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走

過年甩肉 健走給你5大好處

過年甩肉 健走給你5大好處#健走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醫學界對於健走運動大力推崇,並針對健走對於各項慢性病的影響做了許多臨床實驗,顯示健走對增進健康的效果極為廣泛。關於健走的保健功效,歸納起來有下列幾項:1) 降低罹患心臟病的風險,預防高血壓、動脈硬化。2) 促進大腦活化,預防健忘症與失智症。3) 降低血糖值,預防糖尿病。4) 降低乳癌罹患率。5) 提升骨質密度,預防骨質疏鬆。世界上還有一些尚未開發的國家,國民的交通大部分靠走路,因而能夠保持身體健康。就像民國四、五十年代的台灣鄉下,大家都是靠著兩條腿上山下田,平時村裡的老人家走路都尚稱便捷,從未看到有人坐著輪椅,也沒有人在吃鈣片、維骨力;而且那時代的人也比較健康,很少人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可見在生活中常走路的重要性。除了預防或改善上述病症之外,健走還能讓腦部分泌大量的β腦內啡,可以令人產生愉悅的感覺,放鬆我們的心情,有助於消除生活所帶來的壓力,並減少得到憂鬱症的機會。醫學界樂意推薦健走運動還有一個最主要因素:健走產生運動傷害的可能性較低,而且對體能的消耗也比其他運動來得小。清代著名養生家曹庭棟很重視「動以養生」,他在《老老恒言》一書中載有散步專論,對走路的作用和要求做了較為全面的論述;現代坊間書店裡擺滿了許多醫師、運動專家及健走人士的著作,詳述健走運動的健身原理,也有專家針對個人不同的需要,研創了不同的健走方式,以期充分發揮健走的功效,提供喜愛健走人士參考。總之,健走是一種簡單易行、效果卓越的運動,值得人人做為養生之道。安全性高的北歐式健走/一九九七年芬蘭發展出「北歐式健走」(Nordic Walking),採用兩手拄著類似滑雪桿手杖的健走方式,藉著健走杖可以減輕下肢的負擔,適合關節痛的患者使用;老人家使用健走杖則可降低跌倒的危險,這項發明是基於健走運動安全方面的考量,而且可以鍛鍊全身的肌肉。(本文摘自/健走功/商周出版)

混合式交通 健走延壽好簡單

混合式交通 健走延壽好簡單#健走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26歲的林小姐是個上班族,每週會抽出2天下班吃完飯後的時間進行健走運動,她表示,一旦開始,就不會覺得困難,而且不走還會怪怪的,現在養成了每週健走的習慣,林小姐說,開始從事健走運動後,她覺得上班更有精神了。混合式動態交通 輕鬆達到一週150分鐘據國民健康署「102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面訪18,194位18歲以上民眾過去1個月運動情形,發現約6成(57%)的民眾過去每星期有運動,其中有3成(30.4%)民眾從事的運動項目以健走(含散步)為主,顯示國人已逐步將健走(含散步)融入生活。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健走是最容易被實踐也是最為推薦的身體活動,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建議,將健走融入生活中,上下班通勤採混合式動態交通方式,早上上班時及晚上下班時,各以15分鐘步行,而部分路段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就可以在平常上班日輕鬆達到一週150分鐘的目標。每天健走15分鐘 可控制體重並延年益壽另外,飯後可利用住家附近校園的操場健走,不但可以促進親子感情,還可一起顧健康,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成年人每週必須從事150分鐘以上的中度身體活動,兒童及青少年每天都應至少達到中度身體活動60分鐘(1小時)以上,每週累積420分鐘以上。研究發現,每天健走15分鐘,能夠改善各項身體機能,而運動時腦部產生的腦內啡,還能夠使人心情愉快、舒解壓力,長期維持每天運動15分鐘的習慣,更可控制體重並延年益壽,王英偉署長表示,「健走」是很好的入門運動,不需特殊裝備,只要穿著輕便服裝、運動鞋,加快速度,些微流汗,就是最好的身體活動。

想抗老紓壓 遵守健走6重點!

