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

鼻涕變黃就是鼻竇炎?兒科醫教你用「6種鼻涕顏色」看身體健康狀況

鼻涕變黃就是鼻竇炎?兒科醫教你用「6種鼻涕顏色」看身體健康狀況#鼻咽癌

秋冬天氣溫差大,不僅是過敏、呼吸道疾病盛行的季節,一吹到風就流鼻水、感冒時狂流鼻涕,也常常是多民眾的困擾。但你知道嗎?各病症的鼻涕顏色大有不同,甚至可以反映身體健康和疾病訊息。《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兒科醫師傑登揭密「6種鼻涕顏色」,小心這種顏色有可能是癌症徵兆!

輕微複視眼皮無力 熟女檢出鼻咽癌

輕微複視眼皮無力 熟女檢出鼻咽癌#鼻咽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55歲女性公務員,平日無菸酒檳榔史,某天輕微複視及左眼皮無力,以為長時間看電腦導致,至眼科診所就診點眼藥水無效,轉診耳鼻喉科進一步檢查。經鼻咽內視鏡切片確診為鼻咽癌,醫師安排電療化療後,病患病情穩定並持續追蹤。遺傳、環境因子、鹽漬食物 可能是致癌因素衛福部新營醫院醫師柯建安表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散居世界五大洲華人罹患鼻咽癌的比率,男性每10萬人6~33名,女性每10萬人2~14名。發生原因仍不清楚,只知遺傳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因子,患者一等親內的家屬罹患機會為一般人的19.2倍。其次是環境因子、鹽漬或煙薰食物,都有報告指出與鼻咽癌有關,另外吸進甲醛(如新木製衣櫥常有的刺激性氣體)的量越多,得到鼻咽癌的危險性越高。從十幾歲到八十幾歲都可能罹患,其中以四十五歲上下中壯輩罹患率最高。鼻涕帶血絲、嗅覺減低、頸部腫塊可能是警訊柯建安指出,鼻咽癌細胞上有EB病毒存在,但大多數人都感染過,且身上也可能潛伏EB病毒。到目前為止,只能說有關係,但沒有研究顯示有EB病毒一定會引發鼻咽癌。鼻咽癌會產生鼻涕或痰帶血絲、耳部症狀(如耳塞、中耳積液、聽力障礙等)、鼻部症狀(如如鼻塞、膿鼻涕、鼻涕倒流、嗅覺減低、惡臭分泌物等)、頸部腫塊、頭頸區域疼痛(如頭痛、臉部疼痛等)及腦神經症狀(如臉部皮膚感覺麻木、眼球運動障礙而產生複視現象、吞嚥困難或聲音沙啞及舌頭會運動麻痺、萎縮)等六大症狀。目前以放射線治療為主,化療為輔。 台灣鼻咽癌治療成果是世界之冠,第一、二期的鼻咽癌患者,五年存活率可達90%以上;全部鼻咽癌的治療成果,近幾年的成果可達 70%成功的機會。

