路一段5號)4樓講堂洽詢:02-33936779轉分機11

醫訊/瑜珈放鬆身心

醫訊/瑜珈放鬆身心#心靈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近年來瑜珈在台灣社會蔚為風潮,許多人都在學習瑜珈。瑜伽是源於古印度文化,是古印度六大哲學流派之一,瑜珈本來是分為五大類,有訶陀瑜珈、勝王瑜珈、智慧瑜珈、虔信瑜珈、行動瑜珈。而現代人所稱的瑜伽則是一系列的修身養心方法,包括調身的體位法、調息的呼吸法、調心的冥想法等,以達至身心的合一,由於現代人工作壓力大,產生許多的身心症,而瑜珈可以幫忙解決部分的問題,因此,很多人都投入瑜珈的行列。為了藉由瑜伽來放鬆現代人忙碌沈重的身心壓力,台北東區單親家庭服務中心與台北觀音線協會特地舉辦「2012年台灣男人社群聚會11月份聚會-心靈 瑜珈」,邀請身兼社工、心輔師、瑜伽師的彭英慈老師帶領,她是台師大教育學院心輔系碩士,曾任台北榮總醫院社工、學校社工及心輔師、台北東區單親家庭服務中心心輔師、財團法人蓮花基金會社工、心靈瑜珈師。她處了主講外,還會帶領瑜珈實作,藉由瑜珈放鬆身心,讓學員與自己更靠近,透過瑜珈更了解真實身心狀態,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額有限,請及早預先報名。名稱:2012年台灣男人社群聚會11月份聚會-心靈 瑜珈時間:101年11月10日(六)上午9:00~11:30地點:台北東區單親家庭服務中心大團體室(臺北松山區南京東路五段251巷46弄5號8樓)洽詢:02-2768 5256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