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走

你也報復性運動了嗎?這樣健走不傷身

你也報復性運動了嗎?這樣健走不傷身#健走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統計台灣高達5成民眾有健走習慣,你是否曾因健走感到腰痠、膝關節不舒服?台北市衛生局表示,聰明健走,可以減少腰痠與膝蓋痛,帶來健康與快樂,掌握以下要領,避免運動傷害,一起邁開腳步瘋健走吧!挑雙好鞋 走的健康又持久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健走是長時間走動的運動,最重要的當然就是運動鞋,好的鞋子能幫助你走得輕鬆、減少運動傷害,挑選鞋子應注意以下事項:1.包覆性佳好的包覆性可以保護腳踝,支撐肌肉,讓腿部更容易施力,也能在踩踏不平路面時預防運動傷害的發生。2.鞋墊軟硬適中健走是長時間重複同樣姿勢的運動,每次健走少則幾千步多則幾萬步,重複踩踏地面,腳底多少會受到衝擊、膝蓋也容易承受壓力,太硬的鞋墊緩衝能力不佳,太軟的鞋墊容易滑動,不容易施力,所以購買鞋子一定要試穿試走。3.服裝也是重點除了鞋子,穿著也十分重要,當運動達到足夠強度時,人體會藉由流汗散熱,穿著排汗或透氣的服裝,可幫助降溫。健走的時間與距離 是否會傷腰、膝蓋?健走的每個階段,可依個人狀況調整強度、距離,也可以安排不同地點健走。初學者建議以「生活式健走」建立運動習慣,根據自己的運動能力,選擇短間、短距離與方便的健走方式,目的是養成運動習慣,減少運動傷害的發生。有經驗者可以嘗試「長距離健走」或「運動式健走」提升健走的時間與距離,但因強度較高,記得要熱身與收操,保護膝蓋、關節,讓每一次的健走不僅有效又健康。「長距離健走」可以安排在步道、河堤、坡度較緩的山路或著名景點,這些路線不易被車輛打擾,還能兼顧休閒旅遊,讓生理、心理都獲得休息放鬆。

健走好處多 熱身操5招防運動傷害

健走好處多 熱身操5招防運動傷害#健走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統計台灣高達5成民眾有健走習慣,你是否曾因健走感到腰痠、膝關節不舒服?台北市衛生局表示,聰明健走,可以減少腰痠與膝蓋痛,帶來健康與快樂,掌握以下要領,避免運動傷害,一起邁開腳步瘋健走吧!顧腰護膝蓋 從熱身、收操做起健走雖然不屬於激烈運動,但熱身運動也不能忽略,健走前,可以先做簡單的伸展運動,以提升膝關節活動度及增加四肢肌肉的延展性。健走正確姿勢之一「抬頭挺胸縮小腹」,凸顯腰、背的肌肉群的重要性,所以完整的暖身可以避面腰痠背痛。5個簡單的動作幫你從上而下輕鬆熱身:1頸部伸展:分別將頸部前、後、左、右緩慢晃動。2臂腕伸展:兩手手指交叉,掌心朝內,往前、上、左、右伸展。3腰背腿後伸展:兩腳開立與肩同寬,膝蓋放鬆,慢慢從頸椎、胸口、肚子、大腿、小腿往下延伸。4左右抬膝:雙腳與肩同寬,膝蓋抬高,支撐腳的膝蓋放輕鬆,左右腳交替抬膝。5蹲伸擺臂:膝蓋併攏蹲伸,雙手握拳,掌心朝內,前後擺動。開始健走前5分鐘應以緩慢的步伐進行,幫助身體的血液循環均衡分布到施力的肌肉,提高溫度增加肌肉柔軟度的效果,以達有效地預防運動傷害。剛運動完也別急著回家,放慢走路的速度,轉變成正常的行走,維持10-15分鐘並搭配4項緩和的收操動作:1左右腳前伸:將其中一腳往前一小步,屁股往後坐,支撐腳的膝蓋微彎,伸展腿部後側。2左右腳後拉:找身邊可以扶著的欄杆或椅子,支撐腳膝蓋放輕鬆,用手抓住另一隻腳腳踝,膝蓋往後彎曲,雙腳併攏拉伸大腿前側。3左右側肩膀伸展:將一手往另一側伸直,用另外一隻手往胸口方向內推,伸展肩膀肌群。4手肘後推:一手往上伸直後手肘往下彎曲,用另一隻手協助向後推,伸展三頭肌。補充水分和蛋白質 保持滿滿能量完成四個動作後,呼吸比較不喘時,可以補充水分或吃些蛋白質食物,補充流失的水分與營養。提醒你,健走通常需要花30分鐘、1小時甚至更久,營養補充可協助身體快速恢復,減少疲憊感,如便利商店內的豆漿或牛奶,搭配地瓜、麵包等食物或平常家中冰箱中事先備好沙拉、水煮蛋搭配牛奶,同時補充蛋白質、醣類與水分,讓我們更快恢復體力!健走途中應補充水分(600毫升/小時),若超過30分鐘則可再加上碳水化合物,讓健走也能有滿滿能量!

