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臟炎

肚子痛~痛到背! 可能急性胰臟炎

肚子痛~痛到背! 可能急性胰臟炎#胰臟炎

什麼是胰臟炎?臨床上常見急性和慢性兩種胰臟炎,急性胰臟炎是過早將胰酵素活化而引起胰臟自體消化,輕者會引起胰臟輕微水腫,重者則會造成壞死、出血致死的可能;而慢性胰臟炎多為急性胰臟炎反覆復發移行而來。 造成胰臟炎的原因,通常是膽道或膽管疾病引起,飲酒過量或代謝改變:如高血脂、高血鈣也可能形成。其它諸如:外傷:如胰臟創傷、經内視鏡逆行性胰臟膽管攝影術。疾病因素:如胰臟腫瘤、十二指腸潰瘍、紅斑性狼瘡。感染:如病毒、細菌、寄生蟲。遺傳特異性(原因不明)等等都是。 胰臟炎常見的症狀為:1.上腹部劇烈疼痛或輻射至背部,為突發且持續性。2.噁心、嘔吐、腹脹。3.有些會伴有發燒、心搏加速、呼吸短促等。 治療措施則需要:1.禁食至症狀完全消失。2.補充體液、矯正低血容積(血球在血液中所佔的比例)和電解質(鈉、鉀、氯等)。3.插鼻胃管引流有助於減輕胃腸脹氣、防止嘔吐、減輕疼痛及酵素的分泌,但並非絕對必要性。4.止痛劑、制酸劑及止吐劑的給予。 對於胰臟炎病患照護應注意事項為:1.完全禁食直到症狀消失,尤其禁食含有酒精的飲料。2.病況好轉後開始進食,需自「白開水」、「流質飲食」、「軟質飲食」至「正常飲食」循序漸進。三餐定食定量、採溫和飲食、低脂、高碳水化合物飲食、高蛋白飲食,例如:每天熱量1800~2000Kcal、脂肪20~25g、醣類350~400g及蛋白質60~70g。3.如有鼻胃管留置,需觀察其引流量之多寡、顏色,並適時排空以維持功能。4.如有嘔吐發生,除了觀察嘔吐物多寡、顏色外,還要維持其呼吸道之通暢,嘔吐後可給予溫水漱口以減輕口腔不適,若有需要再給予止吐劑。5.教導戒除酒精,必要時需借重其他的臨床專家協助,如精神、心理學家。6.生活規律、避免過度疲勞。 肚子痛要小心! ˙背部正後方酸痛 就是急性胰臟炎 ˙腹部肥胖,暗藏危機! ˙七旬嬤暴瘦15公斤 原來是胰臟癌

背部正後方酸痛 原來是急性胰臟炎

背部正後方酸痛 原來是急性胰臟炎#胰臟炎

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胃腸肝膽科洪紹仁醫師表示,日前一位40多歲男性因上腹部及背部疼痛而至該院急診就醫,經診察後得知,病人有喝酒的習慣,每天要喝一至二瓶的酒,經診斷為急性胰臟炎,給予止痛、禁食與吊點滴後,病情獲得改善,同時進行病因調查與排除,以防止再次發生急性胰臟炎!洪紹仁醫師表示,在台灣,急性上腹疼痛常見原因有胃食道逆流、急性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急性膽囊炎與急性胰臟炎等。其中急性胰臟炎與上述其他疾病最大不同處,除上腹部疼痛外,同時背部正後方亦有酸痛感,而讓身體向前彎曲又能緩解。臨床上經由抽血即可診斷,不需要接受內視鏡這種令人不適的檢查。洪紹仁醫師指出,在台灣,喝酒、總膽管結石與三酸甘油脂過高是引起急性胰臟炎前三大常見原因,絕大部分急性胰臟炎案例住院接受適當診治後可治癒,然而急性胰臟炎併發急性腎衰竭、呼吸衰竭等器官惡化或細菌感染因而致死的個案也時有所聞,對於可能誘發重症或死亡的下列危險族群如高齡、孕婦、大量酗酒者、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腎臟病,三酸甘油脂過高又不按時服藥、膽管結石不易取出如胃部曾開刀,自然要特別謹慎小心!洪紹仁醫師建議,罹患過急性胰臟炎的人爾後應戒酒、避免油膩飲食;飲食控制無效三酸甘油脂仍高者,應服用藥物控制;若有膽結石可考慮接受膽囊切除,以防止胰臟炎復發!若無法戒酒,酒精性胰臟炎發作數次後會變成慢性胰臟炎,胰臟將逐漸失去原有消化功能,患者會因吸收不良除有脂肪便、體重減輕、身形消弱,也會得糖尿病,終身需依賴胰島素治療,最糟糕的是一直被慢性疼痛所苦,臨床不易治療,應引以為鑑! 