鼻咽癌放療口乾潰瘍 中醫助熬過療程

鼻咽癌放療口乾潰瘍 中醫助熬過療程#鼻咽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40多歲的女性來看診,用著有點沙啞的聲音表示,罹患鼻咽癌第四期,已做過化療和放療,但出現容易口渴、臉部頸部皮膚又紅又有點潰爛、口腔潰瘍、吞嚥困難、味覺消失、中耳積水、頸部僵硬等後遺症,想用中醫調理身體。男性發生率為女性3倍 長期接觸刺激性物質屬高危險群杏儒中醫診所院長蔡易昌中西醫師表示,鼻咽腔位於頭顱正中心下方、鼻子後方和喉嚨交界之處,因此,鼻咽癌的早期的症狀非常不明顯,很可能只是出現流鼻血、口臭、痰中有血、耳鳴、鼻塞、及頭痛等,因此常被誤為是感冒、火氣大,而延誤治療。鼻咽癌與其他癌症不同的是,鼻咽癌一般好發年齡是40至50歲的中壯年,病患的平均年齡僅43歲,由於正是拼事業的顛峰期,一旦發病對於家庭及社會的衝擊也特別大。根據衛生署的統計,鼻咽癌是我國男性十大癌症之一,男性的發生率約為女性的三倍,因此我們必需特別重視它。鼻咽癌的成因可能與基因、人種、病毒與飲食有關,一等親有鼻咽癌病史的人,比正常人多4至10倍罹癌機率,而醫學研究顯示台灣、廣東人、東南亞罹病率高於其他地區民眾,另外感染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的人,罹癌率遠高於一般人,另外,像是常吃鹹魚、醃漬蔬菜、鹹肉等,還有男性、抽菸、酗酒,還有居家或工作的環境不良,長期吸入刺激性物質(如:工業用的石綿、鉻、鎳、甲醛、煙、粉塵、木屑等),都是高危險群。治療上,一般以放射線治療為主,如有需要則輔以化學治療,較少直接以手術治療;放射線治療通常會有副作用,它會隨照射劑量的累積而越來越明顯,都是可以嚴重到讓患者中斷治療,進而讓病情再度惡化失控。    鼻咽癌,在中醫是歸屬於「失榮」、「石疽」、「惡核」的範疇,而鼻咽癌的病位,古代稱為「頏顙」,指的就是咽上上齶與鼻相通的部位。清代的醫學名著《醫宗金鑒》提到「失榮耳旁及項肩,起如痰核不動堅,皮色如常日漸大,憂思怒鬱火凝然。日久氣衰形削瘦,愈潰愈硬現紫斑,腐爛浸淫流血水,瘡口翻花治總難。」描述了相關的病位、病機、以及臨床症狀。而清代的另一本醫學名著《馬培之外科醫案》,則提到「肝脾鬱結,氣與痰滯,石疽堅腫,咽腫喉痹,牙緊頸酸,項脹,厥少不和,經絡壅塞,七情至傷之病,治調非易。脾胃又薄,便溏,食入作嘔吐,慎防脾敗。姑擬扶土和中,冀其納穀為幸。」則清楚描寫了它的發病原因及治療預後。由於失榮、石疽、惡核,多因為損傷中氣、營虧絡枯,加上抑鬱傷肝、思慮傷脾、肝脾榮損,導致肝氣鬱結、肝鬱化火、結痰生瘀,所以治療上必須標本兼治,益氣和營、解毒化瘀散結為主要治療方向,再加上每個人體質不同的不同調理,例如肺熱邪毒型、肝郁火旺型、痰氣凝郁型、氣滯血瘀型、氣陰兩虛型、肝腎陰虛型等,又會針對西醫治療的併發症來調理,可以減輕毒副作用、又可以提高治療成功率。中西醫結合共同治療 5年存活率8成經過了幾個月的中醫調理,她高興的說:「蔡醫師,多虧了中醫調理,我才能順利度過放療那一段痛苦的日子,前幾天大檢查的結果出來了,腫瘤縮小到幾乎看不見了,真是太好了!」鼻咽癌並非絕症,只要經過合適的治療規劃,中西醫結合共同治療,都可以取得良好的療效,甚至是可以當成慢性病來看待。臨床上的統計,整體鼻咽癌患者的五年存活率,大約是60~70%,而如果中西醫結合治療,則可以提高到接近80%。而初期的鼻咽癌患者,單純西醫治療的效果高達八成以上,而如果加上中醫則接近於九成。所以說,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中西醫結合,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原則。(文章授權提供/杏儒中醫診所)