215人健走賽 8周步數可繞地球2圈

215人健走賽 8周步數可繞地球2圈#健走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雖然上半年不少活動被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但羅東博愛醫院推行多年的員工健康促進計畫未停歇, 5月起舉辦為期8周的健走比賽鼓勵員工動起來,215名員工參與,6月成績驗收發現,活動期間內員工總步數超過1億2千萬步,換算公里數可以繞地球兩圈!拚增肌減脂 夫妻檔健走感情升溫依據「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顯示,成人過重及肥胖盛行率逐年攀升,不僅增加疾病風險,更會影響生命品質。為促進員工擁有健康體適能,今年羅東博愛醫院透過健走方式,以獎金鼓勵員工在工作之餘一同「增肌減脂」。 此次活動吸引215名員工參與,參賽者無不卯足全力,利用時間衝刺。其中不乏部門同仁一同糾團報名,透過團隊力量督促,還有夫妻檔下班後暫時把孩子放在一邊,努力健走爭取榮譽,感情升溫。醫檢師瘦身8公斤 腰圍重現23吋今年的冠軍健走王是病理科的醫檢師曾美屘,她分享,每天下班與老公騎自行車2小時是行之有年的運動習慣,參賽期間她把騎車轉換成健走,下雨天也撐傘外出健走不間斷,平常走路上班等紅綠燈時腳步不要停持續踏步,8周下來共累計260萬7837步,以1萬步7公里計,相當於環島1圈半。 羅東博愛醫院營養科組長吳得束營養師分析,曾美屘參賽前體重57公斤,賽後49.4公斤,體脂變化率26.36%,腰圍重現令人欣羨的23吋腰,體態纖細,身體也更健康。 整體成績計算下來,其餘參賽者也不遑多讓。經統計,此次參與者總步數達 1億2千萬餘步,換算約88470公里,若以繞地球一圈40076公里計,約可環繞地球兩圈。醫生不落人後 體脂率33%降至29%此次活動除了比賽步數,體脂下降率和肌肉增加率也是關注焦點,家庭醫學科主任張賢政表示,增加適當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搭配適當肌力訓練,能夠將下降的體脂重量轉化成肌肉,進而大幅地增加自身的免疫力及抵抗力。腎臟科主任陳俊達表示,自己抱持著不想輸的心態早晚健走,沒想到活動後體脂率從33%下降為29%,是意外的收穫。

健走的保健功效

健走的保健功效#健走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醫學界對於健走運動大力推崇,並針對健走對於各項慢性病的影響做了許多臨床實驗,顯示健走對增進健康的效果極為廣泛。關於健走的保健功效,歸納起來有下列幾項:1)降低罹患心臟病的風險,預防高血壓、動脈硬化。2)促進大腦活化,預防健忘症與失智症。3)降低血糖值,預防糖尿病。4)降低乳癌罹患率。5)提升骨質密度,預防骨質疏鬆。世界上還有一些尚未開發的國家,國民的交通大部分靠走路,因而能夠保持身體健康。就像民國四、五十年代的台灣鄉下,大家都是靠著兩條腿上山下田,平時村裡的老人家走路都尚稱便捷,從未看到有人坐著輪椅,也沒有人在吃鈣片、維骨力;而且那時代的人也比較健康,很少人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可見在生活中常走路的重要性。除了預防或改善上述病症之外,健走還能讓腦部分泌大量的β腦內啡,可以令人產生愉悅的感覺,放鬆我們的心情,有助於消除生活所帶來的壓力,並減少得到憂鬱症的機會。醫學界樂意推薦健走運動還有一個最主要因素:健走產生運動傷害的可能性較低,而且對體能的消耗也比其他運動來得小。清代著名養生家曹庭棟很重視「動以養生」,他在《老老恒言》一書中載有散步專論,對走路的作用和要求做了較為全面的論述;現代坊間書店裡擺滿了許多醫師、運動專家及健走人士的著作,詳述健走運動的健身原理,也有專家針對個人不同的需要,研創了不同的健走方式,以期充分發揮健走的功效,提供喜愛健走人士參考。總之,健走是一種簡單易行、效果卓越的運動,值得人人做為養生之道。安全性高的北歐式健走/一九九七年芬蘭發展出「北歐式健走」(Nordic Walking),採用兩手拄著類似滑雪桿手杖的健走方式,藉著健走杖可以減輕下肢的負擔,適合關節痛的患者使用;老人家使用健走杖則可降低跌倒的危險,這項發明是基於健走運動安全方面的考量,而且可以鍛鍊全身的肌肉。