《醫知識》控制血糖指標-糖化血色素

《醫知識》控制血糖指標-糖化血色素#胰臟炎

您知道什麼是「糖化血色素」(HbA1c)嗎?它可以當作人體最近3個月的血糖控制狀況,所以現代的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指標已經不只是單純看血糖的高低值,而是以糖化血色素值作為控制良好與否之指標。所謂「糖化血色素」(HbA1c)是指人體血液中的紅血球含有血色素,當血液中的葡萄糖進入紅血球,和血紅素結合後,就形成糖化血色素。一般紅血球平均壽命為120天,葡萄糖附在血色素上不容易脫落,因此檢查血中糖化血色素的濃度,可以反映體內最近2-3個月的血糖控制情況。當血液中葡萄糖濃度愈高,糖化血色素的濃度就愈高,一般人糖化血色素的正常值約為4-6%,糖尿病人宜控制在7%以下,若能有效控制並降低糖化血色素的值,則每降低1%,罹患眼睛、心臟、血管、腎臟等病變的機率,就可降低25%。糖尿病人大多會去瞭解血糖值的高低,作為是否控制好病情的判斷依據。不過血糖值僅能代表短時間內糖尿病的控制情形,且可能受到疾病、藥物、飲食、運動等因素影響,而有起伏變化。所以有些糖尿病人平時不忌口,看門診前才臨時抱佛腳,開始規則服藥、控制飲食,希望有較低的血糖值,但醫師可透過「糖化血色素」瞭解病人長期的血糖控制情形。臺北市大安區健康服務中心「大安糖氏家族~控糖樂活班」的學員蔡裕憲先生在退休前常因應酬多,暴飲暴食而導致罹患急性胰臟炎,甚至病危,接著出現糖尿病合併症。歷經10年糖尿病病程,開始省思自己的生活習慣,也了解控制血糖是自己的責任,學習自我健康管理,除了規律服藥、飲食及太極拳運動控制。另每日早上飯前及睡前積極監測血糖,透過「大安糖氏家族護照」做健康監測紀錄及運動紀錄,定期就醫時主動與醫師討論追蹤糖化血色素,經過12週積極自我血糖控制後,飯前血糖值由原先165mg/dl降至101mg/dl、糖化血色素由11.4%降至7.7%,連三酸甘油脂亦由259 mg/dl降至157mg/dl,可說是自我血糖控制成效卓越,亦可作為其他糖尿病患者之學習典範。

胰臟炎

胰臟炎#胰臟炎

輕微的胰臟炎目前並無特殊的藥物能減輕已經發生的胰臟炎,所以治療主要是支持性療法,也就是藉由禁食及輸液(點滴)的補充,來防止胰臟繼續分泌胰液,而造成更進一步的自體破壞,對於腹痛則投予適當止痛劑,通常病患能在5至7天內獲得緩解而恢復進食。嚴重的急性胰臟炎有高死亡率,因此除了上述治療外,最好能在加護病房作24小時的監控。須給予病患大量的點滴,以預防脫水。儘管如此,仍然有許多的病人會併發心肺及腎等器官的衰竭,而需要呼吸器及洗腎等治療。另外需考慮投予預防性的抗生素,以預防感染。假使不幸產生感染,比如發生胰臟膿瘍,在投予抗生素之外,可能需要從體外插管做膿瘍引流,或開刀進去清創,才能使感染得到較好的控制。在營養補充方面,通常需經由鼻子插根管子到空腸進行餵食,如此可越過胰管的開口,防止餵食時造成胰液的分泌,也可防止經由靜脈補充營養可能造成的感染。但若病人脹氣很厲害,腸蠕動很差,只好經由大靜脈(在鼠蹊部或脖子打針)來補充營養。在去除病因方面,喝酒的病患必須戒酒。高血脂的病患可投予降血脂的藥物。膽結石引起的胰臟炎,大部分病人的結石會掉入十二指腸,如仍然卡在總膽管或胰管開口,則須做內視鏡,將膽胰管位於十二指腸的開口切開,再將石頭取出。進一步則建議病人將膽囊切除,以避免胰臟炎復發(復發率約30至50%)。飲食上有何注意事項?喝酒所造成的胰臟炎,當然要戒酒才能防止胰臟炎的再發。對於飲食的建議,則希望病患能少量多餐,少吃油膩的食物,以預防膽結石的生成及胰液過度的分泌。本文作者/張維倫(成大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長期酗酒是胰臟炎元凶之一慢性胰臟炎大多是長期酗酒(70%到80%) 引起的,病患年齡多半介於30歲至40歲之間,男性的發生率多於女性。主要是在急性胰臟炎發生後,病患繼續喝酒,造成胰臟不斷的發炎及破壞,最後導致胰臟功能下降所引起。所以患者除了有腹部疼痛的症狀之外,因為胰臟功能的下降,會造成營養吸收不良,體重減輕和糖尿病等現象。治療方面,除了補充消化酵素以幫助食物的消化吸收外,還要補充胰島素來調控血糖的平衡。對於疼痛的控制,常常是患者最大的困擾,也是醫師最大的難題,有時需要用到嗎啡類止痛藥才有效。對於這類病患,藥物成癮常常是一大隱憂。嚴重者甚至要做神經阻斷或開刀治療等等。所以,奉勸各位酒國英雄,還是儘早戒酒吧。(本文擷取自「消化道關鍵報告」一書,由原水文化出版社發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