反覆流鼻血近一個月 意外發現鼻咽癌

反覆流鼻血近一個月 意外發現鼻咽癌#鼻咽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反覆流鼻血近一個月的62歲男性,原以為經常挖鼻孔導致流鼻血,後來至醫院就診,經醫師執行鼻咽鏡檢查,後續經病理切片,以及影像醫學檢查確診為「鼻咽癌第三期」。鼻咽位於鼻腔的最後方,一般的檢查並不容易發現鼻咽癌,鼻咽癌的病人中5成會有頸部淋巴腺腫情形、單側耳朵悶塞感持續2週以上、中耳積液、鼻塞、鼻涕中帶有血絲或有複視等病症,平均發生年齡為40~50歲間,男性比率較多。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放射腫瘤科醫師洪文欣表示,病人過去有胃潰瘍及痛風病史,也無抽菸、喝酒及嚼食檳榔等習慣。但檢測出曾感染過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 EBV)。經頭頸癌團隊建議同步化學放射治療。化學治療為cisplatin三次療程,再加cisplatin及5-FU三次療程;同時放射治療為每周五次,為期35次,總劑量為70葛雷的療程。 圖為治療前的核磁共振影像,圖中顯示左側咽隱窩(fossa of Rosenmüller)長出一個約三公分大小的腫塊病灶。右圖為接受完同步化學放射治療後追蹤的核磁共振影像,圖中顯示腫瘤明顯縮小。病人順利完成整個療程,在放療期間發生照射患部皮膚發紅乾癢脫皮變黑,口水變少導致口乾,吞嚥疼痛等症狀,這些症狀在放療結束一至二個月即逐漸改善。洪文欣指出,鼻咽癌主要好發在中國東南沿海一帶,發病原因至今不明,在台灣本土研究中,吸菸會增加鼻咽癌的發生率,另外兒童時期攝食亞硝酸鹽及亞硝胺(添加在香腸、火腿等加工肉品中,用來防止食物腐敗)也會增加鼻咽癌的發生率。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 EBV)與鼻咽癌具有很強的關聯性。常見症狀為頸部腫塊、流鼻血、鼻塞、頭痛、複視(侵犯第六對顱神經),顏面的麻木感(侵犯第五對顱神經),以及聽力障礙、耳鳴、耳悶塞感。由於鼻咽癌對放射線及化學藥物具有很高的敏感度,因此主要治療方式就是放射治療及化學治療。化學治療皆以cisplatin(順鉑)為主,輔加5-FU(5-氟尿嘧啶)及paclitaxel(太平洋紫杉醇)或Docetaxel(歐洲紫杉醇)。放射治療則採用弧形調控放射治療(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 VMAT)及強度調控放射治療(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IMRT),可提供腫瘤均勻分佈的劑量並能減少正常組織的劑量,每次1.8至2.0Gy的分次劑量(dose fractionation),每週五次,在六至七星期內給予70-70.2Gy的總劑量。目前頭頸癌皆由多專科不同領域醫療團隊進行療護,達到最大的治療效益。而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的治療儀器,亦能提供最先進的放射治療技術,提供各類癌症病人最佳的醫療服務。

鼻咽癌恐因遺傳!鼻涕有血絲應警覺

鼻咽癌恐因遺傳!鼻涕有血絲應警覺#鼻咽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鼻咽癌是頭頸部癌症中第二常見,僅次於口腔癌,在台灣每年約10萬人中會有5至6人罹患鼻咽癌,好發年齡為50-60歲,男女比例約為3:1。罹病原因除了長時間吸入有害氣體,如空氣中的石棉、鎳、吸菸或二手菸等因素外,多數的鼻咽癌與EB病毒(第四型人類皰疹病毒)感染有密切關係,而研究發現遺傳也是極大的影響因素,將近10%的病人有鼻咽癌家族聚集的現象,若家族有人罹患鼻咽癌,則其一等親罹患鼻咽癌的機率是一般人的19.2倍,因此不可輕忽家族病史的影響。56歲的劉先生因痰中帶血絲及鼻塞超過數周而到耳鼻喉科就醫,醫師問診時發現病人的父親、弟弟及伯父皆為鼻咽癌患者,後續經內視鏡檢查,發現在左側鼻咽處有一顆約2-3公分大的腫瘤,切片後證實為「鼻咽癌」,且頸部的淋巴結有轉移情形,接受化放療合併治療方式後腫瘤明顯受到控制,同時也在醫師的建議下成功戒菸,持續治療及追蹤病況。鼻咽癌流出的鼻涕會帶有明顯血絲鼻咽癌初期症狀不明顯,且因鼻咽管被腫瘤阻塞,有類似鼻塞、鼻涕倒流等感冒或過敏性鼻炎的症狀。不過,比較明顯的差異是鼻咽癌流出的鼻涕會帶有明顯血絲,頸部淋巴結腫塊也會愈來愈大,不像鼻炎吃過藥就會逐漸消腫。大千綜合醫院耳鼻喉科醫師黃山崧表示,鼻咽癌好發於鼻腔與口咽之間的鼻咽部,以頂部最常見,因部位隱蔽,腫瘤及症狀不易被早期發現,因此民眾若有鼻咽癌家族病史時應提高警覺。如果發現痰中帶血、長時間鼻塞、頸部不明腫塊、突然耳塞感或聽力減退未改善時,應尋求醫師協助,就醫時也要主動說明症狀及家族史,以協助醫師可以更快、更精準的提早診斷、及早治療。