間歇式健走、喝牛奶 預防熱衰竭

間歇式健走、喝牛奶 預防熱衰竭#健走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春季到秋季是身體適合活動的期間,同時也是能充分執行間歇式健走的季節。事實上,讓「間歇式健走+牛奶(乳蛋白+醣類)」健康法推廣至日本全國的契機,是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之後,因電力不足緊急推動的「熱衰竭應對措施」。「間歇式健走+牛奶」 提升排汗程度、防熱衰竭所謂熱衰竭,是氣溫升高時,人體因為排汗機制與體溫調節機能無法正常運作所引起的症狀。我們透過實證研究後發現,為促使這些機能維持正常,最重要的是增加體內的血液量,而「間歇式健走+牛奶」就是其中一帖良方。在這項研究當中,我們請受驗者進行略為辛苦的運動,也就是我們所推廣的間歇式健走。在運動頻率方面,是1星期4次以上,每次約15∼30分鐘。同時,請他們養成在運動後立即喝牛奶的習慣。經過實證之後發現,20世代持續1星期,而60世代以上者持續8星期之後,不只肝功能變好,體內的血液量也會增加200∼400毫升。隨著血液量的增加,皮膚中的血管變得容易擴張,因此身體也比較容易排汗。即使是60∼70世代的高齡者,在「間歇式健走+牛奶」的習慣持續8星期之後,不僅皮膚血管比過去加倍的容易擴張,排汗程度也較過去增加2成。甚至有學員覺得「明明是夏天卻不覺得悶熱」,其實這就是體溫調節機能變好的效果。不能喝牛奶的人 可用優格或起司等乳製品替代這些效果曾經被NHK「早安日本」、「老師沒教的事」、朝日電視台「Morning Bird」 等電視節目,以及全國各報章雜誌報導,相信有些人應該有印象。另外,不能喝牛奶的人若是要以「間歇式健走+牛奶」來預防熱衰竭,也可以用優格或起司等乳製品替代。請大家牢記一個重點,那就是運動後要補充乳蛋白+醣類。過去一般都是指導大家運動後要喝水或運動飲料來補充水分,但今後的新指導原則是「間歇式健走+牛奶」。這個方法很簡單,是任何人都能當下立刻開始執行的防暑措施之一。(本文摘自/改變走路的方式就可以年輕10歲-每天30分鐘,比慢跑快走更有效的間歇式健走/布克文化)