想抗老紓壓 遵守健走6重點!#健走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運動有益身心健康」,這句話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不過,真正能奉行的人卻非常有限,很多人「持續運動」的遠大願望只停留在夢中及口中,只要想到運動會汗流浹背、氣喘吁吁以及全身酸痛,一票人就紛紛打退堂鼓。至於運動後淋漓暢快的舒爽,以及運動帶來的好處,當然就無從體驗囉!省錢、有效率 非健走莫屬很多人都以為,動到「氣喘如牛」才能稱得上「運動」,其實並非如此,運動並不需要這麼狼狽,也不需要這麼痛苦,如果要選擇一種最省錢、有效率,又不會讓人陷入「兩天捕魚、三天曬網」惡性循環中的運動,就非「健走」莫屬了。擺脫肥胖、活化腦力、延緩老化「健走」在最近幾年,成為全球最風行的運動,它的好處多到數不清,健走可以幫助你擺脫肥胖,可以活化腦力跟體力,可以延緩老化,可以預防心臟病、老年癡呆、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可以幫你走出好骨質,可以改善因姿勢不良而引起的肩膀、腰部、背部酸痛,可以紓解壓力、消除疲勞。享受陽光洗禮 幫助維生素D合成「抽不出空」是最多人缺乏運動的理由,從今天起這個理由不再成立了,因為走路也可以是運動,我們每天都一定有機會走路,就算你是開車一族,也還是有可以幫自己「創造」走路機會,例如停車停遠一點,再者,走路時還可以一邊享受陽光的洗禮,幫助維生素D的合成,讓骨骼更健康,怎麼樣走,才能消耗熱量?實際上,只要走動就可以,當然,走的速度越快,消耗的熱量越多,因此,我建議想要健走的人,把握以下幾個走路重點:1) 走路時抬頭挺胸,盡量將身體線條拉高,不要彎腰駝背。2) 盡量邁開你的步伐,但舒適是前提,別故意跨大步。3) 頸部、肩膀放鬆。4) 走路時,手肘自然擺動,比較理想的姿勢是彎曲約成90 度,這樣比較容易加快腳步。5) 膝蓋放鬆,不要刻意打直。6) 腳跟先著地,接著再將身體重量放在腳掌前1/3處。離地的時候,應該是腳尖用力推離地面。(摘自/不吃藥最健康/大喜文化出版)

運動15分 死亡風險降22%

運動15分 死亡風險降22%#健走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只要15分鐘,就能讓長輩身體更健康!中秋過後,隨之而來的是登高敬老的九九重陽節,想對家中長輩表達敬意與祝福,卻老覺得時間不夠,根據2016年歐洲心血管預防和康復協會大會(EuroPRevent),法國聖埃蒂安大學附屬醫院發表的研究指出,年長者每天運動15分鐘可降低22%的死亡風險。一半運動量 降低死亡風險卻達22%研究者以2個群組為調查對象,分別為法國群組(1,011位65歲成人)與國際性群組(122,417位60歲成人),以每周代謝當量(Metabolic Equivalent of Task, MET),將受試者分為-不運動、低度、中度和高度4組,平均追蹤10年,探討它們與死亡風險的相關性,追蹤期間法國與國際群組死亡率分別為9%與15%。結果顯示與不運動的老人相比,中度和高度運動量所降低的死亡風險率為28%和35%,從事愈多體能活動的老年人身體愈健康,研究結果亦發現,從事低度運動量的老人(相當於每天快走15分鐘)雖僅從事一半的建議運動量,其降低的死亡風險卻達到22%。嘗試不同運動 減緩老化、增強機能屏東科技大學休閒運動健康系教授徐錦興表示,研究中提到的15分鐘運動應達到中強度運動,就是快走或健走比較喘的程度,若只是一般步行速度,建議長輩拉長運動時間,達到一周150分鐘的運動量才有效果,他建議老人可嘗試不同種類的運動,像是健走、慢跑、跳舞、瑜珈,減緩老化還增強身體機能。床上抬腿 每個動作從3次增加到5次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年長者的運動習慣可視為一種健康指標,如果能走、跑或騎車表示體況不錯,如果長輩不想運動,她建議可以引導長者參與,延伸到參與團體運動,甚至發展成相約遊山玩水,也可從床上抬腿等運動做起,每個動作從3次慢慢增加到5次,都可達到運動效果。

健走會傷身! 如何預防受傷?