銳速刀放射治療 為鼻咽癌治療新曙光

銳速刀放射治療 為鼻咽癌治療新曙光#鼻咽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因為長期鼻塞、耳鳴的狀況到耳鼻喉科就醫的55歲劉先生,經鼻咽內視鏡發現有腫瘤,安排切片檢查證實為鼻咽癌,且核磁共振也顯示有轉移兩側頸部淋巴腺,屬臨床分期的第三期。鼻咽癌放射敏感性高,為適合放射及化學治療的癌症,其中放射治療運用先進的銳速刀技術,不僅大幅縮短治療時間到只需5分鐘,同時合併影像導航技術也能讓定位更精準。經治療及後續追蹤後狀況控制良好,且無任何復發或轉移的情形。鼻咽位於鼻腔的最後方,一般的檢查並不容易發現鼻咽癌,鼻咽癌的病人中5成會有頸部淋巴腺腫情形、單側耳朵悶塞感持續2週以上、中耳積液、鼻塞、鼻涕中帶有血絲或有複視等病症,平均發生年齡為40~50歲間,男性比率較多。鼻咽癌最常見症狀包含:鼻塞、鼻涕、痰帶血絲鼻咽癌大多好發於東方中年人,在台灣的癌症發生率中男性排名第12位、女性為第20位。最常見的症狀包含:鼻塞、鼻涕或痰帶血絲、耳鳴、頭痛、頸部淋巴腫大等,而人類皰疹病毒第四型(簡稱EB病毒)感染、醃漬食品、家族史等則會增加鼻咽癌的發病風險。銳速刀採360度全體積弧形照射 可降低副作用提高腫瘤控制率大千綜合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張富迪表示,早期鼻咽癌以放射線治療為主,晚期鼻咽癌則需合併化學治療,相較於乳癌、肺癌或大腸癌等其他癌症,整體治療狀況較好。現在的放射治療日新月異,先進的銳速刀可採360度全體積弧形照射,並搭配影像導航定位技術,比傳統放射治療誤差低,對於鼻咽癌治療可保存大部分唾液腺,讓病人免受口乾舌燥之苦、減少放射性齟齒的機率,降低副作用的同時,也可提高腫瘤控制率。鼻咽部位於鼻腔最後方的深處、咽喉的最上方,由於位置較深,從鼻孔或嘴巴都看不到也摸不到,因此長腫瘤時往往不容易被發現。一般做吞嚥動作可以稍微緩解悶塞感,但若是持續超過兩週皆未獲改善,則即需提高警覺儘快就醫,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流鼻血、耳朵悶塞 驚見鼻咽癌第3期