健走後喝牛奶 一次補足蛋白質、醣類

健走後喝牛奶 一次補足蛋白質、醣類#健走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誕生於1997年的「熟年體育大學」,是專為中高年齡者開設的健康運動教室,至2018年為止已經走過21個年頭。在這段期間,我們開發出更有益健康的步行運動─間歇式健走。近幾年來,更有一項能讓我們自豪向大家推薦的研究心得,那就是—「在間歇式健走後的一小時內,喝下一杯牛奶,就能有效提升肌力,並預防熱衰竭!」間歇式健走運動之後 最需要修復肌肉受損從專業的角度來解釋,就是:「在略感辛苦的運動之後,補充牛奶中所含的『乳蛋白+醣類』等營養素,就可提升因運動而受傷的肌肉組織的修復作用,進而增加身體的肌肉量。」換言之,若想活化肌肉的機能,就必須在運動後一小時內喝下一杯牛奶。不同一般按照自己步調慢慢走的健走運動,間歇式健走可確實活動到大腿等下半身部位的大肌肉。在實踐間歇式健走時,肌肉會大量消耗儲存於人體中的能量來源─ATP三磷酸腺苷,使肌肉組織的活動更加活絡。運動結束後大約一小時期間,是肌肉修復受損組織的重要時段。在這段期間,人體內名為「葡萄糖載體」的組織會加強作用,幫助肌肉積極吸收蛋白質(胺基酸)與醣類(葡萄糖)。運動後基礎代謝率高 喝全脂牛奶也無妨換句話說,這是身體最需要蛋白質與醣類的時機,只要在這時均衡攝取含有這兩種營養成分的牛奶,就能對肌肉直接發揮作用。當我們透過研究發現這個機制時,便向松本市民們公開牛奶的這個效用。當時有位女性提出疑問說:「好不容易透過間歇式健走消耗熱量,這時候喝下含油脂的牛奶不會反而變胖嗎? 要喝低脂牛奶比較好吧?」我們的答案是,不用擔心!在運動後,除了肌肉本身需要牛奶的養分外,身體的基礎代謝率也提高,就算喝下一大杯牛奶,這些脂肪也不會囤積在體內。換言之,這時候喝進體內的牛奶會用來恢復運動時消耗的能量,因此喝全脂牛奶也沒關係。根據這個機制,我有預感傳統營養學的觀念會出現重大改變。原本營養學界總是直接標示出一天必需的營養攝取量,但未來可能會根據身體需要每一種營養素的時機,設定出以一小時為單位的營養攝取建議量。如此一來,運動醫學領域和飲食領域的共同合作就能更加深入,我也期待未來會出現更有趣且有益的研究。最愛喝牛奶!略為辛苦運動之後請喝1~4 杯牛奶在我們的研究當中,請受驗者每週4次,每次進行30分鐘略感辛苦的運動,並且要求他們在運動後攝取含有「乳蛋白+醣類」的牛奶等乳製品。如此一來,受驗者的排汗等體溫調節機能便獲得改善,對暑熱氣候的耐受性也變高。那麼,到底該喝多少牛奶才好呢?經常有人問說:「我家的孩子喜歡喝牛奶,不知道能不能讓他們多喝一些⋯⋯」接下來,我們就來告訴大家適當的飲用量。就目前研究結果來看,預防熱衰竭及運動後身體所需的「乳蛋白+醣類」的攝取量,20∼30世代且體重約60公斤的年輕人,大約需要20克的乳蛋白與35克的醣類;而高中以下的學生與40∼ 60世代中高年齡者的需求量,大約只要一半。這個分量換算成熱量來看,大約是一日攝取熱量的5∼10%,相當蛋白質攝取量的10 ∼ 30%左右,分量並不算太多。若將這些需求量換算成牛奶,成年人大約需要喝2∼4杯牛奶,而高中以下的學生與40∼60 世代的中高年齡者則需要喝1∼ 2杯。無論是希望多喝一點還是少喝一點,基本上只要在1∼4杯的範圍之內,都能依個人喜好進行調整。若是年紀更小的孩童,就可在白天玩耍之後喝牛奶當點心。如果能夠搭配麵包或餅乾,就可同時補充醣類。只要每天持續運動+喝牛奶的習慣,身體就會慢慢出現變化。因此,與其天氣真正變熱才急著開始喝牛奶,不如天氣轉熱的前幾個月就開始養成喝牛奶的習慣。(本文摘自/改變走路的方式就可以年輕10歲-每天30分鐘,比慢跑快走更有效的間歇式健走/布克文化)