健走會傷身! 如何預防受傷?#健走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健走是很多人選擇的運動,雖然健走有益健康,但是也別輕忽健走可能帶來的運動傷害,尤其是大熱天健走,不要忘了補充水份,在健走之前,也應該要做伸展操和暖身,甚至於健走的姿勢要正確,以及要穿上運動鞋,或是戴上護膝與護踝,才能預防運動傷害發生。 手臂要有一定高度雙和醫院復健醫學部技術長林立峰表示,一般因為健走而出現的運動傷害,也是與骨骼肌肉有關;例如在健走時,手臂要有一定高度,往前不要超過肩膀,往後到腰部即可,否則肩關節會因為過於受力,進而容易使肩關節受傷。 有點喘+能和別人說話的速度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骨科期刊學術研究建議,健走速度應每小時4.8-6.3公裡,相當於每分鐘90-120步,健走不但能促進心肺功能,而且能增加骨質密度、改善肌力及平衡,進而可防止跌倒的發生,林立峰技術長指出,健走不是散步,健走是必須要有一點速度,有點喘以及能和別人說話的速度,這樣才能達到健走的目的。 不可彎腰駝背+快步走+腳跟先著地健走姿勢也要注意,林立峰技術長進一步指出,健走不可以彎腰駝背,否則會腰痠,另外,健走要加快速度,往往膝蓋會痠痛,所以膝蓋要保持彈性,不要跨大步,而是要快步走,此外,健走要腳跟先著地,接下來才是腳掌,這才是正常步態,因為腳尖先著地,就會對膝蓋不利。 穿運動鞋+補充水份林立峰技術長並提醒,在健走前也要做伸展運動與暖身運動,而且要穿運動鞋,不要穿平底鞋,也可戴護膝與護踝來保護下肢,還有就是年紀大的老人家,往往有三高與心血管疾病,健走速度就要量力而為,只要有點喘但是仍然能和人講話的速度即可,而且大熱天還要防中暑,健走前中後都要補充水份,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健走4口訣 讓你延年益壽

健走4口訣 讓你延年益壽#健走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長期維持每天運動15分鐘的習慣,可控制體重也可延年益壽,除了生理上的好處,還能使心理快樂,改造大腦,提升生產力,如果懶得跑步,走路也是一項很好的運動方法,除了可以使代謝加快,也能夠加強訓練肺活量,更重要的是,保持運動習慣,可以遠離慢性疾病。健走好入門 穿著輕便服裝 另外,天氣炎熱時進行戶外活動記得穿著輕便、淺色、寬鬆、透氣的衣服,塗抹防晒霜、戴寬邊帽以及太陽眼鏡,活動中攜帶水壺,適時補充水分,沒有運動習慣的民眾,健走是很好的入門運動,不需特殊裝備,只要穿著輕便服裝、運動鞋,記得健走小口訣,即可將健走融入於生活中:1) 抬頭挺胸縮小腹   2) 雙手微握放腰部3) 自然擺動肩放鬆4) 邁開腳步向前行老年人每周3天 增強平衡防跌倒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兒童及青少年每天應累計至少60分鐘中等費力身體活動,成人每周應累計至少150分鐘中等費力身體活動,活動能力較差的老年人每周至少應有3天進行增強平衡能力和預防跌倒的活動,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表示,每天運動15分鐘好處多,除了能夠改善各項身體機能,運動時腦部產生的腦內啡,還能夠使人心情愉快、舒解壓力。爬樓梯取代電梯 步行買午晚餐民眾可於日常生活作息找時間來活動,以爬樓梯取代坐電梯,步行買午、晚餐、水果、日用品,或以自行車、走路方式通勤,即可增加身體活動量,此外可就近運用社區健走步道,養成每日健走的規律運動習慣,各縣市推薦之社區健走步道共247條,可至國民健康署網站的「肥胖防治」/「快樂動」/「社區健走步道」項下查詢。