流鼻血、耳朵悶塞 驚見鼻咽癌第3期#鼻咽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1名印尼漁工斷斷續續流鼻血1年、耳朵悶塞時好時壞,最終因為頸部異常腫大才來就醫。內視鏡檢查鼻子、鼻咽、咽喉,確診為第3期鼻咽癌。進行2至3個月療程,包括6到8週電療及3至4次化療,原發腫瘤完整清除。頸部淋巴腫塊大、消退慢,進行兩側頸部淋巴廓清術,術後恢復良好。鼻咽癌初期難發現 有症狀已3、4期羅東博愛醫院耳鼻喉科醫師譚媛云表示,由於鼻咽癌不易發現,有症狀時已是進入第3、4期。然而鼻咽癌第3期定義為頸部淋巴轉移,第4期則是出現遠端轉移,但頭頸癌相對其它癌症較為特殊,淋巴轉移不屬於遠端轉移,而是轉移至肺臟、肝臟、骨頭等才屬遠端轉移。鼻咽癌原發位置在鼻子後部很深的地方,靠近耳咽管兩側處。初期原發性腫瘤很小,不會疼痛。當腫瘤稍大時,會因潰瘍引起斷斷續續的流鼻血症狀,更嚴重時還會導致耳咽管積水,常表現於單側。鼻咽癌又為稱為容易被忽略的隱形殺手,也有患者原發腫瘤很小,沒有出現症狀,頸部淋巴異常腫大卻不會疼痛。台灣為鼻咽癌高盛行區 男性、中壯年最多譚媛云醫師表示,鼻咽癌盛行率東南亞地區相較歐美與日本等國高,台灣亦屬鼻咽癌的高盛行區。台灣1年約有1000至1500人罹患鼻咽癌,男性居多,為女性2至3倍。各年齡皆可能罹患,但以40至55歲中壯年居多。鼻咽癌的電療與化療成效佳、治癒率高,第1至第2期的5年存活率遠較其它頭頸部腫瘤好,高達8至9成,即使是第3期鼻咽癌患者,5年存活率還是高達7成。鼻咽癌治癒率很高,只要多留意身體上是否有鼻咽癌症狀的相關警訊,提早接受治療都能擁有不錯的治療效果。

單側耳鳴2周 竟是鼻咽癌徵兆!

單側耳鳴2周 竟是鼻咽癌徵兆!#鼻咽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男耳鳴2周,就是鼻咽癌腫瘤作祟!韓星金宇彬罹患鼻咽癌,引起民眾們對該疾病的高度關注,南投一名年約35歲黃姓男子近2周覺得左側耳朵悶悶的,至耳鼻喉科門診後,發現黃男在耳咽管開口外側有2公分腫瘤,經切片檢查後確診為鼻咽惡性腫瘤,目前積極治療中。俗稱廣東癌 常見於中年男子南投醫院耳鼻喉科醫師吳昭寬表示,鼻咽癌好發於中國南方地區,俗稱廣東癌,西方人較少發現、見於中年男子。臺灣地區每年約有1000~1200位新病例,且每年約有500人死於鼻咽癌。目前較可能的致病因子包括基因遺傳,Epstein-Barr病毒感染及環境等因素。另也有說法為年輕時吃多醃漬食品,長大後罹患鼻咽癌機會也會相對增高。吳昭寬醫師表示,由於鼻咽癌腫瘤位置較隱密,早期症狀不明顯,因此許多患者容易忽視,導致鼻咽癌一般確診時70%以上都屬於晚期癌症。鼻咽癌往往以週邊器官的症狀來表現。因此如果出現頸部腫塊、流鼻血或咳血痰、耳鳴、耳悶、複視或面神經麻痺的症狀要特別留意。以放射治療為主 約一半病患可以治癒吳昭寬醫師表示,鼻咽癌的診斷一般使用鼻咽內視鏡,由鼻孔進入觀察。若發現腫瘤或高度懷疑罹患鼻咽癌時,則必須進行鼻咽切片來確立診斷,同時接受血清學檢測。鼻咽癌的治療以放射治療為主,化學治療為輔,手術治療只有在腫瘤復發時才會考慮。大體而言,大約50%的病患可以治癒。越早期預後越好。早期發現的關鍵,在於平常對自己和家人多一點關心,注意身體的每一個細節,一旦發現耳鼻喉或頭頸部等周邊器官出現異樣,應立即尋求專科醫師協助,以免錯失治療的黃金時間。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