減2成三高風險!試試「間歇式健走」

減2成三高風險!試試「間歇式健走」#健走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我們透過研究發現,在持續實踐間歇式健走約5個月之後,血壓、血糖值及肥胖指數(BMI)等數值都會有所改善。過去,我曾經將松本市內的198位中高齡男性(平均年齡68歲)、468位中高齡女性(平均年齡64歲)區分為低體力、中體力及高體力等組別,並且追蹤他們的生活習慣病指標的變化。這邊所指的低體力、中體力及高體力,其區分標準如下:低體力 最大攝氧量:男性16.3、女性17.2中體力 最大攝氧量:男性20.0、女性21.5高體力 最大攝氧量:男性25.4、女性25.9(單位為ml/kg/min)「間歇式健走」有助於減少約20%的生活習慣病!調查結果發現,無論男女性別、哪一組,在實踐間歇式健走之後,其四大生活習慣病的罹患率(高血壓、空腹血糖值、BMI、中性脂肪)都有減少的傾向。(唯一的例外,就是男性的高體力組及女性的低體力組,均出現中性脂肪略為增加的情形)。其中,愈不易養成運動習慣的低體力組在實踐間歇式健走之後,效果更加顯著。一般來說,低體力者的血壓往往偏高。在這份研究中也不例外,大約有8成的低體力組參加者都有高血壓問題。另一方面,體力越偏向中體力及高體力的人,有高血壓的比例反而降低。同時,中性脂肪及脂肪代謝數值高過標準值的人的比率也減少。雖然有這樣的背景因素,但若只看實踐間歇式健走之後的數值,可發現低體力組罹患任一種生活習慣病的機率大約下降20%左右。從專家的角度來看,也是相當明顯的改變。中體力組的變化雖然不如低體力組明顯,但生活習慣病相關數值都有減少的傾向。我們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是中體力組中不少糖尿病患者及糖尿病前期患者,將間歇式健走加入運動處方中後,相關數值就獲得改善。就整體來看,所有參加者的高血壓及空腹血糖值都明顯下降。由此可見,間歇式健走對於這些數值的影響相當大。我們還從這項實證研究與驗證當中,發現一個「二○法則」。那就是在實踐間歇式健走後,‧ 體力最大可提升二○%。‧ 可使人感覺像回到二○歲般有活力。‧ 生活習慣病相關數值約改善二○%。‧ 每年所耗費的醫療費用大約可節省二○%。而這些變化所受惠的對象包括:‧「自己」能夠健康長壽。‧「家人」不用照顧臥病在床的病人。‧「國家與地方自治體」得以降低醫療費用支出。(本文摘自/改變走路的方式就可以年輕10歲-每天30分鐘,比慢跑快走更有效的間歇式健走/布克文化)

健走提升幸福感!加強「血清素」分泌

健走提升幸福感!加強「血清素」分泌#健走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人體的下半身肌肉占了全身肌肉的三分之二以上,將近七成。肌肉同時也有幫浦的功能,透過肌肉的收縮與鬆弛將血液運送至全身,所以活動身體,有助於促進全身血液循環。走路促進大腦血液循環 提升幸福感健走就是一個極有效率的方法。不論男女老幼,任何人都可以立刻開始,不需要什麼特殊工具,也不用挑地點。而且健走和慢跑不一樣,不會對膝蓋或腰部造成負擔,即使是對體力沒自信的人,也可以輕鬆持續。最重要的是,走路沒有「退休」這回事。只要身體能動,就可以一直走到壽終正寢前一刻。養成健走的習慣,不僅可以維持身體健康,對精神層面也有正面影響。走路可以促進大腦的血液循環,因此有助於活化大腦功能。聽說,以前的發明家總是邊走路邊思考,藉此激發出各種創意。此外,醫學也證實走路可以促進提升幸福感的腦內荷爾蒙(神經傳導物質)「血清素」的分泌量。日常生活幾乎不活動 肌肉1天流失1%也就是說,走路對身體、大腦和心靈都有著莫大的益處。只是,現代人生活的環境實在是過於方便,使得走路的機會不斷減少。據說江戶時代(一六○三年—一八六七年)的平民,一天平均要行走三萬步,相較之下,現代人平均一天只走六千到七千步。我們太熟悉有汽車、機車、電梯、手扶梯的舒適生活了,而且從早到晚都坐在辦公桌前工作,說不定還有人一天走不到一千步。據說這些日常生活中幾乎不活動的人,肌肉量會以一天百分之一的速度流失,而下半身肌肉衰退的速度更是驚人。由此可知,走路與心身的健康直接相關。將坐禪、冥想和健走三者相結合,肯定能更進一步提升平定心神的效果。這是我在千日回峰行中得到的經驗,可以滿懷自信地向大家推薦。(本文摘自/步行禪:用走路靜心、紓壓,5分鐘心靈.生活整理術/三采文化)

Menu