每天健走15分鐘 控制體重+延壽

每天健走15分鐘 控制體重+延壽#健走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世界衛生組織曾指出,身體活動量不足,已成為影響全球死亡率的四大危險因子之一。然而運動習慣的養成,最好的方法是能融入生活,健走即是很好的選擇。而每天健走15分鐘好處多多,除了能夠改善各項身體機能,運動時腦部產生的腦內啡,還能夠使人心情愉快、舒解壓力。長期維持每天運動15分鐘的習慣,更可控制體重並延年益壽,而對於沒有運動習慣的民眾來說,健走是很好的入門運動,不需特殊裝備,只要穿著輕便服裝、運動鞋,並記得抬頭挺胸縮小腹、雙手微握放腰部、自然擺動肩放鬆、邁開腳步向前行健走小口訣,即可將健走融入於生活中。秉持多走、少動 邁向健康之路國民健康署提醒,為養成自身運動習慣,每天仍應秉持「多走、少坐、動一動,隨時隨地可以運動」的健康概念,利用生活中的空檔,有空就走,營造動態生活,邁向健康。 

抗老延壽、提升骨密度 健走6大優點必知

抗老延壽、提升骨密度 健走6大優點必知#健走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整理)世界衛生組織曾指出,身體活動量不足,已成為影響全球死亡率的四大危險因子之一。然而運動習慣的養成,最好的方法是能融入生活,相較於跑步,健走是很好的選擇!因為貿然的跑步對於膝關節、肌腱等都容易導致傷害,因此選擇健走比慢跑安全,不僅甩肉效果佳還能保持健康。天天健走 防心血管疾病、增加肌耐力健走是世界衛生組織認證最容易被實踐也是最為推薦的身體活動,而且不需特殊裝備,技巧很容易學,不易造成運動傷害,加上沒有年齡限制,很適合當做固定的運動。對此《優活》還整理了以下好處,建議民眾可透過健走達到保健身體的效果:1)心情愉快、舒壓/研究發現,每日健走15分鐘,能夠改善各項身體機能,而運動時腦部產生的腦內啡,還能夠使人心情愉快、舒解壓力。2)走出好身材/減少腹部脂肪堆積,維持體態。因為健走能促進血液循環,增加身體基礎代謝,消耗更多能量,鍛鍊肌肉防止脂肪堆積;即使輕鬆地走,也能消耗平常10倍以上的脂肪。3)提升骨質密度/據美國研究建議,健走速度應落在每小時4.8~6.3公里,相當於每分鐘90~120步,每週持續5天,經過15周後能提升總骨密度0.4%。4)促進心肺功能/能促進身體的血液循環與心肺功能,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癌症、憂鬱和失智等風險。5)減緩老化/「老化從腿開始」,因此想要預防體力衰退的最佳方法,就是鍛鍊雙腿肌肉,透過健走時大腿、小腿的肌肉操作,可防止肌肉退化。6)延壽/德國一項研究,針對30歲至60歲本身沒有運動習慣的男女,要求他們每日運動,並觀察血液中的衰老指標,結果發現,每日快步走25分鐘,可延長壽命7年。國民健康署也曾表示,健走是很好的入門運動,不需特殊裝備,只要穿著輕便服裝、運動鞋,並記得「抬頭挺胸縮小腹、雙手微握放腰部、自然擺動肩放鬆、邁開腳步向前行」小口訣,即能輕鬆養成每天動起來的好習慣。而近來早晚溫差大,運動中,除了穿著較貼身保暖的衣物或加件風衣,更要補充足夠的水分,幫助調節體溫且有益身體健康。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